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浮云一日 于 2008-5-16 00:05 发表
后期的马并不缺,比如:
是时,天子巡边,亲至朔方,勒兵十八万骑以见武节,而使郭吉风告单于
这次所谓十八万骑,偶认为是有水分的。因为武帝全盛时期,也就是绝漠远征时,汉军骑兵总共不过十万,而绝漠一战,汉损战马十万有余,不可能此后还有十八万骑。因此偶认为这里面水分是很大的。这个问题本应该在文内说明,但因为武帝巡边,只是耀武而无实质军事意义,因此略去了。浮云兄既然提出,就在这里说明一下。
後二岁,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步兵十万,出朔方。彊弩都尉路博德将万馀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说将步骑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敖将万骑步兵三万,出雁门。
还得考虑先前的损失,比如赵破奴的2万骑。马也不能说很少。
这次战役偶在文中有说明了,在绝漠远征之前,龙城之战之后,汉军出塞,皆以骑兵为主,而此战竟以步兵为主,由此便可见其战马之缺乏。此战汉军骑兵总共不过7万,与绝漠之前,是有相当差距的。
早期的步兵其实也不少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
卫、霍这次是大目标大战役,骑亦不过如此。说马死多了,其实加私马总共14万,不比后期多很多。
这个,我想浮云兄大概是理解错了,此战作战部队就卫霍的十万骑兵,所谓“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史记正义》注释曰“转运之士及步兵接後又数十万人”,也就是说这数十万人是后勤保障部队,因为绝漠远征,要千里馈粮,因此后勤转运者为战斗部队数倍。
而如同李广利那次出征,则纯以步兵为主,步兵已经成为作战主力,如路博德所将,竟然全是步兵,这在龙城之战后,是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武帝此次远征,官马加私马总共14万,但入塞者不满三万,汉军战马一朝而尽。此后虽有回复,但出塞骑兵始终没有超过7万人。
自贰师没后,汉新失大将军士卒数万人,不复出兵
李广利将六万骑,步兵十万,损失只数万人,那多半损失就是骑兵了,步兵应该还是转者踵军为是。比如李陵就曾“欲使为贰师将辎重”.
此言不错,每战所损失的,大多数为骑兵,步兵只承担转运保障而已。
所谓缺马指的是这种情况:
初,汉两将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匹。匈奴虽病 ,远去,而汉马亦少,无以复往。单于用赵信计,遣使好辞请和亲。天子下其议,或言和亲,或言遂臣之。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困,宜使为外臣,朝请于边。”汉使敞使于单于。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汉方复收士马,会票骑将军去病死,于是汉久不北击胡。
马少说的战斗结束时的情况。因“汉马亦少,无以复往”,导致无法利用"匈奴虽病"的形势,不能趁胜追杀扩大战果。
但汉已经在复收士马了,当然这需要点时间。后期的人是少了点,但马不是很少。久不北击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霍去病的去世。
霍去病在元狩六年死,而绝漠远征在元狩四年,期间两年间汉军亦无动静,可知汉军在漠北一战后停止出击,绝非因为霍去病之故。所谓“汉方复收士马,会票骑将军去病死”,可知在霍去病死去的同时,汉朝还一直在致力于回复战马数量。因此“汉马亦少,无以复往”绝非仅仅是在战役中间后的事情,而是在战斗结束相当长的时间内,汉朝因为马少而“久不北击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