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06-7-12 13:16 发表
前面否定,后面又肯定,如此180度的大转弯,是思维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抑或情绪问题?在没看完别人的帖子前就大发议论,牵强附会。这是不是你的一贯做法?
如果认为两个强川都是指的洮河,就与《水经注》的记 ...
道理很简单,我是根据你的答复来论的呀。
前面一段,兄说了一大堆否定沓中的理由,我以为根本不成立,因此加以论证和否定。这只是针对你的那些理由而言。
至于后面,兄引用了关于强川的证据,我以为有道理。
不过,现在,又有新的怀疑,请兄解释一下。
关于沓中新点,有郭淮传记载为根据,问题是所谓石营在锁龙,有何根据?因为你的推论都是以这一点为基础出发点的。
我们看记载: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姜维传)
——姜维出石营,从强川,乃西迎治无戴,留阴平太守廖化於成重山筑城,敛破羌保质。……乃别遣夏侯霸等追维於沓中,淮自率诸军就攻化等。(郭淮传)
——白水又东,迳偃城北,又东北,迳桥头。白水又与羌水合,自下羌水又得其通称矣。白水又东,迳郭公城南。昔郭淮之攻廖化于阴平也,筑之,故因名焉。(水经注卷20)
从水经注记载看,郭淮进攻廖化已经达到了白水阴平桥头的东面。也就是说姜维西进时,留下廖化所筑城坚守的要道口——成重山,是在桥头一带,那么姜维由此西出,是无须走到锁龙的。
从这个记载看,姜维当时是在阴平桥头与廖化分手西进,大致应沿着白龙江上行。如果去锁龙,那就是北进而不是西进了。
——敕诸军各坚垒勿与战,遣使白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东,使淮趣牛头,截其还路,可并取维,不惟安等而已。(陈泰传)
可见,当时魏军也可以深入到白水流域截击蜀军,结合前面郭淮筑城在桥头一带,可知,白水流域是双方作战的蜀汉底线,魏军最多到达此线,因此在此线屯兵(或所谓屯田)是可能的,而洮水流域过于靠近敌人,是不适合做屯兵或屯田地点的。
哈哈,总之,还是怀疑兄的新沓中。因为有新证据,还有就是三国时期石营位置没有可靠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