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碧落赋于2005-06-23, 18:29:05发表
原帖由湘江子龙于2005-06-23, 18:23:24发表
关于汴梁,还想说一说,昭昭不要说我跑题哟, ,最近做说岳,对宋朝很多东西做了些研究,什么时候也会整理些文章的.
无论怎么看,汴梁应该都不是很好的定都的城市,无险可守是他致命的弱点,朱元彰那时候想定都于此以鼓舞全国抗元士气,也因为这个而做罢.
但是为什么从梁开始,怎么这么多小朝廷要建都在这里呢?而且就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中间当时的经济情况,生态环境,乃至与当时黄河和大运河真正的走向应该都是决定性的问题.
我们现在甚至是朱元彰当时看到的黄河和大运河都不是北宋定都时的样子,最起码来说,黄河天险还是有一点险可以守的.只是黄河的改道以及宋朝的自己的一些河政建设改变了当时的形态,一句话,当时北宋的参谋本部的国防纲要是不合格的.
这个有空还是另写一篇文章吧.
要不有空我也来写一篇文章,关于历史上的黄河问题,比如黄河走向,改道原因,以及官方对黄政策
至于为什么定都开封,去问朱温吧。后唐好不容易定到洛阳,又变开封了。只好一直开下去了。幸好朱元璋没有定都开封
碧MM要写黄河古道变迁,这个可不是一般的学术论文啊
黄河的历史悠悠,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因此有关于黄河的历史资料由于年代太久,经常遇到某个年代史料断缺。黄河本身没有具体源头,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写照。由于黄河上游青藏高原的水携带大量的泥沙汇入黄河,因此导致河床越来越高,黄河不得不频繁改道,印象里记得不到一百年就得改一次道。黄河的改道现在基本是人为地改道,古代则常常是自然改道。
黄河入海口的改道基本是从的上游一直往东南下面延缓的,现在由于黄河水的大量被中途截流,黄河的下游经常出现断流。现在黄河的入海口正人为地改道,让黄河自然地把入海的三角洲变成陆地油田,减少将来的开采成本。
以前同某黄河水文站的一个站长闲聊起来,要写一部黄河的源渊与变迁史可是一部系统的大工程,不仅仅涉及到人文、历史,还要涉及到历代气象、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海相沉积、陆相沉积等大量自然学科的内容,仅仅靠对史料的把握来写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