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历来被认为是康雍乾盛世的鼎盛时期,文字狱在乾隆的时候是最严重的,最厉害的,一般来讲高层文人和皇帝接触多,文化程度比较高,他是非常非常地小心,也比较有头脑,要不然他怎么官能做大呢,他深知文字狱的恐怖,是非常小心谨慎,因此,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因为文字狱而直接遭罪的人不是很多,但是出于对文字狱的恐惧他们在文字上和言行上都及其胆小怕事。
我们只要看两个人,就行了,这两位都非常有名,我们看电视剧都经常能够看到,其中有一位张廷玉,张廷玉在雍正的时候地位就很高了,《清史稿》他的本传,这么说他,它说张廷玉周敏 ,很周到,考虑问题很周详细致,敏很聪明 ,敏锐 ,谨慎,尤为上所倚,尤其得到皇帝的依靠,他历任康熙朝末年他就已经是内阁学士,内阁学士正三品,后来到了雍正八年的时候,定为从二品,康熙朝已经是内部学士,刑部侍郎,雍正朝呢,先后授文渊阁、文华阁、保和殿大学士,当然就是说他,文渊阁、 文华阁、保和殿大学士,他级别没有变,但是地位一个比一个高,这个保和殿大学士地位是最高的,大学士在清朝是满汉各两个人,它的地位就相当于宰相,雍正八年以后定为正一品,相当于这四个人就相当于宰相,那么就是丞相,宰相和副宰相,而且他还兼户部尚书,吏部尚书,而且就是到什么时候呢,雍正设立军机处以后,军机处总共就有三个人,总共只有三个人,我们知道大学士四个,也就是说有个大学士还进不了军机处,他是三分之一,而且张廷玉,他地位还高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汉族的人他封的爵位是没有超过伯爵的,你比如说《红楼梦》里边写宁国公、荣国公那是小说,而且它是模糊了朝代的界限,汉族的人是不可能封公的,最高的封伯、伯爵,第一个封伯的就是张廷玉,可想而知皇帝对他多么信任,他年过七十以后,多次请求致仕,请求退休,皇帝不准,对他很倚重,一定要把他留在身边,所以他可以说是显赫无比,位极人臣,没有人比他地位更高了,一人之下,亿人之上,可是有一次他不小心,差一点出了大问题,他78岁的时候又要求退休,78岁的时候那时候已经乾隆朝了,他当时给乾隆皇帝上书,就是说,他说雍正皇帝当年曾经答应过我,口头答应过我,就是说我死了以后,让我配享太庙,我们知道太庙都是供的是皇族,皇帝家的人,正殿旁边那个配殿也都是贵族,如果大臣如果能配享太庙是极高极高的荣誉,这个张廷玉就请求乾隆,您能不能给句话,他怕有点儿不落实,将来我死了,78了已经是,乾隆不大高兴,你这不是不相信我嘛,是不是,但是乾隆呢,还是没有给他罪。所以就颁诏了,就重申雍正的遗命,而且还写了一首诗表示,那么按理说张廷玉受到那么隆重的恩典,第二天,他应该亲自上朝谢恩,他没去,他让他儿子去了,让儿子去谢皇上大恩,准我死了以后配享太庙,乾隆大怒,他就说把历年来赏赐张廷玉的那些东西,比如说过去古代大臣岁数大了以后,给你赏一个拐杖,上朝你可以拄个拐杖,还有咱们电视里边看到的赏个什么黄马甲,比如赏个坐垫呀,统统上交,跟小孩似的,送给你的东西都给我拿回来,而且上谕里边责备张廷玉无礼,当然张廷玉死了以后,他以后非常小心了,还是配享太庙,不过乾隆呢,为了表示对他父皇的尊重,遵守遗命罢了,我们看就这么一点小事,然后我们再看,当然张廷玉这个事情,没有跟文字狱直接有关系,但是我们看出来这些大臣们是多么小心谨慎,你有一点点儿触犯了皇帝,这事就大了,麻烦就大了。
沈德潜那可就是赶上文字狱了,沈德潜生于1673年,死于1769年,他活了90多岁,他小时候写诗就非常有名了,但是考试不太顺利,67岁刚中进士,但是中了进士以后乾隆对他很重视,我们知道乾隆是高产诗人,其实好多诗都是作弊的,都是别人替他写的,其中一个就是沈德潜,沈德潜就是一位枪手,他们两个人也经常写诗,写诗唱和,有时候乾隆就让他给代写,那么沈德潜67岁中进士以后官升得很快,马上就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敬礼的礼,那就是正三品了,后来,退休以后呢,又加礼部尚书衔和太子太傅,那是从一品,那是非常高了,他退休以后,回苏州他编了个集子,乾隆还给他做序,你就可想而知乾隆是多么喜欢他,入朝当然也赐拐杖,而且就是说让他可以,祀贤良祠,贤良祠好像就是在平安大街那儿,清朝的时候那些贤臣,著名的文人可以到里头去受人供奉,可以说沈德潜生前身后都是备极荣耀,谁知道他活的时候没出事,死了出事了,他死后九年,江苏苏北有一个地方叫东台,东台县有一个举人,这个举人叫徐述夔,他有一个集子叫《一柱楼集》被别人检举,有悖逆语言,就是有违反朝廷禁止说的那些话,那些词,还有他的诗里边有问题,他这个诗最有名的一句,可能有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他有一首诗叫作《鹤立鸡群》,那个鹤,腿挺长,嘴挺尖,其中他有那么两句,明朝期振翮,明天早晨过几天,或者哪一天,我希望鹤,振翮,那“翮”字,隔开那个隔,把耳朵旁去掉,这边加个羽毛的羽,翮就是鸟的翅膀,羽毛那个茎,意思就是高飞吧,我希望哪天能高飞,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我一下子就能飞到天庭,那么这句话实际上反映徐述夔,因为他是举人,他想中进士,什么时候我能够到京都我能够考上进士、殿士,金榜题名,他是这么个意思,但是呢,我们知道汉字它有很多多音字,明朝期振翮,明朝那个“朝”可以读成“朝”,明朝那就成了明朝了,明朝期振翮,你想恢复明朝,那个去本来是到往,我一下子就能到北京,这个去还可以解释成什么,去除,把清朝的都城去除,那不就灭清了吗,乾隆就这么认为的,乾隆上谕圣旨里边说此诗借朝夕之朝,作朝代之朝,且不言“到清都”,而云“去清都”,显有欲兴明朝而去本朝之意,实为罪大恶极,徐述夔的命运咱们不要说了,可想而知,我们说深的钱,沈德潜怎么跟他有关系呢,这沈德潜给他诗集做了一个传,这个传就是给徐述夔,介绍了这个徐述夔这个人,里边有一句话说,说徐述夔品行文章皆可法,法 品行和文章都值得效法,都值得学习,那你想乾隆还能不生气,所以乾隆下令让大学士和九卿,就是下面直属机构的九卿,一 夺德潜赠官,后来不是说赠他太子太傅嘛,还有礼部尚书衔嘛,把那个都免了,罢祠,原来让他进贤良祠的,罢撤出来,削谥,人死了有一个谥号,一个比较好听的,过去官吏给一个谥号,而且底下还有一条,仆其墓碑,就是把沈德潜的墓碑砸掉,扔掉,这个对当地老百姓,对他家的人简直是非常不吉利的,是最残酷的,这是乾隆最欣赏的文人沈德潜的命运,完全是因为文字遭灾。
我要说明的就是中国的落后它确实不是从康雍乾开始的,中国的落后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有的认为是从明代中后期开始,我认为应该更早一点,总而言之不是康雍乾开始,但是在康雍乾的时候,我们中国完全还有能力很快地迎头赶上,因为当时中国的实力相当强大,经济总量我们的实力的总量还不完全不下于欧洲,而且在自然科学方面我们跟欧洲的差距并不大,如果说当时能够有一个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不是在文字狱的压迫下,那么严厉的禁锢思想,中国不至于后来落后到这个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