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闲翻晋史之八王之乱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104
3/4
‹‹
1
2
3
4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闲翻晋史之八王之乱, 连载
arrowblue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61
发表于 2005-4-27 20: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杀张华这一段,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不辞职就该死?
我记得晋惠帝后来好像被北方的匈奴给抓去了,后来给杀了,不知道有没有记错?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arrowblue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62
发表于 2005-4-27 20: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广成子
于2005-04-26, 17:31:18发表
魏武帝有鉴人之明,无任人之量,故其不能一匡天下;晋武帝有任人之量,无鉴人之明,故其能混一天下,而不能使之久也……
不然,魏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张辽,张合,徐晃均为降将,然魏武皆重用之
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是因为其所对之敌,均为人杰
刘备有雄才,诸葛善治国,孙权明虚实,陆议识兵势
而曹操后来年事已高,雄心及能力均不如当年,故不能统一
司马炎灭吴,实在是孙诰太昏庸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63
发表于 2005-4-28 09: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rrowblue
于2005-04-27, 20:49:47发表
要杀张华这一段,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不辞职就该死?
我记得晋惠帝后来好像被北方的匈奴给抓去了,后来给杀了,不知道有没有记错?
惠帝似是被东海王越毒死
被匈奴刘聪杀死的是愍怀二帝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64
发表于 2005-4-29 09: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十五:中心藏之
司马伦掌权后,孙秀成了真正的主人,大家都知道想升官发财,不用找司马伦,直接找着孙秀送美元英磅小姐就行了。司马伦还想长自己威望,找很多名士来点缀,很多名士躲避不及,有一位叫李重的,没办法被逼来,很快就郁闷而死了。
这中间发生了司马允被杀的事件,司马允是当初291年和楚王玮一起入京的王爷,他认为赵王伦想阴谋篡逆,于是和司马伦发生了一次交战,如果不是司马伦的秘书挡在他身前代他而死,司马伦的老命就交代了,结果司马允还是被杀掉了。
于是借着司马允一案,开始株连,杀了很多人,这时孙秀就开始私人报仇了,首先的目标就是潘岳这位大帅哥,潘岳的父亲潘芘做琅琊内史时,孙秀当时作为最低层的小吏被潘芘派去伺候公子潘岳。“孙秀为小史给(潘)岳,而狡黠自喜。(潘)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可见,英雄莫问出处。当初孙秀作孙子状伺候潘公子时,不仅多次受到潘公子的拳打腿踢,更是大庭广众之下屡遭辱骂呵斥,这些经历,就是胸怀磊落的君子也不能忍耐,何况孙秀又是个心胸狭窄的真小人。
“及赵王(司马)伦辅政,(孙)秀为中书令。”已界中年的老美男子惶恐之下,也曾抽机会在中书省内参拜孙秀,小心翼翼地探问:“孙大人还记得我们从前的交情吗?”孙秀冷笑,双眼直视恭谨弯腰的潘岳,很轻又很清晰地迸出几个字:“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窘急之余,闻此言如五雷轰顶。“(潘)岳于是自知不免”。不仅仅是不祥的预感,脑袋能在脖子上扛着,也只能以时日来计算了。就算潘岳与孙秀没有过节,只要秋后细算帐,挖出他为贾后和贾谧书写导致太子废死的书草一案,美男子的三族也应该被杀得精光。
孙秀把他和石崇、欧阳建一起解决,报称潘岳、卫尉石崇以及石崇的外甥欧阳建皆密谋参与淮南王司马允谋反一案。潘岳自不必说,孙秀小人,必报前仇。欧阳建作尚书郎时曾上表奏称“赵王(司王)伦罪恶”,结怨于前。石崇本来就是贾谧亲党,贾氏宗族被收捕后,他已经被免官于家。
为什么要收拾石崇呢?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闻名的绿珠一事,石崇有一位名叫绿珠的美人,“美而艳,善吹笛”,于是孙秀就派人去索要。石崇当时正在他的金谷别墅宴饮,便让他数十位婢妾都出来,任孙秀使者挑选。使者不上当,看了一圈后,表示:“您这些美人确实都漂亮非常,但我受命只索绿珠,不知哪一位是她?”石崇勃然大怒:“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孙秀使者很沉得住气,劝说道:“君侯您博古通今,愿加三思!”石崇坚称不可。“使者出而又返,(石)崇竟不许。”孙秀大怒,正在推审淮南王“造反”案,顺便就把石崇名字列入逆党之中。全副武装的兵士前往逮捕石崇时,老哥们“正宴于楼上”,忽见刀枪盈庭,他转头对身旁的绿珠说:“我今为你得罪”。绿珠也是一烈性女子,泣言“当效死于官前”,言毕越梯而下,跳楼自杀。孙秀终于没能得到这位绿珠美媚,可惜当时没有摄影技术,不然也可以看一眼绿珠到底美成什么样子,导致千古知名。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65
发表于 2005-4-29 09: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十六:何日忘之
斗过富的石崇自恃晋朝功臣之后,没想到会被杀头,更没想到会被“诛三族”,他当时对左右从人说“吾不过流徒交、广(岭南)耳。”谁知囚车并未把他押至官狱,而是把他一在家子人都径直载往东市刑场。石崇至此,方知不免于死,自叹道:“奴辈利吾家财!”骑马押送他的军校闻言回驳他:“知财致害,何不早散?”石崇无言以对。
潘岳那边,也是一大家子被依次被执,校检正身,直接以槛车载送东市。眼见白发苍苍的老母也身披锁具,忆起昔日对自己的劝诫叮咛,潘岳泪如雨下,跪拜于地痛陈:“儿负阿母!”原来当初,潘母曾告诫他不要再想着向上爬了。
“(潘)岳母及兄侍御史(潘)释、弟燕令(潘)豹、司徒掾(潘)据,据弟(潘)诜,兄弟之子,已出之女,无长幼一时被害。”
美男子披头散发被押到刑场,忽见大富豪朋友石崇一家好几十口已经背插罪标跪在那里。石崇一抬头,在这个场合看见潘岳也吃了一惊,随即明白事由,苦笑说:“安仁,你也有份儿呵。”《晋书》讲“(石)崇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以图(司马)伦、(孙)秀”,仍是史官不辩真伪,依当时晋朝的官方文件照抄进去。试想,假使潘岳、石崇真是结党在背后与司马允等图谋,那么司马允死后石崇不可能还安心天天大搞宴饮潇洒,更不会在刑场上看见潘岳大吃一惊,本来两人的被捕就是“俱不相知。”可见,石、潘二人被牵入淮南王案中,完全是孙秀诬告而成。
潘岳回思前因后果,也苦笑对石崇说:“今天真可谓‘白首同所归’了”。潘岳曾有《金谷集作诗》,陈述“文章二十四友”在一起欢饮笑谈、切嗟诗艺的快乐时光,怀念风花雪月、清啸赏乐的同志友情,其中最后两句是“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一语成谶,今朝显验。
潘岳儿子早死,女儿又与父同戮东市。由此,中国最聪慧最潇洒的美男子竟无直系血脉流传于后世,我们仅能借凭茫茫史书和后人吟诵的歌诗中想象潘安仁的美妙姿容。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66
发表于 2005-4-29 09: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七:一废惠帝
贾后之废,晋武帝的亲侄齐王司马冏(其父司马攸,事见上篇太康繁荣)居功不小,但事后叙功,只得了个游击将军。“(司马)冏以位不满意,有恨色。”孙秀觉察到这位王爷怏怏不惧,又怕他在京城内会生出什么事端,就一纸诏书把他外调,坐镇许昌。
为了继续抬高赵王司马伦的威望,加紧篡逆步伐,孙秀又在朝议上提出为司马伦加九锡(只要人臣加九锡,一般距篡位只有半步之遥)。这个提议几乎就是自己给自己封官,“朝廷”当然同意。司马伦得了“九锡”,诸子又皆握各路禁军大权,孙秀自然也水涨船高,加侍中、辅国将军、相国司马等官。
司马伦及他的几个儿子都庸愚无识之徒(大奸雄司马懿这个儿子真是不肖之子,此只血脉出奇的差,且一代不如一代),真正的幕后主人公反而是寒人小吏出身的孙秀。但这位孙秀“狡黠贪淫,所与共事者,皆邪佞之士,惟竞荣利,无深谋远略,志趣乖异,互相憎嫉”。真正是小人得志,因时趋势。孙秀有个儿子叫孙会,“形貌短陋”,状若下等仆隶。为了彰显老孙家,孙秀竟把惠帝亲生女儿河东公主娶为儿媳。一年前,孙会还和数位商人之子在洛阳城西贩马,如今,城中百姓忽闻这位丑八怪马贩子当了驸马,“莫不骇愕”。河东公主虽然父是大傻冒母是黑娘们贾后,但毕竟是公主身份,竟与这么个人成婚,也成当时一大新闻。
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春正月,孙秀与司马伦再也等待不了,派晋惠帝的堂叔义阳王司马威去惠帝那里逼大傻“禅位”。惠帝愚憨,但也知道身上的玺绶是很重要的东西,抱持不放。司马威伸手就夺,几乎把惠帝手指掰断,大傻哥们嗷嗷大哭。司马伦以兵士“护送”惠帝至金墉城,表面上尊惠帝为“太上皇”(辈份简直乱了套,司马伦是惠帝的叔祖,侄孙竟成为自己的太上皇!),同时,又把已经立为皇太孙的司马遹之子送入密室一刀结果。可怜这数岁小儿,虽生于天家,却没几天好日子可过。
司马伦继位,改元建始。坐上帝位,自然是大封“功臣”,孙秀、张林、司马威等加冠晋爵,“其余党羽,皆为卿、将、超阶超次,不可胜记。下至奴卒,亦加爵位。”每次朝会之时,貂蝉满座,“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这就是“狗尾继貂”典故的由来)。
司马伦虽当了皇帝,但真正的皇帝显然是孙秀。“孙秀专执朝政,(司马)伦所出诏令,(孙)秀辄改更与夺,自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百官转易如流。”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fengxv
(风西尧)
文渊伯彰德军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6
帖子
4265
编号
23128
注册
2004-11-8
#67
发表于 2005-4-29 09:4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知这位可怜的“河东公主”(单论容貌,可能倒也与其夫相配)在孙秀被杀后怎么样了?
另外,为啥叫“一废惠帝”?还有人废过他?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arrowblue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68
发表于 2005-4-29 10: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司马氏本来就是用奸诈获得的江山,
也该有此报应
只是后来五胡乱华,可怜数百年的生灵涂炭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69
发表于 2005-4-29 10: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十八:李氏兄弟
司马伦称帝的前一年,也就是废贾后的这一年年底,四川开始了动乱,前已说过,李氏兄弟和饥民一道来到四川要饭吃,在这个地方成立了难民营,给当地人打长工短工,艰难度日,日子过得很是艰辛。
朝廷诏征益州刺史赵廞为大长秋(为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之官),以成都内史耿滕代之。赵廞见晋室已衰,遂有据蜀叛晋之意。于是开仓赈施,以取人心。他又厚待流民首领李特等巴西同乡,依仗其势力,杀耿滕。廞遂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特及弟李庠、氐苻成等率四千骑归之。廞以庠为威寇将军,使召聚天水(今甘肃天水、秦安一带)及略阳(今甘肃天水、静宁、清水一带)等六郡流民壮勇万余人,断关中(今陕西、渭水流域)入蜀之道,以抗朝廷。
第二年,这位军阀杀了李特的兄弟,随即被李特杀死,原因是他想赶这些难民走,死后,罗宪的儿子罗尚自告奋勇来当刺史,他没有其父的水平,虽然他在来上任时说的话很是雄壮有力:“非雄才,蜀人不附,败亡可计日而待。”于是朝中诏拜尚平西将军、益州刺史,督牙门将王敦、蜀郡太守徐俭、广汉太守辛冉等七千余人入蜀。
李氏兄弟一听也觉得很害怕,于是派弟弟李骧在路上迎接,并献上珍宝古玩。罗尚非常高兴、任用李骧为骑督。李特、李流又在绵竹用牛、酒犒劳罗尚。罗尚很是得意,于是四川暂时安定下来,不过到了年底,朝廷又要这些难民离蜀,当时李特向罗尚上了几次书,又送礼,于是罗尚向朝廷上了报告,朝廷也同意难民们不离开四川,可是这时候罗尚的部下,广汉太守竟然想杀这些难民以邀功,把朝廷下的文件藏在自己家床下面,罗尚不知道,于是以为朝廷不同意,坚决要求这些流民上路离开。
离开也就算了,但是这个罗尚竟然还在要道上设立关卡,准备抢夺流民的财物。面对罗尚这个贪残的家伙,当时人们编了一个歌谣说:“李特尚可,罗尚杀我。” 于是齐心协力拥护李特把罗尚打得逃出了四川,李氏兄弟站稳了脚跟,在四年后立国被称为成汉。
司马伦当上皇帝后,又一个小国家诞生了,就是凉,原来张轨因为时势多灾多难,心里有保守占据河西地区的想法,所以要求任职凉州。当时凉州境内盗贼横行,又有鲜卑人劫掠。朝里也没什么异议,正月,任命散骑常侍安定人张轨为凉州刺史。张轨到凉州后,以宋配、汜瑗为主要谋士,把这些盗贼全部讨平,在河西地区威名昭著,后来中原动乱不已,张轨就建立了凉国。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70
发表于 2005-4-29 11: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十九:短命皇帝
司马伦当皇帝是301年的正月,到三月,齐王等人就开始商量收拾他了。
经过一个月的商量和观察,四月,在许昌坐拥强兵的齐王司马冏就遣使告成都、河间、常山、新野四个司马王爷,移檄天下,发兵讨伐赵王伦,称“逆臣孙秀,迷误赵王,当共诛讨。有不从命,诛及三族”。一时间各地响应,军队赶至朝歌县时,已汇集二十多万人。
这时那位孟观同志,在举棋不定之下,竟然看了星相,得出结论是赵王无事,于是坚持不与这几王合伙,后来被杀。
司马伦和孙秀一听三王杀来,非常害怕,派了几路兵马抵挡,没成想,这几路兵马却在第一战中大胜三王,甚至使成都王司马颖准备撤兵回家,幸亏手下人劝他才没有走,后来赵王窝里先乱了阵脚,于是战局逆转,三王兵临城下,得意洋洋。
败将残卒跑回城内,孙秀大惧,“忧懑不知所为”。几个人连夜商量对策,有的说西,有的说东,有的建议收败兵出战,有的想要焚烧宫殿趁乱逃跑,有的指出要挟持司马伦南逃荆州,还有的干脆劝说孙秀大搜宝物乘船东逃入海……正你一言我一语争吵,手中掌有精装禁兵的左卫将军王舆先窝里反,率七百多兵士从南掖门入宫,攻杀孙秀、许超、士猗等人,并召八坐大臣入殿,强迫司马伦发诏:“吾为孙秀所误,以怒三王;今已诛秀,其迎太上皇复位,吾归老于农亩。”
于是,宫内高举驺虞幡解兵,数千甲士又迎惠帝复辟。估计大傻皇帝非常郁闷:怎么总是大半夜把自己从被窝中喊醒,稀里糊涂地一会儿被拥上殿一会又被弄去金墉城。
事定之后,三王入城,发诏杀掉赵王司马伦四子,捕斩孙秀等人亲党,并派人送金屑苦酒给司马伦,赐死。估计这金屑酒还是去年黑娘们贾南风喝剩下的,如今又轮到赵王尝尝鲜了。史载:“司马伦惭,以巾覆面,曰‘孙秀误我!孙秀误我!”饮药自杀。呵呵,看来是在死前觉醒了,八王之中,司马伦是第三个上西天的。(淮南王司马允没有在“八王”之中)这次混战虽然只打了两个多月,却战死士兵十来万,成为皇族大血战的第一个高潮。
这也代表着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以前的动乱都是在京城发生的上层宫廷政变,从这一次开始,八王之乱开始影响到全国,民间开始发生动乱,小国成立的速度加快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71
发表于 2005-4-29 11: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十:齐王之政
惠帝又坐上了令他烦恼不已的宝座.不过这次就热闹了:
齐王司马冏获封大司马,加九锡;
成都王司马颖为将军,加九锡;
河间王司马颙为太尉,加三锡;
常山王司马义改封长沙王,为抚军大将军。
其中,齐王司马冏是惠弟堂兄,成都王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义与惠帝都是同父异母的同房兄弟,这几个人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王爷。河间王司马颙是武帝堂叔,年纪在四十岁左右。可以想象,这些人在一起,宫中横坐的又是个大傻皇帝,谁又能向谁低头呢。
齐王、成都王、河间王三个王府,分别设置僚属四十人,有武号的属官森然排列,文官仅配充数而已。因此头脑清醒的人都认识到兵祸并没有止息。
但是为什么当时没有马上发生争斗的事情呢?原来司马颖手下有一个很有水平的卢志,他劝司马颖收取人心,把权力让给齐王,以退为进,应当趁太妃有小病,请求回封国侍奉太妃,把大权让给齐王,这样来使天下人心都会归附,这是上策。司马颖采纳了这个意见。随即告辞出宫,不再回住地,立刻拜谒太庙,从东阳城门出去,就回封地邺城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士人与百姓的赞誉都归向司马颖,可惜这个家伙实质上仍然是个草包。
齐王就大权在握了,他做了一件好事,又做了一件坏事,好事是他觉得刘琨兄弟有才能,没有追究他们和司马伦是亲戚的事情,饶他这兄弟。并且任刘舆为中书郎,刘琨为尚书左丞。又让前司徒王戎任尚书令,王衍为河南尹。
坏事是想杀掉陆机兄弟,不过却被成都王颖救了,陆机得以免除死罪,司马颖又表奏陆机为平原内史,陆机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陆机的朋友顾荣和戴渊,因为中原多灾多难,就劝陆机回到吴地。陆机因为受了司马颖保全济助的恩德,再说司马颖当时深孚众望,以为可以为他作事立功,于是就留下没有离去。
关于这件事有两个说明:
1:从此,陆机被称为陆平原,陆云被称为陆清河;
2:陆家兄弟后来被司马颖所杀,真是可惜;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72
发表于 2005-4-29 15:1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十二:走马之灯
与张翰同时还有一位叫顾荣的,他是当年东吴贤相顾雍之孙,这时也在齐王下作事,不知为何,他无法向张翰学习溜回吴中去逍遥快活,只好留在洛阳,为了避祸,每天大喝其酒,常在醉乡,竟然有人上书说他,我估计是他求着人家干的,于是他被贬为一个闲职,得偿心愿。
齐王是301年6月当的政,302年的年底,河间王就联络成都王和长沙王要讨伐他了,原因是什么呢?司马冏自辅政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久专朝廷大权,把本来可以立为皇太弟的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改立惠帝弟清河王司马遐之子,年仅8岁的司马覃为皇太子。这一招,不但导致司马颖与司马冏关系的破裂,而且也引起司马乂的不满。
于是河间王开始联络长沙王和成都王,成都王司马颖这个实质上的草包马上要接受邀请,他的部下卢志苦苦劝他不要去,司马颖不听。
当月,战表送到齐王府中,他非常惧怕,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说:“我首先发起义兵,尽臣子的气节,信义显现于神明。现在两亲王听信谗言而发难,怎么对待呢?”尚书令王戎说:“您的功勋业绩的确很大。但是赏赐没有都到达有功劳的人那里,所以使人怀有二心。现在两亲王兵力强盛,势不可当。如果让您隐退回家,而崇敬谦虚地把权交出,大概可以求得平安。”
齐王的从事中郎葛生气地说:“尚书所说,根本不顾惜齐王的事业。报功赏赐的停顿迟缓,责任不在齐王府。听信谗言发起叛乱,应当共同征讨,更何况凭空根据伪造书信,就让齐王您回家呢?汉、魏以来,王侯隐退回家的,难道有能够保全妻儿的呢?提这个建议的人可以杀掉!”文武百官震骇惶恐脸色大变,王戎假装药力发作掉到厕坑,得以逃脱。
呵呵,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大财主真是太有意思了,竟然混到自掉粪坑的地步,千载之后读之还令人笑掉大牙。
于是在公元302年十二月,司马颙出兵进攻洛阳,军抵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在洛阳的司马乂也举兵讨冏,双方军队在京城内展开激战。 这一夜,洛阳城内展开激战,箭飞如雨,火光映天。惠帝来到上东门,箭射到惠帝面前,群臣尸横遍地。一连打了三天,齐王的兵众惨败,被押到宫殿前,惠帝面容忧伤,想救他活下来。河间王喝令左右随从把齐王赶快牵出去,在阊阖门外杀掉,拿他的头到各军展示。同党都被夷灭三族,死了二千多人。把他的儿子司马超、司马冰、司马英囚禁在金墉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安。
长沙王掌握了政权,不知为何大事小情都要向司马颖汇报,司马颖还在邺城,又没有电报电话,手机短信,真是不方便而又奇怪。
事变后,那位叫曹奂的曹家末代皇帝也死去了,他的死可以说是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人物中的最后一位,相比当时纷乱如麻的世界,他死的真是相当会挑时候,避开了后来的大浩劫。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arrowblue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73
发表于 2005-4-29 15: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像后来稽康的儿子也死在八王之乱中了
傻皇帝还对乱兵说:“稽侍中是忠臣”
话还没说完,乱兵头目就说:“皇太弟有令,只不杀皇帝一人。”
把稽的头当场砍下,鲜血溅了傻皇帝一脸
不过忘了是哪段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74
发表于 2005-4-29 16: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三:眼花缭乱
齐王被杀是在302年年底,到此为止,已有一半的王爷死于非命,他们按顺序来说是: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剩下的四王是谁呢?河间王颙、长沙王乂、成都王颖、东海王越。
这时的情况是长沙王乂在洛阳掌握政权,但经常向成都王颖汇报,河间王颙在封地很是不平,东海王越在洛阳还未掌握政权。
不可避免的,河间王一定会打破这个政治平衡,而且成都王颖这个愚蠢的人也会参加,仍然是卢志苦苦劝他不要出动,要文服入京,收服人心,成就霸业,可惜卢志没能遇上明主,这是他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
这一年为什么叫眼花缭乱呢?原来这一年按时间顺序发生了以下事情:
1:正月,李氏兄弟在四川与罗尚大战;
2:七月,江南发生石冰之变,刘弘和陶侃忙着平定;
3:八月,河间王讨伐长沙王;
4:陆机兄弟死;
5:王浚显露野心,和鲜卑结亲;
如果细写下去,真是要累死人,因为主线是八王之乱,所以石冰之变中刘弘和陶侃的表现就略过不提了,以后如有机会再说吧。
河间王在这年的八月,派先锋张方向洛阳进攻,成都王颖觉得长沙王对他没有从前好了,也率兵前来,以陆机为前锋,卢志谏劝,司马颖不听。
长沙王手中有惠帝这张王牌,关键战斗皆在军中显耀皇帝旗鼓。建春门一战,陆机大败,被斩十六员大将,“赴七里涧,死者如积,水为之不流。”由于陆机兄弟与成都王司马颖的太监孟玖不合,孟玖就说陆机有贰心想联合长沙王谋反。成都王没主见,下令诛杀二陆兄弟及其三族。杀头之前,大才子陆机叹道:“华亭鹤唳,可复闻乎!”与当年咸阳市上被腰斩的秦朝丞相所发黄犬之叹,大相类似。知退不退,后悔无及!
陆机之死是个悲剧,陆机当时为吴人,骤升为官,手下根本不服,陆机本人根本不是打仗的料,于是有此结果实为必然,当时江统就说这个陆机虽然打仗不行,可以杀,但是不能诬陷人家造反之类的话,灭人家的三族,司马颖有这种表现,可想而知他的未来不会是光明的。
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间最著声誉的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陆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文学创作而外,他在史学、艺术方面也多所建树。另外,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陆机还著有画论,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章草《平复帖》流传至今,是书法中的珍品。
《平复贴》是中国古代书法名家流传至今的最早墨迹。该贴斑驳古拙,取章章之精蕴;信笔纵横,成今草之自由。陆机纯用秃毫枯锋,信笔纷披而行。其结体,内敛蓄势与圆转纵横交相辉映。其章法,笔断意连,散若群星,又顾盼流连。通篇看来,既有清疏萧散的典雅韵味,又有率意挥洒的自由气象。历代论者均把陆机的《平复贴》奉为章草向今草过渡的典范。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arrowblue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75
发表于 2005-4-29 16: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陆逊父子都是名将儒将,
可惜到了孙子一代就是一个完全的书生了
只有“儒”没有将“了”
实在可叹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76
发表于 2005-4-29 16: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十四:烧烤高手
和陆机比起来,张方显然是个军事高手,但也在惠帝的象征面前一败涂地。打败成都王派来的陆机,长沙王司马义深觉惠帝这个幌子确实好用,又“奉帝攻张方,(张)方兵望见乘舆(皇帝御车)皆退车,(张)方军大败。”被杀甚众, 双方僵持不下。长沙王主薄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两个典故的主人公)建议,派人持诏到西北,命雍州刺史刘忱起兵袭击河间王的后方,这样,张方军不得不回,可解京城之围。这条计谋是不错的,可惜也没办法实现了。
不过长沙王司马义虽然总是把皇帝大傻哥哥弄在军中打仗,“而未尝亏奉上之礼”,服侍周全,礼数不亏,故而“城中粮食日窘,而士卒无离心”,前后斩获六、七万人。围城二王兵马略尽,张方也准备逃回长安。
这时有人揭发乐广的女婿是司马颖, 有人把这事密报长沙王。长沙王问乐广,乐广神色不动,慢条斯理地说:“我难道用五个男子去换一个女儿吗?”但是长沙王对他仍然心存疑忌。
这时是303年年底,第二年年初,乐广就因为此忧郁而死去了。据世说上载他还是卫玠的岳父,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乐广至少有两个女儿。
这时东海王司马越就上场了,他第一件事就做得极不地道,也可以看出他以后不会是个有水平的人。
当时城里众人一心,粮食也足够,张方等人想回军,战事看来很有告一段落的可能了。但是关键时刻,本来与长沙王一伙的惠帝族叔东海王司马越“虑事不济”,害怕城外二王兵马越聚越多,就与殿中亲将密谋,半夜冲入司马义房中,把这位俊伟英勇的长沙王捆绑起来,关在金墉城里,并以皇帝名义下诏免其官职,召成都王司马颖等入城辅政。“城既开,殿中将士见外兵不盛,悔之,更谋劫出(司马)义以拒(司马)颖”。司马越见情势不妙,大惧,想杀掉长沙王司马义以绝众望。黄门侍郎潘滔(与潘岳同官同姓同为文人)出个绝好的坏主意,遣人密告张方,借张方之手除掉司马义。
张方本性残暴,派兵从金墉城中押出司马义,绑缚于城外兵营中,放在火堆上慢慢烤炙而死,时年二十八。“(司马)义冤痛之声达于左右,三军莫不为之垂涕”。八王之中,长沙王司马义是第五个被干掉的,这个王爷似乎比其他几王要好一些。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arrowblue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77
发表于 2005-4-29 16: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张方据说杀人如麻,好像还废过太子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78
发表于 2005-4-29 16: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十五:荡阴之战
这一年已经是304年了,仍然是眼花缭乱,这一年四川李氏兄弟正式立国为成汉,山西刘渊正式立国为前赵。这其中有一位非常令人佩服的刘弘朋友,他在荆州安抚流民,安稳局势,可惜限于篇幅不能多说他,只说一点,他是当年羊祜的参军,他向羊祜学习,培养提拨了陶侃,使之成为东晋的柱石之臣。
长沙王死后,司马颖得意洋洋,进入洛阳,自立为皇太弟,清河王也很巴结他,不过司马颖随即却又回到邺城老家了。派他的亲信石超看守洛阳的十二个城门,有不同心的杀掉。东海王越在洛阳,事事得向他汇报。
石超是当年石苞的孙子,石崇被灭族了,应该不是石崇的儿子,估计是他的侄子。
这时清河王正忙着自已的事,西北方雍州刺史刘枕来攻击他,他急召张方还长安。张方临行,掠劫洛阳宫中男女万余人而去,途中乏食,便杀掉掠来的男女夹杂牛羊肉充当军粮。到关中后,张方与他双方合军,大败刘枕,腰斩杀掉了这位雍州刺史。
现在只剩下三位王爷了,他们是司马颖、司马颙、司马越,这时司马颙在关中忙着没功夫,主要矛盾就在司马越和司马颖之间展开了,司马越也想自固,当然和司马颖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于是便发生了荡阴之战。
公元304年秋天,司马越还效仿司马义,“奉帝北征”,挟十余万军队直扑邺城。洛阳城内为司马颖守城门的石超早已闻讯跑出,逃回邺城。司马颖给他五万兵,命他迎击司马越。
双方兵马在荡阴(今河南汤阴)相遇,石超大败司马越军。混乱之中,晋惠帝车倒草中,脸上中刀,身中三箭,狼狈不堪。“百官侍御皆散”,惟有侍中嵇绍“下马登辇,以身卫帝”。兵士把嵇诏从车上拉下,用刀乱砍,惠帝高叫:“忠臣也,勿杀!”兵士们回答,“奉太弟令,惟不犯陛下一人”。嵇绍死于乱刀之下,“血溅帝衣”。不久,司马颖派卢志找到坐在草中嚎啕大哭的惠帝,移至邺城。“左右欲浣帝衣,帝曰:“嵇侍中血,勿浣也!”书至此,史臣也慨叹:孰言惠帝憨愚哉!
稽绍是稽康的儿子,稽康的事迹可见真实三国中,不再啰嗦。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79
发表于 2005-4-29 16: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十六:意料之外
东海王司马越从洛阳出兵时,河间王已派张方袭取了洛阳。兵败的司马越只得逃回自己的封地东海(今山东郯城)。按常理,司马越这个宗室疏宗已经败成定局,怎么也不能再缓过神来扳动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
但历史总是存在那样的偶然性,时任都督幽州诸军事的王浚坐山观虎斗之余,在边疆地区联合鲜卑、乌桓部落骑兵,与东海王司马越的弟弟东赢公司马腾合兵,南下进攻邺城。
司马颖听说少数民族骑兵来攻,忙派石超等人拒战,连连败绩,王浚属下的鲜卑等部落骑兵所向披靡,秋风扫落叶一般。“邺中大震,百僚奔走,士卒分散”。
卢志劝司马颖奉惠帝还洛阳,当时还有甲士一万五千多人,逃跑时做护卫还绰绰有余。黎明时分,司马颖生母程太妃眷恋邺城,迟迟不愿起身,“(司马)颖狐疑未决。”“俄而众溃”,万余大军见主师无谋,一哄而散,司马颖和卢志只带数十骑拥着惠帝乘犊车南奔洛阳,狼狈不堪。逃至邙山,张方率万骑精兵迎谒,“(张)方将拜谒,帝下车自止之”。堂堂皇帝,虽傻傻乎乎也觉察到自己如今连一个将军的跪拜也承受不起了。
王浚攻入邺城之后,纵兵大掠。兵还蓟州之前,王浚又怕鲜卑士兵携带抢掠的妇女行军耽误正事,便下令:“敢有挟藏者斩!”诸族骑兵当时还很害怕晋朝军法,纷纷把千挑万选抢掠来的绝色妇女都推入易水中淹死,共死亡八千余人。
荡阴一战准备阶段,当时司马颖手下大集商量对策,司马繇这位在291年就被流放的主在司马颖手下建议投降惠帝,司马颖怀恨在心,杀了他,司马繇的亲侄子司马睿打算逃回去。司马颖事先命令各关卡渡口,不得放贵族出去。司马睿到河阳,被渡口的官吏拦住。司马睿的随从宋典从后面赶来,用鞭子扫拂司马睿,笑着说:“舍长,朝廷禁止贵族出去,怎么你也被拘在这儿呀?”官吏就让他们过去了。到洛阳,接上太妃夏侯氏一起返回封国。后来在王导兄弟的帮助下建立了东晋一朝。
而在荡阴之战后,王浚进攻时,刘渊对司马颖说:“现在幽、并二州的镇将猖獗,率众十多万人,恐怕不是禁卫军和附近郡县的军队可能抵御的,我请求为殿下回去召集五部匈奴人马赴救国难。”司马颖说:“五部匈奴的人马,真能够发动吗?即使能发动他们,鲜卑、乌桓,也不是轻易能阻挡的。我想侍奉皇帝还归洛阳,避开他们的锋芒,再慢慢向天下发布檄文,用正义制服邪恶的道理说服他们。您认为怎么样?”刘渊说:“殿下是武帝的儿子,又对王室建立了大功勋,威严恩德远近闻名,四海之内,有谁不愿意为殿下拼死尽力呢?有什么难以发动的!王浚是小人,东赢公是关系疏远的皇亲,怎能与殿下争比高低呢!殿下如果离开邺城宫殿,那就是向人示弱,洛阳也不能进去了,即使到了洛阳,殿下也不会再有威势权力了。希望殿下抚慰勉励部众,使他们安定镇静,我请求为殿下用两部匈奴摧毁东赢公,三部匈奴去杀王浚,高悬二个小人的头颅,指日可待。”司马颖非常高兴,任命刘渊担任北单于、参丞相军事等职。
惠帝入返洛阳后,张方拥兵专治朝政,成都王司马颖丧失前权,形同软禁。 果如刘渊所言。
而刘渊听说司马颖离开邺城,感叹说:“不采纳我的话,反倒自行奔逃溃散,真是奴才!但我与他有言在先,不能不救他。”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arrowblue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80
发表于 2005-4-29 17: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武帝当年不立司马颖为皇帝?
怎么样好过惠帝啊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81
发表于 2005-4-29 17: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七:来回折腾
刘渊似乎开始立的国号为汉,可以写一笔的是他为了收取人心,自称是刘阿斗的后代,刘阿斗和刘备地下有知一定哭笑不得。
张方在洛阳时间已长,洛阳城几乎被兵士剽窃抢掠一空,士兵们喧闹吵嚷,没有再留下来的心思,商议着想侍奉着惠帝把都城迁往长安,恐怕惠帝和公卿大臣不同意,想等待惠帝出行时将他劫持。就请惠帝去拜谒宗庙,惠帝不答应。
十一月初一,张方带兵进入宫殿,用自己的车乘去接惠帝,惠帝连忙到后园竹林中躲避。兵士将惠帝带出,逼迫着让他上车,惠帝流着泪勉强答应了。张方在马上行礼说:“现在强盗窃贼横行无忌,守护皇宫的禁卫势单力簿,希望陛下到我的营垒中去,我将拼死尽力来防备意外发生。”当时大臣们都四处逃避躲藏,只有中书监卢志在惠帝身边侍奉,说:“陛下今天的事情,应该全听右将军张方安排。”惠帝于是来到张方营垒,并让张方准备车去装载宫女、宝物。兵士们趁机到后宫抢劫污辱宫女,争夺瓜分宫中所藏的物品,割下丝织垂穗、皇宫兵器帷帐当作马鞍垫,宫中魏、晋以来蓄积的宝藏,一扫而空。张方将要焚烧宗庙、宫室,想断绝人们回返的心思,卢志说:“董卓暴虐不讲道义,在洛阳放火,怨怒愤恨的声音,一百年后还能听得见,为什么要去学他呢?”张方这才罢手。
张方挟持惠帝、成都王司马颖以及惠帝另一个弟弟豫章司马炽到长安,河间王司马就暂(左禺右页)时成为西晋王朝真正的主人。他让惠帝下诏废掉司马颖的皇太弟身份,改立豫章王司马炽为皇太弟。“帝兄弟二十五人,时存者惟颖、炽及吴王晏”。
王戎这时到哪里去了,原来他去了郏县,不知是不是现在河南平顶山市的郏县,应该是的吧。王戎在这段动乱期间,据晋书所载: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时召亲宾,欢娱永日。不过第二年,305年,他就在郏县去世了。王戎有识人的本领:
1:评价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2:评价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3:评价女婿裴頠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
4:评价王大将军,王敦是他的族弟,有高名,戎恶之。王敦每次求见王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尝先见如此。
但是王戎一生,随世沉浮,不愿为国担忧,他作为竹林七贤中一员,其他六贤都死去了,他有一次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酣暢于此,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阮云亡,吾便为时之所羁绁。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用现在的话来翻译大概意思就是:王戎旧地重来,面对酒垆,追忆与友人同游共饮快意生活,反映出他对亡友的深切怀念,时往昔放荡不拘宴游生活无限留恋的情怀。 昔日共游的故址还在,而共游的友人都已亡逝。后人因用为伤逝怀旧之辞。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82
发表于 2005-4-29 17: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十八:东山再起
王戎还有一件可笑的事,他的儿子叫王万,小时候就非常肥胖,王戎不知是出于让他减肥还是省粮食的考虑,很可能是后者,因为王戎很小气,让这个儿子吃糠,反而更加肥胖,估计是一种病,这个倒霉的儿子到十九岁就死了。
公元305年7月,东海王司马越喘定之后,又以张方和河间王司马“劫车驾”为罪名,发檄天下讨伐河间王。成都王司马颖的旧部也纷纷在河北起兵。见山东、河北等地兵起,河间王“甚惧”,就又封原来和自己一个战壕现在又被自己软禁的司马颖为镇军大将军,派卢志和千余兵拥他一起返归河北招抚。
成都王司马颖此时兵马衰弱疲极,早已丧尽昔日手下数十万熊虎大军的威风。
东海王司马越东山再起之势勃然,一路进兵顺利,军近洛阳。眼见天不如一天,河间王想与司马越言和。由于张方自己有“劫驾之罪”,怕二王和解后对自己不利,坚决表示反对。河间王便遣张方的老友郅辅以送信为名,趁张方读信时一刀砍下这位骄横将领的脑袋。
本以为杀了张方后东海王司马越会许和退兵,但政治斗争向来是“得寸进尺”,东海王司马越继续西进。当时携残兵驻洛阳的成都王司马颖在洛阳也站不住脚,狼狈败向华阴,中途听说河间王和东海王有言和之事,如九雷轰顶,不知何去何从。两王如果讲和,成都王自己肯定会被当作牺牲品干掉。
306年五月,东海王的将军祁弘攻入关中,连败河间王军队。他本人也跑进太白山中。当时百官散走,在山谷中拾采橡食充饥。祁弘军攻入长安后,部下的鲜卑军人纵情大掠,杀掉两万多人。祁弘抢到惠帝后,又拥着皇帝还洛阳。河间王又趁机夺回长安城,但关中地区都臣服于司马越,因为惠帝在司马越手中,河间王仅保有长安一城。
公元306年七月,惠帝又回到旧都洛阳,改元光熙。每经一次劫难,惠帝就被迫改一次年号,这也是西晋“八王之乱”一大特色。
东海王司马越拥大军入驻洛阳后,被委任为太傅、录尚书事(实际上是自己委任自己)。并以自己的亲宗堂兄范阳王为司空,镇军邺城,封进攻成都王甚有“功劳“的王浚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东夷、河北诸军事,领幽州刺史。
惶惶在外的成都王司马颖听说东海王兄弟已经控制了京城,便想从华阴往武关方向跑。行至新野县,东海王已经以惠帝名义下诏搜捕。惶急之间,司马颖也顾不上老母妻子,只和一个御车的兵士单车载着两个小儿子渡过黄河跑到朝歌,又召集了从前的属下数百人,想投奔老部下公师藩。没走多远,范阳王属下把司马颖等人一网打尽,关在邺城监狱里。“范阳王幽之,而无他意”。估计对这位惠帝亲弟弟没什么毒怨,不打算害他性命。不巧的的是,范阳王忽然暴疾而死,他手下长史刘舆(刘琨之兄)知道司马颖从前一直在邺城坐镇,声名不错,怕有人再趁机劫持他又生后患,便派人假称台使,“称诏夜赐(司马)颖死”。
在最后的时刻,这位年青貌美的王爷倒很镇静。读毕“诏书”,他问监守田徽:“范阳王死了吗?”田徽答说:“不知道”。这一问一答很有意思。见有赐死自己的诏书,司马颖就猜到范阳王已死;田徽作为办公人员,也不好透露消息。司马颖又问:“您今年多大。”田徽答五十岁。司马颖问:“知天命了吗?”(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田徽说“不知道”。面对这位冷忍无情的“警察”人员,王爷也无可奈何,与这样的人不可能再深谈下去,他自叹道:“我死之后,天下安乎不安乎?我自放逐,于今一年,身体手足不见洗沐,取数斗汤来!”魏晋风度,在这么一个临死王爷身上也可窥见一斑。
司马颖两个儿子大一旁惊恐大哭,王爷知道惜死无益,怜子无益,挥手让人把两个小孩子带走,以免让他们看见自己死状。洗沐已毕,“乃散发东首卧”,自己躺倒,命田徽把自己缢死,时年二十八。“二子亦死,邺中哀之”。这是八王中被杀的第六位。
公师藩这时已有石勒来投靠他,不过随即被有“屠伯”之称的荀晞所杀掉,经过这么多年的动乱,中原大地已经进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了,一个五胡乱华的雏形已经形成,在北部只有王浚在幽州即现在的北京一带是晋的地点,年底,刘琨的哥哥在司马越面前推荐刘琨到并州即现在山西太原一带,北部只剩下这两个据点。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83
发表于 2005-4-29 18: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十九:二废惠帝
这样八王就只剩下了司马越和河间王了,这时司马越已主掌了政权,虽然惠帝不构成任何威胁,但总觉得多余,于是据史载在306年的年底:“十一月,己巳,夜,帝食饼中毒,庚午,崩于显阳殿。”
虽然没有明说是司马越干的,但明眼人一看就应该能猜想出来是司马越的手脚,因为别人没有这个做案动机。这位惠帝终于结束了极为烦恼的一生,对他个人来说是个大解脱,对于国家来说,他死的太晚了。
死后,以皇太弟司马炽为帝,号为怀帝,这位怀帝还是强过惠帝许多,如果当初能被立为太子,晋朝不至于到现在这个地步,史载他在乱世之中继位后,“怀帝始遵旧制,于东堂听政。每至宴会,辄与群官论众务,考经籍。黄门侍郎傅宣叹曰:“今日复见武帝之世矣!”
可惜,这个时刻来的太晚了。
这时想起还有困守长安孤城的河间王,太傅东海王司马越就以晋怀帝名义下诏司马为司徒。按理说这位“少有清名、轻财好士”的王爷也活了四十来岁的年纪,搞了这么多年“政治”,多疑反复,应该知道回到京城也没有好果子吃。估计一是死催,二是眼见诸王个个被杀,三是孤城难保,四是新帝登基,他可能存有侥幸心理,想想自己这么高的辈份,当个清闲司徒回京安享晚年算了。于是,他接受诏命就征,与三个儿子心情复杂地坐车赶往洛阳。刚刚走到新安雍谷,东海王亲弟南阳王司马模派来的将领梁臣已率一队精兵“等候”他。问明车上确是河间王,梁臣下马,突入车中,用大手活活掐死了这位一向老谋深算的王爷。而后,又抽出刀来,三刀砍落河间王三个少年儿子的人头。至此,八王中的河间王向地狱报到,排名第七。
八王之中七王相继被杀,东海王司马越捱到最后,似乎是最后一个胜利者。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84
发表于 2005-4-29 18: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特此说明:一部分内容截于潘岳河阳一县花——“八王之乱”杀戮年代才子士人命运的“黑色幽默”
作者:赫连勃勃大王
这位大王是我很佩服的,特此表示感谢。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85
发表于 2005-4-29 18: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十:同归于尽
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终于笑到最后,但他笑过后才发现,他面对的局面更为严重,这时刘渊已成气候,石勒也蒸蒸日上,整个中原如开水一般,面对这种局面,司马越仍然没有忧患意识,史评是中外失望。
由于东海王司马越独揽大权,由他所立的晋怀帝亦与其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怀帝多次秘密会见其亲信大臣缪播等人,有除掉司马越之意,司马越觉察到缪播等人的行径,在宫中发动突然的军事行动,将正与晋怀帝讨论密事的缪播等人一并诛杀 ,同时斥逐保卫皇宫的武将,司马越与诸官之间形成对立。司马越兵权在握,而所谓的皇帝的亲信大臣们又尚未得到可以信赖的寸兵一卒,且一旦变故,没有实权的皇帝只能在一边偷偷流眼泪。权臣之难以对付,众多的例子可以做上一个最好的注脚。
但所谓对内可以靠自 己的权术,对外则得靠真正的军事实力和军事才能,而实力与才能显然不可能靠动点小聪明就改变的,这就是司马越与曹孟德、司马懿之辈的最大的差距。
晋左积弩将军朱诞痛恨司马越的倒行逆施,失望之下叛降刘渊,并向刘渊陈述洛阳防守的弱点,劝刘渊出兵攻打晋都洛阳。刘渊本有此意,当即以朱诞为前锋都督,为汉军开路,以平晋大将军刘景为大都督,向洛阳方向进发。
但事与愿违,简单地总结,刘渊派的大军在洛阳城下连败二次,这使得晋朝的紧张局势得到暂时的缓和。但是,由于晋朝未能解决自身内部的问题,取胜的背后依然不能掩盖其问题的存在,其颓势已非一人一将所能阻止;汉国虽然进攻洛阳遭到暂时的挫折,但也使其转而加强内部政 权上,其下一次全面的进攻就将是更加凶猛的。
洛阳大战的第二年,刘渊在平阳去世,太子刘和即位。刘渊将他的灭晋大业留给了他的后人。
刘聪继位后,汉军对晋都洛阳采取孤立包围战术。石勒的骑兵在辽阔的华北平原上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很快渡过黄河,晋朝黄河南部的南阳、宛城很快沦陷,石勒对于晋朝官员,可谓恨之入骨,作战中凡俘获二千石以上的晋官,几乎全部被他杀死。 石勒骑兵的南北一下一上,可谓是威震中原,此时在洛阳以东一线出现了一片巨大的沦陷区,洛阳几乎陷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司马越亲率晋军二十余万讨石勒,此时晋怀帝早已不满司马越的专权,又命苟唏讨伐。(晋室又出内乱,,有名将而不用,却在生死存亡之际又自相残杀,没什么可说的了。)司马越忧愤成疾,病死于军中。太尉王衍代司马越率众东下,护送司马越柩回东海,行至 宁平城(今河南鹿邑),被石勒的轻骑兵赶上包围。石勒指挥骑兵四面射杀,使王衍所率十余万人无一幸免。被俘的王公、贵族、大臣们请求免死,王衍向石勒献媚,劝石勒做皇帝,以求活命,结果却被石勒推墙压死,王衍在死前说的一句话是很沉痛的,这句话的原话是这样的:“向若不祖尚浮虚,勠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致今日”。
他后悔当初不该清谈误国,不过这个风气在东晋一朝并没有因为这些教训而式微,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连一手导演淝水之战的谢安也曾经反问过王羲之:“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到此,可以总结一下了,可以说西晋一部短短的历史,八王之乱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也是导致五胡乱华的第一要素,当然起因是复杂的,似乎也是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历史的选择有时候也许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吧。
西晋灭亡后,当时中原就以刘家建立的前赵和石勒建立的后赵最为强大,东北的慕容家庭还在慢慢发展当中,蜀中有成汉,西部有张轨的西凉国,中原北部只有二个晋朝的旗帜在飘扬,一是幽州的王浚,可惜他居心不正,妄图称帝,很快被石勒解决掉;二是并州的刘琨,可惜他干才不够,被段匹单误会杀死;他们两个的死亡,标志着中原地带彻底的染上了少数民族的色彩。
结束,暂时不写了,开始复习考试。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86
发表于 2005-5-7 16: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根据太常寺审核意见
slq321 《闲翻晋史之八王之乱 》追加精华4点。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暗夜密使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80
编号
17890
注册
2004-9-17
#87
发表于 2005-7-8 21:5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桓温迪二次北伐,北望中原,叹息道:“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这里的
诸人
恐怕也包括了司马晋室的这几位大爷!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uefaball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54091
注册
2005-11-27
#88
发表于 2005-11-29 20: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没有司马炎之昏,没有贾南风之毒,还有藩王私心,安有如此?
对,还有一个白痴皇帝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apes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89
发表于 2005-11-30 08: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惜了张华、陆机、陆云、周处这些人才,纷纷在8王之乱中丧命,都说乱世出人才,可是8王之乱却扼杀了N多人才。
8王之乱中羊皇后的命运比较有传奇色彩,在把女人当成政治牺牲品的古代乱世,羊皇后最终能有王昭君式的结局也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时也、运也、命也。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apes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90
发表于 2005-11-30 22: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突然有个疑问,司马颖叫成都王,为啥封地在邺城,不在成都,难道是因为成都被成汉占了不成。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104
3/4
‹‹
1
2
3
4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1 19: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78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