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子午谷奇袭可行性
性别:男-离线 一马当先
(时间守护者)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30
编号 37138
注册 2005-4-19
来自 武汉


发表于 2005-7-2 22: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杨少凡于2005-07-02, 22:04:26发表
没看见我的最后一条吗?就算侥天之幸魏延攻长安得手了,他如何抵抗张合的中央军和魏军的雍州部队?那5000人够吗?别忘了张合军就有五万。

利用长安静守待援,如何不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酒魔剑仙
(推倒還是被推倒,這是一個值 ...)

顺平侯
奉国军节度使

Rank: 17Rank: 17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7
帖子 3551
编号 1414
注册 2003-10-13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7-02, 21:29:03发表

QUOTE:
原帖由杨少凡于2005-07-02, 18:36:02发表
[quote]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7-02, 18:10:51发表

三郡降是在什么情况下?魏延的奇兵魏国军队肯定不会防备,夺下了长安就可以固守待援了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是诸葛亮大兵压境,魏三郡安能投降?
》》》攻下长安?有什么道理能攻下?就算攻下了,以5000兵卒能当十倍于已的魏援军吗?待援,看诸葛亮攻祁山的速度,给魏延收尸只怕都来不及。

你还是没看清楚。  魏延怎么攻不下长安?  魏延出奇兵,敌军一定没防备,这样还攻不下区区长安?



引用 (杨少凡 @ 2005-07-02, 22:04:26)
没看见我的最后一条吗?就算侥天之幸魏延攻长安得手了,他如何抵抗张合的中央军和魏军的雍州部队?那5000人够吗?别忘了张合军就有五万。  


利用长安静守待援,如何不行? [/quote]
出奇兵不错,敌人有可能没防备,说一定就太绝对了。另外,即使敌人没防备,他也未必能打下来。“区区”长安可是汉朝的西都,防御设施是可想而知的。

在退一步说,他打下来了。敌人把城一围,他靠什么补给?饿都能饿死他的说。用一万人防别人的强攻也显得力不从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煲呔曾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77
编号 42062
注册 2005-7-1


发表于 2005-7-3 01:1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杨少凡


QUOTE:
谈何成效可言?结果更无从谈起。

錯,结果是从蜀亡谈起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3 02: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纠正各位一下吧:
魏延计划实际上不是要攻占长安,而是要袭占潼关!!!差别巨大。
——三国志魏延传: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
——魏略: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略乃魏国人所写,其不清楚魏延究竟要干什么,只知道魏延打算从子午谷偷袭关中。由于子午谷正对着长安,就想当然地以为魏延要攻打长安。

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从军事上讲,夺取长安 ,控制咸阳以西是不能实现也不符合蜀军作战要求。理由:
1、如果采取魏延计划,那么战役目标就是夺取关中地区。那么由于关中地区本身略无预备,兵力不多,将领也很差劲,因此实现该目标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关中本身,而是来自洛阳的大批援军。因此,要达成战役目标,如何阻击魏国援军才是关键所在。只要阻击住敌人援军,那么关中地区唾手可得。
2、所以,如何能够阻击住强大的敌人援军呢?在长安是不行的,长安位于800里秦川的平原地区,正适合魏国骑兵作战,而蜀军山地兵的优势完全不能发挥,因此魏延计划的关键就是:利用敌人略无预备的有利条件,出奇兵抢占潼关,而后依托潼关天险来阻击敌人援军。这才是魏延计划的精髓所在!
3、如果按照魏略说的,即使魏延计划成功,双方的分界线竟然在咸阳一带,这一带无险可守,大批魏国精锐援军一开到,蜀军在平原地区取胜并保持住偷袭得来的地盘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困守长安更是不可取。
4、而采用三国志的魏延计划,一旦成功,双方将以潼关、黄河(北线)、武关(南线)为分界限,蜀军有险可依,足以发挥山地兵作战优势,保持住既的的利益。
魏延作为长期驻守汉中的军事将领,不会不知道这样的基本道理。因此他是不会计划只攻占长安 ,让敌人的援军顺利进入关中平原的。
后来诸葛亮之所以在陇右惨败,最主要的依然是阻援问题,街亭阻援失败立即导致整个战局的不可挽回。
因此不论是打陇右还是打关中,阻援是最关键的所在,因为陇右和关中本身敌军都不强,强大的敌军在洛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酒魔剑仙
(推倒還是被推倒,這是一個值 ...)

顺平侯
奉国军节度使

Rank: 17Rank: 17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7
帖子 3551
编号 1414
注册 2003-10-13
家族 轩辕狼党


可是还是同样的问题,奇袭真的就能打下潼关?打下来之后,不足万人的军队能守多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zzppp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2
编号 39818
注册 2005-5-29


发表于 2005-7-3 03: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魏延未必要攻下长安什么的,当然他自己的意思是想要立下大功的。只要魏延能进入关中,哪怕做个流寇,也能吸引大批魏军,从而减轻主力的压力。这么做风险很大,但值得一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酒魔剑仙
(推倒還是被推倒,這是一個值 ...)

顺平侯
奉国军节度使

Rank: 17Rank: 17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7
帖子 3551
编号 1414
注册 2003-10-13
家族 轩辕狼党


做流寇的话,兵少则构不成威胁,兵多则补给成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zzppp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2
编号 39818
注册 2005-5-29


发表于 2005-7-3 03: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幻想一下,诸位勿怪,要是我带兵出子午,奇袭长安,攻下我就带足补给,一把火烧了长安,再去劫掠别的地方,一旦长安等地有了准备,我就到处劫掠,到处放火,搞的鸡犬不宁,务必让魏兵力分散各地防守,或集合大军来围剿,总之尽可能吸引住兵力,其他的等诸葛丞相出了万山丛中再说。不过这个计划影响恶劣,诸葛丞相估计不会采纳,搞不好还会打我板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酒魔剑仙
(推倒還是被推倒,這是一個值 ...)

顺平侯
奉国军节度使

Rank: 17Rank: 17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7
帖子 3551
编号 1414
注册 2003-10-13
家族 轩辕狼党


哈哈,要是长安守住了呢?要是长安守军撤退时,带走或焚毁了所有的补给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zzppp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2
编号 39818
注册 2005-5-29


发表于 2005-7-3 03: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无所谓,我本来就是来破坏的,可以找别的地方劫掠。只要长安有准备,一击不中,就绝不冒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酒魔剑仙
(推倒還是被推倒,這是一個值 ...)

顺平侯
奉国军节度使

Rank: 17Rank: 17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7
帖子 3551
编号 1414
注册 2003-10-13
家族 轩辕狼党


关键问题是你往哪里跑?奇袭重要的就是这个奇字。无论长安能不能拿下,各地肯定都有准备,背后被魏军追着,有时间给你慢慢攻城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zzppp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2
编号 39818
注册 2005-5-29


发表于 2005-7-3 04: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城攻不下,我就抢农村的啊。具体说,我就是在关中打游击,只不过不用讲什么鱼水之情了。就当我是八大王的流寇好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酒魔剑仙
(推倒還是被推倒,這是一個值 ...)

顺平侯
奉国军节度使

Rank: 17Rank: 17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7
帖子 3551
编号 1414
注册 2003-10-13
家族 轩辕狼党


若是主战场顺利还可以,若是失利,你怎么回去?而且你这样对魏国来说影响并不是太大, 你的部队又是死一个少一个,起不了大的作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zzppp123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2
编号 39818
注册 2005-5-29


发表于 2005-7-3 13: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主战场顺利当然皆大欢喜,不顺利就是兵败了,那这支孤军估计投降人家也不会要的了,占山为王,到处流串,想法等丞相的下次北伐吧。


好了,幻想话题不多说了,免的斑斑见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5-7-3 13: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燕京兄,魏略虽然是魏国人所写,但比志详细得多,何况“延每随亮出”这个每字明显有些问题,子午谷之计只能在第一次使用的。

观地图可知,长安到潼关距离大概两百余公里,洛阳到潼关的距离也差不多,即使魏延到长安时才被发现,而潼关没有士兵把守,洛阳的魏军骑兵也会赶在魏延的步兵前面到达潼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5-7-3 17: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与魏延的在进攻路线和方式上的分歧所反映的问题应该更深刻。

蜀小魏大,蜀弱魏强,以弱小攻强大,只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速战速决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弱小者的利益。

如果谈到冒险,从战略层次上决定以小谋大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如果说魏延的子午谷之计体现了战术上的冒险主义的话,那么诸葛亮以弱蜀伐强魏的决策则何尝不是冒险主义在战略上的体现呢?这种战略冒险的基础是否坚实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战略上实行冒险主义而在战术上实行保守主义正是诸葛亮屡出不克的症结所在,从首次北伐的结果也不难看出,所谓“安从坦道,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所谓的“求稳”并没有给蜀国带来什么好处,较之魏延的子午谷奇袭之计也丝毫体现不出对全局更好的掌控上。

首役失败,并不仅仅是一次战役的失败,而是决定了整个北伐战争的悲剧命运,此次战后,魏国开始重视西线防御,蜀国再无空子可钻,丧失了以弱胜强的重要筹码——出奇制胜的条件,后来的历次北伐,也就不过是尽人事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岑平
(玉衡君)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6
功绩 85
帖子 2155
编号 4366
注册 2004-1-11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5-7-3 17: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當然是不值得採用的……
國力、軍隊、戰略、后著、外交等諸多方面都顯示此計只有氣勢……
其實内裏十分空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4: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5-07-03, 9:10:39发表
诸葛亮与魏延的在进攻路线和方式上的分歧所反映的问题应该更深刻。

蜀小魏大,蜀弱魏强,以弱小攻强大,只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速战速决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弱小者的利益。

如果谈到冒险,从战略层次上决定以小谋大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如果说魏延的子午谷之计体现了战术上的冒险主义的话,那么诸葛亮以弱蜀伐强魏的决策则何尝不是冒险主义在战略上的体现呢?这种战略冒险的基础是否坚实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战略上实行冒险主义而在战术上实行保守主义正是诸葛亮屡出不克的症结所在,从首次北伐的结果也不难看出,所谓“安从坦道,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所谓的“求稳”并没有给蜀国带来什么好处,较之魏延的子午谷奇袭之计也丝毫体现不出对全局更好的掌控上。

首役失败,并不仅仅是一次战役的失败,而是决定了整个北伐战争的悲剧命运,此次战后,魏国开始重视西线防御,蜀国再无空子可钻,丧失了以弱胜强的重要筹码——出奇制胜的条件,后来的历次北伐,也就不过是尽人事了。

非常精辟的论述!
所以,在战略上应平稳而在战术上应出奇制胜(冒险一些),才是克敌之道,曹操在这方面显然做的更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4: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5-07-03, 5:23:53发表
燕京兄,魏略虽然是魏国人所写,但比志详细得多,何况“延每随亮出”这个每字明显有些问题,子午谷之计只能在第一次使用的。

观地图可知,长安到潼关距离大概两百余公里,洛阳到潼关的距离也差不多,即使魏延到长安时才被发现,而潼关没有士兵把守,洛阳的魏军骑兵也会赶在魏延的步兵前面到达潼关。

马岱兄:
但是毕竟是敌国之人记载。
这个每字,我在以前那篇魏延计划可行性的文章中有分析,应该是第二次北伐时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是条件已经不如第一次了。可参考本人那篇文章的内容。
在那篇文章中,我介绍到:长安到潼关的距离是260华里,而潼关到洛阳的距离是430华里。而且当魏延出谷后,即使马上被发现,也要有骑兵快马到洛阳去送信吧?这个距离是690华里。
洛阳得到报告要开会研究、要集结兵力准备出发,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后才是行军430华里到潼关。这段时间足够魏延走260华里到达潼关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upz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3
编号 19756
注册 2004-10-28


发表于 2005-7-4 16: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魏延的一个基点是主掌关中的是夏侯懋,如果是郭淮曹真张合,估计就不会由这个设想了吧?
稍微有点本领的,就算长安没兵,把武器发给罪犯啥的也能搞出来个几千,再来一句“有功者xx”就更强了:)

设想一下,如果胃炎突然出现在关中平原,夏侯弃长安而走,魏延抢占潼关,然后把武器发给罪犯啥的也能搞出来个几千,再来一句“有功者xx”。。。。。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17: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正是这样也。所以说大将才是一个战役中最关键的因素,第一因素。所以如果不趁魏国没有更换关中大将之前奇袭,一旦更换,不论是曹真、司马懿,就是张合来,魏延计划也就基本没戏了。
因为魏国不会无缘无故更换大将,一旦更换,证明已经开始防备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4 21: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4:45:48发表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5-07-03, 5:23:53发表
燕京兄,魏略虽然是魏国人所写,但比志详细得多,何况“延每随亮出”这个每字明显有些问题,子午谷之计只能在第一次使用的。

观地图可知,长安到潼关距离大概两百余公里,洛阳到潼关的距离也差不多,即使魏延到长安时才被发现,而潼关没有士兵把守,洛阳的魏军骑兵也会赶在魏延的步兵前面到达潼关。

马岱兄:
但是毕竟是敌国之人记载。
这个每字,我在以前那篇魏延计划可行性的文章中有分析,应该是第二次北伐时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是条件已经不如第一次了。可参考本人那篇文章的内容。
在那篇文章中,我介绍到:长安到潼关的距离是260华里,而潼关到洛阳的距离是430华里。而且当魏延出谷后,即使马上被发现,也要有骑兵快马到洛阳去送信吧?这个距离是690华里。
洛阳得到报告要开会研究、要集结兵力准备出发,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后才是行军430华里到潼关。这段时间足够魏延走260华里到达潼关了吧?

洛阳当时是谁守呢?皇帝亲自坐镇,出兵要这么磨蹭  而且军事上的突发军情,比如对方敌军突然出现而采取的告急传信,怎么会用送信的加急快马而不用烽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22: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点外行?
烽烟只能反映有敌人来了,至于是来了一个连偷袭,还是来了10万大军,那不是靠烽烟所能表达的。而具体的报告才是皇帝作出正确决定的依据:是命夏侯懋就地解决(比如来一个连),还是派1万援军(比如来5000魏延军),还是派5万大军(比如这次诸葛亮主力来)。
而5万大军也不是说明天走就能够开拔的。古代交通、通信很落后,层层下达命令,召集下面的军官布置任务、等等工作都不是打电话可以完成的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22: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瑶姬小公主于2005-07-04, 13:39:49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7:39:11发表
正是这样也。所以说大将才是一个战役中最关键的因素,第一因素。所以如果不趁魏国没有更换关中大将之前奇袭,一旦更换,不论是曹真、司马懿,就是张合来,魏延计划也就基本没戏了。
因为魏国不会无缘无故更换大将,一旦更换,证明已经开始防备了。

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蜀能否与魏相抗
地理山势的天险,是帮助了他们,还是阻断了他们

看你怎么说:
当诸葛亮要进攻魏国关中时,秦岭就成了累赘负担;
当魏国要进攻汉中时,秦岭就能够帮助防御;
当魏延计划打算攻占关中时,潼关天险就是友帮助的,可以依托阻挡洛阳的援军;
当诸葛亮打算攻占陇右时,陇山也能够帮住挡住魏国援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7-5 03:1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正如燕京晓林所说的绝对赞成子午谷奇袭成功率非常高,身为一个将军没有理由不知道有援兵就直接攻城。
对于一个弱国来说只能出奇制胜才能有反转的局面。
正如当初曹操的官渡之战一样。
可惜就是诸葛亮不是曹操,想到奇袭的是魏延而不是诸葛亮。
一诸葛亮不是当时蜀国国主,诸葛亮失败了他的政敌也会抬头。
二魏延本身人际关系就是不好,跟本没有有力人士支持这个计划。如果当初是马谡想起的诸葛亮可能也会赌一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5 10: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2:18:09发表
有点外行?
烽烟只能反映有敌人来了,至于是来了一个连偷袭,还是来了10万大军,那不是靠烽烟所能表达的。而具体的报告才是皇帝作出正确决定的依据:是命夏侯懋就地解决(比如来一个连),还是派1万援军(比如来5000魏延军),还是派5万大军(比如这次诸葛亮主力来)。
而5万大军也不是说明天走就能够开拔的。古代交通、通信很落后,层层下达命令,召集下面的军官布置任务、等等工作都不是打电话可以完成的呀!

潼关怎么也是个要塞,是否毫不设防,而且也算是洛阳的西大门,有了敌情为什么不能用烽烟?为什么运兵防守潼关要这么磨蹭(注意不是要增兵到长安以西的前线).兄能给出具体的证据,而不是仅仅按照近现代中国的时弊以及和平年代的办事效率给出的臆测吗?



洛阳既为首都,西边就是毗邻敌国的前线,卫戍部队对于首都西大门的要塞潼关的布防怎会如此轻慢,似乎曹魏的政体还没腐败到这个地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upz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3
编号 19756
注册 2004-10-28


发表于 2005-7-5 11: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的战例总是成功了才为人所流传,魏延这条计叫作“胎死腹中”:)
夺潼关能不能成功谁也不知道,就像吕蒙白衣渡江也不是有十成的把握,碰
上糜芳/傅士仁这样的守将就成功了。
这也是九成以上的成功战例的另一个特点,对方主将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
犯了错误。
我想说的是
1.夏侯懋是庸才,具备犯错的主观条件。
2.魏延部是百炼精兵,又跟随魏延多年,具备奇袭的条件。
3.潼关的防务不可能很好,魏延的攻击距离是好几百里,不能只算长安到潼关
的距离。何况魏延会不会化装抢关谁也不知道,最起码守军的战备意识肯定很
弱。潼关距洛阳又是数百里。
4.烽火台燕京晓林的描述不大准确。有烽火就是说明当地驻军无法独立解决。
但是如果潼关失守,只要潼关的烽火没点燃,洛阳没有反应一点也不奇怪。
5.当时中国人口稀少,5000-10000人的袭击行动长安城很难感觉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鲁卡德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428
编号 22343
注册 2004-11-5


发表于 2005-7-5 11: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纵观楼上几位的意见,谈谈我的看法。

QUOTE:
对于一个弱国来说只能出奇制胜才能有反转的局面。
正如当初曹操的官渡之战一样。

有这种意见我没什么好说的,出奇制胜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自己不犯错,对方犯错,而且你要能捕捉到对方的错误。那种一开始不想着稳扎稳打,就想着出奇制胜的人最后结局必然是惨淡收场。更不要拿什么曹操的官渡之战来做对比,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曹操有没有仗还没开始打就想着出奇制胜?没有,曹操是在正面相持,对峙中等待对方犯下大错,而且情况已经对自己十分不利的前提下才决定赌一把的。

顺便提一下,弱国反转局面的手段绝对不会只有出奇制胜。

QUOTE:
子午谷奇袭成功率非常高

老实说,成功率高在那里我是真没有看见。这个计划好当然是好,只有一个缺点,大家都知道的--太过一厢情愿。假如对手真的如你所估计般不值一提当然没问题,但假如对手不是这样呢?一开始就这样在战术上蔑视对手,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诸葛亮比起魏延已经很重视对手了,但他一出岐山时对手反应之快仍然让他有点措手不及,试想一下当魏延按照自己的计划出击而对手反应神速远超他的想象时,魏延的结局真的不容乐观啊。魏延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说他和刘备的对话还不足以表现出他的口气大过底气的话,那么诸葛亮死后他的表现十足的表现出了他的有勇无某和大局观的的缺乏。就这样的一介武夫提出的一个这样一厢情愿的计划被诸葛亮否决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与什么政敌,什么人际关系根本毫不沾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5 12: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阿鲁卡德于2005-07-05, 11:31:18发表
纵观楼上几位的意见,谈谈我的看法。

QUOTE:
对于一个弱国来说只能出奇制胜才能有反转的局面。
正如当初曹操的官渡之战一样。

有这种意见我没什么好说的,出奇制胜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自己不犯错,对方犯错,而且你要能捕捉到对方的错误。那种一开始不想着稳扎稳打,就想着出奇制胜的人最后结局必然是惨淡收场。更不要拿什么曹操的官渡之战来做对比,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曹操有没有仗还没开始打就想着出奇制胜?没有,曹操是在正面相持,对峙中等待对方犯下大错,而且情况已经对自己十分不利的前提下才决定赌一把的。

顺便提一下,弱国反转局面的手段绝对不会只有出奇制胜。



老实说,成功率高在那里我是真没有看见。这个计划好当然是好,只有一个缺点,大家都知道的--太过一厢情愿。假如对手真的如你所估计般不值一提当然没问题,但假如对手不是这样呢?一开始就这样在战术上蔑视对手,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诸葛亮比起魏延已经很重视对手了,但他一出岐山时对手反应之快仍然让他有点措手不及,试想一下当魏延按照自己的计划出击而对手反应神速远超他的想象时,魏延的结局真的不容乐观啊。魏延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说他和刘备的对话还不足以表现出他的口气大过底气的话,那么诸葛亮死后他的表现十足的表现出了他的有勇无某和大局观的的缺乏。就这样的一介武夫提出的一个这样一厢情愿的计划被诸葛亮否决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与什么政敌,什么人际关系根本毫不沾边。

这位兄弟与俺意见基本一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upz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3
编号 19756
注册 2004-10-28


发表于 2005-7-5 12: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楼桑野夫于2005-07-05, 12:00:51发表
这位兄弟与俺意见基本一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这条应用于别处可以,用于蜀地,起码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蜀地攻克关陇的战例。

秦岭是天然阻隔,不出奇(出奇也不一定行)就没机会。惯于山地战的蜀地部队
占了陇西也无法敌挡在陇西平原上的骑兵。同样北方的部队也很难攻克秦岭,基
本平蜀靠的都是蜀地政权后期的腐化,还有一些攻击方向是走的长江两岸。
套用一下吕蒙对孙权的话:
“丞相今日得凉州,魏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潼肴,全据
关陇,得关右熊虎之士,形势益张。”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4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4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23: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16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