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马岱于2006-02-19, 21:30:09发表
汝南之战,指的是《三国演义》(毛本)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中,刘备乘曹操进攻河北时攻打许昌的战役,实际战斗发生在穰山,但为了辨别方便还是用“汝南之战”这个习惯名称。
在开始之前,先要分析一下双方的兵力,曹操在官渡之前是七万兵力,其中得了张合高览数千人马。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仓亭之战又败,应有不少袁绍士兵归降,诸葛亮后来在激孙权的时候说“平了袁绍,又得五六十万”,这个数目显然有偏大之嫌,而周喻称“所得袁氏之众,亦止七八万耳”又严重偏低,折中考虑,两战后曹操得袁绍兵力至少十万以上。所以曹操迎击刘备的兵力先暂定二十万,曹操原来的均是精锐部队,而袁绍部下也是久经训练的正规军。刘备投奔刘辟、龚都时有四五千人,其中大部分是张飞在古城新招的三五千人马,其次是周仓手下的卧牛山山贼,说是乌合之众一点也不过分。刘辟、龚都倒有数万人马,属于黄巾余部,黄巾余部在演义中的整体表现一贯不佳,刘备之前亦有嫌刘辟、龚都军少的说法。所以从整体兵力上看,刘备军力与曹操相差很大,当偷袭的效果失去以后,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汝南之战中最出彩的当然是赵云,所以首先说他。赵云首战是三十回合战平许褚,然后由于张飞、关羽两路出击而中断,曹军远来疲惫,所以刘备首战胜利。这个战例对于武力评定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赵云三十回合战平许褚是很自然的结果,两人都没有三十回合击败对手的实力。然后由于夏候兄弟分袭龚都运粮队和汝南,刘备被迫派关羽张飞前往救援,身边只剩一个赵云,局势逆转,随后就听到了张飞关羽分别被围的消息,刘备已有退意,面对许褚挑战甚至不敢迎战,专等天黑突围。这里赵云未迎击许褚不能成为污点,首先是明言刘备不敢出战,其次从后文交待看,刘备是准备逃跑了,自然没必要再打。从前后文意思来看,“候至天明”明显又误,估计是笔误。一是后面有“捱到天明”,二是逃跑作战时点火把,三是许褚挑战不可能是在深更半夜,四是逃跑当然选天黑了。
这里就出现了一场有些模糊的战斗,“赵云挺枪跃马,杀开条路,玄德掣双股剑后随。正战间。许褚追至,与赵云力战。背后于禁、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听得背后喊声渐远,玄德望深山僻路,单马逃生。”一开始的时候是赵云在前面开路,刘备跟随,但许褚是追来的,从语意上看应是后方或侧后方来,才能用“追至”,许褚与赵云交锋时,于禁、李典又到,这里很明确是“背后”。那么可以想见,当许褚追来时,赵云是从前面跑到后面去迎战的,而于禁、李典从同一方向追来。本来许褚就有与赵云独立单挑的实力,又加上两将,于是刘备认为无法抵挡,于是逃走,逃走的方向当然是向前了,这样才可利用赵云及兵马阻隔追兵。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就是刘备逃走以后战斗是如何进行的,首先于禁、李典在干什么?刘备既然是单马逃生,那么其他士兵必定是跟着赵云作战去了,赵云在与许褚作战,于禁、李典想绕过去显然不易,根据“落荒而走。听得背后喊声渐远”分析,曹军并未及时追赶刘备,否则一旦被发现跟踪追击,刘备摆脱不易。在这种情况下,于禁、李典参加战斗是当然的思路,而他俩撇开正在发生的战斗而在旁边搜索显得很不合理。所以我认为于禁、李典有90%的可能性参加与赵云的战斗。
其次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就是这场战斗结果如何。书中是没有交待,只是后来赵云又出现在另一个战场上,先斩高览后败张合,而许褚、于禁、李典的名字再未出现。这场战斗当然不会是两军列阵,武将单挑的样子,而是将领士兵一起上,从后面“一将冲阵而来”“又来前军独战张邰”看,赵云那些兵马损失殆尽。既然如此,那么说是赵云与三将单挑就有些勉强了,毕竟人马众多,有许多阻碍,跟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大不一样,应该理解为武将军队一起混战。
结果可能性A:赵云领兵将三队人马全杀退了,这种可能性极低,如果是这个结果,赵云应该是有不少部下留下来,领兵去救刘备,参考长板之战,赵云只有些许人马,但由于多是直接击毙对方主将获胜,这些人还跟了一段时间。从武力比较看,赵云也不大可能有这个实力。
结果可能性B:赵云被杀败了,这种可能性也较小。长板坡的时候,赵云面对张合想跑,结果是张合紧追不舍,张合是知道赵云的水平的,尚且如此,是赵云血战一场才摆脱追兵。另外可参考马超三人被曹军追击时,非常狼狈。从赵云枪挑高览来看,不象是博命逃跑过来的,本身赵云还需要去寻找刘备。
结果可能性C:就是我预测的情形,刘备逃走了,赵云应该怎么做?当然是奋力作战,掩护刘备撤退了,等自己兵力消耗差不多了(根据双方兵力对比,估计是很快的事),刘备估计也跑远了,就可以抽身去找刘备了。赵云有兵的时候是要想着怎么战胜对方,无兵的时候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了,在多次战例中,典型如长板,赵云体现了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凭许褚、于禁、李典三人还是拦不住的,只要攻击弱一点的于禁或李典,形成突破,即可突破包围,而由于赵云武力的威慑力,三人亦不敢相逼,反正曹操没在旁边看着,据偷偷懒了。于是赵云顺利突围寻找刘备去了,赵云当然清楚刘备走的方向,所以能较顺利找到。当然这里的假设情况还可能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天明以后,刘备汇合了刘辟,但很快被高览和张合两军拦住,根据书中描写,此处地形山多,高览和张合两边都是山,两边一堵就无法走脱了。刘辟主动出战高览,结果战不三合就被斩。由于刘辟此前没有任何战例,这个战例对武评的影响不大,比如吕旷还斩过一员将呢,对提升高览的武力作用不明显。接着就是赵云冲阵刺死了高览,看描写“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是从刘备观战的角度来描写的,而不是站在一个整体角度描述。
这里又产生了一个争议非常大的问题,赵云挑高览是何种状态?首先看高览的布阵情况,“一军从山坞内拥出,为首大将乃高览也”。赵云是从后面冲阵而来,首先排除偷袭说,高览处于非战斗的待机状态,除非是耳朵有毛病,要不然不会听不见赵云冲阵的马蹄声和厮杀的声音,既然后面有事发生,高览肯定要回头看一看情况,不是说完全扭过马头背向刘备(那就太白痴了,把背漏给刘备军射箭呐),至少是要侧侧身查看情况。从刘备的描述看,只见了赵云的动作,没写高览的反应,这是正常的。对于刘备来说,危机时刻最关心的自然是谁来了,是不是能救他的。所以没写高览的反应,不能完全断定高览就一定是没反应。但是从写作的手法上看,会尽量避免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所以我还是认为“高览就是没有大的反应动作”这个可能性要大一些。高览被刺,不完全是武力上比较的结果,我认为高览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判断上的错误,就是忽视了赵云冲阵的速度,如果赵云冲阵被延缓,高览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迎战。但赵云的冲阵能力很强,很快就形成了直接突破,到了高览面前,高览准备不足,所以被杀。从武力水平上看,高览方面的反应能力和预判能力有欠缺的地方,而赵云极强的冲阵能力是强挑高览的前提。
赵云刺死高览以后“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邰。邰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先是解决了高览这一边的威胁,然后又来解决张合。较不解的是,张合部从开始出现到赵云前来挑战一直未有任何动作,而是在那里傻等着,这也验证了前面说的从地形上看,张合与高览确实是围住了刘备,所以不慌不忙就等着生擒刘备呢,没有去冲锋什么的。赵云与张合交锋三十回合获胜,从战场上看没什么多余的东西,张合部下也没有出动,属于正面单挑,但有两个因素必须要注意,赵云这一边,即使不计算与许褚、于禁、李典三人的交锋,那么与高览部队的交锋是近在眼前的事,体力上肯定会有一些影响,就象跑了百米预赛马上就要跑决赛一样,没办法,刘备处境太危险了,一刻也不能耽误。作为张合这一边,可能高览被杀会造成一些心理影响,毕竟两者是齐名人物,互相很熟悉,都是从袁绍那里一起投降的。颜良被杀对文丑影响很大,导致了战关羽时的心怯,所以要说张合完全不受影响不大可能。张合兵用兵堵住隘口致使赵云无法突破对武评没有什么价值。
说完赵云再说张飞,张飞在汝南只有一场战斗,就是去救龚都,结果去的时候龚都已经死了,值得注意的是前面刘备得到探马报告,说张飞被围了。这里被围是指夏候渊呢还是指乐进?我认为是夏候渊军,理由是,如果是乐进包围的事,报告的时候一定会汇报前面杀败夏候渊的情况。最早已经分析过,曹军的兵力数量和素质都远高于刘备,那么曹军将领带领的部队同样也会大于刘备将领的兵力,夏候渊部能包围张飞部就顺理成章了。最后张飞还奋力杀退了夏候渊部,我认为这里隐藏了一个单挑,就是张飞击败了夏候渊,如果夏候渊能与张飞战平,手下的士兵也会击败张飞部下而形成胜利,如果夏候渊压根就没和张飞交锋,那战斗会如何进行呢,他俩各自杀士兵?显然即使这样也会是张飞部吃亏,而且从张飞的性格上看也会主动找夏候渊交锋的。张飞是一个很好斗的武将,例如多次叫嚣挑战吕布,在火烧新野时明明是在和曹仁斗,看见许褚就要主动找许褚单挑。所以夏候渊败走,张飞还要继续追击也是符合这个性格,按理他的任务是救龚都,既然已经结束应该回去刘备身边,追击的结果是又遇到乐进,本来兵力就少,人家两队人马于是就将张飞围住了,这次张飞未能突围。我以为张飞要是只顾自己突围的话,两人是拦不住的,小沛之战张飞中伏,八路军马尚且捉不住张飞,这次张飞可能是想要击败夏候渊和乐进两人,反而无法突围,当然两人也拿张飞没什么办法,围了一个夜晚也没用,直到关羽来救。
这里对武评有用的战例我认为主要是张飞击败了夏候渊,而且是在兵力不对等的情况下,由于回合数不祥(从奋力二字看估计时间不短),又有军队参与,所以与其他战例的比较就困难一些。张飞被夏候渊和乐进围住,参考价值较一般,曹军兵力优势地位是肯定的,但大到什么程度不好说。显然不能说是乐进比夏候渊强,类比关羽杀退许褚和徐晃却被夏候惇拦住一样,同样有奋力二字,说明前面的交锋消耗了大量体力,对第二场战斗有不小的影响。张飞的这个战例比起关羽这个还是逊色一些,当然关羽的战例有一个模糊因素就是曹操要收服关羽,曹将不能把关羽打伤打死了,武力发挥会有一些顾忌。
最后说关羽,关羽的经历与张飞类似,也是去救人,根据见面后的汇报,刘辟是在逃跑过程中关羽抵挡住夏候惇才脱身的,但是前面探马又有关羽被围的说法,两者加起来应该是关羽先抵挡住夏候惇然后被围,夏候惇同样也有远超过关羽军的兵力。后来的交锋结果没有交待,但是关羽是自己回来的,夏候惇没有跟过来,而且关羽还是带着不少兵回来的。所以我认为,这里也隐藏了一个战例,就是如同张飞击败了夏候渊,关羽可能也击败了夏候惇。如果关羽仅仅是突围,按理不会剩这么多兵,在被包围的情况下突围关羽肯定要冲在前面,那么后面就没人保护了,要阻击追兵,使夏候惇放弃追击,关羽就要回去断后,那么夏候惇军又有时间包围起来,所以我认为最大可能还是关羽把夏候惇军杀退了,然后从容解围。这个战例与张飞击败夏候渊比较,一样也是回合数不确定,公认还是夏候惇强一些,但是张飞杀退夏候渊是明写的,关羽杀退夏候惇属于分析出来的结论,属于一种可能性,两人在这里基本平衡,张飞略胜。关羽第二个战例是杀退乐进,这个战例的参考价值一般,乐进不能与关羽抗衡也在意料之中。而且乐进还在打张飞,关羽有夹击的性质。
最后的结局是关张赵断后,刘备军撤往荆州,这三员虎将一起断后,确实也是够强的。汝南之战是刘备汇齐关张赵的首次战役,而曹操方也是不少重要武将都投入战斗。从战略上看,刘备的攻击举动是不明智的,曹操一回来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这也是因为刘备身边没有一个好的军师。从结果上看,虽然刘备指挥的战术也不行,比如轻易就把关张派出去导致陷入险境,但是由于武将的出色表现,最终主要将领完好地保存下来,而曹军恰恰缺少象关张赵这样优秀的武将,致使优势局面没有形成较大战果,仅仅是斩了刘辟、龚都这两个不重要人物,歼灭了刘备军数万人马,却失了高览,更重要的是丧失了消灭刘备势力的机会,而刘备经过在荆州的休整以后一直给曹操带来很大的麻烦。
此战是以毛本为基础写的,在这里罗本与毛本的相差很大,甚至对个别武力评定有颠覆性影响,这里不讨论罗本的事。
俺一直以为马岱兄是三国武评的高手,读了这个帖子后,在下进一步坚定了这个想法,能够把厚书读薄,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一直是俺的追求,马岱兄的此文颇见功力。90%以上同意兄之观点。
另对伤云兄之“这里我所质疑的基本是是否隐藏了双方主将的对决”的观点,在下也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