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的回护李建成说他如何如何好倒是没未要了,那样就有为了翻案
而翻案的嫌疑,这样先有了目的性而后下的结论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同时也失去
了它的客观性。然而很多作品中,不是为了衬托世民而刻意极其贬低建成,就是
为了美化建成而贬低世民,这样对谁都不是很公平的。为什么不能写成——李氏
两兄弟都是人中龙凤,都 十分十分出色,都……,只可惜他们必须分个胜负来
……而这又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这样的呢?
这个说的很好,既中庸又很实际,为翻而翻难免矫枉过正了
世民从中看到了希望,建成从中看到
了危机,元吉品尝到了妒嫉,大臣们被搞得疑惑,李渊被搞得烦恼,我们则看到
了纷争的源头。于是,各自又有着各自的行动,世民开宏文馆,不避讳的露着自
己的锋芒,建成忧虑着着手“反击”,元吉从中挑拨着,大臣们则纷纷选择自己
的立场,生怕站错了队,而这些行动又使李渊愠怒着,无奈着……
不管怎么说李渊应该是造成兄弟反目的惨剧的最大责任者,有点像刘表,当然儿子好多了,说到底是一山不容二虎。
所以这些琐事掺和在一起,建成就是有比世民还高一等的才华,只怕也不会
弄出比世民更好的政绩,这样,本来应该是贞观盛世的时候也就有了一个朝代正
常情况下初期的模样,而失去了唐朝从一开国就进入强盛的特殊光彩。对外嘛,
呵呵,强大的突厥就算是自己要走向灭亡,建成执政下的唐朝都未必会这么干脆
的解决它——不能不说,在对外方面上,世民胜出的太多太多,从武德七年那次
事就能看出来,即使是为了抑制世民的兵权,但也不该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无论
从哪方面看,建成支持迁都都是个错误。如果不能顺利解决突厥,那么就更不用
说什么薛延陀、高昌的灭亡,还有诸多小国的归附,天可汗的名称只怕至今不会
有人想得出来。不过也有一点好,就是不会有征高丽的失败了……还有,若干年
后武则天会不会依然进宫呢?这一方面看武士劐的“运气”了,另一方面,还得
看建成的皇后如何——史书中好像从来没有涉及到他的妻子呀,倒是元吉的夫人
后来还记了一笔,这位原李家大少奶奶却是只字未提,绝不是她家世的原因,那
是为什么呢?难道史家有难言之隐?还是忘了?这个,老天知道的更清楚吧。当
然了,如果建成真的胜利了,情况也未必真会这样。怎么说呢,既然没发生过,
就什么都是虚言。
确实如此,历史恐怕就不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