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风中烛于2005-01-25, 17:43:53发表
[QUOTE=核桃,2005-01-24, 22:35:34] [QUOTE=风中烛,2005-01-24, 15:03:07] [QUOTE=新武将,2005-01-23, 15:34:00] [QUOTE=风中烛,2005-01-23, 13:24:24] [QUOTE=心湖一笔斋,2005-01-23, 9:55:56] [QUOTE=风中烛,2005-01-22, 22:15:13] [QUOTE=榕城浪客,2005-01-22, 16:26:03] [QUOTE=风中烛,2005-01-22, 0:41:33] [QUOTE=榕城浪客,2005-01-21, 21:10:54] [QUOTE=风中烛,2005-01-21, 20:01:39] [QUOTE=新武将,2005-01-20, 11:41:54] 呵呵~~关原和大坂谈的上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么?
说到底还是那个个人偏向不同。象现在关东的百姓就喜欢德川家康,讨厌丰臣秀吉。而很多现代人因为后来德川家康未遵从丰臣秀吉的遗嘱拥护丰臣氏,反而取代之的行为而痛恨他。总之,要评价一场战争的性质,还是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行的。。。
上升到什么高度算是高度?区分正义与非正义就是上升到高度了 [/QUOTE]
你凭什么说丰臣是正义的 德川是非正义的? [/QUOTE]
德川家康篡权夺位,难道是正义吗?你又凭什么说丰臣不是正义? 在下也放几句厥词
关于这位殿的观点,有很多不妥
1.猴子死前没过于削弱家康,其实是他的一个政治失误+人老了犯点迷糊.
可算不得什么惺惺相惜
2.秀吉统治期间,国内战斗确实没多少,但他统一期间又有多少战争?再加上一个侵朝.足够削弱整个日本大部分的实力了.而冬,夏之阵这种统一前的战争,谁都无法避免.
家康锁国,我估计他就是考虑到了日本人天生好战,急于拓宽领土的性格吧.
不然,江户300年的统治由何而来?
3.至于后来日本的落后,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那个时代.一个封建王朝,根本无法避免落后的事实.这并不是任何一位将军的错.更别说300年前的家康
最后,这位殿讨论归讨论,不要人身攻击,这样就没意思了~
呵呵
我对战国了解不深,粗略见解还请各位赐教 [/QUOTE]
我说的惺惺相惜是指当时小牧.长久手战役结束后,秀吉觉得家康也是一位英雄,不忍以力并之而决定招安。而不是指他死前未杀家康。
至于说统一期间进行了很多战争,这是必然的,只有进行大规模的统一兼并战争才能统一全国啊。德川家康不也参与其中吗?
我无意对谁进行人身攻击,只是新武将先生说我是中学生。谁是中学生啊?本人堂堂大本毕业,国家干部,我倒是怀疑他念没念过大学呢 [/quote]
不是秀吉不忍 。。。。。。。。。
是秀吉根本没有能力并之
当时秀吉虽然才击败明智和柴田 俨然是天下人的姿态 但是也已经疲惫不堪 所以当池田信辉主张奇袭三河的时候 秀吉的态度很明显 充其量是将这个战役局限在一场局部战的限度里面 但是即使这样 池田 秀吉军依然战死两千五百人之多 成就了家康“野战于机山公后无人可比”的名声 所以和家康作战下去 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其实丰臣政权就是个类似于室町那样的 建立在各大大土地豪强联合的基础上的 加上丰臣的血脉极弱 只要秀吉死后 天下再度分裂割据混战也是定势 天下看似稳定 其实暗流汹涌 而家康的行为 使得战国时期再度避免 演化为两大阵营一绝胜负定天下的局面 岂不是好的多 其实家康不插手 丰臣内部的流血冲突同样无法避免 所以历史永远是“偶然中的必然”
这样 凭自己的好恶硬性地把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的双方是不足取的
还有 无所谓什么纂权不纂权的 秀吉充其量就是摄政关白而已 而家康要建立的是武家再兴的幕府 两者也不是什么绝对的君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