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给陆逊定位,其实还是拿来和周郎诸葛比,呵呵。没想到赤壁周郎君和天变雨纹兄一样,在三国在线与小生争论完某人物后,还特意另作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虽然当初原作者对三国志不是很熟悉,不过从此文看,的确是下工夫补习了一番史书。
小生仍有几点异议:
对手的军事才能相差巨大,曹操用兵有孙吴之才,刘备只是一般,这一点也是陆逊不如周郎的主要原因。
——曹操的“孙吴之才”在于陆战,对于周郎来说曹操的水战能力则是小儿科。而对于陆逊来说先主的陆战能力决不是小儿科。故这种不合理对比得出的结论显然站不住脚。
周郎是五万对曹操二十四万,陆逊是七万对八万。周郎胜陆逊多矣。
——兵力差异的确赤壁为甚,但陆逊是5万对8万余(除去虞翻部、黄权部以及蛮夷部)。
周郎授命于吴师方锐之时,陆逊授命于吴师受挫之后。此一难也。
——周郎授命时,孙吴军虽未吃败仗,然而面对强敌将兵士气低落,其实也很困难啊。
最大的不同观点仍然在于“陆逊弱于大战略”这点上。
陆逊统兵时,没有积极配合诸葛亮、姜维伐魏。
——陆逊时期可不是周郎时期,他更不能像诸葛伯约那样集兵权于一身。进否防否,能带多少兵都由孙权说了算,即使他有统一中国之心,也没多少机会施展手脚。也就是说陆逊和孙权的战略方针其实是统一的,也是不得不统一的。那么孙权究竟是否想偏安自守呢?很多朋友受演义影响,总认为碧眼是安于守成的家伙。事实上孙吴对魏用兵次数和规模根本不亚于蜀汉,说“没有积极配合”蜀汉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期间数次孙吴北伐时蜀汉也“没有同时配合”,这又怎么说呢?吴主野心勃勃,联公孙、巴南蛮、探夷洲,甚至还和蜀汉制定共灭曹魏后的疆土划定图。然屡次北伐均未成功,原因很简单,碧眼自身的军事能力低下。东吴出战多数情况是孙权自己带主力从东线进攻,而陆逊西线的进攻兵力只有万余而已。故除夷陵和石亭伯言自率主力外,孙吴都没有取得较大规模的战果。(这也成为吴兵皆费柴口实之一)
而以“东吴的领土并未扩大”来说陆逊战略不行就更奇怪了,似乎诸葛姜维也没使“蜀汉领土扩大”吧?难道他们的战略谋划能力也不行吗?
其实从力劝孙权放弃公孙和夷洲这两件事情看,陆逊有相当的战略头脑,而其早年对待山越问题上的建议更是成了孙吴的国策。
哎,其实这些观点我亦已阐述过多次,说的自己都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