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略说清朝兴衰(部分转文)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8: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8 17:51 发表
摊丁入亩”的溢额多征问题
“摊丁入亩”政策并不能维持固定的征税数额从而抑制人民逃避税收。清朝前期实行“永
不加赋”的措施时,曾希望通过将丁口数额固定下来的方法保丁银征收,避免人丁流失,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但是由于“永不加赋”的措施表面上固定人丁数额,实质上却无法使人丁附着于土地之上。“永不加赋”并非“毋增毋减,定为常额”,而实质上使人丁数字增多。由于“摊丁入亩”政策的丁银数字是建立在“永不加赋”的定额基础上,因而“摊丁入亩”政策施行之时,人民就负担了更为沉重的赋税.

实施“摊丁入亩”政策后还出现了减丁减丁银的情况。
丁银减额的情况: 图3表明,在以上各省中直隶、陕西二省丁银减少数额均达到1.1万多两以上,减幅较大。 陕西人丁减少竟达10万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实施“摊丁入亩”政策后,人民负担没有减轻,反而有所增加,逃亡外地躲避赋税的情况愈演愈烈

红字1
摊丁入亩是废除人头税,在土地上收税,请问哪里负担变得更重?


红字2
你在哪复制的奇葩?图在哪?清朝从康熙50年开始到乾隆人口一下子涨到了3亿,你告诉我人口减少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8: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8 17:32 发表
有明一代,士人的言论最为自由,出现了想李贽、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后两位应归功于明)等一大批思想家,人们谈论明代皇帝的专职和残暴就像美国人很爱批评自己的总统一样,而满清时代无人敢于批评皇帝、清代无 ...

有明一代,士人的言论最为自由,出现了想李贽、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后两位应归功于明)等一大批思想家,
后两位的确归功于明,没有明的灭亡他们如何吸取教训成立学说。黄宗羲吧好像,说过康熙是“五百年不世出的圣人”

人们谈论明代皇帝的专职和残暴就像美国人很爱批评自己的总统一样,而满清时代无人敢于批评皇帝、清代无人敢于像海瑞一样公开批评元首,难道还不能说明事实的真相吗?
那时万历实在不乐意杀人,你回顾一下崇祯皇帝时期,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了。这民主也太脆弱了,明换一个霸道的天子就能打破。


明代的士人以受廷杖为荣,一批评张居正为最大的荣誉,明代景宗贿赂大臣、明代神宗无法更换太子不说明了明代政治的制衡的开明吗?
你真逗,立哪个太子都是朱家的,你让他立张三试试?这么说清朝前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算不算联邦制国家政体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8: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军户体制可以说是长期军事体制中最容易败坏的。

明代卫所制,时间一长,士兵沦为农民,土地被军官侵占,无以为生只能逃亡。

清代用钱粮军饷维持,八旗子弟缺乏军事训练和战场考验,很快衰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8: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永乐元年,江西永新起义

永乐二年,忻城起义

永乐三年,浔州桂州柳州起义

永乐四年,河南南阳起义

永乐七年,李法良起义

永乐十年,广西莫彦恭起义

永乐十一年,武冈起义、婆洞起义、贵州普亮起义

永乐十二年,吴者泥起义

永乐十三年,四川戎县起义

永乐十四年,山西广灵起义

永乐十五年,汀州、沙县、嘉兴起义

永乐十六年,昌平、靖州

永乐十八年,唐赛儿起义

永乐十九年,韦万皇起义

永乐二十一年,柳州起义

永乐二十二年,浙江长兴起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8: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代的专制加强主要指的是相对于前代,皇权得到了很大的强化。
明朝政府是个“小政府”,明朝的财政始终建立在农村经济的基础之上,这些是事实。
朱元璋建立的国家就是尽力压缩开支的。试图建立一个完全扁平化,单一经济基础的小农社会。实际情况是中后期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明政府始终未能转变农业政府的性质,与社会变化相脱节。
明成祖时期,对太祖不扩张的既定方针进行改弦易张,搞了大量的征伐和基本建设。而他的财政却与太祖时期一样,仍以农村经济为基础,财政当然无力应付,灾年仍横征暴敛,所以造成大量农民起义。

[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8 18:3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8: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朝为什么后来财政危机?因为明朝的税赋制度的确是失衡的,财政始终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事实上由于朱元璋所建立的乌托邦制度,也不可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既没有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现实,也没有适应大量土地兼并的实际情况。

明朝的社会管控也确实是无力的,原因同上。明朝这套制度是建立在最低限度的基础之上,朱元璋已经明确说了,帝国要固定下来,从今后既没有战争,也没有压迫,当然不会有起义了。在这种前提下,现有的制度是完美的小民寡国社会的保障,不需要再有任何变化。但问题是所谓的不变的理想状态是从来不存在的,当土地兼并等大量新的情况出现,对外战争和赈灾的大量需要面前,这套制度完全无法适应。明帝国能生存两百多年已属奇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8: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题外话就是,明朝后期虽出现了工商业的繁荣,但最终无法资本主义化,这是毫不奇怪的。原因还是同上。这个国家,这套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社会的基础之上的,凡事就低不就高,而且不允许变化。所以要怪首先只能怪明太祖朱元璋本人。在世界近代化的前夜,元末战乱的最后胜利者是个出身农村的地位极其低下的草根强人,他以军事手段扫灭所有对手后,以自己的很自然的小民寡国的理想建立起乌托邦帝国,一系列制度安排很不利于中国社会后来的转型。这是中国的命运。

我要强调的是,明朝的制度始终没有变,政治制度、财政制度、地方政府组织都没有变。不存在什么朱元璋和朱棣是专 制皇帝,后期是虚君的问题。有些性格懦弱的皇帝会对大臣做出更多让步,但这是性格问题,也是军事君主不再,权威有所下降的问题,但都只是程度上的,不是制度上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8: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朝从朱元璋时代就奉行一种复杂而在技术上很难实现的制度,这造成明朝的财政能力十分虚弱,而这种财政政策被清朝所延续。明朝到清朝,每次政府要发动一场战争,就会造成财政十分虚弱的后果。由于清朝的财政政策完全延续明朝,所以明朝的财政政策实际上对于中国历史影响非常大。
在开国初期,商业被元朝掠夺性的破坏,所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恢复商业,宣布对大部分商业免税(帝谕户部曰:“曩者奸臣聚敛,税及纤悉,朕甚耻焉。自今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征收的商税也很轻(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1502年,户部向皇帝提交了一份长长的报告,列举了国家所有的主要收入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田赋王额,它大约占全部收入的75%。每年的收入总量,达税粮26,799,341千石。加上明末宗藩人口每年消耗2400多万石粮食,明代农民实际的税率至少5000万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8 18: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年)十一月,御史蒋云宽奏:直隶差使费用,名目不一,有难以

报销而必须使用者;如遇皇差,一切桥道工程,车马应支等等,虽有经费,不敷支销;则责令民间供应。

民间供应是亮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8 18: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8 18:04 发表

红字1
摊丁入亩是废除人头税,在土地上收税,请问哪里负担变得更重?


红字2
你在哪复制的奇葩?图在哪?清朝从康熙50年开始到乾隆人口一下子涨到了3亿,你告诉我人口减少了?

这个是在百度百科摊丁入亩里面有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2-28 18: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当时清人对政策及实施的评价看,统治者虽口口声称业佃均受蠲免之益,对佃户来说,他们却并没有一点权利,他们不能主动要求地主减租,只能恳求地主“饶让”,“情让”。如果地主不减租,他们也只能逆来顺受。这在乾隆的谕旨中是一再申明的。如果他们主动求减租,则被视为抗租,是断不可长的“刁顽”风气,必须“严拿从重议处”。也就是说,减与不减,减多少,都要看地主的态度和心情。而一旦他们觉得所定减租政策使地主受益太少时,他们又可以随心所欲改动减租规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9: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8 18:42 发表
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年)十一月,御史蒋云宽奏:直隶差使费用,名目不一,有难以

报销而必须使用者;如遇皇差,一切桥道工程,车马应支等等,虽有经费,不敷支销;则责令民间供应。

民间供应是亮点

还有吗?我和你说康乾的,你现在又说嘉庆了,走下坡路时期的也好,你能在给我举几个例子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9: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8 18:45 发表

这个是在百度百科摊丁入亩里面有的

我看到了,虽然百度的东西不算专业,但是好歹广泛,我就是让你说为什么,那段我没看懂行不行?你既然引用了总该有逻辑性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9: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2-28 18:52 发表
从当时清人对政策及实施的评价看,统治者虽口口声称业佃均受蠲免之益,对佃户来说,他们却并没有一点权利,他们不能主动要求地主减租,只能恳求地主“饶让”,“情让”。如果地主不减租,他们也只能逆来顺受。这 ...

土地与农民的矛盾呀!老毛都说了是中国几千年的,这个明代没有?咱们以后举例最好明清两代的都列出来比较。这样客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28 19: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了 发新帖了,到我那个帖子上聊吧,这贴十页,够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 20: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若问大清灭亡的政策失误还有什么?那么无疑是启用康有为等书生了。自古王朝稳定与否主要看两点,第一是百姓的生存问题,根据上述已经得知清朝一直做得不错。而第二点便是读书人的出路问题,读书人生来不安分,不给出路,没有官做,他们就会心生异动。而开科举,可以舒缓压力,当然时不时还要靠文字狱给他们收收骨头,劳逸结合嘛。

这个不是清粉是什么啊?杀了那么多人,而且很多是冤枉的,然后一句劳逸结合,说的多轻松啊。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 20:5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 21: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3-1 20:40 发表
若问大清灭亡的政策失误还有什么?那么无疑是启用康有为等书生了。自古王朝稳定与否主要看两点,第一是百姓的生存问题,根据上述已经得知清朝一直做得不错。而第二点便是读书人的出路问题,读书人生来不安分,不 ...

你懂什么叫叙述吗?叙述一件事难道要带有强烈的仇恨语气?文字狱我一没掩盖,二没狡辩,这就叫做清粉?你中文确定五十分以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 21: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关文字狱语录:
而清朝文字狱问题其实误解很深,清朝文字狱究竟针对的是什么群体?比如上面我说的“夺朱非正色 异种也称王”。文字狱针对的也大多是这类文人无病呻吟的诗词。

诗分两种,一为用诗表达内心情感,二为无病呻吟。

反诗的概念是属于两者之间,第一种则是真的不爽清朝,那么他写诗文讥讽被杀不冤枉。
第二种属于无病呻吟的,就想写诗玩,那此类作品我只能扑之一笑。
要在秦朝时期就有“避讳”一说。遇到清朝这类异族统治神经敏感的时期我也只能说专制达到了最高峰。但这也是继承之前专制平台的结果.

避讳,腹谤等都是汉人发明的,有这个起端就有发展,清朝文字狱不是突然就有这么强烈的,是基于前朝的积累发展.
避讳是文字狱的最初形式,从对统治者不敬的理由开始避讳,到清朝为了统治而开始文字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至于腹诽,可以参见霍光。就如同朱元璋因为“光天圣人”杀人一样,不是说在明朝文字就不会被杀头。

楼主是中国人吗?汉语确实有问题,朱元璋篡改孟子叫文字狱?明末阉党摧毁全国书院讲学叫文字狱?

文字狱在你的看来无非是文化毁灭,但朱元璋改孟子不算对文化的损害?
我没说要比,只是说这事都有,如果说满人到达了高峰,也是和汉人学的。所以满人是有文字狱,明朝也有,大家彼此彼此,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你怎么知道清代文字狱都是无意的?“夺朱非正色 异种也称王”。这句诗我早在很小的时候看到就感觉到讥讽之意十足。这么明显的诗文无意中做得心多大??

那是,在阁下看来,写诗就得白话文上,要么写反清复明要么写,我要推翻大清,不然怎么辩白都行,

你觉得不对就去和大清理论,这事我不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 21: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 21:32 发表

你懂什么叫叙述吗?叙述一件事难道要带有强烈的仇恨语气?文字狱我一没掩盖,二没狡辩,这就叫做清粉?你中文确定五十分以上?

至少我对于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官员功臣是带着凝重的心情的。清文字狱死的人很多还是全家族牵连呢,这事还能这么轻松。
日本右翼分子对于南京大屠杀似乎也是带着这样轻松的语气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 21: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3-1 21:41 发表

至少我对于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官员功臣是带着凝重的心情的。清文字狱死的人很多还是全家族牵连呢,这事还能这么轻松。
日本右翼分子对于南京大屠杀似乎也是带着这样轻松的语气的。

我怎么叙述关你什么事?你是不是管的太宽了?四个字————闲的蛋疼。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 23: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 21:51 发表

我怎么叙述关你什么事?你是不是管的太宽了?四个字————闲的蛋疼。

真不关我的事,不过通过语气来判定爱憎还是有的 吧,比如聪明和狡猾。所以我通过语气来判定是不是清粉没错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2 00: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3-1 23:35 发表


真不关我的事,不过通过语气来判定爱憎还是有的 吧,比如聪明和狡猾。所以我通过语气来判定是不是清粉没错啊

给你个建议,这类揣测类的帖子少回复为妙,一来没意义,二来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口水战。伤和气。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2 19: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2 00:09 发表

给你个建议,这类揣测类的帖子少回复为妙,一来没意义,二来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口水战。伤和气。

你是转帖的,你认识原作者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2 21: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3 cmy77 的帖子

你认字吗?没看到部分转帖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3 17: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2 21:13 发表
你认字吗?没看到部分转帖吗?

哪部分是你写的?还有你凭什么说原作者不是清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3 18: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3-3 17:07 发表

哪部分是你写的?还有你凭什么说原作者不是清粉?

好吧,我服了。让这个话题过去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8 15: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小陆伯言 于 2014-2-24 11:07 发表
很多东西一旦粉起来,就会开始脑残的争论。比如明粉和清粉。

明朝的皇帝综合素质客观来说是不如清朝皇帝的,这个就皇子的教育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不要认为这样很牛B,满清的皇帝越发的专制,越发的把自己打扮成大救星的样子。臣工们只能山呼万岁,皇上圣明。比较变态自恋的还号称十全。

还有不要拿勤政说事,朱元璋的勤政已经说明了他很傻很天真,满清的皇帝们一样如此,满汉之大防无时无刻不让他们萦挂于心。

至于明清如何,我个人就一点意见。满清对中华文化的摧残,对人民的屠杀及绞尽脑汁的去愚昧超过任何封建王朝。

看看汉人皇帝改朝换代时的大规模的人口减少,不知道算不算屠杀?

汉代:
汉自高祖讫於孝平,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
光武中元二年,户四百二十七万九千六百三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
户口减少了60%。

汉末三国:
桓帝永寿二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
魏武据中原,刘备割巴蜀,孙权尽有江东之地,三国鼎立,战争不息。魏氏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汉昭烈章武元年,有户二十万,男女九十万。蜀亡时,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
吴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吴亡时,户五十三万,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後宫五千馀人。
合计140余万户,口760余万,人口减少了超过85%。

隋唐:
炀帝大业五年,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极盛也
唐贞观户不满三百万,高宗永徽三年,天下乐业阜生,将一世矣,有司奏户口才及三百八十万。
户口减少66%。



唐代直到到永徽年间,户口只有大业年间的40%。
此时已经建政四五十年,还是一时无法统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8 15: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觉有时候有些人看历史完全以民族定善恶,凡是明朝的皇帝和官员,一律都是好的,连厂卫特务都是只抓贪官不害百姓的好人。一说到满清,兵是兽兵,皇帝是虏酋,满洲官员是殖民者侵略者,汉族官员是汉奸卖国贼,清帝干了坏事是对汉族的犯罪,行了仁政是为了更长久地压迫汉人,维持鞑子政权的殖民统治,所以更是罪大恶极。宋明政治经济先进到连近代西方都望尘莫及,而元清却是集一切野蛮落后罪恶之大成的最最黑暗腐朽的时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墨叶

★★★★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359
帖子 23258
编号 97330
注册 2006-12-26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14-3-8 16: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7 叫我东郭先生吧 的帖子

戰亂死人與和平時期沒有可比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8 17: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墨叶 于 2014-3-8 16:27 发表
戰亂死人與和平時期沒有可比性。

你看到我贴的是和平时期吗?都是经过乱世的对比和回复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87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87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03:5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19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