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教头的谈老系列】之三: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更新到第三篇,见34楼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7-24 22: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kanepeng 于 2006-7-24 18:20 发表
道德经很值得研究,但不可偏信。

阁下是说不可偏信我解说的意思,还是?
不知道阁下想说什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6-7-24 23: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宗教儒释道三家,道教是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汉末起义军太平道、五斗米道是道教,包括反清的白莲教也有道教成分。

主要宗教反抗精神: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道教>儒教>佛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anepen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76668
注册 2006-7-24


发表于 2006-7-25 19: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How about:

道可以表述,表述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但道本身并不以其而变。

名可以命名,命名的结果并非一成不变。但名本身并不以其而变。

无,是一种状态。我们用它来称呼天地之始。如果要扯到物理,那么就是基态。

有,是一种能力。我们用它来称呼万物之母。如果要扯到物理,那么就是真空的涨落。

如果对道德经的创世说有兴趣,最好看看郭店竹简《太一生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7-26 23: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教头的谈老系列]之三: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提出了“道”,又提出了“道”同时包含了“无”和“有”。可是我们怎样来认识“道”呢?“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就是老子讲到的两种认知“道”的方法,“观”就是认知的意思,“其”就是指“道”。

“常無,欲以觀其妙”是说明了一种从上至下的认知方法,你从“道”的本体“无”入手认知世界,就可以得到“道”的“妙”。“妙”的意思是精微奥妙。具体说,就是哲学、数学的方法。哲学一般并无实验基础,所有的哲学都是起源于哲学家对事物、对真理的感悟,而直接建立一套理论去认知世界的。数学这点上有点像哲学。用哲学、数学的方法去认知世界,会得到这个世界的“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是说明了一种从下至上的认知方法,你从“道”的作用“有”入手认知世界,就可以得到“道”的“徼”。“徼”的意思是广大。具体说,就是实验科学的方法,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的方法。这些方法科学我就不多说了,用实验科学去认知世界,会得到这个世界的“徼”。

古代社会的物质匮乏,人们的精神世界却相对丰富,人类多能从“无”的角度入手看世界,从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哲学家,实验科学却相对薄弱。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在大量物质的缭乱下,人类再难以从“无”的角度入手看世界,所以,现代社会的哲学发展十分缓慢,但实验科学却能得到大力的发展。

老子认知世界的方法当然是“常无”,但老子并没有否定用“常有”的方法去认知世界。不仅没有否定,而且郑重其事的把它写在了第一章。不过可惜的是,中国人太重视用“常无”的方法去认知世界(还越来越僵化),太忽视用“常有”的方法去认知世界。老子早就指出,认知世界不只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之下而上的认知,哲学数学和实验科学是认知世界的两种方法。但后人却没有认识到他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能不说是遗憾的事情!

对这句,“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有一种很常见的解释方法。首先,这种解释的断句是不一样的:“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讲究用超越功利和依靠功利两个途径来认识“道”。这样解释,我认为是不对的。老子是反对欲,反对功利的。又怎么能说“常有欲”呢,更不可能在第一章提出。而且这种断句和解释很容易使人误解,体会不到老子提倡的用两种方法看世界、认知世界的本义了。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此兩者”我认为是指“妙”和“徼”。两种认知世界的方法所认知出的“妙”和“徼”,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绝对真理(“道”)的一种还不成熟的表现形式(近似真理)。也就是说,“妙”是通过哲学方法研究后得到的近似真理,“徼”是通过实验科学方法研究后的得到的近似真理。两者虽然不同,但是非常接近的,都可以叫做“玄”,“玄”的意思是精微玄妙,也就是“妙”和“徼”的合意。举例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了原子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种提法完全是哲学性的,却和现代用实验方法研究的结果非常的相似。

“玄之又玄”,“玄”的尽头是什么呢?是“眾妙之門”。这个“眾妙之門”又是什么呢?当然是“道”了。想认知“道”,探求“道”,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两种方法的尽头都是“道”。但其过程是“玄之又玄”,也就是说,人类探求真理,可以无限逼近,也只能无限逼近,有限的时间内永远不能够达到。

下一篇:[教头的谈老系列]之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解析内容:[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更新到三篇了
希望教头继续加油~
加推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7-27 03: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感谢版主的支持!
已经完成的是道德经的第一章,第一章很重要,所以写了三篇文章。接下来的诸章内容比较具体,可能会每一章只写一篇文章。

[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6-7-27 03:0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笑天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26
帖子 1118
编号 95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6-7-28 23: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与楼主看法南辕北辙,“常”字是关键,意动用法。

判断“老子提倡的用两种方法看世界”不错,但“两者”、“玄”可不是“妙”和“徼”,而是两种方法。老子的基本观点是从终极“道”出发的一切都是两面的,而“妙”和“徼”都不能看作本质,自然就更不能承担“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重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7-29 00: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两者”我原本也理解成是那两种方法,初稿中我就是这么写的。后来改成“妙”和
“徼”,因为我认为“妙”和“徼”是那两种认知世界方法的结果和目的。原文中
说“两者”“同出而异名”,“同出”两个字是我改“两者”是两种方法为“妙”和
“徼”的关键。因为说两种结果同出,感觉好过说两种方法同出。

至于“玄”,我没有说“玄”是“妙”和“徼”,而是说“玄”是“妙”和“徼”
的结合体,“妙”和“徼”是“玄”的两面。

楼上说“常”字是关键,意动用法。我的语法不是很好,意动用法是什么意思?

另外楼上说和我的看法南辕北辙,我看未必。这段我理解的中心含义就是用两种方
法看世界,楼上既然同意,那我们就不是南辕北辙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笑天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26
帖子 1118
编号 95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6-7-29 00: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6-7-24 23:36 发表
中国宗教儒释道三家,道教是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汉末起义军太平道、五斗米道是道教,包括反清的白莲教也有道教成分。

主要宗教反抗精神: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道教>儒教>佛教

道教最具反抗精神,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却好笑的结论。改朝换代没听说新皇帝砍道士的脑袋,最喜欢砍的都是儒生的头。从来只听说封建有文字狱,没听说有道教狱。

之所以道教老是与什么农民起义、流寇作乱搅在一起,根本与什么反抗压迫没有丝毫关系,完全是因为所有宗教中,道教是最不完善(不论思想架构还是组织)的,而且参杂了太多“神功护体,刀枪不入”的东东,所以最容易为人利用。从道教的思想体系中,看不出丝毫的解放性和平等性,反而别的宗教或多或少都有体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唐元清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43519
注册 2005-7-16


发表于 2006-8-18 23:1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教头好久没跟新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8-24 06: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唐元清 于 2006-8-18 23:13 发表
教头好久没跟新了

最近太忙了!刚刚又去意大利玩了一周,文章一定会继续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菊园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74
编号 46034
注册 2005-8-19


发表于 2006-9-12 22: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们等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无弦琴
(什么好呢?)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1
帖子 1379
编号 66861
注册 2006-4-23


发表于 2006-11-25 08: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笑天下 于 2006-7-29 00:12 发表

道教最具反抗精神,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却好笑的结论。改朝换代没听说新皇帝砍道士的脑袋,最喜欢砍的都是儒生的头。从来只听说封建有文字狱,没听说有道教狱。

之所以道教老是与什么农民起义、流寇作乱搅在 ...

同意,而且在中国别的宗教还有别的国家也经常有宗教跟起义造反搅在一起,这是宗教特点决定。只不过在中国道教是中国自己的宗教,中国人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6-7-29 00:02 发表
“两者”我原本也理解成是那两种方法,初稿中我就是这么写的。后来改成“妙”和
“徼”,因为我认为“妙”和“徼”是那两种认知世界方法的结果和目的。原文中
说“两者”“同出而异名”,“同出”两个字是我改 ...

我认为此二者当非两种方法,但若是只认准妙和徼这两种为任知,也不妥。
偶的看法是此处该理解为对道的看法。。。
从虚无中,可以理解道的消隐。从存有中,可以观察道的连续。

而唐玄宗注本又是另外一番言论,论人之本性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人生而静,天之性。感物而动,性之欲。若常守清静,解心释神,返照正性,则观乎妙本矣。若不正性,其情逐欲而动,性失於欲,迷乎道原,欲观妙本,则见边徼矣。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如上两者,皆本於道,故云同也。动出应用,随用立名,则名异矣。
同谓之玄。
出则名异,同则谓玄。玄,深妙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因不生,则同乎玄妙,犹恐执玄为滞,不至兼忘,故寄又玄以遣玄,示明无欲於无欲,能如此者,万法由之而自出,故云众妙之门。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枫儿
(逸之)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仕女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7
帖子 213
编号 85355
注册 2006-10-1


发表于 2007-3-9 03: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老子,赞成老子的精华并不只是“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
但是,非常遗憾看到楼主把第一句话解错了。常解为恒常,非常好,但是,道不是言说的意思,我如果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是认识、遵循的意思。
最近少来此,对于此贴相见恨晚啊!楼主加油!
叹只叹,古人所用非今语,今人难解古人心!惭愧啊,当初我也解错,还解错好几个。

[ 本帖最后由 枫儿 于 2007-3-9 03:28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2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2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8 20: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94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