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取蜀”为何从周瑜遗疏中消失?
性别:未知-离线 可爱小马驹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960
编号 90695
注册 2006-11-9


发表于 2007-5-28 23: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要认为司马迁陈寿在看得到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仍要使用道听途说的第二手第三手资料来编他们的史书,我只能说你实在太侮辱千年前古人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江水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161052
注册 2007-5-20


发表于 2007-5-28 23: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8 23:10 发表
《史记》开篇是啥?五帝本纪第一!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考古专家郭大顺说,夏以前的“五帝时代”因无地下史料,只能凭借传说。
我可不是诬蔑太史公啊,但这至少可以说明,《史记》并非纯粹地来自“一手资料”。不是“看不到一手资料”,而是未必每字每句都是看到一手资料乃就!



QUOTE:
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7-5-28 23:20 发表
你要认为司马迁陈寿在看得到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仍要使用道听途说的第二手第三手资料来编他们的史书,我只能说你实在太侮辱千年前古人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了

如果“五帝”本为传说,又何来“一手资料”,遑论“在看得到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仍要使用道听途说的第二手第三手资料”!就是针对陈寿,我也没有这个意思吧!
小马驹兄不愧为小马驹兄,曲解起来那可是“一骑当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可爱小马驹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960
编号 90695
注册 2006-11-9


发表于 2007-5-28 23: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首先,陈寿看得到周瑜的遗疏的第一手资料;其次,陈寿不会自己去编辑周瑜的遗疏然后放进自己的史书里面

OVER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可爱小马驹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960
编号 90695
注册 2006-11-9


发表于 2007-5-28 23: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另外,陈寿编史的评价是格外严谨,不像司马迁那样取不到可靠的材料时会把不可靠的写上去

[ 本帖最后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7-5-29 00:0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5-29 08: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8 20:43 发表

“八成”说的是概率,即“可能”,如果冒牌兄喜欢量化,也不妨死套字面意思说成“80%的概率没看过,20%的概率看过”,这能证明?
兄否认“概率”,想必是坚持“绝对”,即100%没看过(这肯定大悖兄本意)或100%看过——请兄证明!

阁下歪曲别人的意思手段不太高明。
俺哪里说过坚持“绝对”了?

要知道“八成”代表的是“可能是”,而不是“可能”,更不代表概率事件。
“可能”包括“可能是”,也包括“可能不”。
阁下要主张“可能是”,而否认“可能不”,谁主张谁举证,那当然由阁下提出证明了。

[ 本帖最后由 冒牌 于 2007-5-29 08:4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5-29 08: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8 22:35 发表
陈寿曾接触大量资料不假,但决不是全知全能。关于陈寿、三国志,摘几段以飨楼上二兄。

1.
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

2.
陈寿是三国时人,蜀国灭亡时三十一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


要是嫌以上两段出处不明、权威难论,看看下面这段。

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
老兄,知道东观秘书郎是干啥的么?
这就相当于蜀汉国家图书馆馆长了。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
这是陈寿做蜀史可利用的资料,加上前面东观秘书郎的条件,陈寿没条件,谁有条件??

武帝善之,再为著作郎。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
著作郎是干啥的,俺前面已经说了。这就是专职的史官。
陈寿还会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
不要信口开河啊。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8 22:35 发表
3.
《隋志》杂史类称:“灵、献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愍其废绝,各记闻见,以备遗亡。是后群才景慕,作者甚众。”这段文字虽是针对杂史而说的,其实也适用于其它类别的史书。天下大乱后,国家对史书的修撰失去了有效的控制,私人纷纷撰史。如鱼豢《魏略》、陈寿《三国志》、司马彪《续汉书》、华峤《汉后书》、王隐《晋书》以及众多的杂史、杂传等都属此类。
——《三国志》裴注研究,胡宝国,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1集,2001年



我也“退一百万步”(其实退一步就够了):即使陈寿看过周瑜遗书原文,《三国志》所录也未必完整。胡宝国的《三国志》裴注研究也着意探讨了该问题。

综合全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东汉以来,受经学简化风气的影响,史学领域中也出现了崇尚简约的潮流。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内容简略的《三国志》。随着经学对史学影响的逐渐弱化,史家对历史事实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在这个背景下,裴注应运而生。
——《三国志》裴注研究,胡宝国,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1集,2001年

胡宝国的《三国志》裴注研究探讨过周瑜遗书原文么?
似乎都是阁下自己的推论吧?

即使陈寿看过周瑜遗书原文,《三国志》所录也未必完整。
这个俺不否认,但未必完整是否就意味着一定不完整??
未必完整是否就意味着《江表传》才是完整的??
要知道,胡宝国的话能用于《三国志》,同样也适用于《江表传》。

如果同样“退一百万步”试试看:即使虞溥看过周瑜遗书原文,《江表传》所录也未必完整。

阁下现在是认为《江表传》的周瑜遗书原文比《三国志》记载更可信。
在否定《三国志》时,同样否定了《江表传》。
阁下认为能对证明阁下的观点有什么帮助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5-29 08: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8 20:25 发表

冒牌兄莫要搞错了人群!中国英文普及,那也主要是在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壮年中。且“疏”为官方文件,拿民间书信作比毫无意义。至于“随便抓一封国内的信件”中英文可能性孰高,兄怎么不问“随便抓一封大外企工作邮件”是英文的可能高,还是中文的可能高?

我本无意再纠缠文体问题,蒙兄抛出高论,我就以兄的思路同乐一下!

说得好,俺正等着阁下呢。
阁下自己也提出,中国英文普及,那也主要是在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壮年中。
那随便抓一封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壮年的信件,是英文的可能高,还是中文的可能高?

“疏”为官方文件,“笺”总不是官方文件吧?
某人开头就说了,“遗笺”使用骈骊体,符合当时士夫们的行文习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5-29 12: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案此笺与本传所载,意旨虽同,其辞乖异耳。

某些人士为何这句话就是视而不见呢?可否解释一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江水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161052
注册 2007-5-20


发表于 2007-5-29 19: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5-29 08:15 发表
要知道“八成”代表的是“可能是”,而不是“可能”,更不代表概率事件。
“可能”包括“可能是”,也包括“可能不”。

惊才绝艳 旷古烁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江水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161052
注册 2007-5-20


发表于 2007-5-29 20: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5-29 08:25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8 22:35 发表
即使陈寿看过周瑜遗书原文,《三国志》所录也未必完整。胡宝国的《三国志》裴注研究也着意探讨了该问题。

胡宝国的《三国志》裴注研究探讨过周瑜遗书原文么?
似乎都是阁下自己的推论吧?

谢谢,是我行文有漏洞。
重申一下:胡宝国《三国志》裴注研究也着意探讨了《三国志》记载简约的问题。

但也请冒牌兄注意周瑜遗疏在《三国志》出现在鲁肃传中,为鲁肃“接班事件”服务。而取蜀规划已在周瑜本传有记载,以陈寿的风格则很可能不再令其出现在鲁肃传。
(另,参考《三国志·王昶传》上疏比《战略》上疏少了多少。)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5-29 08:25 发表
如果同样“退一百万步”试试看:即使虞溥看过周瑜遗书原文,《江表传》所录也未必完整。

冒牌兄这等于说,《江表传》“遗笺”是周瑜遗疏原文的子集。这不就得了——《江表传》里既然有取蜀,原文里自然有取蜀了!
而抛开文体(“其辞乖异”)不论,《三国志》“遗疏”是《江表传》“遗笺”的真子集是有目共睹的。
结论自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江水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161052
注册 2007-5-20


发表于 2007-5-29 20: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5-29 08:32 发表
阁下自己也提出,中国英文普及,那也主要是在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壮年中。
那随便抓一封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壮年的信件,是英文的可能高,还是中文的可能高?

我早说过,拿英文、中文来比骈文、散文只能聊以一笑,不料冒牌兄还真当回事!世事变迁,明白?

当然,我也可以陪兄“当回事”:
“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壮年”英文是都学了,可能达到自由写作水平的有多少,兄也知道。相比之下,会写散文的人去写骈文,只要风气一开,简直易如反掌!
世事变迁啊,兄还是别比了。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5-29 08:32 发表
“疏”为官方文件,“笺”总不是官方文件吧?

死抠字眼!这两样明明是一个东西,用词不同。楼主提炼出“遗疏”“遗笺”分别指代两个文本,为区分罢了。难道冒牌兄认为周瑜临死写了两篇东西,都是给孙权的,内容雷同,一篇叫“遗疏”,一篇叫“遗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西马忠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8
编号 781
注册 2003-9-14


发表于 2007-5-30 00: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西江兄所引之文,似乎答非所问。兄以何具体事例证明“陈寿八成没看过周瑜遗疏”,是以杜撰?论点尚须论据支撑,否则岂非信口雌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5-30 08: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9 19:45 发表


惊才绝艳 旷古烁今

说这个废话干嘛?

莫非阁下所说的“陈寿八成就是没看过周瑜遗疏原文”,其中“陈寿看过周瑜遗书原文”的可能性更高?

别老是回避俺的问题。
你回答一下为啥陈寿八成就是没看过?而虞溥能看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5-30 08: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9 20:24 发表
我早说过,拿英文、中文来比骈文、散文只能聊以一笑,不料冒牌兄还真当回事!世事变迁,明白?

当然,我也可以陪兄“当回事”:
“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壮年”英文是都学了,可能达到自由写作水平的有多少,兄也知道。相比之下,会写散文的人去写骈文,只要风气一开,简直易如反掌!
世事变迁啊,兄还是别比了。

“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壮年”英文是都学了,可能达到自由写作水平的有多少,俺当然知道。
但阁下莫非就那么肯定周瑜已经能用骈文自由写作??

会写散文的人去写骈文,只要风气一开,简直易如反掌????
阁下莫非说的是互相抄袭???

顺便劳驾证明一下建安年间已经骈文之风大行才是。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9 20:24 发表
死抠字眼!这两样明明是一个东西,用词不同。楼主提炼出“遗疏”“遗笺”分别指代两个文本,为区分罢了。难道冒牌兄认为周瑜临死写了两篇东西,都是给孙权的,内容雷同,一篇叫“遗疏”,一篇叫“遗笺”?!

当然有区别。
周瑜可能是官方公文形式给孙权,也可能是以私人信件的方式给孙权。
阁下既然要说“疏”为官方文件,拿民间书信作比毫无意义,言外之意,官方文件非得用骈文了?
那“笺”就是私人信件,为何非得用骈文???
阁下这么急着把周瑜的信件断为官方公文干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5-30 08: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9 20:10 发表
谢谢,是我行文有漏洞。
重申一下:胡宝国《三国志》裴注研究也着意探讨了《三国志》记载简约的问题。

但也请冒牌兄注意周瑜遗疏在《三国志》出现在鲁肃传中,为鲁肃“接班事件”服务。而取蜀规划已在周瑜本传有记载,以陈寿的风格则很可能不再令其出现在鲁肃传。
(另,参考《三国志·王昶传》上疏比《战略》上疏少了多少。)

周瑜病困,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从文体来说,确实是不完整。
如周瑜的现况就没有叙述,陈寿记载是可能只引用了一部分。
不过阁下也承认,此处是以荐鲁肃为主,那取蜀规划在此处属于无关内容,陈寿不取理所当然。
那某人所说的故意抹杀周瑜说,就根本无从说起。

其次,俺前面就说了,陈寿所引不完全不代表江表传记载就是本来面目。
那就有两种可能。
一、本来面目是散文。陈寿引用了后一部分,虞溥用骈文改写了全文。
二、江表传记载是本来的样子。陈寿用散文形式重新改写了。
两种可能确实都存在。

周瑜行文方式有另一份上疏可以佐证,而那份上疏跟《三国志》“遗疏”一直,而与《江表传》“遗笺”完全不符。
那就像巴西马忠所说,除非陈寿有改写文章的习惯。
但对这个情况,恐怕阁下也找不出什么解释吧?

虞溥的情况不难解释。
周瑜上疏给孙权,文本自然是由孙吴保管。平吴之后,归晋所有。
俺前面就说过好几次,虞溥从未担任过史官。
那不可能看到原文的,应该是虞溥才对。
虞溥见不到原文,那就只能由其他人转述或转载。
而当虞溥之时,骈文之风比建安年间是普及多了。
或者虞溥所见到的就是改写本,或者虞溥只得其大概,自己书写了原文,都很正常。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9 20:10 发表
冒牌兄这等于说,《江表传》“遗笺”是周瑜遗疏原文的子集。这不就得了——《江表传》里既然有取蜀,原文里自然有取蜀了!
而抛开文体(“其辞乖异”)不论,《三国志》“遗疏”是《江表传》“遗笺”的真子集是有目共睹的。
结论自明。

俺用阁下的观点同样推论而已,怎么成了俺承认《江表传》“遗笺”是周瑜遗疏原文的子集了????

《三国志》“遗疏”跟《江表传》“遗笺”两者言辞完全不同。
既然“其辞乖异”,那就必然有一为真一为假,或者两者皆为假。
怎么成了《三国志》“遗疏”是《江表传》“遗笺”的真子集是有目共睹了?
阁下的证明方式真够独特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江水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161052
注册 2007-5-20


发表于 2007-5-30 20: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引文,提两句。

陈寿“没有足够的条件(看到某些资料)”不是我说的,仅提供一家言耳,陈寿“有足够的条件(看到周瑜遗疏原文)”不更是一家言?《三国志裴注研究》则本身就不是把重心放在“有无条件”上。同样,“有无条件”也不是我的重心——那是某些人的重心。

胡宝国《三国志裴注研究》对周瑜遗疏之争的作用,烦请读过全文再说话,理解不了我也不会有意见。沉迷于揪细枝末节玩命曲解的人,又怎能一下子适应高屋建瓴的解决方案呢。
《三国志》简约有深层历史原因,许多反映真实的材料由此流失,但一旦历史环境改变,人们就会努力追回。有理由认为,周瑜遗疏中的取蜀就是在这种大行为中失而复得的。

望诸君心态开放一些,对合理事物不要拒不接受。

关于楼主的文,我始终以为,“对后人读史的影响”和“有多少未尽之意”是精华所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可爱小马驹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960
编号 90695
注册 2006-11-9


发表于 2007-5-30 20: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瑜的遗疏作为正式文件是要保存在东吴的国库里面的,东吴首都一直没有经历战火,国库内的文件不会遭到破坏,在孙皓投降之后自然全部移交给晋政府,陈寿作为晋的史官自然可以看到周瑜的遗疏原文,除非东吴国库保管不善,周瑜遗疏被人偷了或是被老鼠啃了,才会导致陈寿看不到原文,而这种微概率事故在历史研究中是不会考虑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5-31 08: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30 20:02 发表
关于引文,提两句。

陈寿“没有足够的条件(看到某些资料)”不是我说的,仅提供一家言耳,陈寿“有足够的条件(看到周瑜遗疏原文)”不更是一家言?《三国志裴注研究》则本身就不是把重心放在“有无条件”上。同样,“有无条件”也不是我的重心——那是某些人的重心。

胡宝国《三国志裴注研究》对周瑜遗疏之争的作用,烦请读过全文再说话,理解不了我也不会有意见。沉迷于揪细枝末节玩命曲解的人,又怎能一下子适应高屋建瓴的解决方案呢。
《三国志》简约有深层历史原因,许多反映真实的材料由此流失,但一旦历史环境改变,人们就会努力追回。有理由认为,周瑜遗疏中的取蜀就是在这种大行为中失而复得的。

望诸君心态开放一些,对合理事物不要拒不接受。

关于楼主的文,我始终以为,“对后人读史的影响”和“有多少未尽之意”是精华所在。

只要阁下不能证明在东吴国库中,周瑜遗书有所毁损,那陈寿看到周瑜遗疏原文就很正常。

陈寿“没有足够的条件(看到某些资料)”不是阁下说的???
那估计是俺眼花了,下面这段是谁说的?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7 21:47 发表
《王昶传》与《战略》中上疏有雷同句,只能说明陈寿可能看过王昶上疏原文(还得先保证《战略》所载是原文),这丝毫无助于解释《周瑜传》与《江表传》中遗疏的差异——陈寿八成就是没看过周瑜遗疏原文

在肯定《王昶传》与《战略》中上疏的相似之余,也不能对二者之别视若无睹吧。如此“近亲”就变了这么多,疑似“远亲”的《周瑜传》与《江表传》中遗疏又当如何?!

“篡改别人文章”大约不是陈寿本意,但客观条件与主观选择注定了不可能做到每一段引用都高度逼近历史真实。

胡宝国《三国志裴注研究》对周瑜遗疏之争毫无帮助,至少阁下举的那段证明不了《江表传》才是原文。
阁下别老是上纲上线,正面回答俺的问题成不成??

“有多少未尽之意”当然是未尽之意了,只不过不是陈寿他们的未尽之意,是楼主自己的未尽之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5-31 12: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江水阔 于 2007-5-28 23:10 发表


《史记》开篇是啥?五帝本纪第一!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考古专家郭大顺说,夏以前的“五帝时代”因无地下史料,只能凭借传说。
我可不是诬蔑太史公啊,但这至少可以说明,《史记》并非纯粹地来自“一手 ...

俺非常奇怪的是,陈寿看不到原文,反而是后世的虞某人看到了原文,而且裴松之都不敢明言谁真谁假,为何过了1800来年,被一些业余人士火眼金睛,一眼就瞅了出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西马忠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8
编号 781
注册 2003-9-14


发表于 2007-5-31 13: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寿同志对于取材是相当严谨的,虚实难明尚且不著,又怎会杜撰周瑜遗疏。《三国志·陆凯传》:“予连从荆、扬来者得凯所谏皓二十事,博问吴人,多云不闻凯有此表。又按其文殊甚切直,恐非皓之所能容忍也。或以为凯藏之箧笥,未敢宣行,病困,皓遣董朝省问欲言,因以付之。虚实难明,故不著于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7-5-31 23: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来都是把想像当成历史!
陈寿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又“很严谨”,就能看到所有的资料,其“直线思维”的固执程度令人佩服。要是陈寿能活二百岁,当然可以看到更多的材料,遗憾的是,晋初能供陈寿采用的史料有限。
如果陈寿所看的材料“已经全面”,不用补充。呵呵,那么整个裴松之还有必要做注吗?那样的话,“裴注”必然是不可信的杂史野史,不仅仅《江表传》,《魏略》、《吴书》、《汉晋春秋》、《零陵先贤传》……都是野史了?诸位又自已砸自己脚了吧?为了一个周瑜遗笺,不惜让三国历史资料的收集到陈寿为止,不惜把“裴注”统统推翻。
三国历史研究领域将永远牢记诸位的伟大贡献!
诸位一方面方《江表传》的材料从东吴故地、故民中取得,一方面又否定《江表传》挖掘了东吴的一手资料,又一次自己砸自己脚了吧?既然陈寿资料已经齐全了,《江表传》中的记载,全是东吴人编的小说,东吴人有全民文学创作的爱好。那就奇了?东吴人不遗余力地虚构来赞美周瑜,这是为什么?诸位能给解释一下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6-1 08: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白鲸 于 2007-5-31 23:06 发表
原来都是把想像当成历史!
陈寿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又“很严谨”,就能看到所有的资料,其“直线思维”的固执程度令人佩服。要是陈寿能活二百岁,当然可以看到更多的材料,遗憾的是,晋初能供陈寿采用的史料有限。

晋初能供陈寿采用的史料有限???阁下倒是提出证明啊???

QUOTE:
原帖由 黑白鲸 于 2007-5-31 23:06 发表
如果陈寿所看的材料“已经全面”,不用补充。呵呵,那么整个裴松之还有必要做注吗?那样的话,“裴注”必然是不可信的杂史野史,不仅仅《江表传》,《魏略》、《吴书》、《汉晋春秋》、《零陵先贤传》……都是野史了?诸位又自已砸自己脚了吧?为了一个周瑜遗笺,不惜让三国历史资料的收集到陈寿为止,不惜把“裴注”统统推翻。

阁下那只眼睛看到我把“裴注”统统推翻了???
我好像连《江表传》都没推翻吧??
真要说起来涉及荆州的不过四五条,阁下莫非认为《江表传》中的四五条资料等同于全部裴注??

QUOTE:
原帖由 黑白鲸 于 2007-5-31 23:06 发表
三国历史研究领域将永远牢记诸位的伟大贡献!
诸位一方面方《江表传》的材料从东吴故地、故民中取得,一方面又否定《江表传》挖掘了东吴的一手资料,又一次自己砸自己脚了吧?既然陈寿资料已经齐全了,《江表传》中的记载,全是东吴人编的小说,东吴人有全民文学创作的爱好。那就奇了?东吴人不遗余力地虚构来赞美周瑜,这是为什么?诸位能给解释一下吗

《江表传》的材料从东吴故地、故民中取得,就等于《江表传》挖掘了东吴的一手资料???
那是否俺去找个北京人问问,就能挖掘出中国的军事机密??怎么说那也是中国首都,中国的公民啊。

照这么说来还可以推出,网上的论坛,对中南海的情况,对中国的军事情报,都是了如指掌。
或者就如阁下所说,中国人有全民文学创作的爱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6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6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3 04:3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98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