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清代皇帝的圣旨有没有封还系统的?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13-8-12 18: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8-8 18:05 发表


我说“明朝内阁没有任何权力”,是说从制度而言,明朝内阁没有决策权。

我前面说了,明朝内阁的权力,主要就是票拟,而票拟这个权力,说到底其实是一种建议权。——即使是张居正时期内阁权力最膨胀时,也 ...

完全无视历史发展的轨迹。

臣子的作用完全用西方式的权力制约架构来解读,是无论如何不知道中国历史是怎么一回事的。程序、制度等等,形式而已,摆设而已,并非能完全左右中国政治格局,但这些形式的东西也是必不可少的。

就拿明朝为例,朱元璋开设内阁时内阁的确是个秘书处,一般不会对皇帝的决策权造成丝毫影响。朱棣时候就不同了,朱棣迁都、北伐、下西洋等等国策都遭到过六部的消极应对。皇帝的命令不是只有执行和反对两种应对,臣子们可以给你拖着不管,或者今天一封书,明天一封书的折腾你。。。。。朱棣为此大伤脑精,他开始知道控制这些臣子,想自己独立办点事不是容易的事。
朱棣以后,每个皇帝基本都受过正统教育,读过圣贤书,他们一上任就知道要勤政爱民。所以刚上任的皇帝,一般都会听从文官的建议,改革弊政,推行新政。使政治面貌焕然一新。可惜不是皇帝不想这样干,他干着干着就会逐渐发现,皇帝只不过是文官集团的傀儡而已,万事都做不了主。成化帝就很明显,上任三个月积极勤政,以后就不对了,他开始知道用外戚宦官集团来制衡文官集团,在几股势力交错权力制约过程中,皇帝其实是一个很孤立的的角色。而文官集团书写的历史中,这时候的皇帝就会被写得很坏,怠政、任用宵小,宠幸内侍等等名词都会被搬上史书。
明朝自始至终只有弘治一任皇帝是甘心做文官集团的傀儡的,于是他就变成了史书上的明君。
武宗是个的怪诞角色,其实是一个个性皇帝,他用牛皮糖的方式与文官集团绕圈子。
嘉靖一上任就和文官集团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目的是重拾皇帝应有的威信。春秋明君晋悼公未上任之时与诸卿说过一句话:你们如果各为犬牙,把我当傀儡,那我这个主公不干也罢,我回成周去。诸卿相互告诫,认为新君不同以前,谨慎为上。嘉靖未上任时也来过这么一手,未从文官的要求而行太子即位之礼:你们硬要我走这个门,我就回安陆继续当藩王。杨廷和知道这个皇帝不好控制,于是就开始了和嘉靖牛皮糖的历程。嘉靖也知道用一般宵小、宦官来对抗文官集团没什么用,只能一人独抗。这一抗就是20年,那帮人一个个都是人精,嘉靖是人精中的人精,不过一个人精中的人精对抗那么多的人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20年抗下来人精中的人精也吃不消。于是开始了不上朝。文官书写的历史,嘉靖又变成了昏君。
隆庆根本就是根木头。高拱张居正全权代理朝政。
万历亲信张居正。张居正死后,万历立刻变脸,打算亲政。但是在亲政中发现,文官集团其实很难控制。万历时期的文官集团比嘉靖时期又有不同,明朝哲学思想破天荒的大发展,一个个个性独立鲜活的官员形象,在皇帝面前简直就是一群不听话的牛鬼蛇神。万历时期的文官集团已经形成了有固定势力的党派,万历要对付这些党派已经疲于奔命。万历以前的内阁是文官集团的首领,万历时期的内阁已经变成了这些党派攻击的对象,连内阁的位置都不好做了。下野的顾宪成公开发书说张居正是独裁的元凶!王锡爵、赵南星。。。。连内阁的位置都不敢座,人人抢的大元宝变成了烫手山芋人人要扔。每一个内阁首辅都如坐针毡,内阁成了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夹心面包。皇帝被架空的时代已经变成了内阁也被架空的时代,所谓的哲学圣人在暗处摇手操控朝政。人人平等,百姓日用即是天理,非君浪潮,对抗独裁,反君主专制等等的思想已经形成潮流势力。公天下以选举,虚君罢内阁六部分权等等政治设想已经出台。种种原因造成了明末的巨变。

清朝是一个和明朝大不同的时代,清朝对思想的控制禁锢,对中国思想的发展是毁灭性的打击。从上至下的完全制约,清朝的官员,没有思想的机器而已。什么制度,什么程序---空架子的摆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3-8-12 18: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ahaku719 于 2013-8-12 18:40 发表

完全无视历史发展的轨迹。

臣子的作用完全用西方式的权力制约架构来解读,是无论如何不知道中国历史是怎么一回事的。程序、制度等等,形式而已,摆设而已,并非能完全左右中国政治格局,但这些形式的东西也 ...

部分认同,但是不少史料张冠李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伪昆仑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328
编号 478585
注册 2013-2-18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13-8-13 12: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 小陆伯言 的帖子

很简单举个例子

皇帝发中旨直接任命六科给事中再怎么上奏否决,内阁也无权任命臣工们心目中的人选,只能不断给皇上建议

但魏晋相权不同,任免、行政权都是实打实的,不管是曹操通过军队保证的相权还是王谢通过世阀保证的相权都不是皇帝说撤就撤的

所以虽然皇帝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便于实际操作,但那种权利不管由谁来实际使用,最终的支配权还是在皇帝

有明一朝外臣如夏言、严嵩、张居正,内臣如魏忠贤,皇帝想收回自己让渡的权利,不过是一道旨意的事

所以我不认为内阁拥有实际的相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3-8-15 22: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伪昆仑 于 2013-8-13 12:59 发表
很简单举个例子

皇帝发中旨直接任命六科给事中再怎么上奏否决,内阁也无权任命臣工们心目中的人选,只能不断给皇上建议

但魏晋相权不同,任免、行政权都是实打实的,不管是曹操通过军队保证的相权还是王谢 ...

明代官员任命为廷推和部议。而内阁的票拟恰恰能从中影响。
曹操?他能和一个普通的丞相相比吗?至于王导王敦也是通过军队的挟制坐稳了相位。
其实晋代丞相权力已经被转移了。
换谁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关键是皇帝说话大家当不当一句话。。。。。。。。。。。。。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2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2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5 04: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43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