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役评析, ——从军事的角度分析蜀、魏军的真实行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7-4 16: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5:55:51发表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7:43:56发表
[quote]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5:26:41发表
你也别告诉我张合也是抛弃自己的部队自己逃命时被干掉的!
那张合只是大腿负伤,至于后来如何光荣,是失血过多还是箭头有毒,无人知晓。

或许他确实想逃命,可惜未遂;

另外大腿负伤也只是《魏略》一面之词,至于后来是射成刺猬还是乱刀砍死,无人知晓~

P.S.膝盖和大腿好像还不是一个部位吧,我只是引用原话而已。  

——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如果要说什么乱刀砍死,希望有点沾边的证据。
——髀,指大腿,也指股骨,但是没有膝盖的意思。 [/quote]
中箭落马,然后给乱刀分尸,这跟“失血过多”、“箭头有毒”之类的也相差不远吧?

老兄从善如流,对裴注研读已有小成,只可惜又把《三国志》荒废了: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张郃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7-4 16: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zhupz于2005-07-04, 15:54:35发表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15:28:35发表
[quote]原帖由zhupz于2005-07-04, 15:05:41发表
[quote]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14:55:03发表
马谡“舍水上山,不下据城”,结果被张郃围起来打,还能算遭遇战?

不过诸葛亮和马谡又不一样,否则“长于将略”的张郃也不至于死于遭遇战了。

你这个论据不成立。张合自己又不想追,说张合要追那是“演义”。打个比方,
夷陵之战,刘备伏兵山间,让傅彤诱敌,吴军诸将要求出击,陆逊不许,最后
发现是陆逊对的。张合是下属,想说明自己是对的代价有时候就是生命。

至于舍水上山,那是遭遇后的应变,和我推测是遭遇战好像不矛盾。比如赵奢救
阏与之战,赵奢先在邯郸附近做出防守的姿态,然后强行军与秦军阻援部队在阏
与外围遭遇,采纳许由的建议,据山下击,遂大胜.你能说赵奢强行军前就想“据山
下击”么?

马谡既然一开始就“舍水上山”,那就是打算“居高临下”阻击张郃了;结果张郃到达时,他也没有什么“应变”,只是实战证明其作战意图行不通而已。

四次北伐时张郃的具体想法不得而知,但他确实带兵追击诸葛亮,结果途中两军激战,挂了,如此而已。 [/quote]
这个“一开始”就是应变啊。赵奢听到许由的建议就是一句“善”,然后就给许由
兵,让许由去抢占侧翼的山。赵奢比胡伤(当时的秦军主帅??)派来的阻援部队
将领强的就是应变。
马谡行军途中发现魏军--〉争吵-->接战,发生了很多事,但是总时间可能不会很长。 [/quote]
我觉得街亭之战对张郃来说可以算是“遭遇战”,但马谡有足够的时间先到达并布防,只是他临时自作聪明,采取了错误的部署,结果被张郃截断水源而大败。

当然,马谡在上山阻击张郃时也确实没有表现出多少应变之才,这也是我刚才说过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4 16: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5:51:43发表
哈,用不着说那么多废话。
——汉晋春秋曰: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诸葛亮这样级别的人物,自然不会议论什么那个山头一个连一个排的作战,自然是论述当时战役的两大战场的形势。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明白,就没办法了。
试问:蜀军在祁山那个山头下是否被魏军击破?没有吧?但是诸葛亮这样说,则证明诸葛亮说的不是局部的战地而是泛指两大战场。
诸葛亮方面只有马谡在街亭被击破,而诸葛亮说是祁山战场被破,同样,说箕谷为贼所破自然也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在箕谷赵云的前锋一个连被曹真的先锋一个排击破了。那还叫主帅吗?

好笑, 某人在那大刷旗帜的"俘斩万计"都能叫破亮了. 祈山到不能为贼所破? 是你燕某人标准二重判断还是别的意思呢?


按燕老所言, 你所假设的魏延被破说成诸葛亮被破是啥意思? 既然您只是假设第四次北伐魏延前部先胜后被破, 而诸葛亮总体未被破. 那您那假设诸葛亮被破这语句摆你这逻辑里成立否?

结果--------祈山被破是整体被破. 祈山代表整个陇右战场. 而某燕自己假设的第四次北伐魏延前部被破而诸葛亮安坐大营总体没被破也是破.  但是卤城就是卤城. 前线围垒是前线围垒. 谁都不代表谁.


咋看咋牛!

看完这段逻辑后, 俺根本不需要理会你那什么祈山是陇右大营的指导思想.

赵云诸营戒备不严, 被偷袭. 结果被自己少的曹真偷袭部队多的军队被破, 幸好后来殓众聚守, 不至大失, 导致不得不退.
-------老燕又发挥他那无敌逻辑. 这是少量部队被破?

很明显嘛~ 具体地方兵力多, 但是改变不了总体失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6: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8:02:50发表
中箭落马,然后给乱刀分尸,这跟“失血过多”、“箭头有毒”之类的也相差不远吧?

老兄从善如流,对裴注研读已有小成,只可惜又把《三国志》荒废了: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张郃传》

哈哈,你可真能写小说呀,情节都编写出来了,就差面部表情和对白了。

中箭位置说得有理,大概位于大腿接近膝盖的部位吧?
膝盖比较硬,没有大血管,如果这里中箭就光荣了,箭头有剧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4 16: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6:00:58发表
野夫兄:
如果魏蜀两国实力相当或者蜀汉强大,当然你的说法不错。但是现在前提是魏国国力超过蜀汉,因此,仅采取中规中矩的进兵,是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战果的。

蜀弱魏强,所谓“贼众我寡,当出奇兵方可取胜”。但是正兵奇兵的含义应该很广,所谓“以正合,以奇胜”有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简单得分割开来,否则的话,是不是出师北伐而不是以刺客除掉敌方大将,也算是中规中矩的正兵呢:)
个人以为出奇兵的条件里以敌方的因素尤其重要,也就是要找到对方的破绽才能出奇制胜。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因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所以北伐应该先以正兵推进,等待敌机。双方主帅没有哪方是绝对的庸才,“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如果一交战就急不可耐的出所谓的奇兵,那就是不等待敌机的求功心切、贸然出兵,犯了自以为“敌之必可胜”的毛病,比如国民党74师的中心开花战术、解放军叶飞部的偏师攻金门战役,无不以惨败覆灭收场。否定掉这个计划无疑是明智的。

指挥魏军的大将也都算是多谋善断的“人杰”,未能待等到“敌之可胜”,又以蜀汉整体实力大大弱于曹魏,最终北伐失败,种种客观因素占了大头,实不能归咎于主帅诸葛一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7-4 16: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6:21:02发表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8:02:50发表
中箭落马,然后给乱刀分尸,这跟“失血过多”、“箭头有毒”之类的也相差不远吧?

老兄从善如流,对裴注研读已有小成,只可惜又把《三国志》荒废了: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张郃传》

哈哈,你可真能写小说呀,情节都编写出来了,就差面部表情和对白了。

中箭位置说得有理,大概位于大腿接近膝盖的部位吧?
膝盖比较硬,没有大血管,如果这里中箭就光荣了,箭头有剧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彼此彼此,都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想来落了马的将军也好不到那去;

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又何必费尽心机涂啥药呢?或者叫四川唐门派个人去,可能更省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upz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3
编号 19756
注册 2004-10-28


发表于 2005-7-4 16: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16:07:17发表
我觉得街亭之战对张郃来说可以算是“遭遇战”,但马谡有足够的时间先到达并布防,只是他临时自作聪明,采取了错误的部署,结果被张郃截断水源而大败。

当然,马谡在上山阻击张郃时也确实没有表现出多少应变之才,这也是我刚才说过的。

张合的应变还不够好?你也太严格了吧?那怎样才算好呢?
起码张合没犯3个错误。
1.立即上山攻击,这将被人“居高临下”。
2.断汲道果断有力,没有给马谡一点机会。
3.大胜后不与王平纠缠,直驱陇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6: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7-04, 8:19:42发表
好笑, 某人在那大刷旗帜的"俘斩万计"都能叫破亮了. 祈山到不能为贼所破? 是你燕某人标准二重判断还是别的意思呢?


按燕老所言, 你所假设的魏延被破说成诸葛亮被破是啥意思? 既然您只是假设第四次北伐魏延前部先胜后被破, 而诸葛亮总体未被破. 那您那假设诸葛亮被破这语句摆你这逻辑里成立否?

结果--------祈山被破是整体被破. 代表陇右战场失败. 而某燕自己假设的第四次北伐魏延前部被破而诸葛亮安坐大营总体没被破也是破.  


咋看咋牛!

看完这段逻辑后, 俺根本不需要理会你那什么祈山是陇右大营的指导思想.

赵云诸营戒备不严, 被偷袭. 结果被自己少的曹真偷袭部队多的军队被破, 幸好后来殓众聚守, 不至大失, 导致不得不退.
-------老燕又发挥他那无敌逻辑. 这是少量部队被破?

很明显嘛~ 具体地方兵力多, 但是改变不了总体失败.

太可笑了!
魏延乃诸葛亮帐下大将,祁山跟诸葛亮什么关系?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比较?

祁山在这里代表整个陇右战场,是因为诸葛亮传有:亮身率诸军攻祁山的记载,总不会有人理解为诸葛亮率领大军只是要攻打祁山吧?

至于赵云那一说更是可笑。曹真来偷袭的就是小股部队,被偷袭的就是赵云的全军?什么逻辑?既然来的是小股部队偷袭,被打的也应当是赵云的前军部分人马?
我们不知道曹真的偷袭部队有多少,但是能够在总指挥诸葛亮战后评判中提到,自然不会是连排一级的作战,而是较大规模的袭击。否则也不用如此吹嘘、表扬赵云的临危不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4 16: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川唐门最早的记载见于三国志里诸葛亮北伐军击毙贼将张郃一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7-4 16: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zhupz于2005-07-04, 16:30:42发表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16:07:17发表
我觉得街亭之战对张郃来说可以算是“遭遇战”,但马谡有足够的时间先到达并布防,只是他临时自作聪明,采取了错误的部署,结果被张郃截断水源而大败。

当然,马谡在上山阻击张郃时也确实没有表现出多少应变之才,这也是我刚才说过的。

张合的应变还不够好?你也太严格了吧?那怎样才算好呢?
起码张合没犯3个错误。
1.立即上山攻击,这将被人“居高临下”。
2.断汲道果断有力,没有给马谡一点机会。
3.大胜后不与王平纠缠,直驱陇西。

我的意思不是说张郃应变不够好,跟马谡比当然强的多,不过碰上诸葛亮还是挂了。

大概是表述不好,我致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upz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3
编号 19756
注册 2004-10-28


发表于 2005-7-4 16: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16:32:56发表


大概是表述不好,我致歉~  

本来就是说笑,不用致歉吧  
古时为将难哪,像杨业,屡破辽兵的主儿,几句排遣加上撤走伏兵就挂了。不知道
张合死的时候想的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6: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楼桑野夫于2005-07-04, 8:22:11发表
蜀弱魏强,所谓“贼众我寡,当出奇兵方可取胜”。但是正兵奇兵的含义应该很广,所谓“以正合,以奇胜”有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简单得分割开来,否则的话,是不是出师北伐而不是以刺客除掉敌方大将,也算是中规中矩的正兵呢:)
个人以为出奇兵的条件里以敌方的因素尤其重要,也就是要找到对方的破绽才能出奇制胜。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因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所以北伐应该先以正兵推进,等待敌机。双方主帅没有哪方是绝对的庸才,“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如果一交战就急不可耐的出所谓的奇兵,那就是不等待敌机的求功心切、贸然出兵,犯了自以为“敌之必可胜”的毛病,比如国民党74师的中心开花战术、解放军叶飞部的偏师攻金门战役,无不以惨败覆灭收场。否定掉这个计划无疑是明智的。

指挥魏军的大将也都算是多谋善断的“人杰”,未能待等到“敌之可胜”,又以蜀汉整体实力大大弱于曹魏,最终北伐失败,种种客观因素占了大头,实不能归咎于主帅诸葛一人。

不错,蜀汉北伐失败的因素很多,但是主帅无疑是最大的因素。这一点无论如何都不能推卸掉。
关键是,当时时机最好,一旦诸葛亮发动正兵进攻,这样的条件和时机就不再有了。
我们知道两军交战,第一重要的因素是统兵大将,而此时由于魏国没有估计到蜀汉敢于主动进攻,因此在关中的大将竟然是毫无作战经验的夏侯懋,这样的时机真的不能错过。
当诸葛亮正兵进攻时,魏国立即更换了大将,这样的时机就一去不复返了。
其他条件以前做过全面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你所举的两战例,都是时机和条件不具备才导致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6: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8:32:56发表
我的意思不是说张郃应变不够好,跟马谡比当然强的多,不过碰上诸葛亮还是挂了。

大概是表述不好,我致歉~  

这种比喻本身就有误呀!
难道庞统在雒城北刘循的士兵射杀,我们就认为刘循比庞统强或者庞统还不如刘循的弓箭兵?
作战中中箭或带伤、阵亡是经常发生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7-4 16: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6:42:36发表
这种比喻本身就有误呀!
难道庞统在雒城北刘循的士兵射杀,我们就认为刘循比庞统强或者庞统还不如刘循的弓箭兵?
作战中中箭或带伤、阵亡是经常发生的。

是有问题,既然“身经百战”的张郃尚且不能全身而退,那诸葛亮就更不能轻易让魏延去送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6: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么曹操只带5000人深入敌后去攻打10000人驻守的据点,老兄以为是否是去送死?
别忘记,魏延计划的另一部分,诸葛亮大军尽快出斜谷,与魏延会师潼关。难道诸葛亮大军都是吃干饭的,看着魏延挂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4 16:5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嘿, 晋书就没写诸葛亮屯卤城了? 难道诸葛亮就只为了据卤城??

您老就能把它假设成诸葛亮被破. 既然您都认为诸葛亮事实上没被破只是前军失利都能说成被破, 那么你还骂什么在祈山诸葛亮没被破但是千军万马被破导致整个战局失利就不能称被破?

什么诸葛亮传上写这身攻祈山, 既然是上表, 被破说的是哪块还有人会不知道?



赵云更好笑了. 曹真不是全军偷袭就不能是部分部队偷袭了? 非要要么全军要么小量部队的偷袭? 什么赞扬赵云. 按你那鬼逻辑, 既然曹真全部力量都少于赵云, 就值得赞扬临危不乱了?

赵云被曹真率部偷袭所破, 赵云临卫不乱怜众聚守, 使曹真不能趁机再招呼大军前来把整支疑兵都给灭了. 这才是值得称赞的地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7-4 16: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是危急关头,曹操哪敢这样冒险,兔子急了不也咬人?

但诸葛亮面临的情况不一样,没必要这么孤注一掷,当然可以采取更稳妥的方法。

也不是说魏延一定会挂,但真要这么搞,挂的可能性很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4 16:5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6:49:57发表
那么曹操只带5000人深入敌后去攻打10000人驻守的据点,老兄以为是否是去送死?
别忘记,魏延计划的另一部分,诸葛亮大军尽快出斜谷,与魏延会师潼关。难道诸葛亮大军都是吃干饭的,看着魏延挂掉?

又会潼关了......

这才是诸葛亮担心的, 死你一个魏延那是事小, 最多浪费了一次偷袭机会.  但是如果这里面错误判断任何一个环节. 诸葛亮主力一出就等于全部拿去送死. 而走陇右呢? 战果同样斐然, 而且大军还不须冒如此危险.

相比之下, 魏延之计自然就是被忽略了. 事实上证明了, 诸葛亮走陇右的那一条路的预算还是低估了魏的反应. 更不用说魏延那完全忽略魏都反映什么比会潼关. 会阴司就有他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4 16: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夏侯懋是镇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这也是魏延要出奇兵的理由吧,下面的计划就是“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然后才是“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的最终战略目标。但是出子午谷长途奔袭长安,且不说能不能如邓艾偷渡阴平一般不被敌军察觉(邓艾成功的客观因素,不仅仅是守城大将庸才这么简单,而是后期蜀汉全国政治、军事的腐败),仅仅以“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这个近乎臆测的理由是不是有点太过托大了?如果夏侯懋不逃走,长安城防坚固,急切不可下,援军合围魏延,这支偏师无疑要全军覆灭,且大大影响士气。这个计划是不是真的实行的时机最好呢?
而诸葛亮以正兵推进“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不能不说开局是很好的,然后才是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诸葛亮才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北伐失败。不是简单的由于出正兵才失败,当然诸葛亮用人失当,这个责任还是要担的。却与不用魏延所谓“奇兵”之计无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7: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7-04, 8:51:24发表
嘿, 晋书就没写诸葛亮屯卤城了? 难道诸葛亮就只为了据卤城??

您老就能把它假设成诸葛亮被破. 既然您都认为诸葛亮事实上没被破只是前军失利都能说成被破, 那么你还骂什么在祈山诸葛亮没被破但是千军万马被破导致整个战局失利就不能称被破?

什么诸葛亮传上写这身攻祈山, 既然是上表, 被破说的是哪块还有人会不知道?



赵云更好笑了. 曹真不是全军偷袭就不能是部分部队偷袭了? 非要要么全军要么小量部队的偷袭? 什么赞扬赵云. 按你那鬼逻辑, 既然曹真全部力量都少于赵云, 就值得赞扬临危不乱了?

赵云被曹真率部偷袭所破, 赵云临卫不乱怜众聚守, 使曹真不能趁机再招呼大军前来把整支疑兵都给灭了. 这才是值得称赞的地方.   

哈,你老真是迷呀。
——诸葛亮阻援军被破,可以说是马谡军被破,也可以说是亮军被破,因为马谡属于诸葛亮,但是说在祁山被破,则不能指在祁山局部地点被破,而是指祁山代表的陇右战场被破。
那不是上表,是诸葛亮传上陈寿的历史记载,拜托!

我可没这样说,我的意思是:像诸葛亮这等全军统帅所说的,自然应当是全局性的问题,而不是赵云的前军某部被敌人某支部队偷袭的问题。
既然你说曹真派来偷袭的可能是部分兵力,那么被偷袭的自然也可能是赵云的部分兵力。
为何非要说曹真来偷袭的只是一部分,而赵云遭偷袭的就是全军呢?
在诸葛亮这个层面上,是曹真一个营偷袭了赵云一个连还是一个团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赵云的疑兵总体失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upz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3
编号 19756
注册 2004-10-28


发表于 2005-7-4 17: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突然有个念头,诸葛夸赵云是不是有自我吹嘘的暗语?他诸葛也是见机不妙,
“殓众聚守, 不至大失”:)要是诸葛在街亭一战后还抱有幻想,那胃炎们就要吃大苦头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4 17: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这就是典型的奇正结合战术。只不过要把赵云与马谡的位置掉一下,效果或许就会大大地不一样了。魏延的奔袭长安计划,也是要奇正配合的,但是由于战线进得太长,奇正配合的时间要求极高,把宝压在“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这样一个臆测的前提下,实在是有点头脑发热,这个想是魏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的一贯愤懑不满心理所导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7: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8:53:41发表
不是危急关头,曹操哪敢这样冒险,兔子急了不也咬人?

但诸葛亮面临的情况不一样,没必要这么孤注一掷,当然可以采取更稳妥的方法。

也不是说魏延一定会挂,但真要这么搞,挂的可能性很大。

真的要想北伐成功,必然要有一定的决心才行,不是消耗多少蜀汉经济的决心,而是战胜敌人的决心。凭稳定作战谁不会,但是国力不如人家,怎么打这种平稳的作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4 17: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的失误主要在用人上,不是战略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4 17: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兵出祁山不能算是完全平稳的作战吧。只不过没魏延提议的战术那么大胆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7: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7-04, 8:55:43发表
又会潼关了......

这才是诸葛亮担心的, 死你一个魏延那是事小, 最多浪费了一次偷袭机会.  但是如果这里面错误判断任何一个环节. 诸葛亮主力一出就等于全部拿去送死. 而走陇右呢? 战果同样斐然, 而且大军还不须冒如此危险.

相比之下, 魏延之计自然就是被忽略了. 事实上证明了, 诸葛亮走陇右的那一条路的预算还是低估了魏的反应. 更不用说魏延那完全忽略魏都反映什么比会潼关. 会阴司就有他会.

太危言耸听了。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大军进入关中,最后诸葛亮自己都阵前病死,也没见蜀军全部送死呀?
难道诸葛亮亲自指挥还不如他死后?不可理解!

而诸葛亮走陇右所存在的危险,目前还没有人看到,但是魏国已经有人看到,并准备给以致命的一击。如果那样的话,到真的是全军送死了。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卫臻传)

诸葛亮取陇右,最大的弱点在哪里?在武都,这里是诸葛亮在陇右大军和汉中补给基地的联结点,但是魏国可以出陈仓、散关侧击武都。如果这里出了问题,那么诸葛亮的陇右大军就回不来了。
还要感谢马谡的速败,使得诸葛亮全军得救。否则武都被切断,可能蜀汉政权在公元228年就要宣告灭亡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7-4 17: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7:05:49发表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8:53:41发表
不是危急关头,曹操哪敢这样冒险,兔子急了不也咬人?

但诸葛亮面临的情况不一样,没必要这么孤注一掷,当然可以采取更稳妥的方法。

也不是说魏延一定会挂,但真要这么搞,挂的可能性很大。

真的要想北伐成功,必然要有一定的决心才行,不是消耗多少蜀汉经济的决心,而是战胜敌人的决心。凭稳定作战谁不会,但是国力不如人家,怎么打这种平稳的作战?

有决心并不一定要靠盲目冒险来体现,稳扎稳打、蚕食陇右同样是有决心的表现。

也正因为国力相差太大,更不能轻易弄险,一旦失败就只有一朝覆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7: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楼桑野夫于2005-07-04, 9:03:45发表
“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这就是典型的奇正结合战术。只不过要把赵云与马谡的位置掉一下,效果或许就会大大地不一样了。魏延的奔袭长安计划,也是要奇正配合的,但是由于战线进得太长,奇正配合的时间要求极高,把宝压在“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这样一个臆测的前提下,实在是有点头脑发热,这个想是魏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的一贯愤懑不满心理所导致

野夫兄:
不太赞同你的意见。
诸葛亮的声东击西之计,没有任何的风险,只是在自己内部分排兵力,而敌人是否上当,上当多少时间,都不能由诸葛亮确定。
就像夏侯懋是否会逃跑一样不由魏延决定。但是我们知道,魏延计划的核心不是魏略所说的攻占长安 ,而是袭占潼关,因此,实际上夏侯逃跑与否,并不影响魏延计划的成功。
夏侯如果逃走最好,那么长安将陷入无人控制的局面,魏延计划更容易实现;一旦下后不逃走,但是以他的作战能力,能据城死守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样一来,魏延部队就可以快速赶奔潼关,而把长安 留给出斜谷的诸葛亮主力解决。
如果能明白魏延计划的真正核心,就可以知道魏延计划不仅伟大、而且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7: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9:23:18发表
有决心并不一定要靠盲目冒险来体现,稳扎稳打、蚕食陇右同样是有决心的表现。

也正因为国力相差太大,更不能轻易弄险,一旦失败就只有一朝覆亡。

关键是我们不能把魏延的合理计划无端指责为盲目冒险,因为魏延计划是在详细侦查了敌人情况(将领、兵力、准备)、地形(子午行军时间)、天气(时间选择在冬季、少雨),自己的情况(轻装快速奇袭、主力随后跟进)等诸多要素之后,才制定出来的。

如果说蜀汉不能承受魏延奇袭部队的损失,损失了就要亡国,那才是危言耸听。因为后来马谡在街亭的损失是大大超过魏延奇袭部队可能的损失的,可也不见蜀汉亡国,照样在当年就又出兵偷袭陈仓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7-4 17: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说重视情报收集,三国时未必有能出诸葛亮之右者。须知《隆中对》就建立在诸葛亮隐居荆州十余年间的情报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

同样一个问题,有人只看到表面,有人却能够通观全局,这就是领导与下属的区别。

另外你要说街亭损失超过万人,请给出历史依据;首次北伐就有十万之众我是从来不信的,更何况魏延远非马谡可比,挂了一个还得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8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8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3 03: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52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