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被“俘斩万计”辨析, 结论是:难以否定,堪为信史。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0 03: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19 19:03 发表
笑, 谁胡搅蛮缠. 的确大家心理有数.

你依据哪张军史地图, 哪本战史书看到张合到祈山打了王平后跑回去上硅的?
想不起了? 找不出来?
我什么时候想不起,找不出来过了?不就上次“蜀国男子都当兵”找得迟了一两天?后来不是告诉你了,那是范文谰说的?
自然, 你在胡搅蛮缠了而已.

我本来是不打算和你纠缠的,浪费时间,张郃究竟何时中箭,与我主帖关系不大。
我的主帖只是强调张郃照样中他的箭,司马懿照样对诸葛亮军俘斩万计,两件事情并存。难道张郃中了箭,司马懿伤心之下撂挑子不干了?人家宣王还是照样追击诸葛亮,并俘斩万计,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你既然反复纠缠,那么本人就上传一下战史说法,魏军先至祁山,再回头去上邽的一段。
考虑到你这人,主题没话说了,就来找别的话题继续纠缠的特点,所以,只引一段,免得让你发现了什么,又跑了题。
另外,本人并没有采用这本书的说法,只是提出来作为参考。



汉晋春秋到底写些什么, 我估计你根本没看. 说白了, 斐松之是给三国志注解. 诸葛亮本传里大字写着"粮尽军退, 与张合交战, 射杀张合", 斐松之有必要再引么? 汉晋春秋只说到5月时张合进攻王平, 司马懿攻诸葛亮的事而已. 你的眼睛如果有问题, 赶紧去医院, 你的人品和你的心理有问题, 那这里就没人帮得了你.
汉晋春秋确实没看,就是通过裴注了解了一点,而且,本人三国志并没看全,蜀史最弱。
你对裴注的解释,我还是不能认同的,《汉晋春秋》只引用到五月,不符合裴注习惯,被注的原文是: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怎么裴注只引到五月?五月份还没有发生粮尽退兵。
可见,从《汉晋春秋》所说的什么“三千”“两千”,就已经开始离谱了;后面越来越离谱,裴松之觉得实在没有任何价值才不要的。因此,可以断定张郃被射这段,与《三国志》冲突。
汉晋


最后BS一下自己又浪费时间说了躺废话.
你看你又何苦呢,想不说话,又憋不住,总以为逮住了别人什么,根本忘了这个帖子的主题。

发颠的,不要。冷静冷静想点问题,怎么也比整天亢着奋,口嘴挂着白沫到处发威要有益得多,至少对你的身体有益。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03:5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饭富昌景

中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83
帖子 3473
编号 22892
注册 2004-11-7
家族 未成年黑帮


发表于 2007-3-20 12: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忽视这人就行了,天下都知道他理解能力有问题就他一个不知道而已。

http://bbs.e3ol.com/dispbbs.asp? ... p;skin=0&Star=1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0 16: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小学语文研究透了?

我看,天下人别的不知道,但阁下最多念过三国演义,这个倒是比较肯定。

你所引的这个帖子,本坛也有啊,呵呵。

此外,楼上这位叫“饭富昌景”的,从头至尾,除了叽叽歪歪、骂骂咧咧几声以外,看不到你有什么观点和见解。
套一句俗话,你没有能力参加讨论,这不是你的错;可是,偏偏非要出来现眼不可,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17:1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3-20 17: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hinbade 于 2007-3-20 03:10 发表
汉晋春秋确实没看,就是通过裴注了解了一点,而且,本人三国志并没看全,蜀史最弱。
你对裴注的解释,我还是不能认同的,《汉晋春秋》只引用到五月,不符合裴注习惯,被注的原文是: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怎么裴注只引到五月?五月份还没有发生粮尽退兵。
可见,从《汉晋春秋》所说的什么“三千”“两千”,就已经开始离谱了;后面越来越离谱,裴松之觉得实在没有任何价值才不要的。因此,可以断定张郃被射这段,与《三国志》冲突。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汉晋春秋曰: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於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长安,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驻雍、郿,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宣王寻亮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郭冲五事曰: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宣王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三十馀万,潜军密进,规向剑阁。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陈,幡兵適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遣令去。於是去者感悦,原留一战,住者愤踊,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不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刃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卻宣王,一战大剋,此信之由也。难曰:臣松之案:亮前出祁山,魏明帝身至长安耳,此年不复自来。且亮大军在关、陇,魏人何由得越亮径向剑阁?亮既在战场,本无久住之规,而方休兵还蜀,皆非经通之言。孙盛、习凿齿搜求异同,罔有所遗,而并不载冲言,知其乖剌多矣。

《汉晋春秋》注解的是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
后面的郭冲五事才是注解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斜体字就是证据。
《汉晋春秋》只引用到五月的事,张郃六到七月才被杀,不被引用很正常。
若阁下认为上周新闻中必须包含本周一的事情,那是阁下自己的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3-21 14: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发颠的,不要。冷静冷静想点问题,怎么也比整天亢着奋,口嘴挂着白沫到处发威要有益得多,至少对你的身体有益。
----发疯的疯子S二号又在胡言乱语了.
忘了谁弄错张合去过哪里,怎么死的了么? 忘了谁污蔑汉晋春秋了么?

不知道该冷静的是哪位? 你对我而言连笑话都谈不上, 口嘴挂着白沫到处发威的是你. 一把嘴说得连史料都不参考, 还来说话?

事实证明, S二号完全没参考过史料, 只懂YY, 我所举都符合史料. 正确无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1 18: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21 14:07 发表
忘了谁弄错张合去过哪里,怎么死的了么? 忘了谁污蔑汉晋春秋了么?

不知道该冷静的是哪位? 你对我而言连笑话都谈不上, 口嘴挂着白沫到处发威的是你. 一把嘴说得连史料都不参考, 还来说话?

事实证明, S二号完全没参考过史料, 只懂YY, 我所举都符合史料. 正确无比.

还在YY自己的”正确无比“啊?

你要的军史书的书页,我已经帖出来了,怎么不见你评论一下?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1 18: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3-20 17:24 发表

《汉晋春秋》注解的是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
后面的郭冲五事才是注解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斜体字就是证据。
《汉晋春秋》只引用到五月的事,张郃六到七月才被杀,不被引用很正常。
若阁下认为上周新闻中必须包含本周一的事情,那是阁下自己的问题。


呵呵,不要YY《汉晋春秋》的”正确性“了,这本书已经有公论,不是信史。

有人误将诸葛亮退兵时张郃中流箭而亡的时间与诸葛亮退兵时被“俘斩万计”的时间混为一谈,原因是这两个事件都发生在诸葛亮退军的过程中。其实,从《张郃传》与《后主传》的记载可知,张郃中箭的地点在木门,靠近祁山。也就是说,张郃是在诸葛亮刚刚退军时中的流箭;但是,魏军不可能会因张郃意外阵亡就停止追击。正是在随后的追击中,取得了俘斩万计的战果。
可见,《三国志》与《宣帝纪》是互相补充的,并无矛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3-22 13: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shinbade 于 2007-3-21 18:55 发表
还在YY自己的”正确无比“啊?

你要的军史书的书页,我已经帖出来了,怎么不见你评论一下?呵呵

笑, 军史地图还没给出来呢.

另外那本军史书叫啥名字咋就不敢说呢? (莫非是自编图片硬撑着飞上来??哈哈哈哈~~)

一本现代文的"小说"居然还敢谎称军史书?

YY自己正确无比? 难道就你那现代文就证明了我依据的晋书,三国志,汉晋春秋,华阳国志全成伪史料了?
当然, 您老凭一本现代文去推翻晋书, 三国志, 汉晋春秋等记载这等小事比你起自个YY历史要算小得多的事了.

既然你只有幼儿园的水平, 连什么是现代小说什么是历史记载都分不清,我就只引晋书来让你瞧清楚:

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张郃劝帝分军往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

长安, 跟祈山隔了2郡, 中间一陇氏山脉挡着. 隃麋, 略阳旁的一处据点, 略阳在扶风郡, 祈山在天水郡, 上硅在祈山东北面.
看清楚诸葛亮去上硅的时候, 司马懿的踪迹在晋书里是从哪去哪. 别拿着本小说再当宝了去.

再说句, 你那种口沫横飞式的语气还是回去冷静冷静再出来混吧, 发张图片上来我不说只是这等弱智的观点我觉得没必要说,并且认为某人至少还懂得晋书里的司马懿进军路线. 不过真没想过有人能幼儿园到对着那张图片YY以为有根有据了.

拜托别那么幼儿园成么? 司马懿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初, 还是在荆州督军事, 曹真挂了被调去屯长安的. 那图片还能写成司马懿屯祈山都有人信. 那是著名的三国演义上的事.

没事别乱发疯, 有空多进修进修, 至少先进修到小学五年级水平再来发表观点. 该冷静的冷静去, 该看戏的看戏去. 这种YY主题就跟洛阳花开一样, 只能骗点击率, 半分技术含量都没有.

如果你对这种伪造的资料这么有兴趣的话,我直接给你一贴资治通鉴看第四次北伐,再给你一则天水县简介里的内容:
http://www.tianshui.com.cn/news/zjts/2006120512004424601.htm

是不是说, 根据上面这篇人家天水地理介绍和资治通鉴的内容, 晋书简直就是屁话一堆了?

我不会否认晋书. 晋书是晋书的观点. 它的确存在, 除非有考古学上的资料证明哪一方有误了, 否则对于矛盾的地方只能以个人的辩别能力去取信哪一方. 我就根据三国志, 汉晋与晋书的冲突而不取信于晋书.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22 14:1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07-3-22 15: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

同样是诸葛亮自主撤退,咋诸葛亮赢了,就会被后主传记载,你司马懿赢了,明帝纪却连半个字都不提,因为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2 17: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22 13:49 发表

笑, 军史地图还没给出来呢.

另外那本军史书叫啥名字咋就不敢说呢? (莫非是自编图片硬撑着飞上来??哈哈哈哈~~)

一本现代文的"小说"居然还敢谎称军史书?

哈哈哈,前面你不懂装懂,把田余庆的论述刘备政治声誉很差,误以为是别人的。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怎么还不知吃一堑长一智呢。

地图网上就有啊,你自己不能去找?


YY自己正确无比? 难道就你那现代文就证明了我依据的晋书,三国志,汉晋春秋,华阳国志全成伪史料了?

当然, 您老凭一本现代文去推翻晋书, 三国志, 汉晋春秋等记载这等小事比你起自个YY历史要算小得多的事了.

呵呵,本文的主帖,正是根据三国志、晋书撰写的,并且,与汉晋春秋,华阳国志也不矛盾。你说的这些,都是废话。看了本人主帖再乱发言也不迟。

既然你只有幼儿园的水平, 连什么是现代小说什么是历史记载都分不清,我就只引晋书来让你瞧清楚:

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张郃劝帝分军往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

长安, 跟祈山隔了2郡, 中间一陇氏山脉挡着. 隃麋, 略阳旁的一处据点, 略阳在扶风郡, 祈山在天水郡, 上硅在祈山东北面.
看清楚诸葛亮去上硅的时候, 司马懿的踪迹在晋书里是从哪去哪. 别拿着本小说再当宝了去.

再说句, 你那种口沫横飞式的语气还是回去冷静冷静再出来混吧, 发张图片上来我不说只是这等弱智的观点我觉得没必要说,并且认为某人至少还懂得晋书里的司马懿进军路线. 不过真没想过有人能幼儿园到对着那张图片YY以为有根有据了.

拜托别那么幼儿园成么? 司马懿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初, 还是在荆州督军事, 曹真挂了被调去屯长安的. 那图片还能写成司马懿屯祈山都有人信. 那是著名的三国演义上的事.

呵呵,战史上说司马懿屯祁山?你哪看来的?是不是被口中喷出的白沫淹了眼睛啊,哈哈哈。

你幼儿园就是幼儿园,你以为反咬一口,你就不是幼儿园了?

发那张图片的目的,是告诉你关于第四次北伐的说法有很多,间接劝你多读一点书,尤其是看一些军事书,了解一些军事常识。讲三国历史,象你这样的军事小白,那是要让人笑的。
本人并未以那本书的观点来立论,也没有认为战争史的讲法就是标准答案,懂了吗?


没事别乱发疯, 有空多进修进修, 至少先进修到小学五年级水平再来发表观点. 该冷静的冷静去, 该看戏的看戏去. 这种YY主题就跟洛阳花开一样, 只能骗点击率, 半分技术含量都没有.

如果你对这种伪造的资料这么有兴趣的话,我直接给你一贴资治通鉴看第四次北伐,再给你一则天水县简介里的内容:
http://www.tianshui.com.cn/news/zjts/2006120512004424601.htm

是不是说, 根据上面这篇人家天水地理介绍和资治通鉴的内容, 晋书简直就是屁话一堆了?

呵呵,你懂不懂啊,这是当地作为旅游资源的宣传材料,你来当历史了?还有个地方宣称自己就是“三英战吕布”的地点呢,你当真了?
真该请一位幼儿园阿姨还给你上几课。


我不会否认晋书. 晋书是晋书的观点. 它的确存在, 除非有考古学上的资料证明哪一方有误了, 否则对于矛盾的地方只能以个人的辩别能力去取信哪一方. 我就根据三国志, 汉晋与晋书的冲突而不取信于晋书.

嗯,有点进步了。前几天你还嚷嚷《晋书》因为没有考古学的支持,所以不能算数呢,呵呵。

呵呵,闹了半天,你还说三国志与晋书冲突?你在这个帖子下面也跟了很多的帖了,除了唾液横飞,没见你来谈谈《宣帝纪》是如何与《三国志》相矛盾的。
你有这么多功夫,而且,自称拥有这么多史书的资料,怎么就不敢拿出证据来呢?老是说“矛盾矛盾”,喊了这么久,说句刺激一点的,别人都听烦了;看你现在明显喊“矛盾”喊得嗓子都哑了,怎么就是不见你的根据在哪呢?
这怎么行啊,正戏还没开始唱,先就坏了嗓子。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2 17: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2 17: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07-3-22 15:00 发表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

同样是诸葛亮自主撤退,咋诸葛亮赢了,就会被后主传记载,你司马懿赢了,明帝纪却连半个字都不提,因为 ...

这个你都不明白?这是三国志的常识啊,下去琢磨琢磨去吧。

提示一下:你去看看后主传,有多少内容是写后主自己的?
你再看看明帝纪,有多少内容是写传主的。

此外,我正告你一句,司马懿打赢了这场战争,明帝纪记载得极为明白。不是什么“半个字都不提”,除非你是文盲,才会有这个错误观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3-22 18: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hinbade 于 2007-3-14 02:22 发表
二十四史之一《晋书》之《宣帝纪》中,记载了司马懿击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战斗中,有过“追击,破之,俘斩万计”的战果。长期以来不为重视。今人史作,虽不能否认这一记载,但多不提此战果。写这个帖子来初步辨 ...

别的不多说,先引一段别人对此的说法。
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大败诸葛,“俘斩万计”一事证伪  

唐朝官修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在司马懿的本纪《宣帝纪》中记载了孔明第四次北伐,退兵时魏军追赶,大破孔明,俘斩万计一事[34]。(注意,此处记载的数目是“万计”而非“万余”,换言之,司马俘斩蜀军,不仅仅是一万多那么简单,二万、三万、四万按字面理解都有可能[十])  

由于此事与三国两晋史料记载相冲突,考虑到晋书编纂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如此匆匆出炉,加上又是多位学者撰写,最后由房玄龄、令狐德棻统稿。故存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等缺陷。“俘斩万计”这一记载便十分不幸的撞到了“取舍不当”这个枪口上。  

考虑到晋书是唐人所编纂,没必要再去刻意吹捧司马他老人家,并且房玄龄他们看来跟孔明也没啥深仇大恨,所以该史料是晋书作者们自个闭门造车编出来诬蔑孔明的可能性不大。显然是传抄前朝史料时,不加认真鉴别,囫囵吞枣,把不知是哪家的晋朝独家史料给顺手抄上了,结果却贻笑大方。  

该记载不见于三国两晋时期的著名史籍,三国志、汉晋春秋、华阳国志均不载。连因“极多时讳、殊非实录”而名声欠佳的魏书、魏略等都不见载。不仅如此,上述史书不但未记载此事,相反却记载了张郃殁于此役一事,不神吹魏国获此大胜,相反却记载大将之亡,太过不合常理。尤其是魏书、魏略,能神吹到曹操赤壁是自个烧船撤军,并非大败于孙刘联军之手,居然魏军在司马领导下的此等大胜连一个字都没提到。而且诸史料都可看出张郃是因为追赶孔明,中蜀军埋伏,被箭而死,要是能从蜀军区区伏兵里面连砍带抓几万人,也真难为司马用兵如神了。
另外,三国志作者陈寿、汉晋春秋作者习凿齿、华阳国志作者常璩,皆为晋臣,本朝宣帝若真获此大胜,不加任何大肆鼓吹,仅仅如实记载已是颇为难得,可称良史,怎敢故意忽略不记?不是想试试司马皇帝的刀快不快吧?若说其中一位失心疯了还可言偶然,三位一齐疯了,这也太过玄乎。非但如此,汉晋春秋不但不记载此事,反过来却记载了孔明此役斩司马甲首三千级、获玄铠、角弩极多一事——不但不记载本朝祖宗狂胜,反过来却记载其大败——考虑到嵇康写了封《与山巨原绝交书》就给司马昭喀嚓了,这个习凿齿为何没因为对司马宣王造谣惑众给拖出去剁了捏?  

最后,孔明街亭一役战败,尚戮马谡谢众,自贬三级,为何蜀汉此次大败,全国上下一点动静也没有?蜀汉史料为何均不载此事?若说是官方消息封锁的好,按蜀汉此时户九十万、孔明出师十万,被俘斩二万计算,损兵五分之一,几乎蜀汉家家户户都有丧事,瞒得过来么?想来那被俘斩的n多蜀军都是到老的光棍,没家没业,往地里一埋就everything is OK的。再说后来孔明隔了两年就又出兵五丈原伐魏,横看竖看,也看不出蜀汉元气大伤的架势。  

事实上,比司马俘斩孔明万计更邪乎的记载还有,晋朝鼓吹曲《宣受命》居然说孔明是被司马吓死的,曹魏鼓吹曲中破马超一段《平关中》还说斩首马超“级万亿” [35]——乖乖,全地球人给曹操老大剁了都凑不够,还得拽上几个河外星系的——呵呵,可劲吹吧,反正不上税。可想而知,在中国素来成王败寇的前提下,这个“俘斩万计”的水分有多大。也不知是哪位晋朝臣子在自个写的马屁文字中意淫了几句,然后晋书某作者不加鉴别,顺手抄上,以至流毒至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3-22 18: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此外再说一次,街亭死伤数万之事,姜维大败,损兵过万,蜀国内反对声音极大,为何诸葛亮一次北伐死数万,带回一些百姓,结果蜀人相贺?
看了这段时间,楼主的表现,在下把该讲的都讲了,就OK了,不再谈了,正如他人所言,人家都三七二十八了,还与他计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2 19: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3-22 18:46 发表
别的不多说,先引一段别人对此的说法。
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大败诸葛,“俘斩万计”一事证伪  

唐朝官修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在司马懿的本纪《宣帝纪》中记载了孔明第四次北伐,退兵时魏军追赶,大破孔明,俘斩万计一事[34]。(注意,此处记载的数目是“万计”而非“万余”,换言之,司马俘斩蜀军,不仅仅是一万多那么简单,二万、三万、四万按字面理解都有可能[十])  
万计,可以是上万、近万、万余、数万。怎么就认定了是数万,还后文还煞有介事地假定了“两万”?
本人的主帖已经反驳了此类臆测。


由于此事与三国两晋史料记载相冲突,考虑到晋书编纂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如此匆匆出炉,加上又是多位学者撰写,最后由房玄龄、令狐德棻统稿。故存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等缺陷。“俘斩万计”这一记载便十分不幸的撞到了“取舍不当”这个枪口上。  



考虑到晋书是唐人所编纂,没必要再去刻意吹捧司马他老人家,并且房玄龄他们看来跟孔明也没啥深仇大恨,所以该史料是晋书作者们自个闭门造车编出来诬蔑孔明的可能性不大。显然是传抄前朝史料时,不加认真鉴别,囫囵吞枣,把不知是哪家的晋朝独家史料给顺手抄上了,结果却贻笑大方。

讲来讲去,都是主观忘断,没有讲出任何根据。大概,在后面要讲理由了吧?且往下看看再评论。

该记载不见于三国两晋时期的著名史籍,三国志、汉晋春秋、华阳国志均不载。连因“极多时讳、殊非实录”而名声欠佳的魏书、魏略等都不见载。不仅如此,上述史书不但未记载此事,相反却记载了张郃殁于此役一事,不神吹魏国获此大胜,相反却记载大将之亡,太过不合常理。尤其是魏书、魏略,能神吹到曹操赤壁是自个烧船撤军,并非大败于孙刘联军之手,居然魏军在司马领导下的此等大胜连一个字都没提到。而且诸史料都可看出张郃是因为追赶孔明,中蜀军埋伏,被箭而死,要是能从蜀军区区伏兵里面连砍带抓几万人,也真难为司马用兵如神了。
魏书、魏略等都不见载,这个人是如何知道的?他从哪里弄到的魏书、魏略?可否共享一下,让大家来仔细找找,是否真的没有记载。
倒是举出了《三国志》等著作,我主帖已经说明为什么没有记载“俘斩万计”,这里就不重复了。

一句话(《清史》我没读过,说错了理解精神就行):为什么《清史》不记载赤壁大战啊???

此外,此人难道不知道“详史”与“简史”的区别?


另外,三国志作者陈寿、汉晋春秋作者习凿齿、华阳国志作者常璩,皆为晋臣,本朝宣帝若真获此大胜,不加任何大肆鼓吹,仅仅如实记载已是颇为难得,可称良史,怎敢故意忽略不记?不是想试试司马皇帝的刀快不快吧?若说其中一位失心疯了还可言偶然,三位一齐疯了,这也太过玄乎。非但如此,汉晋春秋不但不记载此事,反过来却记载了孔明此役斩司马甲首三千级、获玄铠、角弩极多一事——不但不记载本朝祖宗狂胜,反过来却记载其大败——考虑到嵇康写了封《与山巨原绝交书》就给司马昭喀嚓了,这个习凿齿为何没因为对司马宣王造谣惑众给拖出去剁了捏?  

这段话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史家之腹罢了。至于什么“三位一齐疯”,可见此人已经昏到何种程度,以此类妄言,就能来论史?给人笑料罢了。

最后,孔明街亭一役战败,尚戮马谡谢众,自贬三级,为何蜀汉此次大败,全国上下一点动静也没有?蜀汉史料为何均不载此事?若说是官方消息封锁的好,按蜀汉此时户九十万、孔明出师十万,被俘斩二万计算,损兵五分之一,几乎蜀汉家家户户都有丧事,瞒得过来么?想来那被俘斩的n多蜀军都是到老的光棍,没家没业,往地里一埋就everything is OK的。再说后来孔明隔了两年就又出兵五丈原伐魏,横看竖看,也看不出蜀汉元气大伤的架势。  

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的失利显然比第一次北伐小得多。这一点从《明帝纪》的记载,完全可以推断出来。
第一次北伐,魏军来交战,大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诸葛亮见战不利,主动退兵,退兵时损失上万或近万兵力,对于八万大军来说,又算得了什么个大事啊?
再说,第一次北伐不仅大败,而且,蜀国本已经太平了快十年,心理承受能力自然很小。后来诸葛亮“无岁不征”,家家户户都有丧事,民众早就习惯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大大提高,第四次北伐失败的程度更是无法与第一次北伐相比肩,蜀汉全国上下没什么反映,自是极正常之事。



事实上,比司马俘斩孔明万计更邪乎的记载还有,晋朝鼓吹曲《宣受命》居然说孔明是被司马吓死的,曹魏鼓吹曲中破马超一段《平关中》还说斩首马超“级万亿” [35]——乖乖,全地球人给曹操老大剁了都凑不够,还得拽上几个河外星系的——呵呵,可劲吹吧,反正不上税。可想而知,在中国素来成王败寇的前提下,这个“俘斩万计”的水分有多大。也不知是哪位晋朝臣子在自个写的马屁文字中意淫了几句,然后晋书某作者不加鉴别,顺手抄上,以至流毒至今。

按他这个说法,《晋书》怎么还能成24史,简直瞎了眼吗。

呵呵,不值一驳,整篇YY,没一句靠谱的东东,还要拿出来……

正告楼下这位,你要纠缠,本人决不奉陪,你楼下的,不知已经被回应过多少次了,譬如171楼。
小孩没有新观点出来的话,一边凉快去吧,没有功夫听你耍无赖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2 20: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07-3-22 19: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此外,我正告你一句,司马懿打赢了这场战争,明帝纪记载得极为明白。不是什么“半个字都不提”,除非你是文盲,才会有这个错误观点。
=======================================
打赢了,连个破之,大破之类的的记载都没,我看也就你YY的出来,整本三国志我是重来没过这样的地方,明帝传记载了什么,就是司马懿拒之,然后诸葛亮粮尽而退,最后就是封赏,司马懿破敌诸葛亮的记载你给我冲三国志里面找出来,就这样去佐证晋书.啼笑皆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2 20: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3-22 18:46 发表
此外再说一次,街亭死伤数万之事,姜维大败,损兵过万,蜀国内反对声音极大,为何诸葛亮一次北伐死数万,带回一些百姓,结果蜀人相贺?
看了这段时间,楼主的表现,在下把该讲的都讲了,就OK了,不再谈了,正如他人所言,人家都三七二十八了,还与他计较?

呵呵,耍皮子功夫倒是有一点。
三七二十八的倒真有一个,不知从哪弄出一篇YY的东东来充数,不巧的是,大部分论点(其实,根本就没多少论点)我的主帖已经反驳过了。看来,不是阁下没有看过主帖,就是阁下三七二十八得太过瘾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3-22 23: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哈哈哈,前面你不懂装懂,把田余庆的论述刘备政治声誉很差,误以为是别人的。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怎么还不知吃一堑长一智呢。

地图网上就有啊,你自己不能去找?
----搞笑, 把徐林的原贴内容说成是田余庆说的不知道是谁闹的笑话. 当然,这种笑话对幼儿园的S二号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地图网上有? 我需要的是你知道内容而已.

呵呵,本文的主帖,正是根据三国志、晋书撰写的,并且,与汉晋春秋,华阳国志也不矛盾。你说的这些,都是废话。看了本人主帖再乱发言也不迟。
----你说不矛盾跟事实有关系? YY大师还在YY呢?当然,把徐林参自己的观点说成是参考田余庆的观点这等YY大师还有什么不会说的? 你说不矛盾一点都不奇怪.

呵呵,战史上说司马懿屯祁山?你哪看来的?是不是被口中喷出的白沫淹了眼睛啊,哈哈哈。

你幼儿园就是幼儿园,你以为反咬一口,你就不是幼儿园了?

发那张图片的目的,是告诉你关于第四次北伐的说法有很多,间接劝你多读一点书,尤其是看一些军事书,了解一些军事常识。讲三国历史,象你这样的军事小白,那是要让人笑的。
本人并未以那本书的观点来立论,也没有认为战争史的讲法就是标准答案,懂了吗?
----我一直在问, 那本战史书叫啥名字, 你怎么一直都说不出话来啊? 反咬一口? 你的笑话已经快连幼儿园都不够格了.
象你这样全方位的小白, 还有军事常识可言? 战史书原来是说司马懿不屯祈山, 那他去祈山干嘛? 不屯又何来置祈山不顾率军去上硅? 你不是号称有军事常识的么? 军队到达目的后不屯驻的?

呵呵,你懂不懂啊,这是当地作为旅游资源的宣传材料,你来当历史了?还有个地方宣称自己就是“三英战吕布”的地点呢,你当真了?
真该请一位幼儿园阿姨还给你上几课。
----你先把那本战史书叫啥名给说出来再去喊吧你. 连名字都喊不出来的战史书比这地方介绍还不如呢, 何况我奉上的除了那地方的介绍还有资治通鉴, 莫非资治通鉴是本地方介绍? 哈哈哈哈哈

嗯,有点进步了。前几天你还嚷嚷《晋书》因为没有考古学的支持,所以不能算数呢,呵呵。

呵呵,闹了半天,你还说三国志与晋书冲突?你在这个帖子下面也跟了很多的帖了,除了唾液横飞,没见你来谈谈《宣帝纪》是如何与《三国志》相矛盾的。
你有这么多功夫,而且,自称拥有这么多史书的资料,怎么就不敢拿出证据来呢?老是说“矛盾矛盾”,喊了这么久,说句刺激一点的,别人都听烦了;看你现在明显喊“矛盾”喊得嗓子都哑了,怎么就是不见你的根据在哪呢?
这怎么行啊,正戏还没开始唱,先就坏了嗓子。
----笑, 我从来就不回说晋书是假的, 我一直都说晋书与三国志等有所矛盾冲突, 你莫非今天才知道?
笑, 矛盾早说了, 你所谓的反驳才够搞笑
诸如: 退军是明帝传没必要记载司马懿破敌, 这是哪位权威人士告诉你的?
还有什么司马懿破辽东, 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重要性在明帝传里依次降低. 又是哪位权威人士告诉你的?
你YY个理由就没矛盾了?  
能不能来点刺激的? 全部人都听烦了. 怎么就不见你的根据在哪, 却看见全都是你的YY.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07-3-22 23: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耍皮子功夫倒是有一点。
三七二十八的倒真有一个,不知从哪弄出一篇YY的东东来充数,不巧的是,大部分论点(其实,根本就没多少论点)我的主帖已经反驳过了。看来,不是阁下没有看过主帖,就是阁下三七二十八得太过瘾了。
================================
像马甲说的,别人什么战役都能记载,就不记载你晋书上写的,张合破诸葛亮写了,司马懿破辽东也写了,还一口一个细节,不知道是谁YY,战役结果都是细节了,小学语文没学好吧,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结果都能省略,你也真能YY.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2 23: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22 23:20 发表
----搞笑, 把徐林的原贴内容说成是田余庆说的不知道是谁闹的笑话. 当然,这种笑话对幼儿园的S二号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地图网上有? 我需要的是你知道内容而已.
--你说不矛盾跟事实有关系? YY大师还在YY呢?当然,把徐林参自己的观点说成是参考田余庆的观点这等YY大师还有什么不会说的? 你说不矛盾一点都不奇怪.
呵呵,田余庆的事,我在另一帖已经讲了,你就不要继续当炮灰了,你还真以为轩辕没旁人了,只有你们一的人,所以,你怎么闹都没有、怎么出洋相都没有缺失啊?
你需要的是什么啊?你的语文?
--
----我一直在问, 那本战史书叫啥名字, 你怎么一直都说不出话来啊? 反咬一口? 你的笑话已经快连幼儿园都不够格了.
象你这样全方位的小白, 还有军事常识可言? 战史书原来是说司马懿不屯祈山, 那他去祈山干嘛? 不屯又何来置祈山不顾率军去上硅? 你不是号称有军事常识的么? 军队到达目的后不屯驻的?

书现在手里没有。
你很搞笑啊,就你这幼儿园思维,不露出来也能装成个初中以上的水平。你为什么还要跳出来呢?司马懿去祁山,你居然推理司马懿原屯祁山。那孔明也常去祁山,也孔明也原屯祈山吗?司马懿却祁山是救祁山。军事盲,还是那句话,多读几本书先扫一下吧。


----你先把那本战史书叫啥名给说出来再去喊吧你. 连名字都喊不出来的战史书比这地方介绍还不如呢, 何况我奉上的除了那地方的介绍还有资治通鉴, 莫非资治通鉴是本地方介绍? 哈哈哈哈哈
呵呵,你懂不懂啊,这是当地作为旅游资源的宣传材料,你来当历史了?还有个地方宣称自己就是“三英战吕布”的地点呢,你当真了?
真该请一位幼儿园阿姨还给你上几课。

----笑, 我从来就不回说晋书是假的, 我一直都说晋书与三国志等有所矛盾冲突, 你莫非今天才知道?
笑, 矛盾早说了, 你所谓的反驳才够搞笑

矛盾早说了,在你自己的论坛里面吗?你那个坛坛,不是早就被没有人去关掉了?

诸如: 退军是明帝传没必要记载司马懿破敌, 这是哪位权威人士告诉你的?
还有什么司马懿破辽东, 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重要性在明帝传里依次降低. 又是哪位权威人士告诉你的?
这是陈寿写的传记里摆明的,从其详述的详、略,显然如此。
你不同意的话,你可以讲你的理由啊,呵呵。看看谁的理由站得住脚 就行了。


你YY个理由就没矛盾了?  
能不能来点刺激的? 全部人都听烦了. 怎么就不见你的根据在哪, 却看见全都是你的YY.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3-23 00: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呵呵,田余庆的事,我在另一帖已经讲了,你就不要继续当炮灰了,你还真以为轩辕没旁人了,只有你们一的人,所以,你怎么闹都没有、怎么出洋相都没有缺失啊?
你需要的是什么啊?你的语文?
----笑, 我需要的是你所说的"军史地图"呢` 你的语文没事吧?
田余庆的事? 你那贴出来的内容不就跟你贴的战史书一鸟样么, 贴出来就称呼是什么了? 出洋相也别这么明显. 经常YY造假的人还想让人相信你?

书现在手里没有。
你很搞笑啊,就你这幼儿园思维,不露出来也能装成个初中以上的水平。你为什么还要跳出来呢?司马懿去祁山,你居然推理司马懿原屯祁山。那孔明也常去祁山,也孔明也原屯祈山吗?司马懿却祁山是救祁山。军事盲,还是那句话,多读几本书先扫一下吧。
----哎呀呀, 书手里没有, 书名总有吧? 就你这连幼儿园都不如的水平还想搪塞啥呢? 莫非刚翻出来还贴过图的结果就把书名都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诸葛亮确实屯祈山了. 在第四次北伐最为明显, 先立围困祈山(当然, 立围是不用屯驻的, 某小白语), 再屯在祈山出口卤城. 莫非诸葛亮没屯? 超级小白, 看多点书先吧.
如张合语: 分兵驻雍,眉. 又如追至卤城, 不战, 又登山掘营(某小白语,那也不是屯).
更如, 诸葛亮谴马谡至街亭, 马谡要屯山上, 王平苦劝下据城, 原来也不是屯
哈哈哈~~

矛盾早说了,在你自己的论坛里面吗?你那个坛坛,不是早就被没有人去关掉了?
----笑, 列出的矛盾在本贴里有, 你爱YY你已反驳是你的事.

这是陈寿写的传记里摆明的,从其详述的详、略,显然如此。
你不同意的话,你可以讲你的理由啊,呵呵。看看谁的理由站得住脚 就行了。
----甭YY, 陈寿传里讲明了什么引出来看看, 有明写着明帝传不记司马懿破敌? 没明写那就是你YY了么.
你YY还想反驳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23 00: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3 00: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23 00:08 发表

----笑, 我需要的是你所说的"军史地图"呢` 你的语文没事吧?
田余庆的事? 你那贴出来的内容不就跟你贴的战史书一鸟样么, 贴出来就称呼是什么了? 出洋相也别这么明显. 经常YY造假的人还想让人相信你?
呵呵,田余庆的事,你就不要继续当炮灰了,你还真以为轩辕没旁人了,只有你们一的人,所以,你怎么闹、怎么出洋相都没有缺失啊?
地图不是说了网上有吗?难道你不会GOOGLE?

书现在手里没有。
你很搞笑啊,就你这幼儿园思维,不露出来也能装成个初中以上的水平。你为什么还要跳出来呢?司马懿去祁山,你居然推理司马懿原屯祁山。那孔明也常去祁山,也孔明也原屯祈山吗?司马懿却祁山是救祁山。军事盲,还是那句话,多读几本书先扫一下吧。
----哎呀呀, 书手里没有, 书名总有吧? 就你这连幼儿园都不如的水平还想搪塞啥呢? 莫非刚翻出来还贴过图的结果就把书名都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书名好象叫《中国战争史》(或类似的名子)是学术专著。
诸葛亮确实屯祈山了. 在第四次北伐最为明显, 先立围困祈山(当然, 立围是不用屯驻的, 某小白语), 再屯在祈山出口卤城. 莫非诸葛亮没屯? 超级小白, 看多点书先吧.
如张合语: 分兵驻雍,眉. 又如追至卤城, 不战, 又登山掘营(某小白语,那也不是屯).
更如, 诸葛亮谴马谡至街亭, 马谡要屯山上, 王平苦劝下据城, 原来也不是屯
哈哈哈~~
还在傻笑壮胆那?服了你了,看来,与你讨论问题是我的错,从田余庆一事看出,你根本就是个不知羞耻的人。既然是自己弄错了,也没人要给你定罪,你还在这里死不承认,反而还继续对我进行攻击,难道你真以为论坛里可以不要人格?

司马懿去祁山,你居然推理司马懿原屯祁山。那孔明也常去祁山,也孔明也原屯祈山吗?


----笑, 列出的矛盾在本贴里有, 你爱YY你已反驳是你的事.

哦,在本帖里?查了一遍,本帖里倒是不少地方说“矛盾”,但就是没有具体地说这两本书,哪一段的记载相互抵触,呵呵。
难道某甲书的五月份的记载,与某乙书的六七月份的记载发生矛盾了?哈哈哈。
-
---甭YY, 陈寿传里讲明了什么引出来看看, 有明写着明帝传不记司马懿破敌? 没明写那就是你YY了么.
你YY还想反驳什么呢?
陈寿传讲了什么,你引出来嘛,呵呵。撑不住的话咱就不继续了,何苦东扯一句西扯一句?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3 00:2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3-23 01: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呵呵,田余庆的事,你就不要继续当炮灰了,你还真以为轩辕没旁人了,只有你们一的人,所以,你怎么闹、怎么出洋相都没有缺失啊?
地图不是说了网上有吗?难道你不会GOOGLE?
----网上的只有重订版而没有93年出版的, 明白了么? 以为轩辕没旁人的只有你而已.

你居然推理司马懿原屯祁山.
----我只推理司马懿在诸葛亮出祈山时就已经屯祈山. 你到底有没有长眼睛呢?

引用:曹真挂了被调去屯长安的. 那图片还能写成司马懿屯祈山都有人信

您哪只眼睛看见我说的是司马懿是原来就屯在祈山的呢? 你怎么这么爱出洋相, 继闹了我说蜀国总兵力只有5万后又一力作?

书名好象叫《中国战争史》(或类似的名子)是学术专著。
----中国战争史? 那本专门参考演义数据来写的东西? 还学术专著? 当年燕老就拿这本YY战史去写数据, 结果早丢弃的东西, 果然又有后来人啊~~

哦,在本帖里?查了一遍,本帖里倒是不少地方说“矛盾”,但就是没有具体地说这两本书,哪一段的记载相互抵触,呵呵。
难道某甲书的五月份的记载,与某乙书的六七月份的记载发生矛盾了?哈哈哈。
----搞笑, 明帝传以诸葛亮退走论功, 而晋书则是写司马懿去讨亮, 明帝以破敌而赏将士. 而魏略里, 司马懿只是使张合追击. 而不是率张合追击. 你居然还成了张合死了, 司马懿继续追. 诸葛亮,后主传,魏书,华阳国志皆言: 诸葛亮是粮尽军退. 而晋书则说, 是司马懿攻拔其围.

你还有什么没矛盾的?

陈寿传讲了什么,你引出来嘛,呵呵。撑不住的话咱就不继续了,何苦东扯一句西扯一句?
----搞笑, 是你说陈寿传里说了所谓的没必要在明帝传写司马懿破敌, 你自己证明不出来的东西, 还说别人撑不住? 这年头YY真无敌.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23 01:1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3 11: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23 01:08 发表
----网上的只有重订版而没有93年出版的, 明白了么? 以为轩辕没旁人的只有你而已.
可是,我引的资料,就是2004重订版的。我还没有93版的呢,是不是你搞反了啊?

总之,还是作为教训吸取一下吧,下回尽量少出这类洋相了。不过也难,就以你目前的亢奋状态,


----我只推理司马懿在诸葛亮出祈山时就已经屯祈山. 你到底有没有长眼睛呢?

引用:曹真挂了被调去屯长安的. 那图片还能写成司马懿屯祈山都有人信

您哪只眼睛看见我说的是司马懿是原来就屯在祈山的呢? 你怎么这么爱出洋相, 继闹了我说蜀国总兵力只有5万后又一力作?

要不我喜欢唠叨你了呢?出点错,一时疏忽,这有什么啊?为什么总要狡辩呢?其实讲这个问题已经偏离了题目,我不忍心你继续这类错误的倾向才详细回应一下。遇到意见不一致的,你总是片面去假设别人“造假”,或“弄错了”;而从不想想,有没可能是自己错了。
你看看我帖出的那页原文:

司马懿兵至祁山后,诸葛亮军主力北去上邽,又闻知……,遂置祁山于不顾,率军疾走上邽
分明是说,诸葛亮主力去上邽之后,司马懿兵才“兵至祁山”,显然,是诸葛亮北伐在前,司马懿来救祁山在后,怎么会是诸葛亮出祈山时就已经屯祈山,又怎么能与之前他在荆州督军事有矛盾呢?

然后你再看看你的“推理”:

司马懿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初, 还是在荆州督军事, 曹真挂了被调去屯长安的. 那图片还能写成司马懿屯祈山都有人信. 那是著名的三国演义上的事.

你的意思是不是“原屯”,一目了然。

说你几句:好歹你也是作版主的人,虽然论坛失败了,也不全是你一个人的错,这点小错都不能勇于承认,我说你的心理绝对有问题。你说一声看错了,对你有什么损失?你这样狡辩,还真当轩辕的人都是你的人,所以,你怎么指鹿为马,都没损失?

我不敢说自己在论坛里表现好,但是,在自己弄错了事情的时候,还是抱着客观的态度,加以承认。上次我不也犯过把张郃阵亡时间弄错的错误吗?自己也是很快就承认了。我犯那个错,原因是没看到《后主传》的记载。我犯的这个小错,并未影响我的基本观点的确立,所以,有什么必要去狡辩呢?



----中国战争史? 那本专门参考演义数据来写的东西? 还学术专著? 当年燕老就拿这本YY战史去写数据, 结果早丢弃的东西, 果然又有后来人啊~~
我已经说过了,这本书上不是没有缺点;前面我已经对你指出,我引这本书的目的,是让你知道目前关于第四次北伐的说法有多种多样,每种观点,人家总不是凭空编造的,也都是有依据的吧?间接劝你多读一点书,尤其是看一些军事书,了解一些军事常识。讲三国历史,不熟悉军事、军史,那是有很大缺陷的。
本人并未以那本书的观点来立论,也没有认为战争史的讲法就是标准答案


----搞笑, 明帝传以诸葛亮退走论功, 而晋书则是写司马懿去讨亮, 明帝以破敌而赏将士. 而魏略里, 司马懿只是使张合追击. 而不是率张合追击. 你居然还成了张合死了, 司马懿继续追. 诸葛亮,后主传,魏书,华阳国志皆言: 诸葛亮是粮尽军退. 而晋书则说, 是司马懿攻拔其围.

你还有什么没矛盾的?

《晋书》对第四次北伐的描述,是偏向司马懿,但基本事实并无与《三国志》矛盾。回应你讲的几点:
1、讨亮问题。司马懿抗击诸葛亮入侵的行为,就是“讨亮”。《明帝纪》描述张郃、曹真等抗击第一次北伐,也用的是“讨亮”。哪里有半点矛盾?“讨亮”并不是指司马懿去攻打汉中,明白?
2、使张郃追击。我的观点是司马懿使张郃追击,张郃挂掉后自己追击。哪来的矛盾?而且,这并不是《宣帝纪》的记载,而是本人在《宣纪帝》记载的基础上的合理推理。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推理。总之,《宣帝纪》与《三国志》是可以并存的,没有矛盾。
3、粮尽退兵,是从诸葛亮这个角度来写的;攻拔其围,是从司马懿这个角度来写的。两者毫无矛盾。司马懿攻拔其围,只是解了祁山之险,并未写诸葛亮被大破,诸葛亮(如果有粮)仍然可以继续作战。但事实上诸葛亮的粮食也差不多了,算一算继续作战的话,万一后续供粮发生问题,退兵时就要饿死了。所以,就退了。两类说法,哪来的矛盾呢?



----搞笑, 是你说陈寿传里说了所谓的没必要在明帝传写司马懿破敌, 你自己证明不出来的东西, 还说别人撑不住? 这年头YY真无敌.
我说了是陈寿传里讲的????
我说的是,诸葛亮退兵,并不是因为被司马懿大破(象第一次北伐),而是主动撤退的。在撤退中被魏军追击,损失了八分之一的人马。
既然诸葛亮退军并不是因为在两军交战时被司马懿“大破”或“击破”,则《明帝纪》当然也不能这样写,《宣帝纪》中也没有这样写啊。
《宣帝纪》在记载诸葛亮从出兵到退军这段时间,魏军与诸葛亮军唯一算得上的交战,就只是“攻拔其围”。没有任何“破”“大破”等字眼。
最后临了诸葛亮退军了,司马懿才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3-23 12:2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3-23 12: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若三国志与晋书在此处居然不但不矛盾,而且还能相互印证,那郭冲三事的空城计与诸葛亮传的互相补充,以及江表传中阿瞒赤壁之战烧船自退,与吴主传的公烧余船引退,可谓是天衣无缝了。先生为偶像司马懿刷粉,将曹操一道提升,实乃情理之常,但顺便提升一下诸葛亮的地位,爱乌及乌至此,倒真是罕见,先生高才,一篇文章下笔,不但证实了俘斩万计的可信性,而且还捎带将两大千载历史铁案翻案,真是功德无量,才学之高直至如此,当真千载谁堪伯仲间啊。如此看来,陈寿治史,实难望先生项背,裴公所注,焉及先生之万一,勘较史书的重任可交于先生了。在下甚盼,先生可对三国志进行一个S注,若如此实乃史学届大幸,我辈之福,先生亦可流芳百世,一举数得,先生何乐而不为?万载之后,人人一提轩辕论坛辛巴德,无不翘起大拇指,强就一个字,无怪乎又号毒鼠强。捎带轩辕论坛亦青史留名,或者我辈亦可托先生之福,留名于后世呢。

请问一下,何为史书?史书又是谁分的详史与简史?(记住我说的是史书。)另外,又是哪位大师讲的这些写的是简史,又是哪位大师说的,写简史就敢将本朝祖师爷的大胜视为空气,而将其大败大肆宣传,视自个项上头颅于无物?(莫非又是田余庆历史学家?或是先生独具慧眼?)

至于清史中无赤壁之战,人家华阳国志、汉晋春秋,与三国志写的是同一时期,敢情清朝与三国是一个时期啊,这种话也能讲得出,真是天理难容了。估计在先生眼中,史书只有详史与简史之分。敢情二十四史部部皆简史,中华上下五千年,详史压根无啊。

在上一贴,在下还看到了什么屠戮徐州乃义愤之举,因此,马家爵可以安息了,照这个说法,他完全可以授予见义勇为的称号了,先生高才,人所众知,不过铁了心要为马家爵授予见义勇为的称号,恐怕前景不太乐观吧。

上万,万余,可以称万计,那么9.9%当可称为双位数增长。前番先生一展治史之才,已令大家刮目相看,如今再现文笔雄风,当可与日月争辉。

在这里,我要替别人打个不平了,先生所言“至于连那个人自己,不也不敢以真面目出现,使用了临时注册的马甲的吗?”这个好象没啥根据吧。这样不太好,举个例子,恐怕冲撞了先生,先生主号中有S与B,而且回贴不按常理,难道大家就能称先生为SB吗?先生若觉不妥,敬请不要乱猜测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至此,赠先生诗一首,在下文笔太菜,望先生不要计较。

                      无题

                 轩辕论坛毒鼠强;
                 文史两全世无双。
                 文笔力压罗贯中;
                 治史犹胜太史公。

                 山西解良关云长,
                 运交华盖斩颜良。
                 同盟既有合从意,
                 髀作膝解又何妨。
                 
                 汉江大水淹七军,
                 惟独不让关公亡,
                 若非云长有仙术,
                 蜀军岂能捉鳖忙。

                 魏武雄才镇天下,
                 烧船自退美名扬。
                 长江后浪推前浪,
                 子孙更比孟德强。
                 
                 一封降书文帝喜,
                 西线军备自此荒。
                 三郡叛乱关中震,
                 朝中重臣手慌张。

                 目光如炬曹子丹,
                 子龙疑兵调其忙。
                 若非三郡齐叛乱,
                 将军头脑仍蒙茫。

                 筹划有方魏明帝,
                 孤身只胆镇长安。
                 华夏上下五千载,
                 仅有元仲可留芳。

在下稍加解释一下,他称关公是交了华盖运才斩了颜良,在下就乐了,运交华盖可斩颜良,刘备只要运气不是太差,还不把天下都给夺了,不过此人将这块改了。
同盟与合从、髀作膝这是他的独创,称两个史料记载一件事,不能否定,只能相互统一,江表传说是孙坚与袁术同盟(好象是这个,或许有点差错,但无关大局),三国志说是合从,所以同盟就是合从的意思,在下根据这个,就说了,裴注说张颌射中的是髀,三国志说是膝,所以髀作膝解。
还有水淹七军,他说这是天灾,很多人提出疑问,至今此人未作出回答。
一封降书文帝喜,他说,诸葛亮曾经给文帝写过有投降意思的一封信,后来魏国西线战备全部荒废。诸葛亮一次北伐,疑兵之计,调走曹子丹,他非说人家看出来了,是目光如炬,然后说魏明帝就只集结了5万兵力,全交给张颌,我就纳闷了,敢情魏明帝只有一个人去镇守长安啊。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3-23 12:5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吴下啊蒙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118675
注册 2007-3-9


发表于 2007-3-23 13: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东祖长离 2007-3-23 18:21 -100 灌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3-23 13: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可是,我引的资料,就是2004重订版的。我还没有93版的呢,是不是你搞反了啊?
----莫不成你没瞧见冒牌跟我说的都是93版的?

要不我喜欢唠叨你了呢?出点错,一时疏忽,这有什么啊?为什么总要狡辩呢?其实讲这个问题已经偏离了题目,我不忍心你继续这类错误的倾向才详细回应一下。遇到意见不一致的,你总是片面去假设别人“造假”,或“弄错了”;而从不想想,有没可能是自己错了。
你看看我帖出的那页原文:
----笑, 太搞笑了. 诸葛亮出祈山时, 司马懿已屯祈山, 知道什么叫诸葛亮出祈山时不?
又知道不知道第四次北伐司马懿根本没屯过祈山呢? (司马最近也只在祈山出口卤城附近那屯下, 压根就没上祈山, 何来屯祈山)
弄错? 你真压根连书都没看过呢?
说你造假都是替你着想了.

你的意思是不是“原屯”,一目了然。
----好歹你得先去弄清楚司马懿到没到过祈山再去说我的意思是原屯 不原屯的. 连第四次北伐, 诸葛亮整个出祈山的过程中, 司马懿到没到过祈山都不清楚, 还能自顾自的说原屯, 一目了然啥呢? 你那叫一目业障吧?

说你几句:好歹你也是作版主的人,虽然论坛失败了,也不全是你一个人的错,这点小错都不能勇于承认,我说你的心理绝对有问题。你说一声看错了,对你有什么损失?你这样狡辩,还真当轩辕的人都是你的人,所以,你怎么指鹿为马,都没损失?
----我说一声看错了没什么损失, 只不过明明有人自己没看书还在那一个劲的说别人看错了, 我就不知道怎么去承认"看错了"这回事了.

我不敢说自己在论坛里表现好,但是,在自己弄错了事情的时候,还是抱着客观的态度,加以承认。上次我不也犯过把张郃阵亡时间弄错的错误吗?自己也是很快就承认了。我犯那个错,原因是没看到《后主传》的记载。我犯的这个小错,并未影响我的基本观点的确立,所以,有什么必要去狡辩呢?
----客观? 你那叫客观, 那这世界没主观存在了.
承认? 还很快? 没有后主传, 晋书的记载跟张合传本身的记载就够清楚了. 你还很快承认? 要不要我把你回的贴子都扯出来让你瞧瞧看看有多快? 还记得不记得我第一次提后主传出来的时候你说了什么?
你要不是后面我着重点出张合传, 晋书, 汉晋春秋, 后主传各处关键点上的问题所在, 你承认个鸟承认.
这回一样, 明明还是你对司马懿在这次诸葛亮出祈山的行军路线都不掌握, 还能说是我错了? 何必狡辩呢?
诸葛亮出祈山时, 司马懿居然屯到祈山上了? 神啊神.

我已经说过了,这本书上不是没有缺点;前面我已经对你指出,我引这本书的目的,是让你知道目前关于第四次北伐的说法有多种多样,每种观点,人家总不是凭空编造的,也都是有依据的吧?间接劝你多读一点书,尤其是看一些军事书,了解一些军事常识。讲三国历史,不熟悉军事、军史,那是有很大缺陷的。
本人并未以那本书的观点来立论,也没有认为战争史的讲法就是标准答案
----搞笑啊, 总有依据. 对啊, 依据就是演义嘛, 那是演义才有的内容.
还间接劝我多读书? 看你那表现就已经足够了吧, 到现在都没搞清楚各种史书上司马懿到没到过祈山, 居然还劝人多读书?
讲三国历史, 连史书小白也当上了还在那自以为事.
还是那句, 进修进修, 冷静冷静, 过了小学五年纪水平再来说话吧.
对你说话还得一句一句史书给你拿出来说, 比教幼儿园都辛苦啊.
另外, 你有军事常识的么? 连张合先打南围的王平再去上硅都说得出来的这种高级水平的路痴语言. 还能有军事常识? 你连军事里的东南西北都分不清还了常识呢.

《晋书》对第四次北伐的描述,是偏向司马懿,但基本事实并无与《三国志》矛盾。回应你讲的几点:
1、讨亮问题。司马懿抗击诸葛亮入侵的行为,就是“讨亮”。《明帝纪》描述张郃、曹真等抗击第一次北伐,也用的是“讨亮”。哪里有半点矛盾?“讨亮”并不是指司马懿去攻打汉中,明白?
2、使张郃追击。我的观点是司马懿使张郃追击,张郃挂掉后自己追击。哪来的矛盾?而且,这并不是《宣帝纪》的记载,而是本人在《宣纪帝》记载的基础上的合理推理。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推理。总之,《宣帝纪》与《三国志》是可以并存的,没有矛盾。
3、粮尽退兵,是从诸葛亮这个角度来写的;攻拔其围,是从司马懿这个角度来写的。两者毫无矛盾。司马懿攻拔其围,只是解了祁山之险,并未写诸葛亮被大破,诸葛亮(如果有粮)仍然可以继续作战。但事实上诸葛亮的粮食也差不多了,算一算继续作战的话,万一后续供粮发生问题,退兵时就要饿死了。所以,就退了。两类说法,哪来的矛盾呢?
----1 讨亮是攻诸葛亮, 拒亮是与诸葛亮对持, 两种不同的行为, 你要把它混成一体, 那是你的事.
第一次北伐, 是去讨亮, 所以最后以讨亮论功. 而第四次北伐, 明帝传里写明是让司马懿拒亮, 所以论功时自然是以敌退为功而不是讨. 这跟晋书的讨亮说法明显不符,更与以破敌斩获重大而论功更是不同.
2 张合挂了之后追击确实是你认为.  晋书并没有写了张合追击, 更没有写什么是诸葛亮退军后追击. 你认为是你认为, 那是你个人观点. 你个人观点, 你个人认为就能代表历史?
3 啥? 张合传魏略及魏书也是从诸葛亮角度去写的? 你瞎忽悠啥呢?
诸葛亮率领蜀军所立的南北二重围被攻拔了还没被破. 就跟说曹操攻拔十数城但那些城还没被破一样的搞笑.
还诸葛亮二重围被攻拔后还能继续进攻呢. 你到底知道不知道那两重围对诸葛亮对蜀军来说是什么来的?
诸葛亮只列了南北二山以为重围, 除此以外, 对持阶段诸葛亮所领的蜀军没别的营围了. 你知道不知道?
你说这些东西充分说明了你根本没仔细看过史料. 还没矛盾呢.

我说了是陈寿传里讲的????
----
引用我的发言:诸如: 退军是明帝传没必要记载司马懿破敌, 这是哪位权威人士告诉你的?
还有什么司马懿破辽东, 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重要性在明帝传里依次降低. 又是哪位权威人士告诉你的?
你的回话:这是陈寿写的传记里摆明的,从其详述的详、略,显然如此。

陈寿传里的内容是什么? 还显然如此?

我说的是,诸葛亮退兵,并不是因为被司马懿大破(象第一次北伐),而是主动撤退的。在撤退中被魏军追击,损失了八分之一的人马。
----对, 晋书里写着攻拔了诸葛亮主营围都不是破了诸葛亮. 那第一次北伐只不过是马谡此前军被破, 亮进无所据罢了所以要撤退罢了, 诸葛亮什么时候被大破了? 按你那说法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依然是因"进无所据"自己撤退罢了. 什么大破???
那所谓诸葛亮没被大破这类高级天才说的话, 我就不说了. 你果然连晋书写了什么都不知道.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23 13:4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3 20: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3-23 12:51 发表
若三国志与晋书在此处居然不但不矛盾,而且还能相互印证,那郭冲三事的空城计与诸葛亮传的互相补充,以及江表传中阿瞒赤壁之战烧船自退,与吴主传的公烧余船引退,可谓是天衣无缝了。先生为偶像司马懿刷粉,将曹操一道提升,实乃情理之常,但顺便提升一下诸葛亮的地位,爱乌及乌至此,倒真是罕见,先生高才,一篇文章下笔,不但证实了俘斩万计的可信性,而且还捎带将两大千载历史铁案翻案,真是功德无量,才学之高直至如此,当真千载谁堪伯仲间啊。如此看来,陈寿治史,实难望先生项背,裴公所注,焉及先生之万一,勘较史书的重任可交于先生了。在下甚盼,先生可对三国志进行一个S注,若如此实乃史学届大幸,我辈之福,先生亦可流芳百世,一举数得,先生何乐而不为?万载之后,人人一提轩辕论坛辛巴德,无不翘起大拇指,强就一个字,无怪乎又号毒鼠强。捎带轩辕论坛亦青史留名,或者我辈亦可托先生之福,留名于后世呢。

还在孜孜不倦地耍嘴皮子哪?有这么多时间,作点什么不好呢?
象阁下这样容不得不同意见,而且可笑的是,容不得大多数意见,本来只是个性格过失。可有的人见到不同意见,人家来反驳;可是阁下却与众不同,看到不同意见,不去反驳,却挖空了心思想着如何对别人嘲讽挖苦,甚至还给别人起外号;恼极了,还把以往搜集的别人的一些小错当宝贝拿出来渲染以泄愤。

请问一下,何为史书?史书又是谁分的详史与简史?(记住我说的是史书。)另外,又是哪位大师讲的这些写的是简史,又是哪位大师说的,写简史就敢将本朝祖师爷的大胜视为空气,而将其大败大肆宣传,视自个项上头颅于无物?(莫非又是田余庆历史学家?或是先生独具慧眼?)

这个问题,我主帖已经作了答,这里再说一遍。
一、《三国志》中没有《司马懿传》,所以,也就没有关于司马懿的详尽的史迹。
二、《三国志》中对于司马懿第四次北伐的胜利,并未视为空气,而是如实记载了;并且,司马懿等人因这次胜利“封爵增位各有差”。
三、阁下也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史家之腹。史家作史,未必一定要扭曲历史。阁下这类研判史料的观点与方法,实在低劣。阁下以此等低劣之方法来研读资料,焉能不自误呢?



至于清史中无赤壁之战,人家华阳国志、汉晋春秋,与三国志写的是同一时期,敢情清朝与三国是一个时期啊,这种话也能讲得出,真是天理难容了。估计在先生眼中,史书只有详史与简史之分。敢情二十四史部部皆简史,中华上下五千年,详史压根无啊。

你听不懂我打的比方,责任主要还是在你。
我说的十分明确。一件事,若在某本书中“该记未记”,才能成为否定该事件的旁证或佐证。你总不能因为“清史”中没记赤壁之战,就来怀疑赤壁之战是否真实吧?
阁下对于俘斩万计之事,却举不出任何“该记未记”的史书,却弄出了华阳国志、汉晋春秋这两件宝贝。《汉晋春秋》目前只看到当年五月份的内容,怎么会出现六七月份发生的事情?《华阳国志》连诸葛亮的北伐压根就没去专门记载,它怎么会记载“俘斩万计”?
这不就象有人质疑“清史”为什么不见赤壁之战的记载一样可笑?



在上一贴,在下还看到了什么屠戮徐州乃义愤之举,因此,马家爵可以安息了,照这个说法,他完全可以授予见义勇为的称号了,先生高才,人所众知,不过铁了心要为马家爵授予见义勇为的称号,恐怕前景不太乐观吧。

上万,万余,可以称万计,那么9.9%当可称为双位数增长。前番先生一展治史之才,已令大家刮目相看,如今再现文笔雄风,当可与日月争辉。
上万、万余,不可以称为万计?你来证明一下如何?我的主帖里对自己的观点已经提出佐证。你的佐证在哪里?

在这里,我要替别人打个不平了,先生所言“至于连那个人自己,不也不敢以真面目出现,使用了临时注册的马甲的吗?”这个好象没啥根据吧。这样不太好,举个例子,恐怕冲撞了先生,先生主号中有S与B,而且回贴不按常理,难道大家就能称先生为SB吗?先生若觉不妥,敬请不要乱猜测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个人,是在回应本人帖子的时候,刚刚注册不久。可是,后来不留神讲了一句话,暴露了这个人是很熟悉论坛的。
当然,你可以曲意解释成这个人是以前没有注册,以游客身份经常浏览本坛。终于忍不住了,注册要说话了,而且一讲话,就滔滔不绝,深喑死死纠缠的伎俩。问题是,这种解释,是不是太牵强?

阁下愿意如何称呼本人,本人无权干涉,那是你的自由。阁下可能没有忘记,以前阁下不就是因为这件事而被某论坛处罚,羞愤之下离开了那个论坛?


至此,赠先生诗一首,在下文笔太菜,望先生不要计较。

                      无题

                 轩辕论坛毒鼠强;
                 文史两全世无双。
                 文笔力压罗贯中;
                 治史犹胜太史公。

                 山西解良关云长,
                 运交华盖斩颜良。
                 同盟既有合从意,
                 髀作膝解又何妨。
                 
                 汉江大水淹七军,
                 惟独不让关公亡,
                 若非云长有仙术,
                 蜀军岂能捉鳖忙。

                 魏武雄才镇天下,
                 烧船自退美名扬。
                 长江后浪推前浪,
                 子孙更比孟德强。
                 
                 一封降书文帝喜,
                 西线军备自此荒。
                 三郡叛乱关中震,
                 朝中重臣手慌张。

                 目光如炬曹子丹,
                 子龙疑兵调其忙。
                 若非三郡齐叛乱,
                 将军头脑仍蒙茫。

                 筹划有方魏明帝,
                 孤身只胆镇长安。
                 华夏上下五千载,
                 仅有元仲可留芳。

在下稍加解释一下,他称关公是交了华盖运才斩了颜良,在下就乐了,运交华盖可斩颜良,刘备只要运气不是太差,还不把天下都给夺了,不过此人将这块改了。
您这还都记得哪?辛苦了啊呵呵。
可是,你这类单方面的意见,在讨论时已经被驳得精光了,怎么事后又拿了出来?

同盟与合从、髀作膝这是他的独创,称两个史料记载一件事,不能否定,只能相互统一,江表传说是孙坚与袁术同盟(好象是这个,或许有点差错,但无关大局),三国志说是合从,所以同盟就是合从的意思,在下根据这个,就说了,裴注说张颌射中的是髀,三国志说是膝,所以髀作膝解。

还在不停地歪曲本人的观点?好在帖子都在,大家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同一件事,譬如孙坚与袁绍的关系,站在不同的立场,有的人称其为“同盟”,而有的称其为“合从”,这个有史料,是铁证。就凭你髀、膝的区别,你就能否定的了?如果你觉得你的论据很靠谱,你不妨去问问你身边的人,看看人家会怎么说。


还有水淹七军,他说这是天灾,很多人提出疑问,至今此人未作出回答。
这一点说你什么呢?说你造谣吧,太重了。
我这个帖子提出后,因为关注的人不多,更没有什么讨论,现在已经沉到后面去了。何来“至今此人未作出回答”?
无奈之下,本人“一稿两投”将此帖转投他坛,倒是引起了讨论,可惜的是除个别人外,大多数参与讨论者对三国的了解程度较低。


一封降书文帝喜,他说,诸葛亮曾经给文帝写过有投降意思的一封信,后来魏国西线战备全部荒废。诸葛亮一次北伐,疑兵之计,调走曹子丹,他非说人家看出来了,是目光如炬,然后说魏明帝就只集结了5万兵力,全交给张颌,我就纳闷了,敢情魏明帝只有一个人去镇守长安啊。
呵呵,曲解别人的意思,阁下倒是很在行啊。
回应第一个问题:
招降书并不是文帝本写的,而是陈群、王朗这些人分别写的,诸葛亮假装在讨论,多少迷惑了魏庭。魏国西线战备的松懈,其原因我讲了。是因为:一、刘备已死;二、蜀国遭到重创,实力不济;三、西线近十年无战事。什么时候讲过是因为这封招降书呢?
回应第二个问题: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使用了赵云的疑兵之计,但是,魏国没有中计。这可以用战史来说明:曹真只用很少的兵力去摆平赵云,主力五万则由张郃率领击破诸葛亮去也。
魏明帝确实就只集结了五万兵力,交给了张郃;但是,长安城本身还是有少量郡兵的,也不算是空城。魏明帝到长安,既不攻城,也无需守城,要那么多兵,作仪仗队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07-3-23 23: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使用了赵云的疑兵之计,但是,魏国没有中计。这可以用战史来说明:曹真只用很少的兵力去摆平赵云,主力五万则由张郃率领击破诸葛亮去也。
魏明帝确实就只集结了五万兵力,交给了张郃;但是,长安城本身还是有少量郡兵的,也不算是空城。魏明帝到长安,既不攻城,也无需守城,要那么多兵,作仪仗队用?
=======================================
你的战史是汉晋春秋上诸葛亮的那句话吧,这句话说诸葛亮自己屯兵祁山,可是诸葛亮那是明明在陇右三郡,根本不在祁山.还有那5万兵力是和魏明帝来的,如果曹真带的不是主力,关中兵力消失不见了,曹真破赵云本传也不见记载,不要告诉我又是细节,曹真战后也未加任何封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07-3-24 00: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司马懿等人因这次胜利“封爵增位各有差”。
===========================
这是晋书的记载,三国志只记载了封爵增位各有差,所以你自己就YY,这就是佐证了晋书这件事情.司马懿退诸葛亮就是功劳,就可以封赏,你的这种佐证根本不成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nbade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66
编号 89048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07-3-24 00: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3-23 13:34 发表

----莫不成你没瞧见冒牌跟我说的都是93版的?

真的没有看到,不知你们二位在哪儿聊着呢?你们的内部论坛?不至于啊。

----笑, 太搞笑了. 诸葛亮出祈山时, 司马懿已屯祈山, 知道什么叫诸葛亮出祈山时不?

还在闹笑话?难不成诸葛亮出祈山,是指诸葛亮离开祁山?
又知道不知道第四次北伐司马懿根本没屯过祈山呢? (司马最近也只在祈山出口卤城附近那屯下, 压根就没上祈山, 何来屯祈山)
呵呵,问你自己啊,你不是信誓旦旦地“推理”说司马屯在祁山吗?
弄错? 你真压根连书都没看过呢?
说你造假都是替你着想了.
如果能给你壮胆子,那我就承认没看过书,好吗?

----好歹你得先去弄清楚司马懿到没到过祈山再去说我的意思是原屯 不原屯的. 连第四次北伐, 诸葛亮整个出祈山的过程中, 司马懿到没到过祈山都不清楚, 还能自顾自的说原屯, 一目了然啥呢? 你那叫一目业障吧?
司马懿到没到地祁山不是我们讨论的,我们讨论的是根据战史书,你的推论是不是犯了错误,要不要替阁下请位幼儿园阿姨来辅导一下,呵呵。

----我说一声看错了没什么损失, 只不过明明有人自己没看书还在那一个劲的说别人看错了, 我就不知道怎么去承认"看错了"这回事了.
呵呵,我承认我没看书,好了吧?现在有胆子承认自己错了没?

----客观? 你那叫客观, 那这世界没主观存在了.
不要这种心态吧。还是先考虑一下是否自己错了。
承认? 还很快? 没有后主传, 晋书的记载跟张合传本身的记载就够清楚了. 你还很快承认? 要不要我把你回的贴子都扯出来让你瞧瞧看看有多快? 还记得不记得我第一次提后主传出来的时候你说了什么?

你第一次提后主传是,可能没有标明后主传。我忽略了。
晋书的记载,与张郃传本身的记载,正是我主帖的依据,确实够清楚了啊。

你要不是后面我着重点出张合传, 晋书, 汉晋春秋, 后主传各处关键点上的问题所在, 你承认个鸟承认.
这回一样, 明明还是你对司马懿在这次诸葛亮出祈山的行军路线都不掌握, 还能说是我错了? 何必狡辩呢?
是啊,你不注出来,能怪我吗?我写主帖时,确实没有参考《后主传》《汉晋春秋》,只参考了《宣帝纪》《诸葛亮传》《张郃传》《明帝纪》
诸葛亮出祈山时, 司马懿居然屯到祈山上了? 神啊神.
这不是阁下你的观点吗?怎么着,子牙不封你,急着自己给自己封神了?

----搞笑啊, 总有依据. 对啊, 依据就是演义嘛, 那是演义才有的内容.
还间接劝我多读书? 看你那表现就已经足够了吧, 到现在都没搞清楚各种史书上司马懿到没到过祈山, 居然还劝人多读书?
讲三国历史, 连史书小白也当上了还在那自以为事.
还是那句, 进修进修, 冷静冷静, 过了小学五年纪水平再来说话吧.
对你说话还得一句一句史书给你拿出来说, 比教幼儿园都辛苦啊.
另外, 你有军事常识的么? 连张合先打南围的王平再去上硅都说得出来的这种高级水平的路痴语言. 还能有军事常识? 你连军事里的东南西北都分不清还了常识呢.

你不听我的,也罢;总之,对军事一窍不通,是不够格来评述三国的。

司马懿没到过祁山,这是我主帖的观点;但是,有些书认为司马懿到过祁山。我举这本书不是来推翻自己的主帖的,而是提示懂得多读书,兼收并蓄的道理。
张郃先打王平后去上邽的说法,并不是我主帖的说法,而是根据《中国战争史》的说法作出的推论。但是,我已经多次申明了,我的主帖没有使用这个观点,我本人也没有认为这本书的说法是真理。


《晋书》对第四次北伐的描述,是偏向司马懿,但基本事实并无与《三国志》矛盾。回应你讲的几点:
1、讨亮问题。司马懿抗击诸葛亮入侵的行为,就是“讨亮”。《明帝纪》描述张郃、曹真等抗击第一次北伐,也用的是“讨亮”。哪里有半点矛盾?“讨亮”并不是指司马懿去攻打汉中,明白?
2、使张郃追击。我的观点是司马懿使张郃追击,张郃挂掉后自己追击。哪来的矛盾?而且,这并不是《宣帝纪》的记载,而是本人在《宣纪帝》记载的基础上的合理推理。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推理。总之,《宣帝纪》与《三国志》是可以并存的,没有矛盾。
3、粮尽退兵,是从诸葛亮这个角度来写的;攻拔其围,是从司马懿这个角度来写的。两者毫无矛盾。司马懿攻拔其围,只是解了祁山之险,并未写诸葛亮被大破,诸葛亮(如果有粮)仍然可以继续作战。但事实上诸葛亮的粮食也差不多了,算一算继续作战的话,万一后续供粮发生问题,退兵时就要饿死了。所以,就退了。两类说法,哪来的矛盾呢?
----1 讨亮是攻诸葛亮, 拒亮是与诸葛亮对持, 两种不同的行为, 你要把它混成一体, 那是你的事.
第一次北伐, 是去讨亮, 所以最后以讨亮论功. 而第四次北伐, 明帝传里写明是让司马懿拒亮, 所以论功时自然是以敌退为功而不是讨. 这跟晋书的讨亮说法明显不符,更与以破敌斩获重大而论功更是不同.
呵呵,这只是你个人对“讨亮”这个词的误解而已。《宣帝纪》中明明写了“讨亮”,但是,其内容却并没有你所理解“讨亮”的内容,这已经充分证明了,你对“讨亮”的理解,是错误的。至少,你对“讨亮”的理解,是与《晋帝纪》的作者是不一样的。
2 张合挂了之后追击确实是你认为.  晋书并没有写了张合追击, 更没有写什么是诸葛亮退军后追击. 你认为是你认为, 那是你个人观点. 你个人观点, 你个人认为就能代表历史?

我个人认为当然不能代表历史,但代表了《宣帝纪》的记载而已。

《宣帝纪》明明写了是诸葛亮退军后追击,你看不到?那你还是回去看看《宣帝纪》吧,网上现在这个东西多得很。

3 啥? 张合传魏略及魏书也是从诸葛亮角度去写的? 你瞎忽悠啥呢?
诸葛亮率领蜀军所立的南北二重围被攻拔了还没被破. 就跟说曹操攻拔十数城但那些城还没被破一样的搞笑.
还诸葛亮二重围被攻拔后还能继续进攻呢. 你到底知道不知道那两重围对诸葛亮对蜀军来说是什么来的?
诸葛亮只列了南北二山以为重围, 除此以外, 对持阶段诸葛亮所领的蜀军没别的营围了. 你知道不知道?
你说这些东西充分说明了你根本没仔细看过史料. 还没矛盾呢.

《宣帝纪》只是写了拔围 ,也就是说解除了诸葛亮军对祁山的包围。诸葛亮不去围祁山了又怎么样?
当然,诸葛亮也不傻,知道再打下去没好果子了,没准还要挨饿,于是就退了。
至于《诸葛亮传》没有写被拔围,这可能有多个原因。可能是陈寿为传主的失败隐讳,也可能是陈寿对诸葛亮退兵的细节并不了解;或可能是陈寿对诸葛亮退兵细节的了解,与《宣帝纪》作者的看法不一致。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的细节,不同的书中描述中出现一些差异,这是很正常的。


-----对, 晋书里写着攻拔了诸葛亮主营围都不是破了诸葛亮. 那第一次北伐只不过是马谡此前军被破, 亮进无所据罢了所以要撤退罢了, 诸葛亮什么时候被大破了? 按你那说法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依然是因"进无所据"自己撤退罢了. 什么大破???
那所谓诸葛亮没被大破这类高级天才说的话, 我就不说了. 你果然连晋书写了什么都不知道.
《宣帝纪》在诸葛亮退兵之前,唯一只写了拔围这一件战事,没有使用“破”字样。再参考一下徐晃从关羽手中解樊城围 ,就是明明写了“击破”。
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前军被大破,失败而退。所以,史书中有“破”的记载。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前军中军后军,都没有被大破的作战,所以,各类史书都没有“破”的记载。
《宣帝纪》用的“破之”,是指诸葛亮退兵的路上。也就是说,诸葛亮退兵在先,被追兵破且俘斩万计在后。换句话说,诸葛亮是主动退兵的,退兵时,他并不知道后来被魏军追击。
但是,第一次北伐就不同了。诸葛亮是先被“大破”,然后不得不退兵的。两次战斗的区别的明摆着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4: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39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