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人之初的150个故事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1 23: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1、牧野之战
  
  大风自东向西,从纣王仓促拼凑起来的乱哄哄的行列里(主力都去东边打东夷去了。这些都是临时民兵,很多人捏戟的姿势还很像捏锄头把儿。他们铺天盖地、持矛横戈,总计十七万兵马,蝗虫一样麇集在我国中原大地三千年前的黎明之下),猎猎地吹到远道而来的西北人刚劲强韧的脸庞和岩石般屹立的身形上。
  
   周武王一方,总计三百辆战车,虎贲三千人,支持战车的轻甲步兵四万五千人。
    
   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周武王身后的一个史官,回望了一下天际渐渐淡去的星影,记录下了这一激动人心时刻,天空上的星座和月相,从而使得3000年后的学者,在借助计算机的复杂计算下,推算出当天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战鼓从周武王身后擂起,起初声音不大,你精神太集中了,以至于觉察不到鼓从什么时候敲起。随后,你知道它是在你的胸膛里和你的心脏一起敲动,咚咚咚咚,旌旗和鼓指挥着战车像幽灵一样轻轻在日影下布置成十几纵列方阵,横排展开。鼓声指挥战车的车位,指挥步兵的脚步和站姿、蹲姿,指挥各种兵器错落有致地扬起或挺向前方,甚至每一个士兵的举目仰头,每一张脸上的严峻表情,胸膛的呼吸,肌肉的抽动,牙齿的咀嚼,都在鼓声信号指导下,精确地调动。这支数万人的队伍,就像一只猛兽,把身体里所有的发条,紧紧上满。
    
   当敌众我寡时,只有把三军统帅得像一个人,才能够稳操胜券。深明此理的大白胡子前敌总指挥姜子牙,在指挥车上将令旗向日中直指,“杀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战车协同步兵野战,在两大决定王朝命运的军团之间,残酷展开了。
    
   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就一定要搅出血汁。这次战役中的牺牲据说是流血漂杵,够意思的了,血水漂浮起了杵。杵是棍棒,两端带棱,比起昂贵的青铜武器来,杵是廉价的劣等兵器,自然是那些仓促组织起来的农夫和政府奴婢们用的。可见主要是他们失掉了武器,也是他们的血在飘。
    
   按不可信的《逸周书》记载,武王伐纣,杀死一亿零七万人,俘虏三亿人。
    
   这固然是“天呀!不可能的。”古人的亿和现今不一样吧!按照十进位的标准,个、十、百、千、万、亿,亿应该是十万。杀死一亿七万人,俘虏三亿人,应该是杀死17万,俘虏30万(仍嫌略多)。
    
  牧野之战大获全胜的周武王乘胜奔袭七十里,碾碎朝歌城垣,兵临王宫。纣王不想让自己落到臣子手里,就穿了珠玉连缀的礼服,在鹿台上,像希特勒那样自焚了。周武王用他那举了一路的大斧子,割下商纣王烧糊了的脑袋,从而登上了周天子的宝座,来自西北老家的威风腰鼓队,骤雨飞溅样的鼓点,乱蛙蹦跳般的脚步,想必也在登基大典上献技表演(此艺据说有四千年历史,很像求雨的仪式)。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2、周公
  
   出师一捷身就死,周武王在灭掉商朝第二年后就于陕西镐京驾崩了,找爸爸西伯升天言好事去了。接任的周成王是个小孩,请叔叔周公辅政。
  
  辅政的周公并不姓周,他姓周王室的姬姓,周公整个的名字应该是“姬旦”,但我可以发誓,那时候的鸡蛋一定不念鸡蛋,不然姬旦先生是不会容忍的。其实,姬姓这个姓氏,是家族标识,但并不冠在名字前面,所以不会出现“姬旦”连写的称呼。
  
  并且,鸡在古代也不叫鸡,叫雉,后来呢,为了避刘邦媳妇也就是毒婆子吕太后——吕雉的讳,雉才改叫鸡了,鸡蛋叫“鸡子”。但鸡为什么现在又指“小姐”,还需要继续研究。
  
  “周公旦”(姬旦)辅佐周成王,建设新的国家,日理万机,忙什么事情呢?——制定战俘政策,签署禁酒条例,讨伐周边跟商王朝一鼻眼出气的小国,镇压民间“反周复商”势力,还得安置商朝遗老遗少。忙的时候,周公洗澡都有人打搅,古时候男人头发长,周公握着湿头发从浴室跑出来,接见完客人了,又进去接着洗,反复三次,中间料理三拨客人。
  (注:当时男人畜长发,把头发盘成大髻。甲骨文里的“夫”字,最上边一横就表示男子发髻上的簪子,以示爱美之心,而“妻”字上面插簪子更多,使她的脑袋像一个鸟窝。)
  
  除了洗澡被打扰,大忙人周公吃饭也很麻烦,扒拉进一口小米干饭,不等嚼完又得把米吐出来,因为三教九流的客人又来求见了,所谓“一饭三吐哺”。这样吃饭很容易闹胃病,从浴室跑进跑出,也容易着凉,但周公心里装的是黎民百姓,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成了圣人——“汤武周孔”中的周就是他,名字还排在孔老二之前。孔子做梦的时候还经常自诩“梦见周公”,用以抬高自己身价。(柯云路大师则硬胡说孔子这是“开天目”。)
  
  据说周公不光主持政府工作可以,文笔也很行,他制定了《周礼》,规定起坐卧行和男女尊卑。《世说新语》上谢安的老婆不喜欢男人当权,她抱怨说,要是《周礼》是周公的老婆(周婆)制定的就好了,就能反过来压迫男人了。
  
  即使是周公这样一个圣人,也会遭受不白之冤。周成王的另外两个叔叔,管叔、蔡叔,也许受人蛊惑,也许心怀嫉恨,就诬陷咱们周圣人篡夺周天子权位,伙同商朝遗民和东夷族武装,发兵诛杀周公。
  
    周公在历史关键时刻,社稷存亡之机,毅然决定用武,他和姜子牙东征三年,剿灭山东地区的东夷族“不服气”势力,将窝藏在那里的管叔捉住杀头,蔡叔流放。然后周公向惊恐甫定的周成王解释自己的忠诚,又四年后,等周成王长大成人,周公归还政权给成王,自己重新做臣子。后代科举考试,写策论或者八股文,周公成了文章里的明星,言必及周公。
  
   他给后人立下了做臣子的规矩和标准。
  
   因为周公功大,他儿子被封到山东曲阜,成为鲁国诸侯的祖爷爷。和周公一样,很多周天子的弟兄被分了出去,各自承包一块儿土地,成为诸侯国。异姓功臣也有受封的,比如姜子牙,被封在了山东的临淄,是为齐国。这就是封建制。
  
   这些被分封的诸侯都非常小——不足一个县大,鼓鼓囊囊地拥挤在全国版图里,没有力量对抗中央,并且周王朝对他们的军队编制和礼仪等级,都做了严格规定,以免他们造反。因此,从整体宏观上看(比如说从月球上看),大周王朝整体是安定团结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3、周厉王、周幽王
  
  大周朝天子,多数得到善终。周穆王还是个大旅行家,驾车跑到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草原,泡了很多外国女孩,随后抛弃了她们,使她们哀怨得要命,“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穆王不再找她们玩儿了(李商隐的诗)。
  
   周穆王干了55年的开心天子之后,周朝变得没那么潇洒了。周天子单纯注重兵车,没有发展出适合山林江河作战的军事技术,还管打仗不叫打仗,叫“观兵”,拘泥于堂堂正正的车战,有一大套礼仪讲究,终于被西戎北狄欺负得够戗。
  
   周朝打心眼里不愿意动武。周朝以文治为特色,孔子所谓“郁郁乎文哉”,国家弄得色彩斑斓,礼仪彰美,“放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与民休息,努力种地。
  
   那时候牛还不负责种地,所以被放到“桃林之野”吃草玩儿。养牛和养猪在当时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杀了祭祀,祭祀完了再端下来给人吃。所以祭祀主要用小牛,肉嫩。大牛和老牛,则去拉车。打仗的时候,马拉着战车在前面逞能,牛套着辎重在后面输送给养。总之,牛那时候还是见过世面的,还是比较牛的,不需要“脸朝黄土背朝天”地享受耕地的苦差。
  
   牛慢慢学会耕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猪呢,则直到现在也没学会)。
    
   老百姓就这样在大周朝的抚养下过着好日子,直到建国两百多年后(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执政,开始变得不像话了。
  
   周厉王给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这个无道昏君还宣布天下山林川泽都归他个人,谁都不许进去打渔捕猎。肉一下子就少了,牛耕技术又没抓上去,国人眼睛饿得发蓝,于是发生城市暴动。
  
  周厉王吓坏了,被迫逃跑到一个叫“彘”的地方,彘就是猪——是为了埋汰他老人家吗。
  
  周厉王跑了以后,继任的周宣王给历史带来了一段“宣王中兴”。好景不长,不过数十年,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周幽王老大爷继位了。
  
  周幽王是个“年纪一大把,学问没有,笑话倒是有一车”的人,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脑子上的沟回却越来越浅。他的夫人——褒姒喜欢听裂帛的声音,他就把大匹大匹的丝绸撕成条条给她听(这算是很前卫的音乐了)。光有老女人添乱,事情还坏不了,他又任用坏蛋来治理国家,于是泾渭地区发生大地震,把老祖宗的发祥地歧山也震了。古代的地震都是代表上帝意志的,但革命乐观的周幽王不以为意,违逆天意和历史习惯,废掉太子,把老美女褒姒的儿子定成接班人。
  
  周幽王和诸侯约定了一套“声光通讯”的办法:在大路修筑土堡,设置大鼓。如果戎兵入侵,就击鼓传告,点起烽火,诸侯军队都来援救。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勾魂的笑靥,于是屡屡击鼓举火,招引诸侯驰救,来回白跑,把诸侯当猴耍,演出“狼来了”的故事,博得老美女褒姒掩唇一笑。
  
   那个被废掉的太子(周平王)也不是个善主,他冲冠一怒,勾引犬戎异族来攻打他老爹的江山。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诸侯没一个来相救的,扯破了嗓子直喊“狼真得来了”的周幽王,眼睁睁地被犬戎逮住,揪着胡子杀死在骊山之下(以自己的生命和权位,换取了这次文艺大联欢活动——烽火戏诸侯活动的大成功)。
  
  犬戎兵可劲抢光了周室数百年积累的珍珠宝石美器奇货和美女,源源不断运出镐京(陕西西安东南),放火又把犯罪现场烧为平地。西周王朝至此结束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4、郑庄公
  
  曾经被周幽王的烽火戏弄过的诸侯们,也不是个个见死不救,有个精忠报国的“郑桓公”(诸侯国郑国领导人)就老远跑来看热闹,结果被砖头砸着了,喋血在陕西镐京。他的孙子,就是郑庄公。
  
  郑庄公这人,身体协调性不好,出生时候按道理应该是脑袋先伸出来,可是他小人家一时惶急,举动失措,大腿先迈出来了,特不顺溜,弄得郑妈妈很疼痛,出来后也没向妈妈道歉。所以妈妈不喜欢这孩子,叫他“寤生”(念悟,意思是倒着生),表示寒碜他,就像管戴眼镜的人叫“四眼儿”。
  
  郑妈妈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这回生得中规中矩,红嘴白牙,一表人材,深得郑妈妈之爱。长大之后就准备造反,异想天开夺他大哥郑庄公的权。他着手扩大荥阳城围——当时大周朝对城围都有统一限制,怕诸侯势大造反来的。郑二弟不管这一套,他扩张了自己的土围子,又扩充了战车编制,还要求西鄙、北鄙都听他调度,钱粮交他。
  
  “鄙”是城外郊区,边鄙农村的意思。自谦说“鄙人”,比如周作人老头子常在作文里自称鄙人,就等于自谦说“俺”,或者“俺农村人”。
  
  郑老二种种蠢蠢不忠的举动传到郑国都城,郑庄公恨恨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句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听起来正义凛然,实际不是那么堂堂正正。郑庄公有养祸的意思:为了除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弟弟,先姑息放纵,听凭他可劲儿折腾,等弟弟罪行犯大了,再跑去帮弟弟“解脱”,给他收尸,名正言顺地诛灭他!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把戏,后代不断有人临摹,比如蒋介石把看着不顺眼的异类军阀逼反,然后再剿灭收编之。
  
  郑老二观望了一下,看看大哥没什么反应,就征发战士,宣布造反。
  大哥郑庄公发出二百乘正义之师,鸣鼓而攻老二,打得老二没命地逃。最后看看没辙,只好望着天空,哭着鼻子自己了断了。
  
   看见弟弟已经含笑九泉了,郑庄公感到了深似太平洋的深深开心。开心之余,郑庄公就把老妈也打入了冷宫,谁让你想帮老二杀我呢!
  
  郑妈妈没有像宫廷斗争失败的节烈皇后那样,把自己的脖子升到冷宫的房梁上去。她认为生命是一个值得维护的奇迹,赖活着还是比好死好。这时候,一个叫“颖考叔”的年轻人出场了,跑来启发郑庄公。颖考叔手里拎着一只捉来的山鸡,乔模乔样地献给郑庄公说:“山鸡这东西,小时候吃妈妈捉来的虫,大了反过来啄妈妈。最不是玩意儿了!”
  
  郑庄公有点不自在了,觉得自己不孝顺娘,好比就是山鸡,是禽兽一般的东西,满面羞惭,可是,郑庄公发过“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毒誓,不要再见老妈了。古人是很重视誓咒的,发的誓都被雷公爷爷录了音,说话不算数要遭雷劈的。怎么办?
  
  颖考叔有办法,他领了一队民工,在宫院里挖地道,从“黄泉”地道直通郑妈妈的冷宫。母子俩在黑乎乎像歌厅一样的地下室相见,重归于好,并且各自唱歌。儿子唱:“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母亲唱:“大隧之中,其乐也泄泄。”
  
  有点儿卡拉OK的味道。就这样,在这个地下室里诞生了成语“融融泄泄”。“融融泄泄”可以这样造句:宾主之间融融泄泄,就两国关系展开友好讨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5、周郑之战
  
  自从被犬戎欺负了以后,周天子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当时所谓的天子,并不像后来的皇帝,周天子只是相当于一个头等的大诸侯而已。但因为他相对最大,所以各诸侯国都听他的,奉之为“共主”。
  
  周平王受犬戎之祸,丢了陕西的大片土地,只好东迁去洛阳。就像有两套房子的人,火烧了一套,去住另一套。周天子一共就这两套房子。而中国其它的地区都归形形色色的诸侯所有。譬如郑庄公的领地就是河南中部的新郑一带。
  
  随着郑庄公越来越牛叉,周天子却越来越肾虚了,辖地仅为洛阳地区方圆一、二百里。各诸侯国见状,也就不怕他了,敢于不再上贡贡品了。周王室经济日绌。周天子不得不转向诸侯“告饥”、“求金”,分封关系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郑庄公就像那匹贵州老虎,看出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名存实亡,“技止此尔”,于是野心勃勃起来,想到周平王头上拉粪,从此遇事不请示,重要决策也不上报。
  
  周平王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没有办法控制诸侯,只好开始借力打力,也就是拉一派群众(诸侯),打另一派群众(诸侯)。他偷着召见虢(念国)国国君,让虢公压制郑庄公,但效果并不理想,反倒使得周郑关系开始恶化了。
  
  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继位,发誓要跟老郑庄公干一场,但是自己的军队不够多,于是,周桓王讲好,请卫、陈、蔡三个不中看也不中用的家伙赞助发兵。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与卫、陈、蔡三国联兵,将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瞄向威胁中原大地安全格局的、饱经风霜的郑庄公老大爷身上。

  郑庄公首先擂鼓,以已方右踞攻击政府军左翼。政府军左翼麾下的陈国兵从前被郑庄公打怕了,态度首鼠两端,进退六神无主,打起仗来磨洋工,成为周联军的死穴。郑庄公瞅准了这一点,揪住了陈军狠踢猛踹。陈军这帮老兵油子率先跳车逃跑,跑的时候还斜刺里乱撞,把整个政府军左翼撞得一团糟左翼指挥失灵,遂土崩瓦解。
  
  其它右翼和中军的战斗还在进行,双方拥挤着乱打,规模宏大,场面壮观,举起又落下的长戈和矛戟,使这里更像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周桓王亲自也动手了,挥舞铜钺砍击逼近他战车的敌人。铜钺(念越)就是大斧子,王权的象征。不过他一搀和反倒麻烦了,郑国大夫祝聃从远处瞄了个准,嗖的一下,毒蛇一样的一支竹箭正中周桓王肩膀。血立刻从青铜箭头下流了出来,一同流淌着的还有三军的士气。天子中箭,可了不得了,政府军旌旗波动,只好边打边退。
  
  看见老周倒退,要不要追杀呢?按照大周朝作战礼仪,追击逃跑的敌人不要超过一百步距离,跟踪追击不要超过九里,这都是为了表示礼节,打仗点到为止,不为已甚。毕竟大家都是亲戚,三百年前是一家。郑庄公也怕自己干得太大了,而且政府军虽退不乱,老郑于是下令收住兵车。公元前707年,周郑“长葛之战”,就这样嗄然而止了。
  
  长葛之战,正式宣布了周桓王“外干中间也干”的事实,从此天子成为缩头乌龟,诸侯之间排座次、争老大的春秋时代两百年纷争,开始了。这时,从整体上看,即便从月球上看,貌似平静的中原大地也再不貌似平静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6、郑厉公
  
  长葛之战后五年,执政四十三年的郑庄公,很不好意思地死掉了。本来他应该做更大的事业,但他还是选择死掉算了。
  
  郑庄公死后,郑国却变得肾虚得不可救药。因为郑国地处天下中央,即河南省,叫做中原。与之相临的四方诸侯(齐、楚、晋)之间进行鏖战,军队都要打河南经过。所以河南成了我国版图上的巴尔干地区,古人称之为“四战之地”,四个方向都是敌人,是敌人们军事演习的靶场。大家有炸弹,都跑到这里来扔,河南诸国给炸得七零八乱,一直不能生息壮大。
  
  河南境内的郑也好,宋卫陈蔡也好,在后来的春秋史上,受够了四邻诸侯的夹板气,哪个邻居省份的诸侯强大了,他们就附和哪个邻居。别的邻居不干了,合伙来打他们,他们又紧给赔礼道歉。“朝秦暮楚”这个词,说他们最合适。河南诸侯遂被逼出了一种圆滑的行为风范。
  
  郑庄公死后,小儿子郑厉公继位。郑厉公管着郑国,管了没一会儿,发觉并不过瘾。一天他在花园散步,对亲信大夫“雍纠”抒发感情说:“你看天上的飞鸟,想飞就飞,想叫就叫,我贵为国君,反不如鸟儿来得自在。夕阳雨夜,引起寡人多少忧愁。”
  
  雍纠一听,明白了,跪下说:“在下拿人钱财,替人销灾,愿为主公除去祭足一患。”
  
  原来,郑厉公手下大臣“祭足”是郑庄公时代的重臣,十分傲气,相当专权,郑国大事小事都被他管,把郑厉公架空了。
  
  郑厉公问:“你不是祭足的女婿吗?杀你的岳父,你肯杀吗?”
  
  “主公您放心,明早祭足出城办事,我于路上设宴送行,用鸩(念阵)酒毒死这条老疯狗。”
  
  于是,雍纠早早回家准备。他的夫人,也就是祭足的闺女,一看丈夫神色不同以往(女人就是敏感啊),反复盘问。雍纠是实诚人不会做戏,索性和盘托出谋杀老丈人祭足计划,并请老丈人的女儿——也就是他夫人跟他一起保守机密。
  
  “祭大闺女”觉得,如果就咱两口子保守机密,力量还不足够,就打电话给老妈,请老妈也过来帮忙保守机密。
  
  “祭大闺女”问老妈:“丈夫和爹,哪个更亲啊。”
  
  妈随口回答:“当然是爹亲了啊。丈夫嘛,人人都可以当丈夫的,而爹却只有一个,怎么能比啊。”
  
  祭大闺女一听,觉得妈说的有道理,老爹比起丈夫来不能总换。于是把丈夫雍纠要毒死老爹的事跟妈说了。老妈一听,这还了得,赶忙通知老公。
  
  次日,谋杀人员如期在东郊设帐,雍纠持酒给外出公干的岳父祭足饯行。祭足大喝一声,目睚尽裂,把酒拍在地上,果然是烈性毒酒。众人冲上去,捆住雍纠。当可爱的刽子手准备砍掉雍纠脑袋的时候,雍纠爱恨交织地望了一下他的娇妻,说道:“我猜中了这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尾。”
  
  刺杀的主使人郑厉公躲在宫殿里,听说特派员雍纠反被祭足杀了,叹口气道:“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听老婆的话,活该他倒霉——代表了当时人对妇女的歧视,可能当时妇女善变吧。
  
  俗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能瞎折腾,郑国君臣互斗,国力大衰,老爸郑庄公时代的风光,被折腾得一去不复返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7、文姜妹妹
  
  当希腊人举办第十五届古代奥运会,而这边春秋初年“小霸”郑庄公死后不久,中国出现了一位大美女,就是齐国公主“文姜妹妹”。
  
  文姜这人有追求,作风前卫,爱上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在当时,男女不能坐在同一张席子,递东西要由仆人转达。但文姜公主不管这套,和自己的哥哥齐襄公,谈起了恋爱。
  
  这时,齐国以南的鲁国的国君——老模咔嚓的鲁桓公(姬姓),按照同姓不婚的原则,跑到齐国(姜姓)来讨媳妇了。鉴于两国从祖上姜子牙、周伯禽(周小公)开始起,就是门当户对的高干,虽然鲁桓公长相接近青蛙,齐国还是应允了吧,于是把如花似玉的美女文姜嫁到曲阜。
  
  文姜带着少女恣情的欢笑来到鲁国,给这个迂腐的国家带来一股清新自由空气。按《诗经》描写,她经常在众人陪同之下,驾着华丽的马车,赶着雄壮整齐的驷马,高仰着脸儿,在曲阜城外大道上,无拘无束地游走,跟爱闯红灯、不守规矩的英国王妃黛安娜风格相似。并且,文姜不摆什么贵族架子,态度和蔼、欢声笑语不断,与平民百姓有说有笑,轻松随意。
  
  齐襄公这边,却产生了西门庆杀人的恶念。他恨死了鲁桓公——抢了自己心爱的妹妹,于是定下毒计,在一轮宴会上,把前来进行国事访问的妹夫鲁桓公,灌得烂醉,由齐国公子彭生扶醉人回馆驿休息。公子彭生大约是个力士,或者是鲁桓公太弱不禁风,总之结果是,鲁桓公被公子彭生一扶,就闹了个“拉肋而死”。
  
  接着齐襄公把公子彭生当作替罪羊杀掉,算是惩办了凶手。公子彭生大小也是国君的亲戚(所以才叫公子),临死还不服呐,嚎了半天才死。
  
  事情似乎就这么过去了。但是这一天,齐襄公出城打猎,却出事了。齐襄公带着人在深山老林跟野兽捉迷藏。齐襄公呼哧呼哧跑得正酣,突然遭遇一只大野猪,獠牙如戟。大野猪本来不可怕,打猎打得就是它,但这只猪非常异类,有进化成“猪人”的趋势,会“人立而
  啼”,把齐襄公吓得使劲叫唤,俩爪发麻,头皮发紧,小便失禁,扭身就跑。
  
  野猪追在他后边,一路发出人类的叫喊,把小齐撵得像过街的老鼠,直到跑丢了一只鞋子。那时候的人多打赤脚,贵人才穿鞋,小齐穿的又是值钱的鞋(丝履或者真皮),于是吩咐人回去找。那人死活找不回来,于是赏了找鞋人一顿鞭子。
  
  旁人都说,鞋子是被野猪拾去了,这头疯狂的野猪不但学会了直立行走,还渴望一双皮鞋。而这头野猪,据说是公子彭生变的,就是那个被齐襄公派去将鲁桓公“拉肋而死”的大力士。
  
  叛乱刚好就在当天晚上暴发,两位对齐襄公心怀不满的军官,因长期在外带兵不能与家人团聚而心理变态,正式策动造反,杀进了齐襄公打猎的宿营地。齐襄公藏在了内室门后头,造反派找不到他。
  
  可惜,眼前突然掉出一只奇怪的鞋子,啪地落在地上——就是白天丢的那只。敌人的好奇心立刻被空鞋子挑逗起来,跑过来查看,再一划拉,露出帷幕后的齐襄公。“甜瓜大将”一剑进去,血扑扑地就像啤酒一样带着香沫子喷出来了。齐襄公在他事业发展之际,就这样毫不壮烈地死了。那只丢掉的鞋子居然又凭空落了出来,引发敌人过来搜查,这一定是公子彭生的厉鬼(那只野猪)为了报仇而施的魔法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8、管仲射钩
  
   齐襄公一死,大家一下子都愣了,等明白过来以后,齐襄公的一帮弟弟侄子们,赶紧为了继承权互相掐。齐襄公的弟弟里边,一个叫“公子小白”的由鲍叔牙保着,一个叫“公子纠”的由大名鼎鼎的管仲保着,从他们所留学的国外杀回临淄抢位子了,预备看看谁的运气好,谁能先到。
  
   两支赛跑夺权的兵车队伍在半路上还碰了个正巧(这也说明了当时道路建设的有限)。管仲是公子纠一派的,为了干掉公子小白,偷偷摸摸钻进对方营地,照公子小白肚子上就放了一箭。小白不傻,故意咬破舌头,满嘴喷血,四腿乱蹬,使管仲愉快地误以为暗杀得手,遂不再发箭续射。小白逃了条活命。(当时练习射箭有要求,左手弯弓,右手搭箭,右手同时执两、三支箭,夹在手指缝里预备着,以便于连发。)
  
   其实管仲只是射中了小白的带钩,人没事儿。所谓带钩,就是古人的腰带扣,一般是玉质的,塑有龙兽鸟鱼之形,十分精美,也有青铜质地的,所以可以挡住管仲的一箭。
  
   小白装死,管仲信以为真,以为胜券在握,遂保着公子纠慢慢溜达(木轱辘车硬要快跑起来,也很颠屁股的,虽然有真皮的坐垫)。他们慢慢溜达,屁股虽然舒服了,到了临淄眼却傻了。他们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在鲍叔牙的张罗下、齐国一些大家族支持下,于公元前685年,当上了齐国的总负责人——就是春秋未来第一霸主“齐桓公”。
  
   管仲没办法,逃到了鲁国,却不小心当了俘虏,被带到鲁庄公面前。管仲从前当过兵,扛过枪,下过海,经过商,是个有办法的人,在诸侯之中已小有名气,于是鲁庄公的大臣们建议留下管仲辅佐鲁国,发展鲁国商品经济。
  
   “但是这样就违逆了齐国呀,”鲁庄公说,“齐国那边派人来抓管仲了呢!”
  
   “那就杀了管仲,以免为别国所用。”大臣说。
  齐国使者马上拦住:“不许杀,管仲射过我们主公一箭,主公恨之入骨,非亲手射他一百零八箭不可。”
  
   于是,鲁庄公按照中庸哲学理论,选择了事后证明最为愚蠢的办法,不杀管仲也不留管仲,把他引渡回齐国处理(最后却被齐国所用了)。
  
   木笼囚车里的战犯管仲一路颠簸着,向北方走去。他的脑袋从笼子顶上的窟窿里探出来,看着外边自由的世界,蝴蝶在飞舞。这是我的一种遐想。其实这是错误的。以这种姿势站着,脚一软,脖子上就吃紧,卡在洞里,到不了齐国就得站死。
  
   管仲应该是坐在木笼囚车里。囚车外面正是残秋天气。声势浩大的秋天,占据了山东原野。管仲的命运就像白云,写在天空的字里行间。也许会有美梦成真的意外境界,但那何其柔弱,不堪被言辞说破。
  
   管仲最担心的是鲁庄公一旦后悔,派人追杀上来,那就只有坐等领死了。管仲于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坐在木笼车里,亲自作词作曲,编了首歌教给押送他的士兵们唱。大家前头唱后头和,脚下生风,不觉得疲劳了,走得贼快(像贼那么快)。
  
   秋季的山东原野,一行北向的车队蜿蜒而行。管仲一路向齐国走去。伴着他的,是路边成丛怒放的狗尾巴花, 弥望满野,如火如荼,摇曳飘扬于远古的风中。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9、管仲改革
  
   管仲到了齐国以后,不但没有被杀掉,反倒被齐桓公重用,搞了一系列改革。他首先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起,要求男的走马路左边,女的走马路右边(呵呵,回来的时候,不是又到同一边了吗?)。
  
   他又强调士农工商都要分类而居,不许串帮。士人住在城里的固定街区,农人住在乡下田塍之间,工人住在官办的手工业场内外,商人住在“市”(农贸市场)里。还有加强盐铁管理国有化,统一铸造货币,狠抓物质文明。
  
   在推动改革的同时,管仲又跟齐桓公要条件,他说:“人微言轻啊,疏不间亲啊,我一介布衣,没有政治资本,没有大家族背景,别人不理我这套啊。”于是齐桓公给管仲起了大房子,把临淄城里的“市”(商品交易区,我管它叫农贸市场)的税收三分之一发给管仲当工资。管仲成了齐国第一号暴发家族。爆发后又怕被上流社会看不起,就要求齐桓公给他加尊号。齐桓公索性尊他为“仲父”,就是干爹或者二叔的意思。肚量阔大的齐桓公又要求全国人都讲避讳,不许说“夷吾”两个字,因为这是我干爹管仲的名字,要避讳。齐国老贵族们都大喊晦气。
  
   时年管仲45岁,商人出身的他不光能吹,还真能干。管仲首先归还鲁国、卫国、燕国被齐国侵占的土地,换取睦邻友好,创造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转而对外实行经济侵略。他充分发挥自己经济学特长,鉴于齐国临海,有渔盐之利,就奖励捕鱼煮盐,实行海盐国家专卖,从别国挣了很多外快。当时各国贫盐,管仲单方面抬高盐价,致使他国黄金流失万余斤,天下黄金越少,齐国越提高金价,高价收买各地黄金,以至于形成黄金垄断。再用垄断的金子,贱价购买各国货物,使天下市场操纵于齐国这个金融寡头之手。
  
   管仲向梁国、鲁国订购大批丝织品,对方贪图利益,就废掉农耕,全国养蚕抽丝。一年过后,管仲单方面撕毁购丝合同,一下子就把梁、鲁两国给搁那儿了。两国老百姓家家没粮食吃,天天裹着自己纺的绫罗绸缎饿肚皮。
  
   看的出来,一般圣人都只重思想教育,崇农抑商,害怕商人,因为商人思想不如农民塌实。而管仲却重视商业经济发展,他解放思想,积极扶植商业万元户,对外国实行经济侵略,最终以商业带动国家走向富裕。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0、长勺之战
  
   齐国富了之后,就开始向南边的鲁国用兵。鲁庄公不敢力战,曲阜城里一片恐慌。
  
   这时候,一个士人,名字叫曹刿(念贵),求见鲁庄公。士人,也称布衣,你说他是官吧,他不是官,说他是老百姓吧,他又不乐意承认。类似于现在的“白领”。总之是一种介于官(卿大夫)和平民之间,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阶层,类似于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先生。
  
   当时当官的人有俸禄,可以买肉吃,叫做食肉者,士人则穷,和其他平民一样主要吃菜。曹刿既然是一个士人,就是吃菜者(那时老百姓可以吃的菜是:郁李、野葡萄、苦菜、葫芦、麻子、王瓜、葵菜等等)。吃惯了菜的曹刿再也不想多吃一口了,他绿着眼睛说:“我要当官去,改吃肉去!——食肉者鄙,未能远谋!”——食肉的人都笨蛋,想不出什么主意。
  
   曹刿跑去求见鲁庄公,先发制人地问道:“国君,现在齐国大兵压境,您打算怎么办,敢不敢打?”
  
   鲁庄公被齐国敌人吓得六神无主,忐忑地说道:“我平时祭祀神祗,从来都用上好猪肉,没亏缺过神仙,也没注过水。神仙准能保佑我打赢这场仗。”
  
   曹刿说:“临时抱神仙脚,是没有用的,关键你平时对老百姓怎么样。” 这家伙像孔乙己一样傲气。只有假装傲气,才能唬住求贤若渴的国君,现代面试的人也要留意这一点。
  
   “平时开堂办案,我尽量做到公正无私,取信于民。”鲁庄公说。
   “那咱们就有胜利希望。”
  
   于是鲁庄公跟他共乘一车,与齐军战于长勺(曲阜以北的野外)。齐鲁两军各自列好。第一通鼓响,齐军实行双车编组,从左右两翼同时出车,络绎压向鲁军,以双鳌的阵形夹击鲁阵。
  
   曹刿看到敌众我寡遂坚守不出,命令鲁国战车紧密收拢,取守势,成园形环阵(蜘蛛网状):环内车辆做错落有致的纵深配置,增强对敌军的抗击力。步卒蹲在地上,依托战车,形成“钉子户”,坚守阵地,并把箭雨像飞蝗一样注入齐军,把箭雨像飞蝗一样注入齐军,迟滞对方攻势。
  
   在箭雨中,一些背运的齐国马拉战车还没等靠近鲁阵,就先中了箭,马仰车覆。受此影响,齐国战车发生交通拥堵,进攻的态势被迫减弱。
  
   齐军见一冲不能奏效,就擂动第二通战鼓,后续进攻的车辆,裹着掉头回撤的战车,又大呼小叫地向铁桶一样的鲁方车阵淹过去了。
  鲁军又以箭雨和兵车拒住对方的攻势。齐军人喊马嘶,兵车乱糟糟的,好不容易收拢回来,犹犹豫豫地敲响第三次冲锋鼓,但是经过前两番折腾,此时战车的队列已经全然紊乱。和骑兵相反,战车作战,队列至关重要,速度反在其次。而且,齐军的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了——进攻意识不强了,连马儿都嬉皮笑脸地开始找草吃,也没兴趣打仗了——它们以为今天的演出就到这儿了。
  
   曹刿大喊一声:“敌人锐气已竭,擂鼓冲啊!——”鲁国子弟兵乘坐雷霆一样的战车,把队不成列的齐军冲得弃甲跳车,全线溃败。
  这就是著名的“长勺之战”。曹刿参谋立了大功,于是也不吃菜了,被提拔为吃肉的大夫。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1、卫懿公好鹤
  
   卫懿公别的能耐没有,最喜欢养鹤。在卫老爷子的地盘上,鹤们都享了大福:鹤们绫罗绸缎,锦衣玉食,住冬暖夏凉的宾馆,玩明媚敞亮的山泉,树翠水清,比拟仙境。
  
   鹤们不但在卫老爷子地盘上横行无忌,还都封了官,吃大夫俸禄,鹤们一出门,都乘“轩”。普通的车是直辕,“轩”是曲辕,曲辕的减震效果好,好像一个扣着的弓,坐着一颤一颤很软和好像坐花轿,避免把鹤肚子里的蛋给震碎,“轩”还带顶篷,是大夫级别的人的坐驾。一般士人则坐敞篷车。
  
   卫懿公成天忙活伺候自己的鹤,大搞绿色环保(他要申办奥运准成),但缺乏动物保护意识的国人都不理解他,怨声戴道。忽然出事了,北狄异族发动侵略战争,从北面杀得卫国老百姓鸡飞狗跳。卫懿公连忙从兵器库里取出衣甲戈矛,发给国人去驱除鞑虏。国人(城市平民)的主要职责就是“执干戈以卫社稷”。然而国人都不肯响应卫懿公的战争号召,说:“您还是派您的鹤出战吧!”
  
   卫懿公无计可施,连忙认错,把鹤撒掉。可惜鹤们享受贯了,在宫廷内外逡巡不去,被国人抓去下酒。军士们一边吃着抓来的仙鹤,一边带着坏笑驶出国都,开往荥泽阻击来犯之敌。
  
   卫懿公为了讨好国人,就御驾亲征。如果我是卫懿公,我就不出城去打,对于兵无常形、战无常法的北狄散兵游勇,实施城镇保卫战比野战更能发挥中原诸侯的优势。卫懿公帅领着三心二意的战车兵和尾随其后的步兵,对狡猾的敌人实施野外正面冲击。狄人诈败。急于求胜的卫懿公大乐,催动战车撒丫子穷追。这一追,又犯了兵家大忌。兵家者言,凡作战,胜势已成,则不可再进攻,再进攻也不可竭尽全力,竭其全力进攻是很危险的。这主要是针对当时的战车作战特点来讲的,战车优势全在于密集使用,队列很重要,以缓慢节奏为主,即使双方激战,战车也不要乱驰,步兵也不能乱跑,追击逃跑的敌人不能逾越规定的行列,也不能追出太远,以免队列混乱。卫懿公一阵撒丫子猛追,战车仿佛千仞高岗的山涧秋水,一泻万丈,不可收拾,车队行列大乱。狄人的伏兵遂蹿出来反扑,把战车分割包围,猛烈殴打,像一群群猎狗撕咬着草原上笨大的角马。
  
   狄人望见卫懿公的旗号蜂涌而来,杀声动地。个别好心的部将劝卫懿公赶紧偃掉大旗,乘乱逃跑。一辈子积德的卫懿公觉得自己不至于这么早死,偏还想号召三军,不肯放倒大旗(放倒大旗,就意味着宣布士兵放弃抵抗)。狄人扑至近前,老卫战车上的御手和甲士纷纷中箭,卫懿公不明不白被狄人捉住,拉到旁边,活剥了皮,烤成肉串吃了。狄人有吃人的恶俗啊。吃了卫懿公的肉,长生不老。但是卫国却灭亡了。
  
   后来,卫懿公的儿子卫文公,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勉强复国,他还想找回有“野鹤癖”的老爹尸体,但是沙场上只发现了他老人家剩下的一个肝(根据目击者报告,这的确是他老人家的肝。狄人不爱吃肝,才剩下的)。大夫“弘演”拿起卫懿公的肝,觉得老卫似乎不应该就剩这么个肝了。于是他剥开自己的肚子,把肝放了进去,说:
  
   “快把我埋了吧,就算主公是全尸了。”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肝移植手术,受术者“弘演”几小时后死亡。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2、召陵之盟
  
   齐桓公在北方称霸以来,威望与日俱增。但长江流域的“南蛮”楚国人却不太服气。楚国地处湖北,是天下有名的九头鸟,作为南方超级大国,楚国不断拓疆,成为北方黄河流域的大患。
  
   齐桓公号称东方不败,打算跟楚国人过过招。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直接攻击河南省南部的楚国北境。
  
   八国协同出击,史无前例,给楚人造成心理的威慑力极大,楚人不敢出兵迎击。齐桓公为保存实力亦不敢冒然做深度进攻,只好集结在楚境上休整观望。双方这么干瞪着眼,谁也不敢先动手。
  
   楚方派出的谈判大员“屈完”,来在边境上谈判,商议解决争端。
  
   屈完先生是个南方快嘴子,春秋第二舌辩之士,属于湖北的九头鸟和滚刀肉,极不好对付。他在谈判中出尽风头,创造了一大堆知名成语,诸如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汝之涉吾地也。
  
   屈完说:“咱们楚齐两国一个在荒南,一个在远东,好比一个是马,一个是牛。牛不会找马做爱,马也不会跟牛交配,风马牛不相及也。所以啊,你我没关系。可是您老不远万里来打我们,真就奇怪了。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把个齐桓公给质问得哑口无言。
  
   “风马牛不相及”,“风”是指动物交配、追逐做爱的意思。
  
   齐桓公回答不上来,管仲就出来找辙,解释自己讨伐楚国名正言顺:“从前,我们祖上的姜太公得到周天子批准,可以征伐天下任何诸侯,维护周室尊严,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你们的穆陵关,都是我们祖上管的地面。我们怎么就不可以到你这里来打!”姜子牙在《封神演义》上捏一根打神鞭,可以殴打“封神榜”上犯错误的诸神,就是暗示了他征伐诸侯的特权。
  
   屈完回答说:“您说的道理兮很对。但是,鄙国犯什么错误兮?请您明示。”(楚国方言,说话都带“兮”。)
  
   齐桓公心想,这个还用问吗?楚国区区一个子爵,居然冒称楚王,跟周天子平起平坐,这还不是有罪!但管仲拦住了他。管仲想,一旦提出这个责问,楚国偏死活不肯去掉王号,不听我们的,我们岂不很失面子。于是管仲找了不疼不痒的小事由,便于对方改正的:“你们楚国特产苞茅,要上贡给朝廷,可是你们一连三年不上贡,周王室都喝不上好酒了。拒不上贡,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啊。”(苞茅可以编做滤器,把酒汁从酒糟里过滤出来。这是古代酒的提纯方法。后来有了得以法提炼烧酒,酒精度数才提高。)
  
   上贡苞茅不是件难事,不过就是割些草送去嘛,比去掉王爵的番号容易的多,屈完看见对方是给自己台阶下,赶紧借坡下驴,承认道:“如果您就为了这点小事兮,那我们上贡苞茅不就完了,何苦千里迢迢跑来打架?”
  
   管仲听出对方指摘自己小题大做,口气还很硬,就搬出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责问楚国:“还有一桩事,周昭王从前南征楚国,死在这里了,我们特来讨个说法。”
  
   周昭王是西周早期的一任天子,曾经出兵征讨长江流域,整理南蛮,平叛了26个小国,胜利班师回来,却在汉水上淹死了,全军覆没。
  
   屈完说:“周昭王老辈子的那点事兮我知道,那是交通事故兮谁管得了。”
  
   其实不是交通事故。当时,可恶的楚国人为了抗拒周天子,就拿树胶粘合了船板,拼凑成船,送给周昭王坐。这些流向冥界的船只,到了中流就遭水泡解体了,周天子落地凤凰不如鸡,给淹死了,六军全部覆没。但是,这官司到今天,是谁也说不清的了。
  
   齐桓公听了半天,见两人越扯越远,恼了,吹胡子瞪眼说:“真恼人啊!少狡辩!寡人的大军在此,谁敢抗衡,寡人想灭谁,谁能跑得了!”
  
   屈完说:“您老人家倘若以德服人兮,谁敢不服?您要动武兮,嘿嘿——我们方城为城,汉水为沟,兵多将广,正好和您老人家兮,大干一场!”
  
   这个柔中带刚不卑不亢的家伙把对方噎得一愣一愣的,脑袋“兮兮”直冒冷气。说实话,齐国还真不敢打个鱼死网破。回顾齐桓公进行过的二十几次战争,都是胡萝卜加大棒吓唬吓唬,齐国当时的国力尚不足以真打狠打。于是订立盟约,齐楚讲和:“我不打你,你也不打我。你该给周天子上贡苞茅还得上贡,我认你是哥们还是哥们。”一场来势汹汹的暴风骤雨,被屈完的外交辞令化解,顷刻化为万里晴空。
  
   八国联军各自撤回本国,这件事史称“召陵之盟”,奠定了齐桓公霸业的基础。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3、管仲之死
  
   公元前645年的冬天,齐国的擎天柱管仲同志,在为齐国奋斗了41个春秋后,积劳成疾,因病医治无效,眼看就要在齐国临淄逝世了。时年已有76岁的齐桓公也亲自到医院探望,跪坐下来握着管仲的手说:“仲父啊,你怎么变得这么瘦啊。”
  
   管仲气乐了,喘着说:“这不是因为得了病嘛。”
  
   齐桓公露出要掉泪的样子,在病榻旁叹息道:“万一你不起了,群臣哪一个能接替你的工作呢?”
  
   “知臣莫过于君,您自己看吧。”
  
   “易牙怎么样?(易牙是大厨师,舌头极端敏感,能辨别出一瓢水出自哪条河。)我觉得易牙非常爱我,我曾经开玩笑说:‘鸟兽虫鱼都吃过,就不知道人肉什么滋味。’第二天,易牙就把自己的三岁儿子杀了,做了一杯肉羹给我尝。”
  
   “爱自己的儿子是人之常情。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又怎能爱您?” 管仲说。
  
   “那——开方怎么样呢?开方是卫国的公子,为了辅佐我,抛弃荣华富贵来给我当同志。”
  
   “人最亲爱莫过于父母,他父母死了都不奔丧,这样的人都是坏蛋。”
  
   “竖刁怎样?他为了侍奉我,还把自己阉了。”
  
   “他连自己身体都不爱护,怎么会爱您。”
  
   桓公着急了:“到底谁接班好哇?”
  
   “当然是宁戚,可惜他已经死了。”
   “鲍叔牙怎么样?”
  
   鲍叔牙是管仲的知己好友,所谓“管鲍之交”。
  
   但管仲认为鲍叔牙过于善恶分明,见着坏蛋就压不住火,别人惹了他一次,他一辈子都不原谅(情商不高),所以不能推荐,尽管我跟鲍叔牙私交很好,也不能推荐。管仲用人以其贤否,而不是看这人是否跟自己站在一条线儿上,真是了不起阿!提拔自己所亲善的人,一条线儿上的人,就是拉帮结派阿!
  
   齐桓公说:“那怎么办,总得找个人吧。”
  
   “那就隰朋(念西朋)吧,他以往工作成绩不错。不过,上天生下我管仲,隰朋是我的舌头,我死了,他能长久吗?”说完,齐国伟大的总理——管仲同志,就在这个娴静美好的夜晚离开了更多好戏还在后头的春秋时代,剩下齐桓公像一颗恒星点缀着漆黑一团的天宇。
  果不期然,隰朋接班一个月,办完管仲的丧事,也就死掉了。齐桓公只好启用鲍叔牙,鲍叔牙疾恶如仇,把易牙、竖刁、开方这仨小子轰出朝堂,继续沿用管仲方针,诸侯倒也听从齐国号令。
  
   易牙、竖刁、开方是齐桓公的三个同性恋朋友,没了他们,齐桓公感觉食不甘味,夜不甘寝。想着着他们哥仨的笑,想着他们身上淡淡的烟草味道,齐桓公就像犯了毒瘾一样难受。他的夫人心疼他,说:“易牙他们仨被革职以后,国家也并没有更加昌盛,而您容颜和精神却大不如前了。实在不行,还是请他们仨回来伺候您吧。”(这妻子当得多贤惠啊。)
  
   桓公说:“回来可以呀,就怕鲍叔牙不答应啊。”
   “哼,难道他就没有男朋友吗?”
  
   齐桓公点点头。于是,这三个小鬼连蹦带跳又回到齐桓公身边,嘻嘻哈哈糊弄这个古稀之年的老者。俗话说,剑老无芒,人老无刚,齐桓公老了,精力衰退了,又沉湎于男女色,大权遂转移于三个小鬼手中。
  
   鲍叔牙为政一年,毕竟镇不住竖刁、易牙、开方小派系,气得吐血,也发病而死。齐国的卫星,一颗颗地掉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4、 晋献公
  
   与齐桓公同一时期,公元前661年,山西省南部的晋国,也打算对外扩张。 虞国和虢国(念郭),因为养得又肥又美,成为了晋献公眼里的唐僧肉。
  
   虞国和虢国,两国互为犄角,可以互相救应。于是,大夫荀息献计说:“下臣想出一石二鸟之计,我们用卑词厚礼贿赂虞国,拆散虢、虞联盟,再找机会痛殴一顿虢国。您觉得呢?”
  晋献公说:“好,我豁出血本啦,准备一百斤点心,去贿赂虞国吧。”
  
   “这点儿礼薄了吧,人家可不是吃素的。”荀息说。
  
   “那我外加一个我不要了的小妾,可以了吧。她从后面看还是满漂亮的。”
  
   “请主公不要动怒,我看这也不足用,非得送去我们的稀世国宝——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不可。”
  
   晋献公急了:“你想要我的命啊,你想要我的命你就直说啊。虽然你这么含情脉脉地看着我,你不直说你想要我的命,我怎么知道你想要我的命呢?你不说你想要我的命却说要我的马,这不跟要我的命一样吗?你干脆直接要我的命得啦!”
  
   为了一匹大马,晋献公值得这么着急吗?命都不要了。大马这个东西,现在看上去不是什么好货,只会爬在地上拉车,又脏又赖,招好些苍蝇,但是古代,有钱人玩的就是声色犬马。马们住的是雕梁画柱,穿的是绚烂文绣,吃的是穷人过年才能吃到的好东西,平时养得膘肥体壮,一根杂毛没有,身上喷满香水,刷得锃亮,人见人爱,还训练它们跳舞衔杯祝寿呢。
  
   山西这个地方却出名马,有过娄烦骏马,骠逸的很。晋献公是马痴,他所心爱的“屈产良马”,产自山西“屈”地,周末骑着它到郊外兜风,风驰电掣,跟奔驰一样,平时更是寸步不离,恨不得上厕所去也要骑。玉也是大周朝贵族们的最爱,玉象征着君子的道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金银珠宝不如宝玉值钱。宝玉串成几组,佩带在腰间,走起路来互相撞击,珠鸣玉响,清越尊雅,深受君子们喜爱,还有节制步伐的肃穆作用,所谓“鸣玉而行”, 体现了有闲人的雅致,要不怎么得练台步呢。
  
   晋献公的垂棘之璧,凝重细致,色泽晶莹,也是宝贝。细细把玩起来,就像现代女孩对彩屏手机那么痴迷,那么没够。
  
   大夫荀息说破嘴皮子,请求晋献公忍痛割爱,把宝马、美玉送往虞国。“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嘛。晋献公被剜了心似的,慢慢地从怀里摸出马房钥匙:“到时候你可一定得还给寡人啊。”
  
   于是荀息一行人,你背着良马我牵着美玉(错了)出发了。晋献公还在后边恋恋不舍呢,说:马儿啊,你慢慢跑啊慢慢跑,让我把你美丽的尾巴看个够。
  
   荀息从山西西南的晋都城绛城出发,南行来到虞国,把美玉和宝马献上。
  
   虞公这人是个有名的巨贪,从前,他弟弟有块宝玉他想要。当弟弟的不给。俗语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弟弟受这个成语启发,拿着玉也招惹祸害,想了想,惹不起老大,还是给了吧。巨贪拿到美玉,又跟弟弟要宝剑,吓得弟弟直楞神,赶紧卷铺盖逃跑了。
  
   虞公流着哈喇子,欣赏了半天荀息送来的美玉,大眼睛又死死落在宝马身上,神情就像饥饿的网虫扑在网吧里一样专注。荀息凑前一步说:“这两样宝贝是给您的一点小意思。”
  
   “虞巨贪”把脸一耷拉说:“这么稀罕的绝代宝贝,我这么廉洁的官员怎么能够接受呢?来人,把马牵到后殿我的卧室去,还有宝玉,塞我枕头底下。荀大夫,我不是收你的宝贝,只是宝贝放在这儿太危险了,放卧室里不会丢。”
  
   “知道知道,哪里哪里,”荀息赶忙笑着答礼,“我们另外想借贵国通道——”
  
   “没问题啊——”
  
   旁边“宫之奇”大夫急了,一抻虞公袖子:“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成语出处),咱们虞国和虢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主公不要借道给它们去打虢国啊——”
  
   “哎,晋国是咱同宗,同宗正在强大,咱们依附同宗,有何不乐啊?闭上你的鸟嘴吧!”
  
   宫之奇没辙,闭上鸟嘴。
  
   “巨贪”虞公迫不及待为自己敲响丧钟,不但借路给晋国,还发兵相助,帮着晋国人南下去揍虢国。也曾是东周初年的一个强国——
  
   虢国,就这么完蛋了。
  
   晋军凯旋回师,顺手灭了虞国。
  
   虞国真是倒霉啊。这就是假虞灭虢的成语来源。
  
   虞国的灭亡,都只怪虞公贪污受贿,文过饰非、拒纳谏言,终于引狼入室。当时青铜鼎上最流行的花纹就是饕餮纹,饕餮(涛贴)这个怪物非常能吃,有脑袋却没有身子,吃的东西咽下去却是一场空,虞公就是这样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5、太子申生
  
   晋献公晚年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在他当政第二十年头上,就经常吃饭掉渣,脑子忘事,在丝帛上签字经常提笔想不起名,看着看着简策,脑袋就颤悠,像吃了摇头丸。发展到严重的时候,小脑完全失灵,别人不吹哨他就尿不出尿来。大家估计晋献公也吃不到五年的粮食了。鉴于这种情况,继承人的问题就敏感起来了。
  
   晋献公的第一夫人死得早,生下了太子申生。
  
   不久,晋献公很想在众妾之中提拔自己喜欢的骊姬为第一夫人。这么重要的事需要请神汉来占卜。神汉装了半天神弄了半天鬼,又数了半天耆草,结论是吉,然后又烧了一只乌龟壳,一看,却是大凶。神汉说:“一般出现两个矛盾答案时,我们都是采乌龟的意见,因为乌龟占卜,历史更悠久。所以,请骊姬当第一夫人,应该是大凶。”
  
   晋献公说:“不行,我看耆草的意见很正确嘛,应该是大吉!”
  
   美丽骄人的骊姬遂被提拔为第一夫人,随后开始诋毁太子申生。这一天,她把一罐子蜂蜜涂在头发上,让申生陪自己在花园散步。如果是现在,你头上涂了蜜到外面走,最多能多落些尘土。但古时候的生物多种多样,外面一走,骊姬立刻被小蜜蜂发现了。小蜜蜂跳起8字舞,很快招来大群蜜蜂,像狗仔队一样追着骊姬。骊姬很害怕,请申生帮她赶蜜蜂。申生觉得骊姨娘的形状也挺狼狈,就抡起袖子使劲给她赶。骊姬抱着脑袋跑,申生在后面追。正好给老晋献公看见了。老晋献公一看,儿子居然在调戏老子的媳妇,气坏了,好比董卓看见了吕布戏貂禅,差点也拿大戟去穿太子申生。申生有口难辩。
  
   不久,骊姬又设下计策,对镇守边防的太子申生传出旨意说:“你爸爸昨夜做梦,梦见你死去的妈妈了。你赶紧祭奠祭奠你妈妈吧。”这当然是个陷阱,但太子无从跳出,他只得领命,在边镇祭祀,用腊肉供给老妈的在天之灵吃。
  
   按照周朝规定,祭祀用的腊肉,完后需要送给老爹,让老爹也尝尝。腊肉从边镇送到绛城来了,骊姬遂放进了“耗子药”,端上来给晋献公吃。晋献公有疑,把肉分给太监和狗吃,二者当场中毒死亡。
  
   “好哇,太子投毒,太子要造反啦!要杀我老头子啦!”老头子晋献公喊。
  
   既然有了撒毒的证据,晋献公就打算废了太子。他立刻传令到太子驻地,逼太子自杀。
  
   太子申生的幕僚赶紧跑来商议,劝他找老爹辩白。申生不愿意。
  
   申生说:“我爹没有骊姨娘,寝食都不塌实,我又不讨我爹喜欢,如果我爹把骊姨娘下狱治罪,他身边就没有人了,落得太孤苦了。所以我不想找谁分辨。”
  
   旁人又说:“那您就逃跑吧,天地之大,诸侯各家都知道您的令名,去哪里都能找到好工作的。”
  
   申生年龄大约二十多岁,他说:“如果我逃走了,就是向天下之人彰示我爹的短处,我不愿意让咱们晋国被人笑话。”
  
   于是,公元前656年,太子申生自缢于新城,愁闷地离开了这个无法容身的人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6、百里奚
  
   百里奚打小长在一个穷家,三十出头跑外当了民工,职业是给人养牛:拌点牛食,刷刷牛脖子,是他的拿手戏。正好周天子的儿子“王子颓”喜欢养牛,宫里的牛宠物,吃的住的,跟卫懿公老爷子的鹤一般无二。于是百里奚打算给王子颓养牛去,但他的朋友蹇叔却不同意。蹇叔说,王子颓太“颓”了,一定早衰。果然王子颓造反,失败被杀。百里奚因此特服蹇叔的神算。
  
   后来百里奚经人推荐回到老家虞国,当了大夫。等虞国被晋献公灭亡了,大树倒了,百里奚下岗了,作为战俘性质的奴隶,他要被派遣到秦国去当劳动力。
  
   百里奚脚力可能比较快,上边还抹了油,所以在路上成功地溜号,辗转向南逃到楚国,在那里继续干老本行,喂牛。楚成王问他养牛之道,百里奚答道:“牛和人一样通灵性,应该善待它。”楚成王高兴了:“对兮!这道理也可以用于马。你パ?戆伞!庇谑前倮镛捎肿隽寺碣模?歉鲥雎砦恋男〗派??匀挥粲舨坏弥尽?br>  
   秦国国君秦穆公听说这个弼马瘟很有能耐,懂管理,会两把刷子,于是用五张羊皮把他买了过来。“五羊皮大夫”百里奚从此得势。秦穆公封给他一片秦国的土地。百里奚有了封地,相当于不再是打工的职员,而是持股的股东了,自然积极性倍增。
  
   但是百里奚的老伴儿还没下落。百里奚十分苦恼。当初百里奚混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娶到这媳妇。百里奚要出去当民工,媳妇就支持他。当时家里穷极了,媳妇摘下门闩来,劈作柴禾,煮了家里唯一一只正在抱窝的老母鸡,吃饱了送老公上路。家里没了门闩,不担心有贼吗?不用,因为家里也没什么可偷的。
  
   老婆留守了几年,实在缺油少穿,在把门板也烧了以后,干脆拉扯着儿子孟明,流落去了秦国,给人洗衣服。她洗衣服的广告词是:“别人洗不掉的我们洗得掉,我们洗不掉的别人也洗不掉。”
  
   洗了三十多年,突然听说老公到秦国当大官了。老婆子从水盆里捞出鸡爪子一样骨节畸变的手,在围裙上抹了几抹,拉着儿子,混进了百里奚的家宅,好比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看老公,比以前阔气多了,肚子也大了,锦衣玉带,正坐在堂上,让一帮美女姣童围着给他打扇子呢。
  
   老太婆遂操琴而歌,在唱词中回忆了当初送别百里奚、摘掉门闩煮鸡的情景:“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门闩。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听了没什么反映,对方连唱两遍,他才脑袋嗡地一下,打开内存,迅速搜索记忆中的从前。搜索了好一阵却没有结果,只遇上了很多不堪回首的病毒。当对方唱到第三遍的时候,百里奚才愕然觉醒,终于想起来了,这唱歌的必是我老婆啊!当即跑下堂,循着歌声把那个老妪找出来,正是自己三十多年未见的老伴儿。当初梳着乌亮辫子的女青年,如今已弯得像一只老龙虾。夫妻相见,百感交集,当场抱头大哭,堂下观着无不落泪。
  
   百里奚赶紧款待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一家人从此过上了好日子,整天吃着上等的小米。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7、韩原大战
  
   百里奚到秦国不久,秦国和晋国就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
  
   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
  
   百里奚觉得不能为富不仁,就对秦穆公说:“天灾流行,哪个国家都逃不出这概率。咱多积点德,卖给他粮食吧。”
  
   晋国人欢天喜地买到了秦国的救济米。非常戏剧化的是,秦国次年也发生天灾了,秦人肚子饿得都半透明了。于是赶紧到晋国去买粮食。
  
   但是晋惠公却见死不救。秦穆公气坏了,于是秦晋之间的“韩原大战”爆发了。
  
   战斗前,晋惠公的元首专用战车缺少一个车右。我们知道,战车上有主将、驾驶员、车右三人。车右,是个重要角色,站在车上的右位,相当于晋惠公的保镖或者副官,使用戈、戟长兵器。这是一个荣耀的肥缺,需要借助占卜让老祖宗来确定其人选。占卜了一下,神汉说:“老祖宗认为,让大夫庆郑当车右最吉利。”
  
   可是庆郑这人爱提意见,晋惠公剥夺了庆郑的车右一职。
  
   晋惠公的战车,也有问题,是从郑国进口的,马儿叫“小驷马”,个儿矮,是马中的武大郎,走路平稳。然而庆郑认为这马不好:“古来遇上大事,必须乘做国产马车。国产马匹熟悉道路,适应水土,知道主人心思。进口马车一旦出点乱子,马就惊了,一个蹶子把你尥下来。”
  
   晋惠公不听。
  
   公元前645年秋天的黎明,天色阴霾,秋风搅动着黄叶,忧愁地飘过战士们的干戈长戟。双方约集队伍,邀战于韩原(今陕西韩城)。两架战争机器各以纵深十几排的兵车密阵,静静对峙。晋国两个军,秦一个军(每军12500人)。
  
   排兵布阵完毕,催命的鼓声响起来了,震落了树林的黄叶。万紫千红的秋林,人生多么美好。没得说也没得想了,双方的战车仿佛觅食的虎,迈着虎足,幽幽地滑过来了,缓缓地,像是一场无常的梦。
  鼓点从舒缓变得急骤,进攻速度明显加快,在各色旌旗招摇指挥下,两军车队变成攻击的楔形。晋惠公驾驶着他那得意的小驷马,一路穿插迂回,意气风发,可是他的小驷马突然激动起来,这哥四个本来并在一排,现在却突然心不齐了。各自尥起蹶子,奔四个方向乱冲,根本不听驾驶员指挥。晋惠公给颠得像筛糠一样。车子一直冲到一滩烂泥里,轮子深深陷住,实在动不了了,可爱的F4才停止了尥蹶子活动。
  
   晋惠公急了,命令驾驶员赶快倒车。驾驶员一挥鞭子:“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可是这四匹惹祸的F4,像严重失足的青年一样,怎么使劲也拔不出自己的泥脚。晋惠公喊:“下去给我推车轱辘!”
  
   车右下车,咬牙闭眼,搬车轮。可是轮子像圆规一样,以一只轮子为中心,另一只轮子徒然打转。正这时候,晋惠公看见庆郑了,赶紧扯嗓子号叫:“庆郑,快过来——快来救寡人!!!”
  
   庆郑的车正好从旁边经过,心说不让你坐进口车偏坐,活该!
  晋惠公急了:“庆郑,你给我回来,你不要跑!你混蛋!!”
  
   庆郑扭头回答:“我不跑!我这是去找人帮你。”
  
   这时候,秦穆公从远处看见晋惠公陷入淤泥,险境清清楚楚,大有被活捉的可能,遂驱动单车急驰前来。不料,秦穆公却被晋将韩简的几辆兵车拦住,把秦穆公困在垓心。秦穆公就像一只飞虫撞在了网上,左突右冲,冲不出去。
  
   韩简站在自己的车上,冷静地组织擒拿老秦。他的驾驶员一把抓住了秦穆公的左马,车右趁机举起长戈,连连击中秦穆公的皮甲。这两个动作组合起来看,就像一只手揪着对方的脖领,另一手扇对方的嘴巴。秦穆公被打得多处负伤,七层皮甲被铜戈击穿了六层,心想这回完蛋了,包装全破了。
  
   这时候,庆郑跑过来了,看见同僚韩简正在砍人,遂大喊:“韩大夫住手!韩大夫住手!主公在那边陷泥里了,叫咱快去搬车呢——快!”庆郑是亲秦派的,曾经入秦借来粮食,不想看秦穆公死,所以发言诳走韩简。
  
   韩简人实诚,立刻呼啸:“车上的收手!驾驶员掉头!救主公去。”一帮人呼隆隆跟着他往泥坑那边跑。可是已经玩了,秦穆公手下一帮赤脚野人大兵已经扑到泥坑里,抡起棒子照准晋惠公的小驷马屁股打。小驷马被打得波浪翻滚,当场毙命。晋惠公当场被捉,像捆粽子似的捆了个结实,然后像扔柴禾那样,丢到车上去了。
  
   韩原大战险象环生,最终以晋国国君被捉为秦军大胜的标志。后来秦晋通过和谈,宣布互相嫁闺女,两国结好,遣送晋惠公回国,这就是所谓的“秦晋之好”。好是好,但仗一点都没少打。大约现在的亲家之间,也是这样的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8、齐桓公之死
  
   伟人的出生都是一样的(即光着身子),而伟人的死却各不相同——老齐桓公这一天突然染上了一点微恙,不严重。他躺在床上静修,有点君王不想早朝的意思。
  
   按理说,老爹闹病,儿子们即使不割股疗亲,也应该衣不解带地朝夕伺候。齐桓公想把儿子们召唤到一起,交待未来五十年发展的蓝图。喊了好几嗓,就是没人答应。冬天的寒宫也没人生火,没人做饭,一直饿了三天,齐桓公趴在床上,焦灼愁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世界仿佛在睡着,这个被遗弃了的曾经叱咤风云的老人,睁开老耄(念贸)的双眼,又失望地闭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自从齐国贤相管仲死后,齐桓公落了单。易牙、竖刁、开方三个小鬼专政弄权,八十来岁的齐桓公老迈无助。齐桓公病卧床上,他脑子里隐隐约约的清愁,这时候都变得浊了。忽然咣当一声,从窗子跃进个人来,齐桓公半昏半醒,问:“谁……啊?”
  
   来人叫“晏蛾儿”,是齐桓公小妾之一,眉毛像蛾子的触角,长长卷卷,所以才叫这个名。晏蛾儿作了自我介绍。齐桓公想了半天,从前的事儿,像流水一样都记不得了。他终于说:“嗯,我说……粥……呢。”
  
   “对不起,老爷,没有啊。”
  
   “那……水……来。”
  
   “主公爷,水也没有。您的亲密战友易牙、竖刁同志都造反了,
  
   他俩把大伙统统赶出宫去。宫里垒了高墙,就墙根开了个狗洞,每天爬进人来,看看您老在还是不在呢。”
  
   齐桓公说:“会有这样……的事?我……我孩子们呢……”
  
   “宫门上挂了个牌,说您养病,不想见人,公子爷都给骗了,进不来了。我这是舍了命,才爬进来的。”
  
   齐桓公沉默一阵,想,我的病也没传染性啊,怎么就把我给隔离了呢。他深有感慨地叹了口气,眼泪夺眶而出,随后哭道:“管仲岂不是圣人乎! 他不叫我任用易牙、竖刁,我偏不听。我悔不听仲父生前之言! 落得今天这样的结局,死后有何脸面见他?”于是齐桓公奋力大呼三声,吐血一盆,以袖掩面,气绝身亡了!想不到,一代天骄齐桓公,在位43年,就这么凄惶孤闷地独自死了。
  
   城里的月光一片皎然,就像梦一场。
  
   齐桓公合计有六儿子,按地位排列依次是: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我们为了方便记忆起见,分别称他们为“齐氏1号” “齐氏2号” “齐氏3号”到“齐氏6号”。这虽然有点像西瓜的品种,但毕竟方便下面叙述。
  
   首先,齐桓公的儿子公子无亏(1号)在易牙、竖刁吆喝下赶跑了公子昭(3号)登基了,其他儿子并不服。齐桓公生前的另一位同志开方,也是胸有大志,想把“公子潘”(4号)扶上君位。他们打开武器库,武装了自己的私家部队,杀到朝廷大殿,说:“许你公子无亏自立为君,就不许我们公子潘继承君位吗?”
  
   于是公子无亏、公子潘两伙人马在大殿上你捶我砸,公子无亏(1号)比较厉害,占领了主殿,公子潘(4号)抢了大殿的右厢,搬张案子,摆上大印,也宣布亲政,开始办公。
  
   不一会儿,“公子元”(2号)也率领武装起来的狗腿子,冲上殿来,和刚才的两号势力打了一通,夺据了大殿左厢,也自立为君,拉张桌子办公。
  
   另一个叫“公子商人”(5号)的,觉得还不够热闹,凑了点人马,把宫廷的院子给占了。他说:“你们有种的别出来,别上厕所,我憋死你们。”有些不了解情况的外地干部跑来汇报工作,迈进朝门,妈呀,老国君不见了,换了四个国君同时开张。一家占一角,朝廷变沙场,四国大战啊。
  
   四个号码的国君互不相让,一直互相顶牛达六七十天,直到后边寝宫传出一股妙不可言的特殊味道。正狐疑间,白色可爱的小蛆,排成一行整齐的大队,喊着号,从后殿爬进了正殿。大家这才想起齐桓公还暴尸寝宫,已经烂得没形了。
  
   国氏、高氏两家上卿大声疾呼:“既然都是正统的继承人,怎么不孝顺老爹?把先君先装殓了,你们再闹吧。”四家公子恍然大悟,争当孝子,一窝蜂冲到后边,推倒石墙,冲上去抢齐桓公遗体,就像刚才抢玉玺一样,你争我杀,又丢下几十具新尸。齐桓公的老尸最后被大哥公子无亏(1号)抢到手,草草埋到祖坟上去了。
  
   四大公子爷斗得正酣,忽听城外大事不好:宋襄公带领维和部队,接纳了逃难而去的原定接班人——公子昭(3号),约集了卫国大兵以及曹、邰小兵,兵车二百乘,杀回齐国,兵近临淄城下,要扶立公子昭夺位呢。
  
   四大公子立刻停止内战,一至对外,分守四个城门,听凭宋襄公军队在外面叫骂。上卿国氏、高氏一看外援来了,赶紧内应,布置了鸿门宴,把支持“公子无亏”的坏蛋竖刁诱来,在酒席上就地正法,然后串联了管、鲍家族的力量,组成敢死队,猛攻宫廷大殿里的“公子无亏”(1号)。
  
   自视正统的“公子无亏”(1号)誓死保卫撒拉热窝,自负以前对国家有功(给好鹤而亡国的卫懿公复国,就是他张罗的),偏不屈服。无亏亲自仗剑迎战,一直战斗到玉瓦俱碎。然而他的同党易牙竖刁跟大臣们结怨太深,身受其累的无亏成了众人的撒气筒,在一片剑光血影里,无亏被乱兵砍死。易牙一看不好,收拾细软逃往鲁国。
  
   国氏高氏大开城门,迎接宋襄公联军入城。宋襄公和国氏、高氏一起奉原定接班人“公子昭”(3号)继位,是为齐孝公。齐孝公孝义当先,把老爹齐桓公从坟里挖出来,吹吹打打,重新厚葬,又杀了很多坏蛋家属做殉葬,算是一场闹剧结束。
  
   整个夺位闹剧中,只有6号公子雍没有参与,这倒不是因为他乖,而是他岁数还小,尚在吃奶中。
  
   齐桓公主持国际霸业三十余年,威风不可一世,死后诸子争位,不到半年,霸业就被这帮不肖儿子败光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9、宋襄公
  
   宋襄公打算作全中国的霸主。
  
   其实,宋国国力并不强大,在河南、山东交界,是商朝遗民的聚栖地,而遗民又是一类顶可笑的人:从前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新的时代又不能适应,所以活得像做梦一样。虽然衰败成破落户了,但祖上必竟是阔过的,商朝遗民们想出风头的心思比天都高,总是容易被往事打动,总是被过去的荣耀搞得心痛,理想主义者宋襄公就是这样的集大成者。
  
   公元前638年的一个美好的十月黎明,食草动物宋襄公鼻子上插葱装野猪,为了争霸,和南方的楚成王打了一场叫人哭笑不得但影响力重大的仗——泓水之战。
  
   宋军和楚军在宋境的泓水地区展开会战(河南东部柘城县北)。宋军本来占了地利,已经进入泓水岸边预定阵地,楚军却还在摆渡过河。子鱼依据兵家常识,劝宋襄公半渡而击之:“趁楚人过河一半儿,首尾无法呼应,一击必乱,可以得胜。”
  
   “我是一向主张仁义的,怎么可以这样不择手段啊?!”宋襄公不同意。
  
   过了一会,楚军完成渡过作业,开始布置阵势。子鱼又劝:“敌众我寡,要打快打,错过机会,咱就悬啦!”宋襄公还是满口仁义道德,说君子不困人于厄(念饿,险阻),不鼓不成列,等楚国佬儿排好阵式,咱再一本正经地跟他打,打他个心服口服。
  
   宋襄公传下命令:“亲爱的军士们,等会儿开打的时候,要先看看敌人头上有没有白头发,对于白发老人,以及已经受了伤的,我们不许再打。”
  
   哇!我服了you,子鱼听得直翻白眼儿,差点直接从车上掉下去。
  
   说时迟,那时快,楚军大阵已经摆好,主帅成得臣把战鼓擂得山响,人跳车跃,呼声动地,实施强力突破。宋军哪里抵挡得住,来不及数完敌人的白头发就纷纷溃退。宋襄公的精锐“门官”(禁卫军)悉为楚军所歼,宋襄公大腿挂花。
  
   败回城里以后,宋国人都议论宋襄公的错误战术。宋襄公还解释呢:“君子作战,不重伤(不二次伤害受伤的敌人),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也就是不埋伏于峡谷上面压袭敌人——比如后来的崤之战),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势的敌人),不禽二毛(不俘虏老大爷——头发有两种颜色的白鬓老年人)。你们懂不懂?”宋襄公说得一点没错,古代战争都是这样很有古风的,所谓为战以礼。
  
   子鱼说:“您才不懂呢?战法云,以正合,这您明白,战法还云,以奇胜,您就忘了。致胜关键在于出奇制胜。对付敌人还讲什么仁义?”
  
   宋襄公因为腿伤,第二年就像“唐吉珂德”那样愁闷地死掉了。人们后来讥笑他,把对敌人仁义叫作“宋襄之仁”。宋襄公在“泓水之战”败死,标志着商周以来“成列而鼓”的“礼义之兵”行将寿终正寝。诡诈奇谋的作战方式正在萌生。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迂阔可笑战败者宋襄公,却被《春秋》一书算做了“春秋五霸”之第二(继齐桓公之后)。很多人不乐意,说他不配。其实宋襄公所坚持的“为战以礼”的传统古典战法,在我看来,也是最具有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宋襄公的仁,还是有他独特的历史意义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0 重耳
  
   重耳本是晋献公的大儿子,因为不讨爹爹喜欢,被赶了出来,在国际间流浪了十九年。
  
   重耳临出行流浪前,对妻子说:“我准备带领一些老叫花去东天朝圣了。希望你能等我二十五年。如果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就改嫁。你看,我很宽容吧!”
  
   他的妻子穿了红色的盛装,腮上涂了红色的胭脂,对老公笑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该‘就木’了(进棺材了),到时候还能改嫁谁啊?要改嫁,早就应该改嫁。虽然是这样,我还是坚决等你。”这就是成语“行将就木”的出处,带着死亡的气息却原来出自美女之口。
  
   重耳开始流浪了没几天,他的管财务的头儿,趁乱带着所有的钱财开小差跑了。重耳没办法,带领着他的一小撮信徒,慢慢走下黄土高原,穿行太行山而滑入华北平原,看见黄河冲击出的广袤大地,突兀起卫国的都城。二流子重耳兴奋地说:“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卫国国君卫文公觉得,对于重耳这样没资金也没技术的国际二流子,连敷衍一下的必要都没有,于是他说:“估计这家伙是流窜国际的恐怖主义分子,给我看紧了他。”
  
   于是,卫国人把大门朝着重耳的鼻子关上了。真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只有心知。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重耳像讨食的野狗,没吃到肉包子,却给人泼了一身米汤。他用凄凉的眼光望了一下他所不解的人间,抖了一抖身上的毛,向北折行,绕过卫国走。
  
   重耳一行人因为被CFO(首席财务官)卷走了资本,于是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他们绕到卫国北面的“五鹿”地区(河北大名府,李逵劫法场的地方),饿的已是湿汗淋漓,实在不行了。重耳说:徒弟们,谁能替为师前去化些斋饭啊。
  
   他二舅狐偃手搭凉棚,仔细观瞧,发现灌木林边,有几个野人正在“米细”。狐二舅哈喇子立刻流了下来。再重复一遍,“野人”在春秋时代不是吃人生番,而是郊外农夫,因为在野劳动,所以叫野人。
  
   这帮野人一边拿着树杈撅成的筷子夹兔子肉吃,一边偷看这几十个疲惫不堪、衣冠不整、形容憔悴却风度堂堂的奇怪的远来的叫花子。这帮叫花子则在直勾勾地看他们筷子上夹的肉哩。野人们不由自主地憨厚地乐了,露出焦黄的牙齿。
  
   重耳无可奈何,命令狐偃说:去跟他们要点饭吧——对了,肉少点也行。
  
   狐偃只好走过去作揖,像野人乞食。那些野人坐在地上,仰望这个狄国人种的家伙,就像围观一个大鼻子老外。野人们不知怎么想的,也许是出于他们天才的搞笑能力吧,他们居然以次充好,装了一碗假冒伪劣的泥巴,献给狐偃先生。狐偃先生以为泥里必是刚烤好的兔子肉,赶忙乐呵呵端着,跑回车上给重耳吃。重耳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把泥巴掰开,看见里边只有一条蚯蚓。
  
   也太欺侮人了,重耳火冒三丈,差点在毒日头下面晕过去。他扔掉泥巴,从驾驶员魏仇手里抢过鞭子,下车就要跑去找野人打架。赵衰赶忙上前劝止,赵衰说:“泥土,是国家的基础,您有了泥土,就有了国家。这是上帝给您的启示,请您拜受!”
  
   重耳听了,觉得打架未必能占便宜,就放下鞭子,把衣服抻抻平,紧紧裤腰带,恭恭敬敬地趴在地上,右手触地,左手压右手背(绝对不能相反,反了的是女子之拜礼),以头触地——头触地位置在手触地位置前,行了个稽首礼(若连续两次以头触地,叫做“再拜稽首”,这是古代最大的礼),然后泪流满面地接过狐偃手中的那碗泥土。
  
   吃不到兔子肉,吃了一嘴泥,重耳在野人们错愕的目光注视下继续昂然赶路,直走得虚汗涔涔七魂出窍。休息的时候,别的人还可以挖野菜吃,可是重耳娇气,咽不下。蒲公英的花还有猪牙草的叶,据别人说都不错,可是重耳不想吃花。
  
   正难受呢,“介子推”大哥突然抱着一罐肉汤笑嘻嘻地钻前边来了。献肉汤给重耳吃。重耳吃完他所孝敬的肉汤,把手指头上的油舔净,然后说:“子推大哥,您也尝个鲜吧,在哪弄的啊,真不错呀。”
  
   介子推笑得比苦瓜还苦,说:“尝就不用咧,这是俺自家大腿上产的肉啊。”
  
   不会吧!大伙不约而同地一摸自己的屁股,还好,都在。哇塞,介子推从自己屁股上割肉给公子重耳吃,晕倒!这就是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后来介子推是被烧死了,大家迄今还在寒食节纪念他。其实“迄今”也没多远,两千多年而已,梦觉一场,弹指一挥间。
  
   据说还有一段赵衰抱着一锅小米粥落伍的故事。赵衰这人很厚道,实诚,所以大家命他抱着小米。赵衰抱着一锅小米粥,走着走着就落伍了。(赵衰这人,大约不够雄姿英发,他为什么非叫“衰”呢?)赵衰和粥都不见了,不知哪里去了。别的菩萨精英们就开始诬陷他,说赵衰偷了小米逃跑了。后来发现却不是,他只是落伍了。(孔子的大贤徒弟颜回先生,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也有一次抱米走失,大家都诬陷他偷米,惟独孔子不信。这也是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饥谨时刻,众人的眼睛都是盯在米锅子上啊,菩萨之间也要为了米锅打架啊。
  
   就这样,一边走一边唱:走过春天,走过四季,走过春天,走过我自己。领袖重耳的朝圣队伍饥一顿饱一顿,跋涉到了东海之滨,梦中的齐国,伟大的耶路撒冷。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1、退避三舍
  
   流浪汉重耳,在齐国呆了几年之后,又跑去了楚国。本来只想蹭饭,却受到了楚成王的热情招待。楚成王用招待国君的七牢礼仪宴请重耳(一顿饭上七次大菜),吃饭用的都是象牙筷子、犀角杯子,镶着钻石、珠子、宝玉。最喜欢吃东西的重耳跟楚成王成了好朋友。
  楚成王在酒席上问他:“我这般厚待公子,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兮,将来怎么报答我?”
  
   重耳死猪头不怕开水烫,道:“子女玉帛,您楚国都有,羽毛齿革,是您云梦的特产。你们不要了的东西,拣到我们晋国还都是宝,我能有什么好东西给你?”(越穷越有理)
  
   楚成王有点不自在,追问:“虽然如此,到底有什么可以报偿我的兮?”
  
   重耳可能喝多了,飘飘然的,对小他十岁多的楚成王倨傲地回答:“托大王的洪福,如果我能返回晋国当国君,一旦不得不跟您发生战事,与您会猎于中原(就是打仗),我愿意退避三舍,以让大王。”
  
   这算什么报偿啊。“还好啦,以后我退避三舍,不会打死你啦。”这简直是威胁。楚国大将——指挥过泓水之役的“成得臣”性情刚猛,闻言大怒,哇哇暴叫,心说:“要你让?谁要你让!我杀了你们这帮吃白饭的。”
  
   长期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养出了重耳的狂傲性格,他接着说:“退避三舍之后,如果您实在还要打,那我就左手执鞭,右手操弓,好好地跟您周旋周旋。”
  
   嗬!成得臣给气得三尸神暴跳,回头就对成王说:“重耳语出不逊,将来忘恩负义,不如趁早杀了他。至少把他几个跟班扣下,拔他几根虎须,以免遗患未来。”
  
   楚成王显出常人少有的胸襟度量,欣赏重耳的才华胆略,说:“重耳素有贤名,志向远大,他的一帮跟班都是国家宝器,忠有能力,连上天都保佑他兮。天将兴之,谁能废之,寡人不敢违天兮!”
  
   于是这位老同志招待重耳加倍深厚殷勤。
  
   潇水曰:所谓退避三舍的“三舍”,就是战车在诸侯各国之间的干道上行军,一天走三十里,三十里为一舍,有兵站休息。在那里给马儿喂草,给车轴上润滑的猪油。带着乐器班子的有钱人,晚上在舍里唱卡拉OK。一春柳色驿站多,这都是春秋古人勤劳结晶啊。不过古代老虎多,出门小心,老虎会大摇大摆上驿道溜达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2、城濮之战
  
   重耳在秦国人的帮助下,回国以后,打跑了晋国国君,自己当了晋国第一把手,大号晋文公。
  
   我们说,在当时的中国,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历来是相生相克的一对冤家姐妹。长江流域的楚国人,频频跑到黄河中游大抢码头,一再攻击宋国。晋文公重耳作为北方诸侯的老大,不能坐视不救,遂亲率三军雄赳赳气昂昂,开过黄河,志愿帮助宋国人民抗击楚帝国主义的入侵。
  
   晋文公还积极开展政治外交,派人东去齐国,获得齐孝公支持,派出齐兵策应;又西去秦国,秦穆公宣布支持重耳的战争行为,秦兵团一路带球过人,南下进入中原西部以呼应晋军。北方晋、齐、秦三大高手,全部进入比赛场地待命。
  
   楚军则在大将子玉的率领下,以一抗四,严重处于劣势,但他此时却还在狂言:“今日必无晋矣!通知晋国人,明天洗好脖子受死。”
  
   公元前632年4月5日上午,城濮之战双方合计二十万战士,在城濮地区野外(山东鄄城)布成阵形。二十万人汇聚了当时中华南北东西中主要诸侯国的主力兵员,花里呼哨各种颜色的军服旗幡赶庙会一般热闹。
  
   战斗刚一打响,晋军元帅先轸用诈,命令下军佐将“胥臣”用虎皮蒙住驾车的战马,出其不意地攻击楚军右翼的“陈、蔡”附庸军队。陈、蔡纯粹是去捣乱的,这些老兵油子三心二意,战斗力最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遭受了这一奇异突袭,看见对方的马匹都变成了老虎,顿时惊慌失措,一触即溃。并牵连整个楚右翼军指挥混乱失灵,大批右翼军战士就歼。
  
   对于楚左翼军,先轸使用了诱敌深入,而后集合上、中两军优势兵力,分割聚歼的狡猾战术。具体是:晋上军帅狐毛竖起两面大旗引车后退,作出溃败的样子诱敌深入。子玉不知是计,命令左翼军在司马子西率领下追杀晋上军。子西贸然突前,结果两侧暴露,刚才佯溃的晋上军返身,与原地未动的晋中军,从北部和东侧联合夹击子西,以两军优势兵力痛殴子西一军,并切断子西退路。子西左军完全陷入晋上、中两军重围。同时,晋下军“栾枝”也跑来帮忙,用战车拖曳树枝,飞扬起地面的尘土。后边的子玉受尘土迷惑,还以为是楚军在歼灭晋军,遂不发救援。子西在重围中叫苦不迭,当时又没有手机,只能力战苦撑,终于负伤不能再战,所率楚左翼军很快被歼灭。
  
   子玉过了好一会,才发现左、右两军均已失败,大势尽去,不得下令中军迅速脱离战场,仓惶撤走。晋文公没有穷追不舍,而是放了子玉一把。
  
   按楚国法令:“覆军杀将”。只要是全军覆灭,领头的必判死刑。楚成王觉得无法向申息两县父老(这两个县的战士死的最多)交代,一时恼怒,发出诛杀令,迫令子玉自裁。其实子玉虽然桀骜不驯、刚愎自用,但确是大将之材。这种人在屈辱失利之后往往能奋发图强,以求报复。命令发出以后,楚成王旋即后悔了,传令赦免。但当时没有电报电话,子玉已经尊令自刎了,颈血染红了战甲。楚司马子西正在给自己挖坑,挖得比较慢,得以活命。
  
   晋文公重耳在城濮之战胜利后一直闷闷不乐,听说子玉自杀了,才高兴地说:“莫余毒也已。”(成语“人莫毒余”出处,意思是没人再能害我了)。可见在重耳着实害怕子玉。子玉就是泓水之战打败宋襄公的成得臣,也是有着了不起的赫赫战功的。
  
   晋文公重耳经此大战,一战而胜,取威定霸,成为北方霸王之龙。同时城濮之战也获得了它重大的历史意义:维护了黄河文明对长江流域楚文明的优势。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3、崤之战
  
   公元前627年,陕西的报春花开了,秦国的军队,离开自己的都城,一路东去。我们说,当时的秦国国君秦穆公,也想争当世界宪兵,国际霸主,于是他不听劝阻,想去中原打架,目标是拿下中原的郑国。
  
   这些秦军,一路上可是受罪了。他们的全套盔甲加上随身携带的必需品,负重好几十斤,还要背着自己的口粮,拎着沉重的兵器,千里奔袭,真让人吃不消。我们光说那头盔吧。青铜头盔像一个扣着的钟,顶子部分隆起得比现代头盔高,那是为了容纳古人的大发髻。顶上还浇铸成各种兽面形状,用来吓敌人一跳,表面经过打磨,比较光滑,但里面粗糙不平。因此,要先裹上头巾再戴盔,以免蹭掉头皮。古人体格比现代人好,秦人身材也必现代人高,平均一米八零,所以能顶着这样笨大的头盔走路。此外身上还穿着坚硬的牛皮甲。皮甲弄不好会磨伤皮肤,所以里边必须垫一层夹衣,于是又要长虱子。每天晚上,他们就依附于路边的传舍休息,忍着虱子痒痒。长官们睡传舍里边,是房子。级别低的长官睡帷幕(帐篷),兵士就露宿数星星,或者是极为简单的帐篷。遇上下雨的时候就难受了,好在他们所尊沿的道路,都是诸侯间的国道,夯土路面,下雨也不太起泥泞。
  
   路上的辛苦可以克服,不能克服的是给养问题。按《孙子兵法》说:出动战车一千乘,就需要另一千辆车运输给养。向前方转运三十石粮食,最终只有一石能抵达目的地,因为半路损耗很大,运输的人马自己也要吃(要吃掉一半儿)。一旦一只牛闹肚子走不动了,整个一车粮食都只好抛弃路边。所以,为了尽可能保证给养,除了牛车们在后边要拉着粮食,士兵自己也要背着口粮。总之,很难办,当时运输能力是不能支持远距离运动作战的。
  
   秦军一路急行,迅速向东推进中原,进入洛阳地区,这是老周天子的地盘。就像衣冠不整者不能进宾馆一样,携带凶器的异国部队也不能穿行洛阳,否则就是谋反的罪。如果非要穿行,需要改扮成平民的样子,把皮甲卷起来,头盔放到书包里去。可是这帮快活的年轻军汉不懂这个礼仪,只是乱糟糟地跳下战车,脱去青铜头盔,乱点了一下脑袋,然后跳跃上车,奔腾而去。前后三百辆兵车,多是如此。跳跃上车也不对,战车的车厢开门在后,门旁有绳,应该拉着这个绳子爬上去,这是礼仪。可这些快乐的军汉,就像坐拖拉机赶集的农民一样,为了炫耀脚力,都直蹦上车去。
  
   王孙满这时候还年幼,从门缝里观看了秦军的表现,对爷爷周襄王发表了一番感想:“爷爷,秦师必败。”
  
   “为什么啊?”
  
   “轻佻的人都没脑子,无礼的人疏于防备。一旦遭遇险情而又疏于防备,还是没脑子的人,能不败吗?”这个有脑子的小孩聪明得骇人。
  
   周襄王目送远去的秦国兵马,那些魁梧的陕西军汉,盔顶上插着一簇簇鸟雀羽毛,在夕阳下煞是好看,仿佛一只只不会说话的、奇怪的、有触角的甲壳虫。有谁会知道,戴安全帽的这些可爱脑袋,不久就将被大石头砸瘪。
  
   过了洛阳,再往东不远就是此次偷袭的终点——河南新郑(郑国),秦穆公的作战地图上,已经把这里画了个红叉。为了尽量减少与行经地区的接触,秦军偃旗息鼓,不露声色,但还是被郑国人知道了。
  
   总司令“百里孟明”和两个军长面面相觑,吃惊而无奈地说:
  
   “看来郑国人已经知道我们的偷袭计划了,怎么办?我们在郑国的卧底也被赶跑了。”
  
   “没办法了。我宣布,偷袭计划作废。还是回去吧。”百里孟明总司令说。
  
   这伙忧心忡忡的秦国战士决定返回祖国。他们西行三百里,登上他们所熟悉的黄土高原,才略略放松了脚步。
  
   接下来,秦军很快来到了崤山鬼门关。这是一条七十多公里深沟,仿佛一个长条大棺材。车马想在沟中通行,都需要提前大声吆喝,让远在深沟对面十里外的人听到,设法提前避让,如果双方不期而遇,在这仅容一车通过的山路上,只好彼此商量,让一方退回原处。
  
   晋国的三军元帅先轸,此时已经在崤山的峭壁绝顶上完成作战部署,打算给雄心勃勃的秦国人来个伏击战,灭灭秦人的争霸锐气。公元前627年4月13日,最后的惨剧如期而至,先轸挥令击鼓。满山的石头轰击而下,秦军三百辆战车就像三百只弱不禁风的虱子,扑哧扑哧全部稀烂。三万骁勇的秦国军汉(相当于现代五个师)的脑袋,全部在石头轰击中爆炸。秦军在不见天日的狭沟里发出短暂的鬼哭狼嚎之声,很快哭声被石头掩埋,化为满沟的肉饼,成为山脉的一部分。这还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伏击战。牺牲者甚至至死都不知道敌人是谁,这挨千刀的坏事是哪个混蛋干的。
  
   这场搬胖?健保?沟状虻袅饲厝讼蛑性??缘拿蜗搿?/span>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4、赵盾
  
   晋灵公,是个昏君。当他二十岁的时候,还喜欢玩弹弓子。一开始晋灵公是弹飞鸟,但命中率低,因为鸟是飞的,不好玩,后来就改弹人。人比较多,又不会飞,好弹。晋灵公非常开心。
  
   晋灵公在农贸市场里搭了一个台子,然后笑眯眯地掏出弹弓子,从台子顶射大伙,欣赏人们躲避弹丸、抱头鼠窜的惨样。他左右的跟班儿拍着手叫笑(这不是一种和观众互动的“行为艺术”吧)。
  
   晋灵公这么顽皮,国人都捂着脑袋上的紫包向赵盾告状。赵盾是晋国执政官,想了想,派士会去劝劝晋灵公。士会背了好几段《诗经》,劝晋灵公洗心革面。被说的一头雾水的晋灵公倒是不再射人了,改杀人了。
  
   晋灵公对杀人的兴趣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先是用人杀人,后来就用狗杀了。他专门养了一条猛犬,简直就是条狼,身高三尺,色如红炭,能解人意,叫作灵獒(念熬)。类似美国的Bull Dog,下巴的筋最厉害,咬住人绝不松口。灵獒的专职饲养员享受中大夫待遇,相当于畜牧局长亲自饲养。晋灵公周边的人,稍微伺候不周,就被狗当场扑倒咬死。
  
   赵盾看看不行,说:“这回该我去进谏了。”赵盾谏了一次,没用,于是“骤谏”。骤谏是怎么谏,不知道,大约像暴风骤雨夹着雹子那么去谏吧,强聒不舍,一下子把晋灵公给谏急了。晋灵公真想把赵盾的肠子一截一截抻出来绕在赵盾脖子上,一勒,把赵盾勒断了气儿了事。
  
   晋灵公于是派猛士“鉏麑”(音“除尼”)去暗杀赵盾。这个猛士呢,却是个慷慨悲歌的壮士,他后半夜扑入赵府,察看形势,伺机动手。门开着,天没亮,赵盾已经起来了,正准备离家去上朝呢。因为时间还早,赵盾坐在堂厅,端端正正穿着肥大的朝服,思索着国家的大事,不觉间睡着了。一派日理万机,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公而忘私的样子,场面非常感人。
  
   鉏麑觉得惭愧了,他从门里退出来,叹道:“赵上卿不忘恭敬,真是民之主也!”鉏麑不愿意残杀国家栋梁了,但是违抗君命也是不忠,于是这个壮士就“触槐树而死”——自杀了。
  
   这是一个有名的故事,教育着无数后来的古人。鉏麑为了保全忠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无愧于“闻义能徙、视死如归”,被誉为刺客中的义士。
  
   史书中还有一个故事,也刻画了赵盾之正直仁义。有一次,赵盾在马路上走,看见桑树底下有一个饿人。赵盾停下车问:“你为什么被饿成这样?”那人回答:“我是卫国的留学生,回家断了粮,我又羞于乞讨,又不会偷,所以饿成这样了。”(哈哈,活该。)
  
   赵盾给了这留学生一些饭吃,又送他一些好吃的肉干儿,叫他给老妈。
  
   赵盾周济困乏,仁义常如此。尽管如此,但针对他的暗杀活动却一浪高过一浪。公元前607年9月,小伙子晋灵公出于强化君权之需要,在派猛士鉏麑刺杀未遂的情况下再次摆下鸿门宴,要在宴会上杀死赵家掌门人、国家执政官——赵盾。
  
   突然收到吃饭的邀请,赵盾深深感到忧虑。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赵盾明白这一点,但是为了社稷稳定,赵盾还是昂然赴宴。他的车右
  
   “提弥明”作为保镖,等在外边车上。
  
   酒刚开始喝上,两厢晋灵公的甲士就布置好了。保镖提弥明从殿下看看不是好事,冲上殿去拉住赵盾说:“按照周礼,国君赐酒,喝三杯就够了,再多喝无礼,来这儿又不是为了吃饭。咱们可以回去了!”说完,拖了赵盾就往外跑。
  
   晋灵公的宦官屠岸贾赶紧叫唤:“两边!关门——,放狗——!”只听那只灵獒“嗷——”地一声跳到殿当间,直扑赵盾(据说它前面已经训练过了,做了一个皮质的“模拟赵盾”——穿着赵盾衣服,肚里却装上狗粮,训练这狗扑上来咬它)。也许是这只灵獒闻了闻,发现真赵盾肚子里没有狗粮味儿,有点犹豫,也许是提弥明乃现役军人,训练有素,总之他三拳两脚,居然把半人高的恶犬击毙。然后拉着赵盾撒腿猛跑。呼啦啦后面的甲士冲上来了。提弥明断后,与之搏斗,被砍成肉泥。赵盾趁机抱头夺门,甲士刚要再追,自己内部却反水了——桑树下那个饿人,现在当了晋灵公甲士,霹雳扑噜跟其他甲士殴成一团,以报从前赵盾济肉之恩。
  
   一看敌人自己斗起来了,赵盾赶紧以跑掉鞋的速度逃出宫殿,来到大街上,侥幸活命。(说跑丢了鞋不太准,当时见国君必须脱鞋、脱袜,站在席子上,所以赵盾是光着脚跑的)。赵盾光着脚站在大街上,也不敢回家,径往国境线上奔命,打算也躲到翟国去,因为他在那儿的草原诞生的。半路上,却遇上了堂弟赵穿。
  
   赵穿是莽撞人,令赵盾在首阳山等候消息,然后跑去见晋灵公,二话不说,就把这个可恨又可笑、可悲又可怜的小昏君杀了。晋灵公尸体倒在朝堂,上面沾着酒菜,满面愤懑凄惶。其实晋灵公满可以不当国君,当个春秋时代无忧无虑的乡下野小子多好,爱怎么打鸟怎么打鸟,不会有人来进谏。
  
   晋国更始,皆大欢喜。不料,有名的史官董狐这时候却出来了,他在国家档案里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看后很惊诧,瞪着眼珠问董狐有没有搞错。
  
   董狐回答:“你是国家正卿,你出逃但没有逃出国境。只要在国境内你就是政府负责人,就要对国家安危、主子性命负责。你从国境回来以后,至今也没杀死作乱之人(赵穿),赵穿是你的族人,我不说你弑君说谁呢。”赵盾有口难辩,没奈何,替赵穿背了这个弑君恶名。这就是所谓“董狐直笔”,传为史学美谈。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5、赵氏孤儿
  
   公元前600年,赵盾老死后,留下儿子赵朔。这时候,有人向晋景公诬告说:“赵氏就要作乱了!”
  
   老赵家多年积累,炙手可热,盘根错节,尾大不掉,功高震主(这类词在中国文化里真多啊)。赵家虽然没有谋反的动机,却有谋反的实力。晋景公很担心。正好有人前来检举,说赵氏要作乱了,还说栾氏、郤氏可以作证。于是晋景公可逮着机会了,恨不得这些尾大不掉的白眼狼大夫们都死掉,于是他点点头,把大拇指竖起来——这是古罗马皇帝的杀人手势,拇指往下一按,人头落地。
  
   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晋景公真敢干啊。晋景公采取突然袭击,首先冲进赵同、赵括家里,把赵同、赵括在内几百个脑袋纷纷切掉。远处,赵朔一家也在等死,但赵朔闻讯并不逃跑,坐在家里说:“我们赵家世代忠良,从爷爷赵衰,到父亲赵盾,历代皆然。我宁死不逃,不给祖先抹黑。”于是赵朔这一家也被干掉了。赵氏整个完蛋了。
  在赵氏灭门惨案中,唯一没死的是赵朔的媳妇。因为她是晋景公的姐姐,不在屠杀之列。于是她带着身孕搬去弟弟晋景公的深宫里住下,随后生下“赵武”。这是赵家最后一枚完卵了,所谓的“赵氏孤儿”!
  
   后来元朝的杂剧作家,根据这段历史,编成了《赵氏孤儿》一戏,至今传演。戏台上的情节更加惊心动魄:说是赵妈妈带着身孕去了晋景公的宫里安置以后,“赵氏孤儿”赵武生下来了,但不敢上户口,正在十分焦急,警察又跑来搜查,赵妈妈十分着急,就把藏在裤子里。乖孩子还真争气,没哭,躲过了检查,幸免于难。
  
   孩子是怎样藏在裤子里的?戏台下的群众糊里糊涂,不求甚解是国人的特长。试想,如果你穿着一条张惠妹那样的裤子,是无论如何也塞不进孩子的。但是古代的裤子得天独厚,里边可以藏很多东西,因为它其实根本就算不上裤子,而只是在小腿部分裹着一种所谓的“胫衣”(胫衣,是一个短的布筒子,两头空。把“胫衣”的上端绑在膝盖上,从膝盖往下,一直垂覆到鞋面)。大腿则是光着的。鉴于此,外面就必须罩裙子。男女都是如此。并且在地面席子上也必须是跪姿,而不是两腿朝前坐着(叫“箕踞”。箕踞腿往前伸,势必泄露下体私处,是严重耍流氓的姿势,像荆柯临死时那样“箕踞”,是属于羞辱秦始皇。杀不了秦始皇,就让老秦看看我的下体,也算泄恨!)
  
   接着,两个忠义的老管家“杵臼、程婴”出来了。杵臼找了个别人家的孩子,假冒赵武,把赵妈妈怀里的真赵武,调换了出来,藏于深山。程婴则故意举报杵臼,警察闻讯,抓到并杀死了杵臼和假孩子,从而停止了深度地追杀和搜查真孩子。
    
   真孩子赵武——赵家最后这点儿骨血,由程婴抚养,藏匿在山里。
  
   后来赵武有了出息,杀死了仇人,报了仇,恢复了赵家的名誉和官位。程婴心满意足,也不想再活了:“我再活着,就是对不起被我‘出卖’而死的杵臼。” 赵武怎么拦也拦不住,程婴遂把自己勒死了。离开了这个血腥的人间,到天堂找他的老哥哥“杵臼”团聚去了。
  
   孤儿赵武长大以后,出落得弱不禁风、神经过敏,也慢慢地步入了可怕的政坛。二十岁时他举行加冠典礼,标志长大成人,然后按照习俗,去拜会其它各大家族的族长,接受他们的美好祝福。
  
   按《吕氏春秋》记载,赵武首先在路上看见栾武子(栾书),栾武子说:“你的冠很美啊!以前我做你父亲赵朔的副官,他外表很美,但华而不实,请你努力讲求实效吧!”
  
   赵武去见中行宣子,宣子望着他的冠说:“美啊!可惜我老了。”
  
   去见范文子,范文子说:“现在你可要警惕啦,贤明的人得到宠爱后会加倍警戒,傻瓜受宠后才会骄傲。我听说晋文公重耳最爱听百姓意见,叫瞎眼的乐师在朝廷上诵读前代箴言,让百官献诗讽谏,在歌谣中辨别吉凶,在道路上询问毁誉。先君重耳最痛恨的就是骄傲自大。”
  
   去见驹伯,驹伯说:“美啊!但是年轻人不如老年人的地方还多得很哪!”
  
   去见韩厥,韩厥说:“要谨慎警诫啊,这就叫成人。成人的关键就是亲近善人。一开始就亲近善人,善人再推荐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一开始就亲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进不善的人,那么,善人也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哇塞,绕口令啊)
   去见智武子,智武子说:“你要好好努力呀!作为赵衰的重孙、赵盾的孙子,二十岁了你还只是个大夫,这不是羞耻吗!赵衰的文才,赵盾的忠心,难道你可以忘记吗!赵衰通晓前代典章,辅佐文公,精通法令而终于执政!赵盾在襄公、灵公时代尽心谏诤,被灵公憎恨,还是冒死强谏,虽然弑君,这能说他是不忠吗!你好好努力吧,有你爷爷的忠心,加上祖爷爷的文才,侍奉君王就一定会成功啊。”
  
   去见郤犨(念隙抽),郤犨说:“年少而当官的人很多,我怎么安排你呢?”
  
   去见郤至,郤至说:“你比不上别人,可以退而求其次。”
  
   最后去见张老,把各位卿大夫的话转述给他。张老名叫张孟,是老张家第一个见诸史书的人(看来张家根还在山西)。张老说:“好呀,听从栾书的话,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听范文子的教诲,可以恢宏自己的德行;听韩子(韩厥)的告诫,有助于成就事业。至于最后三郤的话,使人丧气,别听他们胡掰。”
  
   哈哈,这段逸事读来真让人哭中发笑,想想人生,不也就是如此吗?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6、楚庄王
  
  年轻的楚庄王在楚国刚继位的时候,就遇上了年轻君王常见的烦恼:强臣在朝,大权旁落,楚国的内政外务都由权臣令尹“斗越椒”包揽。
  
  于是楚庄王上台之后,就没事干。他的主要职责是喝酒和听音乐。他坐在钟鼓齐鸣、竽瑟狂作的宫殿上,搂着外国进口的美女,欣赏着各种乐器纷然杂奏,一片轰鸣,非常过瘾。他不听国政、日夜作乐,痛饮着美酒说:“有敢谏者,死无赦!”可是大臣们忍不住还是想劝劝他。伍举——即伍子胥的爷爷,跑到殿上说了那个著名的“有鸟停于高阜,三年不鸣”的寓言故事。楚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从钟鼓间探出脑袋,回答说:“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伍举下拜:“大王英明!”,高高兴兴下去了。这就是成语“一鸣惊人”的出处,被还珠格格小燕子念做“一鸟骂人”。
  
  于是楚庄王进行快刀斩乱麻的一番改革,对阴云密布的楚国天空进行大清洗,诛杀一百多人,任用一百多人,遍布朝野上下的豪族悍将都换成了乖乖虎。若敖家族的掌门人——令尹“斗越椒”见势不妙,宣布造反,时间是公元前605年,与楚王军展开激战。
  
  斗越椒的部队都是精锐,他本人也膂力超人、箭法精湛,向楚庄王连射两枚重箭。铜箭疾劲有力,射穿楚庄王的车辕,透破鼓架,铛地一声凿在战鼓后边的铜钲上,把铜钲敲起多高。第二枝箭随后跟到,划破车辕,射断战车伞盖的中心骨架,差一点戳着楚庄王。这两枚超级重箭,刺耳的呼啸声透过史书,把2400年后的我们吓了一跳——在这深夜读古书的时候。王军大为惊恐。
  
  楚庄王擦着脖子上的冷汗,检查自己的脑袋还在之后,急中生智大喊:“先君楚文王攻灭息国的时候,得到三支利箭,斗越椒偷走两支,现在全射完啦,大家不要害怕。给我重新上兮——”
  
  楚庄王亲自在车上猛擂战鼓,王军阵脚略为稳定,奋勇进击,终于杀溃叛军。斗越椒一家老小及旁门亲戚——即整个若敖氏这一积累了几百年的庞大家族,全被灭族了。整个若敖氏绝户了。若敖氏的先人在天上流浪,地下无人祭祀之,成了饿鬼,“若敖之鬼”这个词就是指没有后代的老光棍的意思。可以这样造句:如果中国再这么破坏环境下去,子孙们早晚要死光光,我们都得成为若敖之鬼。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7、问鼎中原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把队伍开拔到洛阳近郊,检阅三军,向洛阳城里的周定王展示自己的肱二头肌。
  
   周定王慌了——这时的周天子没钱没兵没权,地位已经降得跟联合国秘书长差不多了——他派大夫王孙满出去看看。
  
  王孙满来到楚庄王军里。楚庄王问他:“你来得正好。我在楚国听说,大禹从前铸了九鼎,三代相传,现在是你们洛阳城里的镇国之宝兮。我们楚国也有鼎兮,但不知你们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兮?”
  
  好哇,这蛮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问鼎之轻重大小,说白了就是窥伺国器,野心不可告人,大逆不道。就像你跑到美国去,问总统:你们的自由女神像,多少吨,还卖吗?白宫值多少钱,合买便宜吗?
  
  于是王孙满回答说:“我们大周朝所看中的,是德行,而不是鼎。从前,大禹的夏朝很有德,于是诸侯进贡青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上面有鬼神风物,保佑子民不受魑魅魍魉的迫害。夏朝末年,夏桀昏庸,失去了德,于是鼎迁到商人手里,保佑了商朝六百年宗祀。商纣暴虐,鼎迁于我大周。周成王占卜得知,上天保佑我们要传三十代周王,七百年基业。现在周德虽衰,但天命未改。鼎之轻重,你们是不可以问的。”一席绵中带刺的话,把楚庄王说得自讨没趣。
  实际上,这尊贵无比的九鼎,国宝中的国宝,四个世纪后,在被称为“羞愧之王”的周赧王手里,被陆续变卖。他是为了维持穷困的政府,不得不向商人借债(成语“债台高筑”就是说这位王呢)。他被逼急了,就逃到台子上躲债。后来没办法,就悄悄把九鼎熔化,改铸做成铜钱还商人的债。等大周朝被秦王灭掉时,九鼎已卖了个净光。
  楚庄王问完鼎之后,带着自己的悍兵强将,兴冲冲地押着陆浑俘虏,以及成串的割下来的敌尸耳朵(预备回国后士兵作为领奖赏的凭据,耳朵就是奖券,一定要保存好),在中原碧树青青的美好原野上,回奔自己统治的疆土广大的楚国。
  
  这就是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洛水。”
  
  一路上,楚庄王还在想着问鼎受挫的事。他心里悻悻地说:“哼,你们的九鼎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大楚国的长戟,折下戟的小枝,熔合起来,也够铸成你那九鼎兮。”
  呵呵!
  
  (楚庄王说的长戟,是春秋最流行也最具杀伤力的青铜兵器,因为它合并了矛和戈两种功能。关于矛,大家都知道,类似体育课上的标枪,长度接近3米,到战国时更达到4米。如果在矛头的基部,再横铸出一横枝去,那就是戟了,呈“卜”字形。楚庄王说要铸鼎,就是利用这些戟的横枝(小枝)。
  
  有些戟甚至联装了两件或三件戈头,等于是自上往下排列有三个横枝。
  
  戟是戈矛联装的兵器,既可以冲刺,又可以勾杀,是当时最厉害的家伙。战车兵的戟长,步兵的戟短。曹操帐下第一勇将典韦,就是使用一双短戟,重八十斤,叫做手戟,可用于投掷。而辕门射戟的故事,就是吕布把他的“方天画戟”插在营门,一箭射去,正中戟的小枝(即横枝)。实际上,吕布的戟,横枝外端纵向又铸了一个锋利的月牙,可以当刀使,准确地讲应该叫戟刀。我国从前的机关大院封闭而保守的大铁门顶子上,还有这种带月牙的尖东西的缩型呢——一排十几个小戟刀立在门上,防贼用的。八十年代如果你放学回家晚了,就得爬门,从这戟刀顶上翻进去。回忆起来,郁闷而有趣得很。
  
  如今美国人的警棍也是戟形的。曾经有一个美国警察,拿警棍上横生的小枝,从饼店偷着挑出一个多纳圈(Donut)来吃——那个戟翅正好可以穿进多纳圈的中心洞子。不料这事被饼店的摄相机录下来了,这警察为偷一个饼而丢了饭碗。)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8、绝缨会
  
   问鼎中原之后,楚庄王大摆庆功酒宴,大喝大吃,以示庆祝,他命令众臣痛饮。
  
   那时没有蒸馏技术,所以酒精度数不高,导致它容易变酸,一次必须使劲喝,否则剩下的全浪费了。楚庄王因此要求大家使劲喝,敞开了喝,往死里喝。君臣们从下午一直喝到天黑。当时比现在惨,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下午各一顿,没有晚餐。晚上也不能喝酒。喝酒只能在白天喝,夜里不喝,这主要是由于商纣王喝酒而亡国,所以大圣人周公发布禁酒令,喝酒不许乘夜。
  
   但是楚国不理这一套,楚庄王让宫人点起灯,晚上接着喝。当时的灯,灯油都是植物油,味道很香,纯天然,无污染,放在精美的青铜灯盏里。“兰膏明烛”一词,说明灯油中还有香料呢,清香如兰,十分养鼻。在灯火摇曳时刻,众人闻着灯香以及酒香,个个喝得肚子爆炸,酩酊大醉。(古人也有古人的快乐啊。)
  
   楚庄王大乐,为了表示对臣属们的感激,他专门请出礼仪小姐——自己的小妾许姬,为大夫们亲手把盏。“哇塞,更好了!欢迎!”只见这个许姬,五官秀美,身材苗条,肌如凝脂,腰似春柳,是楚后宫里第一美人。晚宴的烛光,把本来就令人消魂的许姬照得更加妩媚。斟酒的她来回穿梭于烛光暗影之中,恍若仙女下凡。
  
   突然刮起一阵凉风——秋天傍晚的风啊,难道也这么多情!——把宴会上的烛火全部吹灭了。哇,可得着机会了,一个醉汉乘机一把扯住许姬的纤纤细手。许姬却是个练家子,熟练女子防身术,一招“燕子八翻翅”,反身揪掉那人帽子上的缨络,然后轻移“凌波微步”,来到楚庄王面前报告:“报告!有人非礼臣妾!这是他的缨络,请您追查给臣妾作主。”
  
   楚庄王说:“这个┅┅这个,我自有分教。”他看见宫人正在重新点灯,赶忙拦住说:“不要点,都不要点灯,就这样吧。同志们,黑着灯喝酒吧。黑灯喝酒舒坦。并且请各位把帽子上的缨络也摘下来,咱们绝缨痛饮。”——这就是后来搬上戏台的《绝缨宴》。大伙于是黑着灯喝酒,跟现在酒吧里一样,其乐无比!
  
   事后,许姬出于女权主义立场,责问庄王为什么不揪出那个流氓,严肃君臣之礼,端正男女之别。楚庄王笑说:“按规定,喝酒不能过量,也不能没日没夜。是我让群臣可劲滥饮,出了事,不是他们的责任,是我的责任。我怎么能惩罚他们呢,怎么能伤国士之心兮?”楚庄王真是襟怀阔达,清风一片,宜其霸也。庄子说:“君子不为苛察。”大约就是说楚庄王吧,用人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计较人才的小节微瑕。
  
   而那个色胆包天调戏许姬的将官,名叫“唐狡”,大约也是个人才。唐狡在后来的攻郑战役中,出效死力,所向披靡,扭转了楚军被动的战局,报效了当初“绝缨会”饶他不死的恩遇。唐狡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姓唐的人(姓唐的注意啦)。
  
   比起“大耳贼”刘备摔阿斗的收买人心,楚庄王“绝缨”的这一招来的怎么样呢?我觉得楚庄王襟魄豁达,更出于自然。
  
   后来到了西晋时期,建安七子中有一个人,因为该磕头的时候没磕头,仰脸偷看了一下曹丕的媳妇,结果被免职。唉,比起楚庄王的绝缨宴,世道人心的变化,真有云泥之分啊。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9、食指大动
  
   楚国的云梦鳖,鳖体肥大,肉味鲜美,不含激素,是送礼的好品。楚庄王送了一只大鳖给郑灵公,庆祝郑灵公新当政。
  
   有鳖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郑灵公决定跟臣子们一起开开荤。
  郑国大臣“公子宋”的食指,不知是受了什么感应,这时候突然抽搐。公子宋说,只要我手指弹动,就预兆着肯定是有好吃的啦。
  
   金庸大侠在《射雕英雄传》里说,老叫花洪七公看见黄蓉炒出的人间美味,就要“食指大动”。其“食指大动”的出典就在这里。
  
   公子宋的食指可能有灵异功能:只要将有好东西吃时,就会自己弹动。
  
   果然,他的食指预兆准确,郑灵公请他们吃饭。大臣们一起来到朝堂上,围圈坐好。堂下的厨房里,坐着鼎,鼎里咕咚咕咚煮着好吃的东西——沸腾大鳖。食指大动的公子宋,哈哈直搓手,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今天要吃好东西啦。
  
   但是,国君请客,不能直接上手到鼎里去抓,要由仆人拿匕切下来,拿勺一份份地分给你,放你面前。(这跟吃西餐一样。当时是“分餐制”,一人一份,比较卫生。后代才改成大伙围一个碟子吃饭的“伙食”,互相夹菜,闹哄哄挤在一起。现代中国流行的这种围着圆桌合餐的难受制度,是宋朝以后才有的事,是为了束缚个性,用合聚的大家族来训练人的忍耐美德的。忍耐了,也就服从大家族,服从族长君父,进而服从皇帝了。)
  
   仆人一份份地用大铜勺子,把鼎里的鳖肉分给大家。大家都很高兴。然而郑灵公使坏,故意让仆人给大伙分鳖的时候,每人都有一勺,偏僻分到了公子宋面前,鳖羹就分完了。没了!
  
   郑灵公哈哈大笑:“你说你手指头灵,我看,还是没我灵!哈哈!”(——是啊,你灵,要么你怎么叫“郑灵公”呐,昏君的名号。)
  
   当众出丑的公子宋腾一下子就站起来,他跳到装鳖汤的大鼎旁边,拿手指在鳖汤里一抄,举起来嘬了一口(“染指”一词出处),然后气囔囔地喊:“我这不是吃了吗?谁说我吃不到!!”说毕,怒冲冲地跑出去了。
  
   感谢公子宋,一天之内为我们创造了两个成语——“食指大动”和“染指”。
  
   公子宋跑回家生气。刚生完气一想,完了!我大闹宴会,染指鳖羹,出言不逊,还不辞而别,个个举动都属于大逆不道,非常不给国君面子。公子宋很怕郑灵公找他秋后算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伙同了郑国执政官公子家,暗杀了郑灵公。
  
   唉,吃饭吃出人命来了。
  
   (前两天看网上消息,“中央社”报道,一个美国人研究了中国饮食,发现中国菜“蒸、炒、煮、炸”,最讲求五味调和。因此,这个老外认为,中餐对“本拉登”这种极端份子会有调和作用,可以教化恐怖分子。对付恐怖份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议他们多吃中国菜。
  哈哈——可是我们自己人还在因为吃饭而弑君呢。)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0: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60、邲之战
  
  公元前597年的春天,楚庄王向北进攻中原,晋景公派出荀林父为元帅前往救援。
  
  荀林父是以前晋文公重耳的驾驶员,因为是给领导开小车的,慢慢就当了元帅。管战马还可以,管人就不行了。
  
  决战随即在次日黎明正式开始,楚庄王亲自坐着“左广”参战。一般的国君坐一辆战车,楚庄王却坐两辆(可能因为他屁股大)——叫做“左广”、“右广”,每广各自尾随三十乘警卫车。两广轮流驾驶。
  
  荀林父对楚兵全无戒备,手足无措,竟发出“全军撤退、先渡河者有赏”的错误命令。晋军在一片惊慌混乱中,连忙北撤,抢渡黄河往北边老家山西逃。
  
  山崩一样溃败的晋国兵士狼狈奔窜,跳进黄河,攀住急流中的船舷,争抢上船逃命。刹那间三十几艘渡船竟被攀沉。荀林父下令:“不许攀船!攀船抓桨的,一律砍断手指。”霎时,血淋淋的手指像无数小鲫鱼一样掉到船里,船上的士兵们一掬一掬地把它们捧着抛进黄河,骇人听闻。这就是发生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地点在河南省邲地,黄河南岸。楚庄王一战而霸。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在这场悲哀的战斗,晋军的表现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逃跑。然而在逃跑中,倒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晋下军大夫荀首本来已经逃上渡船了,听说自己儿子荀莹被楚庄王俘虏了,心疼得不行,立即闹着要下去救儿子。荀大爹的人缘还不错,一些好不容易抢上渡船的下军士兵,也闻讯下船,跟随荀大爹反身向南攻入楚军,土气反而比初期旺盛。
  
  楚军正忙着抢晋军遗弃的车辆,混乱当中,不防荀首大爹的兵车突然袭来,个个张惶失措。荀大爹向楚军连续射击,但他特别搞笑,每次摸到一只好箭,都留着不用,交给副官把着,却射普通的箭。副官急了:“大爹,你也太抠门了,咱们晋国的董泽有无数蒲柳,可以打造无数好箭,省什么劲儿的啊。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儿子还要不要了!”
  
  荀大爹呵呵一乐:“我必须省出好箭去射敌将。坏箭也许能射伤,但未必能射死啊。”话音刚落,楚将“连尹襄老”赶到了(正是夏姬的现任老公,去年结的婚)。荀大爹赶紧拿出好箭,一箭射杀这个新郎官,下车抢了他的尸体,又在魏錡协助下,活捉了楚公子谷臣。荀大爹掰手指头算了算账,够换回我儿子了,赶紧急驰奔回黄河。
  
  第二个故事:晋将赵旃在逃跑的过程中,丢了战车,只好大呼救命:“妈呀——等等,等等,前面那是谁?是逢大夫吗?逢大夫,是你吗?逢大夫!逢大爷!大爷!爷!救命啊!——”
  
  晋将“逢大夫”的战车正载着自己的俩儿子在前边逃跑,事先嘱咐俩儿子不许往回头看,你一回头看,若有人求救,那就不好办了。俩孩子不懂事,偏回头看,一看就看见了赵旃在后面喊爷爷救命呢。俩孩子说:“爹,后面在喊逢大夫呢,您是逢大夫吧!”
  
  逢大夫气得要命,PIA PIA给俩孩子一人一嘴巴:“叫你俩不许回头——偏回头,这回有人求救了,怎么办!”
  
  孩子说:“怎么办?”
    
  “没得办!你俩就死在这儿吧。”
  
  逢大爹忍痛让俩孩子下车——车不能载人太多,载多了跑不快,一旦楚兵追上,全玩儿完。俩孩子哭着下去以后,赵旃呼哧呼哧从后边爬上车来。逢大爹忍住心酸,深情地望了一眼孩子们,说道:“你俩看准那棵树吧,回头我就上那儿去给你俩收尸。”说完打马驱车而走。
  
  战斗结束后,逢大爹回到战场收尸。俩孩子都死在那棵树下了——俩孩子都挺听话,临死爬到树下,等着老爹来收骨头的时候方便找些。唉,春秋人的古朴直烈性格,我们真是敬佩得五体投地啊。
  
  第三个故事:有一帮晋国战车兵,逃跑时候车子陷在土坑里了,怎么推也推不动。楚兵追上来,看见前面发生交通堵塞,只好停下来等。瞅着晋国人推车,越瞅越着急,心说你们晋国人真笨啊,把俩车轱辘中间那个当车闸用的横木卸下去,不就好推了嘛。想着想着,忍不住就喊出来了:“摘车闸啊!”
  
  “怎么摘嘛?说得容易!”
  
  “就这样呗!”楚国人忍不住就下车了,去教晋国人如何摘掉车闸。
  
  晋国人恍然大悟,好不容易把车子从坑里弄出来,马却累得不行,蹒跚着走不动。楚国人帮人帮到底,教晋国人把大旗卷起来,这样可以减小风的阻力。晋国人终于可以逃跑了,回头还谢楚军呢:
  
  “谢谢啦!谢谢你们啦——我们不如你们伟大的上邦楚国经常溃败逃命,所以才这么知道逃跑推车的伎俩啊!”这可恶的晋国人说话太可气了,人家白帮你了。
  
  作战的双方怎么能够互相帮着推车呢?真的假的啊?我不知道!当时的军事战斗,就是这样很有古风的,为战以礼,乃至是迂拙的,点到而止,并不残酷,要不怎么叫“观兵”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2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2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30 19:0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1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