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系列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202
7/7
‹‹
1
2
3
4
5
6
7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系列
气概文鸯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181
发表于 2007-12-1 12: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比通行本(毛本)的注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比通行本(毛本)的注:
在上回的评说中,阿鸯解释过,杀马腾的情节可能是后人篡改的,不是罗贯中的原文。那么,随后马超起兵和曹操迎战的过程,也不得不进行相应的篡改。这样的篡改在文中造成了许多前后矛盾,除了阿鸯在前面指出的外,本回中还有:
“
超管下八寨,有八员头目,乃侯选、程银、李堪、张横、
梁兴、成宜、马玩、杨秋也
。”
但在第118回“马孟起步战五将”:
韩遂与五将商议曰:“这事如何解释?”
杨秋曰:“马超
倚仗武勇,尝有欺凌主公之心,
便胜得曹操,他怎肯相让?
以某愚心,不如暗投曹公,名正言顺,他日不失封侯之位。”
先说杨秋等人是马超部下,后文又称韩遂为“
主公
”。类似这样的前后矛盾,在全书其它地方是很少出现的。
上回结尾处有:
忽人报来:“刘备调练军马,收拾器械,将欲取川。”
刘备素以仁德的面目示人,怎会突然毫无借口地准备进攻同宗刘璋,而且还让消息泄露了出去。若果有此事,后面刘璋还敢请刘备入川吗?再说本回开头处,陈群建议曹操派兵出合淝,取江南。此计策对孙权其实难以构成威胁,因为此时离赤壁之战结束仅有两三年,曹操还来不及重建水军,没有水军,孙权怕个甚鸟?用得着求救于刘备吗?如果说罗贯中原文中确有曹操准备出兵合淝的动作,那也很可能是曹操为集结军马,准备西征关中的假动作。就好像后来钟会收取西川时,却先大造声势,假意征吴一样,都是为了迷惑对手,争取主动。诸葛亮建议刘备把战火引向马超,看似精明,实则愚不可及,让曹操得以各个击破,损失掉了一个最有力的盟友。以上这些漏洞百出的情节,都很有可能是后来不懂政治、军事的文人们篡改所致。
因此,阿鸯不对本回前半部分对比分析。
曹仁谏曰:“
兄弟
性躁,诚恐误事,
某当一往
。”操
曰:“你与我押送粮草,
随后也起
。”
毛本改为:
曹仁谏曰:“
洪
性躁,诚恐误事。”操曰:“你与我
押送粮草,
便随后接应
。”
罗本中,曹仁是站在亲近关系的立场上,不是从泛泛用人的角度上,提醒曹操,曹洪不适合此任。孰不知,曹操正欲用潼关套住马超,这件风流罪过只有安到与自己最亲近人的头上才更合适,但又不能安到像夏侯渊、曹仁这样方面大将的身上,破坏他们的威信。只有曹洪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曹仁能知这位“
兄弟
”“
诚恐误事
”,曹操岂能不知,更何况曹仁提醒,曹操既不解释,也不更改,其用心已十分明显。
事实上,至此曹仁已经明白了曹操欲用“骄敌之计”。潼关开战前,曹仁建议先立“
寨栅
”,就是在为这第一次战败做准备。
“
兄弟
”二字,也是罗贯中提示读者,曹操独用曹洪的原因。
马超军士中选有能言快语、声音响亮者径来关下,
把
曹操三代毁骂。
毛本改为:
马超领军来关下,
把曹操三代毁骂。
马超领军埋伏去了。
曹洪便教备马,点起三千
精
兵,杀下关来。
徐晃恐怕
有失,也领兵
随后赶来。西凉兵弃马抛戈而走。洪得
胜,迤逦追赶。徐晃急纵马赶来,大叫曹洪回马。
毛本改为:
曹洪便教备马,点起三千兵杀下关来。西凉兵弃马抛
戈而走。洪迤逦追赶。
时徐晃正在关上点视粮车,闻
曹洪下关厮杀,大惊,急引兵
随后赶来,大叫曹洪回
马。
在罗本中,没有直接交待,此时徐晃因何没有劝阻曹洪。后来曹操责问时,徐晃推说“
点视粮车
”,那可能仅仅是推词,这次故意诈败,示弱于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能泄露的。这不同于诈败伏击,可以在将领中公开部署,因为诈败与伏击是一次完成,消息过期作废。
徐晃第九日没有劝阻曹洪,也许是徐晃自己理解了曹操的用心,曹仁对曹操的劝谏以及曹操对此事的反应,徐晃不可能不知。徐晃是智将,不会不琢磨这其中的道道。但,阿鸯认为,曹操秘密部署让曹洪和徐晃诈败,这种可能性更大。徐晃反复阻止曹洪出战,可能带有表演性质,避免诈败的意图泄露到马超那里,引起马超的警觉。
三国和水浒的特点是,作者从不直接描写阴谋的运作过程,尤其是那种事后都无从泄露的阴谋。作者仅是以普通人的身份,把读者带入那个时代,让读者看到他所感兴趣的事件。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记者,拿着摄像机,可以到处拍摄和采访,把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然后再向大众客观报道;但他唯独拍摄和采访不到没有泄露过的阴谋。但是观众和读者可以根据这位“记者(罗贯中)”的“报道(演义)”来推测事件的背后是什么。阿鸯把水浒和三国的这种写作方式,称作“报道文学式小说”。这点与现在的小说完全不同,现在小说的作者完全把自己放在了上帝的角度,无所不知,连人物的心理活动,他都要明明白白地讲出来。
有人可能不同意阿鸯的观点,证据之一便是献帝的“
血书衣带诏
”事件,罗贯中不也是详详细细地描写了该事件的全过程吗。阿鸯要指出的是,这件阴谋事后被完全公开了,“记者”可以调阅案宗和采访活着的当事人。有人可能要问,曹洪丢弃潼关的事情,难道战事结束后就不能公开吗?原本可以,但曹操作张作势地要杀曹洪,“
两班文武皆跪而告
”,“
两班文武
”要是知道真相该怎么想?后来还发生了曹洪从马超手里“救出”了曹操,曹操又重赏曹洪,这个“救出”偏又是曹操的安排,这不是偏心吗。有人可能又要提出“
王垕事件
”,王垕小斛发粮时,同事肯定会有异议,王垕必有解释,曹操事先又不曾告诉王垕,不许说是他的主意。既使王垕不曾说,王垕的同事们了解王垕的为人,不曾贪污粮草,也知道粮草实况,难免为王垕不平,把自己的推测告诉“记者”,还有,王垕的同事们很多,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很难成为秘密。
那么,到底是罗贯中的“报道文学式小说”好,还是现代作家的“上帝全知式小说”好?阿鸯以为,罗贯中的“报道文学式小说”,更具有现实社会的真实性。在真实的现实社会里,我们不可能知道别人的内心活动,也不可能知道尚未泄露的阴谋活动,只能根据我们能够获得的信息,去推测别人的想法和事件背后的真相。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无论它们的故事背景是真实的历史还是虚构的幻境,它们的情节却都无不具有现实社会的真实性,简单明快的情节背后无不包含着人性和事件的复杂性。就连故事背景最扯的《西游记》,都无处不影射着现实社会。阅读这样的著作,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对社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是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古典名著,而类似《岳飞传》、《隋唐演义》不能的根本原因。
像在《岳飞传》里,头上贴着“奸臣”标签的秦桧,贴着“忠臣”标签的岳飞,现实社会里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人物存在。这样的书,读的越多,人就会变得越愚蠢,越容易被虚伪的政客所欺骗。至于现代作家的“上帝全知式小说”,读者只能被动填鸭式地全盘接受作者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因为作者是“上帝”吗,“上帝”已经把全部的因果关系都设定完毕了,读者已经没有任何分析和重设因果关系的余地了,更不需要读者用创造性的思维去重新审视和认识人物、事件,因为“上帝”在创造他们时就已经给他们贴上了“好”“坏”“是”“非”的标签,读者凡与“上帝”见解不合者,当然都是“非法”的。中国现在文艺作品的这种现象,恐怕和中国的教育方式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庞德直杀过潼关,
连夜追杀败军。行不数里,
撞见曹
仁军马,救了曹洪等一军,
翻身直杀到关下。马超救
了庞德,抢上关来据住。曹仁自回,于路接到两程,
迎着操军。
毛本改为:
庞德直追过潼关,撞见曹仁军马,救了曹洪等一军。
马超接应庞德上关。
罗本中,表现了曹军强悍的战斗力。曹军无论是数量还是素质,无疑都是强于马超的乌合大军。也许马超的本部人马比较强,但数量有限。既使这最强的马超所部庞德,也是被曹仁“
翻身直杀到关下
”。罗贯中不嫌啰嗦地这样写,就为曹操在潼关前的第一次战败,埋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曹仁从潼关“
于路接到两程
”,就接到了曹操,“
两程
”路是很近的,再加上大军会战,通常都要约战或派出“
哨马
”,两军相遇于半途,路就更近了,没有必要往前凑合再另外扎寨了。结果,第二天,曹军“
直扣潼关
”,却先“
立起排栅
”,还“
分作三寨
”,无非是为了方便逃跑。可以少跑路,快入寨。
操大怒,喝斩曹洪。
两班文武皆跪而告曰:“权且计
罪。待后有功准罪,无功诛之。”
曹洪服罪而退。
毛本改为:
操大怒,喝斩曹洪。
众官告免
。曹洪服罪而退。
罗本中,“
跪而告
”说明曹洪的“罪过”之大,侧面说明把潼关丢给马超的“让利”是很大的,因为“利大”,马超才不会轻易吐出潼关,曹操也才能把马超“套牢”。“
有功准罪,无功诛之
。”为曹操设计曹洪战马超,救曹操埋下了动机。
次日,
西凉哨马直到寨前
,操引三寨大小将校杀奔关
隘前去,正遇西凉军马。
毛本改为:
次日,操引三寨大小将校,杀奔关隘前去,正遇西凉
军马。
罗本中,“
西凉哨马直到寨前
”,特意点明大军会战前一种告知对方的形式,目的还是和前面的“
两程
”一样。
一人手执长枪,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
声雄力猛,乃扶风茂陵人也,姓马,名超,字孟起。
上首者庞德,下首者马岱,
背后八员健将一字儿摆开
。
毛本改为:
又见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
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上首庞德,
下首马岱。
出阵将领的背后,代表的是他们所统领的本部兵马。“
背后八员健将一字儿摆开
”,代表的是杨秋等人的八部军马,这是乌合大军,本不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曹军的对手。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气概文鸯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182
发表于 2007-12-1 12: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本回的整体解读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本回的整体解读:
本回是曹操与马超渭南之战的开始,在解读本回前,有必要先说明一下历史。
历史上,在此次渭南之战前,关中地区,有许多地方割据势力,主要势力就是演义中提到的马腾、韩遂、杨秋等。他们名义上服从曹操把持的朝廷,实际上各自为政。在赤壁之战前,马腾已入京为卫尉,本部人马交由马超统领。
曹操没有刘邦那样的胸怀,对附属势力很不放心,直欲除之。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三月,操遣司隶校尉钟繇
讨张鲁,使征西护军夏侯渊等将兵出河东,与繇会。仓曹
属高柔谏曰:“大兵西出,韩遂、马超疑为袭己,必相扇
动。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操
不从。关中诸将果疑之,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
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皆反,其众十万,
屯据潼关;操遗安西将军曹仁督诸将拒之,敕令坚壁勿与
战。
后人评论此事,多认为曹操是有意逼反关中割据势力,为剿灭他们制造借口。阿鸯亦以为然,但对曹操的做法不以为然。
刘邦出兵关中,为义帝发丧,原来许多与刘邦平起平坐的诸侯,站到了刘邦的旗下,刘邦并没有把他们除掉或者兼并,而只是用事实上等同于盟主的身份,领导他们完成了灭亡项羽,统一天下的大业。而刘邦对各路诸侯的约束力,远不及曹操把持下的朝廷对各势力的控制。但刘邦非但没有动剿除他们的念头,还在他们困难时给他们划拨兵力。所以各路诸侯对刘邦很放心,支持他打败了令他们不放心的西楚霸王。一旦项羽宣告灭亡,天下便宣告一统,各路诸侯便成了刘邦的臣民,刘邦便可分而治之,不服者即为反叛,这便是“势”,大势所趋,则无往不利。
不过,话又说回来,讨伐袁术时,曹操还有机会走刘邦的路;走到此时的曹操,已经做不成刘邦了,对关中割据势力只能剿灭了。
当年讨伐袁术时,孙策、吕布、刘备都能奉令出兵。关中诸将、张鲁、刘璋遵奉朝廷的可能性都非常大。唯有自恃强大的袁绍绝不会遵奉曹操把持的朝廷;刘表的可能性也不大,但其对外攻击欲不强,危害较小。袁绍此前曾有吞灭韩馥的劣迹,各路诸侯对袁绍的强大是很不放心的,其状况极类项羽。而此时的曹操尚无吞灭附属势力的劣迹,各路诸侯又自以为是附属朝廷,不会过分担心前途。所以,此时曹操还有作刘邦的可能。
但是,以曹操剿灭吕布为标志,使各路诸侯意识到,曹操很难容得下他们的存在,此之后,曹操再想走刘邦的路,已经很难行得通了。雍齿曾数叛刘邦,刘邦都容忍了,正是各路诸侯看到了刘邦的器度,他们才肯附属在刘邦的大旗下。正是天下归心,才使得刘邦仅用五年时间,就赢得了楚汉战争,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大业。这“天下归心”不单是民心,也包括天下诸侯之心。曹操剿灭一路诸侯吕布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天下所有各路诸侯之心。
历史上,曹操的做法明明就是想让关中诸将反叛,但这却是一个无法拿到台面上的想法,所以当高柔指出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后果时,曹操又不能解释,只能假装成不小心犯了个错误。演义中,罗贯中让曹操继续扮演这个假痴不癫的角色,表面上屡屡失误、战败,其实背后都是曹操精心罗织的陷阱。第一件事就是潼关的丢失,表面上看是由于曹操用人的失误,实质上却是曹操有意放弃潼关。这样说,读者难免要问下面的问题:
曹操为什么要把潼关丢给马超?
在曹操大军赶到关中前,马超是攻方,钟繇是守方。曹操大军到达后,攻守易势,曹操是攻方,马超转换为守方。若此时潼关还在曹操手中,马超就会退守长安,甚至退守西凉。所以,曹操若想把潼关丢给马超,就要在马超还是攻方的时候,也就是曹操大军到达潼关前,让马超攻占它。否则,在曹操大军进驻潼关后,马超立即就会自动或下意识地把自己置于守方地位,主动退守到下一个有利于防守的位置。那么,马超在潼关与曹操相持对曹操会有什么好处吗?
渭南之战后,曹操曾对部下解释过:“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潼关对于马超所部来说,非但远离巢穴,补给困难;而且一旦战败,逃路遥遥,最后也正是长距离的追击,让马超在渭桥拼了命才救下的残部又散失殆尽。对于依靠河东粮草补给的曹操来说,深入西凉征战,远不如在潼关附近更为便捷。所以曹操要想尽办法,把马超所部滞留在潼关附近解决。
若要关中诸将把所有兵力都肯调出自己的地盘,那么首先就要给他们以希望,让他们看到可以击退曹操的希望,否则,他们只会四散,回去紧守自己的地盘。潼关的夺取,无疑是一种标志,标志他们可以拒敌人于国门之外。此其一,为欲擒故纵。
其二,利用人的贪欲,套牢马超。潼关是关中的大门,对于想割据关中的马超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东西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对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再好,可能也没有多大兴趣;可一旦占有了它,再让他吐出来,绝对是千难万难。
如果拿现下最时髦的股票做个比方。绝大多数股民,对亏钱的股票,尤其是对亏损大的股票,不到山穷水尽,是绝不肯出场的。因为他们认为,出场后,这钱就是别人的了,那怕这钱原本就是从股票市场上赚来的,那怕明知情况不妙,也要想出各种理由自欺欺人,他们到死也不懂,这浮亏和实亏其实是一码事。早点割肉,还能留下再战的本钱。就说现在的大盘,稍微客观点的人,都不难看出那沉重无比的大头,可是绝大多数股民依然幻想调整即将到位。
有多少股民没被套?现在涨上去被套的股民跑不跑?两年内还能吸引新的股民进场吗?如果没有,涨上去顶多还是老股民被重新忽悠进去,既使涨到十万点,又有什么意义?回答完这些问题,结论不难得出。只不过是,利令智昏,不对,应该是亏令至昏的股民,已经不愿意面对现实了。马超占领潼关后的心理,和这些股民十分相似。
把渭南之战的全过程和炒股类比一下。逼反关中诸将,就是诱使他们进入股市,没人来炒股,“黑手”赚谁的钱呀?潼关就是关中诸将重仓的持股。曹操的骄敌之计就是为增强关中诸将持股信心的虚假利好。前面这些,股市术语称之为“养”,就好比“黑手”让股市不断上涨,以达到吸引散户入市和持股的目的。曹操绕过潼关,由浦阪津进入河西,关中诸将就已经被深深地套牢了,这时的潼关已经是他们的浮亏了,浮亏和实亏本是一码事,这潼关已经没用了,可马超和股民一样,就是舍不得割掉这块肉。离间马、韩是杀招。追击到安定方才收兵,是连续跌停板,你想剩点钱出场,没门,马超也差点就是净身出户。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183
发表于 2007-12-18 00: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
等六级考完俺来写篇专门分析潼关之战的帖子,算是对演义的历史补充,准备发……还是发史话区吧,鸯哥哥记得去看啊。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坚硬的稀粥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336
编号
77101
注册
2006-7-28
来自
天津
#184
发表于 2007-12-18 08: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鸯兄的妙文终于又出现了
我也很奇怪,按照老罗对历史的态度,曹操灭韩马不应该被虚构得如此面目全非啊?
期待鸯兄的下一回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气概文鸯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185
发表于 2008-3-10 16: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解读嘉靖本三国演义之第116回马孟起渭桥六战
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16
提示:()内文字为原版书中小字,按本书《前言》之意,亦罗贯中原文。
马孟起渭桥六战
时建安十六年秋七月下旬日,曹操自与马超对阵。超挺枪纵马,冲杀过来。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到八九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不三合,败走。李通出迎,超奋神威交战,数合之中,一枪刺李通于马下。超把枪望后一招,西凉子弟兵抖擞精神,冲杀过来。操兵大败。左右将佐皆敌不住,被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了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就掣所佩剑断其髯。军中早有人将操割髯之事告于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后人有诗曰:
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
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曹操正走之间,背后一骑赶来,回头视之,见一人身穿白袍银铠,众皆知是马超,各自逃命,四散去了,只撇下曹操。超厉声大叫曰:“曹贼休走!”飞马赶来。操惊得马鞭堕地。看看赶上,马超从后使枪搠来。操绕树而走,超一枪搠在树上,急拔下时,操已走远。超纵马赶来,山坡边转过一个小将军,大叫一声:“勿伤吾主!曹洪在此!”轮刀纵马,拦住马超。操得命走脱。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夏侯渊引数十骑随到。马超独自,恐被所算,因此弃了曹洪而回。夏侯渊也不来赶。
曹操回寨,却得曹仁死据定了寨栅,因此不曾折了军马。操
·555·
入帐,叹曰:“吾若杀了曹洪,今日必死于马超之手也。”遂唤曹洪,重加赏赐。收拾败军,坚守寨栅,深沟高垒,不许出战。超每日引兵来寨前辱骂搦战,操传令教军坚守,如乱动者斩。诸将曰:“西凉之兵甚是强壮,尽使长枪,若非选箭弩迎之,则不可当也。”操曰:“战与不战,皆在于我,非在贼也。贼虽有长枪,安能便刺于诸公?但坚壁观之,贼自退矣。”诸将退而言曰:“丞相自来征战,身当于先;今一败于马超,何如此之弱也?”各不知其意。细作报来:“潼关马超又添二万生力兵,乃是羌胡部落前来助敌。”操闻知大喜。诸将曰:“马超添兵,丞相反喜,如之何也?”操曰:“待吾胜了,却对汝说。”三日后又报关上又添军马。操大喜,就于帐中设宴作贺。诸将皆暗笑之。操曰:“诸公笑我无破马超之谋,公等有何良策?”徐晃进曰:“今丞相盛兵在此,贼亦全部见屯关上,此去河西,必无准备,是贼无谋也。若得一军,暗渡蒲阪津,先截贼归路,丞相径发河北击之,贼两不相应,势必危矣。”操曰:“公明之言,正合吾意也。与汝精兵四千,同朱灵去径袭河西,伏于山峪,待我渡河北同击之。”徐晃、朱灵领命,先引四千军暗地去了。时建安十六年秋闰八月也。操下令,先教曹洪于蒲阪津安排船筏。留曹仁守寨,操自欲暗渡渭河。
却说马超与韩遂升帐,忽有人报来,尽言其事。超曰:“今操不攻潼关,而使人准备船筏,欲渡河北,必遏吾之后也。吾知其意,当引一枝军扣河拒住岸北。操兵不得渡,二十日间,河东粮尽,操兵必乱;却循河南而击之,操可擒矣。”韩遂曰:“不必如此。岂不闻兵法云:‘兵半渡可击。’待操兵渡至一半,汝却于南岸击之,操兵皆死于河内矣。”超曰:“叔父之言最善。”即使人探听曹操几时渡河。
却说曹操整兵已毕,分三停军,前渡渭河。比及人马到河口
·556·
时,日光初起。操先发精兵渡过北岸,开创营寨,集兵在中。操自引亲随护卫军将百人,踞胡床,按剑坐于南岸,看军渡河。忽然人报后边白袍将军到了。众皆认得是马超,一拥下船。河边军争船者,声喧不止。操犹坐胡床不动,按剑指约休闹。只听得人喊马嘶,蜂拥而来,船上一将跃身上岸,呼曰:“贼至矣!请丞相下船!”操视之,乃许褚也。操口内犹言:“贼至何妨?”回头视之,马超、庞德离不得百余步。许褚拖操下船时,船已离岸一丈有余。褚负操一跃上船。随行将士尽皆下水,扳住船边,欲争上船逃命。船小将翻,褚掣刀乱砍,傍船者尽折其手,倒于水中,急将船望下水棹去。许褚立于梢上,忙用木篙撑之。操伏在脚边。马超赶到河岸,见船已流在半河,遂拈弓搭箭,喝令骁将绕河射之,矢如雨急。褚恐伤曹操,以左手举马鞍遮之,以右手撑篙,用臂当箭。马超箭不虚发,船上驾舟之人,应弦落水;舡中数十人,皆被射倒。其船反撑不定,于急水中旋转。许褚独奋神威,将两腿夹柁摇撼,一手使篙撑船,一手举鞍遮护曹操。后人有诗曰:
臂挽鞍鞒护主身,手持篙揖在波津。
若非许褚倾心救,孟德应为泉下人。(史官亦曰:若无许褚,曹公必亡矣。)
时有渭南县令丁斐,在南山之上见马超追操甚急,恐伤操命,遂将寨内牛只马匹尽驱于外,漫山遍野,皆是牛马。西凉兵见之,都回身争取,得其牛马者皆无心追赶。曹操因此得脱。方到北岸,便把船筏凿沉。诸将听得曹操在河中逃难,急来救时,操已登岸。许褚身披重铠,箭皆嵌在甲上。众将保操至野寨中,皆拜于地而贺。随后来者皆战栗惊惶,含泪而拜曰:“不曾侵犯贵体耶?”操大笑曰:“今日我几为小贼所困!”众皆愕然。操曰:“若非他人纵马放牛以诱贼,贼必努力渡河矣。”操问曰:“诱贼者
·557·
谁也?”一人答曰:“渭南县令领兵官丁斐也。”忽斐入见,操谢曰:“若非公之良谋,则吾被贼所擒矣。”遂命为典军校尉。斐曰:“贼虽暂去,来日必然复来,须以良策拒之。”操曰:“吾已准备了也。”遂唤诸将:“各分头循河筑起甬(音永)道,暂为寨脚。贼若来时,兵陈于甬道外,立旌旗于内,却为疑兵。更沿河掘下壕堑,虚土棚盖,河内以兵诱之:贼急来必陷,贼陷便可击矣。”操连夜教人安排挑壕。
却说马超回见韩遂,说:“几乎捉住曹操!数内一将以力负操下船,如此救护去了。不知何人也?”遂曰:“吾闻曹操帐前有一部将,名曰‘虎卫军’,选极精壮之人两人领虎卫兵。已亡了一人,止有一人在。亡了者陈留己吾人也,姓典,名韦,使双铁戟,重八十斤,真操之虎将也。见存者谯国人也,姓许,名褚,曾倒拔奔走之牛,人皆称为‘虎痴’。(勇猛如虎而性痴,故曰‘虎痴’。)救操者多管是许褚也,如遇之,切不可轻敌。”超曰:“吾亦闻名久矣。”遂曰:“今操渡河,将袭我等关后,可速攻之,不可令他创立营寨。若立营寨,急难剿除。”超曰:“吾始终只要拒住北岸,勿令兵渡河,此为上策。”遂曰:“贤侄守寨,吾引军循河战操,若何?”超曰:“令庞德为先锋,跟叔父前去。”遂将兵五万,直抵渭南。操已令众将于甬道两傍诱之。(甬道,乃墙垣之类也。)庞德先引铁骑千余,冲突而来。喊声起处,人马俱落于陷马坑内。庞德涌身一跳,立于平地。曹操掩杀,庞德立杀数人,步行砍出重围,时韩遂已被困在垓心。庞德正迎曹仁部将曹永,被庞德一刀砍于马下,夺其马,反复杀开一条血路,救出韩遂,投东南而走。背后曹兵正赶之间,马超一军接到,杀败曹兵,复救出太半军马。战至日暮方回。计点得折了将佐程银、张横,陷坑内乱枪搠死者二百余人。超与韩遂商议:“若迁延日久,操于河北立了营寨,难以退敌。不
·558·
若乘今夜引轻骑去劫野营,操必走矣。”遂曰:“须分兵前后相救,不可托人。”超自为前部,令庞德、马岱为后应,当夜便行。
却说曹操收兵屯渭北,唤诸将曰:“贼折不多,欺我未立寨栅,必然来劫野营,可四散伏兵,虚其中军,号炮响时,伏兵尽起,一鼓可擒也。”众将得令,伏兵已毕。当夜马超先使成宜引三十骑,离六里之地哨探。成宜见无人马,径入中军。操军见得西凉兵到,遂放号炮,四面伏兵皆出,只围得三十骑。成宜被夏侯渊斩之。马超从背后与庞德、马岱兵分三路,蜂拥杀来。未知胜负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559·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气概文鸯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186
发表于 2008-3-10 16: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比通行本(毛本)的注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比通行本(毛本)的注:
时建安十六年秋七月下旬日
,曹操自与马超对阵。
毛本删除。
张郃出迎,
不三合
,败走。
毛本改为:
张郃出迎,
战二十合
亦败走。
罗本中,曹操有意输掉此战,张郃诈败,目的是使马超轻敌。
毛本中,毛伦父子不能理解曹操此战的意图,以为张郃仅能支撑“
不三合
”不够合理,故改为“
二十合
”。毛伦父子可能是想,曹洪尚能支撑“
四五十合
”,张郃怎能还不如曹洪?岂不知,罗贯中如此写法,诠释的正是张郃那“
不三合
”到底是什么用意。
超把枪望后一招,西凉子弟兵
抖擞精神
,冲杀过来。操兵
大败。左右将佐皆敌不住,
毛本改为:
超把枪望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操兵大败。
西凉
兵来得势猛
,左右将佐,皆抵当不住。
罗本中,“
抖擞精神
”是指由不振作变成振作的过程。西凉军以乌合之军对抗曹操的正规大军,原本缺乏必胜之念,临战状态不够“
精神
”也是情理之中,此时见曹将如次不堪,方才“
抖擞精神
”。“操兵大败”也不是因为什么“
西凉兵来得势猛
”,不过是预先的安排罢了。
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就掣所佩剑断其髯。
毛本改为:
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
操惊慌
,掣所佩刀断其
髯。
罗本中,后文特意交待,曹操骑的是“
宝马
”,所以曹操若是真想逃跑,没人能追得上。曹操的“
断髯弃袍
”不过是故作狼狈,让马超相信曹军是真败。此时,马超军还看不清曹操的面目表情,“
操惊慌
”的表演还没有“观众”,还不到此节目上演的时候。
曹操正走之间,背后一骑赶来,回头视之,见一人身穿白
袍银铠,众皆知是马超,各自逃命,四散去了,只撇下曹
操。超厉声大叫曰:“曹贼休走!”
飞马赶来
。操惊得马
鞭堕地。
毛本改为:
曹操正走之间,背后一骑赶来,回头视之,正是马超。
操
大惊
。左右将校见超赶来,各自逃命,只撤下曹操。超厉
声大叫曰:“曹操休走!”操惊得马鞭坠地。
这一切本就是曹操的安排,所以根本就不会有什么“
操大惊
”,只有当马超“
飞马赶来
”时,曹操才会表演一个马超看得到的动作“
操惊得马鞭堕地
”。“演出”得有“观众”,否则表演给谁看?
曹操回寨,却得曹仁死据定了寨栅,因此
不曾折了军马
。
毛本改为:
曹操回寨,却得曹仁死据定了寨栅,因此
不曾多折军马
。
罗本中,一句“
不曾折了军马
”,难道不值得读者仔细回味吗?
诸将曰:“西凉之兵
甚是强壮
,尽使长枪,若非选箭弩迎
之,
则不可当也
。”操曰:“战与不战,皆在于我,非在
贼也。贼虽有长枪,
安能便刺于诸公
?但坚壁观之,贼自
退矣。”
诸将退而言
曰:“丞相自来征战,身当于先;今
一败于马超,何如此之弱也?”
各不知其意
。
毛本改为:
诸将曰:“西凉之兵,尽使长枪,当选弓弩迎之。”操曰:
“战与不战,皆在于我,非在贼也。贼虽有长枪,
安能便
刺
?诸公但坚壁观之,贼自退矣。”
诸将皆私相议
曰:
“丞相自来征战,一身当先;今败于马超,何如此之弱也?”
罗本中,诸将对刚刚打的败仗很不理解,想来试探曹操。西凉之兵“
甚是强壮
”,言外之意是我军不但强壮,还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强于乌合的西凉军多矣,西凉军就那么点长处,我军完全能赢这一仗。“
则不可当也
”,是婉转的指刚刚打的败仗,希望曹操能针对此仗解释一下。此时还不到公布真相的时候,曹操就幽默了一小下:“
贼虽有长枪,安能便刺于诸公
?”经毛伦父子改后,幽默尽失。腐儒假正经,从来不会也不懂何谓幽默。
“
诸将退而言
”,这是在下面公开的议论,不是偷偷摸摸,唯恐传到曹操耳朵里的议论。还有后面“
诸将皆暗笑之
”,传达的都是一种信息,曹操反省了赤壁之战时所丢掉的“
体任自然
”,重新营造了一个“言论自由”的环境,此“
道胜
”也,乃郭嘉的“
十胜
”之首。
“
各不知其意
”,直接点明诸将来探问的目的,虽然他们没有达到目的,难道罗贯中提示读者的目的也达不到吗?
细作报来:“潼关马超又添二万生力兵,乃是羌胡部落
前
来助敌
。”
毛本改为:
过了几日
,细作报来:“马超又添二万生力兵来助战,乃
是羌人部落。”
罗本中,没有明确又过了多长时间。大致推算应该是,马超在潼关前打败曹操,消息传回羌胡部落,羌胡部落受到激励,以为能分到一杯羹,遂来锦上添花。这正是曹操战败要达到的目的。但这个过程绝不是“
过了几日
”就能完成的。
徐晃进曰:“今丞相盛兵在此,贼亦全部见屯关上,此去
河西,必无准备,
是贼无谋也
。……”
毛本改为:
徐晃进曰:“今丞相盛兵在此,贼亦全部现屯关上,此去
河西,必无准备;……”
“
是贼无谋也
”,史籍上原有此语。此语也同时说明,徐晃是明白曹操此前一系列行动的用意,不过“
是贼无谋
”,他们没看懂。毛伦父子把此句删了,因为“
是贼无谋也
”。
时建安十六年秋闰八月也
。操下令,先教曹洪于蒲阪津安
排船筏。
毛本改为:
操下令,先教曹洪于蒲阪津,安排船筏。
因为有“
闰八月
”,所以九月才有可能大冻。
却说马超与韩遂升帐,忽有人报来,尽言其事。
毛本改为:
早有细作报知马超。
罗本的意思是,曹操欲北渡消息的泄露,对曹操和马超双方来说,都是意料之外。后面曹操渡河遇险,实非操之所愿。
毛本中,“
早有
”二字,似乎北渡消息的泄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若果真如此,曹操渡河时怎能不预作防范,莫非曹操嫌自己的吃饭家伙碍事了?
操先发精兵渡过北岸,开创营寨,
集兵在中
。操自引亲随
护卫军将百人,
踞胡床
,按剑坐于南岸,看军渡河。
毛本改为:
操先发精兵渡过北岸,开创营寨。操自引亲随护卫军将百
人,按剑坐于南岸,看军渡河。
罗本中,“
集兵在中
”,意思是集兵在营中,防备马超从北岸突击刚过河的曹军。前文有马超听说曹操欲北渡,便要拒住北岸,被韩遂劝阻,改从南岸突击。曹操原先的预料可能是,马超一旦得知消息,会从北岸阻止曹军渡河。“
胡床
”就是椅子。“踞胡床”是史籍上原有的。说明曹操认为南岸是安全的,所以显得比较悠闲。
罗贯中是南方人,那时搞到地图也很困难,所以,不了解潼关附近的特殊地理。潼关位于黄河南岸,渡口在潼关东面,也就是说在曹操的控制下,此时马超不可能从北岸拒住曹操渡河。
回头视之,马超、
庞德
离不得百余步。
毛本改为:
回头视之,马超已离不得百余步,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每战回回都有庞德的出现,但庞德除了自救和救人外,表现的并不积极,尤其不曾追杀曹操,这可能是庞德日后能够投降曹操的伏笔。
褚恐伤曹操,以左手举马鞍遮之,
以右手撑篙,用臂当箭。
毛本改为:
褚恐伤曹操,以左手举马鞍遮之。
在黄正甫版本的演义中还有“许褚恐伤操,左手擎马鞍遮蔽操身,右手执篙,背向撑船。”
在毛本中,读者难免疑惑,许褚闲着右手干吗?
后人有诗曰:
臂挽鞍鞒护主身,手持篙揖在波津。
若非许褚倾心救,孟德应为泉下人。
毛本删除。
众将保操至野寨中,皆拜于地而贺。
随后来者皆战栗惊惶,
含泪而拜曰:“不曾侵犯贵体耶?”
操大笑曰:“今日我
几为小贼所困!”
众皆愕然。操曰
:“若非他人纵马放牛
以诱贼,贼必努力渡河矣。”
毛本改为:
众将保操至野寨中,皆拜于地而问安。操大笑曰:“我今
日几为小贼所困!”
褚曰
:“若非有人纵马放牛以诱贼,
贼必努力渡河矣。”
罗本中,对众人后怕的描写,更好地反衬了曹操的大笑,也说明当时确实危险万分。这段情节中,众人“
战栗惊惶
”的反应,和曹操“割须弃袍”后毫无反应也形成强烈对照,说明众将当时心中明镜似的,“割须弃袍”时的曹操,根本就没有危险。
曹操大笑,立即消散了众人的惊恐情绪。军中第一要就是军心士气。“众皆愕然”后,立即就忘了惊恐。
毛本中,把“
操曰
”改成了“
褚曰
”,一字之差,就抹煞了曹操有功立赏的特点。
操连夜教人安排挑壕。
毛本删除。
遂曰:“
吾闻曹操帐前有一部将,名曰‘虎卫军’,选极
精壮之人两人领虎卫兵。
已亡了一人,止有一人在。亡了
者陈留己吾人也,姓典,名韦,
使双铁戟,重八十斤,真
操之虎将也。
见存者谯国人也,姓许,名褚,
曾倒拔奔走
之牛,
人皆称为‘虎痴’。救操者多管是许褚也,如遇之,
切不可轻敌。”
毛本改为:
遂曰:“
吾闻曹操选极精壮之人,为帐前侍卫,名曰虎卫
军,以骁将典韦、许褚领之。
典韦已死,今救曹操者,必
许褚也。此人勇力过人,人皆称为虎痴;如遇之。不可轻
敌。”
罗本中,“
吾闻曹操帐前有一部将,名曰‘虎卫军’
”阿鸯以为标点有误,应为:“吾闻曹操帐前有一部,将名曰‘虎卫军’”
罗本中,韩遂具体给出了典韦、许褚“
极精壮
”的事例,这是没有第二个人能办得到的事例,所以马超才怕许褚。
毛本中,把“
虎卫军
”的功能仅仅定性为“
帐前侍卫
”,这是极不准确的。“
虎卫军
”更主要的功能是曹军的一支重要突击力量。
遂曰:“今操渡河,
将袭我等关后
,……”
毛本改为:
遂曰:“今操渡河,
将袭我后
。……”
罗本中,十分明确,马超、韩遂要继续保卫潼关。
毛本中,“
将袭我后
”不明确,袭击马超的老巢也可以这样说。
却说曹操收兵屯渭北,唤诸将曰:“
贼折不多
,欺我未立
寨栅,必然来劫野营,……”
毛本改为:
却说曹操收兵屯渭北,唤诸将曰:“贼欺我未立寨棚,必
来劫野营。……”
“
贼折不多
”是敌人胆敢再来的敌方有利条件,“
我未立寨栅
”是我方的不利条件,二者合一才是敌人必来的判断依据。
当夜马超先使成宜引三十骑,
离六里之地哨探
。
毛本改为:
当夜,马超却先使成宜引三十骑
往前哨探
,
罗贯中的演义,不仅仅是小说,也是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教科书。“
离六里之地哨探
”,对此种战术给出了十分具体的可操作数据。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气概文鸯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187
发表于 2008-3-10 16: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本回的整体解读: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本回的整体解读:
史书中,对此次的渭南之战的记载,相对于三国时期其它战役,是难得和极少见的详尽。这可能是曹操此战打的极其精彩和经典,在军事上极具借鉴意义的原因。但是,可能由于罗贯中是南方人,加之那时搞到地图也很困难,所以,罗贯中不太了解潼关附近的特殊地理,造成了演义对整个渭南战役过程的一些错误描述。为了正确理解罗贯中在演义中将要表述的军事谋略,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历史上的渭南之战。
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作者:气概文鸯
http://xycq.moddiy.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57877&highlight=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气概文鸯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188
发表于 2008-3-10 16: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本回的整体解读
前面,通过《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我们已经了解了历史上的渭南之战,下面我们具体指出演义中的一些错误。
演义原文:
徐晃进曰:“今丞相盛兵在此,贼亦全部见屯关上,此去
河西,必无准备,是贼无谋也。若得一军,暗渡蒲阪津,
先截贼归路,丞相径发河北击之,贼两不相应,势必危
矣
。”操曰:“公明之言,正合吾意也。与汝精兵四千,
同朱灵去径袭河西,
伏于山峪,待我渡河北同击之
。”
徐晃先渡过蒲阪津只有一个作用,就是抢占渡口,接应曹操渡河,没有“
先截贼归路
”的功用。曹操此时“
径发河北
”也只是要赶往蒲阪津渡口,“
河北
”没有敌人。
演义原文:
时建安十六年秋闰八月也。操下令,
先教曹洪于蒲阪津安
排船筏
。留曹仁守寨,
操自欲暗渡渭河
。
罗贯中可能把蒲阪津理解成了潼关附近的风陵渡。曹操此时渡的不是渭河,而是黄河。
演义原文:
超曰:“今操不攻潼关,而使人准备船筏,欲渡河北,必
遏吾之后也。吾知其意,
当引一枝军扣河拒住岸北。操兵
不得渡,二十日间,河东粮尽,操兵必乱
;却循河南而击
之,操可擒矣。”
此时,马超在潼关,无法过到黄河北岸去,所以也不可能“
扣河拒住岸北
”。这时,曹操的粮草是由洛阳运来。当曹操北渡黄河,翻越中条山,进入河东地区,到达蒲阪津后,粮草才改由河东供给。
演义原文:
却说曹操整兵已毕,分三停军,
前渡渭河
。
此时,曹操渡的是黄河,不是渭河。
演义原文:
时有渭南县令丁斐,
历史上,丁斐本就是曹操军中校尉,不是“
渭南县令
”,渭河在潼关西面,渭南也在潼关西面,此时曹操是在潼关东面。
演义原文:
斐曰:“贼虽暂去,来日必然复来,须以良策拒之。”
此时,曹操刚刚北渡黄河,还没有敌人。丁斐这话应该在曹操渡过黄河,北越中条山,西渡蒲阪津,再南下渡过渭河后才会发生。但是,由于罗贯中不了解地理,分不清黄河和渭河,故事就直接到了这里。
演义原文:
超曰:“吾始终只要拒住北岸,勿令兵渡河,此为上策。”
罗贯中的一些错误都和下面的一条史料有关。
山阳公载记曰:初,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
“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
遂曰:“可听令渡,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
曹公闻之曰:“马兒不死,吾无葬地也。”
而这条史料不为《三国志》所取,也不为《资治通鉴》所取,是一条靠不住的记载。《三国志》正文记载: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
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
食一仰河东。及贼破,馀畜二十馀万斛。
怎么可能有“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还有,我在《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分析过,马超来不及赶到蒲阪津西岸阻止曹军渡河,事实上,也没在蒲阪津发生过韩遂建议的战斗。
演义原文:
超与韩遂商议:“若迁延日久,
操于河北立了营寨
,难以退
敌。不若乘今夜引轻骑去劫野营,操必走矣。”
若按历史,这话应该发生在曹操已经过了蒲阪津,开始南渡渭水时。马超担心曹操在渭南立营,而不是“
河北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气概文鸯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189
发表于 2008-3-10 16: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本回的整体解读
罗贯中虽然由于不了解地理而发生了上面的一些错误,但是,罗贯中对历史上曹操在这一战中的一些意图,还是有深刻理解的。
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曹操有意把潼关让给马超。但是,在演义中,罗贯中却具体安排了“让潼关”的情节。在上回解读时,阿鸯已经说明过,由于古典小说写作手法的原因,具体说,就是对没有泄露过的阴谋,古典小说基本都是采取暗写的笔法,罗贯中虽然没有明写曹操故意“让潼关”,但却留下了许多暗示。
第一.曹操不理曹仁的谏阻,派了曹洪守潼关。
第二.曹仁遇到曹洪败军的位置很奇怪。
古代长途行军,通常在离天黑很早时就会安营歇息。可是,此时曹仁离潼关仅有数里,如果曹仁在离天黑很早时就到了这里,则其没有必要在此处安营,完全可以到潼关歇息。
如果曹仁一直是在赶路,此时已是夜里,说明曹仁正常应该安营的地方离这里已经很远了,曹仁则应该安营歇息,把这段路留到明天来走,尤其如果曹仁还押送着粮草,就更没法赶夜路了,而且离十日限还差一天,也用不着连夜赶到潼关。
假设曹仁是后一种情况下遇到曹洪败军的,那曹仁军一定会非常疲惫。可是看曹仁军杀败庞德的状况,曹仁军的状态显然良好。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就是曹仁有意等在这里,以避免曹洪军被追杀的距离过长,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让出潼关后,曹操下一步就是安排如何输掉潼关前的会战。
书中交代的很明白,曹仁从潼关往回接了两程,就遇到了曹操大军。第二天由此出发,即可和马超直接会战;但是,如果败退,则由会战地点逃回营寨的距离过长,会使军马的损失过大。所以,第二天在曹操大军直扣潼关时,曹仁建议先立寨栅。按理说,曹仁没有担心曹军会战失败的必要,因为曹仁刚刚打败关中联军最强的庞德部,没有理由怀疑本军的战斗力。这件事侧面说明了曹仁是了解曹操作战意图的,也就是说曹仁在潼关数里之外接应曹洪是曹操的授意。分立三寨,是为了增加入寨的通道,使败军可以迅速撤入寨内,通常一个营寨正面只有一个寨门。效果书中交代的也很清楚:“因此不曾折了军马。”
许多网友喜欢把张郃“不三合”(书中出现“不三合”有几十处,“三”在此时不是确数,而是约数,相当于现代口语“没打两下”就败退了,比“不三合”稍强点的是“不数合”,相当于现在口语“没打几下”。)就败给马超作为马超很牛X的证据,这是没有理解张郃诈败的用心。为了诠释张郃是诈败,罗贯中对人物的出场安排也是有特别用心的。前面于禁和马超“斗到八九合”,“于禁败走”,且仅仅是败走,而不是狼狈不堪的大败。那么,于禁是不是诈败呢?应该说不是。后面马超渭桥战败时,于禁又碰到了马超,这时正是于禁应该立功捉拿马超的时候,于禁却转身跑了,说明于禁是真的怕马超。
再看张郃与赵云之间的情景。在曹操与刘备的汝南穰山之战后,张郃曾因“气力不加”而十余合败给赵云,张郃从此怕了赵云吗?没有!长阪坡前,张郃见到赵云又冲了上去,“约战十余合,赵云料道不能胜,夺路而走。”如果穰山之战后张郃真的是技不如人而败给赵云,这时的张郃见到赵云就应该和于禁一样了。再看赵云败走时的情景,已经到了慌不择路的地步了,“赵云连马和人颠下土坑”。(马奔跑时,只能看到前方,不能看到脚下路,需要骑手驾驭避开障碍。比如关羽追庞德时,没有看到庞德射箭的动作,因为关羽正在为马观察路面状况,就在关羽这分神的一瞬间,庞德完成了由拈弓到射箭的全部动作,动作之快和美国西部片里的快枪高手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张辽追文丑时也属此种情况。关于骑射,在“曹操大宴铜雀台”的分析里,阿鸯有更详尽的解释。)刚碰到张郃时,“赵云更不答话,来战张郃。”说明赵云当时认为,拿下张郃是没有问题的;哪知交手后,现在的张郃竟与穰山之战时的张郃完全不同了。否则,赵云也用不着和张郃斗那十余合了,直接开溜多好。
赤壁大败后,既疲惫又无斗志的曹军又碰到了赵云。“操教徐晃、张郃双攻赵云”,结果是赵云“因此不来追赶”。这一路上,只有赵云放弃了追赶。显然是徐晃、张郃的双攻,让赵云倍感压迫。非常巧,在曹操与刘备的汉中争夺战时,徐晃、张郃再次碰到了赵云,这次徐晃、张郃竟然没敢上前。不过,很奇怪的是,此后不久,徐晃竟敢单独领军叫阵黄忠和赵云。关于汉中争夺战这一段,阿鸯这里暂不解释,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仔细读读罗本中的前后过程,只读毛本是不行的。
赶紧打住,云粉的板砖飞来了。阿鸯不是云黑,也得替赵云说两句。长阪坡上,赵云从土坑中跃出,张郃为什么就不继续追赶了?因为穰山之战时,与赵云的交手,肯定也给张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仅十余合,赵云就夺路而走,张郃心中肯定会有疑惑;赵云跌入土坑,突然又莫名其妙地跃了出来,张郃很可能怀疑其中有诈。一句话,还是赵云的武艺让张郃有所忌惮。再说赤壁大败后,曹操“教徐晃、张郃双攻”,这种组合,实在缺德。一个是大斧沉重,另一个是枪法灵动,赵云必须不断地在力与巧中变换,任谁都会感到无比别扭。虎牢关前,吕布面对的张飞和关羽就是这种组合,后来又加入了刘备,吕布又增加了长短变换上的别扭,双重别扭,吕布实在是没法玩了。
说了这么多,阿鸯无非要说一件事,就是张郃的“不三合”是诈败,尤其是对比于禁的“八九合”。
马超连败曹营两员名将,为什么不算强的李通还要出马?马超没想到,曹营的两员名将会这样快地就退出战斗,尤其是张郃。马超还没来得及放出手段,因此,李通也没看出来马超有多厉害。通过李通对马超武艺的判断,侧面说明,马超在对于禁和张郃的过程中,其所施放的手段还不足以令二人败退,也就是说,于禁和张郃是诈败。当然,于禁在曹营的地位和威望有名不副实的嫌疑,否则,也不会有后面的“水淹七军”了。马超虽然连败二将,心里却很郁闷。本以为是曹营两员名将,可以慢慢放出手段好好斗一斗,没想到,竟被二人给“闪”着了,憋了好大一股劲,结果没使出来,你说他能不别扭吗?再说了,我马超的武艺,在西凉军中,有着神一样的地位,如果连败数将,却终不能阵斩一人,这神话传说岂不要就此终止;而且,这对提振担有造反之名的西凉军的士气,也是极其不利的。基于此心此情,马超必须也只能“奋神威交战”了,李通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再加上正好赶上了倒霉点,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历史上,李通还是一员非常骁勇的战将,曹仁江陵战败后不久,大约也就是此时,李通病死。由于过早地退出战争舞台,李通这员将星没能释放出他耀眼的光辉。结果,成了罗贯中笔下的又一个冤死鬼。)
李通的死,可能并非出自曹操本意,可它却正好符合曹操的用心。曹操可以顺理成章地战败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气概文鸯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190
发表于 2008-3-10 16: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本回的整体解读
曹操虽然要故意输掉这一战,可曹操并不想真的折损自己的人马,那也太让人心痛了。但是,如果西凉军打赢了这一战,却什么实际战果也没有,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起码也要满足一下对方的虚荣心理吧。没办法,曹操既不想“割肉”,只好“割须弃袍”了,用自己的面子和狼狈,去换西凉军的得意忘形。可是,这事后来也让曹操很郁闷。明明是自己戏剧生涯中的一部杰作,偏偏有人老拿它来羞辱自己,由于某种原因,偏偏又不能解释,这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窝心的事吗?(下面为了行文方便,改用曹操的口吻说话。)不过,那些人也真是笨的让人没话说,也不想想,俺曹操骑的马,除了俺送给关大个的赤兔还能有的一比,那个还配和俺的坐骑相提并论?大耳贼那个的卢,也不过就是会跳高罢了,论速度未必就是俺那“爪黄飞电”的对手。对了,如果孙策不死,那匹“五花马”也许还成,估计当时像孙策一样,让那许贡的三个家客给戳残废了。潼关前,俺曹操要是真想放马逃命,早跑没影了。后来在渭河,为了阻止夏侯渊的莽撞,俺去追赶夏侯渊,没想到马超竟丢了夏侯,直奔俺来了,俺不就“拨马迸星而走”了吗。
其实,这事不能解释的原因也不复杂。当时主要是为了把戏演的真点,不让马超的奸细看出破绽,俺不得不在曹洪身上做了些手脚。潼关丢失,文官武将为曹洪下跪求情;“割须弃袍”时,俺为了帮曹洪圆回“权且计罪。待后有功准罪,无功诛之。”的承诺,让曹洪及时出现,救了俺的命,事后俺为此重赏了曹洪,(俺那兄弟就是爱钱,后来还为此差点丢了命,当然,这是俺那小心眼的儿子干的。告诉诸位个秘密,这也属于俺的“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些事如果公开了,俺那班文官武将会有想法地。
不过,后来俺发现,俺演的“割须弃袍”还是立即就被俺那班手下看穿了。俺逃的那样“惊险”,俺回来后,他们一点反映都没有。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太聪明,一场败仗下来,竟然“不曾折了军马”,如果他们笨的连这都看不出点门道来,俺这不成养废物的地方儿了吗。后来,许褚独奋神威把俺救过河后,你看他们“皆战栗惊惶,含泪而拜”。可见他们都知道俺那次是真的挺危险。说起那次过河,马超的及时出现,说明我军内确实有马超的奸细,看来俺设计的那些剧情还是很有必要的。
俺的“割须弃袍”,虽然被俺的手下看穿了,他们甚至还明白了俺在曹洪身上玩的花样;但有些事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要不去公开证实此事,谁也无话可说。这事要是放在赤壁之战时,俺那些手下一定会顺杆爬、装糊涂,明明看出了“割须弃袍”的无惊无险,也会假装“皆战栗惊惶,含泪而拜”的,以衬托俺的绝顶高明、人皆末及的境界。这次竟然用毫无反映来明白无误地传达出他们的聪明。更有甚者,他们竟然还毫无顾忌地笑话我无破马超之策,简直是目无领导,把领导的威严当个球。(借用个典故,中国政法委门前有个地球塑像,网友恶搞说“中国法律顶个球”,后来有网友把图片PS了一下,把球砸碎了说“连球也不顶了”。)按说俺该生气了吧,恰恰相反,这正是俺想要的结果。赤壁之战大败后,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果不是俺首先把“体任自然”当成了个球,程昱、荀攸就不会只说半截话了,更不会有刘馥的悲剧发生,当然,赤壁之战也会是另一种结果。“大宴铜雀台”时,俺就已经开始重新培养“体任自然”的氛围了;这次,俺明明已经成竹在胸,却一定要想法儿把这份功劳让给手下们。当然,徐晃是西凉军老人,熟悉关中地理人情,这份功劳让他抢去也不奇怪;况且,他还和曹洪一起背了个黑锅,正好也能给他找补找补。这样做的直接效果就是,在后面用离间计时,贾诩就毫无顾忌地指出了计策的不完善处,这要是放在赤壁之战时,以贾诩的圆滑,简直就是不可想象。当然,这次西征,俺那么多谋士都没带,独独带贾诩来,因为贾诩也是西凉军出身,兵法上管这叫“知己知彼”。
俺自己在有生之年,自己打碎了自己的神像,因为俺知道,大业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能完成的,所以,俺一生也只玩过一次“锦囊妙计”。后来,俺在地下得知,有人竟然乐此不疲,极力把自己打扮成神的模样,他的“六出祁山”终成画饼,可见他是至死不悟。“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191
发表于 2008-3-11 09:1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久不读文鸾兄大作。
虽然常想进来捧场,但是文鸾兄和我对三国两本的理解大部分相左,文鸾兄非者往往为我所是,反之亦然,只好存异了。在我看来,毛本虽然对人物角色多有好恶之修饰,但文笔通顺情节紧凑(尤其嘉靖本舌战群儒一段,为某所不喜),最难能者是基本洗去了嘉靖本满身的话本气,让三国演义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而不是兴唐传之类的评书话本。
最近更新貌似文鸾兄对指出三国中的历史错误越来越感兴趣,在这里提供一个资料:江苏古籍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套考证版的三国演义,在正文背后详细列出原文脱漏矛盾及与历史不符之处逾千条,当对文鸾兄有所帮助。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3-11 09:19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气概文鸯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192
发表于 2008-3-11 23: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是逐句对比毛本和罗本之间的差异,凡有不同,几乎全部罗列出来,未见毛本改后何处更加“文笔通顺情节紧凑”,还有“最难能者是基本洗去了嘉靖本满身的话本气”。伤云兄不妨试举一例,咱们共同探讨。
我一直认为,罗列演义和历史间的不同,甚至把演义中的定性为谬误,没有什么意义。演义就是小说,没人会把它当史书。
我的目的不是给演义找错,结合历史是为了解释作者罗贯中的用意,当然只是我认为的用意(不得不说的废话)。渭南之战,由于限于罗贯中时代的条件,罗贯中是搞不到地图的。而史书中关于渭南之战的记载还不少,但又不系统。罗贯中又不能抛开史料不用,以至于按实际地理,演义中的战役过程没法解释。所以,我只能先从历史上讲渭南之战。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193
发表于 2008-3-12 09:0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文鸾兄开始连载此文之初,伤云曾经追读过一段时间。当时也曾经提出过一些不同的看法。而看的越多,越觉得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读书的语感,我和文鸾兄似乎正好走在两个方向上。这里并没有孰是孰非的问题,我以为仅仅是思考方式和习惯的差异,可能还掺杂有个人的好恶。
近日发现文鸾兄仍然在更新此帖,虽然不回帖,但是好帖的水还是要潜的,正好发现文鸾兄这里提到了演义和历史的区别。个人从来不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严谨的历史精神的小说,罗贯中写这部小说也不是从历史为出发点。从罗贯中虚构了徐州城、荆州城等地名就可见一斑(个人以为这纯属地理和历史知识的匮乏,与虚构情节不能相提并论)。而中学时购进的那部江苏古籍出版社的《三国演义》后面罗列的千余条错误(其中十之六七为历史错误)更是坚定了我这个看法。所谓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么,特把这部书推荐给文鸾兄。嘉靖本文笔通顺与否,见仁见智,伤云读嘉靖本总觉得磕磕绊绊,而毛本就通顺许多,这也许是读书习惯有异吧。但“舌战群儒”一节,嘉靖本相对于毛本废话连篇、繁冗拖沓,最为我所诟病。我不否认毛本将《三国演义》脸谱化了,但单纯作为小说,读罢两本后,我更喜欢毛本。
至于话本气,伤云比较喜欢评书,上学期间学校的图书馆里藏有很多解放后评书表演艺术家们整理的话本。话本虽然内容各异,但是读起来有共通的感觉和套路,而这种套路在老一代的评书里面很普遍,现代的评书表演艺术家们则有意无意的在淡化(其代表人物为田连元老师)。嘉靖本的三国演义里也存在着这些,当然,相比之下要少很多。在这里仅举一例,就是曹孟德出场那一段人物描写,在其他的话本里面相似的很多。这不但不能加深我对曹操的印象,反而把曹操的形象大众化了。
最后提一下《三国演义》的版本观,毛本的来源不是嘉靖本,而是李卓吾评本。因此说毛氏对嘉靖本删改云云,似有不妥。嘉靖本的确非常接近祖本,但学术界尚未有定论。就文章内容论,也有很多学者认为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志传本更接近祖本。理由伤云就不赘述了,网上有学术论文可查。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气概文鸯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194
发表于 2008-3-12 15: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虽然我和伤云兄的观点不一致,但我却非常喜欢伤云兄这样的探讨。如果真的都一致了,也就探讨不起来了。当然,我们可能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我们能把各自的道理摆出来,让网友能各取所需也就算达到目的了。
曹操的出场介绍确实有说书的痕迹。但毛纶父子的删改,原因却是他们对曹操的赞美不爽。同样是刘备出场,毛纶父子却保留了溢美之词。不过,这两段的删改属末节,无关轻重。
毛纶父子对演义的整体结构未作任何改动,对故事情节也几乎没有改动。只对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有所改动,其改动的字数虽然还不到全书的百分之一,但对原书的意境和背后的隐意破坏却是巨大的。这才是毛纶父子拙劣的关键。
毛纶父子的改动之所以拙劣,主要是其与罗贯中在认知能力上的巨大差距造成的。而认知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又源于他们知识结构和人生阅历的截然不同。罗贯中亲历过元末明初那场风云际会,有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有广博的人文阅历,罗贯中对事物的认知,不是思想僵化、阅历苍白的毛纶父子所能理解的。而三国演义所上演的正是一部政治、军事、人文的大戏,古今中外,小说作者,能有罗贯中这样阅历的人,仅罗贯中一人而已。毛纶父子擅改演义,说明他们连这点都没意识到,其认知水平之低,不难想见。
当然,演义的改动不是毛纶父子的独家“功劳”,但他们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我也不过是把毛纶父子当代表而已,这也是为了行文上的方便。
把人物脸谱化,进而又把它变为大众的惯性思维,这对整个民族的思想解放和进步,提高民众的辨别能力,甚至是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都是非常有害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刘冠章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74
帖子
446
编号
287910
注册
2008-7-22
#195
发表于 2010-2-1 00: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惊见神帖!
居然在两年之后刚看见,当真是死罪死罪……
不知还有下文没有?不知前文在哪里能看到最完整的?
以及,既然正好结束在渭桥六战这里。对于何谓“六战”,楼主有比较好的解释么?
有空时定当慢慢重头再看一遍,有问题一并请教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煮酒正熟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84
帖子
417
编号
366
注册
2003-9-4
#196
发表于 2010-2-1 05: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刘冠章
于 2010-2-1 00:59 发表
惊见神帖!
居然在两年之后刚看见,当真是死罪死罪……
不知还有下文没有?不知前文在哪里能看到最完整的?
以及,既然正好结束在渭桥六战这里。对于何谓“六战”,楼主有比较好的解释么?
有空时定 ...
在网路三国的作者中,在下最为推崇阿鸯。这包括演义类作者和我所知有限的志史作者。虽然阿鸯的部分观点我是有保留甚至反对的。
渭桥六战,我记得有一种解释是“渭桥之战”的传谬。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刘冠章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74
帖子
446
编号
287910
注册
2008-7-22
#197
发表于 2010-2-1 09: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煮酒正熟
于 2010-2-1 05:16 发表
在网路三国的作者中,在下最为推崇阿鸯。这包括演义类作者和我所知有限的志史作者。虽然阿鸯的部分观点我是有保留甚至反对的。
渭桥六战,我记得有一种解释是“渭桥之战”的传谬。
首先感谢煮酒的回复
确实有早期版本的三国回目做渭桥“大战”,因“六”、“大”二字形近,系刊印错误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但之所以还要多问一句,是因为其他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比如本版另一篇帖子中提到过
QUOTE:
所谓“六战”,是指马战、步战、车战、桩战、夜战、舌战
详见:
http://www.xycq.net/forum/viewth ... p;page=5#pid2828252
那么,“六战”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武将(本回特指马超)综合战斗能力强大”的代用词语呢?
而在演义中,类似的约定俗成的用词也是存在的,比如姜维的“九伐(或犯)中原”,而实际上演义中的姜维仅北伐“八”次(第九次系防守)。但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九伐”这种本不甚严谨的说法,印象根深蒂固了,所以改不得
反过来说,“六战”的本意也有可能就是作者(或某位修改者)对马超综合战斗能力强大的一种泛泛的表达,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被当时大多数人所接受而没能形成像“九伐”一样的俗语,后来才有了“六战”、“大战”两种看似形近而内含不同的说法
呵呵,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刘冠章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74
帖子
446
编号
287910
注册
2008-7-22
#198
发表于 2010-2-1 09: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6 煮酒正熟 的帖子
至于如何看待气概文淑(非错字,俺俩还不熟,贸然直呼小字似有不敬)先生的大作呢?
我觉得最闪光之处,既不在于其试图发掘罗氏的创作本意、也不在于其对某些传统人物形象的颠覆、更不在于其对两种版本的对比
在于什么?私以为,在于这种独特思维方式带给别人的启发
在看文淑先生的大作的同时,某既没有试图去直接接受哪些观点,也没有试图去反驳哪些观点,更没有试图去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哪些观点。而是不停地问自己:问什么某从未尝试过从这个角度入手来思考问题?类似的问题如果再换个角度还能如何解释?
这样一来,自己获得的是思维方式上层面的益处。所以某才会说,看过文淑先生的大作,获益良多!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坚硬的稀粥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336
编号
77101
注册
2006-7-28
来自
天津
#199
发表于 2010-2-1 10: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鸯兄的这一系列在新浪是有专栏的,那里面还有前面的章节。
不过好像到渭水大战之后就停摆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emony007
(Eymon)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200
发表于 2010-2-1 16: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此文果然有独到之处,不过也看出漏洞不少!
不过鉴于煮酒兄的提醒,还是仔细将两个版本的书多看几遍再来论战!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emony007
(Eymon)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201
发表于 2010-9-6 16: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果然高人,不过我要纠正几个错误:
1、嘉靖版不是罗本,同期的还有黄本以及稍晚几十年的李卓吾评本,另外在上海图书馆还有2000多字的片断早于嘉靖版至少50年!
2、嘉靖版有很多迹象表明他对罗本进行大面积地删改,关键是参与编辑的蒋大器本身就是明政府的官员!对曹操褒奖过度不符合三国演义四大源头中三个的宗旨:
古三分评书、古戏曲、全相三国志评话都是褒刘贬曹的。
而以南方人偷偷篆刻的志传体系列(以黄本为首,以及余象斗版等等)反而屡次遭到明政府的清剿。
3、三国演义有三大系统版本,嘉靖版系列是其中一个,志传系列为一个,李卓吾版本系列为一个。
毛本编辑者虽然自称继承了李卓吾评本,但从内容上看,更接近志传系列的黄本,个人认为更大的可能是毛氏父子将两个版本都继承下来进行编辑。
最关键的是毛本绝对不是从嘉靖版上进行修改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emony007
(Eymon)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202
发表于 2010-9-6 18: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气概文鸯
于 2007-1-5 02:28 发表
罗贯中参加过元末张士诚部的起义,做过张士诚的幕僚,张士诚部灭亡后,隐身江湖。像罗贯中这样,有过高级从政经历,参加过战争,有过上层军旅经验,又有丰富江湖阅历的人,在小说的作者当中,古今中外,仅罗贯中一人。所以,在涉及历史、军事、政治、人情世故等题材方面的小说中,罗贯中所能达到的境界,古今中外,也是无人能够企及的,更不是阅历苍白、思想僵化的白面书生,所能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在罗贯中看来是很自然、很简单的事情,而后人却很难意会和理解。像毛纶父子这样的穷儒,恐怕一生连远门都没出过,又怎能理解罗贯中的三国。如果毛纶父子哪怕能够理解一星半点,也绝不敢来修改罗贯中的三国。腐儒的不自量力,在毛纶父子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兄台,同样经历和水平的还有一人,就是罗贯中的师父——水浒作者施耐庵!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202
7/7
‹‹
1
2
3
4
5
6
7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22: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616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