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恐怕你是看坏书,或根本是解错书,所谓「为真」的解法,史料明明写的是「试守者,称职满岁为真」,《汉书》很多这类的记载,到三国时期,从粱习和郭淮的为真事来看,试用期是可以很长,不像西汉时出现很多满岁为真的记载。
为真所代表的只是通过试用期,领全薪,根本没有限制官员领全薪后不能兼任其它官职或已经有其它正式官职的不能领全薪。...
为真所代表的成为正式官职,至于领全薪本来就是成为正式官职后的待遇,用不着你废话。
何况明确记载梁习是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并非守职,你为了狡辩拿个“试守”出来混淆概念,用你的词来形容你,恐怕你是看坏书。
曹操到死还是丞相领冀州牧呢,按你这乱七八糟的逻辑,你是不是想说曹操到死都没通过冀州牧的试用期?
你翻一下近现代的官制辞典或职官讲解,谁会把领职“为真”翻译成“通过试用期”的?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官员出现领有两职或者以上职位是有现实际需要的,因为军职和民职有不同的权限,刺史是民政官,控制一州之地方资源, 别部司马是幕府武职,由于来自权力核心的幕府,要是驻地上没有更高权限的武官,基本幕府送驻地方的方面大员,可以指挥当地驻军及刺史所领地方的郡县兵,但别部司马与正规驻军的武官应同样是除了军事任务外不能动用地方的资源,身兼两职在身,指挥官才能灵活镇守一方。...
再跟你说一次,汉末三国的实任刺史和州牧都是地方上同时掌握军政与民政的地方大官。这已经是历代学者所公然的事实。
你在其他帖子里为了抬高治中的地位就承认了刺史的兵权,而在这帖里为了自己的狡辩公然造谣说“因为军职和民职有不同的权限,刺史是民政官”,你为了自己的狡辩公然搞双重标准到这种程度,你的人品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官员出现领有两职或者以上职位是有现实际需要的”————你到底知不知道领有两职跟正式职务是完全两回事?还是你为了狡辩已经干脆不加掩饰直接混淆概念了?
当梁习是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其正式职务就是别部司马,并州刺史是领职。
当梁习更拜为真后,其正式职务就是并州刺史,别部司马没有记载保留自然就失去了。
汉制不论一个官员拥有多少种职务,其正式职务只能有一个,其他职务可以通过领、行、守等方式兼任,但绝对不是正式职务。
按你的逻辑,那么梁习就应该一直是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才对,这样才会“身兼两职在身”,同时还能以别部司马为正式职务,领你所谓“高级僚属”的全薪。根本就不用更拜为真的。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长史、司马都是府中的高级僚属,别部司马是司马之一,府中怎会算是低级僚属,是统领分队的指挥官,如曹操的二至四个长史也会因应任务为留许县的长史、留长安的长史,以粱习这种可以坐镇一方的别部司马,绝对是高级僚属的一员。由于别部司马是幕府的僚属,中央的领导核心,因此阶级上高于地方的刺史,这是为什么是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粱习是同时领有两职,从后来的为真来看,只是代表先前一直只是处试用期的刺史。...
别部司马是在出现别营时才设置的职务,主营和别营的地位本来就有高低,别部司马如果与司空司马地位一致,你是不是想说曹操轻重不分?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同名的别部司马或者是低级官员,但曹操幕府的别部司马就完全不同,如前述,在军事任务上刺史是需要听命于驻军指挥官,在并州来讲,最高指挥应是幕府留屯并州的司马粱习,驻军指挥官和地方行政长官当地最高领导,驻军指挥官可以在军事任务上指挥地方行政长官,地位是比地方行政长官高。...
你想表演自己抽嘴巴吗?你自然承认“同名的别部司马或者是低级官员”,自然就承认了汉制下府中的别部司马不过是低级官员,那么司空曹操的幕府又没有脱离汉制,自然是以相同标准看待。结果你后面一句“曹操幕府的别部司马就完全不同”又把前面的话否定。你自己抽自己很爽是吗?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另外长史名字看起来是很威,然而不一定是最高级的僚属,长史负责是府中的实务,相等于秘书或总管,当幕府越来越大,在府中参谋献计的在府中地位超然,不理实务,不在长史的管理下。看曹操称公的劝进表中,军师、军师祭酒、祭酒都要比四位长史排得前。 ...
明明是你前面说的,看一个官员级别高低要参考具体权力。
你举的军师、军师祭酒、祭酒哪一个具体权力高于长史的?要不就是你要否定你前面的标准了?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苏章的被评为良二千石又不是同时代的评审,怎知评的人用什么标准去看二千石,而且连讲的是否是当刺史的苏章也很困难,袁宏、谢承、范晔的讲法都有出入,甚至苏章不应聘为河南尹也可看成是具二千石之资格,或能治一郡之才已经算入良二千石之林也可以,这是讲者自讲就可以。...
我举例的苏章只担任了冀州刺史,并没有你所谓的河南尹,你是连我举的苏章是谁都没搞清楚,还是想造谣?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在官制发展史上,往往大家都照搬旧薪俸的标准,因此刺史虽然权力越来越重,但薪俸原地踏步也很正常,看看东汉的尚书领多少薪俸就会明白。讲到官制,就要知道官位高低会与薪俸高低并异步,陈朝的官制有把秩和官品并列,可见同官品是可以有不同的薪金,同是二千石的太守也可以高者五品,低者七品。
官职的高低并非只看薪俸,还有其它因素影响了官员对官位的价值观,不要以为官品出现前的官员排位是按薪俸来排,这是对官制无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
这里根本就没有人说过“官品出现前的官员排位只是按薪俸来排”,你自己树个靶子自己来批没有用处,用你的话形容你,你是对官制无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另孙观不是从偏将军迁青州刺史,原文是「拜观偏将军,迁青州刺史」,这是升任青州刺史时同时加拜偏将军。...
孙观恰恰就是从偏将军迁青州刺史,《臧霸传》里面孙观亦至青州刺史,假节的记载恰好正式了《魏书》记载的是孙观从偏将军迁青州刺史。
《魏书》根本没有“加拜”的字眼,你竟敢为了狡辩不惜公开造谣。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护羌校尉是持节特派地方的中央官,一个地方太守何德何能可以比皇帝使者的护羌校尉高班,薪俸高并不等于地位也高。...
就猜到你会这么说。可惜:
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温恢以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
你看清楚哪个是正式职务,哪个是领职。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刺史职在三国时期的变化也很大,从早期的监察官慢慢转为行政官。...
你又想造谣?刺史从监察官转为监察+行政官是早在东汉早期就开始。刺史一职在汉末三国时期一直是身兼地方监察与行政的官员。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不过肯定一点的是史料明明东汉的刺史是六百石,二千石的是州牧。
东汉州牧二千石?拿你的“史料”出来证明吧。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朱据以骠骑将军领丞相,其正式职务就是骠骑将军」,以低阶担任高阶职务的正常的写法是用「行」的,如果这里的「领」只有「行」的意思,那已经是我们讨论的「兼领」不符,这个「领」根本就不是兼领,一个中文字可以有多重意思,低级兼领高级根本就是不合理的行为。「行」、「领」、「守」这些用法在史料上已经有大量的用法可以参考,知道用法就应明白把朱据领丞相看成兼领丞相是不适当的翻译。...
朱据以骠骑将军领丞相,其任命来源于孙权自己,所以这一任命是否合理只取决于孙权自己,而不是取决于你。你再怎么大叫“「领」根本就不是兼领”也没用。
所以朱据以骠骑将军领丞相,只要孙权没有反对,就应该视为合理存在的事实。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低级兼领高级根本就是不合理的行为...
没有任何史籍规定过低级不能兼领高级。我只看到你为了狡辩大叫“低级兼领高级根本就是不合理的行为”而已。
除非你能拿出当时明确的规章制度记载了“低级不能兼领高级”。否则你再怎么叫也是徒劳。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史籍的记载在多年的传抄下出现错别字也是常见,虽然经过无数人的更正或修改,可能有些是越改越好,也可能发生越改越错都有。不能理解史料的内容,读史又有何用。...
没有人说过史籍不能有错别字,你这个经常打错别字的暴民还好意思在这里自己树个靶子自己批?
但是你要证明史籍中的某一段一定有错别字,你就必须拿出证据证明,而不是自己乱七八糟猜想。
用你的话来形容你,不能理解史料的内容,你这个经常打错别字的暴民读史又有何用。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建康实录》是唐代的作品,是距离三国年代久远的作品,其参考书目可能就是《三国志》,从《三国志》抄来的写法怎样去证明《三国志》是对的,这实际上根本就是孤证。...
《建康实录》并没有照抄《三国志》,比如对孙权政权年号的考证就明显不同。这点早已被现代学者通过考古证明。何况《建康实录.太祖下》、《建康实录.朱据传》记载并不完全相同,恰好证明并非照抄。
你要证明《建康实录》从《三国志》抄来的写法,那就由你自己拿证据证明,没有证据你再怎么叫也没用。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8-27 01:30 发表
提及「行参军」也正好显示了你根本不懂用法,丞相参军是丞相的属僚,在行文上的写法是「领参军」,如同「领长史」、「领从事中郎」,这样写法的才是丞相府的僚属,「行参军」的参军是职务上的参军,他们都不是丞相府的僚属。 ...
蜀汉的行参军早已经由沈约证明了其就是丞相诸葛亮府中的属僚。何况还有杨晨和钱仪吉等人的证明。现代蜀汉官制的研究著作中也有不少学者承认了蜀汉的行参军是府中属僚。
至于什么行文上的写法,你乱定的标准有什么价值可言?领长史、领从事中郎是丞相府属僚,但这并不等于否认 行参军是丞相府中的属僚。
一个是高水平并为后世所承认资深历史学者沈约,一个是低水平、胡说八道、常打错字、公然造谣还搞双重标准的暴民,谁更可信可谓一目了然。
用你的话形容你,你的乱定标准兼胡说八道,正好显示了你根本不懂用法。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10-8-29 02: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