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7-6-16 15:02 发表
所谓裱糊匠,就是你设法要让这个事情不出现稀烂的效果,至少是不立即出现稀烂的效果。
比如说吧,老总要让你干一件事情,你明知道这事情这样干,会彻底崩盘。
你的办法就是老总要你干,你不干,于是一拍两散(这个的结果是你需要换东家啦);或者你干,干烂了就说别怪你(这个的问题在于你是执行者,你说不怪你就不怪你?谁承认啊)。
光兄“留一手”的意思就是老总要你干,你可以干,但是提前把老总的指令给录音,出现干崩盘的结果你拿出录音来,表示你是执行者,按指令办事,搞烂了你不负责(这个的问题就是主动权在人家手上,上级怎么认定还两说呢,何况你没发言权)。
我“裱糊匠”的意思就是老总要你干,你一方面设法在不违反老总指令的情况下设法把漏洞尽量补上,而且此过程多跟老总报告情况,帮助他发现问题,让他知道你在帮他补锅,尽量帮老总不立即崩盘;一方面尽量动员老总搞出一个老总和他的班子集体做出决议并决定由你按照决议执行的会议纪要,你汇报请示问题尽量向班子会议或者联席会议请示汇报,这样一个是不容易立即崩盘,另一个是一旦崩盘老总因为是集体决议要是成功啦是他的功劳,要是搞烂了他最多也就是个领导责任,你则确立了执行者的地位,而且多次请示汇报,这还都有档案记录,组织原则上没你什么事情。
比如刘备要伐东吴。
你的办法就是诸葛亮说不能打,你打我就不干啦;或者是告诉刘备你打,打输了别找我。
光兄“留一手”的意思是诸葛亮说不能打,你就是要打,那全朝廷的大臣都可以作证啊,我不承担责任;或者像张怀芝那样----你给我下个开炮的手令,没手令我不打炮----刘备你给我写个东西,说明这事情我不负责。
我“裱糊匠”的意思是诸葛亮说打就打吧,但是他在刘备身后调上赵云做接应,而且多次写信给刘备提醒别让陆逊这小子火攻,还准备了李严一支兵马进驻白帝城,还秘密准备了邓芝准备去讲和,并疏通了与诸葛瑾之间的信息通道。同时他还主张伐东吴是大事情,要廷议,廷议结果当然是出兵,那要是万一失败了,刘备可以说这不是他独断,而是廷议结果,诸葛亮自然更无责任。
但是事实上,这一仗最好不打,诸葛亮也知道。
你看人家张怀芝,就死追着荣禄要手令,逼得荣禄说了一句横竖炮一响宫中都是听的见的。结果翰林院挨打,张怀芝升官。这前面就是留一手的手法,后面就是裱糊匠的本事。要不人家荣禄怎么不以为冲撞反而赞赏之呢。
所以这要分人。刘备对诸葛亮那是信任有加,知遇之隆,也是世上罕有,只是某件事上意见不合,所以裱糊匠没问题。也就是说,有了刘备这样的领导,才会有人肯当裱糊匠。
要是碰上了曹操,出来救火者死,谁敢当裱糊匠,又有谁肯当裱糊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