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白话漫谈曹操、刘备、孙权的统治理念, 随札(已完成,待删改)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6-5-16 16: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忧薨明显就是曲笔,陈寿特意在后面以春秋笔画加上一句,就是为了让后人能够认出事实真相,肃老师该去好好补习下为什么会有“春秋笔法”以及“春秋笔法”的用义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u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8
编号 29740
注册 2005-1-6


发表于 2006-5-16 17: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清烂 于 2006-5-16 13:25 发表


太祖心不能平只有阁下这样的高人才会信........

至于别人心里面怎么想的,陈寿难道是神仙,能掐会算?

靠,史书写出来没人信,陈寿这个史官就别做了.陈寿是不是神仙,但其著书十分谨慎,老兄不能否认吧.空穴来风的东西,以其性格和著史的作风,他会乱写?不知萧大仙能不能举个比三国志更权威的史书让小弟看看,让小弟知道什么人写的才能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u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8
编号 29740
注册 2005-1-6


发表于 2006-5-16 17: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16 16:27 发表
有一部旧五代史放在前面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如何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我只不过认为春秋笔法使用之处的记载不能信,怎么你话锋一转怎么就跑到对陈寿及欧阳修的人身攻击上去了?笑~为尊者讳的地方当然不能信,你要是喜 ...

呵呵,我人身攻击?他还不一样无中生有硬去编造。这可是您老说的,史家不秉公记述,反而无中生有,不是瞎扯是什么?您老说欧阳修如此,难道陈寿也一定会如此?有一部旧五代史放在前面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如何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不知道您老通过与什么其他史书对比后,发现陈寿无中生有,请明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徒弟断章取义的功夫不错啊。我说的可是他们所用春秋笔法。欧阳修如此,陈寿也一定会如此。早给徒弟你解释过了孔夫子首创,因此用春秋笔法是不需要那么多废话的。这件事不用对比别的史书,从三国志前后所记载就可看出端倪。就看你是用脑子思考还是盲从于别人。

[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16 17:4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6-5-16 17: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像肃老师这样的脑子思考出来的东西别人想盲从也比较困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u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8
编号 29740
注册 2005-1-6


发表于 2006-5-16 18: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断章取义?你这么说,我只是按照你的话进行推论而已.
这件事不用对比别的史书,从三国志前后所记载就可看出端倪。就看你是用脑子思考还是盲从于别人。
从古到今我好象只看过老兄你说荀文若不是纯正的汉臣,荀文若没反对曹操称魏公且系正常死亡.读三国志这么多位大师级人物都没看出来,不知他们是不如仁兄,还是他们盲从陈寿?看一个人是听其言还是观其行,您老从一个人的言谈上就确定了此人是站在什么立场,果然是用脑思考的典范.我这师傅认得值啊.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请哪位高才点拨一下,上面这段记载应该怎么理解,我在这里拜谢诸位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推论?按你自己意思推按你自己意思论退出来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从古至今,你这不是盲从是什么。读史要先有自己的观点再去找参考而不是先找别人的观点再去附和。王夫之的观点就和我一样,莫非他不是大师?徒弟啊用脑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这是读史的基本素质,是否则你最多和某个瞎嚷嚷还不招人待见的角色水平一样。
去分析一个人要找到言行的结合点,师傅我是通过言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去分析荀彧。
徒弟要引东西一定要引全,请教别的师傅也别找一半丢一半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u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8
编号 29740
注册 2005-1-6


发表于 2006-5-16 18: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引全?这一段还不够说明问题?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这么简单的古文我还是能看懂的.按您说怎么翻译?就算他前面再怎么说,这段可是白纸黑字.您老这么知道我是盲从?在没有充分的证据前,怎么让人相信?言行的结合点?老兄除了拿出他的言论来,还拿出了什么实际性的行为来?王夫之和您老意见一样,还有其他人吗?
世之论者,多讥彧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彧之由。虽晚节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
照您老这么说,这帮家伙全没用脑,全部轻信了陈寿的胡说八道.
彧岂不知魏武之志气,非衰汉之贞臣哉?良以于时王道既微,横流已极,雄豪虎视,人怀异心,不有拨乱之资,仗顺之略,则汉室之亡忽诸,黔首之类殄矣。夫欲翼赞时英,一匡屯运,非斯人之与而谁与哉?是故经纶急病,若救身首,用能动于嶮中,至于大亨,苍生蒙舟航之接,刘宗延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及至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於当年,布诚心於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谓之未充,其殆诬欤!
看来裴松之也是信口胡说,没有经过像您老一样的思考.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这一段完全不够说明问题,缺少前面的言论。选择性失明之后摸到的白纸黑字也能理直气壮拿来当证据真是厉害。徒弟反复强调什么看行动不看言论,莫非徒弟认为荀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你不把行动与言论结合起来去分析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偏颇的。
徒弟不会不知道王夫之是谁吧。没关系,我再举一个:于涛和我观点一致。
人家都是死人了用没用脑我不知道,反正你肯定是先找别人的观点再去附和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看到这么多“师傅”“徒弟”的乱飞,我也没心情续写了,得,你们先讨论完,不过要提醒,把握个度,再闹到登鼓就不太好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5-16 21: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肃比偶还能撑~``  搬凳子看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偷心猎人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454
编号 300
注册 2005-1-9


发表于 2006-5-16 21: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放出来了?搬凳子看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u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8
编号 29740
注册 2005-1-6


发表于 2006-5-17 13: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了不得.原来于涛和王夫之的观点和您老一样,不知您老是琢磨出这个观点以后才知道这两位相同的,还是见过之后才形成的呢?若是前者,那您老是怎么知道我肯定是先找别人的观点再去附和的呢?若是后者那么您老也是附和人家的,既然师傅都能附和,那弟子有什么不能的呢?我选择性失明?首先光从话上理解,不可能只有你的思路是正确的,桓文之举也能认为是荀文若希望曹操恢复汉王室权威,而齐桓,晋文之所以成功,不就因为其尊王?他们哪个不是借着周王室权威在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山小草
(望高楼)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21
帖子 1098
编号 65736
注册 2006-4-2
来自 朱雀航


发表于 2006-5-17 14: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kyu 于 2006-5-17 13:59 发表
呵呵,了不得.原来于涛和王夫之的观点和您老一样,不知您老是琢磨出这个观点以后才知道这两位相同的,还是见过之后才形成的呢?若是前者,那您老是怎么知道我肯定是先找别人的观点再去附和的呢?若是 ...

按照前者,你师父可能是认为你听从了陈寿的观点,所以肯定你先找别人的观点再去附和的,你不可能不看陈寿的观点吧。
按照后者,应该认为你师父是在成堆成堆的黄沙里掏出了真金,怎么能说是附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u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8
编号 29740
注册 2005-1-6


发表于 2006-5-17 16: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这个徒弟作的真不合格,呵呵.为了不辱没尊师的名声,我还是自行逐出师门得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山小草
(望高楼)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21
帖子 1098
编号 65736
注册 2006-4-2
来自 朱雀航


发表于 2006-5-17 18: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kyu 于 2006-5-17 16:53 发表
看来我这个徒弟作的真不合格,呵呵.为了不辱没尊师的名声,我还是自行逐出师门得了.

kyu兄暂且打住,我可不想破坏你们师徒关系。

楼下的说得是啊,从此坚决不乱发了。
PS:十分感谢您顶着被人埋冤,让人看笑话和回到那个什么境界的风险来教诲我们。确实无愧于师道的典范啊!
最后再胡扯一下

[ 本帖最后由 东山小草 于 2006-5-18 19:21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kyu 于 2006-5-17 13:59 发表
呵呵,了不得.原来于涛和王夫之的观点和您老一样,不知您老是琢磨出这个观点以后才知道这两位相同的,还是见过之后才形成的呢?若是前者,那您老是怎么知道我肯定是先找别人的观点再去附和的呢?若是 ...



QUOTE:
原帖由 东山小草 于 2006-5-17 18:33 发表

kyu兄暂且打住,我可不想破坏你们师徒关系。

原帖作者出来抗议了另外又来了两个看笑话的,没想到二位的唱双簧还唱得这么起劲,真是没有一点眼光啊。难怪二位对政治一窍不通,一窍不通啊。赶紧突破草履虫的境界吧,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6-5-18 15: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肃老师不光对历史有自己的脑子,对政治也是一样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人总是虚伪的,起码是虚荣的,通俗点讲就是“面子”,真正做到“表里如一”的人少之又少,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来容易,做来可就难了。
          九.曹操的《十二月己亥令》及其他
           曹操的《明本志令》是发表于建安十五年十二月,他在《令》中说:“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此乃他对自己早年政治抱负的最好诠释。
           汉末直到魏晋以来,和平是人们的奢望,争霸是当时的代名词,百姓渴望太平,名士也同样这样,魏晋尚“清谈”,与这种社会的动荡和黑暗有很大关系。因为知识分子害怕遭受飞来横祸,大都选择归隐,不愿出仕。
           所以他又说:“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有人认为这是曹操虚伪的见证,其实恰恰相反,这正是曹操最有可能的心理状态,这与当时的黑暗政治密切相关,诸葛亮也说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也是出于这种对社会的绝望。所以,曹操在《令》中的前半部分正是他对自己早年志向的肺腑之言。
           中间他又说了自己扫清六合的艰辛和过程,主要来证明自己的功绩,这是没有什么争论的。
           在后面,他又用很大篇幅来说自己原本没有代汉的野心,只是想为国家建功立业,死后落个“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又怕世人诽谤,常自耿耿。
           又说自己为什么不交出权力呢?因为骑虎难下,恐为人所算!
           
           其实这后半篇才是曹操《令》的本意所在。曹操说得冠冕堂皇,但如果我们从字面去解释他,来看曹操这个人,那我们就错了。
           曹操作为政治宣言和自述双重性质的《令》,当然要在文字上做些文章。他说自己“如何如何”好,其实我们知道,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人?那么曹操这么说是不是完全就成了政治宣言?又不是!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只是我们太迷信曹操或太厌恶曹操,使我们要么把这个《令》当成经典,要么把它当成曹操奸伪的有力证据。
           这两种都不对。
           要说曹操说得全是实话,老实说,我也不信,可你要说他满嘴跑火车,那也是错的。
           
           政治人物嘛,说话假的居多,真话不多。而曹操这段话是真话居多,假话是少的。他说自己完全没有代汉的意思,那是假的。说自己原本没有,又说对于后代担心,又说交出权力怕被人害,这倒是真的。

           霍光的例子使他明白,以自己的功绩交出权力等于灭族。而他的出身决定他开始不可能有代汉的心。
而真正核心的是他对命运的感叹!
           联系前后文我们可以知道,曹操说了这么一大堆,无非是要说“我本不想代汉,但世事把我推到前台,而我用我的双手把汉朝延续到现在,灭群雄无数,我现在既不能下台,也不想下台。我对汉朝功劳是大的,你们要说我是乱臣贼子我也没办法,但要我交权,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不交权,你们爱怎么说怎么说,天下还是我的!”
           我们现在看看曹操这么做错了么?曹操不是圣人,他只是个政治家!
           这或许就叫“在行恨行”,但恨归恨,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袁绍死后,曹操在他墓前大哭,结果回过来头就大杀袁绍的儿子们;曹操在自己的诗中悲天悯人,一转脸就杀降兵七万;在自己的《令》中他说自己不想代汉,但一两年后他就称魏公。

           是因为他虚伪?当然不是,一个人要是这么处处为自己的形象工程操心,他哪还有精力统一北方?只能说前面的真情流露是发自肺腑,后面的残忍奸诈是现实所需。两者既矛盾又不矛盾。这就是曹操,这就是他的菩萨情怀和魔鬼手段,本来就是有人是天使和魔鬼的统一体,一点也不新鲜。

           曹操是朴素的,他能娶倡伎为妻,能与手下谈笑风生,能从容的面对失败,即使在他死前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人。曹操是残忍的,他能杀功臣,杀降兵,杀百姓。这就是曹操。

           别人都说,一个人诗可以反映一个人,这话不错,但问题是我们怎么去赏析。

           李太白斗酒诗百篇,他曾唤高力士脱靴,使杨贵妃研墨,自鸣得意的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同样是他,丢官后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就诗仙的虚伪?当然不是,他的诗反映的是他豁达,潇洒的个性,不是他的所作所为,如果较真的去考究一番,那么诗人写诗前估计叫要先翻翻自己的个人档案了,那世界上也就没有诗人了。

一个人的诗反映的是他当时的心潮和思绪,这才是“一个人诗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正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魏武故事载公十二月己亥令》:“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於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兗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於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天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植)〔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ooddy
(胡吉利)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60812
注册 2006-2-24
来自 甘肃兰州


发表于 2006-5-22 16: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味的王道只会毁了这个国家,一味的霸道只会导致专政!所以最好两者结合并配上真正的名主才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王霸之道,王者为先,霸者为后,但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比如“校事官”就是“霸世权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ooddy
(胡吉利)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60812
注册 2006-2-24
来自 甘肃兰州


发表于 2006-5-22 21: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到认为中国历史上是霸道在先,王道在后,先拿下江山在说!先王道者只有一条路就是死!

《明本志令》是阿瞒掌控了大半江山才发的,个人认为前半部分反应了他真实心态,后半部分嘛可信度不低!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6-5-22 23:1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人刀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6
编号 61496
注册 2006-3-7


发表于 2006-5-22 23:2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瘿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

《明本志令》墨迹未干,曹公即割两郡以自肥,呵呵小人坦荡荡啊!

[ 本帖最后由 万人刀 于 2006-5-22 23:4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ellmewhynot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44075
注册 2005-7-23


发表于 2006-5-22 23: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们几个真有学识就另开一个主题!别在别人的题目下乱写,一对讨厌的大鸟,弄的我想看楼主的文章都很费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那时曹操的魏国建立,曹操只用许和业来当魏国?我都嫌寒碜。
就算老曹把那几地弄来又能如何?北方都是他的曹家的,他只弄那几地算够意思了。
难道还要老曹自己说“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就不是坦荡了,那是政治白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方二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4
功绩 37
帖子 1402
编号 58995
注册 2006-2-3


先王后霸是有道德的政治家
先霸后王是懂政治的道德家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让县明本志令》中所叙述倒是可以看作是曹操心态变迁的历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u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8
编号 29740
注册 2005-1-6


发表于 2006-5-23 11: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23 08:02 发表
《让县明本志令》中所叙述倒是可以看作是曹操心态变迁的历程。

这种冠冕堂皇的诏书能看出一个政治集团首脑的心态?一个政治家的心态这么容易窥测?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kyu 于 2006-5-23 11:41 发表

这种冠冕堂皇的诏书能看出一个政治集团首脑的心态?一个政治家的心态这么容易窥测?

又来找碴了啊。笑~
作者已经抗议过一回了,还打算让作者抗议另一回么?

《魏武故事载公十二月己亥令》:“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於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兗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於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天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植)〔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u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8
编号 29740
注册 2005-1-6


发表于 2006-5-23 12: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曹为啥要出这篇奏章,不就是塞住一帮说他独裁和心怀叵测人的嘴吗.还不是和其他政治家一样嘴上一套背里一套吗?骗骗老实人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1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1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6 01: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60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