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keds167于2004-08-16, 10:43:17发表
汝所说的几点是做将领的基本观点。任何将领都该具有这三点。但这并不能用来衡量勇猛之将。封建历史上,还真没有任何人能做到临危不乱的。这只是做将领都希望的理想境界罢了。再者,面对弱者,即使…………便是长平公主的家奴,后为其姐卫子夫举荐,终成就一代名将。但他证明了自己实力,虽有裙带之名却有惊世之才。然何进鼠辈焉能与之抗衡。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
此等毫无见地的人又由何与自己的官职相称,可谓自取其祸也!………… 布问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识孤?”布曰:“昔在洛,会温氏园。”太祖曰:“然。孤忘之矣。所以瘦,恨不早相得故也。”布曰:“齐桓舍射钩,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为公前驱,可乎?”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三国志——魏书〉
此等贪生怕死之辈,空有一身高强武艺又有何用,而面此张文远将军便比其勇猛千倍矣!
公孙瓒,河北之第一勇猛之者也。其〈三国志—— 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传中有记载:
公孙瓚字伯珪,………………遂举兵与绍对战,绍不胜。
以吾观之,此等人物才可谓三国第一勇猛之士也!
兄举例洋洋千言
粗看有理有据
实则无一句切中命题
汝所说的几点是做将领的基本观点。任何将领都该具有这三点。但这并不能用来衡量勇猛之将。封建历史上,还真没有任何人能做到临危不乱的。这只是做将领都希望的理想境界罢了。再者,面对弱者,即使再多,表现出的英勇,并不能说明他的勇猛。相反,只有在面对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为被其气势所迫,表现出的才是真正的勇猛,这一点显然子龙将军做的就比较好
此言不错~
我以前说:
“但史书记载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布求还洛,绍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明日,绍讯问,知布尚在,乃闭城门。布遂引去。这说明了吕布的临危不乱。”
兄以为“封建历史上,还真没有任何人能做到临危不乱的。这只是做将领都希望的理想境界罢了。”,那么这样看来,吕布的“临危不乱已经极为可贵。——这不是我的观点,是兄台的逻辑。
至于董卓,虽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然讨黄巾,军败抵罪;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
遣军到阳城。时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以此观之,卓可谓世间“独一无二”的“勇猛者”也!
观我以前帖子,我说的理由是:董卓、何进、袁绍有足够的用兵能力、但却没能剿灭张燕的黑山军,说明黑山军有足够的战斗力,吕布打败黑山军的功绩不可抹杀。但兄却张冠李戴,把董卓说成猛将……不知道兄台是不明白我的意思,还是有意诡辩。
进字遂高,南阳宛人也。异母女弟选入掖庭为贵人,有宠于灵帝,拜进郎中,再迁虎贲中郎将,出为颍川太守。光和*(二)**[三]*年,贵人立为皇后,征进入,拜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后汉书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 第五十九》,这难道不能说明他的裙带关系吗?当然,裙带关系并不一定是废物,因裙带关系造就一代名将的也是大有人在的,如大将军卫青便是长平公主的家奴,后为其姐卫子夫举荐,终成就一代名将。但他证明了自己实力,虽有裙带之名却有惊世之才。然何进鼠辈焉能与之抗衡。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
不可否认何进在政治上十分弱智,但政治上弱智的人不等于白痴。同样没有政治头脑的关羽仍然是一代名将。而且何进毕竟是镇压黄巾起义的最高军事统帅。历史自有记载,不是阁下一句“鼠辈”就完全否定了的。
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
布问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识孤?”布曰:“昔在洛,会温氏园。”太祖曰:“然。孤忘之矣。所以瘦,恨不早相得故也。”布曰:“齐桓舍射钩,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为公前驱,可乎?”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三国志——魏书〉
此等贪生怕死之辈,空有一身高强武艺又有何用,而面此张文远将军便比其勇猛千倍矣!
史书记载得很微妙:太祖有疑色,为何有疑色?是曹操突然思维短路?恐怕不是,恐怕还是曹操觉得吕布说得有道理。哪句有道理?自然是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这说明的是什么?说明吕布的军事能力是曹操也肯定了的。
什么叫“贪生怕死”?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吕布当年已经50岁,人老了自然更加眷恋生存的时间。张辽那时年轻气盛,年轻人的冲动不叫勇猛不怕死,叫破罐子破摔。
公孙瓚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瓚乃退入空亭中,约其从骑曰:“今不冲之,则死尽矣。”瓚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迁为涿令
老兄注意啊,这里不是说公孙瓒一人杀数十,而是他和他的从骑共杀数十,而且自己损失过半。以数十战百人并不是什么希奇事。比之陈庆之以8000战数十万,且杀敌过万,又算得了什么?
且公孙瓒除了这一点勇猛之外,其他的,兄举了洋洋洒洒上百字,我也没看出说明了什么问题,难道是说写典略的人文采很好??
而吕布的表现呢?
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馀,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精兵万余,骑数千。袁绍当时仍在和公孙瓒抢地盘,能分给吕布多少兵马?吕布本人的部曲能有多少,主帅亲自上阵是什么概念?说明1、本队人少,没有坐镇也能指挥,2、战斗十分艰苦。
这也是以少打多,而且本来是在吕布应该防守的情况下。(公孙和袁绍争战,张燕才趁机出山的)。结果是什么?是“破”。防御的吕布“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不是说仅仅防守而已,黑山军基本上就在那个时间被灭了。
。……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事露,布走河内,与张杨合。绍令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什么叫“众”追之,说明比吕布人多。袁绍会不知道吕布有多少人么?袁绍会不知道吕布的威名么?袁绍会派会被吕布吓回来的人追吕布么?袁绍如果真能这么想,他应该早死二十年。
至少,袁绍派遣的人数是“袁绍认为”能够杀掉吕布的了。
可是仍然被吓了回来。为什么?说明吕布的战斗力之可怕,已经是袁绍无法控制了,对袁绍已经构成了威胁。
……遂举兵与绍对战,绍不胜。
以吾观之,此等人物才可谓三国第一勇猛之士也!
这一段后面的呢?为何没有公孙瓒“坚守”易京,战败身亡的一段了?
公孙瓒的一生
可有堂堂正正正面与对手“且卻兵,但身决胜负”没有,吕布有
公孙瓒一生可有在对手派来刺客,却不动生色,悄然脱身的纪录?没有,吕布有
公孙瓒可曾多次亲自上阵杀敌、斩将夺旗?没有,就只有那次不走运碰上一队游骑,没办法了和人拼命。吕布却是陷锋突陈的常客。
公孙瓒何时有过用威名吓跑对方优势的追击者?
公孙瓒可曾因他能力,让袁绍说出过:“缚虎不得不急也“??连他曾经打败的对手都看不起他,能力从何而来?
如此种种
公孙瓒为
以吾观之,此等人物才可谓三国第一勇猛之士也!
吕布反而一钱不值
是为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