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只是误会-李安的色戒
这几天在天涯影视版看一个长贴,把色戒这部电影分析成了一部悬疑片,仔细看了两天,又把色戒电影和原著认真看了一遍,发现说的果然很有道理,由于很多细节的分析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所以一一罗列未免有抄袭的嫌疑,只说点感觉.
确实,李安的电影和张爱玲的小说,讲的是不同的故事,虽然大框架看起来差不多,但人物本身发生了变化,故事也就不一样了.色戒电影从头到尾就是一场误会.
小说里发动了两年的美人局,在电影中起因是一群热血青年暑假的行动,所以小说里的王从一开始就是专业的,而电影里的王却是完全的业余新手.这点区别是故事发生变化最关键的地方,小说里的易没有对王起过很多疑心,他一直以为她真的是麦太太,直到最后暴露之前,她不过是向他投怀送抱的诸多女人中的一个.但电影里不一样,香港初遇时易就知道她不对劲,邝的不对劲曹副官和易太太一开始就看出来了,麦先生那种不对劲我都看出来了,大一女生王佳芝拿什么骗得过复杂人际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易默成?
缺乏经验的手法,缺乏理由的勾引,而且这勾引急切的希望一步到位,易怎么可能就这样临时决定跟她上楼去,在门口反复的纠缠那么久,确实是舍不得眼前的小美女,但疑点太多,女人不差这一个,还是算了罢.
王却完全没有觉察到这些,还在一心一意的等电话,和同学排演实战,然后,他消失了.
如果三年后邝没有找到她,也许她就这样艰难的生活下去,在舅妈虽不情愿但也会做到的支持下读完书,找个工作,也许会嫁个普通人,过普通的生活,慢慢老去.人生有太多的如果和也许,就像如果当年我没有遇到你,也许......也许......
她被找到了,接上三年前断开的线,在这一刻对她而言人生突然有了意义,以前的牺牲不是笑话了,很好,继续.
我在想电影中的易默成又见到王佳芝时说的那句话,你也不一样了.如果换成周星星来演,他会不会瞪着眼睛说,靠,怎么又是你.
激情戏是不可少的,电影需要很多东西来吸引观众,色戒这名字可以吸引所有张爱玲的读者,梁朝伟有他的票房号召力,李安自己的名气也会聚拢人气,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不过看了后,真的压抑,想在这种激情戏里得到满足还不如看A片去.第一次易把她带去的地方越想越冷.影片中透露在她之前已经派过两个女特工做同样的事,都杀了.而易带她去的屋子,很久没人了,积满了灰尘,空气中却还有残留的香水味,聪明的观众,你们说那是什么地方.如果易当时没有动心思投靠重庆,当她进到那间屋子里去时,GAME OVER.
张爱玲的小说也许更多的是以胡兰成为蓝本,但李安的电影原型应该是偏向丁默村.丁默村和重庆暗通款曲最后反水,李安把年代放在了他正式投靠前一点的时间上.后人说历史,当然要忠奸分明,黑白清楚,但身处其中的人,怎么分的清这一秒和下一秒的生活,全是灰色,没有黑没有白,全是深深浅浅的灰.所以易的书房里挂着孙中山的像,汪伪政府也许有人真的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是想曲线救国也许只是开脱汉奸罪名的借口,但是他们还是要挂孙中山的像.重庆方面一直在争取上海的人,两方的人本来就是老同事老同学,纠葛十几年怎么说的清楚.
所以王佳芝给易唱天涯歌女,唱到家山北望时,易落了泪,这是爱情么,根本不是.易知道王是特务,但特务有很多种,搞刺杀的搞谍报的很多可能,这个小美女特务,天真的一塌糊涂,也许,只是个礼物.
他对王说,鬼子气数将尽,一干跟着粉墨登场的人也快结束了(大意如此),这时他可能已经和重庆高层搭上了线,王算红颜知己,对着她感慨一下人生透露一点心意.他以为王是重庆送给他的礼物,而这礼物他也确实喜欢,王却以为易爱上了她.
电影里有个情节点破了易知道王是特务,王在外面等他出来,他和她讲审讯的事,被抓的是他的党校同学,他说他想到他同学可能压在王的身上.如果他真的认为王是麦太太,这话来的太无端.其实他知道麦太太是假的,他也知道色情特务是怎么训练的,所以一下子就联想到一起.而他确实也没想错,只是训练王的不是他的同学,而是王佳芝自己的同学.
但是,你们都误会了对方.
易在结尾的痛苦,也许更多的是对明天的不安.原来这个天真漂亮的小女人不是礼物,剥开糖衣里面还是炮弹,重庆还是想他死么,到底是怎么回事.日本人也已经开始怀疑他,搜她的东西时抄了他的书房,虽然大部分重要的证据都烧了,是不是还剩下了什么.明天一早就要去宪兵队,怎么应付.
一个下午什么都改变了,心爱的小美女要杀掉,重庆方面态度模糊,日伪方面开始动摇,不管将来事态如果发展,在这个晚上,他看不清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