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5-17 20:06 发表
1、引用——莫非您老能证明诸葛亮据南郡在以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之后?
请看资料: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诸葛亮传)
这说明诸葛亮调三郡赋税,是在刘备收取江南之后不久。大致在建安13年底开始。
你老怎么得出这个时间的???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莫非刘备在收取江南不久,周瑜还没打下江陵时,就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了?
“收江南”只是个约数而已,别当做绝对的时间。
关羽为襄阳太守显然在孙刘达成协议之后,刘备有了一次“封拜元勋”。
张飞守宜都,赵云守桂阳,诸葛亮督三郡当大致在同时。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5-17 20:06 发表
——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献帝春秋)
这个诸葛亮据南郡,显然是刘备已经借到荆州以后,大致在建安15年底左右。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7-5-17 20:06 发表
2、引用——再说了,周瑜准备入川,才有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这是防范周瑜的临时性军事行动而已。
这个有点犯晕。你难道周瑜在大军入川前,会把后方重要据点都交给刘备的部下占领,而自己孤军深入?
我来告诉你事实:
周瑜入川前,孙权根本没同意借荆州,否则就是故意切断周瑜后路。而是周瑜突然死后,孙权才同意借的,此时刘备才全面接管荆州各地。
请注意:孙权其实前后有两个攻蜀计划,这个以前都介绍过的:
第一个:是周瑜提出的,得到孙权批准,是由荆州的周瑜军团加扬州调来的孙瑜军团,一起攻蜀。这里没有联合刘备一起的计划。孙权只是象征性地通报了刘备。而刘备由于没有控制战略要点、实力不足,只能口头反对,说什么当被发入山。但是孙权方面没有理会。
第二个:是孙权提出的,是由扬州调来的孙瑜军团(以到夏口)与刘备军团联合攻蜀。此时周瑜以死,刘备已经借到荆州,但是其自己想单独攻蜀,所以如三国志所言,采用主簿殷观之计策:同意孙权去攻蜀,但是不同意自己方面也去。这样,孙权的军队由于中间隔着刘备势力,没有配合而不能单独攻蜀,只好放弃计划。
而《献帝春秋》则把两个事件搞混了。同时刘备方面也没有硬不让孙权军过境。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
权遣使云欲共取蜀,或以为宜报听许,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己有。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迁观为别驾从事。
献帝春秋曰:孙权欲与备共取蜀,遣使报备曰:“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曰:“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虚伪,未必尽忠於操。今暴师於蜀、汉,转运於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操失利於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於沧海,观兵於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於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明明是一件事,居然能被阁下YY出两件来。
孙权就更好笑了。江陵还在手里,刘备势力还不强盛,打了退堂鼓。
等到刘备拿到江陵了,孙权还“畏之,进妹固好”,这会他倒要单独攻蜀了。
莫非孙权秀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