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啊, 书里描写百姓是感恩思其德而落泪, 到了你嘴里是成了不愿意跑? 无单啊无单, 看书看成你这样子可真是强到无伦了.
民众是不是自愿跟随? 这点你自个去看书吧, "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 百姓不愿意, 谁会跟你跑? 你试试让曹操在官渡时喊喊看?
再次强调了, 刘备迁民的第一目的是襄阳, 殊不知蔡瑁竟然也不愿让民众入城, 无奈之下, 维有带着民众撤退, 换成是别人, 早在这时就把民众驱散自己跑路了.
将利益远远计算在民众性命之上? 明知被追上是必死, 难道士兵的性命就不是性命了?
刘备的决定乃是在襄阳不得入之时, 当时是拖着大队民众, 士兵留与不留是完全没分别, 刘备乃决定让主力随关羽走, 这一行为是留下抵抗资本, 注意, 这件事的前提已经是"留兵与不留完全一样". 基于这个基础上, 刘备方会让关羽率众离去, 但是他自己却留了下来, 因为他不能放弃这些愿意跟随他离乡背井的拥护他的民众们, 因此他谴走部队, 是他的智, 他留着跟随民众, 是他的仁.
刘备的这一安排, 是在事情变故后的应变安排, 不是一开始就打算抛弃民众. 这就是有机心去算计和无机心去计划的区别. 这种安排不算仁义, 那什么样才算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