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汉晋“屠城”释义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4-7-10 09: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晋“屠城”释义

我们都知道现在“屠城”是指战后对居民的屠杀,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汉晋古文中,“屠城”也与与“克城”“破城”混用,与屠杀未必有关系,所以,看到“屠城”就怒发冲冠的指斥为民贼是大可不必的。这个问题很早以前零零散散举了些例子,前段时间见有网友为《后汉书》上几个记载争论很厉害,所以总结下,发上来,请方家指教。
  
  《晋书 五行志》详细记载了攻城方怎么用望云气的方法判别哪些城容易攻下,将城上云气分为“坚城之气”和“屠城之气”,并指出对于城上有“屠城之气”者,“其城营皆可屠”。这里所说的“屠城”和“可屠”,显然不是指屠杀,而是针对“破城”和“可以破城”而言。无独有偶,〈旧唐书 五行志〉也记载了这么一套方法,通过望云气来预言城池能否攻下,诸如“城上气如灰,城可屠”云云。
  
  把容易攻下的城称为“可屠”的在史书中并非五行志独有,例如〈魏书 邢峦传〉记载了邢峦的奏章,称自己平蜀,前军才到梓潼,就有百姓来归附,“新化之民,翻然怀惠”,前去涪城,信心满满,“旦夕可屠”;类似还有〈旧唐书 王思政传〉,王思政守城,在城中偃旗息鼓,攻城方“恃其众,谓一战可屠,乃四面鼓噪而上”。这里的“一战可屠”,实际和我们常说的“一鼓可破”差不多。
  
  “屠城”用做“破城”有其历史渊源,〈史记正义〉注刘贾“屠城父”,称“屠谓多所诛杀也”,杀伤很大即称“屠”,这和今义常指的战后滥杀有所不同。而〈后汉书〉作者范晔进一步在〈汉书 高帝纪〉注“屠沛”一条指明“克城多所诛杀也,故称屠”。原先是多所诛杀称“屠“,后来则因为“克城”往往多所诛杀,就把“克城”也称为“屠城”,这就是“屠城”“克城”混用的原由。
  
  这种混用范晔在其〈后汉书〉中使用颇多,臧宫平蜀,“拔挠竹,破涪城,斩公孙述弟恢,复攻拔繁、郫”,这一系列军事成功,范晔是用“宫连屠大城”总结。再如<耿弇传>,记其一生“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范晔对于汉军如吴汉等的屠杀劣迹并无讳言,而对耿弇则未有屠杀记载,这里在总论其一生战功时说的“屠城三百”,只能解作“克城三百”,这也和前句“平郡四十六”的味道一致。
  
  “屠城”作“克城”在汉晋史书上人物直接引语中出现得尤其频繁,大概是当时口语的一种趋势。曹魏司马昭出军灭蜀汉,规划说“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东晋王玄谟攻城迟缓,桓护之劝称“岂得计士众伤疲,愿以屠城为急”;东晋众将想弃北城攻南城,朱龄石劝阻:“今屠南城,不足以破北。若尽锐以拔北垒,南城不麾而自散也”。北魏传檄刘宋,自称“十道并进,连营五千,步骑百万,隐隐桓桓。以此屠城,何城不溃,以此奋击,何坚不摧”,以上各处的“屠城”,都应以“破城”理解为贴切。
  
  “屠城”的“破城”之意使跟滥杀毫不沾边的事记为“屠城”,刘邦受子婴降入咸阳,蜀汉费诗称为“屠咸阳,获子婴”,晋朝裴秀也在文章中称“汉祖屠咸阳”。曹操受刘琮降入荆州,〈吴鼓吹〉称“众既降,操屠荆”。“屠城”的“破城“之意,也使得在当时史书中“屠城“往往不是劣迹而是功勋,所谓“屠城殄国之勋”,“屠坚覆锐,立御侮之功”在史书中比比皆是,魏帝诏书称赞司马昭“禽其戎帅,屠其城邑”,“去岁破吴虏于江汉,今兹屠蜀贼于陇右”,《三国志》称黄盖“擐甲周旋,蹈刃屠城”都在此列,此外还有“屠城破邑,神武遂章”,“屠城破邑,出自圣规,斩将搴旗,必由神略”等等说法。
  
  “屠城”做“破城”用在汉晋古文中使用得最多,唐宋时也还有不少,唐人李皋写信劝王国良投降,自吹“我以阵术破将军阵,以攻法屠将军城,非将军所度也”,宋人称兵卒精锐,“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但到了〈元史〉〈明史〉〈清史〉中,这种用法基本消失了,“屠城”主要用指战后对居民的屠杀,这与今义相同。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13:07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老实说,这个我倒是没有注意,原来屠城还有这层含义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4-7-10 11: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宜作疏解以正视听。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q42474112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3
帖子 3273
编号 6798
注册 2004-4-15


发表于 2004-7-10 21: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屠城四百不是人们从字面上理解的那样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4-7-21 20: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好帖,解去了我心中的疑团:怎么三国动不动就“屠城”,不是杀太多人了吗??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广成子

槐里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545
帖子 2396
编号 568
注册 2003-9-7


这些“屠”的意思既不是“屠杀”,也不是“攻破”,而是“平定”。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山一剑仙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3
功绩 47
帖子 187
编号 36308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16 18: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中,仲德兄对“屠城”的确切含义做了十分细致准确的分析和总结。
说明在汉晋古文中的屠城和现在的用法是有区别的,推荐一读。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洗甲狼河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8
帖子 1219
编号 35893
注册 2005-4-2


发表于 2005-4-17 00: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知识大长!以前确未注意到。
但觉此文所论述多为分析,如有典籍给予切实解释就更好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9-26 11: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广成子于2004-07-22, 11:13:58发表
这些“屠”的意思既不是“屠杀”,也不是“攻破”,而是“平定”。

原来如此。谢谢道兄。我们的《古代汉语》上却没有这种解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9-26 19: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家九哥又找到一个佐证:

宋人王令诗:清风无力屠得热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05-9-27 22: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部分同意你的看法,但是觉得不尽然。

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夡。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后汉书·陶谦传>)

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三国志·武帝纪)

我觉得史书上的“屠之”、“屠某城”多半是没有什么好事,不然可以用“拔”、“克”、“取”、“举”等等。
嘿嘿,不过不管怎样,曹孟德屠城杀降的事情是抵赖不掉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ranger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2
编号 43840
注册 2005-7-20


发表于 2005-9-29 10: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轮回于2005-09-27, 22:42:43发表
我部分同意你的看法,但是觉得不尽然。

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夡。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后汉书·陶谦传>)

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三国志·武帝纪)

我觉得史书上的“屠之”、“屠某城”多半是没有什么好事,不然可以用“拔”、“克”、“取”、“举”等等。
嘿嘿,不过不管怎样,曹孟德屠城杀降的事情是抵赖不掉的。

仔细研究一下。第一个“屠之”的对象是四座城,后面还跟着“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这就说明了“屠城”和“杀百姓”是不同的事。从字面意思理解“屠城”就是“杀掉一座城”就是破城的意思,现在“屠城”的意义应该是一种延伸,包括了屠杀城里的百姓。估计唐宋前“屠城”的含义并没有延伸到“屠杀城里百姓”。所以一句屠城不说明其残暴,故后面要详细说明。

第二个“屠之”的对象是“氐王窦茂众万余人”。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杀人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圆桌博弈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6
编号 34165
注册 2005-3-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3-8 00: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ranger于2005-09-29, 10:24:31发表

QUOTE:
原帖由轮回于2005-09-27, 22:42:43发表
我部分同意你的看法,但是觉得不尽然。

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夡。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后汉书·陶谦传>)

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三国志·武帝纪)

我觉得史书上的“屠之”、“屠某城”多半是没有什么好事,不然可以用“拔”、“克”、“取”、“举”等等。
嘿嘿,不过不管怎样,曹孟德屠城杀降的事情是抵赖不掉的。

仔细研究一下。第一个“屠之”的对象是四座城,后面还跟着“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这就说明了“屠城”和“杀百姓”是不同的事。从字面意思理解“屠城”就是“杀掉一座城”就是破城的意思,现在“屠城”的意义应该是一种延伸,包括了屠杀城里的百姓。估计唐宋前“屠城”的含义并没有延伸到“屠杀城里百姓”。所以一句屠城不说明其残暴,故后面要详细说明。

第二个“屠之”的对象是“氐王窦茂众万余人”。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杀人了。

同意楼上多数看法,如果屠城后面还跟着杀人纪录,就是着重屠杀之意。顶上来让一些视而不见的人看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人刀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6
编号 61496
注册 2006-3-7


发表于 2006-3-8 00:4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偏概全,在任何古汉语辞典里,屠字都没单独“破城”字解释的,总和杀戮联系在一起.刘备也攻城为何从未见屠.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圆桌博弈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6
编号 34165
注册 2005-3-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3-8 00: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08, 0:41:19发表
以偏概全,在任何古汉语辞典里,屠字都没单独“破城”字解释的,总和杀戮联系在一起.刘备也攻城为何从未见屠.

打仗攻城当然要杀人,“和杀戮联系在一起”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能误导看客。关键是杀人的量。是偏重于杀人还是偏重于破城。
本文这么多证据,想反驳就说证据,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6-3-8 13: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同一本三国志,曹阿瞒就是屠城,刘备就是破城,这之间的区别某些人愣是装不懂也没办法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寄奴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3
编号 56089
注册 2005-12-27


发表于 2006-3-8 13: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吴下小蒙于2006-03-08, 7:39:06发表
可惜的是写三国的人大多都不是汉晋人,想用此为曹操翻案还是不够啊

此话何解?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8 14: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资治通鉴·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二年》
蜀中传言汉帝已遇害,于是汉中王发丧制服,谥曰孝愍皇帝。群下竞言符瑞,劝汉中王称尊号。前部司马费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之。及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王不悦,左迁诗为部永昌从事。

历史上刘邦并没有屠咸阳,此处依然用的“屠”字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8 14: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08, 0:41:19发表
以偏概全,在任何古汉语辞典里,屠字都没单独“破城”字解释的,总和杀戮联系在一起.刘备也攻城为何从未见屠.

怎么以偏概全了,仲德兄只是指出存在一种新的可能的情况罢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8 15: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大雄GG于2006-03-08, 15:11:11发表
历史上刘邦在约法三章之前已经在咸阳呆了有日子了,期间他的部队很难说没有屠

拿史实证据
沛公入关,天下归心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8 15: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资治通鉴·秦纪三》卷末:
(子婴)遣将兵距关,沛公欲击之。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愿先遣人益张旗帜于山上为疑兵,使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秦将果欲连和;沛公欲许之。张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懈怠击之。”沛公引兵绕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

《资治通鉴·秦纪四》卷首: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所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逾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寄奴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3
编号 56089
注册 2005-12-27


发表于 2006-3-8 15: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凑热闹。

战国策: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人刀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6
编号 61496
注册 2006-3-7


发表于 2006-3-8 15:5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屠城”的“破城”之意使跟滥杀毫不沾边的事记为“屠城”,刘邦受子婴降入咸阳,蜀汉费诗称为“屠咸阳,获子婴”,晋朝裴秀也在文章中称“汉祖屠咸阳”。

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三国志,费诗传)
当时咸阳是指秦内史郡,就是关中.刘邦屠过武关当然是屠.刘邦是先屠咸阳,后在霸上获子婴.

QUOTE:
曹操受刘琮降入荆州,〈吴鼓吹〉称“众既降,操屠荆”。“屠城”的“破城“之意,也使得在当时史书中“屠城“往往不是劣迹而是功勋,所谓“屠城殄国之勋”

曹操北伐,拔柳城。乘胜席卷,遂南征。刘氏不睦,八郡震惊。众既降,操屠荆。全文如下
曹吉利在众既降之后干了什么?莫非忘了刘备和那十万百姓.曹操放过他们了吗?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圆桌博弈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6
编号 34165
注册 2005-3-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3-8 15: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08, 15:53:01发表
曹操北伐,拔柳城。乘胜席卷,遂南征。刘氏不睦,八郡震惊。众既降,操屠荆。全文如下
曹吉利在众既降之后干了什么?莫非忘了刘备和那十万百姓.曹操放过他们了吗?

你有证据证明曹操在荆州追杀刘备军时大量屠杀百姓??  有没有?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人刀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6
编号 61496
注册 2006-3-7


发表于 2006-3-8 16: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曹仲德举的那段就是.而此既然是东吴鼓吹曲,自然不会对曹操歌功颂德,不说他屠杀,难道还夸奖他兵不血刃不成?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圆桌博弈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6
编号 34165
注册 2005-3-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3-8 17: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08, 16:16:57发表
曹仲德举的那段就是.而此既然是东吴鼓吹曲,自然不会对曹操歌功颂德,不说他屠杀,难道还夸奖他兵不血刃不成?

谁夸奖曹操兵不血刃?是阁下吗?
说到底,没证据就是没证据。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人刀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6
编号 61496
注册 2006-3-7


发表于 2006-3-8 17: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刚才那条不算就没证居了.毕竞只是东吴鼓吹曲片面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圆桌博弈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6
编号 34165
注册 2005-3-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3-8 17: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人刀于2006-03-08, 17:29:38发表
刚才那条不算就没证居了.毕竞只是东吴鼓吹曲片面了.

即使作为证据也没说杀多少。
魏鼓吹曲十二篇 繆襲 (撰)  
七   屠 柳 城
屠柳城 , 功诚难 。

魏的鼓吹曲够亲魏了吧,照样大模大样把屠城写进去,更是说明当时屠城的另外含意的有力证据!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6-3-8 21: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6-03-08, 14:22:23发表
《资治通鉴·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二年》
蜀中传言汉帝已遇害,于是汉中王发丧制服,谥曰孝愍皇帝。群下竞言符瑞,劝汉中王称尊号。前部司马费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之。及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王不悦,左迁诗为部永昌从事。

历史上刘邦并没有屠咸阳,此处依然用的“屠”字

有没有屠咸阳很难说.雕龙有篇考证屠城认为屠城并非全杀光,而是有计划的屠杀.
 关于屠城是不是攻克城,早和曹兄讨论过,至少汉朝的屠城绝对不是单单攻克,史记三家注也说的很清楚,屠指多杀戮.
 刘邦屠过武关,难保其没有屠过咸阳.史记记载子婴还派部队阻止过刘邦.难保不是屠杀发生在此刻.另外刘邦10月就进入咸阳,11月才约法三章.中间也未必没有屠杀.
 举个例子,都说刘邦在咸阳秋毫无犯,但是不但刘邦先前占了秦宫,萧何世家明确记载各个诸将都大抢特抢,就萧何一个先收拾了典籍.可以证明刘邦在咸阳绝对是大捞特捞.
 至于秦人送酒肉,也不是平民,平民哪有酒肉告劳大军?无非是秦贵族.说刘邦得人心不如说刘邦欲王关中维护秦旧势力得到秦贵族的支持罢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6-3-8 21: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已拔,屠之------已经很好的说明问题了.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 15: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53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