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篇(中篇连载)6.10更新, 北宋靖康之难探微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7 13: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平心而论,赵良嗣与张觉这两个人很复杂,很难用忠奸对错的标准来衡量。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当一个国家都把握不住自身命运的时候,个人的生死毁誉就非常轻微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13 10: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接上)

平州叛乱的事情,很快传到了金国,朝野震惊。金太祖下诏讨伐张觉,并对平州百姓晓以利害,声称“今只坐首恶,余并释之”平州路军民并不买金国皇帝的帐,在节度使张觉的率领下,上下同心,加强战备,意图对抗。金廷命锦州守将阇母领军进剿张觉,大将宗望也率金军精锐骑兵星夜进发平州。张觉率军民在平州路外围寄托地形,既设三条防线阻击金军前锋,两军激战于楼峰口、兔儿山一带,平州军先败后胜,金军前锋退走锦州。
 
 张觉随即向宋王朝告捷,徽宗大喜过望 ,特下诏封赏泰宁军,张觉的亲属部将皆授官,宋朝赐以银帛数万,犒赏平州军民。宋廷遣使赐予张觉敕书锆命,张觉也率队出城迎接宋使,整个平州沉浸在初胜的兴奋与喜悦中,毫无戒备。就在此时,大将宗望率金军主力骑兵日夜兼程到达平州外围,随即对张觉部发动突袭,平州军猝不及防,四处溃散。金军随即攻陷营州,俘获张觉老母与妻子家人。宗望大军乘胜进围平州,张觉无法回城,只得率族弟张钧仓皇西逃燕山,躲避在郭药师军中。张觉之弟本以逃至燕山,但闻张母被金军俘获,逐从燕山暗自潜回平州,降于金人。他极力替张家开脱责任,言是宋朝授意,并献上宋徽宗赐予张觉的御笔金花笺手诏和敕书诏命。金人直到此时,方才知道宋人违约逾盟,暗中煽动平州叛乱,由此深恨宋方,自是不肯善罢甘休,金军逐加紧围攻平、滦两州。滦州守将张忠嗣、张敦固献滦州出降。金人遣使与张敦固入平州劝降,平州军民群情激奋杀死金使,复立张敦固为都统,继续抗金。宗望从辽东各地调集十万大军围困平州,至十一月,平州被围已达半年,城内仅存数千人,粮草已尽,军民逐溃围而出,终不肯降。至此,金朝以绝对优势的兵力镇压了平州反金起义,攻陷了平、营、滦三州,完全控制了辽东走廊上的战略要地。为了解除后患,金朝照会燕山府要求引渡张觉。
  
 
  这时躲在燕京的张觉,前途未卜,度日如年,昔日那一方诸侯的骄盛之气已是无影无踪了。此时的他,茫茫然如丧家之犬;惶惶然如漏网之鱼;悚悚然如惊弓之鸟。此时,金人谍报遍布燕山,为了保密起见,张觉被易名为赵秀才,不敢公开露面,整日深入简出。
  燕山府得到金人引渡张觉的照会后,事关重大,不敢做主,紧急飞报朝廷。宋徽宗指示燕山府妥善监管张觉,但不可将张觉交付金人。得到朝廷的指示后,宣抚使王安中作了两件事,第一件事给张觉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宣抚使甲仗库(兵器库),让张觉在里面一待,大门落锁,卫兵把守,吃喝有人送进去。此后,可怜的张觉(赵秀才)就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拐子流星的陪伴中,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另一件事,就是在燕山境内,暗中搜寻与张觉貌似者。燕山地方政府这段时间没白忙,秉承大把撒网,重点培养,择优录取的寻人原则,还真让他们找到一个酷似张觉的男人。这位被“录取”的倒霉蛋在没有任何罪名的情况下,马上被秘密砍了脑袋。这个替死鬼的首级被宋政府冠以张觉的名字,献到两百里外金军统帅的面前。不过,宋朝这一小把戏,立即被金人识破了。金人指出这个首级不是张觉的,张觉现藏于王宣抚甲杖库内,如果宋朝不交张觉,金方将举兵自取。金人严厉地谴责宋方违约逾盟,招降纳叛,煽动叛乱等一系列不友好举动,督促宋朝尽快交出张觉。应该说,金军的情报工作相当到位,军营本是禁区,兵器库更是军营中的禁地,宋朝将张觉匿于甲仗库中不能不算隐秘,但还是被金方侦知得一清二楚。金人访查确实,宋人抵赖无用,王安中束手无策,再一次请旨定夺。宋徽宗自知理亏,害怕金人问罪,原先支持张觉反金归宋的“非凡领导魄力”与“大无畏精神”早被抛到爪哇国了。“天意从来高难问”统治者的心思你别猜,从来都是变幻莫测的。事到如今,宋政府又开始懂得害怕了,在金朝强大的政治外交压力下,在平州军民为了抗金而做出重大牺牲后,宋廷却决定牺牲张觉,维护对金关系。

   宋徽宗密诏杀死张觉,以水银函其首级(防腐),并同张觉的两个儿子,一并引渡给金朝。张觉被宋朝杀害传首金廷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归降的辽军将士中引起轩然大波。常胜军将士莫不为之流涕,无不痛恨宋朝寡恩无情。张觉活着的时候与郭药师私交不错。郭药师得知张觉遇害的消息后,曾忿忿不平地质问宣抚使王安中“如果金人索要药师,难道也要交给他们吗?”面对常胜军群情激奋,军心瓦解,不复用命的局面,宣抚使王安中上下受夹板气,弄得里外不是人,心力憔悴,无法应付,逐挂冠而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5-13 10: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宋之失策,到了极点,张觉之事件可见一斑,本不应该送一假头,当初或者完全示弱,送张觉,或者干脆把张觉护送回国,首鼠两端,把郭药师也弄反了,宋徽宗有他祖宗百分之一的能耐也不至于如此丢人.
后来南宋与蒙古的事情也是如此,不过主角换成了贾似道.同样是出尔反尔,丢人现眼.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5-14 18: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动机好,未必结果好。而后人一般以结果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扶楠

太华公主光禄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6
功绩 333
帖子 677
编号 7193
注册 2004-4-29


发表于 2005-5-15 00: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金人怎么知道是假张觉的呢?……他们果然好厉害啊。
另外,宋朝这么做的确是太&^%¥了……将军们生在宋朝真是有点可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伊稚斜单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61
编号 33710
注册 2005-2-28


我认为宋朝一立国就注定它要衰到底了 号称战争机器的秦军面对北番都不得不修起长城闭关防御 何况是已失了座座雄关又打不来丈的宋朝呢 加上像徽宗这样的SX又太多  靠 不说了 想起就觉得屈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夫瑞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13
帖子 869
编号 2320
注册 2003-11-19


发表于 2005-5-18 11: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了王佐兄在唐风的贴子,个人对王佐兄的历史观较为赞同。特意浮出水面支持王佐兄一下,并期待下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18 16: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谢谢!真夫瑞兄的关注!

实际上,我也不是完全否定考据学的作用。我赞成有意义的考据,反对无意义的考据。我觉得对历史事件相关细节的考据很重要,能够透过迷雾还历史原貌。不过,我觉得考据与史论要有主次关系。考据是为了研究问题,不能为了考据而考据。

你比如有的人用了n万字考据民国初年(20年代)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政党的纲领,组织与活动,你就是了解了这些,有什麽用?更有甚者,有的人费尽心机,考据屈原与楚怀王的暧昧关系(同性恋);有的人考据女人的小脚;有的人考据古人是怎样上厕所的?怎样擦腚?你说这些走偏锋的考据从轻了说,是没意义,奔重了说,就是笑话。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扶楠

太华公主光禄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6
功绩 333
帖子 677
编号 7193
注册 2004-4-29


发表于 2005-5-18 17: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对,王佐兄所言甚是。考证那些东西的确好没意义,谁还能拿那个当学问,纯粹就是搞笑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受王佐兄之邀前来拍砖,只好硬着头皮上架,见笑诸位了  

王佐兄的叙事部分语言轻松幽默,议论部分又严肃缜密,我认为这样写很好。
叙事部分让人在轻松的心情下了解历史,议论部分又马上给人以警醒,我是比较欣赏这样的文章的,感性中透出理性。至少我个人是非常支持这样写的。当然,两个部分的衔接要尽量自然,不要给人以当头一棒的感觉,循循善诱更加启发读者。

王佐兄曾问我这篇大作是否太长而显得拖沓,就现在看来我觉得还没有问题。我觉得这就要看主干部分与枝节部分的比重掌握了。举个例子,王佐兄曾就幽云问题回溯到宋夏战争和方腊起义,这段确实也是必要的,应该写,但我觉得还应加以从略,因为这毕竟不是主要论点。如果要把每个问题都加以详细论述的话不免让人有厌烦之感。
当然这要取决于王佐兄的文章的目的及受众。是主要给一般的历史(政治、军事、外交)爱好者看,还是主要给深入研究这方面的人看。如果是前者,议论部分可点到为止,主要问题当然要多论,但不必每个细节问题都论述,有的地方一笔带过即可;如果是后者,议论部分要全面详细,叙事部分就能省则省了,因为这类读者对事件都已相当了解了。

另外宋辽金作为这个故事的三个“主角”,因为主题是写靖康之祸,辽金之战自然从略,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主要进程概述一下,金的兴起,反辽,经历宁江州、达鲁古城、护步达冈诸战节节胜利逐步壮大,这时期的金军主要将领也是后来金灭宋的主要将领,在辽金战争中稍微着着墨,也有助于铺垫后来的宋金战争。还有西夏、高丽在这一时期的动作也可略微交代一下。

先说这么多,都是一家之言,仅供王佐兄参考。一些不成熟的见解见笑诸位的同时如能稍有助于兄的写作进程,予则不胜荣幸之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xv
(风西尧)

文渊伯彰德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6
帖子 4265
编号 23128
注册 2004-11-8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5-18, 16:42:00发表
谢谢!真夫瑞兄的关注!

实际上,我也不是完全否定考据学的作用。我赞成有意义的考据,反对无意义的考据。我觉得对历史事件相关细节的考据很重要,能够透过迷雾还历史原貌。不过,我觉得考据与史论要有主次关系。考据是为了研究问题,不能为了考据而考据。

你比如有的人用了n万字考据民国初年(20年代)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政党的纲领,组织与活动,你就是了解了这些,有什麽用?更有甚者,有的人费尽心机,考据屈原与楚怀王的暧昧关系(同性恋);有的人考据女人的小脚;有的人考据古人是怎样上厕所的?怎样擦腚?你说这些走偏锋的考据从轻了说,是没意义,奔重了说,就是笑话。

也不能一概而论,说不定人家就认为研究这些有意义呢?
比如我就认为“古人是怎样上厕所的?怎样擦腚?”不是没意义。

说了白说,呵呵~人家偏要研究,咱也拦不住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20 22: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5-05-20, 16:14:17发表
受王佐兄之邀前来拍砖,只好硬着头皮上架,见笑诸位了  

王佐兄的叙事部分语言轻松幽默,议论部分又严肃缜密,我认为这样写很好。
叙事部分让人在轻松的心情下了解历史,议论部分又马上给人以警醒,我是比较欣赏这样的文章的,感性中透出理性。至少我个人是非常支持这样写的。当然,两个部分的衔接要尽量自然,不要给人以当头一棒的感觉,循循善诱更加启发读者。

王佐兄曾问我这篇大作是否太长而显得拖沓,就现在看来我觉得还没有问题。我觉得这就要看主干部分与枝节部分的比重掌握了。举个例子,王佐兄曾就幽云问题回溯到宋夏战争和方腊起义,这段确实也是必要的,应该写,但我觉得还应加以从略,因为这毕竟不是主要论点。如果要把每个问题都加以详细论述的话不免让人有厌烦之感。
当然这要取决于王佐兄的文章的目的及受众。是主要给一般的历史(政治、军事、外交)爱好者看,还是主要给深入研究这方面的人看。如果是前者,议论部分可点到为止,主要问题当然要多论,但不必每个细节问题都论述,有的地方一笔带过即可;如果是后者,议论部分要全面详细,叙事部分就能省则省了,因为这类读者对事件都已相当了解了。

另外宋辽金作为这个故事的三个“主角”,因为主题是写靖康之祸,辽金之战自然从略,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主要进程概述一下,金的兴起,反辽,经历宁江州、达鲁古城、护步达冈诸战节节胜利逐步壮大,这时期的金军主要将领也是后来金灭宋的主要将领,在辽金战争中稍微着着墨,也有助于铺垫后来的宋金战争。还有西夏、高丽在这一时期的动作也可略微交代一下。

先说这么多,都是一家之言,仅供王佐兄参考。一些不成熟的见解见笑诸位的同时如能稍有助于兄的写作进程,予则不胜荣幸之至。  

建昭说的不错,本来这篇文章没想写那麽长的。照这个样子发展,得写十余万字。看来今年其他的写作计划全都得放下来。

实际上,我想每章加序加议,再附有总论。关于靖康之难,前人撰文很多。我这篇文章既然叫探微,就必须写出一些观点来,不然就不叫探微了,论述部分实际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重头戏。史实部分,尽量交待清楚就可以了,谁写都大意相同,不同的就是每个人的叙事文风而已。(实际上就是相同的故事,讲述的方式不同,不过我会尝试将这些故事讲的新颖一些。)

关于辽金的史实与北宋的灭亡有关联的,在文中必须交待,无关的就不写了。另外,建昭兄说的不错,我也觉得论述部分过细,实际上只要突出主干,简略枝节就可以了。下一步将集中文墨将主要观点阐释清楚,其他的一笔带过。另外,我也想把总论部分的篇幅压缩一下,
尽量将论点与故事结合在一起。

最后,非常感谢建昭兄的宝贵意见! 建昭兄对宋史较擅长,以后免不了向你讨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20 22: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fengxv于2005-05-20, 16:47:34发表
也不能一概而论,说不定人家就认为研究这些有意义呢?
比如我就认为“古人是怎样上厕所的?怎样擦腚?”不是没意义。

说了白说,呵呵~人家偏要研究,咱也拦不住啊~

之所以造成有些考据学者会走偏锋的情况,我想主要是因为前代国学大师,考据得差不多了,留给他们施展的空间十分有限,所以才会挖空心思,研究一些另类的东西。

要说研究古人是如何上厕所的,没有必要非得翻古书引经据典,只要学者们屈尊到偏远山村做一番实地考察,就什麽问题都解决了,保证能还原到清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fengxv于2005-05-20, 22:49:34发表
汗~王佐兄大作,我一字没读过,一来对宋2史不熟,主要还是因为看着这么多字我就头晕。
我最爱看那种一篇500、700字还能讲出些东西来的,不必太透彻,能让读者自己想到一些也不赖。不知王佐兄是否有写这类文字的打算~

五七百字基本说不清楚什么,泛泛而论而已。

PS:fengxv上帖只有一个字加一个符号,作灌水论,删除。

QUOTE:
倒~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xv
(风西尧)

文渊伯彰德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6
帖子 4265
编号 23128
注册 2004-11-8


晕~果然被删了~
填坑也这么快就好了~
这也暴露出我灌水的水平是在是…………

五七百字基本说不清楚什么,泛泛而论而已。
这个我不同意,“泛泛而论”也行啊,能让读者有所得就行,不是非得长篇大论才算好文吧?

刚才大略看了一下王佐兄的好文,pfpf。
我倒对赵宋不很BS,毕竟各有所长,人家比上不足,可比下有余。都跟盛世比,哪有那么好的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21 11: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fengxv 朋友:
  我知道你想看一些短小精炼的短文。但是我不太赞成你否定中长篇作品的价值。短篇有短篇的好处,中长篇有中长篇的好处,相互是不可替代的。短小精炼固然好,但是在一千字以内,将所有的史料,论点,论据阐述清楚是不太可能的。王夫之《宋论》是文言文,够精炼的吧!也不可能只用七八百字就把宋朝论述清楚。对不对?

 快餐有快餐的好处,但是老是吃麦当劳,也受不了。是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xv
(风西尧)

文渊伯彰德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6
帖子 4265
编号 23128
注册 2004-11-8


王佐兄,我没有否定中长篇作品的价值啊~何况我从不吃快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21 15: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fengxv 朋友:

你吃没吃过快餐,我当然不晓得!你要硬说没吃过,那就是没吃过!我只不过是拿快餐做个比喻。

五七百字罗列观点,蜻蜓点水的文章,实际上是一种快餐文章。我劝兄台静下心来,去看一看艺术性和思想性兼具的作品。

我可以给你推荐几篇网上的中长篇大作,秦大路的《明末边事春秋》;林洛的《五胡与西晋灭亡》;党人碑《甲申遗恨》《落日余霞——大宋帝国兴衰荣辱》。这些中长篇作品集思想性,趣味性,史料性,艺术性于一身。看完之后,能够使人有所进益。这些作品的真正价值是五七百字的快餐文章所无法比拟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xv
(风西尧)

文渊伯彰德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6
帖子 4265
编号 23128
注册 2004-11-8


多谢王佐兄  ,搜索ING

唉,其实因为我水平差,所以总想投机取巧,觉得瞎胡看看就行了  。得兄不厌其烦,耐心提点,感激不尽。  

嗯,我先静下心来看完兄的大作~

建议兄把字弄大点儿,字又小又多,实在费眼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21 16: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建议,我以后续贴的时候,会把字号弄大点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刃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37799
注册 2005-4-29


发表于 2005-5-21 20: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汗~~偶喜欢读历史,但是是菜鸟一个,基本属于没资格发表评论的那一类,对王佐老大的史学功夫很是佩服,看你的大作长了不少见识呢!这个贴是在唐风看到的,一直追到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更新啊?呵呵别误会,没有催稿的意思。
期待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fengxv于2005-05-22, 16:10:47发表
问个题外话:童贯是太监,那他是自己有府邸,还是平时伺候时皇帝住在皇宫里,打仗时在军营?

太监官做大了,当然就不是以伺候皇帝为专职了。

ps:宋时应为“宦者”或“内侍”,“太监”这一词是明朝时兴起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轻松好心情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48
编号 3333
注册 2004-12-10


发表于 2005-5-22 19: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拜读王佐好文。

在我看来,北宋的军事系统无论从兵还是将来说相比其他朝代都是最面的,不可能连区区一个辽都灭不了。而金一边受辽的残酷压迫,一边艰难发展都可以灭辽并灭北宋。北宋军力难道连原来辽治下一个后起民族都不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xv
(风西尧)

文渊伯彰德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6
帖子 4265
编号 23128
注册 2004-11-8


不能这样比。辽、金都是周边少数民族起家的,厉害也正常。
金那是在勃兴时,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偷心猎人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454
编号 300
注册 2005-1-9


发表于 2005-5-22 20: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感慨,都是重文轻武害了宋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30 07: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张觉事件让赵宋活脱脱的丢了一把脸不说,更重要的是给貌合神离的宋金关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在此之前,金人对宋人顶多是看不起,这回不仅是看不起,更增添了愤恨与疑虑,只不过此时天祚帝还未被金军擒获,金朝隐忍不发罢了。赵宋招降张觉变成了“偷鸡不成浊把米”,羊肉没吃上,还惹来一身骚。后来总有一种说法,将常胜军叛宋降金归于张觉事件,实际上对郭药师这个“三姓家奴”而言,临阵投降是他“修身齐家”的拿手绝活,即使没有张觉事件,他也不会为宋朝尽忠。一般,叛徒在决定叛变之前,总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几个光明正大的借口,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说服自己,顺便再骗一下别人。“关键不是背叛本身,而是背叛什麽?”这话够经典,当人们指责叛将投降变节时候,叛将却总认为自己是在弃暗投明。“三姓家奴”郭药师总爱拿张觉事件说事,只不过就是他叛宋降金的一块遮羞布罢了。
  
 
 说到这里,也许还有一个疑问,金朝要求引渡张觉,并没有说要张觉的首级。宋朝政府为什麽非要杀死张觉不可呢?这种卸磨杀驴的做法,不是太出尔反尔了吗?

   宋朝之所以要杀死张觉,似乎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为了杀人灭口。张觉一死,宋朝招降纳叛的许多机密,也就成了死无对证。金方一旦深究,宋方自然可以搪塞,所以张觉必须死。宋金失和“都是张觉惹得祸”与对金关系头等大事相比,此时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张觉,在赵宋眼里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真是个大麻烦!就如同荆棘在手,处理不好就会被扎着。出于这种考虑,宋方不会把长着脑袋的张觉交付金人,而会选择把张觉的脑袋交付金人,虽然大多数将士不理解,降将郭药师也闹得挺欢,但赵宋统治者心中的这个小秘密,不足为外人道也!

   轻狂焦躁的张觉错误的高估了赵宋的实力,而投机取巧的赵宋却低估了金朝确保平州的决心,无论赵宋还是张觉,全是在玩火,赵宋受了辱,张觉赔了命。这个时候,我不禁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呼喇喇大厦将倾,昏惨惨油灯将尽。北宋王朝的命运比那个被抄了家的百年贾府强不了多少。瞧着吧!一年后金军就要来抄家了,赵官家的幸福生活与甜蜜日子也快到头了。

 
    按说平、营、滦三州丢了,张觉也死了,宋人丢够了脸,金人出够了气,宋金之间的疙瘩也该解一解了吧?但是事情远没有那麽简单,对赵宋来说,山前诸州(燕京所属六州)已经和平接管了,但是山后诸州(西京所属九州)还没有着落(有四州包括西京在内仍被金军占据)。宋金关系受张觉事件的影响,赵宋有关山后诸州的任何交涉,看来都不会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宣和五年七月,在燕京的童太尉被朝廷召回了,谭稹接替了童太尉,继续主持北方的军事工作,当然与声名显赫的童老总一样,他也是一位宦官。用宦官监军,已成为这一时期北宋军队建设的重要成就与独特风景。不过谭宣抚与童太尉相比,生理相同,心理却不同。与童太尉的机敏圆熟相比,这个谭宣抚是一个机械死板的人,在他的主持之下,宋金关系一团糟。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扶楠

太华公主光禄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6
功绩 333
帖子 677
编号 7193
注册 2004-4-29


发表于 2005-5-30 09: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唉呀,还真是的,张觉之死原来如此……
至于郭药师总提这件事,倒也不必当真,就像王佐兄所说,无非就是一块遮羞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30 15: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处理张觉确实令赵宋挺棘手的,张觉与金人闹翻,宋朝虽想招降张觉,收复平州,但并不想同金朝彻底闹翻。

金人索要张觉,宋方不能不给。张觉是宋人对金人,挖墙角的最大的人证,一旦落到金人手里,无异于授人以柄。所以活张觉不能交,只能交假张觉,或者是死张觉。假张觉,一旦被拆穿,就只有交死张觉了。

然而对宋朝统治者而言,杀张觉的内情,是没法对外公布的。宋人落得个出尔反尔,过河拆桥的骂名,也是没办法的事。一个既弱还不老实的赵宋,也没什麽更好的办法,化解这一危机了。


另外,我把正文换大号字,选用蓝色,这样看上去,眼睛会不会舒服一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30 15: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马超将军于2005-05-30, 15:00:11发表
王佐兄的小说已过半了啊,认同对谭宣抚和童贯这俩人的看法。

谢将军关注,差不多接近一半了。不过最艰巨工作的还在后面,宋金战争,靖康之难综合分析等。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扶楠

太华公主光禄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6
功绩 333
帖子 677
编号 7193
注册 2004-4-29


发表于 2005-5-31 11: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哈哈,黑字好看……
后面的宋金战争和靖康之难可是重头戏啊,王佐兄加油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3 18:5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05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