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求解:寺庙为何能抗历史周期律?
性别:女-离线 jiangdongpu
(戒一圆济)

Rank: 5Rank: 5
组别 仕女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0
编号 243225
注册 2007-12-1
来自 戒一圆济


发表于 2010-10-23 18: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本身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伪命题。

不是寺庙,可以改伪宗教信仰传承为何能抵抗历史周期律。

这样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10-23 22:3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1 jiangdongpu 的帖子

应该不是伪命题吧,因为一个思想/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传承,并不是虚无飘渺,也不仅仅是靠几本书所能传承,而是起其具有一定的传承制度,这里面包括非常重要的传教场所和传教组织问题,这些和历史上各种因素想结合、互动、冲突,最终变成了我们看到的现在情况:寺庙确实比较抗历史周期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7
帖子 6567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0-10-23 22: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能根本原因是。。老百姓需要,对统治者又无害所以一直能传承下来。

如果西方穆斯林入主中原,估计中国的寺庙都得被扒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10-30 06:3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3 KYOKO 的帖子

穆斯林很早就进入中国了,但长不起来。
个人认为原因是中国特有的社会基层结构,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备的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基础的宗法组织,使得伊斯兰教只能成为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的组织,变成了类似佛道庙观式的生存方式,而不能替代为日常生活性组织,从而失去了其本身的生存基础。

同样,基督教天主教也是如此。据说中国基督教徒有上亿,但我认为这个数字一定是假的,因为只要基督教信众上5000万这个规模,政治上必然会有大动作,因为这是关系政权基层组织的大事,任何政府都不可能等闲视之,不是被大力打压,就是被造反。

中国各种宗教组织的信众总和,是不太可能超过一亿的。任何超过5000万的宗教组织的出现,都将大幅度打击中央政府的税收基础。而普通民众,也不可能承受得了政府税收和宗教税的双重盘剥。

宗教要在中国普及,只有一个可能:政府基层崩溃+宗法组织崩溃。而中国历史上(印度也是),从没出现过这两者同时崩溃的情况,所以宗教一直在中国发展不起来。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0-10-30 06:35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jiangdongpu
(戒一圆济)

Rank: 5Rank: 5
组别 仕女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0
编号 243225
注册 2007-12-1
来自 戒一圆济


发表于 2010-10-30 13: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10-10-30 06:31 发表
穆斯林很早就进入中国了,但长不起来。
个人认为原因是中国特有的社会基层结构,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备的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基础的宗法组织,使得伊斯兰教只能成为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的组织,变成了类似佛道庙观 ...

好吧,我就说说我的具体想法

1,寺庙和一些宗教庙宇的建立,在历史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代表了人对“未知”“无法把握”的状态的心灵救赎的一个场所,
就好比,人都需要朋友,害怕孤独,人的社会性都需要组织,需要娘家,需要一个“港湾”一样。

绝大多数的寺庙有两个性质:1,出世性,表现在对世俗利益方面的消极处理,历史的分争战乱,由于寺庙里的人,有“避世”情节。名利淡薄,不会去抢占权利者手中的蛋糕。
                          2,忏悔性,人无完人,政治等利益纠葛的无情与亲情友情都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万物未知的某些神秘,这也是产生“恐惧”“不安全”的最高根源所在、
                             寺庙以其的神秘性,良好的道德救治属性,只要某些寺庙的思想很多方面不是极端激进,必然带给大多数人“安全感”,就算有些人认为这些“安全感”也是虚幻的。
                             
所以,寺庙能够抗拒历史周期律!

这是人对人本身 内在某种 不安全 不安定情绪的一种寻求安定的场所。。

当然,这种场所里的“宗教”在当时看来,一定是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崇高性的,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局限性挺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10-30 17:4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 jiangdongpu 的帖子

可能你说的很有道理,也可能就是我寻求的答案,但就目前我的认识而言,我还没法理解这些因素对寺庙的可持续性有多大的影响,以及影响方式,和具体作用过程。
上面你所列的,不太能解释为何寺庙住持不会一代不如一代,也无法解释战乱时候寺庙何以立世,更无法解释其财政情况何以持续、以何持续等问题。。
顶部
性别:女-离线 jiangdongpu
(戒一圆济)

Rank: 5Rank: 5
组别 仕女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0
编号 243225
注册 2007-12-1
来自 戒一圆济


发表于 2010-10-30 22: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10-10-30 17:42 发表
可能你说的很有道理,也可能就是我寻求的答案,但就目前我的认识而言,我还没法理解这些因素对寺庙的可持续性有多大的影响,以及影响方式,和具体作用过程。
上面你所列的,不太能解释为何寺庙住持不会一代不如 ...

这个可能要具体情况具有分析的,东方宗教如佛教的寺庙道观 或许要与西方的修道院等区分开来分析论述尚好。

1。寺庙的可持续性,可以从宗教的持续性来反映,
以佛教道教的寺庙,道观为例, 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致在发展的。
佛家各宗派的百家争鸣 道观更不必多说,道家与阴阳五行八卦的各种结合,派别也是有很多,报告星,医,术很多民生方面都深受道家发展研究的看得见的影响。
比如。唯识宗不火了,净土宗却火了,净土宗不火了,禅宗却或了。佛家体系的完善和宗派的多元化,也是保证寺庙不会彻底毁灭完全的原因之一。
影响方式?: 呵呵,就更多了,佛儒道在漫漫历史中的合流,早融入进了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语言与文字,艺术等等各行各业中。
具体作用过程?:百家争鸣后,唯儒是尊,佛家的进入,对战乱平凡的华夏大地来说,佛教很多方面的思想是“解脱”是来世“往生”,所以很大程度上也见融于统治阶级。
                这样,上层允许,加上印度来的佛学确实体系深厚,相对精微,深厚,自然深受儒家影响的下层百姓也就慢慢接受并把西方的佛教本土化了。

2。寺庙住持不会一代不如。
   一代不如一代???:一般都是入世的竞争利益大众而言。。 而寺庙的宗教佛教一般程度上的教义是出世的,一般的理解也仅仅是一个哲学或宗教而已。
  在这方面,由于在印度佛教就经历过两次大变革,佛陀在世和龙树的佛教中兴,产生了“殊胜有”和“毕竟空”的两个体系,之后的历史事情,更是发展了很多派别,瑜伽行派等等。
而中国再佛教上,一些历史时期,在佛教思想上经常有新的佛教思想有印度传入中国,自然每次的传入新思想,就或许能够百家争鸣。甚至把新鲜血液得到继承与发展。。
自然 寺庙很多情况下,就没有所谓的一代不如一代,当然,这也仅是宏观上来说,如果微观上来说,单单从一个寺庙来说,人才的因素及其他宗派的发展还是起绝对作用,一些寺庙自然也存在着青黄不接而衰弱下去的情况,但不会消失,因为寺庙是宗教,是一种祈福的场所,好比,教堂等,只要不是完全愚昧或不信仰佛教的外族“野蛮”入侵,就不会毁掉给人的心灵带来“治愈”“宁静”作用的寺庙等。。

不知在下这样论述后,你是否有所启示了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TOP
(唠叨琐碎流鼻祖)

吴王枢密副使领京畿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诸侯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625
帖子 4613
编号 31844
注册 2005-2-3
家族 清谈社


个人认为,中国中原地区佛教的基本哲学关是出世的。在世俗中,本土佛教从来没有达到过西方基督教那样的地位和影响。而崇尚自我实现,宣扬打酱油的道教,就更没有了。或者换言之,本土佛教和道教,在理念上就根本没有政治抱负和对世俗成就的追求。喇嘛教,不在此列。现在的少林寺CEO也不在此列。以至于在古代笑话中,一位抱怨终日接待施主忙的不行的知客僧,被人揶揄“和尚这么忙,不如出家。”

南梁时期对佛教的推崇,几乎可以认为只是一种流行文化。和现代小女生憧憬拉拉生活差不多。清代对喇嘛教的推崇,更只是一种政治需要的仪式化。

个人认为,实际上他们在世俗中并没有达到过一些世家,或者其他世俗势力组织的世俗成就和地位。因此,也就谈不上在政权交替,社会利益重新分配的时候受到多大影响。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这种游戏中本来投入的筹码就很少,不可能大赢,也输不到哪儿去。

而实际上,一个既成的本土佛教或者道教组织是很容易被世俗力量消灭的。很多时候,他们被保全,只是因为消灭他们的性价比过低。

而相对来说,在日本战国时期,日本佛教势力对世俗政治的大规模介入,就使得他们的兴亡显得如此浓墨重彩。

[ 本帖最后由 TOP 于 2010-11-3 01:4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红叶舞秋山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403218
注册 2010-11-13


发表于 2010-11-13 10: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远离俗世。。。不去卷入政治的漩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11-16 09:2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虽然出世的想法可以避开利益冲突,但好像无法解决存世问题啊。
另外,有人的地方就有所谓“政治”,寺庙本身也是讲政治的,不会因为利益冲突少就有所谓避开俗世、远离尘嚣的。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其传承和维持机制设定,其组织设定和运作,及其与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互动过程和关系,这些才关系到我想要设定的东西的因素。
顶部
性别:女-离线 jiangdongpu
(戒一圆济)

Rank: 5Rank: 5
组别 仕女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0
编号 243225
注册 2007-12-1
来自 戒一圆济


发表于 2010-11-28 16: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10-11-16 09:21 发表
虽然出世的想法可以避开利益冲突,但好像无法解决存世问题啊。
另外,有人的地方就有所谓“政治”,寺庙本身也是讲政治的,不会因为利益冲突少就有所谓避开俗世、远离尘嚣的。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其传承和维持机 ...

中国的宗教,佛教属于 度百姓的,对人们的自身条件要求不高。道教属于自度的。对人们的自身条件要求较高。

佛教在古中国 早已和政治媾和,互相利用而已。只不过,佛教在古中国,基于他时代理论的高明性,思想根植与古代各个阶层之中,早已与中国的儒道合流,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传佛教也改良为中国化的几大宗家进行传承。历史上的灭佛或灭道尊佛的事件。都是宗教过分参与进来的偶发事件,与人的关联影响巨大,而已社会发展进程的某些必然性无关。。


而说到维持机制,佛道嘛,都属于宗教信仰,看淡名利之说,重修身养性,自陶冶情操,纵情于彼岸,圆满或修真,羽化等,对世俗介入不深。

对衣食住行等没有特别的。当然,道家除外(道家对古中国的贡献完全有别佛家,道家的体系很多方面都是入世的,很大程度上一些实用性的事物推动了古中国社会文化等的进步发展,而佛家只有修身养性,所谓的哲学研究,人生课题这一重点而已。),佛家对衣食住行更是类似苦行修,也有戒律院等等。自己种菜粮食,看李连杰的《少林寺》也可知一二,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佛家还有自己的陵墓,
也算是一个特殊的小社会。自然能够传承发展。。维持的机制,说白了,就是统治者需要时,就壮大一些,统治者不太感兴趣时,佛家也能自身看机缘的或快或慢的发展,对统治者不构成威胁。除了兵役战争年代的壮丁问题,等等,那个是一体两面互相促进的过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1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1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1 11: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05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