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赛仁贵郭盛于2005-11-09, 22:33:46发表
原帖由孤狼在途于2005-06-27, 11:09:46发表
第六方杰、秦明、呼延灼。
方杰……和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方杰见秦明手段高强,也放出自己平生学识,不容半点空闲。两个正斗到分际,秦明也把出本事来,不放方杰些空处。却不提防杜微从马后闪将出来,望秦明脸上一飞刀。秦明急躲飞刀时,却被方杰一方天戟耸下马去,死于非命。
大家评定方杰的战力,多是参照其第一个战例,即战秦明一节。楼主在同一档次、同一排名中,把方杰列于秦明前一位,而且似乎也是多数人认为此战方杰稍强于秦明。而本人的观点是:恰恰相反,秦明稍强于方杰。方杰刺死了秦明是不假,但那是杜微的飞刀起了决定性作用。
看看这场两军遭遇战的形势,可以判断双方都是在体力充沛、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交手的。单从文中描写来看,方杰是“放出自己平生学识,不容半点空闲”,他的发挥已经到了极限,自己根本不敢有半点疏忽;而秦明是“也把出本事来,不放方杰些空处”,并没说他也象方杰一样“把出平生本事”,这里说明的是他施展开了本领,且能把握放或者不放对手空处、放多少空处。所以,个人理解是秦明占了上风。
楼主大概会说,可秦明也并非就收放自如了,他还不是为了躲飞刀而被方杰一戟刺下马去,可谓一根稻草压死骆驼。但在一对一的近战中,作战者无论是处于优势、劣势还是不分高下,精神都必然是高度集中于场上的,如果场下有人暗器偷袭,他既要躲开第一步——不知从何处飞来的暗器,又要专心抵御第二步——眼前仍然存在的攻击,看看在水浒中有谁能够做到?曾涂占优势被射中,索超和秦明平手也被射中,他们都没躲开第一步。只有秦明战方杰还能够腾出空档来躲飞刀,躲过了第一步,然而,他还是没躲过第二步。
再说,杜微也是见方杰战秦明不下而出手相助,这里有两点要考虑一下:“三十合未分胜败”和“两个正斗到分际”。飞刀取人如果稳赢,那么每一战都是方杰先上诱敌,杜微随后一把飞刀扔过去不就行了,何必在此战中要等到三十合?这里只有一个解释:三十合已是分际,即马上要分出胜负来了。如果是秦明占下风,杜微就没什么必要扔飞刀;而恰是杜微见了场上局势,怕方杰有失,如果再不扔飞刀帮忙,多半方杰就危险了。所以这也证明了是方杰占了下风。
花了不少文字写第一个战例,是要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而第二个战例倒用不着写太多,主要因为和楼主观点基本一致,认为这个战例说服力不大。方杰守帮源洞,力敌关胜十数合,“花荣出阵,共战方杰。方杰见二将来夹攻,全无惧怯,力敌二将。又战数合,虽然难见输赢,也只办得遮拦躲避。”
这段并不能说明方杰比关胜如何,或比关胜加花荣如何,既然他具有了和秦明相近的水平,那么能扛关胜十几合,以及面对关、花夹攻遮拦躲避几合,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花荣的加入使其立即处于了劣势。至于“全无惧怯”,并不是建立在“不怕关胜也不怕夹攻”的心理基础上的,而是因为方腊手下除了他和柯引(柴进),已经没有大将能应战了,此时的方杰,或者是以为还有柯引可以倚靠,或者已经是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了。
我兄言之非常有理,尤其是“放出自己平生学识,不容半点空闲、“也把出本事来,不放方杰些空处”,一语中的,照单接受。
其实方杰、秦明、呼延灼三人的武力用半斤八两、难分上下,怎样形容都不会太过,尤其是秦明、呼延灼两人武力,当时在下这样安排,有平衡呼延的考虑,如果排成秦明、方杰、呼延灼,可能产生的争议会更大。呼延灼也是个好斗份子,此公体力异常充沛,难怪有人认为,要论证呼延之不如林冲都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