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十五”与“少”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十五”与“少”
云飞羽--亮亮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0
功绩
51
帖子
142
编号
37817
注册
2005-4-29
#1
发表于 2006-2-20 19: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三国时期,“十五岁”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年龄。当时的人,认为“十五岁”以上,才能具备一定的个人能力。下面,既分几个方面述之。
----------------------------------------------------------------------------------
一、仕官。
----------------------------------------------------------------------------------
孙亮传:“二年(257)夏四月,亮临正殿,大赦,始亲政事。綝所表奏,多见难问,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馀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
这里明言需“十五岁”以上才可入伍。而以“十五岁”出仕的例子,还有如下几个:
⑴、吴主传:“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
朱治传:“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
⑵、凌统传:“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
⑶、顾雍传注引吴书曰:“雍族人悌,字子通,以孝悌廉正闻於乡党。年十五为郡吏,除郎中,稍迁偏将军。”
但其他特例也有,如:
⑴、孙贲传:“邻年九岁,代领豫章,进封都乡侯。”
当然,此应只是“确立其袭父所领”的地位,而不是说一九岁小童实际成为一郡之守。
⑵、夏侯渊传注引世语曰:“汉中之败,(夏侯)荣年十三,左右提之走,不肯,曰:‘君亲在难,焉所逃死!’乃奋剑而战,遂没陈。”
此或为夏侯荣随父于军中学习,况也未曾言及授官之事。
⑶、胡综传:“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为门下循行,留吴与孙权共读书。”
此处虽给了胡综一个“门下循行”的“官职”,但其本职却是“留吴与孙权共读书”。
⑷、钟繇传:“毓字稚叔。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
关于钟毓的特例,可能因其是魏国的第一任太傅(其他两任:司马懿、司马孚)之子。
(上述四例中第1、2、4例都是宗族大臣的子侄,愚意以为不可作为普通大众的例子来看。)
因而,以下资料中之“少”,在无其他佐证的情况下,皆可权当作“十五岁”(例多,因此仅列各书三例)。
魏书:
毛玠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张辽传:少为郡吏。
庞德传:少为郡吏州从事。
蜀书:
刘焉传: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
李严传:少为郡职吏,以才幹称。
黄权传: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
吴书:
丁奉传: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
吕范传:少为县吏,有容观姿貌。
贺齐传:少为郡吏,守剡长。
裴注:
武帝纪注引司马彪续汉书曰:腾字季兴,少除黄门从官。
张翼传注引续汉书曰:纲字文纪,少以三公子经明行脩举孝廉。
骆统传注引谢承后汉书曰:俊字孝远,有文武才幹,少为郡吏,察孝廉,补尚书郎,擢拜陈相。
----------------------------------------------------------------------------------
二、学习。
----------------------------------------------------------------------------------
刘馥传:“上疏陈儒训之本曰:夫学者,治乱之轨仪,圣人之大教也。自黄初以来,崇立太学二十馀年,而寡有成者,盖由博士选轻,诸生避役,高门子弟,耻非其伦,故无学者。虽有其名而无其人,虽设其教而无其功。宜高选博士,取行为人表,经任人师者,掌教国子。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黜陟荣辱之路;其经明行修者,则进之以崇德;荒教废业者,则退之以惩恶;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浮华交游,不禁自息矣。阐弘大化,以绥未宾;六合承风,远人来格。此圣人之教,致治之本也。”
这里又曾明言,要到“十五岁”才能“入太学”,之前只能在家里,或自己拜师学习。另有一条记载颇与此合。
钟会传注引其母传曰:“夫人性矜严,明於教训,会虽童稚,勤见规诲。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
当然,特例也是有的,如:
杜袭传注引先贤行状曰:“安年十岁,名称乡党。至十三,入太学,号曰神童。”
以上所言,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既“二千石以上子孙”。那么,“二千石以下子孙”呢?
管辂传注引辂别传曰:“父为琅邪即丘长,时年十五,来至官舍读书。始读诗、论语及易本,便开渊布笔,辞义斐然。”
那么,平头百姓、家无余财的人呢?
先主传:“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因而,以下资料中之“少”,在无其他佐证的情况下,亦可权当作“十五岁”。
管宁传:(张)臶少游太学,学兼内外,后归乡里。
士燮传: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
杜夔传注引傅玄序之曰: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王粲传注引魏氏春秋曰:(阮)籍少时尝游苏门山。
温恢传注引魏略曰:(孟)建字公威,少与诸葛亮俱游学。
王修传注引王隐晋书曰:邴春者,根矩之后也。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
荀攸传注引张璠汉纪曰:(何)颙字伯求,少与郭泰、贾彪等游学洛阳,泰等与同风好。
秦宓传注引益部耆旧传曰:(任)安,广汉人。少事聘士杨厚,究极图籍,游览京师,还家讲授,与董扶俱以学行齐声。
孙静传注引会稽典录曰:昕字大明。少游京师,师事太傅陈蕃。
顾雍传注引吴书曰:雍母弟徽。字子叹,少游学,有脣吻。
----------------------------------------------------------------------------------
三、亲政。
----------------------------------------------------------------------------------
孙亮传:“(太平二年257)夏四月,亮临正殿,大赦,始亲政事。”
其下云:“(太平三年258)黜亮为会稽王,时年十六。”
则其“十五岁”为亲政之始。
但曹魏与之不同。
齐王芳纪:“(景初三年239)秋七月,上始亲临朝,听公卿奏事。”
而其在同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也既是说,在其继位六个月之后,便以八岁之龄亲政。
明帝纪注引魏氏春秋曰:“(景初三年)时太子芳年八岁,秦王九岁,在于御侧。”
齐王芳纪注引魏世谱曰:“晋受禅,封齐王为邵陵县公。年四十三,泰始十年薨,谥曰厉公。”
则其出生于太和六年(232年)。(274-42=232)
当然,虽于此时亲政,但肯定是没有处理的能力的,因而其作用仅为一摆设。不像孙吴,亲政就是亲自处理,乃致言行过激而被废。
因而,实际意义上的“亲政”,应以“十五岁”作准。
----------------------------------------------------------------------------------
四、封爵。
----------------------------------------------------------------------------------
1、蜀汉:
----------------------------------------------------------------------------------
后主传:“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
先主传:“(章武元年)五月,立皇后吴氏,子禅为皇太子。六月,以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
此为刘备初称王、称帝时的状况。
后主传:“延熙元年(238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大赦,改元。立子璿为太子,子瑶为安定王。”
据二主妃子传:“后主太子璿......延熙元年正月策曰......时年十五。”
后主传:“(延熙十五年252)立子琮为西河王。”
后主传:“(延熙十九年256)是岁,立子瓚为新平王。大赦。”
后主传:“(景耀二年259)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
为什么几个儿子却要分四次封爵呢?
按二主妃子传注引孙盛蜀世谱曰:“璿弟,瑶、琮、瓚、谌、恂、璩六人。”
其长幼顺序正与封爵顺序同。
----------------------------------------------------------------------------------
2、孙吴:
----------------------------------------------------------------------------------
吴主传:“(黄武元年)立登为王太子。”
吴主传:“(黄龙元年)吴王太子登为皇太子。”
此为孙权初称王、称帝时的情况。
吴主传:“(赤乌五年242)春正月,立子和为太子,大赦,改禾兴为嘉兴。”
孙和传:“赤乌五年(242),立为太子,时年十九。”
孙和于十九岁被立为太子,是因为前太子登卒。
吴主传:“(赤乌四年241)五月,太子登卒。”
吴主传:“(赤乌十三年250)十一月,立子亮为太子。”
据孙亮传:“(太平三年258)黜亮为会稽王,时年十六。”
则其出生于赤乌六年(243年)。以八岁之龄被立为太子,是因为前太子和被废。
吴主传:“(赤乌十三年250)废太子和,处故鄣。鲁王霸赐死。”
孙休传:“(永安五年262)立子雨单为太子,大赦。”
孙皓传:“(建衡元年269)春正月,立子瑾为太子。”
此二子年龄无考。但其为何皆于登基数年后才立太子?是否为了遵照某种规定?
另据孙休传:“(永安七年264)休薨,时年三十。”
则其出生于嘉禾四年(235年),至永安五年(262年)仅二十八岁。假设其子亦为十五岁所立,则于孙休十三岁时出生。在今看来,确属不可思议。然将其置于古代帝王之家,亦属平常。
----------------------------------------------------------------------------------
3、曹魏:
----------------------------------------------------------------------------------
武帝纪:“(建安二十一年216)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二年217)夏四月,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
此为曹操初称王时的情况。略与蜀吴不同,实因曹丕及曹植皆为其所爱,难以取舍至之。
明帝纪:“(黄初七年226)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
此又与蜀吴不同,直至曹丕病笃,才立明帝为太子。但是,其地位却早已突显。
明帝纪:“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221年)为齐公,三年(222年)为平原王。”
又是“十五”。
据武文世王公传:“文皇帝九男:甄氏皇后生明帝,李贵人生赞哀王协,潘淑媛生北海悼王蕤,硃淑媛生东武阳怀王鉴,仇昭仪生东海定王霖,徐姬生元城哀王礼,苏姬生邯郸怀王邕,张姬生清河悼王贡,宋姬生广平哀王俨。”
可是,这个排序却不是按照出生先后排的,而是按其母地位而排。
后妃传:“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倢伃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而除明帝外,其他诸子皆无封侯记载:
“赞哀王协,早薨。”
“元城哀王礼,黄初二年封秦公,以京兆郡为国。”
“邯郸怀王邕,黄初二年封淮南公,以九江郡为国。”
“东海定王霖,黄初三年立为河东王。”
“清河悼王贡,黄初三年封。”
“广平哀王俨,黄初三年封。”
“东武阳怀王鉴,黄初六年立。其年薨。”
“北海悼王蕤,黄初七年,明帝即位,立为阳平县王。”
其中礼、邕与明帝同年受封为“公”,而霖、贡、俨则更与明帝同年受封为“王”,再然后则是 鉴、蕤。
竟也玩起了蜀吴分数次封爵的把戏。那么,是否也可以将视之为年龄的排序呢?
(当然,关于“封爵”,多有特例,不一定全在“十五岁”,此处仅聊作参考。)
----------------------------------------------------------------------------------
附:年少(因[蜀书]之例在[张飞的年龄]一文中已列举,此惟表[魏书]、[吴书]之例)
----------------------------------------------------------------------------------
“年少”,多指“年纪小”之义。
如[魏书]:
田畴:“田畴虽年少......畴乃归,自选其家客与年少之勇壮慕从者二十骑俱往。”
高柔传:“众人皆以张邈与太祖善,柔又年少,不然其言。”
乌丸鲜卑东夷传:“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使筑城郭,诸年少勇健者......”
如[吴书]:
周瑜传:“昔(瑜子)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於胤也。”
董袭传:“策薨,权年少,初统事。”
陆绩传:“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绩年少末坐。”
如[裴注]:
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载公十二月己亥令曰:“孤始举孝廉,年少。”
文昭甄皇后传注引魏略曰:“后数谏母:“兄不幸早终,嫂年少守节......””
曹真传注引皇甫谧列女传曰:“文叔早死,服阕,自以年少无子,恐家必嫁己......”
夏侯尚传注引世语曰:“(钟)毓弟会,年少於玄,玄不与交,是日於毓坐狎玄,玄不受。”
华歆传注引华峤谱叙曰:“时同僚诸郎共平尚书事,年少,并兼厉锋气,要召名誉。”
李通传注引王隐晋书曰:“凡人行事,年少立身......”
管辂传注引辂别传曰:“辂问(单)子春:“府君名士,加有雄贵之姿,辂既年少......””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曰:“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
也可不连在一起用:
郭嘉传:“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
王凌传:“凌及兄晨,时年皆少,逾城得脱,亡命归乡里。”
张昭传:“昭不原曰:“汝年尚少......”奋对曰:“......於年不为少也。””
张温传:“将军骆统表理温曰:温实心无他情,事无逆迹,但年纪尚少......”
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载公十二月己亥令曰:“去官之后,年纪尚少。”
傅嘏传注引傅子曰:“司隶校尉锺会年甚少,嘏以明智交会。”
此,既将“年”的“年纪”之义,和“少”的“小”之义相结合而成的词组。其他表现方法如:
1、年小:
孙皎传:“权闻之,以书让皎曰:自吾与北方为敌,中间十年,初时相持年小......”
曹幹传注引魏略曰:“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
管宁传注引魏略曰:“(侯)武阳年小,有母,先与相扶接,避白波,东客扬州取妇。”
2、年幼:
吴主传:“(黄初二年)帝欲封权子登,权以登年幼,上书辞封......”
华歆传注引胡冲吴历曰:“策谓歆曰:“府君年德名望,远近所归;策年幼稚......””
3、童少:
朱桓传注引文士传曰:“张惇子纯与张俨及异俱童少......”
4、幼少:
曹衮传:“又令世子曰:汝幼少,未闻义方,早为人君,但知乐,不知苦。”
曹幹传:“朕惟王幼少有恭顺之素,加受先帝顾命,欲崇恩礼,延乎后嗣,况近在王之身乎?”
王昶传注引郭林宗传曰:“叔优、季道幼少之时......”
钟会传注引其母传曰:“会自幼少,衣不过青绀,亲营家事,自知恭俭。”
----------------------------------------------------------------------------------
在“年少”前(后)加多一“时”字,则表“年纪小的时候”之义。如:
荀彧传:“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
田豫传:“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讬於备,备甚奇之。”
吕范传:“初策使范典主财计,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曰:“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
张昭传注引吴录曰:“又诸葛恪年少时,众人奇其英才,承言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
又或直接以“少”与“时”连用,为“小时候”之义。如:
公孙度传:“度少时名豹。”
曹洪传:“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贾诩传:“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
崔林传:“少时晚成,宗族莫知,惟从兄琰异之。”
----------------------------------------------------------------------------------
另,“年少”还可当“年轻人”用。如:
董昭传:“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
胡质传:“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
夏侯尚传注引魏氏春秋曰:“此人犹能以通家年少遇我......”
管辂传注引辂别传曰:“(单)子春语众人曰:“此年少盛有才器......””
实际上,此一用法既“少年”之意。如:
张燕传:“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闲转攻,还真定,觽万余人。”
张绣传:“遂招合少年,为邑中豪杰。”
曹仁传:“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
许褚传:“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
曹植传注引魏略曰:“使少年挽而送齐......谓少年曰......少年走而和之......”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曹仲德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2
发表于 2006-2-20 2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三国时期,“十五岁”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年龄。当时的人,认为“十五岁”以上,才能具备一定的个人能力。下面,既分几个方面述之。
----------------------------------------------------------------------------------------------
这个看法是没错,但并非魏晋独有,五经已经明载,无俟考证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曹仲德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3
发表于 2006-2-20 22: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十五成童,束发(“结发”),入大学学经,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这个意思。你所引用的“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所谓古法,就是指这个。
成童之后弱冠之前从军古代特多,即所谓“结发从军”,至于入仕,则并无十五限断之说,按照礼记来说,四十以上方能入仕,东汉曾竟有人建议举孝廉以四十以上为限制,就是依据这个,当然是从来没实行过。
十五以下就入仕的例子,史书中很多,汉代二千石以上得任子弟为郎,这些人入仕都很早,八九岁就做“奉车都尉”“驸马都尉”这种二千石高官的都有(金日di两子)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曹仲德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4
发表于 2006-2-20 22: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人云思而不学则怠,窃以为云兄若能稍稍将反复梳爬〈三国志〉的精力,分一点阅读〈汉书〉〈后汉书〉,可能更有成效。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云飞羽--亮亮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0
功绩
51
帖子
142
编号
37817
注册
2005-4-29
#5
发表于 2006-2-21 15: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看法是没错,但并非魏晋独有,五经已经明载,无俟考证
嘿嘿,这个倒是说错了,其实远不止三国时期。但“无俟考证”之说却不甚认同,仲德兄可再思索一二。
古代十五成童,束发(“结发”),入大学学经,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这个意思。你所引用的“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所谓古法,就是指这个。
成童之后弱冠之前从军古代特多,即所谓“结发从军”,至于入仕,则并无十五限断之说,按照礼记来说,四十以上方能入仕,东汉曾竟有人建议举孝廉以四十以上为限制,就是依据这个,当然是从来没实行过。
十五以下就入仕的例子,史书中很多,汉代二千石以上得任子弟为郎,这些人入仕都很早,八九岁就做“奉车都尉”“驸马都尉”这种二千石高官的都有(金日di两子)
嘿嘿,受教了。
古人云思而不学则怠,窃以为云兄若能稍稍将反复梳爬〈三国志〉的精力,分一点阅读〈汉书〉〈后汉书〉,可能更有成效。
嘿嘿,俺对古制确实不太了解。而本文的出发点其实很简单,是续[张飞的年龄]一文而来,志在缩小关于张飞年龄的四种可能。
此文之初是因“吴太子四友”的“弱冠”,续而又有“张飞”的“少”,然后才有此文,到此可算是一个结束了,想来以后还是会将重点放到事件、人物身上。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曹仲德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6
发表于 2006-2-21 20: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反对“因三国而三国”,反对的是“以《三国志》理解《三国志》”,尤其是考证这种烦琐的东东,最忌讳不博不通。
至于建议读两汉史,我的意思是说,魏晋史的很多渊源都在汉代。既然陈寅恪以研究隋唐制度的魏晋渊源起步,最终在隋唐史上有大作为。若云兄稍稍分点精力追溯魏晋制度的两汉渊源,说不定对三国历史的理解也能事半功倍呢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1
人在线 -
0
位会员(
0
隐身),
1
位游客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1 00:2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97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