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金陵王气黯然收,祸起萧墙谁之过, 南明弘光朝党争与南渡三案辨析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7 诸葛尚良 的帖子

明是江南士绅借用外族,来扑灭农民起义,典型的为了阶级利益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


回复 #22 五袋石果 的帖子 回复 #30 zeloti 的帖子
砍一两个宗室,确实可以解决些许财政问题,但很可能把其他宗室全部推到皇帝的对立面,本来已经缺乏宦官势力支撑了,还得罪个宗亲,那皇帝很难做下去了。
所以,如果有个心有大义、想为后代铺路的皇帝的话,还可以这么做,否则谁会去干这种危险事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eloti
(狂战士)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0
帖子 11953
编号 54239
注册 2005-11-29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13-2-16 23: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1 黑传说 的帖子

所以说,铲除魏忠贤一党后,崇祯没立马扶持忠于自己的阉党集团,就是大失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3-2-17 09: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eloti 于 2013-2-16 16:49 发表
只要黑材料做足,有厂公淫威在,谁知道你杀藩王为的是钱

说的容易,哪能这么容易做到?再者说来,扫除阉党,本是一大功绩,如果再扶持一个,人心更散了,东林党一支独大是不好,但也没必要扶持阉党,只要在朝中扶持另一股与东林相抗衡的势力即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芸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23
编号 272389
注册 2008-3-25


发表于 2013-2-21 17: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东林党在早期确实大多是能臣。到了这个时候的表现确实如清朝之清流派,以清流自许,以道德打压,不惜一切代价的打击对手。在拥立福王的问题上,他们也过于自私了,东南毕竟是东林党的天下,就算立了福王,福王也不至于因为上一辈子恩怨不用东林党人。这点东林党表现很气人。顾城的《南明史》貌似对东林党也相当的不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3-3-4 09: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金陵王气黯然收,祸起萧墙谁之过               作者  alance1981
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276964-1-1.html

  加为推荐贴,操作人:麒麟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3-9 18: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近确实没有时间更新后续部分,实在是有愧于推荐的奖励

所以先把后续的章节提纲大致说明一下:

逆案(一章)
顺案(一章)
三案(三章)
起兵(一章)
覆灭(终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3-3-10 08: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eloti 于 2013-2-16 23:07 发表
所以说,铲除魏忠贤一党后,崇祯没立马扶持忠于自己的阉党集团,就是大失策

当年熹宗传位给崇祯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要想坐稳江山,有两个人必须信任:一个是张皇后,另一个是魏忠贤。”当年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现在感觉熹宗的意思或许是说,文官集团靠不住,必须依仗宗室和宦官制衡。而宗室系统可由一个人搞定,这就是张皇后;宦官也可以由一个人搞定,就是魏忠贤。只要搞定这两个人,宦官和东林掐起来也不怕,自己和稀泥别闹大就好,还有大把时间专注个人爱好,多简单滴事情……

从汉灵帝到明熹宗再到路易十六,如出一辙。没了宦官这根柱子,就要掉脑袋,唉……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3-3-10 08:3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3-31 01: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逆案

    弘光朝廷创立之初,朝中大臣本来多是东林复社党人口中所谓的正人君子,但是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太久,因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姜曰广、高弘图、张慎言、刘宗周等人就相继被排挤出朝,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奸臣当道,驱逐群贤。于是东林党残余分子将矛头指向了马士英,攻击他起用阉党分子阮大铖,“阮大铖辈尽起而谋国是,外则附贵阳以招权纳贿,内则实为珰人翻局之计,似乎事情就坏在马阮勾结,推翻崇祯朝钦定逆案,动摇了南明根基。这种观点后来被刘宗周的弟子黄宗羲的浙东学派发扬光大,流传三百多年直至今日。

    问题是尽管马士英固然不是能够力挽狂澜的救时宰相,但是将他列入《明史·奸臣传》实在是毫无道理,而阮大铖固然也不是能够扭转乾坤的栋梁之才,但是将他归为魏忠贤阉党也根本是无中生有,至于把弘光朝的党争说成是马阮等阉党余孽对东林党人的反扑报复,则更是居心叵测的蓄意污蔑。


    事实上东林复社党人历来孜孜以求的就是独掌大权,然而弘光帝的即位登基,却使得他们垄断朝政的图谋全都付诸东流。这本来是东林党人自己种下的苦果,但是这些向来以清流自居的正人君子却不肯承认私心自用,而是转而抨击马士英以及他推荐的阮大铖,将掀翻逆案作为这两个人主要罪名,但是这个罪名真的存在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马士英不仅不是阉党成员,起初也不是东林党的敌人,作为复社领袖张溥的好友,他最初的政治态度是倾向于东林复社一系。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担任地方官员,马士英没有牵涉进复杂的党争,因此他也没有太深的门户之见。所以在通过政治投机登上了弘光朝廷的首辅宝座之后,他本来想联络各方人士,特别是东林复社党人,促成各派精诚合作的统一战线。

    比如在后来东林党精神领袖刘宗周,针对马士英推荐阮大铖一事大闹朝堂,却在刘泽清等勋臣的弹劾下被罢斥的事件中,马士英的赋诗“苏蕙才名千古绝,阳台歌舞世无多。若使同房不相妒,也应快杀窦连波。盖以若兰喻刘、阳台喻阮也,已经足以表明他丝毫没有排挤东林复社人士的意思。但是相形之下,东林党人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的迂腐偏狭和食古不化则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比如在弘光朝廷成立之初,内阁诸臣在商讨适合担任词臣的候补人选时,偶然谈论起已经去世的复社创始人张浦时,作为张浦好友的马士英在这个时候表现出的痛惜之情溢于言表。虽然这种笼络东林党人的行为不免显得颇为做作,但是在官场上也算是人之常情,所以从人情世故上来说,即使不愿意领这份情,也完全用不着拒人千里。然而身为东林党骨干的姜曰广却当面奚落道,“公哭东林贤者,亦东林耶?”这里面透露出的根深蒂固的门户之见实在让人为之咋舌,也就难怪马士英在颜面尽失之下愤然回应道,“予非攀东林者,东林拒予耳!

    至于同样被东林党人污蔑为阉党的阮大铖,虽然后来东林党残余分子编撰的史书,将他描绘成了虽略有文才,但人品极端低下的无耻政客,以至于在孔尚任的《桃花扇》中作为剧中的奸角大反派,成为了数百年来受人唾骂的对象。但是事实上由于这个人既是影响整个弘光朝党争走向的焦点人物,也是让东林党人感到心惊肉跳和恨之入骨的可怕对手,而且其一生的经历之复杂,与东林、阉党乃至满清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有必要首先介绍这个人的来历。

    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别号石巢居士,南直隶安庆府怀宁县人(今安徽桐城),由于生就一副美髯,因此又被称为“阮髯”。万历四十四年,二十九岁的阮大铖以三甲第十名进士及第,授行人司从七品行人,从此踏入了晚明政坛。少年才俊的阮大铖,既是东林元老高攀龙的门生,也与东林领袖左光斗为同乡,且同年当中又有魏大中、黄尊素等东林嫡系,因此很快被东林党吸收,在打倒非东林阁老史继楷的斗争中立下头功,成为了东林党骨干,在《东林点将录》中绰号「没遮拦」。然而作为根正苗红的东林党人,阮大铖后来之所以又变成了魏忠贤的“阉党成员”,这就要从一桩涉及东林党争权黑幕的人事任免谈起。

    天启四年春,吏科都给事中出缺,由于此时的吏部尚书是东林巨头赵南星,所以无论是根据资历还是背景,这个职位都应该由吏科右给事中的阮大铖接替。但是这个时候朝廷的大气候对东林党不利,东林党在与阉党的斗争中已经逐渐落于下风,而吏科都给事是可以对官员任免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职位,于是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人在密谋之后,破坏了朝廷历来的用人制度,作出了牺牲阮大铖的决定,代之以东林嫡系的魏大中。结果阮大铖一怒之下,向朝廷上疏揭发东林党结党营私、抢班夺权的黑幕,从而导致了他与东林党的分道扬镳。

    与东林党决裂后,激愤之下的阮大铖轻而易举地就把握到了东林党的软肋,而他对汪文言的弹劾,掀开了天启朝魏忠贤集团血洗东林党的大幕。但是必须要清楚的是,阮大铖此时虽然成为了东林党的敌人,但他还不算是真正的阉党,因为当时东林党人汪文言、魏大中等人确实暗中操纵人事图谋不轨,阮大铖的弹劾也未见得就是全无道理,而且在上疏揭发东林党之后,他不久就辞职回乡,并没有党附魏忠贤。对此清代学者归庄点评道,“阮谓资应属己,而魏夺之,遂激而入邪人之党……激成阮入彼党,未始非失计。盖阮实有可用之才,惜诸君子无使贪使诈之作用也,由此就可以看出东林君子的狭隘偏颇和私心自用。

    后来东林党人对魏忠贤开战招来了灭顶之灾,魏忠贤血洗东林之后起用了阮大铖为太常少卿,但是阮大铖既不愿替魏忠贤为虎作伥,也不愿委身于阉党,只干了数月又再次归隐。终天启一朝,阮大铖既没有实质性的投靠魏忠贤阉党,也没有与东林党人产生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而他之所以又会被牵扯进崇祯朝的钦定逆案,是因为他的一次政治投机无意中再次暴露了东林党人的真实面目。

    随着魏忠贤集团在崇祯初年被彻底击溃之后,热衷权势且不甘寂寞的阮大铖图谋东山再起,但是由于他不知道崇祯的目标只是铲除阉党,还是扫清所有结党的势力,于是他写了两封奏疏,其中一份专攻魏忠贤集团,另一封则为《合计七年通内神奸疏》,讲述了泰昌元年到天启七年的党争经过,将天启四年之后结党乱政的罪名归于魏忠贤和崔呈秀,将天启四年之前的归之于司礼太监王安与东林党人。


    阮大铖将两封奏疏送到北京的好友杨维垣处,要他根据形势递交合适的一封。但是阮大铖百密一疏的是,杨维垣此时为了摆脱阉党分子的嫌疑,正在指责东林与魏忠贤集团同为邪党,与遍修倪元璐互攻,一见阮大铖的奏疏自然大喜过望,随即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将后一封奏疏呈上,结果满朝舆论哗然。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天启朝被一扫而空的东林党人,本来希望能借崇祯帝扫清阉党而东山再起,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本系东林一脉的阮大铖却指控东林党同阉党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祸乱朝政的朋党组织。如果阮大铖的上疏获得皇帝认可,不但将断绝在野东林党人复起的希望,同时也会给留在朝中的东林党人蒙上了结党乱政的罪名。所以阮大铖的这次政治投机招致了东林党的切齿之恨,于是在东林党人的合攻倒算下,阮大铖被列入钦定逆案的第六等,以“至合算七年一疏,尤为珰逆巧护解嘲”的罪名,“纳赎为民,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根据以后的种种迹象表明,阮大铖是一个眼光长远且懂得迂回的可怕人物。虽然被划入了钦定逆案,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且在分析了局势之后,阮大铖认为当时的战乱局势十分需要军事人才,而北京的政治气候对自己不利,于是来到了南京。一方面对军事高谈阔论,希望能引起注意受到举荐(颇招纳游侠为谈兵说剑,觊以边才召),一方面多才多艺的阮大铖对昆曲有着浓厚的兴趣,寓居南京期间编演新剧,广交朋友,试图修葺与东林党人的关系,“至所著诸剧本中,《燕子笺》、《春灯谜》二曲,尤推佳作。其痛陈错认之意,情辞可悯”。

    但是阮大铖的主动示好并没有换来东林复社党人的谅解,相反他们对这位废籍官员在南京如此招摇过市大为光火,尤其是顾杲、吴应箕、陈贞慧、黄宗羲这些复社公子哥。于是这群人于崇祯十一年八月起草了所谓的《留都防乱公揭》,发起了驱逐阮大铖的运动,在幕后主持这件事的是前礼部主事周镳。阮大铖知道自己犯了这群公子哥的忌讳,于是不惜重金撮合复社名流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试图请侯方域居中周旋,但是为侯方域所拒绝,结果阮大铖不得不搬到南京城外的牛首山闭门谢客,隐居期间只和一个人来往,这就是马士英。

    马士英是阮大铖在万历四十四年会试的同年,曾任右佥都御史,宣府巡抚。崇祯五年,他因罪被判遣戍,不久又流落到了南京,遇到了同病相怜的阮大铖,遂成刎颈之交。崇祯十四年,由于郑三俊、刘宗周、黄道周等人被相继排挤出朝廷,于是复社领袖张溥为了挽回东林党在政治上的颓势,利用礼部员外郎吴昌时结交了太监曹化淳,以白银六万两(一说二十万两)走通了田贵妃的门路,谋求让当年的座师周延儒再次入阁担任首辅。


    这个消息让被迫闭门隐居的阮大铖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于是作为周延儒的密友兼死党,他和前阉党成员冯铨分别拼凑了一万两贿金,而剩余的部分则是由东林党人侯恂等人代为筹措。阮大铖尽心尽力为周延儒复出拼凑贿金的目的就是要再次入仕,而周延儒虽然也曾经考虑过起复阮大铖,但是迫于周镳等东林保守派的压力,无奈之下与阮大铖商量出了一个变通的解决办法,也就是提拔任用阮的刎颈之交马士英。

    于是崇祯十五年六月,马士英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凤等处军务。事实上,马士英的起用并非完全是私相授受,他上任后平定了保定总兵刘超的叛乱,并在打击流寇方面成效卓著(时流寇充斥,士英捍御数有功)。所以北都沦陷后,手握兵权的马士英成为了能够影响南明政局的重要人物。

    为了报答这份知遇之恩,马士英入阁后第一件事就是为阮大铖请命,事实上早在五月二日的会推阁员和冢臣的会议上,马士英的盟友诚意伯刘孔昭就试图推举阮大铖。但是对于东林党来说,这一提议不仅涉及到阮大铖的个人问题,而且事关钦定逆案的前途,所以这个提议因史可法、张慎言的强烈反对被驳回。但是随着史可法的离京和马士英的入朝,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就在马士英入朝当夜,刘孔昭准备再次为阮大铖张目,于是宴请安远侯柳祚昌、灵璧侯汤国祚、忻城伯赵之龙等勋臣,商议准备对东林党人发动新的攻击。

    五月二十三日早朝后,刘孔昭连同汤国祚、赵之龙等人,纠集大小九卿科道等官员于朝堂,刘孔昭当众大骂吏部尚书东林党人张慎言,指责他利用吏部的任免之权,排斥勋臣武将,专门在朝中安插东林党亲信,所举荐的吴甡、郑三俊等人又都有投降过大顺政权的经历,“排忽武臣、专选文臣,结党行私。所荐吴甡,有悖成宪,真奸臣也。说到激动之处,刘孔昭从袖中抽出了一把小刀,将张慎言逐出朝班,并扬言要杀了张慎言,结果把张慎言吓得不敢辩白。

    经过二十三日早朝的初次交锋后,张慎言和阁臣高弘图、姜曰广提出辞职,而弘光帝批准了张慎言的辞呈,但是对高弘图和姜曰广进行了挽留,于是东林党人与马士英一党的斗争随即展开了第二回合的较量。六月初六,马士英上疏夸赞了阮大铖从山中寄书出谋划策,为建立新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还向弘光帝解释阮大铖并没有依附阉党,从而争取到弘光帝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此时高弘图督漕在外,于是马士英自行拟中旨,“诏逆案为民阮大铖暂冠带来京陛见”。

    然而弘光帝企图召见阮大铖的中旨,几乎立刻就引起了东林党的强烈反应,争论的焦点首先集中在人事任免的方式方法上。明代人事任免通常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廷臣集议会推以及皇帝中旨任免,这两种方式都是任免官员的常用形式。


    东林党人主张前一种方式,比如六月八日仓促赶回南京的高弘图在阮大铖的问题上就主张“必须九卿会议。而另一位阁臣姜曰广在所上的请辞奏疏之中,以“王者爵人于朝,与人共之。祖宗会推之典,所以行万世无弊也的理由,将单纯的人事任免问题上升到了守业尽孝的伦理高度,从而向弘光帝施加压力。

    如果仅从表面看来,东林党所主张的集议会推,似乎确实比中旨任免更加民主科学,可以达到防止任用私人的目的。但是问题是在党争的政治大环境下,是否任用私人,与参与决策的人数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随着朋党的产生,参于决策的众人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于东林党在弘光政权之初占据了朝堂上的人数优势,所以只要通过廷臣集议会推,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官员的铨选和品评最终都会按照东林党的意志决策。

    而东林党人之所以主张要采取廷臣集议,除了要达到操纵人事的目的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南明政权建立之后,随着弘光帝登上帝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东林党在政治上陷入了失势的境地,而马士英的入朝和刘孔昭的咄咄逼人,又使这些东林党人感觉到了被架空和排挤的危险。要想排除这个危险,只能削夺皇帝的中旨任免权,而如何能削夺皇帝的中旨任免权,唯有廷臣集议。

    正因为如此,马士英就起用阮大铖的问题,在与高弘图的争论,一针见血的指出,“会议,则大铖必不得用”,“于所爱而登之天者,即曰先皇帝原无成心也;于所忌而锢之渊者,即曰先皇帝定案不可翻也,揭穿了东林党人坚持会推廷臣集议这种貌似民主决策的方式后面不可告人的目的,从而坚定了弘光帝起用阮大铖的决心。而投闲置散十余年的阮大铖很好地把握住了陛见的机会,酣畅淋漓地展示了个人的才华,“上剿贼实着与防江,三要两合十四隙疏,而且还写了一篇《孤忠被陷之由疏》,发泄多年以来压抑在心中的委屈和怨恨。

    阮大铖在疏中声称,他与阉党没有任何的瓜葛,不仅拒绝了魏忠贤的任命,而且私下还劝阻其他人追随魏忠贤,所以把他打为阉党是毫无道理的。而且在长期孤独、寂寞的放逐生活期间,他又遭到了东林党和复社的恶毒诽谤和攻击,然而许多曾攻击他是小人的东林党和复社成员后来却投降了逆贼,成为了为李自成大顺政权效力的伪官。于是阮大铖在奏疏最后发出了掷地有声般地严厉质问:
究竟谁才是大明朝真正的忠臣?是他还是那些恶毒攻击和诽谤他的正人君子?


    ①杜登春《社事始末》
    ②李  清《三垣笔记下·弘光》
    ③李  清《三垣笔记下·弘光》
    ④朱彝尊《静志居试话》
    ⑤归  庄《归庄集》卷十
    ⑥文  秉《先拨志始·钦定逆案》
    ⑦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⑧文  秉《烈皇小识》卷七
    ⑨计六奇《明记南略·刘孔昭陵侮张慎言》
    ⑩李  清《南渡录》卷一
    ①计六奇《明记南略·马士英特举阮大铖》
    ②李  清《南渡录》卷一
    ③计六奇《明记南略·马士英特举阮大铖》
    ④李  清《南渡录》卷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3_141592653589
(无尽圆周率)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58
编号 71200
注册 2006-6-3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3-3-31 22: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顶alance!

东林党有这么强的门户心,却没有匹配的政治手段,真是一出悲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4-1 10: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9 3_141592653589 的帖子

怎么没有?你太小看东林党了,马上三案就要来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eloti
(狂战士)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0
帖子 11953
编号 54239
注册 2005-11-29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13-4-2 23: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继续继续,很喜欢楼主这种从不装逼说教的实事求是的风格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eloti
(狂战士)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0
帖子 11953
编号 54239
注册 2005-11-29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13-4-3 00: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百度来的,大家看看属实否:

实际上,李三才其家产多达470万两白银,相当于天启年间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
为什么呢?因为李三才实际上是大运河重要枢纽,北京通州这里的商人的总头目。
(根据现存明代文档矿税实际上是工商税为主明代万历大规模征税以前官僚商人实际上处于什么税都不用交的情况别的商人如果花钱挂靠在大官僚开的商号下也能获得此种一切免税的利益)
矿税的征收,理所当然的触犯了这些人的利益
又因为明朝税低的无以复加税种少的无以复加可惜兼并之严重也是无以复加
因为举人进士(以及他们全家)都是免土地税免徭役
明末农民起义,包括东林党人在内的所有大地主都是有主要责任的(尤其是钱谦益这样最后还带领族人亲友学生们一起投靠满清的东林党人)
(东林党人中杨涟、左光斗、赵南星、公鼐、黄尊素等都是清廉耿直之士,却也是因此成为那19个被杀者之一。其他东林党大佬如首辅刘一燝、刘之后的首辅叶向高、次辅韩爌、尚书周家谟、李汝华、孙如游这些家产百万以上的阔佬没一个有事)
最让人讨厌的一点就是李三才是个典型的喜欢无中生有的造谣中伤皇帝,来博取直谏美名的家伙
他曾经反反复复的造谣说万历皇帝不去履行每次发生灾害就要祭天地的繁文缛节,是因为皇帝天天忙着做爱,假托是有腿部疾病。
(根据定陵发掘,根据万历皇帝遗骸的X光照片。万历皇帝确有重大疾病。其中包括脊柱畸形和S畸形,髋关节严重关节炎,双腿长度相差6厘米,等等一系列疾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iyue1206
(阳谷县武都头)

毗陵郡公
平凉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6
帖子 10000
编号 304480
注册 2009-1-5


发表于 2013-4-3 13: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兰州的更新速度是硬伤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4-4 21: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2 zeloti 的帖子

除了那个李三才家产470万白银抵天启一年的财政收入,其他可以说是大体属实,当然本来东林党人也不全是焦裕禄式的干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4-4 21: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3 feiyue1206 的帖子

汗颜~~~如今只能争取一周一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芸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23
编号 272389
注册 2008-3-25


发表于 2013-4-7 23: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来阮大城和东林党的关系这么复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4-9 09: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手机发重了,请删除

[ 本帖最后由 alance1981 于 2013-4-9 14:0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4-9 10: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阮大铖可不是简单人物,这个人懂军事,有远见,擅长搞政治斗争,尤其精通厚黑之道

而且更了得的是,这个人还多才多艺,他的诗作已经达到明代第一等,至于在戏曲方面的造诣,虽然未必一定就胜过汤显祖,但至少不在汤之下

所以据说清军下江南前,冯铨曾交给多铎一张品评江南人物的名单,其中在阮大铖的名字下面写的是“江南第一才子”,由此可见一斑,只是死守门户的东林党不识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4-19 22: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顺案

    在阮大铖以中旨陛见之后,对于这个让人心惊肉跳的对手东山再起的可能,东林复社党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这是因为从万历朝开始,东林党与浙党、三党乃至阉党的斗争几起几落,数十年中罔顾是非的政治角力反复上演,直至崇祯朝,东林党人才以《钦定逆案》的形式取得了对其反对者的完全胜利,使他们的对手都被打上“阉党”的可耻烙印,从而陷入了永世不得翻身的境地。

    但关键的问题是,东林党人的对手在天启朝也曾经以《三朝要典》的形式,几乎将东林党人打入了同样境地,既然党派的命运能够随着朝代更替发生转变,那么在南明政权初创的弘光朝,东林党的对手也完全有可能借机实现咸鱼翻身。所以阮大铖的复出不只是涉及东林党好恶的问题,更是能改变逆案前途的关键,而东林党正是出于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才对这个阮大铖的起用进行了百般阻挠。

    所以大学士姜曰广上疏乞休在《辞归疏》中就说,“陛下数日前之明诏,竟同覆雨。梓宫未冷,增龙驭之凄凉;制墨未干,骇四方之听闻”,这是胁之以礼;而户科给事中罗万象也说,“然而大铖实未知兵,恐‘燕子笺’、‘春灯谜’即枕上之阴符而袖中之黄石也”,这是诮之以因;御史詹兆恒将钦定逆案上呈,并且说,“国仇未复,而忽召见大铖,还以冠带;岂不上伤在天之灵、下短忠臣之气”,这是恫之以情;而应天府丞郭维经则说,“逆案成先帝之手,今实录将修,若将此案抹杀不书,则赫赫英灵,恐有余恫,非陛下所以待先帝;若书之,而与起用大铖对照,则显今古未免少愆,并非辅臣所以爱陛下也,这是诱之以义。

    更有甚者,前东林大佬左光斗的兄弟左光先,公然叫嚣阮大铖“杀臣兄光斗及魏大中、杨琏”,并且扬言“皇上不改先帝之政,臣忍忘不共之仇耶?;而铁杆东林党人吕大器在他的辞疏里也蛮横地宣称,“铜马、赤眉、突厥、兀术合奏,而糜烂神州河北;靖康温敦,桧、贾接踵,以横据津要;至于名望甚高的东林精神领袖刘宗周更是危言耸听道,“大铖进退,关系江左兴衰!同时上疏的东林党人还有兵部职方司郎中尹民兴、太仆寺少卿万元吉、御史王孙蕃、陈良弼等人,而这些人的意见统统都是“逆案不可翻、大铖不可用

    虽然东林党人在起用阮大铖的问题上火力全开,但是毕竟马士英等人已经实质上取得了朝堂上的话语权,所以阮大铖的复出在事实上已经变得不可遏制。于是崇祯十七年八月三十日,弘光帝力排众议,起用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而随着阮大铖的复出,当年身陷《钦定逆案》的杨维垣、张捷、虞廷陛、郭如暗、周昌晋、徐复阳、陈以瑞、虞大复、吴孔嘉等人,也先后得以被重新起用。这一系列的人事任用似乎完全证实了东林党人此前对马士英、阮大铖一党图谋推翻崇祯朝的钦定逆案,为魏忠贤阉党翻案的指控,但事实究竟是不是如此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随着北京中央政府的覆灭,对于打算继续拥立明朝正朔的南明政权来说,他们所面对的最大敌人已经不再是内部政见不同的异己分子,而是外部的大顺、大西乃至满清,所以是否起用涉及逆案的官员并不影响大局。何况许多投靠魏忠贤阉党的官员也是被逼无奈,而且其中不乏真正的军国之才,而在满清入关之后,能够迅速安抚和平定北方的局势,与其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比如重用阉党分子冯铨密不可分,所以这是满清的成功之策,而不是失败之著。

    何况马士英起用阮大铖不过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并没有推翻《钦定逆案》的意思,他的本意比起准备在福王监国诏书中,将起用废臣一款内“除封疆、逆案、计典、赃私不准起用”删去的史可法要保守的多,但是奇怪的是东林党人对此却视而不见,反而孜孜于攻击马士英是要翻案。而马士英在与几社领袖陈子龙谈到这一问题时,更是明确地说“逆案本不可翻也,止以怀宁一人才,不可废耳。再比如马士英的姐夫、河南巡抚越其杰,也曾经几次劝他不要触碰这个敏感问题,而马士英则当面对他说,“吾所以荐阮者,了情面耳

    所以马士英在起用阮大铖的问题上,遭到东林党的群起攻击和肆意污蔑后,他心里的冤屈恼怒可想而知,于是他忍不住对东林党人礼部尚书顾锡畴抱怨道,“阮髯何用负天下,而人持之太急如是?今吾幸当事,必不以迫于党人,而弃所刎颈之交。马士英的这番牢骚其实针对的就是刘宗周所谓的“大铖进退,关系江左兴衰”,而当时不少有识之士都赞同他的看法,比如在弘光帝被俘、潞王降北之后,廷尉倪胤培就说,“使王(潞王)立而钱谦益相,其不支与马士英何异?他的意思是说,一个阮大铖何德何能,能以一人之起复而牵动南明政权的存亡?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换了东林党人来掌握政权,情况就会不同吗?

    而且除了马士英之外,许多和他同声共气的党羽和盟友,也都没有替魏忠贤阉党翻案的想法,比如在忻城伯赵之龙举荐真正的阉党分子陈尔翼时,同样身陷逆案而被重新起用的杨维垣就私下对人说,“若不应雪而雪,则雪者不光”,诚意伯刘孔昭也曾上疏说,“珰案昭雪,专为阴行赞导原无实迹者言之耳,若献媚有据,岂应翻案”?而且这种意见很快被朝廷所接受,于是弘光帝特意下旨,“逆案无得滥雪,所以终弘光一朝,崇祯朝钦定逆案实质上并没有被推翻。

    其次要知道的是,在天启朝党争炽烈的环境下,是不是与东林党有恩怨过节是一回事,是不是与魏忠贤同流合污则是另一回事,两者不能随意划上等号。毕竟在魏忠贤当政的的大气候下,很多官员都不得不委身依附阉党,对于这些人可以说他们没有气节,但不能说他们就是奸邪之徒。何况根据阮大铖的遭遇,可以知道像他这样被划入阉党实在冤枉,而且同样蒙受不白之冤的人还有很多。

    比如在东林党人口中仅次于马士英和阮大铖的“阉党”第三号人物杨维垣,他是因为在熊廷弼一案中与东林党人意见相左,又在与东林巨头邹元标、赵南星的争执中,指斥两人为邹党、赵党,从而得罪了东林党,这才被打入了逆案;再比如张捷,根据明人的评论,“居乡居官,雅能砥砺,口碑还相当的不错,只是因为在三案的问题上与魏大中等人相互攻击不休,才被东林党人列为异己。

    而这些人中最冤枉的是虞廷陛,天启六年,魏忠贤集团在血洗东林党之后,已经在谋划将东林党人一网打尽,这个时候虞廷陛“有「要典既明,纷嚣宜息」一疏,挽救良苦,但他对孙居相的弹劾,由于被错认为是对赵南星的弹劾,结果还是被打入了逆案;至于其他人,郭如暗“生平操守无疵”,周昌晋“循资未见躐迁,却都因为“以持论傍时致挂逆案”,徐复阳、陈以瑞“为御史时,曾连纠门户,致累累削夺,这两人都是由于弹劾过东林党才被指斥为阉党,徐大复“挥霍有余,操持多议,至称颂形之辩揭,其实也就是受马屁所累。惟独吴孔嘉是由于他的父亲被同族的吴养春所害,所以在天启五年进士及第后,极力讨好魏忠贤以图谋报仇,结果导致吴养春父子惨死狱中, 是谓“黄山案”,但吴孔嘉这样的恶人,和真正的阉党还是颇有不同,所以“论者以此原之

    阮大铖复出后的职务是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训阅江防,主要职责是负责长江防务,事实上他的工作确实做得不错,其中整饬沿江防御工事,以及修筑鸭矶堡、板矶堡江防要塞的成绩尤其值得肯定,从而三次获得了朝廷嘉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热心功名的阮大铖,如果能对他任才器使,安排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根本不会产生什么危害,但是由于东林党人狭隘的门户之见,使整个事情完全失去了控制,最终滑向相反的方向,反而加剧了弘光朝的内耗。

    由于阮大铖本来身兼右佥都御史,所以他有权利清查每个官员的历史问题,正因为这样,随着南明政权的创立,当清查奸细、惩处叛徒的肃反工作提上了弘光朝廷的日程时,对于受东林复社党人的恶毒攻击而废置多年的阮大铖来说,报仇雪恨的机会就在眼前,他又有什么理由原谅他的仇人呢?所以终弘光一朝,阮大铖不遗余力地推动查究东林党人的投敌问题,以此作为了他最主要的工作。

    虽然有理由认为,阮大铖在主持肃反工作期间,明显带着公报私仇的情绪,但是却不能简单将这项工作,定义为马士英一党向东林复社党主动挑起的斗争。这其中的缘故,首先是肃反工作可以预防奸细从内部进行破坏,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因此在战争时期有着重要的特殊意义;再者就是东林党人大量投敌的客观原因,归根结底只能怪罪到自己身上,毕竟正是由于他们利用《钦定逆案》,终于将异己分子一扫而空,才使得投降从贼的可耻污名单单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阮大铖将查处投敌官员的工作称之为“顺案”,这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指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二是影射“投降”、“归顺”之意;三是与之前东林党人主持的“逆案”遥相对应,以示讽刺和反驳,用阮大铖自己的话就是,“彼攻逆案,吾作顺案相对耳。而被查处的官员又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被迫从逆,但尚存廉耻;一类是勉强投敌,却贻误苍生;一类是主动投机,兼丧心病狂;一类是衣冠禽兽,且毫无廉耻,这其中的代表是魏学濂、光时亨、周钟和龚鼎孳。

    魏学濂是殉难的东林五君子之一的魏大中次子,凭借在崇祯元年上血疏为其父申冤而名声大噪,崇祯十六年癸未科以三甲第七名,被破格选拔为庶吉士。崇祯十七年,当大顺军逼近京师时,由于魏学濂常对局势发表慷慨陈辞的议论(慷慨有所论建),于是崇祯帝亲自接见了他并打算加以重用。但崇祯帝殉国后,魏学濂不能同死,反而在大顺政权中担当了户部司务,并向李自成献过劝进表。然而后来吴三桂在山海关前一片石大破李自成后,还算有一丝廉耻的魏学濂在李自成退回北京又撤出北京、吴三桂引领清军占领北京前后,选择了上吊自杀。

    光时亨是崇祯七年甲戌科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就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军攻陷大同,逼近北京的危急时刻,崇祯帝本来与左都御史李邦华等商议南迁,但光时亨激烈谏阻,摆出一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模样,结果迫使好面子的崇祯帝放弃了南迁之议。但是大顺军进城后,崇祯帝君王死社稷,李邦华也自杀殉国,负责守卫阜成门的光时亨却居然选择了卑躬屈膝地投降(仓皇下马跪),终于使他在被大顺政权启用的微乎其微的明朝旧臣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周钟本是复社领袖,又是周镳的兄弟,且与魏学濂同为崇祯十六年科进士。北都沦陷后,此君先是拜倒在牛金星的门下,根据牛金星的指示,写了《士见危致命论》,号召别人像他一样改换门庭,从而得到了牛金星的赞赏,于是逢人便夸“牛老师知遇”。他还和魏学濂献过劝进表,鼓吹李自成“比尧舜而多武功,迈汤武而无惭德,此君更写过一篇下江南檄,劝李自成早下江南。更可恨的是,崇祯帝死后,由于尸体用一副穷苦人家安葬用的薄皮棺材草草安放在东华门外,而周钟几次从先帝梓宫前经过,不哭不拜,“扬扬得意,竟不下马

    龚鼎孳是明末有名的大才子,与钱谦益、吴伟业两人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少年聪慧,崇祯七年甲戌科进士,时年十八岁,初任湖广蕲水知县,后因“大计卓异”调任兵科给事中,创造了“一月书凡十七上”的纪录,其中有“大奸本乎大贪之疏,政本关系安危、已误不容再误之疏、纠论怙恶之疏……庇贪误国之疏”等著名谏章,弹劾过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但是此君在明亡后的表现却令人发指,“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逢人便说,“我原要死,小妾不肯。他的小妾即秦淮名妓顾媚,龚鼎孳平日对她爱若性命,但在投降李自成的问题上,“生平以横波为性命,其不死委之以小妾

    正因为如此,虽然阮大铖急欲报仇,但顺案毕竟是要在众目暌暌之下展开,所以一切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可能只手遮天,而且东林复社党人和阮大铖以往的过节既不能抹杀他们从贼的罪行,也不能否定对他们进行惩治的合理性。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由阮大铖亲自主持的顺案,虽然再三强调与党争无关,但是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反弹。因为走投无路的东林党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反击,一是内部颠覆,制造了动摇社稷的新三案,二是借助外力,试图以武力推翻弘光朝廷,三是不惜与满清合作,推动了清军南下。



    ①计六奇《明记南略·马士英特举阮大铖》
    ②计六奇《明记南略·马士英特举阮大铖》
    ③李  清《南渡录》卷一
    ④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卷二
    ⑤计六奇《明记南略·马士英特举阮大铖》
    ⑥陈子龙《陈子龙诗集》附录二
    ⑦姜曰光《过江七事·持逆案》
    ⑧姜曰光《过江七事·持逆案》
    ⑨李  清《三垣笔记下·弘光》
    ⑩李  清《南渡录》卷四
    ①李  清《南渡录》卷二
    ②李  清《三垣笔记下·弘光》
    ③文  秉《先拨志始·钦定逆案》
    ④李  清《南渡录》卷四
    ⑤文  秉《先拨志始·钦定逆案》
    ⑥李  清《南渡录》卷四
    ⑦李  清《三垣笔记下·弘光》
    ⑧李  清《南渡录》卷一
    ⑨计六奇《明记南略·伪官》
    ⑩计六奇《明记南略·伪官》
    ①孟  森《心史从刊·横波夫人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ty1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7
编号 1741
注册 2003-10-30


发表于 2013-5-15 09: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lance1981 于 2013-4-4 21:56 发表
汗颜~~~如今只能争取一周一更了

改成月更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sky
(春意思)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94
帖子 8938
编号 16632
注册 2004-8-29


发表于 2013-5-15 16: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不指望楼主更新有规律,慢慢来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omhcf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5
编号 62897
注册 2006-3-15


发表于 2013-5-15 16: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樓主幾個大坑加起來還勉強算每週一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5-15 19: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之前查找明末的资料笔记查的有点疲劳和厌倦了,所以这个帖子短时间不想更新,目前的精力和兴趣准备放在继业者的帖子,以及另外一个正在筹划,准备放到水区的新贴,敬请期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贩
(仙子!请自重……)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54
帖子 12309
编号 29483
注册 2005-1-3
来自 Watchmen-德玛西亚


挖坑不填真君子,断根太监真丈夫!

很多年前的话了,好象说的是谁来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6-5 19: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悲和尚案

    在顺案的问题上,虽然东林党人将该案的始作俑者锁定在了马士英的头上,指责他正是在六月六日上疏举荐阮大铖的事件上,遭到了朝野舆论的群起攻击,才在恼羞成怒之下于六月十日上疏要求惩办从贼的东林党人,从而挑起了党争。但是这事实上又是典型的蓄意污蔑,因为最先上疏要求严惩投敌官员的,其实是著名的东林党人吏部主事夏允彝,而他起草的《降贼大议》效法唐肃宗于安史之乱时拟订的六等定罪,成为了此后对北都陷落后投敌的官员处置的蓝本

    之前已经反复说过,如果将顺案作为战争期间的肃反工作,那么此举显然有尤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夏允彝的建议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肯定。七月初九,又是在与马士英一党颇有抵牾的科臣马嘉植的建议下,弘光帝下旨“命从逆诸臣以六等定罪。八月九日,东林党人刑部侍郎贺世寿在多番推诿无果之下,被迫发布了从贼六等条例,但是这个条例为东林党人开脱的嫌疑实在过于明显,于是随即遭到了弘光帝的申斥,“诸臣负恩辱国至此,须有定案昭示天下

    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或拖延之后,九月四日,接替贺世寿署理刑部的朱之臣颁布了对从贼官员的惩处办法,条例规定罪重者磔、斩,罪轻者绞、流。而其中绞罪以上者必须由刑部亲自提戡讯问。同时为了打探机密,搜捕叛徒,方便顺案的展开,八月一日,“命锦衣冯可宗遣役缉事,八月六日,“复设东厂,至此让东林党人毛骨悚然的两大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相继恢复。等到弘光元年正月十二日,东林党人刑部尚书解学龙在反复推诿了大半年之后,不得不正式颁布了六等从逆诸臣罪案的大名单,并且随即获得了弘光帝的认可。

    但是随着本身没有太多党派斗争色彩的从逆诸臣大名单发布,顺案的工作却逐渐偏离了最初的轨道,将南明政权推向了内乱的危险边缘。导致这种始料未及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来自二个方面,其一是虽然顺案与党争并没有关系,但是从贼官员毕竟大多是东林党人,而它的实施者偏偏又是出自所谓的“阉党”,使得肃反工作从表面上看,很像是阉党复出后对东林的打击报复。再加上主持这项工作的是阮大铖,更是不可避免地会和私人恩怨扯上关系,引发连番恶斗。

    另一个原因是顺案的性质,决定了对涉案人员的名誉有着无可挽回的影响,而这对于向来以“正人君子”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视名节重于生命的东林党人来说,在名誉上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比如当周钟对李自成的奴颜媚态曝光后,他的伯父阉党分子周维持、胞兄周铨为了洗刷家族蒙上的从贼投敌污名,不惜上疏辩称其实是他的亲堂弟周镳“自捏劝进表、下江南策,硬坐于钟,而 “一门七进士”名扬海内的金坛周氏也从此获得了“三代五奸臣”的评价。再比如当杨汝成、项煜、钱位坤、宋学显、汤有庆、时敏等东林党人列名的从逆诸臣罪案名单正式颁布之后,他们的家宅也被当地义愤填膺的群众所焚掠

    正是由于顺案具备的强大破坏力,所以从一开始推动就引起了激烈的反弹,导致那些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东林党人,要么是公然投降了满清,从而在事实上推动了清军南下,要么是干脆潜伏在内部,有意在背地里动摇了南明的根基。所以从这个结果看,显然弘光君臣既小看了东林党的政治能量,也低估了满清的军事压力,更忽视了两者结合之后的危险性。因此顺案的推动,使得弘光帝之前收拾人心和建立统一战线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而东林党的反击很快就来了。

    在晚明的党派斗争中打先锋的总是政治谣言,而东林党人在这个领域里又是出了名的驾轻就熟,并且在万历年间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宰相只要钱,天子但呷酒的民谣俚语很快就在各地传唱,武英殿也留下了“闯贼无门,匹马横行天下;阮凶去耳,一兀直捣中原的诽谤标语,就连阮大铖的门上也贴上了“闯用牛(牛金星),明用马(马士英),两般禽兽;清用铨(冯铨),明用铖(阮大铖),一块金钱的匿名条幅,对弘光帝、马士英和阮大铖这些让人恨之入骨的死对头,东林党极尽诋毁之能。

    东林党反击的另一个手段是转移斗争的焦点,而这对于经历了万历朝连番党争和老三案的东林党人来说,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得心应手。于是他们故意将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污蔑为阉党,试图通过重翻旧案,抢占斗争中的道德高地。而同样深谙党争奥妙的阮大铖也不甘示弱,亲手编制了《正续蝗蝻录》和《蝇蚋录》等黑名单,准备将东林党人和当初开罪过他的复社公子哥们一网打尽。但是最终马士英为了大局着想,出于对全盘的考虑,没有接受东林党人的挑战。

    东林党人另一个转移焦点的手段是清算死人,为此东林党人礼部尚书顾锡畴特地将矛头指向已经去世的温体仁,要求弘光帝取消崇祯帝给温体仁的封谥, “以正褒诛大义”,并且为东林党人文震孟等人请谥。这一问题最初转移了弘光朝对顺案的注意力,所以弘光帝同意了他的请求,然而马士英等人很快就意识到东林党人正在挑起新的党争,但是他们还是保持了克制,并没有针锋相对的打算,既为天启和崇祯两朝的东林党人追封了谥号,也恢复了温体仁的封谥。

    东林党人接二连三试图转移焦点的阴谋,在对手严防死守下始终没能奏效,使他们意识到小打小闹式的旁敲侧击并不足以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还是必须发动图穷匕现式的正面攻击,而打击的对象也不应该只限定在马士英和阮大铖的身上,而是应该将矛头直接指向在斗争中给予了对手足够政治资本的弘光帝。于是东林党人从三种不同角度对弘光帝的合法性做起了文章,这就是南渡三案。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南京西城兵马司得报,说汉西门外有一个和尚自称是亲王,于是弘光帝立即派人前去调查,并将此人交给执掌南京防务的忻城伯赵之龙和执掌锦衣卫的冯可宗审讯。而在审讯过程中,这个和尚先是说“我是定王,为国变出家,法名大悲。今潞王贤明,应为天子,欲弘光让位,但是后来又几次改变自己的封号,还提到了钱谦益和已经去世的申时行的名字。

    负责审讯的赵之龙和冯可宗见这个大悲和尚虽然形迹可疑,但是语无伦次,怀疑他可能是疯子,于是在严加刑讯之后,才弄清他本是徽州人,在苏州为僧。与此同时,由于牵涉其中的钱谦益和申时行的孙子申绍芳也各自上疏进行辩白,所以当时弘光君臣确信这个和尚是疯子无疑,但是也都认为这个人背后必定有指使者,那么这个指使者是谁?他的目的又是什么?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于是弘光帝命九卿科道官员会审大悲和尚,查明这个人背后是否有人主使,而阮大铖也对此案十分感兴趣,不仅派出亲信参与讯问,还编造了包含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等人在内的“十八罗汉、五十三参议、七十二菩萨”共计143人的涉案人员名单,企图将对手一网打尽。但是在审讯两个多月后,由于马士英不准备兴大狱,弘光帝也不打算认真对待此事,于是弘光元年二月三十日,大悲和尚被处死,其他的涉案人员则不予追究,这就是大悲和尚案的大体经过。

    虽然大悲和尚案在弘光君臣高度一致的息事宁人的处理意见下迅速了结,但是这起案件与万历四十三年发生的梃击案,无论是动机、工具、过程、内情乃至结局都极其类似,让人不得不将此案的幕后黑手指向东林党人。首先从动机上看,这两起案件都是为了转移斗争的焦点。梃击案之前,东林党人由于李三才的经济问题遭到了三党的围攻,大悲和尚案之前,东林党人同样是由于顺案被“阉党”咬住不放,所以东林党迫切希望转移焦点,化解窘迫的被动地位。

    从工具上看,这两起案件都利用了精神病人。这是因为精神病人容易操控,而且这类人的供词不具备法律效力,查不出任何结果,也就不会留下任何把柄,同时又能起到搅乱局势的作用,十分适合用来浑水摸鱼,转移朝野舆论的注意。从过程上看,在这两起案件中急于结案的都是东林党的对手以及其身后的皇帝,他们都是为了避免转移焦点,把朝野上下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当前的工作中来。

    从内情上看,这两起案件都是利用了皇帝的家事,打击的对象也都是皇帝。万历朝为大家所熟知的国本问题,在当时属于炙手可热的政治焦点,而弘光朝由于崇祯帝的几个儿子下落不明,弘光帝的合法性问题也属于敏感异常的禁忌。从结局上看,这两起案件最后都是将疯子直接处死,迅速扑灭了这两起大案中的兴奋点和敏感源,从而阻止了事态蔓延,避免此案在更大范围造成不利影响。

    但是大悲和尚案件本身还是有它特别的地方,因为这起案件打击的对象除了所谓的“阉党”和弘光帝之外,还包括曾为东林领袖之一的钱谦益。但是对钱谦益的攻击并非是对东林党人的攻击,而是东林党人对其叛徒的报复。事实上此前在请谥的事件中,顾锡畴之所以要将矛头指向死去的温体仁,其意图很可能就要是激起马、阮等人对温体仁的老对手钱谦益的憎恨。而大悲和尚在审讯中之所以提到潞王和钱谦益,也是要提醒弘光帝和马士英等人,钱谦益原先主张立潞王,期望勾引起双方之间的矛盾,达到挑拔离间,报复钱谦益的目的。

    因为钱谦益虽然曾经是东林党魁,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是他同时也是热衷权势的投机分子,尤其是当他看到弘光帝的帝位日益稳固,而马士英也逐渐掌握朝廷大权之后,他迅速转变了立场,试图通过巴结马、阮等人图谋东山再起。于是他对马士英肉麻地吹捧道,“臣观三十年来,文臣出镇,克奏肤功者,孙承宗后马士英一人耳”,同时也为阮大铖辩白说,“逆案之故入者,阮大铖当周宗建攻逆阉时实赞其议,安有引人攻阉而身反赞导者?”至于其他逆案人员更是想方设法开脱,“先帝钦定逆案,一时握笔之臣,未免轻重有心,故出故入

    对于钱谦益背叛东林,投靠“阉党”的行为,虽然朝野舆论大多为之不齿,以至于“人皆哂之。但是对于这个海内闻名的大才子的主动投靠,马士英和阮大铖自然是大喜过望,于是钱谦益很快就得以出任詹事府詹事,成为了弘光帝的经筵讲官,后来又多次加官进爵,直至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最后这个无耻文人为了谋求阮大铖的支持入阁,不惜弹劾昔日好友侯峒曾和夏允彝,为此连奏疏也已经写好了,只是由于弘光政权的迅速垮台才未能如愿

    总而言之,大悲和尚案不仅仅是东林党人为了转移政治斗争的焦点,对他的政治死敌主动展开的正面攻击,也是对背离党派的无耻叛徒做出的打击报复。然而问题是这起精心策划的案件,虽然给弘光政权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但是毕竟它的主角只是一个疯子,无论影响力还是伤害性都有限,因此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东林党人,随即就策划了动摇社稷的大案,这就是童妃案和北来太子案。



    ①李  清《南渡录》卷一
    ②李  清《南渡录》卷二
    ③计六奇《明记南略·伪官》
    ④李  清《南渡录》卷三
    ⑤计六奇《明记南略·八月纪》
    ⑥李  清《南渡录》卷二
    ⑦李  清《南渡录》卷三
    ⑧计六奇《明记北略·从逆诸臣》
    ⑨谈  迁《枣林杂俎·仁集·乱阶》
    ⑩谈  迁《枣林杂俎·仁集·民谣》
    ①计六奇《明记南略·弘光出奔·附记》
    ②李  清《三垣笔记下·弘光》
    ③温睿临《南疆绎史·摭遗·奸臣列传》
    ④计六奇《明记南略·顾锡畴请谥》
    ⑤计六奇《明记南略·大悲僧假称楚王》
    ⑥温睿临《南疆绎史·摭遗·奸臣列传》
    ⑦李  清《三垣笔记下·弘光》
    ⑧李  清《南渡录》卷三

    ⑨李  清《南渡录》卷三
    ⑩李  清《三垣笔记下·弘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抽水仔
(~把别人灌的水都抽得一干二净~ ...)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50
编号 468716
注册 2012-9-13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3-6-6 19: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喜见更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促织
(俺不是蟋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601
编号 336093
注册 2009-8-23
来自 聊斋


发表于 2013-6-6 19: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每个月都有这么几天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6-7 08: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喂喂喂,楼上的就算真是暗恋兰州也不要搞的这么基情嘛~这个贴子大约还有三章就收工了,爭取这个月内搞定,哦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钱尘往事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7
功绩 169
帖子 2413
编号 3319
注册 2003-12-14
来自 军旗升起的地方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13-6-7 19: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Yahoo!
越看越寒心,这帮人内斗的不亦乐乎,真把攻下北京的大顺政权和挟关宁铁骑南下的满清当成疥癣之疾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3-6-8 11: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9 钱尘往事 的帖子

先别急,保持情绪,等着看后面妖孽百出的童妃案和北来太子案件,那时候才晓得在幕前幕后到底是谁在上蹿下跳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7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7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3 18: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64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