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刘禅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23 17: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7:34 发表
“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迁葬於蜀,未至而先主殂陨。丞相亮上言:……”可见这个“蜀汉太尉”在刘备时期便已存在,刘禅时期继续存在,大尉其职尊崇之致,担任者必定不会是无名之辈,而却于史闻所未闻,这也避免奇怪了些!

“诸葛亮自贬右将军,行丞相事”既然你承认诸葛亮不是丞相,而是右将军,仅是行丞相的责任及权力而已,那么,王郎亦是如此。而问题是,诸葛亮自贬右将军,“行丞相事”乃是特殊情况,并没有废除或转移丞相的权力,因此这个“行丞相事”就是说,其依然行使着这些权力。而诸葛亮死后,刘禅就使尚书令负责国事了,及蒋琬为大司马、录尚书事,彻底地将权力重新分配,而向朗这个“行丞相事”,不过是行使着一些无关轻重之权,就好比许靖的司徒,并无实在权力。而其死后,连“行丞相事”的人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蜀汉一直有丞相一职?刘禅正是不动声色地取消地丞相制。

我们不必争论谁应举证的问题了,因为我们都没有证据。而在我们都无法证明蜀汉还有丞相一职的情况下,这便是最为合理的解释。

陈寿三国志本来就很简略,有所脱落何足为奇?
既然陈寿记载了太尉,那就说明有太尉,除非你证明陈寿弄错了。

至于蜀汉的丞相,是你主张“刘禅取消了丞相”,当然要你举证了,这个动作为什么史书没有记载?
如果不存在“刘禅取消了丞相”这个事情,那蜀汉有丞相就是一直的事情。
有职无人不能证明无其职,否则你给俺证明一下中国一级上将军衔不存在。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7:34 发表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

你就不能看完这整段话?从“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可以看出,后主也是反对前者的,否则“朝议”又如何?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於沔阳”,这时距离诸葛亮之死有三十年,而可后主有祭祀过诸葛亮一次吗?诸葛亮初亡之时便皆欲为其立庙,可谓人心所向,而其不许,可能亦不许私立,而使得百姓只得“私祭之於道陌上”,而议者以为应为诸葛亮立庙于成都,后主又不许,这样拖了三十年,直到蜀亡那一年的春天才为诸葛亮立庙,这还真是莫大的恩宠,自古未见君主爱臣而对功臣如此者。

连蒋琬费祎等人都反对,那就不存在因为刘禅对诸葛亮不满而不立庙的事情,而且确确实实因为不合礼仪。
既然不合礼仪,那不立庙就是正当的,而不是对诸葛亮不满存心报复。
否则你想说蒋琬、费祎等人也对诸葛亮不满么?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7:34 发表
若是允许私立,百姓还至于“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长达三十年吗?这个问题以逻辑照样能够证明。而有祀庙可供祭祀,自然好于“百姓巷祭,戎夷野祀”了,但“百姓巷祭,戎夷野祀”正是在无处祭祀诸葛亮的情况下表达内心的尊崇与怀念的方式,绝非亵渎。

你说的不是本来民间可以自立,但显然是后主不许,才“所在各求为立庙”么?
按你的观点应该是:民间可以自立——>后主不许自立——>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这样一个顺序啊。
“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是在“朝议以礼秩不听”后的事。
后面几件事都有记载,你那“后主不许自立”的事件啥时候发生的?证据拿出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3 18: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迁、徙、左迁、右迁……这几个似乎不是什么很难的字。
徙虽然多作平调,但作为降职的也不少。

这当然不是很难的字,请你去查查,“徙”可有“贬”的意思。

“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李严亦从光禄勋迁为前将军,而前将军与左将军同列,这也是“贬”?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汉书.百官公卿列表》)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后汉书.百官志》)

“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汉仪》)而请问,上卿皆包括哪几卿?

QUOTE:
莫名其妙。
张郃的提升是加位特进。
向朗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向朗的提升是封侯,可没说是提升为丞相。
哪里来的道理一样?

再者说了,晋代的特进也不过是食其禄赐,位其班位而已,跟汉代并无大区别。
特进,汉官也。二汉及魏晋以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太仆羊琇逊位,拜特进,加散骑常侍,无余官,故给吏卒车服。其余加特进者,唯食其禄赐,位其班位而已,不别给特进吏卒车服,后定令。

特进侯,本来就是汉代制度,多为尊老所用,跟丞相扯得上什么关系?
天子、三公、九卿、特进侯、侍祠侯,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

九年春二月,卫将军中书令孙资,癸巳,骠骑将军中书监刘放,三月甲午,司徒卫臻,各逊位,以侯就第,位特进。
固乞逊位。诏曰:“昔干木偃息,义压强秦;留侯颐神,不忘楚事。谠言嘉谋,望不吝焉。”赐宅一区,位特进,秩如三司。
这几个特进,莫非又是被召为丞相了?人家可是写明了是逊位的。

“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这里的“特进”显而易见的是破格提升,这与向朗能以左将军行丞相事道理应是一样的。

历代制度皆有相通之处,晋在三国之后,怎么叫不伦不类?汉还在三国之前呢?又怎么不是不伦不类?朝位与张郃督诸军有什么关系?张郃一直驻守在外,此次又是督军击诸葛亮,这里,“加郃位特进”只能是指破格提升,而使督诸军。这就与向朗以左将军之职行丞相事是相同的,否则以左将军之职能行丞相事吗?

请你先搞清楚了,我从来也没有说“位特进”指“升为丞相”,而是指向朗以左将军之职能“行丞相事”,与张郃以右将军而能督诸军一样,都是位特进。而无论张郃还是向朗,都与“特进侯”联系不上,而《刘放传》记载得就更清楚了,“位特进”而能“秩如三司”。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3 19: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陈寿三国志本来就很简略,有所脱落何足为奇?
既然陈寿记载了太尉,那就说明有太尉,除非你证明陈寿弄错了。

至于蜀汉的丞相,是你主张“刘禅取消了丞相”,当然要你举证了,这个动作为什么史书没有记载?
如果不存在“刘禅取消了丞相”这个事情,那蜀汉有丞相就是一直的事情。
有职无人不能证明无其职,否则你给俺证明一下中国一级上将军衔不存在。

《三国志》虽然简略,按情理也绝不会不提到这位首登三公的蜀汉太尉,《杨戏传》也未提到支言片语,不是吗?而其他史料,亦没有提到过这个太尉。所以,这个恐怕证据不充分,亦可能是陈寿下笔有误。

既然你坚持,那么,你有证据表明蜀汉一直设有丞相一职吗?按我们的讨论来看,是你先主张蜀汉有丞相一职的,论举证,也是你优先。而你若没有这样的证据,那么我的解释就是最为合理的。

“有职无人不表示无其职”,这么说是就有资料证明的前提下而言的,若后主有意设丞相一职,完全没有必要使向朗行其事,亦不会在向朗死后不再有任何关于丞相的记载。至于你这么执意于这个“一级上将”,那么我就回答你,这个上将虽然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被创立出来,但一直未授予任何人,1994年便给取消了。这是有资料确定了的,而蜀汉丞相一直存在,你有证据证明吗?

QUOTE:
连蒋琬费祎等人都反对,那就不存在因为刘禅对诸葛亮不满而不立庙的事情,而且确确实实因为不合礼仪。
既然不合礼仪,那不立庙就是正当的,而不是对诸葛亮不满存心报复。
否则你想说蒋琬、费祎等人也对诸葛亮不满么?

而后来,“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这为什么不说是朝议的意思了?是因为这“言事者”可能指的就是蒋琬、费祎等能对后主说上话的大臣,而后主仍然不从,及三十年过去了,在一些人的苦苦请求下,才勉强同意立庙于沔阳,这还不足以说明后主的不情愿及不满?试问小德小惠便图形立庙,而诸葛亮大德大惠何以至于此?甚至三十年内一次祭祀都没有!

而且,朝议不赞同,说是礼仪不合,却未必是实情,蒋琬、费祎二人及许多大臣除了少数例外之外,对后主是很遵从的,诸葛亮功高盖世,特殊待遇,至少应采取一定的替代办法,但是呢?三十年内竟然没有!这么对待功臣,于前史闻所未闻。

QUOTE:
你说的不是本来民间可以自立,但显然是后主不许,才“所在各求为立庙”么?
按你的观点应该是:民间可以自立——>后主不许自立——>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这样一个顺序啊。
“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是在“朝议以礼秩不听”后的事。
后面几件事都有记载,你那“后主不许自立”的事件啥时候发生的?证据拿出来。

“忠为人宽济有度量,但诙啁大笑,忿怒不形於色。然处事能断,威恩并立,是以蛮夷畏而爱之。及卒,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迄今犹在。”马忠尚许,而武侯不许?而若朝廷允许,蜀民何必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至于“百姓巷祭,戎夷野祀”?

而我的观点,前面说的很清楚了:“诸葛亮初亡之时便皆欲为其立庙,可谓人心所向,而其不许,可能亦不许私立,而使得百姓只得“私祭之於道陌上”,而议者以为应为诸葛亮立庙于成都,后主又不许,这样拖了三十年,直到蜀亡那一年的春天才为诸葛亮立庙,这还真是莫大的恩宠,自古未见君主爱臣而对功臣如此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24 09: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9:24 发表
《三国志》虽然简略,按情理也绝不会不提到这位首登三公的蜀汉太尉,《杨戏传》也未提到支言片语,不是吗?而其他史料,亦没有提到过这个太尉。所以,这个恐怕证据不充分,亦可能是陈寿下笔有误。

除了陈寿记载有太尉以外,《元和姓纂》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上官胜仕蜀为太尉,这说明蜀汉有太尉。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9:24 发表
既然你坚持,那么,你有证据表明蜀汉一直设有丞相一职吗?按我们的讨论来看,是你先主张蜀汉有丞相一职的,论举证,也是你优先。而你若没有这样的证据,那么我的解释就是最为合理的。

“有职无人不表示无其职”,这么说是就有资料证明的前提下而言的,若后主有意设丞相一职,完全没有必要使向朗行其事,亦不会在向朗死后不再有任何关于丞相的记载。至于你这么执意于这个“一级上将”,那么我就回答你,这个上将虽然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被创立出来,但一直未授予任何人,1994年便给取消了。这是有资料确定了的,而蜀汉丞相一直存在,你有证据证明吗?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诸葛亮不是丞相么?那就证明蜀汉有丞相职位。
而且没有任何蜀汉丞相一职被废除的记载,那就说明蜀汉丞相一直有。
至于是不是一直有人担任丞相,这个不是俺需要证明的。

没有人担任这一职位,不等于这一职位不存在。一级上将就是证据。
你推定现在没有一级上将军衔,是因为有明确记载1994年取消了一级上将,而不是因为一级上将一直没有授人。
丞相也是同理。你要证明蜀汉后期没有丞相一职,那你就找出丞相一职被废除的证据来,而不是丞相一职没有人担任当理由。

类似的俺还可以举个例子。
比如唐尚书令,以太宗曾为尚书令,所以例不授人。
但《唐六典》照样把尚书令记载在内。
难道你想说因为尚书令一直没人担任,所以在李世民之后就被废除了?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9:24 发表
而后来,“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这为什么不说是朝议的意思了?是因为这“言事者”可能指的就是蒋琬、费祎等能对后主说上话的大臣,而后主仍然不从,及三十年过去了,在一些人的苦苦请求下,才勉强同意立庙于沔阳,这还不足以说明后主的不情愿及不满?试问小德小惠便图形立庙,而诸葛亮大德大惠何以至于此?甚至三十年内一次祭祀都没有!

而且,朝议不赞同,说是礼仪不合,却未必是实情,蒋琬、费祎二人及许多大臣除了少数例外之外,对后主是很遵从的,诸葛亮功高盖世,特殊待遇,至少应采取一定的替代办法,但是呢?三十年内竟然没有!这么对待功臣,于前史闻所未闻。

所在各求为立庙的要求,朝议以礼秩不听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明确说了是礼仪不合。
还要说是什么未必是实情,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么?

立庙于成都的话,建之京师,又偪宗庙,同样不合礼制。刘禅做错了么?
谁告诉你“言事者”就是蒋琬、费祎等大臣了?
这么对待功臣,于前史闻所未闻???俺倒想听你举举看,哪个皇帝主动给臣子在京师立庙了?

皇帝给功臣祭祀也不是必须的,最多只能说明蜀汉没有祭祀功臣的制度。
如关羽、张飞等旧臣同样没有祭祀,并非后主单独对诸葛亮有意见所致。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9:24 发表
“忠为人宽济有度量,但诙啁大笑,忿怒不形於色。然处事能断,威恩并立,是以蛮夷畏而爱之。及卒,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迄今犹在。”马忠尚许,而武侯不许?而若朝廷允许,蜀民何必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至于“百姓巷祭,戎夷野祀”?

而我的观点,前面说的很清楚了:“诸葛亮初亡之时便皆欲为其立庙,可谓人心所向,而其不许,可能亦不许私立,而使得百姓只得“私祭之於道陌上”,而议者以为应为诸葛亮立庙于成都,后主又不许,这样拖了三十年,直到蜀亡那一年的春天才为诸葛亮立庙,这还真是莫大的恩宠,自古未见君主爱臣而对功臣如此者。”

有哪里说马忠的庙是朝廷让造的了?马忠的庙造在成都么?
君主爱臣而对功臣如此?你找个君主主动为功臣立庙在京城的例子出来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24 10: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8:22 发表
这当然不是很难的字,请你去查查,“徙”可有“贬”的意思。

“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李严亦从光禄勋迁为前将军,而前将军与左将军同列,这也是“贬”?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汉书.百官公卿列表》)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后汉书.百官志》)

“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汉仪》)而请问,上卿皆包括哪几卿?

以所举将为尚书,难与齐列,乞从冗散,拜侍中。以数切谏,以权臣所惮,徙为京兆尹。
反正这里因为权臣所忌惮,不会是升迁就是。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8:22 发表
历代制度皆有相通之处,晋在三国之后,怎么叫不伦不类?汉还在三国之前呢?又怎么不是不伦不类?朝位与张郃督诸军有什么关系?张郃一直驻守在外,此次又是督军击诸葛亮,这里,“加郃位特进”只能是指破格提升,而使督诸军。这就与向朗以左将军之职行丞相事是相同的,否则以左将军之职能行丞相事吗?

请你先搞清楚了,我从来也没有说“位特进”指“升为丞相”,而是指向朗以左将军之职能“行丞相事”,与张郃以右将军而能督诸军一样,都是位特进。而无论张郃还是向朗,都与“特进侯”联系不上,而《刘放传》记载得就更清楚了,“位特进”而能“秩如三司”。

汉还在三国之前,所以三国能因袭汉制,魏自称受禅于汉,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都可以沿用汉制。
晋在三国之后,三国能因袭晋制么??

张郃是因为特进才能督诸军??
宋书不是写的明明白白么?
二汉及魏晋以加官从本官车服,其余加特进者,唯食其禄赐,位其班位而已位其班位不是朝位是什么?
张郃之时禄秩之制作为官职衡量已经不是很准确,而九品官制尚未兴起,用朝位作为官职高下也是一种标准。
张郃在“位特进”时督诸军,并不能说明两者有关联。
因为像刘放孙资等人“位特进”时逊位了,难道能说明“位特进”跟退休有关么?
“位特进”是一事,督诸军是另一码事。
凭什么向朗位特进,就是类似张郃的“行丞相事”,而不是类似刘放孙资?
下文写的明明白白,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不干时事,这不是退休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4 10: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除了陈寿记载有太尉以外,《元和姓纂》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上官胜仕蜀为太尉,这说明蜀汉有太尉。

假如蜀汉有这个太尉,怎么整部《三国志》及魏、晋时的史料无半句记载?甚至杨戏的《季汉辅臣赞》都没有……若是刘备时期任命的太尉,属于重臣,绝不应该没有。你举的《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依据不足,很可疑。这个问题无关紧要,无须再争论了。

QUOTE: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诸葛亮不是丞相么?那就证明蜀汉有丞相职位。
而且没有任何蜀汉丞相一职被废除的记载,那就说明蜀汉丞相一直有。
至于是不是一直有人担任丞相,这个不是俺需要证明的。

没有人担任这一职位,不等于这一职位不存在。一级上将就是证据。
你推定现在没有一级上将军衔,是因为有明确记载1994年取消了一级上将,而不是因为一级上将一直没有授人。
丞相也是同理。你要证明蜀汉后期没有丞相一职,那你就找出丞相一职被废除的证据来,而不是丞相一职没有人担任当理由。

类似的俺还可以举个例子。
比如唐尚书令,以太宗曾为尚书令,所以例不授人。
但《唐六典》照样把尚书令记载在内。
难道你想说因为尚书令一直没人担任,所以在李世民之后就被废除了?

这个问题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既然你坚持,那么,你有证据表明蜀汉一直设有丞相一职吗?按我们的讨论来看,是你先主张蜀汉有丞相一职的,论举证,也是你优先。而你若没有这样的证据,那么我的解释就是最为合理的。

“有职无人不表示无其职”,这么说是就有资料证明的前提下而言的,若后主有意设丞相一职,完全没有必要使向朗行其事,亦不会在向朗死后不再有任何关于丞相的记载。至于你这么执意于这个“一级上将”,那么我就回答你,这个上将虽然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被创立出来,但一直未授予任何人,1994年便给取消了。这是有资料确定了的,而蜀汉丞相一直存在,你有证据证明吗?

若按你这种逻辑,而以我的解释,我又何须证明?都没有证据这是事实,你还是想点其他方法吧!争论谁应举证有什么意思。

QUOTE:
所在各求为立庙的要求,朝议以礼秩不听跟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明确说了是礼仪不合。
还要说是什么未必是实情,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么?

立庙于成都的话,建之京师,又偪宗庙,同样不合礼制。刘禅做错了么?
谁告诉你“言事者”就是蒋琬、费祎等大臣了?
这么对待功臣,于前史闻所未闻???俺倒想听你举举看,哪个皇帝主动给臣子在京师立庙了?

皇帝给功臣祭祀也不是必须的,最多只能说明蜀汉没有祭祀功臣的制度。
如关羽、张飞等旧臣同样没有祭祀,并非后主单独对诸葛亮有意见所致。

“礼仪不合”最终不还是立了吗?既然如此,这就不是“礼仪不合”的问题,至少这是个托辞,若果真是这的问题,则就一直不能立,封建礼数是可以更改的吗?因此,“朝议”以“礼秩”很可能不是实情,而且,刘禅若有此心,怎么会这么听“朝议”之言呢?后来,“言事者”以为可在成都为其立庙,这里,是对各处立庙的妥协之策,而这里也不谈“朝议”了,为什么呢?“言事者”就是蒋琬、费祎等大臣,否则谁能在后主面前说得上话,而后主还不从?而从这次后主不从,完全可以推断出后主根本不愿给诸葛亮立庙。

关羽、张飞等虽然对蜀汉建立有大功,但对后主则未尽辅佐之责,其是先帝重臣,而诸葛亮呢?即是先帝重臣亦辅佐了他十二年,劳苦功高,他三十年都没有祭祀一次,立庙亦不允许,使得百姓“私祭之於道陌上”,而不采取任何替代措施,如此三十年,自古可有?

QUOTE:
有哪里说马忠的庙是朝廷让造的了?马忠的庙造在成都么?
君主爱臣而对功臣如此?你找个君主主动为功臣立庙在京城的例子出来吧。

我们这里谈的是私立,马忠尚能私立,诸葛亮怎么不能?而能,怎么会“百姓巷祭,戎夷野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4 11: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以所举将为尚书,难与齐列,乞从冗散,拜侍中。以数切谏,以权臣所惮,徙为京兆尹。
反正这里因为权臣所忌惮,不会是升迁就是。

这是“贬”?

QUOTE:
汉还在三国之前,所以三国能因袭汉制,魏自称受禅于汉,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都可以沿用汉制。
晋在三国之后,三国能因袭晋制么??

哈哈,那么晋受禅于魏,不能因袭魏制吗?

QUOTE:
张郃是因为特进才能督诸军??
宋书不是写的明明白白么?
二汉及魏晋以加官从本官车服,其余加特进者,唯食其禄赐,位其班位而已,位其班位不是朝位是什么?
张郃之时禄秩之制作为官职衡量已经不是很准确,而九品官制尚未兴起,用朝位作为官职高下也是一种标准。
张郃在“位特进”时督诸军,并不能说明两者有关联。
因为像刘放孙资等人“位特进”时逊位了,难道能说明“位特进”跟退休有关么?
“位特进”是一事,督诸军是另一码事。
凭什么向朗位特进,就是类似张郃的“行丞相事”,而不是类似刘放孙资?
下文写的明明白白,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不干时事,这不是退休么?

哈哈,“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按你的意思,“加郃位特进”与“遣督诸军”没有关系,那么陈寿这么记载做什么?这同张郃督军有任何联系吗?“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右第二品”足可见其联系了。而九品官人法自曹丕时期就推行了,怎么叫做“尚未兴起”?

孙资的“位特进”是与“秩如三司”相联系的,否则怎么“秩如三司”?而向朗,“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所谓“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是指被诸葛亮免去丞相长史之位后,而这之后呢?他还“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这叫“退休”?

而向朗能以左将军之职行丞相,与张郃能以左将军之职督诸军,其联系不是显而易见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24 11: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0:50 发表
假如蜀汉有这个太尉,怎么整部《三国志》及魏、晋时的史料无半句记载?甚至杨戏的《季汉辅臣赞》都没有……若是刘备时期任命的太尉,属于重臣,绝不应该没有。你举的《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依据不足,很可疑。这个问题无关紧要,无须再争论了。

找个三国志必须记载的理由?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0:50 发表
这个问题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既然你坚持,那么,你有证据表明蜀汉一直设有丞相一职吗?按我们的讨论来看,是你先主张蜀汉有丞相一职的,论举证,也是你优先。而你若没有这样的证据,那么我的解释就是最为合理的。

“有职无人不表示无其职”,这么说是就有资料证明的前提下而言的,若后主有意设丞相一职,完全没有必要使向朗行其事,亦不会在向朗死后不再有任何关于丞相的记载。至于你这么执意于这个“一级上将”,那么我就回答你,这个上将虽然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被创立出来,但一直未授予任何人,1994年便给取消了。这是有资料确定了的,而蜀汉丞相一直存在,你有证据证明吗?

若按你这种逻辑,而以我的解释,我又何须证明?都没有证据这是事实,你还是想点其他方法吧!争论谁应举证有什么意思。

俺不是证明了么?
蜀汉有丞相。诸葛亮就是证据。蜀汉后来没有废丞相,所以丞相还存在。
比如张三,生下来以后,不需要每天去证明他的存在,只要他还没死,他就是存在的。

要证明张三已经不存在了,就拿出他已经挂了的证据。
要证明蜀汉后来没有丞相了,那就拿出丞相被废除的证据。

诸葛亮死后既然没有人任丞相,你让他记载什么?
难道在三国志中记载“延熙十年,丞相空缺”“景耀三年,丞相空缺”?
《三国志》又没有志跟表,有其职而缺其人,在纪传本来就未必要记载。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0:50 发表
“礼仪不合”最终不还是立了吗?既然如此,这就不是“礼仪不合”的问题,至少这是个托辞,若果真是这的问题,则就一直不能立,封建礼数是可以更改的吗?因此,“朝议”以“礼秩”很可能不是实情,而且,刘禅若有此心,怎么会这么听“朝议”之言呢?后来,“言事者”以为可在成都为其立庙,这里,是对各处立庙的妥协之策,而这里也不谈“朝议”了,为什么呢?“言事者”就是蒋琬、费祎等大臣,否则谁能在后主面前说得上话,而后主还不从?而从这次后主不从,完全可以推断出后主根本不愿给诸葛亮立庙。

关羽、张飞等虽然对蜀汉建立有大功,但对后主则未尽辅佐之责,其是先帝重臣,而诸葛亮呢?即是先帝重臣亦辅佐了他十二年,劳苦功高,他三十年都没有祭祀一次,立庙亦不允许,使得百姓“私祭之於道陌上”,而不采取任何替代措施,如此三十年,自古可有?

前面不许的是“所在各求为立庙”跟“立庙於成都”,最终是“立庙於沔阳”。
根本是两码事,前者“礼仪不合”,后者可不是“礼仪不合”。

既然“礼仪不合”,那阿斗不违章办事有错?合着非得看在人情上徇私才是对的?

“言事者”就是蒋琬、费祎等大臣,否则谁能在后主面前说得上话
合着蜀汉只有蒋琬、费祎等人能说话啊?不说别的,后来上表的习隆、向充又算哪号?

后主根本不愿给诸葛亮立庙?这是啥?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於沔阳。

再说句别的,假如后主对诸葛亮不满,诸葛瞻还能步步高升?
能够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
看看张居正的下场吧,那才叫皇帝不满的表现呢。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0:50 发表
我们这里谈的是私立,马忠尚能私立,诸葛亮怎么不能?而能,怎么会“百姓巷祭,戎夷野祀”?

马忠是全国都立庙了,还是在成都立庙了?
你要是像马忠那样,一开始要求在墓边立庙,说不定朝议、后主就准了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24 1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1:05 发表
哈哈,那么晋受禅于魏,不能因袭魏制吗?

你现在拿晋制来比较蜀汉制度,莫非晋受了蜀汉禅让??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1:05 发表
哈哈,“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按你的意思,“加郃位特进”与“遣督诸军”没有关系,那么陈寿这么记载做什么?这同张郃督军有任何联系吗?“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右第二品”足可见其联系了。而九品官人法自曹丕时期就推行了,怎么叫做“尚未兴起”?

先升迁,后督军而已,没有必然联系。
太祖征张鲁,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
太祖从散关入汉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
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汉中。

之前都没有升迁,可见升迁本来就不是督军的必要条件。

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右第二品。
同列第二品,又能有什么联系了?

九品官人法是选举制度,啥时候变成官制了?
九品官制起于魏末《官品令》,跟九品官人法可不是同时。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1:05 发表
孙资的“位特进”是与“秩如三司”相联系的,否则怎么“秩如三司”?而向朗,“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所谓“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是指被诸葛亮免去丞相长史之位后,而这之后呢?他还“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这叫“退休”?

而向朗能以左将军之职行丞相,与张郃能以左将军之职督诸军,其联系不是显而易见吗?


优游无事垂三十年是指从免长史到死亡,裴松之还特意注明三十为二十之误。
可见从免官以来,向朗基本都处于“优游无事”。
而特进是食其禄赐,位其班位而已,不是此类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4 11: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24 11:39 发表
优游无事垂三十年是指从免长史到死亡,裴松之还特意注明三十为二十之误。
可见从免官以来,向朗基本都处于“优游无事”。
而特进是食其禄赐,位其班位而已,不是此类么?

我现在才明白,他为何提优游无事垂三十年?当初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原来他是这个意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4 11: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找个三国志必须记载的理由?

太尉,是三公之一,地位尊崇,能于蜀汉首登此位的人,能是无名之辈?就算《三国志》再简洁,也不至于把这个人给完全否去,而无支言片语的记载,杨戏的《季汉辅臣赞》是比较全面的,但也没见这个太尉嘛!因此,这你的依据不充分,我持疑,这是很正常的,这个问题我以为无须争论了。

QUOTE:
俺不是证明了么?
蜀汉有丞相。诸葛亮就是证据。蜀汉后来没有废丞相,所以丞相还存在。
比如张三,生下来以后,不需要每天去证明他的存在,只要他还没死,他就是存在的。

要证明张三已经不存在了,就拿出他已经挂了的证据。
要证明蜀汉后来没有丞相了,那就拿出丞相被废除的证据。

诸葛亮死后既然没有人任丞相,你让他记载什么?
难道在三国志中记载“延熙十年,丞相空缺”“景耀三年,丞相空缺”?
《三国志》又没有志跟表,有其职而缺其人,在纪传本来就未必要记载。

你既然认为蜀汉丞相一直没有空缺,那么你就拿出一直有人担任的证据呀?我的解释很清楚,就是自诸葛亮亡后,蜀汉无人担任丞相,惟以向朗行丞相事,及其死后,便无丞相的记载,是后主不动声色地取消丞相制,其根据,就是蜀汉无人再担任过丞相,而这是事实,你欲否定,拿出证据来呀?

QUOTE:
前面不许的是“所在各求为立庙”跟“立庙於成都”,最终是“立庙於沔阳”。
根本是两码事,前者“礼仪不合”,后者可不是“礼仪不合”。

既然“礼仪不合”,那阿斗不违章办事有错?合着非得看在人情上徇私才是对的?

“言事者”就是蒋琬、费祎等大臣,否则谁能在后主面前说得上话?
合着蜀汉只有蒋琬、费祎等人能说话啊?不说别的,后来上表的习隆、向充又算哪号?

后主根本不愿给诸葛亮立庙?这是啥?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於沔阳。

再说句别的,假如后主对诸葛亮不满,诸葛瞻还能步步高升?
能够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 ?
看看张居正的下场吧,那才叫皇帝不满的表现呢。

哈哈,既然“所在各求为立庙”和“立庙於成都”都“不合礼仪”,那么三十年过去了,立庙于沔阳就符合封建礼数了?这里,立庙是否符合封建礼数?若不符合,何以在沔阳立庙?若符合,何以各处而无一处允许?显然,所谓“礼仪不合”是托辞。而这样,自然足以见得后主不愿为诸葛亮立庙了。

我说的很清楚了,是“蒋琬、费祎等大臣”,这里,你没有根据完全排除蒋琬、费祎二人,而且,即便不是他们,也还会是其他大臣,即便习隆、向充不是臣子?而且“言事者”指明是这二人了?而且“言事者”以为可以如此,能有这么大面子的人,能是地位低下的臣子?立庙于沔阳是三十年后的勉强而为,与之前的不愿矛盾吗?他愿意用等三十年?

QUOTE:
马忠是全国都立庙了,还是在成都立庙了?
你要是像马忠那样,一开始要求在墓边立庙,说不定朝议、后主就准了呢。

我们这里谈的是私立,马忠尚能私立,诸葛亮怎么不能?而能,怎么会“百姓巷祭,戎夷野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4 12: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你现在拿晋制来比较蜀汉制度,莫非晋受了蜀汉禅让??

又转移论题了,之前谈的是三国,而蜀承汉制,魏亦多承汉制,晋又近在三国之后,其先人灭蜀,其制度怎么能完全没有共通之处而是不伦不类呢?

QUOTE:
先升迁,后督军而已,没有必然联系。
太祖征张鲁,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
太祖从散关入汉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
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汉中。
之前都没有升迁,可见升迁本来就不是督军的必要条件。

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右第二品。
同列第二品,又能有什么联系了?

九品官人法是选举制度,啥时候变成官制了?
九品官制起于魏末《官品令》,跟九品官人法可不是同时。

功还没立呢!便使张郃这个长年征战、驻守在外的将军提高一下朝位,再使其督诸军,这有什么意义?而且,这“督军”和“督军”是不一样的,张郃之前督军未过其职,而这次呢?可是超出其地位、职权了,又未假斧钺,而加其位特进,是临时的措施。“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右第二品”这就表示,特进既为加官,可提高职权,这与张郃情况完全相符。

QUOTE:

优游无事垂三十年是指从免长史到死亡,裴松之还特意注明三十为二十之误。
可见从免官以来,向朗基本都处于“优游无事”。
而特进是食其禄赐,位其班位而已,不是此类么?

免长史之后,还任光禄勋、左将军,这叫“退休”?而其位特进,而能行丞相事,这很奇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24 12: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1:49 发表
太尉,是三公之一,地位尊崇,能于蜀汉首登此位的人,能是无名之辈?就算《三国志》再简洁,也不至于把这个人给完全否去,而无支言片语的记载,杨戏的《季汉辅臣赞》是比较全面的,但也没见这个太尉嘛!因此,这你的依据不充分,我持疑,这是很正常的,这个问题我以为无须争论了。

孙吴就有好几个三公,在《三国志》未记载的。
当然了,追封甘夫人一表中,俺也认为那个太尉是临时的,并非真有其人。
只是礼仪所需,由其他人暂行而已。但这起码能说明蜀汉有太尉之职。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1:49 发表
你既然认为蜀汉丞相一直没有空缺,那么你就拿出一直有人担任的证据呀?我的解释很清楚,就是自诸葛亮亡后,蜀汉无人担任丞相,惟以向朗行丞相事,及其死后,便无丞相的记载,是后主不动声色地取消丞相制,其根据,就是蜀汉无人再担任过丞相,而这是事实,你欲否定,拿出证据来呀?

俺的观点是:一直有这个职位,但没有人担任。
到现在你还在说,一直有职位=一直有人担任该职位???没人担任该职位=该职位不存在??
尚书令、一级上将的例子俺不重复了,自己解释。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1:49 发表
哈哈,既然“所在各求为立庙”和“立庙於成都”都“不合礼仪”,那么三十年过去了,立庙于沔阳就符合封建礼数了?这里,立庙是否符合封建礼数?若不符合,何以在沔阳立庙?若符合,何以各处而无一处允许?显然,所谓“礼仪不合”是托辞。而这样,自然足以见得后主不愿为诸葛亮立庙了。

我说的很清楚了,是“蒋琬、费祎等大臣”,这里,你没有根据完全排除蒋琬、费祎二人,而且,即便不是他们,也还会是其他大臣,即便习隆、向充不是臣子?而且“言事者”指明是这二人了?而且“言事者”以为可以如此,能有这么大面子的人,能是地位低下的臣子?立庙于沔阳是三十年后的勉强而为,与之前的不愿矛盾吗?他愿意用等三十年?

“所在各求为立庙”和“立庙於成都”,跟“立庙于沔阳”性质相同么?
既然习隆、向充等提出“所在各求为立庙”和“立庙於成都”都不合礼仪,而另外提出“立庙于沔阳”,那性质就不会相同。

况且你又在混淆概念。
否决“所在各求为立庙”的是朝议,而不是后主。
后主赞同“立庙于沔阳”,可没反对“所在各求为立庙”,若他反对此事,根本没必要下公卿议,根本不会有什么“朝议”。
如果说有所变化,也是“朝议”的事。后主可没什么观点的反复。
后主反对“立庙于成都”,赞同“立庙于沔阳”,哪儿来的矛盾?何来的托辞?

“言事者”以为可以如此,就等于合乎礼仪?
不合礼仪,那阿斗反对有什么错?

立庙于沔阳是三十年后的勉强而为?
拿出勉强的证据来。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1:49 发表
我们这里谈的是私立,马忠尚能私立,诸葛亮怎么不能?而能,怎么会“百姓巷祭,戎夷野祀”?

拿出刘禅不许私立的证据来啊。
“百姓巷祭,戎夷野祀”跟他不许有什么关系?
怎么见得是他不许建,而不是没人建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24 12: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2:04 发表
又转移论题了,之前谈的是三国,而蜀承汉制,魏亦多承汉制,晋又近在三国之后,其先人灭蜀,其制度怎么能完全没有共通之处而是不伦不类呢?

魏承汉制,晋承魏制。那理论上晋制跟汉制应该相通。
若晋制跟汉制都不同,又如何拿来类比蜀汉制度?
那可是多绕了好几圈。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2:04 发表
功还没立呢!便使张郃这个长年征战、驻守在外的将军提高一下朝位,再使其督诸军,这有什么意义?而且,这“督军”和“督军”是不一样的,张郃之前督军未过其职,而这次呢?可是超出其地位、职权了,又未假斧钺,而加其位特进,是临时的措施。“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右第二品”这就表示,特进既为加官,可提高职权,这与张郃情况完全相符。

这“督军”和“督军”是不一样的???
能不能用地球话?

张郃这次督军哪里超出其地位、职权了??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2:04 发表
免长史之后,还任光禄勋、左将军,这叫“退休”?而其位特进,而能行丞相事,这很奇怪?

你难道不知道有一种说法叫闲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4 13: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孙吴就有好几个三公,在《三国志》未记载的。
当然了,追封甘夫人一表中,俺也认为那个太尉是临时的,并非真有其人。
只是礼仪所需,由其他人暂行而已。但这起码能说明蜀汉有太尉之职。

这个太尉是与许靖同登三公之位的人,必定不是无名之辈,即便失其行事,不予立传也不应毫无记载,杨戏的《季汉辅臣赞》是比较全面的,但也没见这个太尉嘛!我的意见倾向于陈寿记错了。

QUOTE:
俺的观点是:一直有这个职位,但没有人担任。
到现在你还在说,一直有职位=一直有人担任该职位???没人担任该职位=该职位不存在??
尚书令、一级上将的例子俺不重复了,自己解释。

蜀汉官员制度本来就不很健全,随需而设是很正常的,我的意见说的也很清楚,而且我的解释远比你的合理,你若有意见,就拿证据来吧!

QUOTE:
“所在各求为立庙”和“立庙於成都”,跟“立庙于沔阳”性质相同么?
既然习隆、向充等提出“所在各求为立庙”和“立庙於成都”都不合礼仪,而另外提出“立庙于沔阳”,那性质就不会相同。

况且你又在混淆概念。
否决“所在各求为立庙”的是朝议,而不是后主。
后主赞同“立庙于沔阳”,可没反对“所在各求为立庙”,若他反对此事,根本没必要下公卿议,根本不会有什么“朝议”。
如果说有所变化,也是“朝议”的事。后主可没什么观点的反复。
后主反对“立庙于成都”,赞同“立庙于沔阳”,哪儿来的矛盾?何来的托辞?

“言事者”以为可以如此,就等于合乎礼仪?
不合礼仪,那阿斗反对有什么错?

立庙于沔阳是三十年后的勉强而为?
拿出勉强的证据来。

同样作为“立庙”,性质难道会不相同?若是“所在各求为立庙”不合礼数,则立庙于沔阳怎么就符合礼数了呢?习隆、向充这个意见区别于前在于不是各处、也不是成都,而只是沔阳一处,那么先前的各处以礼数为由皆不允许,而沔阳怎么就会符合礼数了呢?显然礼数是托辞。

至于后主的问题,前面已经说的很明确了:而后来,“言事者”提出了妥协方案,仅在成都立庙,显然这就不是什么不合礼数了,否则其会提出?但后主仍然找个借口,是逼近宗庙……若后主之前肯的话,选择一处不在成都的地方为其立庙便是了,或者采取一个替代方案,这有吗?朝议不是决议机关,皇帝才具有决定权,其不肯既是朝议更是刘禅,而三十年后才在沔阳这个偏僻之处为诸葛亮立庙,并严令禁止他处祭祀,这蜀汉百姓能全部到汉中沔阳?而他处又不许祭祀,这是什么意思?这还不勉强?

QUOTE:
拿出刘禅不许私立的证据来啊。
“百姓巷祭,戎夷野祀”跟他不许有什么关系?
怎么见得是他不许建,而不是没人建呢?

呼声这么强烈,能私立的话会无人为诸葛亮立庙吗?你的意思是诸葛亮不及马忠,是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4 13: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魏承汉制,晋承魏制。那理论上晋制跟汉制应该相通。
若晋制跟汉制都不同,又如何拿来类比蜀汉制度?
那可是多绕了好几圈。

这个“承”不是说不差一丝一毫的完全继承,你拿魏、蜀与汉比,那也不是完全继承的。

QUOTE:
这“督军”和“督军”是不一样的???
能不能用地球话?

张郃这次督军哪里超出其地位、职权了??

于禁能督七军、曹休能督十万余众,是因为他们是持节钺的,而张郃呢?持斧钺了吗?他不是“位特进”能督五万人?而之前才多少?有具体数字的是五千,还是为曹操作为先锋开路。

QUOTE:
你难道不知道有一种说法叫闲职?

左将军是不是“闲职”及其有没有统领这还是你自己去查查吧!而且,“闲职”不等于“退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24 13: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3:16 发表
这个太尉是与许靖同登三公之位的人,必定不是无名之辈,即便失其行事,不予立传也不应毫无记载,杨戏的《季汉辅臣赞》是比较全面的,但也没见这个太尉嘛!我的意见倾向于陈寿记错了。

记错??太尉告宗庙本来就是礼制。能把什么官错成太尉?
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行脩仁,淑慎其身。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嫔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大行皇帝存时,笃义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飖,特遣使者奉迎。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不忘其亲,所由生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号曰恭怀皇后,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号曰灵怀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谥法,宜曰昭烈皇后。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制曰可。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3:16 发表
蜀汉官员制度本来就不很健全,随需而设是很正常的,我的意见说的也很清楚,而且我的解释远比你的合理,你若有意见,就拿证据来吧!

丞相是两汉旧有官职,又不是新设立的新职位,何来的随需而设?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3:16 发表
同样作为“立庙”,性质难道会不相同?若是“所在各求为立庙”不合礼数,则立庙于沔阳怎么就符合礼数了呢?习隆、向充这个意见区别于前在于不是各处、也不是成都,而只是沔阳一处,那么先前的各处以礼数为由皆不允许,而沔阳怎么就会符合礼数了呢?显然礼数是托辞。

向充等也说得很清楚——顺民心,则渎而无典
只建沔阳一处,不属于顺民心,当然不属于渎而无典了。

况且三十年一变,朝廷上的人早就发生了变化。
三十年前的朝议不许,三十年后通过,那也是朝廷官员们的事情。
干嘛把责任推给后主?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3:16 发表
至于后主的问题,前面已经说的很明确了:而后来,“言事者”提出了妥协方案,仅在成都立庙,显然这就不是什么不合礼数了,否则其会提出?但后主仍然找个借口,是逼近宗庙……若后主之前肯的话,选择一处不在成都的地方为其立庙便是了,或者采取一个替代方案,这有吗?朝议不是决议机关,皇帝才具有决定权,其不肯既是朝议更是刘禅,而三十年后才在沔阳这个偏僻之处为诸葛亮立庙,并严令禁止他处祭祀,这蜀汉百姓能全部到汉中沔阳?而他处又不许祭祀,这是什么意思?这还不勉强?

在京师给臣子建庙本来就不合礼数,要不然你给找一下,哪个皇帝在京师给臣子建庙的?

假如符合礼节,而后主不许,说明后主对诸葛亮有意见。
假如不符合礼节,后主却坚持立庙,说明后主宁可不顾法度也要推崇诸葛亮。
如果符合礼节后主允许了,或者不符合礼节而不同意,都是正常行为,完全遵守制度。
你现在所说的不过是后主不愿意不顾法度也要推崇诸葛亮罢了。
怎么能看出后主对诸葛亮有意见?

“断其私祀,以崇正礼”是习隆、向充等要求立庙的人提出来的,并非刘禅所指定。
莫非你觉得他们是对诸葛亮有意见,而提出这点?

“建庙于沔阳”替代方案不是提出来了么?后主不就马上通过了么?哪儿来的勉强了?

其实俺前面说的很清楚。
假如刘禅对诸葛亮不满,诸葛瞻还能登上高位么?
看看张居正死后的下场。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3:16 发表
呼声这么强烈,能私立的话会无人为诸葛亮立庙吗?你的意思是诸葛亮不及马忠,是吧?

人们认为马忠私自祭祀就够了,
而认为诸葛亮由朝廷来建庙祭祀更隆重,
何来的诸葛亮不及马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24 13: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3:25 发表
这个“承”不是说不差一丝一毫的完全继承,你拿魏、蜀与汉比,那也不是完全继承的。

当然不可能完全继承。
不过既然你认为“汉——蜀汉”一层的关系都不一定确切。
凭什么认为“晋——魏——汉——蜀汉”这么转了三次的会更确切?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3:25 发表
于禁能督七军、曹休能督十万余众,是因为他们是持节钺的,而张郃呢?持斧钺了吗?他不是“位特进”能督五万人?而之前才多少?有具体数字的是五千,还是为曹操作为先锋开路。

四年秋,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艾趣甘松、沓中连缀维,绪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
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

哪位持了节钺?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3:25 发表
左将军是不是“闲职”及其有没有统领这还是你自己去查查吧!而且,“闲职”不等于“退休”。

莫非你以为向朗还去带部队不成?
因为向朗“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所以能看出他担任的左将军是闲职。
“闲职”确实不等于退休,但特进、光禄大夫等都是常用于养老的“闲职”。
自后汉以来就如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8-24 15: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开始说的还是史,说到后来是猜,猜到后来就是喷了。。这贴基本已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4 17: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这太尉高宗庙是汉礼制,你是从何而知的?

丞相是“两汉旧制”?这个你还是去查查吧!蜀汉既能有丞相诸葛亮还能有司徒许靖,显然官制很不健全,是随需而设。

“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是指“所在各求为立庙”,而非指不在京师之外的地方少立或只立一庙,之前蜀汉当局那么多人,若欲为诸葛亮立庙,难道还考虑不到这一点?而且,立于沔阳一处,实属形式而无实在意义,试问蜀汉百姓还能全到汉中沔阳去祭祀诸葛亮?而朝议和皇权,谁更具有决定性?若是这没有刘禅什么事儿,还谈什么“后主不从”、“於是(后主)始从之”?!

“建之京师,又偪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不是刘禅提出来的,而是习隆、向充等上表提出的,其意自然在于为刘禅开脱,臣子若是识相,是不能对皇帝直言其过的。“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这正是为解决“而蒸尝止於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的问题,而从中不难看出,其对百姓基本没什么实惠可言,而且还以此为由不许私祭了,这与其说是为了尊崇诸葛亮,还不如说是为了禁止“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立于沔阳的替代方案,是什么时候提出和实行的?按《襄阳记》貌似很早,但按正史,是景耀六年,是蜀亡的那一年春,离诸葛亮之亡有三十年,而这之前,三十年的时间,蜀汉众臣及刘禅能想不出一个替代方案来?最终同意了,还是不如不同意,以立庙于沔阳为借口而使得百姓不许私祭,而百姓能全部到汉中沔阳?这样不就是变相禁止诸葛亮祭祀诸葛亮吗?这何止是勉强,完全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啊!

这里问题是,刘禅或蜀汉当局若允许私立,那么还至于“百姓巷祭,戎夷野祀”吗?而三十年维持这样的局面,最终还立庙于偏远的汉中阳平定军山沔阳,并且同时已立庙为由而不许私祭,这样还比得了马忠?真是闻所未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4 17: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7:49 发表
“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是指“所在各求为立庙”,而非指不在京师之外的地方少立或只立一庙,之前蜀汉当局那么多人,若欲为诸葛亮立庙,难道还考虑不到这一点?而且,立于沔阳一处,实属形式而无实在意义,试问蜀汉百姓还能全到汉中沔阳去祭祀诸葛亮?而朝议和皇权,谁更具有决定性?若是这没有刘禅什么事儿,还谈什么“后主不从”、“於是(后主)始从之”?!

难道阁下认为,蜀国应全国各处处处为孔明立庙才对?
本朝太祖的纪念堂也不过只在北京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4 18: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这里的“转了三次”只有在你的思维里才存在,事实却很简单,晋承于魏,而也是经历了三国末期的,其前人更是灭蜀之人,魏的实际统治者,三国时期三国制度虽有不同,但却大体相当,这样,事实不就很清楚了?无论如何,都绝不会是不伦不类。

“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景元三年冬,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

你先看清楚邓艾及钟会的官职,当然有权督诸军了,而于禁督七军之时,仅为左将军,而能督七军,是因为假了节钺;曹休不假黄钺,能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

“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这不表示“左将军”无部曲,是“闲职”,而且,“闲职”也不等于“退休”,其又“行丞相事”,能以左将军行丞相事,其资历、地位都是不够的,“位特进”而能如此,也是很正常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4 18: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帝王心思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25 08: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8:04 发表
这里的“转了三次”只有在你的思维里才存在,事实却很简单,晋承于魏,而也是经历了三国末期的,其前人更是灭蜀之人,魏的实际统治者,三国时期三国制度虽有不同,但却大体相当,这样,事实不就很清楚了?无论如何,都绝不会是不伦不类。

晋《官品令》基本是因袭魏《官品令》,魏《官品令》作于魏末,当时蜀汉并未灭亡。
莫非魏《官品令》就开始效法蜀汉制度了?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8:04 发表
“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景元三年冬,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

你先看清楚邓艾及钟会的官职,当然有权督诸军了,而于禁督七军之时,仅为左将军,而能督七军,是因为假了节钺;曹休不假黄钺,能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

曹休本来就是都督青徐扬等州军事,当然有资格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跟假黄钺有什么必然联系?

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这位既不假黄钺,又不假节,还不是照样都督二十六军?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4 18:04 发表
“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这不表示“左将军”无部曲,是“闲职”,而且,“闲职”也不等于“退休”,其又“行丞相事”,能以左将军行丞相事,其资历、地位都是不够的,“位特进”而能如此,也是很正常的。

以左将军行丞相事资历不够?
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难道右将军比左将军高出一大截不成?
怎么没看见诸葛亮加特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5 09: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晋书·百官表》:“特进,官品第二。汉制,皇后之父率为此官。”这里清清楚楚地说是汉制。

“夏侯惇薨,以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请问何处记载曹休“督青徐扬等州军事”了?

“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击权大将吕范等於洞浦,破之。拜扬州牧。”、“迁大司马,都督扬州如故。”

显而易见曹休是都督扬州,而曹丕征孙权,假黄钺,曹休才督得张辽等诸州郡二十余军。至于夏侯惇,既然能督二十六军,自然得假节钺了,但史书连其假节都没有记载,可见是漏记了。

之前我就说了,诸葛亮自贬为右将军是特殊情况,诸葛亮在贬为右将军之前一直作为丞相,是不升反降了。而向朗从未达到这样的高位,使其行丞相事是不降反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8-25 09: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征东将军自带督青兖徐扬军事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5 09: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8-25 09:13 发表
征东将军自带督青兖徐扬军事的。

“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张辽也做过征东将军,其督“青兖徐扬诸州军事”了?

“四年,拜宠征东将军。其冬,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宠表召兗、豫诸军,皆集。”满宠作为征东将军,既然“督青兖徐扬诸州军事”,何必“表召兗、豫诸军”呢?自行其事就可以了。而且黄初三年就假满宠节钺了。

“是岁休薨,宠以前将军代都督扬州诸军事。”这足以见得曹休所督是扬州诸军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8-25 09: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行丞相事不代表有丞相的地位。这个是两回事。汉末三国时丞相并没有什么具体实务,但丞相却是可以代表天子来处理政事的一个职位,当任丞相者拥有很大实权事,足于产生凌架君主的效果,而当无其他实权时,就完全是个牌位了。

诸葛丞相,就是前者。后者就向朗所谓行丞相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5 09: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8-25 09:22 发表
行丞相事不代表有丞相的地位。这个是两回事。汉末三国时丞相并没有什么具体实务,但丞相却是可以代表天子来处理政事的一个职位,当任丞相者拥有很大实权事,足于产生凌架君主的效果,而当无其他实权时,就完全是 ...

东汉政归尚书台,尚书令显得尤为重要,是实际的丞相,而录尚书事,亦是握有政权的一种方式。诸葛亮作为丞相,但好比三公,位高权不重,所以刘备才使他录尚书事,及后来开府治事,恢复了西汉旧制,其权才重了起来。向朗这个“行丞相事”既未录尚书事,也未开府治事,没什么实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8-25 09: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就是事论而已,跟据官制。征东将军确有督徐兖四州军事的职权范围。
但督归督,一般情况有事还是得上表。如司马懿孟达故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8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8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3 12: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863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