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世纪国际/国内文坛我最喜欢的十部小说, 个人推荐,欢迎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栀子飘飘

全椒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2
功绩 359
帖子 1443
编号 361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4-3 00: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0世纪国际/国内文坛我最喜欢的十部小说

仅是个人口味,不涉及国际排名问题。

国际部分


1,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思《百年孤独》
    一部薄薄百余页的小说,让马尔克思最终登上文坛的最高处如愿摘走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让作者和阿根廷的博尔霍斯并称20世纪拉美文学的代表人物,跻身于全世界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列。这本被世人命名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拉美小说最高成就代表之作开头一句就以一种“将来过去式”的新时态震惊当时文坛让评论家们赞不绝口---“很多年以后,面对枪决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将会想起他的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夏日午后。”当初读这本小说,一开始只是觉得它很有趣,小说风格前所未见,而小说背后也有某种吸引自己的情绪存在,不过也仅此而已。但是越读到后面,我越发便放不下手,一度到了吃饭也要把它摊在旁边的地步。翻完小说的最后一页,甚至有种巨大的遗憾:为什么它这么短呢?这在我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对小说的看法后,还并不是怎么常见的事情。比起那些动辄几大本的小说来说,《百年孤独》一书的思想性和篇幅长度比例显然被作者压缩到了一种极限程度。百余页的小说写尽一个家族的百年荣辱,也写尽了从哥伦比亚到拉丁美州百年的历史动荡和生活本源。与小说取得成就相比,在马尔克思后来的随笔里却表现了一种遗憾:“它(指《百年孤独》)让我非常脸红,有很多地方一些错误显而易见,而我当时却没发现。或许如果现在再写它会更好些。”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对“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提法非常恼火,不只一次提到他仅仅在讲述一些“生活的真实细节和现实。”而在《百年孤独》中一书中,那种睿智的谈吐幽默和渊博的思想深度可谓附拾皆是,比如我现在仍然记得的一段对话:
  奥雷连诺上校说:你应该记住,枪毙你的不是我,是革命。
  xxx平静的回答:去你的革命吧。
(很遗憾我忘了对话一方的名字,而书寒假带回家里后又没带过来,实在无物可查,只好用xxx替代了。)


2, [捷克]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经昆德拉之口转叙的犹大谚语现在基本上成为全世界人类为自己作为人这一物质存在时所遭受到的思想困境的一种自嘲和解脱借口。然而转叙者本人却在自己的书里一本正经思考得不亦乐乎。19世纪热衷于讨论的小说风气到了20世纪已经成了一种过时的时尚,然而昆德拉却离经叛道的走向这一回归,在他的小说里,十句话里几乎到了只有一句叙事却有九句讨论的地步。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昆德拉对性爱,死亡,背叛以及人类的存在本身等哲学热点话题都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讨和阐述,甚至详细到了对接吻,唾液,墓地等事物的具体探讨。对这本书的许多话语包括书名本身的调侃模仿一度成为文化界内的一种风尚,由此可见它的影响之大。虽然看完小说之后很多人的第一感觉会是一种恍然大悟:“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的”,但是我个人以为,它的小说思想性显然远远大于其小说风格本身。与其说它是一本小说,不如说它看上去倒更像一本哲学随笔。


3, [英国]乔治·奥威尔 《一九八四》
    文坛上有种说法是: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据说在英国,“英社”“新话”“老大哥”等出自奥威尔这本政治寓言小说的词语早已成为学术思想批判的专用名词。这本看上去是在影射苏俄极权专制制度的小说其实却写出了整个人类一种政治危局。奥威尔不遗余力的对政治极权制度抨击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由民主的渴望呼吁。这部小说让之前一直在二流小说家里徘徊的奥威尔一举扬名全球在20世纪世界小说史里坐据位列前头的一把交椅。里面的政治思想洗脑和极权恐怖统治让任何人读来都不寒而栗,个人渺小的存在在政治概念之下的茫然无助和可笑挣扎在小说里凸显无遗。当初读完这本小说,我一度陷入一种无端的政治恐怖之中无法自拔。谁又能知道这样的“政治寓言”不会变成一种“政治预言”呢?


4, [法国]杜拉斯《情人》
    在王小波赞不绝口的若干事物中,杜拉斯的这部中篇小说便是其中之一。据王小波自己讲述,当初他刚一看到这部小说,几乎丧失了对自己是否具有写小说能力的全部信心,以至好些年内他转向随笔放弃了小说创作,直到他得知杜拉斯为了写这部篇幅极短的小说时却耗费了将近一年的工夫时,才重新拣回自己的信心。不过我遇见杜拉斯比遇见王小波更早那么一点。这部在遣词造句上看似平实却极尽讲究的小说用区区数万字写尽了一个女人由一段异国之恋引发的一生心境的全部沧桑变迁。这本小说在让文风晦涩的杜拉斯扬名国际文坛的同时,因为小说的华丽和氛围,也使得作者本人成为小资们的最爱。我曾经把文章开头那段引用给一位不知道杜拉斯其人的朋友看,结果她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字精髓。这部讲究到了几乎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的小说在中国读者眼里能精致到如此程度,很大程度上还得归功于它的翻译者王道乾。


5, [日本]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自己说“《挪威的森林》是一本百分百的爱情小说”,然而更多的读者却愿意把它定位为一本“青春小说”。几乎每一个读这本小说的读者,都能够感受到青春的茫然和忧伤以一种最流畅的文字方式笼罩在我们周围。里面对性的大篇幅描写是村上春树文字风格的最佳体现:干净,自然,看上去显得和小说本身浑然天成无可分割,既不恶俗,也不矫情,读起来耳目一新。就好象小说本身的那种莫名伤感情绪,我们无从真正感触到它来自何方,也不能确定它最终花落何处,然而却不会给人一种无病呻吟矫作滥情的做作之感。可能我们只能说:青春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物质的忧伤蒸发吧。据说有的人曾把这本小说读了不下十遍,每读一遍都像初读一般。从我个人对它的感觉来说,我相信这并非虚言。我认为这本书应该算作村上春树到目前为止的颠峰之作,之前作者还没有把自己的语言风格磨练到一种最成熟顺畅的程度,而之后更是换汤不换药之外多了几分的矫揉造作了,一度让我失去阅读的基本耐心。



6, [意大利]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
    在没读卡尔维诺和奥威尔之前,我以为王小波的小说风格完完全全是属于个人原创,读了这两个人的书之后,我才明白其实王小波是深受他们两人影响的,只不过在风格上更接近卡尔维诺的黑色荒谬而在思想上更倾向奥威尔的政治理念,难怪王小波在他的书里不只一次提到他们两个人以为他们的文字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文字之一。”卡尔维诺的这本书包含了三个中长篇,以意大利的贵族阶级为故事主角用一种童话式的荒谬风格表达了自己的处世理念和人生向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他思想的超越时代性使得小说在今天读起来仍然发人深省。


7, [苏联]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
    大家都知道20世纪的拉丁美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爆炸时期,然而其实“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鼻祖却是远在俄罗斯的布尔加科夫,而他的代表之作就是这部《大师与玛格丽特》了,耗尽了作者后半生的全部心血。当初布尔加科夫的作品由于其风格的独特性和讽喻的强烈性在俄罗斯屡遭抨击。作者因此宣布退出文坛,暗中却一直在创作这部颠峰之作直至逝世。这部小说以极其荒诞错乱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得不到社会承认的小说家的故事,因为一次意外的彩票中奖,小说家用这笔钱租了一间莫斯科的地下室专心写作,写出来的东西得不到一个人的认同,只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姑娘钟情于他称他为“大师”处处给他支持鼓励,后来魔王撒旦来到这个世界,玛格丽特为了寻找离走的“大师”,答应魔王的条件变为女妖。在一系列荒诞无比的事情之后最终魔王被两人的爱情感动,在魔王的帮助下“大师”唤醒了判初耶苏死刑后沉睡了两千年的古代提督彼拉多,然后骑着一匹黑马和玛格丽特飞向黑夜的太空。在小说里布尔加科夫用超现实主义笔法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道德批判和对庸俗时尚风俗的无情讽刺,也表现出对美好人生理想的最终追求。这部小说因为其对社会现实抨击讽喻的强烈性,在苏俄一直遭到封禁,直到作者死后快三十年时才得以删节发表,立即轰动全国直至世界文坛,被认为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这部小说非常奇怪,主角没有名字,不仅如此,作为主角的“大师”直到小说进行到一半时才出场。其实相比于小说的思想性,我个人喜爱它很大原因是因为小说本身的风格,我初读它时对于作者想象力的天马行空和小说风格的诡秘瑰丽用“如痴如醉”来形容应该并不算过分。

8, [美国]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被财富困扰了一生的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在金钱中曾经辉煌,最终也在债务缠身的贫穷走向幻灭死亡。在这部中篇小说里他对金钱所带来的罪恶堕落和社会上庸俗的拜金主义风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我喜欢它的原因在于,虽然它是一部批判小说,然而却见不到寻常批判小说的壮怀激烈和言辞枯燥,充满着一种爵士时代的虚缈和感伤。小说风格就像故事本身一样充满着美梦的最终幻灭感和随之而来的深深哀叹,有着曲终人散之后的无尽感慨和悲伤徘徊。然而风格的变幻却丝毫没有影响小说本身犀利的批判力度,腰缠万贯的盖茨比一生都在等待着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美丽女神的回归,然而最后却发现自己守望的美丽人儿本质上却和大部分的女郎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一个充满铜臭的庸俗之人。美梦破灭之后的盖茨比同时也走向了幻灭和死亡,只空留下一曲美国梦里的爵士之音余响缭绕让人黯自神伤。


9, [英国]阿加莎·克里斯蒂《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在没读克里斯蒂之前,我以为《福尔摩斯探案集》是最完美的侦探小说,在读过克里斯蒂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这个观点。正如小说家马原对克里斯蒂的称颂:她没有一部小说会让人失望。相比于马原对她的《走向决定性时刻》一书的称赞备至认为它具备了一本侦探小说的全部元素是侦探小说写作的最佳范本,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从小说的悬念性出发而不是写作技巧出发,我更喜欢她的这本《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在这本书里,由于作者玩的一个小聪明,使得它成为第一本我在作者自己揭露凶手之前还没猜出或者说还没猜对凶手是谁的侦探小说,以至夸张到非要作者亲口说出凶手的名字,我才恍然大悟并且同时赞叹不已。在这里我引用一下自己对一个朋友推荐此书时的话:不到揭开谜底的最后一句话,就算作者把所有推理线索摆在你的面前,你还是会想不出凶手是谁。看上去有点夸张,你要不相信大可以自己去看。克里斯蒂因为其在侦探小说上取得的成就能够获得英国女皇的亲自授爵,按武侠小说里的话说:绝非浪得虚名。到现在,我早已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凡是出门去外地,有两个东西是必带的,一个是钱,还有一个就是克里斯蒂的小说。在这里我得庆幸她的小说不是几本而是近百本了。

10,[美国]D·J·塞林格《麦田守望者》
   仅以一部小说而且小说篇幅长度实在有点寒酸而立足于世界文坛并且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大师”名声的作家,实在不是很多,想来想去我能想起来的也只有美国的塞林格这么一个。海明威马尔克思他们因为一部作品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他们也有着许多其它同样有很大文学价值的优秀作品;普鲁斯特乔伊斯他们因为一本书获得大师称号,但是他们的那一本书怕比别人十本书加起来都要厚上那么一点。塞林格的这本充满粗话俚语的校园小说一度在美国青少年中掀起了一场“守望者风暴”,人人以模仿书中那个主人公的着装谈吐为时尚。而我喜欢它的理由仅仅在于小说里对社会庸俗风气和学校制度教育的一种批判和抵抗精神,霍尔顿在中央公园打碎黑盘唱片的一刻是我看过的小说里面最难忘的一个场景,而霍尔顿的“仅仅想做一个麦田守望者拉住即将失足跌入悬岩的小孩”的人生宣誓一度让年轻的我抄在自己读书笔记的扉页以为信念。至于塞林格在成名之后隐居山林的举动,与其说是一种处世理念,不如说做秀成分更大点。

   


国内部分

因为个人爱好及年代原因,这里仅说20世纪下半叶国内当代文坛的小说作品。上半叶鲁迅张爱玲等人未列其中。


1,王小波《怀疑三部曲》
   国内评论界认为王小波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的作品是《黄金时代》,我却更喜欢他的《怀疑三部曲》(其中《革命时期的爱情》为两本小说集所共有),因为《怀疑三部曲》里更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我觉得后者王小波的味道更浓一点,而且也更系统的包涵了王小波的人文精神和理想追求。王小波的思想和小说风格深受罗素,卡尔维诺等西方文人的影响,充满着对人文自由和生活真善美的浪漫向往和孜孜追求。用作家石康的话说:“(我本来以为中国的小说里面是没有思想的)王小波的小说里居然有了思想的迹象。”这话虽然刻薄了一点,但是却也值得我们深思。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当代文坛,除了王小波的小说具有一定的时代暗喻和理想寄托性外,几乎再没什么作家能比他的小说更具有思想的深刻性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些只顾埋头于自己的狭小世界专注于小说的技巧文辞的讲究甚至纯粹个人情绪的发泄却忘了思想的承载深度的拓展,也无怪乎诺贝尔奖的不肯垂青了。用某人士的话说:假如中国当代文坛有人获得诺贝尔奖,那不代表中国的文学水平上升了,只表示诺贝尔奖的水平下降了。《怀疑三部曲》在表达着什么样的东西,在这里引用王小波《怀疑三部曲》的自序里的一段话: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是性爱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

2,马原《1980年代的舞蹈》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先锋小说派”里,马原无疑是成就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个了。他十分聪明的以自己在西藏生活的一段岁月为小说原始素材,采用一种新式的小说叙述方式,写出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充满实验味道的先锋小说。到现在已经成为同济大学文学教授的他再无新作问世仅仅是醉心于向校园学子们教授他的那套小说写作手法和阅读审美情趣了,看上去似乎已经开始心安理得的享受自己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了。在这本今年新出的小说集里有他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作品《冈底斯的诱惑》,以及《虚构》《旧死》等代表性作品。对于学习写作技巧的人来说,我个人以为马原的小说,尤其是中篇小说,应该可以给人不少启发。

3,韩少功《马桥词典》
   不知道是因为这本小说里面描写的马桥是我家乡那边的一个小乡村,还是因为小说本身的固有魅力,使得我对这部小说有着很大的一种好感。我以为韩少功在中国的当代文坛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执牛耳者了,他的那种充满睿智的语言幽默在中国当代文坛十分罕见,大二的时候在学校的图书馆读这本书,被里面的某些段落描写逗得哈哈大笑直至流出眼泪上气不接下气,引得周围自习的人投射过来种种眼光。这种情形现在想来依然十分怀念。在这本看上去不像小说的小说里,韩少功以马桥方言里的某些代表性词语为索引,围绕着这些方言讲述有关故事,展开一幅马桥的风土人情画,对小说的传统叙述方式和结构进行了一种成功的解构,在小说成就上应该说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4,阿来《尘埃落定》
   瑰丽的风俗隐秘的岁月,我想要去西藏的想法应该说是从看阿来的这本小说才正式开始的。相比于马原小说里的对西藏风情的浮光掠影式描写,本身为藏族作家的阿来的刻画显然更入木三分栩栩如生了。小说里的主人公“我”作为“白痴”的这一身份设定使得阿来写起来十分取巧轻松,大智若愚的“我”看上去更像中国式的阿甘,直接传承了阿甘身上的那些优良品质。比起小说的思想性,使我喜欢它的原因还是那常见的理由:小说语言本身的优美性和对西藏风俗人情的精致刻画。尤其是小说末尾那段对“我”的死亡“轻的上升浊的下沉”的把抽象事物具体化的描写,至今为止仍然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小说文字之一。


5,王朔《动物凶猛》
  对王朔的文字在他成名之日似乎向来只存在两种极端的看法而没有温和一点的。一种是轻视,认为脱离了中国的小说传统,尤其是没有深刻的“思想性”常常遭人诟病。还有一种是把他捧为天人,认为开创了不同于老舍“旧京味小说”的一种“新京味小说”写作风格,而在小说思想上则是“反应了当代青年的不为人注目的一种生存状态”。王朔本人夹在中间一幅嗡声嗡气的样子,对反对他的不怎么反对对认同他的也不怎么认同,倒是在随笔集里四处出击逮谁灭谁不留情面。到了现在,王朔的小说基本上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俨然跻身正统小说之列。不过对于他的早期如《空中小姐》等作品由于种种客观主观因素,实在不敢让人怎么恭维,他自己也深以“莫言写出了《透明的红萝卜》刘索拉写出了《你别无选择》时我还停留在《空中小姐》这一水平上”为耻。不过细究起来,要真想找出他的某部特别具备代表性的作品还真不容易,而我个人最喜欢他的作品还是《动物凶猛》这部极具写作野心的青春小说,可能这和我个人钟情青春小说本身有关。和改编自小说的姜文的那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起来,应该说两者是各擅胜场的。


6,路遥《平凡的世界》
  自从中国写小说的进入职业化以来,要说像曹雪芹那样举家食粥写作的只怕是很少见;要说写到吐血的,怕更加是少见之中的少见了----而路遥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从陕西走出来的乡土小说家就像他的作品一样,平凡朴实却又坚韧不拔,显露出一种最宝贵的品质气度。《平凡的世界》是我看过的励志式小说里最好的一本,对于我这样无可救药的悲观兼堕落者来说,甚至都一度能让我曾经为自己的种种恶行惭愧过一段时间并且发誓奋斗图强,更何况那些本来就有着勃勃雄心的大好青少年们。每当某个对人生充满美好向往的雄心少年让我给他推荐一本书时,我都会不加思索的说出路遥的名字并且加上一句“他的任意一本书。”我实在不忍心拿因由我自己那悲劣的人生和世界观所推动因而推崇备至的那些书来“毒害”这些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只专注于耍弄花枪的小说写作者,我常常会想:要我是他们,我宁愿学学路遥踏实去写一些励志的人生小说。当然这是我一时狂起的非典型大话,因为我到现在为止连半个字都没写出来过。



7,石康《晃晃悠悠》
   石康的这部小说处女作应该说也是他目前为止最具代表性和最为被世人所认同的小说。不管石康本人如何夸夸其谈认为《晃》一书是他极不成熟的作品而众多读者都对他存在误读,他只是在为“非常少数的一部分人在写作”,还是阻止不了众多青少年对这本书的喜爱并且往往认为小说里主人公在一定程度上指代着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这其中也包括我。石康本人看上去更像一个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就开始沾沾自喜的当代愤青,连自己姓什么都忘得差不多了,在《一塌糊涂》之后洋洋洒洒写了一本不薄的《在一起》认为是献给少数真正了解他的读者的书,并且认为是在小说艺术上进行着一种严肃的探讨,结果却被他最忠实的那些信徒骂了个狗血淋头。我喜欢《晃》一书的原因在于石康在这本小说里呈现了在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禁锢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们一种人生无向缺乏信仰的茫然懵懂状态。读小说的人往往喜欢在故事里找到一种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认同,而石康的这本小说对这种缺乏信仰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赞同立场显然给了很多青少年们的一种生活信心和依靠。而我就是因为在小说里模糊能找到自己的生活状态才喜欢上它的。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石康的小说是那样的一种书,就是你的书架上有它们,别人不会认为你的品位高到哪去;而你没有读它们,别人也不会认为你的品位低到哪去。


8,古竹《宿命的伤感》
   和以上的小说不同的是,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都从没听到过这本小说以及其作者的名字。其实要不是因为作者是我的邻县人并且这部小说曾经在湖南的《三湘都市报》上连载过,我也很可能不会去留意这本被包装为“校园小说”的小说。作者在小说里直接传承了路遥的踏实叙述,除了多了一点初入此道的文人酸味,并没有过多的技巧卖弄。但是小说却没有路遥的励志却更接近一种残酷的真实;与其说是在以作者的生活为原型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小说,还不如说是一种对自己真实经历的纪实。正如小说内容介绍所说,这是一本充满青春的屈辱和挣扎的小说。两个从同一个村子走出来的贫穷少年,一个因为成绩大差考不上大学终于自暴自弃放弃了自己的追求,沦落为街头的一个小混混,最后参加打群架砍死了人判了重刑。一个在复读一年之后考入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后来从监狱放出来的那个少年来武汉找自己的少年玩伴也就是作者,本来想重新开始的少年再次面对社会的残酷和炎凉,最终和女友挪用巨额公款出逃,再无音信。而那个中文系的少年大学毕业走进社会,遭受到种种挫折困境之后,写下了这本充满青春痛楚呐喊的小说。对于那些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可能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他们所无法想象的。然而在我少年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生存状态却比比皆是。



9,余华《在细雨中呐喊》
  余华有两篇更具有知名度的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虽然《活着》得到很多评论家的认同赞赏,我却不认为它是一本值得称道的小说。从小说内容上讲,作者与其走马观花式的写尽一家人在抗战,内战以及文革中的沉重遭遇,还不如在纵深挖掘上做文章加强小说的反思力度。从小说的思想上讲,作者所持的“活着便是一切”的处世理念我不敢苟同。倒是在相对前期的作品《在细雨中的呐喊》中,作者以一种压抑晦黯的语言风格细腻的展示了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以先锋派的小说笔法来写一部青春小说,还是别具一格的,余华在这部小说里的先锋笔法并不怎么明显,在叙述技巧上很是讲究,时空交错走位,时而回忆时而现实,在对少年悲剧心态的精确呈现上相比于国内众多其它青春小说也是不遑多让的,至少是对我个人阅读的口味。


10,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写出《你别无选择》之后的刘索拉远走他国专心从事音乐歌剧的创作,回国之后即端出了一锅《女贞汤》,不过我没看过,连书评也没看过。去年看的她的中篇旧作《你别无选择》,颇具好感。纵观以上作品大家就会发现我对青春类题材的小说青睐有加,而《你别无选择》也无例外。八十年代末还是刚毕业不久的刘索拉甫一拿出这部小说就被评论界吐了一身的口水,基本上就和去年的木子美差不了多远(至于木子美以后会不会被认为又一个当年的刘索拉,我就不敢妄自断言了)。刘索拉当年放弃小说远走异国他乡怕和这有莫大关系。现在《你别无选择》成了国内中篇小说经典,刘索拉也显老了。《你》一文能成为经典,和作者在里面提供了一个新的小说写作模式很很大关系,在这里引用一段某评论家的话来说:当年刘索拉刚写出“戴着胸罩穿着裤衩在阳台上练习体操”的女大学生时,龙钟沉闷的中华文坛可能有闪了一下腰的味道;但是面对现在的“上海宝贝”们,未免就落了下风,后者显然会问:“戴着胸罩干嘛?”

[ 本帖最后由 水镜门生 于 2011-10-22 19:23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夏 炎

胶东郡主

Rank: 8Rank: 8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89
帖子 1177
编号 58
注册 2003-8-21
来自 齐鲁大地


发表于 2004-4-3 19: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仅仅是个人口味啊,适合大家的口味,都是经典名著,非常喜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流云萧年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2
编号 6347
注册 2004-3-30


发表于 2004-4-3 19: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阁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做出的评述令在下实在难以接受!讲句不客气的话,阁下可能没有真正看懂这本书,霍尔顿为了走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尽了各种努力及相当多次的思想斗争,但最后仍然无法从中脱身!“要做一个麦天里的守望者”这是霍尔顿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尽管空旷的麦田里没有音乐,女友,鸡尾酒。但他却从未停止过这种向往!这才是此书的精华!
  冬天,湖里的鸭子去哪了?这个问题一直缠绕于每一位读者的心。回味无穷!
  这是唯一一本让我看了数遍的小说书!这十本书让排的话,我把此书排第一!
  至于阁下说的塞林格后来隐居起来是为了作秀,更是毫无依据!因为在他隐世的数年中只有一位记者有幸采访到他,据这位年轻的女记者描述,真实生活中的塞林格与霍尔顿有几分形似,同样只想做一个平常的人,因为他的早年生活全都在军校中度过,二战时期还当过反间谍人员,他经历的风雨已经太多了,此时的他只愿能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栀子飘飘

全椒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2
功绩 359
帖子 1443
编号 361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4-3 21: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还是那句话,一本书可以存在一百种不同的解读。要是一本小说订死在仅有的一种理解上,那么那些批评家和文学谈论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流云萧年兄对《麦》一书的见解我表示尊重。我个人以为这本小说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抗精神更高于它的的本身内容,它宣誓的一种反抗精神并不单单是针对教育制度而已而是针对整个社会的。至于说主人公,我觉得作者一开头就把他划在了社会制度的对立面而不单单是成人世界之外,假如要说他是想要超越庸俗的成人世界,那仅仅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成人世界就是制度的代表。不过他的这种反抗最后归于失败这点是得到一致认同的。

对于塞林格的隐居我说做秀的成分更大是因为从我读的有关他的传记来看,他并非是那种有着想彻底超越社会的理想的人,至少也是有着正常人的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别人的关爱的那种渴望。当然在这里做秀并非是贬义,只是认为形容他的这一行为本身比较确切些。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庞桶

鄱阳郡王枢密直学士

Rank: 16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310
帖子 5481
编号 6
注册 2003-8-19
来自 上海


若不是有幸在最近买了《新中国小说五十强》丛书中的几本的话,我将会压根没听到过楼主提到的许多名字。包括马原、包括刘索拉,等等(除了熟悉的刘恒、王蒙,也就觉得一个叫格非的写得不错)。说实话这二位的文笔俺也就觉得这么回事了。这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关系。但是对于楼主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观点:小说需要承载某种思想

QUOTE:
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些只顾埋头于自己的狭小世界专注于小说的技巧文辞的讲究甚至纯粹个人情绪的发泄却忘了思想的承载深度的拓展,也无怪乎诺贝尔奖的不肯垂青了。

本人就不敢苟同了。说到底,小说就是小说,是故事的别名而已。小说的意义是寄托于读者愿意读、能够产生共鸣之上的。把思想深度,或者说是谕世责任强加在小说的头上,无疑是不公正和有失偏颇的。小说,救不了中国。救中国的是共产党  
一点孔见,供大家参考。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查无此人

白衣公主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2
功绩 221
帖子 1330
编号 3950
注册 2003-12-31


发表于 2004-4-3 22: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平凡的世界》是永远都不会被遗忘的吧,也是永远的经典啊!偶也喜欢,这部书给人心灵的洗涤和震撼是难以消抹的!
石康的几部都看过了,有的并不怎么喜欢,颓废的我一向不喜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栀子飘飘

全椒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2
功绩 359
帖子 1443
编号 361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4-4 06: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古代有提倡“文以载道”的说法,这种文学观点到了现代已经逐渐没迹,代之以“小说就是讲故事,小说没有教育的义务。”这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创作主流了。王小波就说过:我没有教育的义务,我只是讲述故事。王朔也认为他没义务为文章加个“光明的尾巴”。在国外持这种说法的作家也比比皆是。然而仔细想起来,光凭讲故事本身也就是小说叙述技巧而非思想性得到了诺贝尔奖的作家国际上能有几个?因为其在小说对话的简练精确上的贡献性而获诺贝尔奖的海明威算一个,然而他的主要作品《老人与海》还是宣扬了一种硬汉精神。他的《告别了武器》等等还是在宣扬反战思想。

王小波认为他没有教育的义务,不过教育和思想性我觉得并不能等同思考。所以他的小说最终还是宣扬了他的思想为自己的信念服务,王朔所谓的“痞子”文学看上去是讲故事,然而他小说里面反应的当代青年的一种生存状态还是采取了一种认同态度不免影响于人并露出他的价值取向。卡夫卡,马尔克思,加谬,君特格拉斯···无一幸免统统中招。所以写小说的从讲故事出发,最终还是不免跌入思考的陷阱。可能我们只能这么说,教育和思想性并不能等同起来理解。所以我还是坚持认为,在文学上,再怎么纯粹的小说理念,最终还是会走向表达自己思想证明自己存在或者对社会政治制度进行反思讽喻的一条归途,即使不管作者本人是否愿意。这就是为什么在文学上更具可读性的侦探科幻武侠一直成为不了正统的原因。

桶王认为小说不应该有谕世责任这点,我赞同,小说确实没这个责任和义务,我们不能强迫它去履行本不该由它履行的责任。但是要说因为如此而对思想性不作要求,那文学作品恐怕就很难有高低之分也无所谓好坏了,反正讲故事嘛,讲得动听点的人多的是。所以小说不要求教导,却应该要求思想内涵,否则小说就失去存在的根本。说得简单点就是,不管你讲的是什么表达的什么,但是你必须在其中进行了思考探索,小说才会因为这种思考探索的存在而具有一定厚度。也就是所谓的“我思故我在”了。小说里的信念不代表真理,所以不要求人们必须崇信它;但是必须要有思考的痕迹,才能证明写作人以及小说本身存在的价值。
而中国现在很多作家却很明显错误单薄的理解了这一点,认为既然小说没有引导的义务以及不要求具备教育的社会功用,那么就可以完全追求技巧而放弃思考了或者仅仅就是情绪宣泄,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忿满迷惘或者自我陶醉,比如现在大行其道小资文字和所谓“新新人类写作”“美女写作”。在文学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宣布完全纯粹小说化的写作,就是为写小说而写小说,比如五六十年代的法国“新小说”,然而仅仅过去了半个世纪不到,能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除了个现在也是名声日下的罗伯—格里耶外,其余还有何人?


在中国的那些当代作家里面也存在思考着的,在那些如莫言格非阿城的小说里还是能看见的,然而这些单薄的思考也往往淹没在对写作技巧以及文字语言本身的华美和意境的极其讲究的追求上面,所以他们能够称得上“优秀的作家”,却远远当不起“伟大”两字。

以上完全是个人陋见,如有意见和不同看法欢迎提出指正。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精了。不是因为主贴,而是因为以上这段话。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庞桶

鄱阳郡王枢密直学士

Rank: 16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310
帖子 5481
编号 6
注册 2003-8-19
来自 上海


基本上认同楼主的意见“教育和思想性并不能等同起来理解”(个人理解飘飘的意见是:小说可以不想着教育别人,但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但还是要就某几个话题呱噪一番:
飘飘老弟虽然没有明言,但字里行间是把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衡量标准的。不能否认,该奖具有较高知名和认同度,但是不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趋于思想深度的探索,小说就应该惟其马首是瞻呢?
多元性的发展是任何一事物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任一物事如果局限于某一方面,并在该方面发展到极至,迎来的只能是死亡!即使我不举出“文革文化”这样过于典型的例子,还是有譬如“京剧”、“中国古典建筑”、“儒学”等等俯拾皆是的、在个别领域趋于完美,但丧失发展的东东。
总而言之,只要写得好看,我不认为一篇小白兔智斗大灰狼的童话比那些故作深沉的成年人的梦呓差在哪里!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思念思想

颖川侯谏议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7
功绩 417
帖子 2221
编号 2978
注册 2003-12-6
来自 天津闲人


发表于 2004-4-4 14: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很多都看过,最喜欢《麦田守望者》。
但是,可以说这确实只是楼主个人的口味,因为换一个人来他同样可以评出另一个版本的“十大经典”。
至于小说的思想性,可以说是所有文字作品的通性,任何文字实际上都是会传递出作者的一些观点和认识的。
不过说句闲话,庸俗者如我不可能每天看这些深沉的作品的,我现在宁可看一些大家不屑讨论的东西的——比如武侠、比如侦探、比如古典。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冰火蝴蝶

紫蘅公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303
帖子 2269
编号 5287
注册 2004-2-13


发表于 2004-4-4 18: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叮咚晴天于2004-04-03, 15:51:10发表

石康的几部都看过了,有的并不怎么喜欢,颓废的我一向不喜欢。

石康虽然不可救药的颓废,但是也写出了一种存在普遍的状态。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栀子飘飘

全椒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2
功绩 359
帖子 1443
编号 361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4-5 00: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诺贝尔文学奖确实漏过一些大师级人物,像乔伊斯卡夫卡博尔霍斯等等这样现在已经基本得到认同的文学大师,然而我们也得承认大部分在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都被供奉在诺贝尔的神坛之上。所以我认为不管怎么样,诺贝尔奖奉行的那套标准仍然是衡量文学价值的主要尺度。我认为诺贝尔奖推崇的作品思想性不能单一理解为是对创作多元化的遏止。小说的多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写作技术的多元化,一个是作品思想的多元化。而往往每回诺贝尔奖的嘉奖词里都会对获奖者在技术和思想上进行双层面的表彰。海明威马尔克思福克纳等人就是因为在小说的写作技术和思想层面上达到一个完美结合的新的高度才会因此夺魁。所以我个人认为提倡作品思想性和创作多元化上并没有直接的矛盾关系。

不过虽然我并不认为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们当得起“伟大”二字,但是我认为80年代的“先锋文学”确实对中国当代文学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在它在写作技术上的革命性的直接作用下才带来90年代中国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多样性,从集体写作逐渐走向个人化写作。经历了“文革”后的中国文学面对的当务之急并不是急于追求作品的源远流长而是急需把文学和政治分离开来从政治写作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纯艺术性的东西而不是政治工具,而“先锋文学”的对写作技术叙事方式的注重无疑是进行了一场这方面的革命。但是问题是,在”先锋文学“之后写作已走向多元化和个人化的今天,那些写作者仍然沉迷于”先锋文学“在技术层面上所取得的成就为之眩目,以致走向了完全追求技术性的一个极端甚至只追求文章本身的辞藻精致华美而忽略其深度,这样的文学观念实在是不敢让苟同。可能我们对中国的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写作寄予了大多的厚望,不管怎么说,西方那些小说创作,在就连美国这样历史并不久远的国家,都有着上百年的沉淀积累,而在中国,自从胡适他们提倡的白话文写作以来,新文学一共才不过几十年的历史,其间还受到文革等政治风波的冲撞,所以我们一些人对它的失望,可能正是源于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现在好像已有迹象表明,当代文学正走向回归。回归泥土,回归关怀。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暗地婴儿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2
编号 6890
注册 2004-4-18


发表于 2004-4-18 15: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里面有很多都是我喜欢的,只是我不知道用什么言语去表达那样的心情

呵呵,最喜欢的是《挪威的森林》《麦田守望者》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方之焰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3
编号 7626
注册 2004-5-14


发表于 2004-5-14 16: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小波的我比较喜欢《未来世界》(是不是叫这个名),一方面是因为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就是这个,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比较短,我是不喜欢读长的,容易搞的我头昏脑胀。《未来世界》和王早中期的作品在表现的取舍上差别教大,更加厚重一些,少了很多天马行空的灵感,虽然调侃和幽默还在。
      《百年孤独》确实很好,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感觉就像读神话故事一样,真是连东南西北都找不到啊,只是一种纯粹的快感,现在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种感觉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ellowBird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625
编号 5989
注册 2004-3-13


发表于 2004-5-17 19: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马原给偶们上课的,这小子现在江郎才尽了,到处乱晃。他给偶同学上电影欣赏课的时候尽放些限制级的大片,还在课堂上大讲黄色笑话,甚至带个小蜜去上课,我无语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烈日冰雪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3
编号 17427
注册 2004-9-11


发表于 2004-9-11 19:0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是觉得,对于文字,可读性强的东西文学性稍差,电影也是一样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张悉妮

闽中郡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2
帖子 1158
编号 27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9-15 13: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ICQ 状态 Yahoo!
嘿嘿,石康这一部算是晃悠出来了!
很久不见哥哥了,有很多偶也喜欢……
我转走了:http://sg.165u.com/1t3g/dispbbs.asp?boardid=37&id=4753&star=1#4753
去看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燕啄泥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1
编号 16916
注册 2004-9-2


发表于 2004-9-16 21: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ellowBird于2004-05-17, 19:52:18发表
马原给偶们上课的,这小子现在江郎才尽了,到处乱晃。他给偶同学上电影欣赏课的时候尽放些限制级的大片,还在课堂上大讲黄色笑话,甚至带个小蜜去上课,我无语了~~~

是么?他写得东西思维跨度太大
看一遍跟不大上,一般要看两边才能略明了一些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横扫千秋雪

Rank: 4
组别 女官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3
功绩 17
帖子 228
编号 8182
注册 2004-6-7


发表于 2004-9-17 06: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过一些,大多数都不能理解,也许本身也没怎么用心去看。其中的那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到现在我还是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有时候也想强迫自己去看些东西,可越看越糊涂,一团的糟。回过头也总算明白了一些道理,人还是不要勉强自己去接受某些东西得好,当你真正懂得用怎样一种心态去看待事物的时候在去看看那些曾不已为然的东西,或许你还将会有所收益,比起一味的强迫自己去消化那些根本就不和自己胃口的东西要好很多。
王朔《动物凶猛》给我的感觉淡淡的,似乎又飘忽不定,只模模糊糊记得最后那几句,好像是说他在游泳池中,有一群人用脚揣他的脸,不容让他上岸之类的话,记得很模糊,反正当初看的时候极其难过,也不知道是为谁难过,为你,为我,还是为他,为当时的社会。“我抽抽嗒嗒地哭了,边游边绝望地无声饮泣。”(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原句,就这样写着罢)哎!王朔的文集在我的抽屉蒙上了厚厚一层灰,就像他留给我的那些字一样。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在上初中时一个学长借给我看的,当年看的心情现在一丝的记忆都没有了,想想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文字的意识,因为看书而书,就像看什么《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一样,真是可笑,除了认识几个字还看得出什么明堂来呢?哎!
暑假我特意把我许久以前看过的《简爱》重新看了一遍,很难得自己有那份闲情,但最终还是没有看个所以然来。
我是个健忘的人,大多数书一合上就不记得几句了,我想我还是只能受一些简单,浅显的东西,还记得切*米沃斯说过一句这样的话:“我看过很多的书,但我都不相信他们。”我不知道现在我用在这里是不是合适,也许我只够格说:我看过很多书,但我都不记得他们。哈哈。
也许是年少时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激情,以致现在如破墙般黯淡,颓废,消沉------
我总认为自己睡得太多,从而错过了很多。睡眠常常让人变得懒惰,我也一样。
可偏偏我又是一个贪睡的人,曾经有人向我推荐过:杜拉斯《情人》和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这两本书,可直到现在我还没来得及去拜读。想想也很不应该,辜负了的一片他好意,在此我深感抱歉。想必等若干年后,等心沉静下来的时候,或许我还会静下心来认真再去品尝楼主所推荐的文章。去细细理会其中之奥妙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栀子飘飘

全椒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2
功绩 359
帖子 1443
编号 361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9-19 12: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张悉妮于2004-09-15, 13:56:39发表
嘿嘿,石康这一部算是晃悠出来了!
很久不见哥哥了,有很多偶也喜欢……
我转走了:http://sg.165u.com/1t3g/dispbbs.asp?boardid=37&id=4753&star=1#4753
去看啊!

谢谢妹妹,的确好久没遇见妹妹了,希望一切都还顺意。

QUOTE:
他在游泳池中,有一群人用脚揣他的脸,不容让他上岸之类的话,记得很模糊,反正当初看的时候极其难过,也不知道是为谁难过,为你,为我,还是为他,为当时的社会。“我抽抽嗒嗒地哭了,边游边绝望地无声饮泣。”

也许是为每个人都曾有过的青春吧。读这个小说,经常会感觉到它的字里行间,全是青春猛烈烧尽之后遗留下来的灰烬,青春本身就是一场充满绝望和溽热的夏日,像夏天一样肆无忌惮,又像夏天一样让人感觉到虚脱,所以小说家们导演们总是那么惊人的习惯选择夏天作为他们的故事背景,美国往事里的面条,咕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面的小四,白先勇笔下的孽子,王朔的马小军,还有美丽时光里的表兄弟。

姜文电影的结尾,游泳池里那晃荡的镜头,我到现在还没想明白他为什么不在这里选择结束而要添一个马小军成年之后的蛇足。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知秋一叶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18071
注册 2004-9-20


发表于 2004-9-20 16: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最喜欢20世纪中国的小说是:余华的《活着》,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方方的《桃花灿烂》,格非的《青黄》,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月牙儿》和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 smile 1111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86
帖子 3114
编号 7711
注册 2004-5-18


发表于 2004-11-13 11: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阿加莎.克里斯蒂这样的天才怎么没有多少人讨论呢?她的作品被译成103国文字,在157个国家出版。据1988年统计,总印数达4亿册,成为世界上最畅销图书,与《圣经》、《莎士比亚戏剧集》同列世界畅销书前三名。

我读她的第一部小说恰恰就是《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不再看也没有耐性去看其他人的侦探小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花仙子
(樱花仙子枣真夜)

汝城公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北将军
好贴 2
功绩 323
帖子 3460
编号 8206
注册 2004-6-8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15 18:4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偶都没看过
资历太浅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村里我最帅
(抽烟抽吐血,终于戒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好贴 2
功绩 85
帖子 3457
编号 16120
注册 2004-8-22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12-17 19: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卡尔维诺和塞林格是我喜欢的。我还喜欢莆松龄和海明威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e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5-12-21 09: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0世纪外国的小说我觉得最牛的是安东泥博及司写的《发条橙》,最令人吃惊的是卡夫卡写的《变形记》,最经典的是布尔佳科夫写的《大师和玛格丽特》。
另外,一个德国佬写的小说《狗年月》我觉得也很经典。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euu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87
编号 84334
注册 2006-9-24
来自 伊谢尔伦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12-1 15: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挪威的森林>我第一次看时没看懂,不过还是被它深深的吸引住,总是觉得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我!关于石康的<晃晃悠悠>真的很不错,写出了我们现代年青人的生活,在彷惶中成长,他的另一部作品<在一起>也值得一看.在国外方面,马里奥.普佐的<教父>,个人觉的也是近代很成功的一部作品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水镜门生
(虾仁生煎)

许国公
河北东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2628
帖子 22586
编号 52409
注册 2005-11-4
来自 五谷轮回之所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11-10-22 19: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排名总是为人喜闻乐见,虽说排名更常引发叽叽喳喳,排名不分前后左右,这话其实和没说一样

当年文区还是可以很平静滴讨论文学的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00249598
(长风浩浩)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22
编号 361894
注册 2010-2-21
来自 龙眠山


发表于 2011-10-22 21: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以载道,俺倒是觉得载道并不适合小说这种文体。表达作者的深刻思想其实可以有更纯净的方式。譬如佛经、圣经、古兰经、庄子、论语等等……
小说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这些东西未必与它本来想表达的旨趣相合,而且俺觉得小说本是源自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幻想,这种幻想难免掺杂了人类的某些欲念,也正因此会满足人类的某些欲念,令人着迷。
俺恶俗的很,小说大抵都是当作娱乐来看的,纯粹享受它带给俺的精神上的愉悦、
很怕太沉重的作品。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xeaxe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9
帖子 2943
编号 223584
注册 2007-10-4


发表于 2012-12-27 17: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看来,还是有不少人懂并且喜欢现代文学的,特别是栀子飘飘坛友,怎么都不见了?···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9 03: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59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