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头笨笨看汽车市场(每周填一坑), 关于汽车市场的一些短评论,5月27日更新第37篇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5-29 18: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渔夫 于 2006-5-27 22:23 发表
呼!基本看完了,对车的认识很低,好些稍為專业的就看不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5-29 18: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停产的马3忽悠了谁?

    4月下旬,上市刚刚“满月”的马自达3宣布暂时停产,有关方面对此讳莫如深,但业界普遍认为其停产与利益纠纷有关。日前,有关方面终于透露了马3将于6月至7月恢复生产的消息,但愿马3不要再忽悠了。

    马自达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是和海南汽车联姻,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海南马自达,也因此和一汽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马自达6更是在一汽生产销售。而在海外市场,福特看中了马自达这个品牌,进而控制了马自达的40%的股份,将马自达变成了旗下的一个品牌。此后,长安汽车与福特联姻,成立了长安福特,生产了诸如嘉年华、蒙迪欧和福克斯等车型。不久前,长安福特易名为长安福特马自达,长安汽车占据50%股份,福特拥有35%的股份,马自达则拥有15%的股份。与此同时,福特又将10%的股份转给福特亚太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福特亚太),也就是说,一款马自达3,背后有四个利益方。

    另外,长安福特马自达旗下的发动机公司生产的马自达发动机,除了供给长安福特马自达车厂外,还将为合资三方在华的其它整车厂配套,也就是说该工厂还将为海南马自达、一汽马自达配套,这样一来,海南和一汽两方面又要做出什么“补偿”?

    于是,马自达3的身份便更复杂了——由谁生产,又走什么销售渠道?

    马3背后这错综复杂的关系,我曾经给朋友们解释了很多次,但真正能理解的不多,后来我学乖了,拿支笔画起了关系图,总算可以让人看懂。
   
    所有人都说,马3背后的关系实在太复杂了,谁都知道,做生意的事情,人际关系一复杂了就会很难办。而生产交给一个厂家、销售又交给另一个厂家,这在国内汽车历史上还是没有过的。

    其实福特方面的用意不难猜测——搞平衡。这就像本田把思域交给东风本田而非广州本田、丰田把凯美瑞交给广州丰田而非一汽丰田一样,是一种平衡之道。

    有人说平衡就是一种中庸之道,东方人深谙其中关键,也许正因为这一点,福特在搞平衡的具体处理上,比丰田和本田都明显逊色一截。当然,福特的关系相对来说更复杂,也是造成如今尴尬的重要因素。

    马3从传出国产化消息至今,经历了不少波折。此前,长安福特和一汽马自达更是各自对马3定价,分歧很大。这是一场四方博弈,涉及福特、马自达、长安福特和一汽马自达,作为最大股东的福特,为了平衡长安福特和一汽马自达的关系,不惜拿出一部分股权,给新成立的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而这个销售公司到底又是个什么身份,谁也说不清。

    四方合作的情况下,脚步是否协调是最大的关键。福特作为最大的控股方,可以视作幕后老板,为了实施其中国市场的推进战略,保证福特和马自达品牌的市场份额,必须平衡两个品牌。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福特的中国战略——福特近年来亏损相当严重,在全球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而在中国市场井喷期,又没能及时分一杯羹,这都影响了其品牌的竞争力。作为福特当家的车型,福克斯在中国市场走势不错,多少改变了此前嘉年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但要靠福克斯和蒙迪欧角逐中国市场,困难是很大的。

    可让福特感到意外惊喜的是,其旗下的马自达和沃尔沃两个品牌,在国内市场竟然有着非凡的口碑!沃尔沃在欧洲市场属于年轻人的品牌,强调与众不同的个性,可在国内成为了与奔驰宝马相提并论的豪华品牌——沃尔沃的质量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其品牌力量在国内被拔高了。至于马自达,这个在日本也只算二线的品牌,却在国内有着非常好的口碑,早期的福美来,后来的马自达6,都赚得满堂红。

    这不能不让福特有所遐想,相信在福特的中国战略里面,如何整合马自达品牌,如果逐步推进沃尔沃的国产化,都是最重要的议程。

    所以,马3的上市,是福特中国战略的重点,这一步走得好不好,关系到马自达乃至沃尔沃品牌日后的走势。但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对于长安福特和一汽马自达来说,马3作为一款注定可以赚钱的车型,必然是争夺的对象,他们对马3的迫切,恰恰又对福特予以制衡。

    也正因为这样,马3出现了困局。一方面,福特希望节省成本,利用长安福特现有的C1平台生产马3,另一方面,一汽马自达此前经营马6,并整合了海南马自达,目前拥有马自达在华全部车型(马6、福美来、普利马)的销售渠道,福特要节省销售渠道成本、要平衡各方关系,又必须给一汽马自达面子。结果,福特想出了一个办法,与一汽合作成立全新的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而且占据75%股份的一汽方面拥有了销售的绝对话语权。但按照国内《汽车品牌管理办法》规定,销售权的发放由产品生产企业来决定,而非产品品牌拥有者,这又意味着,马3的销售权到底给谁,决定权掌握在长安福特手中。

    这就形成了悖论,一方面福特意图产销分离,一方面法规规定了销售权需要由生产方决定,马3因此被叫停。

    对于长安福特来说,销售权的旁落是不能容忍的,一方面他们不愿意只做“工人”,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拿到马3的销售权,从而更好的协调其与福克斯的竞争关系。联想即将国产、同样要在C1平台生产的沃尔沃S40,更让人对长安福特的想法充满疑虑。

    至于马自达方面,由于品牌的逐渐复苏,在国际市场上也出现了其准备脱离福特的传言。在这场四方博弈中,马自达看似最不起眼,实际上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刻意和长安福特拉近距离,甚至准备继续引进马2,另一方面,它以马3为诱饵,吊足了一汽马自达的胃口。但其过于迅速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福特和一汽都产生不快,加上失去后续车型已久的海南马自达,马自达目前树敌不少。有人认为,马自达在还没有绝对实力摆脱福特的情况下,过于张狂的举动有可能会将自己置于险地。

    其实,在前几年,马自达的在华战略还是很聪明的,尤其是与一汽合作推出马6后,更是公开表示了“无论是与一汽海南还是与一汽轿车合作,我们都理解为与一汽集团的合作。”这种十分聪明的表态体现出了马自达对中国车市游戏规则的把握。但他们目前的举动显然是聪明过头了,产销分离的办法虽然制约了长安福特和一汽,从而保证利益最大化,但却也制约了自己。

    也就是说,刻意搞平衡的福特,聪明过头的马自达,一起造成了马3如今的困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我是乡下人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7
编号 71287
注册 2006-6-4


发表于 2006-6-4 10: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6-5 22: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油价高了,买车就买小排量?别太天真了!

  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而且也是历次提高油价幅度最大的一次。汽车是汽油消耗量最大最直接的消费体,面对油价的反复上涨,人们的焦点似乎也在随之改变。去年,油价上涨,小排量汽车的销售量随之上扬,而到了油价高得让许多人开始麻木的今天,小排量的优势似乎也没了。有些人认为,小排量汽车的客户群体对油价更为敏感,高油价很可能让他们放弃买车,而原本有经济实力购买大排量汽车的群体,也不在乎高油价带来的经济影响。

    油有多重要,大家都知道。海陆空的交通工具都要烧油,油的消费群体实在太庞大了。

    所以,随着油越来越少,消费群体越来越大,油价还是会涨的。

    但油价上涨对车市的走势又是什么样的影响呢?据说2003年国内消费者心目中的轿车黄金排量是2.0-2.5升,2004年是1.6-2.0升,而到2005年则变成了1.0-1.6升。那么,油价继续涨,黄金排量是不是会跌呢?

    根据我得到的信息,这倒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油价的上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小排量,但当油价涨到一个消费者较难接受的水准时,又会反过来抑制小排量车的市场。

    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实际上,购买小排量车的车主,通常收入不高,或者比较年轻,积蓄不多,但又有消费需要,意图买车代步。这类人群对价格的敏感度非常高,车价的千元左右的浮动很可能左右他们的购车时间,而油价的攀升则很有可能使他们放弃买车。相反,如果在购车前就把目标定为15万元左右的中级车,那么就很难因为油价的调整而把目标降低。至于大排量车车主,更是不会因为油价而皱眉头——你见过开奔驰的人在乎油价吗?他们连车价都不在乎。

    前段时间,2.0L车型市场异常火爆,上至宝马3系、奥迪A4,下至中级车的标致307等,都在2.0L市场竞逐,有人称之为“黄金排量”。

    问题就在这里了,2005年时还说黄金排量是1.0-1.6升,现在怎么突然提高了?一方面,中国人喜欢大空间的思维并没有改变,如果有购买中级车的财力,那么出于舒适性、家庭需要等方面的考虑,花多点钱购买排量稍大的中高级车,是很自然的事情,毕竟2.0L的排量在油耗上并不比1.6L和1.8L高多少,如果技术先进,甚至某些车型会更低。另一方面,油价上升、车价下降,很多消费者在权衡之后还是选择了“一步到位”。

    这其实是个很可怕的恶性循环,都说为了创造节约型社会,必须抑大扬小,但过犹不及的油价不但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反而背道而驰,一方面让想买小排量的人放弃买车想法,一方面又让收入较高的群体意图一步到位,购买空间大、排量大的轿车,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和谐,甚至因为过多的能源消耗而导致石油进一步“物以稀为贵”。

    ——有车的和没车的一起为油价买单,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对于小排量车生产厂家来说,这种状况无疑也让他们郁闷不已。比如说,买奔驰的人绝对不会在意奔驰的空间大不大,能坐几个人,一家几口出去方不方便,我就见过有一家开奔驰的,专门买辆雅阁接送孩子上学,买辆飞度给保姆买菜。对于这部分车主来说,他们对车的要求主要是品质、安全性,还有其品牌附加值。谁都知道这些豪华车的利润非常高,但他们的利润很难被稀释,因为牌子响亮、品质出色,客户群体也是特定的。而小排量车的生产厂家不同,他们的客户都是攒了一笔钱专门来买辆车代步的,多花几千块也要心疼好一阵子,买车之后降价了也要念叨好一阵子。而且小排量车因为基数低,所以利润再高也有限,客户的流失是非常大的打击。所以,有业内人士说:“表面上看小排量车一直保持着市场增长,但流失的客户也许更多。”而有关方面的数据也体现,小排量车的市场增长率比不上整个市场的增长率。今年一季度,轿车市场整体增幅为66.02%,而中高级轿车市场累计销量为16.7万辆,同比增长62.7%,紧凑型轿车累计销售14万辆,同比增幅更是高达74.56%,可小排量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仅仅为26.4%!

    就像一位车主所说:“我开奥拓,以前加满一缸油只要100元左右,现在却要140元,涨幅达到40%。可那些大排量的车呢?基数本来就大的情况下,会在乎这几十块钱吗?”这次油价上涨,按每升油涨0.5元计算,一辆豪华车每个月增加的成本不过数百元,一年也不过数千元而已,10年下来也不过数万元,相比数十万元乃至过百万的车价,实在不值一提。但对于小排量车的车主来说,数万元则相当于又买了一辆车。

    所以,油价的上涨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排量车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低于4万元,纯粹代步的超小排量车型也许会杀入市场,就像如今发达国家市场流行0.6升以下的代步车一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乐乐
(星星)

长安侯
谏议大夫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615
帖子 6257
编号 31597
注册 2005-1-31
家族 轩辕丐帮


现在油价涨成这样,买车还真成了一件得深思熟虑的事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6-10 22: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东南汽车的变身突围

    10.28万-12.28万元,这是蓝瑟上市后的定价。

    相比菱帅,蓝瑟在发动机、底盘等重要位置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外观变了,配置增加了,但增加的也只不过是渐渐成为中级车标准配置的ABS,而最显眼的,则是三菱的车标。

    其实这个车标不过是从地下走到地上而已——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谴责那些私改车标的人,比如买威姿改丰田车标,买东方之子改三菱甚至奔驰车标,还有奥拓身上挂着奥迪的四个圈,QQ身上挂着奔驰的三叉戟和SL350,都是极度虚荣无聊的表现。而在私改车标的群体中,菱帅车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满街的菱帅,罕有不改成三菱车标的,偶然见到一辆挂着原车标的菱帅,足以让我们当成一个话题来说上好一阵。

    如今,蓝瑟以改款换标的形式出现,名正言顺的亮出三菱的身份,又是否能让近年来积弱的东南汽车成功突围?

    三菱在国内的合作伙伴,此前只有长丰,再就是中间隔着一个台湾中华汽车的东南,事实上,这一以发动机技术闻名的汽车企业,在整车引进方面已经一再丧失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不要说日系三大品牌,即便是马自达和铃木,都比三菱占了先机。几年来,三菱汽车屡屡爆出质量缺陷的丑闻,而且连年亏损,在本土和北美市场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倒退,在这个时候想着进入中国市场,也不奇怪——毕竟,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并不懂车,厂家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比较差,三菱凭借其品牌效应,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而且,三菱虽然没有进入整车市场,但对中国车市并不陌生,毕竟,众多自主品牌都采用了三菱在中国的发动机厂生产的发动机,包括奇瑞、中华等自主品牌。

    对于三菱来说,发动机产品的投石问路,自身品牌效应在中国会产生的种种反应,都是可以预期的,但其在中国市场最需要尽快解决的,则是销售网络的问题——万丰无法提供轿车项目的销售网络,北京吉普被戴姆勒·克莱斯勒控制,与哈飞的合作更是可笑的技术转让,而且仅仅限于赛马这一矿车型。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三菱缺乏可控制的销售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东南汽车就成了最好的伙伴。

    东南汽车在国内来说实力较弱,此前与三菱的合作也只是技术转让,但他们拥有乘用车和商用车这两大项目,在国内的销售网络也非常健全,据说4S店多达112家、经销点482个、特约维修站达到365个,对比东南汽车的产品销售情况,这无疑显得有些“过剩”。

    从车型方面来说,东南汽车与三菱之间隔着一个台湾中华汽车,其各系列车型都是从台湾中华引进改款的,但始终以“纯正三菱血统”作为标榜,在内行人听来实在有些不伦不类。至于技术落后的得利卡、富利卡这样的车型,销量下滑的程度十分惊人,主打的菱帅则因为长期一个面孔不变,也渐渐无力于激烈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与三菱的结合理所当然,而蓝瑟的迅速推出也印证了东南汽车改变自身处境的决心。但蓝瑟说到底还是从菱帅脱胎而来,菱帅也是第三代lancer的改款车,目前日本原版lancer已经生产到了第八代,这之间巨大的差异会让不少消费者驻足。

    ——车市已经过了那个改一下款就能又撑个几年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想完成下半年销售3.5万辆的目标,难度极大。

    甚至有悲观的业内人士认为,不要说是一款改款的蓝瑟,即便是真正的lancer驾到,在中国市场也不见得能纵横驰骋,激烈的竞争是一个原因,三菱近年来一而再、再而三的质量丑闻也是重要因素。

    所以,如果三菱方面不拿出诚意来推出新产品,东南方面不下定决心整顿大而不当的销售服务网络,那么它们的联姻也只能是一个笑柄。

    顺便说一句,尽管对日本车没什么兴趣,但lancer名头响亮是不争的事实,东南三菱如果想成功,想让这个传奇品牌大放异彩,就不能太随便——lancer绝对不是改款的蓝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lancer的品牌力量,无异于饮鸠止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九九

清河公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251
帖子 3806
编号 34710
注册 2005-3-16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6-6-30 15: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新的lexus gs hybrid V6的发动机,一加仑油能开25~28英里。性能像bmw,但是像honda civic一样省油。而且加了新的平衡系统,转弯的时候也不会有感觉。据说车内部的豪华程度仅次于bentley。想买啊~~~~~~~~~~~~~~不过新的lexus ls不像以前那样古典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7-19 22: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九九 于 2006-6-30 15:23 发表
新的lexus gs hybrid V6的发动机,一加仑油能开25~28英里。性能像bmw,但是像honda civic一样省油。而且加了新的平衡系统,转弯的时候也不会有感觉。据说车内部的豪华程度仅次于bentley。想买啊~~~~~~~~~~~~~~不过 ...

莫买日本车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九九

清河公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251
帖子 3806
编号 34710
注册 2005-3-16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6-7-21 16: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头笨笨 于 2006-7-19 22:25 发表

莫买日本车

偶前不久查了一下,其实日本车的安全性并不比德国车差。根据美国的消费者报告,在最安全可靠的30个车型里,29个是日本车,其中15个是toyota和lexus的车。最不安全可靠的车里大部分是美国和德国车,日本车之占4个,都是nissan的。德国车里,audi和bmw除了a4和3系的安全可靠性在中等偏上,其余的型号都评为中等偏下或者最下。其中a8和7系基本上6年之内必怀一次,去年长春首富就是因为出车祸时,他的bmw740的气囊没有打开而死的。benz的任何一个车型两年之内必定会坏一次。而lexus、toyota、honda、acura的所有型号的安全可靠性都在中等之上;lexus的所有型号都评在最上等。偶们家的lexus gs和mazda 626都开了将近10年,mazda 626被撞过两次,但是依然开得很好。德国车一般开不过7年。在旧车市场里,五年旧lexus比benz的价要高,虽然同样档次的新车里,benz比lexus贵1万美金左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7-21 22: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九九 于 2006-7-21 16:45 发表


偶前不久查了一下,其实日本车的安全性并不比德国车差。根据美国的消费者报告,在最安全可靠的30个车型里,29个是日本车,其中15个是toyota和lexus的车。最不安全可靠的车里大部分是美国和德国车,日本车之占 ...

<_<其实这个报告……一年也有上千个,千万不要信哪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6-7-21 22:1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美国的消费者报告,那可是大名鼎鼎,不是一般的东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7-29 22: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高二开始无证驾驶,长期开过的日本车其实也不少了,摸过的日本车更是数不胜数。国产的日系车自不必说,进口版的日系车也常用,至于香港人的那些改装玩意儿,也是玩熟了的。印象还是一样的:差。

日本车在某一个阶段内的确是可靠的,但要报废的时候,谁也阻止不了它,呵呵。德国车经常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自身的原因只是一小部分。
家里的国产帕萨特在不懂车的老爸手里跑了这么久,整体感觉还是比当年那批走私来的老雅阁、老风度强多了(至于新雅阁,天籁之流,自动走开,别瞎掺和)。

不过个人是很强调驾驶乐趣的,车价、使用成本这些都不在意,要说爽,日本车什么时候都是要靠边站的——他们的AV是一流的,车是二流的。
要说中国老百姓的家用车,每天上下班十几分钟代步,日系车更适合些——不过我的建议是,如果只是买10几万的家用车,那还不如花几万元买国产的,反正都是代步,质量差距和二手保值其实不是太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7-29 22: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新宝来不能放弃差异化路线

    日前,一汽大众新宝来上市,官方售价12.98万元至16.38万元。

    早在速腾面世时,关于新宝来的运作就已经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大众急了,他们渴望争取差异化市场,摆脱老态龙钟、固步自封的帽子。

  宝来是一汽大众在华投产的首款A级车,也是国内最早上市的A级车。如果你熟悉当年的车市,你一定会对当年宝来的“威风”记忆犹新,这款车最早告诉人们,车是用来开的。对于早期的汽车文化来说,宝来的推动作用无须怀疑。但后来,宝来渐渐乏力,市场表现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而尴尬起来,“技术过剩”一说甚嚣尘上。

    在速腾上市后,业内很多人士认为旧宝来会停产,在新宝来确定投产后,这一猜测得到了证实。

  从一汽大众现有产品布局来看:除新宝来1.6、1.8及捷达外,速腾的定位将主打1.8T-2.0L市场,明年将投产的新款帕萨特B6来弥补中高级车市场,这将形成自上而下的产品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新宝来与速腾的价格落差,它们之间的价格梯度形成了错位竞争,堪称“双保险”,是打压竞争对手的一种方式。在开迪表现尴尬的情况下,速腾和新宝来显然是PQ35平台的未来主力。PQ35的整体优势毋庸置疑,技术先进,物流一线贯通,管理上同样有着德国人的一丝不苟,这条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如果不能物尽其用,一汽大众就要欲哭无泪了。开迪因为市场定位的问题,出师不利,但速腾和新宝来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PQ35平台的模式允许订单式生产,在成本上大大控制,已经占了先机。

    问题在于大众在中国的慢热。近年来,大众的每一款新产品,在国内都表现不佳,高尔夫、途安、开迪……这些在欧洲呼风唤雨的车型,来到中国后清一色水土不服。当捷达突破100万辆大关时,开迪正尴尬的开拓着特种车市场。

    所以,一汽大众正学着根据市场来调整自己的布局,在捷达和速腾之间,便是新宝来。

    大众的车从来不乏特点,喜欢操控的人一定喜欢大众车,它有自己独特的市场区域。而且,新宝来上市后,旧宝来停产,可以预期的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新宝来会供不应求,根据边际消费原理,物以稀为贵,改变颇多的新宝来理论上应该可以拥有自己的优势。而从定价角度来说,新宝来目前的价格并没有什么“意外”,可能无法达到一些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但却也契合了大众的“品质成本”——中国老百姓逐渐开始懂车对于强调内在的欧系车来说是好事。

    宝来最初的成功除了市场上竞争车型少的因素外,走差异化路线也是一大优势。“驾驶者之车”这句广告词便是与其他车型的最好区别,也正因此,宝来的消费者相对稳定,因为它本身营造了一个独特而稳定的顾客群——如果全世界的车都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没有任何区别,那就挑便宜的买好了,唯有差异化的存在没,才有不同细分市场的存在。

    那么,是否可以说新宝来完美呢?当然不是。

    有业内人士分析新宝来时曾说到,新宝来不是纯粹走量的车型,它不同于奇瑞QQ、吉利这些车型,必须要靠保有量来赢得市场,而即便奇瑞和吉利,目前也开始试水中高端。对于新宝来来说,走量是捷达的任务,高利润是高端车型(比如帕萨特B6)的任务,而自己的任务,除了保证一定的销量外,更多的应该是争取差异化市场,树立品牌形象。

    而从这一点来说,新宝来的某些变化也许是一些人不愿意见到的,比如在价格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他们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地方下了功夫,开始玩一些花俏的东西,而这就意味着在“看不见的地方”,新宝来也许不如自己的前身那么好。实际上,这些年流行的“倒车雷达”乃至各种花里胡哨的电子装置,其受众多是不懂车的人,与宝来的市场受众实际上并不契合。实际上,德国车的根本就是操控与安全,而把大精力花在一些花架子上,那是某些二流乃至不入流的车型才做的,宝来这个招牌,不该走这样的方向。

    新宝来应该保留的,恰恰是它的差异化。我们都知道,在一个细分市场内,在一个价格区间内,每款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它必须是有所侧重的,即便是数百万元以上的豪华车也不例外。如果打“我们的优势要保留,人家有的我们也要有”的主意,表面上看来是如意算盘,可最终只会落个平庸的下场,而一款毫无特点的车,其市场走势注定也是平庸的。所以,新宝来与其追求面面俱到,还不如继续追求差异化路线。

    不过有一个改变值得一提,就是新宝来的SFMI发动机。很多人认为2气门的发动机落后,实际上并非如此,要不然,欧洲也不会到今天仍保留大量2气门车型。2气门在高转速时的表现相对较弱,但在低转速时的表现却很出色,也就是说,2气门更适合中国糟糕的道路交通状况,尤其长期在市区慢吞吞挪动的车主,2气门其实是更理想的选择,不仅利于全车运作,还有利于降低油耗。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冰祁步

长平郡主
鸿胪少卿
荆湖路经略使
★★

Rank: 24Rank: 24Rank: 24
柱国(正二品)
组别 佩剑公主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2717
帖子 6735
编号 121
注册 2004-9-25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6-7-30 21: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进来好奇一问,大头是不是也属于有车一族呢,开的是虾米牌子的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7-30 21: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冰祁步 于 2006-7-30 21:24 发表
进来好奇一问,大头是不是也属于有车一族呢,开的是虾米牌子的车?

你大头哥哥我16岁就开始无证驾驶咯,长期开过的车有那么十几台,短暂开过的车不计其数。自己买车花了一年时间去挑,不要求外观漂亮,不要求内饰花哨,不要求配置如何,也不要求价位高或低,只要求操控好,有驾驶乐趣,最终挑了高尔夫,买这个车纯粹是拿来玩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8-8 22: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轩逸改变中高级车市?
  东风日产轩逸将在8月24日正式上市,推出配置不同的3个版本,轩逸2.0L XE售价为16.78万元,2.0L XL售价为17.68万元,2.0L XV售价为19.98万元。
    东风日产这一两年来迅速发力,市场表现相当出色。但与此同时,其最早引入国内的车型蓝鸟和阳光,表现却不尽人意。在这种情况下,轩逸的上市,承载着东风日产在中高级车市场的希望,而且将取代蓝鸟,在颐达、骐达和天籁之间起到衔接作用。
    在前不久的广州车展看到了一辆轩逸的“裸车”,可以看到底盘、发动机和变速箱。在东风日产的内展厅里,还可以看到其透明版的发动机,十分漂亮。
    值得留意的是,在广州车展前后,国内媒体对轩逸都十分关注,在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的高层基本全部亮相,阵势之大前所未有。
    一方面,轩逸还是有自身特点的;而另一方面,在凯美瑞推出后,车市急需另外一款新车营造竞争效果,轩逸正当其时。
    今年以来,车型区间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从速腾开始,中级车和中高级车的传统分类开始“混乱”起来。速腾以比中级车略大、比中高级车略小的尺寸,全方位的发动机型号,进攻中级车和中高级车之间的空白。之后上市,遭遇停产风波的马自达3也走这一路线。轩逸同样如此。
    它的尺寸比宣称的竞争对手雅阁和凯美瑞小一点,比一般的中级车明显要大,而从发动机排量、定价等几方面来看,还是把自己归于中高级车行列,与此前的蓝鸟相同。
    不仅仅是区间上的模糊,在其他方面,轩逸也走模糊路线。比如用途定位,家庭用车和公务用车的界限并不明晰。又比如造型,处于男性化和女性化之间。
    从目前车市情况来看,定位一般走两头,要不就是特别明确,要不就是特别模糊,否则很难成功。比如某些SUV,定位上独沽一味,客户群极其单一,但却稳定。而一些乘用车则采取了特别模糊的定位,比如轩逸。
    定位模糊的情况下,就无需考虑精准的客户群,遍地撒网,对于轩逸这类车型来说,具备基本的条件。而从厂家角度来说,对轩逸的期待决定了其定位的模糊。东风日产声称轩逸明年的产量将达到总产量的1/3,可见这款车已经成为东风日产“冲量”的最关键车型,从销量要求上来说,甚至超过了天籁和“二达”。
    记得数年前,东风日产率先推出的阳光基本售价已经达到了18万元,这款车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内最早的“模糊定位车型”,介乎于中级车和中高级车之间,但效果并不好,使得这款在当年进口车中呼风唤雨的经典车型在国产后受到冷遇。显然,东风日产不会再重蹈覆辙,在天籁推出后,东风日产已经改变了自己的颓势,迅速发力。轩逸将和天籁携手,前者主打中高级车的低端,后者主打中高级车的高端和高级车的低端。
    值得一提的是,轩逸改变了以往日系车习惯性标榜的“经济性”、“宽适空间”等特点,主打技术牌。这种市场思路一般来说是欧系车的专利,而在尺寸上逊于其他中高级车的情况下,轩逸主打技术牌不失为是一个好思路。当然,在目前中高级车市场上,以领驭为首的几款欧系车在技术上非常出色,轩逸还要突出自身特色。
    而且,在目前并不算高的定价下,轩逸主打发动机和变速箱,这就造成了“面子功夫”上略有缺失——要知道,表面功夫、花里胡哨的配置向来是日系车的利器,轩逸抛弃这一点,在不成熟的国内车市里,算是一种冒险。比如轩逸没有巡航定速,后窗没有电动遮阳帘,未采用无毂雨刷,没有行车电脑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8-13 22: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车奴注定只是车主的一小部分
    车奴这个名词诞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有人说这词儿透着股无奈,也有人说这是骨子里的炫耀,就像香港人的“负资产”总比没资产好一样。其实说到底,这就是人们用自己的话语权,让这个词迅速流传。
    但要说车奴到处都是,有车的多半是车奴,我不认同,这分明是危言耸听。
    车奴,注定只是车主的一小部分。
    首先,从借贷买车人群的比例来说。
    我所处的是个生活指数颇高的小城市,公共交通不发达,但道路水准不错,人们手里有钱,私家车早已是家常便饭。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有私家车的人早已数不清,但愣是一个贷款买车的都没有。几个月前一个朋友买车,原计划贷款,谁知道买车的时候父母又赞助了一笔,结果还是一次付清。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就是,要是买上百万元的车,根本不需要贷款,买五万元以下的车,犯不着贷款,还不如咬咬牙一次付清。贷款人群,主要消费车型集中在10万元到15万元的家用车上。
    看过一些省市的数据调查,在购买10万元到15万元车型的车主中,贷款人群所占比例基本不超过20%,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比例就越低,另外,在车贷首付提高后,比例更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贷款人群中,年轻人比例很高,存在着盲目消费因素,而在消费观趋于理性,面子不再成为“生活最高指标”的情况下,盲目出手的人也许会越来越少。
    而且,10万元到15万元的家用车市场,更多的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省市。比如在广东,奥拓等车型的新车已经卖不动了,微面市场也集中于发展较差的城市的乡镇小企业主。而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省份,奥拓等微型轿车和微面依旧占据了很大市场,10万元以上家用车所占比例较低,这也使得贷款买车的人群所占比例更低。
    其次,从用车成本上来说。
    记得一年前,油价飞涨时,与行内的几个经理人聊天,曾发问:“这段时间油价涨了,买车的人是不是少了?”对方竟然悉数摇头。他们经营的都是一线品牌,入门车型是10万元以上的初级家用车,上探二十多万元的中高级车型,大家都坦言油价的提高对他们的车型销量没有影响。后来和某豪华品牌的市场经理聊天,对方更是冒出一句“我们的客户连上百万元的车价都不在乎,何况油价?”
    后来做了一个数据分析,油价提高1元左右,销量会受影响的车型售价在5万元以下,如果油价上升3元,受影响的车型价格区间会上升到9万元。也就是说,即便是一年后的今天,油价也不能普遍影响到购买10万元以上车型的准车主。该买还是会买,该用还是会用,压力当然是有的,但没有某些人所叫嚣的那么大。
    当然,根据城市规模、道路压力、综合使用成本的不同,每个地方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而言,如果真要买得起,不是打肿脸充胖子,那基本都用得起。以我个人的经验,油价低的时候,一个月跑上四五千公里没所谓,油价高了,一个月就缩减到三千公里,若是真的跟国际接轨了,再少跑点也没问题,毕竟如果每天上下班的话,一个月也不过跑个四百公里,现在多出来那两千六百公里,统统是用去玩了。
    所谓“汽车消费”,绝不仅仅是买车、用车、养车这一条龙,还有许多边际成本——不管是谁,买车之后都会意识到生活的改变,比如生活圈子的迅速扩大,说通俗点就是心都“野”了。你跑几十公里,除了用油,可能还要吃顿饭,还要去购物,还要去消遣泡吧。这个月若是加了500元的油,可能边际消费会达到1000元,若是加了1千元的油,边际消费可能达到3千元甚至更多,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养车费用越高,边际消费的支出就越大——如果你买了车之后,每个月都可以心甘情愿、毫不眨眼的在其他方面多消费几千元,你还会在乎用车成本吗?
    实际上,个人觉得,所谓“车奴”,与其定义为在经济上被车套牢的人群,还不如定义为把车当成生活必需品,没有就没面子的人群,因为后者的范围更大,影响更坏。
    曾在和朋友聊天时说过,如果我生活在大城市,是绝对不会买车的,这些城市缺少用车的基本环境。看着满街的大排量车龟速前行,实在想不通这些人买车是为了什么,当步行比开车更为迅速时,没有谁比别人更有面子。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冰祁步

长平郡主
鸿胪少卿
荆湖路经略使
★★

Rank: 24Rank: 24Rank: 24
柱国(正二品)
组别 佩剑公主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2717
帖子 6735
编号 121
注册 2004-9-25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6-8-13 22: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见解,随着油价的上涨,加上停车费之类的
自己开车的费用和叫出租的感觉省不了多少了

最主要的是叫出租的话还比较自由
在车上想干嘛就干嘛,不受任何约束
并且现在万一开车出虾米事故,这个赔偿也是不得了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8-13 22: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冰祁步 于 2006-8-13 22:50 发表
个人见解,随着油价的上涨,加上停车费之类的
自己开车的费用和叫出租的感觉省不了多少了

最主要的是叫出租的话还比较自由
在车上想干嘛就干嘛,不受任何约束
并且现在万一开车出虾米事故,这个赔偿也是不得 ...

不能这么想的,的士终究不是自己的,叫不着的时候真痛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8-20 22: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奔腾,你到底是日本车还是自主品牌?
   8月18日,一汽奔腾上市,价格区间为15.18万元到20.88万元。
    这个价格并不高,甚至有些出人意料。
    以奔腾和马自达6的渊源,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都原样照搬,定价却没有参考马自达6,而是直接下探15万元区间,就算对凯美瑞等所谓的“竞争对手”没有杀伤力,至少对马自达6也有直接杀伤力。
    当然,这是个玩笑——一汽同门,而且还有发动机、底盘等血缘关系,奔腾打谁也不能打马自达6啊!
    据说,一汽高层曾经直言不讳,奔腾的受众就是和pentium(奔腾)电脑芯片一样,锁定商务人士、社会精英,拿车来做参照,就是雅阁、凯美瑞等车型。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但最起码,我从高中开始,至今11年时间,从未用过pentium之外的CPU,也许pentium是贵一些,但不见得高高在上到哪里去——当然,如果你非要说pentium和AMD相差的那几百元足以让你跳楼,那我也没办法。
    我宁愿这样认为:奔腾这款车与pentium的CPU一样,品质更出色,价钱却没有高高在上,甚至在汽车市场上,这个价钱还很低。这个解释似乎更能符合客观情况。
    又是乔治·亚罗,在国内,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实在太高。华晨中华、雪佛兰SPARK、南京菲亚特派力奥、华晨骏捷、上海通用乐骋、乐风……国内的众多车型的外形设计,都出自乔治·亚罗之手,哪怕不是他老头子本人操刀设计,也是其同名公司的设计团队的作品。
    奔腾,同样挂上了乔治·亚罗的标签,而且,还是老头子亲自出马设计的。
    有了这一层,你就会知道,奔腾的外形与众多自主车型一样,经得起考量。遗憾的是,设计者是意大利人,设计灵感来自于纽约华尔街上的铜牛雕塑,而东方元素只是融入其中,反而成了辅助。
    可是,提起一汽,提起红旗汽车,那代表着什么?
    近年来,红旗汽车的脚步实在过于蹒跚,后来居上者众多,在自主品牌的大潮中,老大哥反而落在了后面,于是,奔腾被很多人看作是红旗进攻的号角,据说,这是国内第一款自主品牌的中高级车。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准确,因为“中高级车”的定义向来没个准,但说这款车最引人注目,那是没人敢摇头的。
    可是,你发现没有?奔腾这款车的前缀并没有“红旗”二字,也就是说,与红旗世纪星等车型不同,奔腾是一个独立品牌,与红旗并行。从车标到底盘、发动机,以及对外名称,奔腾似乎正在摆脱红旗的烙印,打造独立品牌。然而,传媒等外界还是习惯的把奔腾往红旗身上扯,非要让它们产生联系,而一汽方面,也没有对此做出任何澄清。
    这是一个悖论——刻意摆脱红旗汽车的烙印,却又不拒绝外界将其往红旗汽车身上扯。
    红旗汽车代表着什么?谁都知道,这是中国汽车历史上不能抹去的一笔,往虚里说,它代表着国人的精神,往实里说,它代表着巨大的品牌价值。但与此同时,这个品牌历史感太为厚重,加上近年来的裹足不前,照搬奥迪100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引来争议纷纷。在这种情况下,奔腾以独立的面目出现,似乎可以摆脱迟钝感,但借助红旗的品牌价值,又可以营造高贵身份。
    这个选择当然比之前的红旗世纪星、明仕等车型明智,由于市场宣传的低调,人们对红旗的理解往往是单一的高档车型,因此对走低端路线的世纪星等品牌并不认可,奔腾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点。   
    而且,相对以往红旗汽车的低调,如今的奔腾显然高调得很。一次次的碰撞侧翻试验,一次次挑战极限,奔腾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安全。这是日系车心头的伤,而还有许多人说,德系车安全,但不省油。奔腾呢?它用马自达6的身子骨,经受了残酷的考验,安全性有了,日系车的优势也保留了。
    可是,世间真有如此好事?一款车,既有德系车的操控与安全,又有日系车的华丽炫目人性化,顺便还有了传统自主品牌的低廉价格,这是怎样的一个大馅饼?美好无比,可懂车的人都知道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车这玩意儿,没有价廉物美,只有一分钱、一分货。
  而且,据说奔腾的研发投入了10亿元资金、花费近4年时间、300万公里路试、518项精密检验,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成本,低价能弥补成本缺失吗?如果能,那成本到底是多少?奔腾的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这三大件都是照搬马自达6的,内饰也与马自达6如出一辙,外形还是意大利人设计的。在某些公开调查中,人们对奔腾的品牌自主性颇为怀疑。
    而根据官方说法,自主比例占42%——原来,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外观和内饰加起来,只占一款车设计的58%,真长见识了。
    可以这么说,奔腾有马自达6这个好底子,整体宣传上也找对了路子,品牌也的确是自主的,但就是让我等提不起神来——除了车标和品牌积淀是自己的,别的都是日本人和意大利人的,你能爽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乐乐
(星星)

长安侯
谏议大夫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615
帖子 6257
编号 31597
注册 2005-1-31
家族 轩辕丐帮


笨笨哥哥笔耕不辍啊~~~已经过了20篇了,可以考虑追加精华啦~~~笨笨哥哥加油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8-21 21: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星陨如雨 于 2006-8-21 17:06 发表
笨笨哥哥笔耕不辍啊~~~已经过了20篇了,可以考虑追加精华啦~~~笨笨哥哥加油哦~~

加油加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8-25 22: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买车就像盲婚哑嫁或填高考志愿

    这年头,“XX即将上市,全面接受预订”的消息实在太多了,远的不说,今年以来,速腾、凯美瑞、新POLO、蓝瑟……一个接一个的玩着“没上市就接受预订”的游戏,临近8月24日,轩逸就要上市了,可在两个月前,这款车已经全面接受预订。
    预订是什么概念?按以往的情况来说,第一,你可能没真正见过现车,最多只在网上和电视上看过,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广告上的车子和现实中的车子,外观差异非常大,你必须佩服摄影师,人家懂得拍摄角度。如果是合资厂推出的车,你也不会知道它比国外的版本少了多少配置,只知道肯定是少了。第二,你可能还不知道价格,如果这款车的价格超出了你的预期,你只能吃哑巴亏。当然,现在的情况有所改变,厂家一般会搞个全国范围的巡展,每个地区可能会有一天半天的时间,展示新车。
    这让我想起去年,我的一个朋友打算买一款韩系车,那款车原计划8月上市,结果厂家“良心发现”,7月份就派了一辆样车去经销商处,提供展示——这是好事,最起码让准备订车的消费者有机会看到真车。我那个朋友很着急,问经销商,现在订车,何时可以拿车。对方告诉他,限于产能,估计要10月份。朋友说不能等了,手一指,说“我就要这辆展车。”
    经销商还算老实,告诉朋友,这是样车,做工就不够细致,只提供展示,很多东西是拼装的,不能保证质量上的完美,可朋友当时鬼迷心窍,扔下12万大元,提车走人。一年后的今年,后悔不迭,一方面,是因为那款车上市后,确实比他的“样车”细致了些,改进了些,另一方面,作为“样车”,在实际使用中,整体表现并不理想。
    有这个反面例子,也许你会想:闭着眼睛就把新车订了,是否更好?
    可是,换个说法,你给了钱,甚至有时还会“加价拿车”,结果娶回一个素未谋面的新娘,心里能踏实吗?
    厂家没有剥夺你的知情权,车子只是提前接受预订了,你可以选择,没人强迫你,如果你看重你的知情权,那么大可以等。
    其实这是个朝三暮四的命题,说白了就是换汤不换药,实际上与“饥饿疗法”无异。所谓“饥饿疗法”,就是有市无车,有钱也要干等,除非加价拿车。至于提前预订,其实也要等——新车的上市时间对于消费者来说,并非一个绝对的概念,官方上市也好,经销商提前让车亮相也好,消费者会习惯性地把可以下订金的那一刻当成自己的“心理上市时间”。
    有时,经销商也会给你看一下新车,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围着专营店转两圈——当然,是在销售员盯着的情况下,他还会告诫你速度一定要慢,哪怕你的时速连20公里都不够。这样的所谓“试车”,其实会让你觉得宝马7系与奇瑞QQ都没什么不同,但毕竟是试了。
    然后,你可以下订金,跟销售员聊得投契的话,1000块钱就可以了。但你不知道这辆车的价钱,只知道一个范围,比如11万元到14万元之间。
    也许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12万元,那么你就要赌一把,这辆车也许11万元,你少花1万元,也有可能14万元,超出你的预算,甚至让你最终放弃。
    ——多像高考填报志愿啊,你填了这个学校,这个学校也许不要你,看上你的是另外一间。说是双向选择,可实际上主导权并不在你手上,学校可以决定是否要你,车厂可以决定价钱,但不会事先咨询你钱包里有12万还是14万。
    选择权不在自己手上,也就证明了买方市场还没完全形成,中国人买车仍然不容易,选择仍然很少,尽管品牌车型让人眼花缭乱,但契合市场的,也许就那么几款。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冰祁步

长平郡主
鸿胪少卿
荆湖路经略使
★★

Rank: 24Rank: 24Rank: 24
柱国(正二品)
组别 佩剑公主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2717
帖子 6735
编号 121
注册 2004-9-25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6-8-26 10: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同事买车还那么猴急啊

那辆车真的那么吸引人吗,还是纯粹图新鲜?

ps:大头你这个坑准备有多大啊?
还有你另一个关于车展的坑貌似很久没填了  ^0^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8-29 22: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冰祁步 于 2006-8-26 10:56 发表
你同事买车还那么猴急啊

那辆车真的那么吸引人吗,还是纯粹图新鲜?

ps:大头你这个坑准备有多大啊?
还有你另一个关于车展的坑貌似很久没填了  ^0^

那是真的猴急,而且瞎急

这个坑阿,慢慢写吧,时评嘛

车展那个…………我有时间就去上载图片啦,图片都在我手上,可是没时间啊,贴图太花时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9-11 22: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福克斯的命运
    一年多来被人们千呼万唤的两厢福克斯于8月底上市,售价在12.98万元到15.98万元之间。
    先期上市的三厢福克斯,可谓毁誉参半。良好的操控性能和显赫的“家底”,都使得这款车有相当稳定的受众群。但一度的有市无车慢慢磨掉了许多消费者的耐心,被业内认为是“饥饿营销玩过了头”。随后,马自达3的停产风波又将福克斯一道推上了前台。不过,从市场表现来说,三厢福克斯丝毫没有嘉年华的颓势,也超过了蒙迪欧。
    在这种情况下,两厢福克斯携“原型车身”而来,标榜更好的操控,甚至有人说,两厢福克斯没有竞争对手。那么,这款在海外呼风唤雨的车型,在国内是会有同样表现,抑或水土不服呢?
    三厢福克斯的销量还算不错,尽管比起主流的伊兰特、凯越等车型尚有些距离,价格也高一些,但对于这类个性化的车型来说,量化标准只是一种考量方式而已,其受众群的扩大才是关键。还是那句老话,懂车的人越来越多,绝对不是坏事。
    福克斯在欧洲声名显赫,尽管品牌历史还不到十年,却在欧洲市场上和高尔夫、标致307等车型斗了个难分难解。在所有竞争对手都已登陆中国市场后,福克斯却姗姗来迟。
    福克斯的迟来是因为福特的迟到,而长安福特首先选择了三厢福克斯。在去年三厢福克斯刚上市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慨叹“两厢车这么红火,可为什么福克斯还是三厢呢?”我当时的观点是:如果当时推出两厢福克斯,或者大获成功,或者步高尔夫后尘,成功几率是50%,但如果先上三厢福克斯,销量不会太差。
    这是中国市场的独特因素决定的,所有成功的欧洲两厢家用车,在中国无一例外的遭受冷遇,尽管从去年开始,就有人大肆散布“两厢车开始流行”的观点,但流行的两厢车,却多是日系和韩系,风格偏软,与两厢车原有的“耐用”、“操控好”等特点不符。
    ——我曾经笑言,能把两厢车鼓捣成“时尚”,也算中国特色了。在汽车产业最发达的欧洲市场,两厢车并不代表时尚,只代表实用,而国内一再强调的两厢车的“时尚外形”,其实只是汽车设计上的一种审美惯例,两厢车更容易体现美学设计元素,仅此而已。把外形时尚当成两厢车的推广元素,其实背离了汽车的本质,也背离了两厢车的本质。
    两厢车从“没面子”到“时尚”,是一种进步,但要从“时尚”到“实用”,那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中国市场,先推出三厢车,再推出两厢版,基本上是惯例,比如307,比如TIIDA。但值得留意的是,三厢版和两厢版的推出时间越来越接近,比如颐达和骐达的推出时间就很接近,两厢福克斯也总算来的不算迟。
    这证明了人们的认知正在改变,不止一次听出国回来的朋友慨叹,说“欧洲人都开两厢车”,“欧洲到处都是旅行车、家用小货车”。二十多年前,我们视线中只能看到不多的公务车,除了桑塔纳就是捷达,要不就是面包车,我们对车的认知就是简单的“轿车”,而到了今天,车型的细分印证了认知的改变。
    ——首先要意识到狭隘,才会改变,这是任何事情的定理。
    实际上,福克斯的两厢和三厢只是外壳的区别,在底盘和发动机等关键要素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同一条生产线上下来的。但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不同的外壳就代表着消费群体的不同,三厢福克斯的消费群可能是30岁到40岁之间,而两厢福克斯则可以下探到20岁。
    那么,是否可以说,两厢福克斯的推出,扩大了消费群,有助于大大增加福克斯系列的销量呢?个人认为,扩大消费群是必然的,销量大大增加却未必。
    首先,个人并不看好两厢福克斯现阶段的市场表现——当然,这里所说的不看好,是以其在欧洲的表现为参照的,也就是说,福克斯想改变高尔夫、派力奥,乃至206等欧洲畅销两厢车在国内的不佳表现,非常难。两厢福克斯与206一样,不会卖得差,但也难以撬动巨大的市场。
    欧洲畅销两厢车在国内的水土不服,个人认为最大的因素其实是市场定位的变化。在欧洲市场最平常不过的家用车,来到国内只能定位为个性化车型,在消费群体的年龄层次、职业、家庭结构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变化。比如福克斯必须引以为戒的高尔夫,贵为世界销量第一的车型,其特点就是结实、能跑,可到了中国,却成了玩车一族的最爱。
    这一方面可以造就稳定忠实的用户群,但另一方面,必须承认,所有个性化车型的受众群都不会广泛。在人们纷纷强调福克斯的赛车般操控的时候,其受众群也许正在缩小,至少不如其在欧洲定位为“家用车”的情况下广泛。
    另外,两厢福克斯和三厢福克斯处于不同的阶段性市场。十几年前捷达卖得好,厂家获利大,如今呢?捷达还是卖得好,甚至单纯从量上来说,比十几年前更大,但厂家的获利却小了。由于新车推出的频率加快,各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前年和去年,去年和今年,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形势的区别都非常大。在两厢福克斯之前,中庸的骐达占据了一定市场,高尔夫具备了不大却稳定的市场,更别提那些虎视眈眈的三厢车型了。而在它之后,两厢宝来即将上市,据说,这款车的来历很可能就是福克斯在欧洲的直接对手高尔夫A5,加上还处于流言阶段的两厢思域、两厢307,欧洲的战场随时会搬到国内。
    这场战事的结果,很难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雷动于九天之上

信乡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98
帖子 1867
编号 16168
注册 2004-8-23
家族 轩辕狼党


年底打算换车. 请教大头两个问题:

1)现在是辆天津一汽的雅酷(夏利2000之自动挡型), 03年非典时期买的, 当年共花费13万. 到今年年底是3年8个月, 跑了近7万公里, 当二手车卖了能卖几个钱?

2)目标有二: 一是马6, 二是途安, 总之全拿下希望不超过30万. 请给分析分析, 推荐推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9-13 19: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雷动于九天之上 于 2006-9-12 15:00 发表
年底打算换车. 请教大头两个问题:

1)现在是辆天津一汽的雅酷(夏利2000之自动挡型), 03年非典时期买的, 当年共花费13万. 到今年年底是3年8个月, 跑了近7万公里, 当二手车卖了能卖几个钱?

2)目标有二: 一是马 ...

雷兄那边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在我这边,雅酷的保有量很少,在二手车市场上属于冷门车型,这会影响到它的系数。另外,雅酷已经停产,继续降低系数。暂且算它系数为0.9。如果雷兄所在地保有量较大,这个系数可以略略调整。

夏利品牌的维修保养费用较低,转手容易,从而保值率相对较高,雷兄那边的市场情况不了解,而在我这边,根据经验,夏利品牌的保值率大概在57%。即13x0.57=7.41。
3年8个月,跑7万公里,相当于1年2万公里多一点,使用频率为正常,稍偏高(这个稍偏高可以忽略不计),这里的成新率系数可算为0.95。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夏利品牌中,越低端,保值率越高,比如最低档的夏利,很难再贬值,但高端夏利品牌,包括夏利2000,雅酷,以及后期的威乐等,相对竞争对手,市场反应不佳。目前的受众群也较少(处于不上不下的境地,低端客户会买低档次的夏利,中端客户有其他选择),所以这里要打个0.9的系数。

这样的话,7.41x0.9x0.95x0.9,价格为7万出头。
另外,针对车子的保养状况,损耗程度,还会有一些调整,但只要车子整体正常,没有大的问题,这个价格上下浮动不会超过3000元。

如果是二手车市场的估价,也许会更低一点,但按照本地情况,估计不会低于7万元(他们买走后翻新,再出售的价格,估计是8万元)
如果你卖给二手车市场,估计也就7万,自己转手给别人,那要看运气啦,呵呵。


回来补充一句:因为我这边还真的挺少遇上夏利2000这个车系的二手车,所以具体评估价格可能还会有三两千元的浮动——这玩意儿有时候挺难说,比如二手车的保值,那谁也比不上捷达、富康,卖得贵也抢手。如果雷兄那边,这个品牌认知程度高,加上夏利本身就实惠耐用,可能会很抢手,到时候可以略略抬价

但如果情况等同于我这边的赛欧等车型,那就糟糕。

[ 本帖最后由 大头笨笨 于 2006-9-13 20:0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9-13 19: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问题,我先溜出去,回来再说。不过以我的性格,那是非途安1.8T不买的。哈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雷动于九天之上

信乡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98
帖子 1867
编号 16168
注册 2004-8-23
家族 轩辕狼党


我在北京, 我买的这个车还是属于早期的那几批, 质量还算比较过硬, 开了7万连小毛病都没怎么出现, 我对其表现还是相当满意的. 但是, 天津一汽的售后服务等软件确实很烂, 造成这个车型的保有量不高. 到了现在, 同为8A发动机的车型还有威乐和威姿, 但质量完全不能和几年前相提并论了, 再加上天津一汽的烂服务, 真是不能买了. 不过现在威乐1.3排量的标准版好象才8万多, 威姿1.0更是7万多就能拿下, 我这车还能值7万么? 估计得了解这批车质量的才敢以高一点的价格出手购买, 否则加点钱毕竟能开上新车, 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感觉, 能买到5.5万以上我就基本满意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5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5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6 23:4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96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