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讨论:孔子生平研究新解, 何新:中国知识界误读孔夫子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5-4-29 14: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讨论:孔子生平研究新解

何新:中国知识界全体千年误读孔夫子

2015-04-23 原载凯迪社区

何新:重估孔子历史定位及生平简述 可笑古今千年以来,中国知识界可以说完全误读了孔夫子!

孔子号称中国古代第一圣人。但是实际情况是,几千年来,《左传》以及《史记孔子世家》没有几个人真正读懂读通。所以对于孔子生平中的一些基本事情,始终没有被搞清楚。

我在我的《孔子年谱长编》中考证指出:孔子的生平事状表明,孔子毕生不是一个脑残学者,不是一个迂腐的书呆子,也不是所谓的教书匠。这全是后世他的敌人或者愚蠢读书人对他的栽赃或者误解。历史中真实的孔子,是一个智商情商都极高的超人。

孔子的确很博学,但他学以致用,并非为学术而学术的傻子。事实上,历史中的孔子,之所以名震当世,是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改革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作为军事家,孔子生前既以成功的实战,也以兵学而知名(所以一些国君不断向他请教军事问题,如卫灵公)。孔子指挥过胜利的实战,即鲁国击败叛乱的季武台之战。其门下弟子如冉求、子夏都知兵,而再传弟子吴起则是战国初叶最著名的战神。

许多人以为孔子是一个伪君子、伪道德家。其实三纲五常是汉人董仲舒的创造(为伪君子朱熹所光大),与孔子学说没有多大关系。

孔子本人并不恪守纲常。他编著的《诗经》风流倜傥,诗篇中有偷情也有野合,春情荡漾。他声称“诗无邪”,其实那是他的幽默——诗中多多藏邪。

在私生活中,他与妻子离婚,几乎接受南子的勾引,庄子曾打趣他见到南国美少女就与之调情。孔子是一个非常有人味的人,而不是那种一贯装B的伪正人君子。

在政治上,孔子多次试图与造反作乱者结盟。所以毛泽东曾说孔子是一个革命家(1958),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他否定了自己这个极具真知灼见的观点(1973以后)。

其实孔子离经叛道的这些事迹,一一见诸信史及百家言。但许多大讲孔子的人,却似乎全然无视,把这些都看做是离经叛道不可置信之言。而他们所塑造的那个道貌岸然的伪道德孔子,才是一个混蛋孔子,是早已被“五四运动”所推翻的陈腐偶像孔子——想重新再塑造也是不可能的!什么心灵鸡汤,笑话而已!

几千年来关于孔子的一个最大笑话,就是流传甚广的一种胡说八道,认为孔子的脑壳,象一个水盆,周边高中间下凹,也就是个残疾脑壳云云。原因是一个“圩”字自王肃以下被误读了千年。还有什么从土里挖出一只活羊(坟羊)来找孔子胡说八道一番云云之类的谰言,许多人也都竟然相信。

诸如此类的谬说流传上千年,至今仍然被某些讲坛人物津津乐道,真是脑壳也长了个大水盆。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历史和古典学术虽然深不可测,然而世俗所谓“国学”以及所流行宣讲的,大部分都是垃圾与糟粕!

我认为,概而言之,孔子何以伟大而且颠扑不破??是因为以下原因:

——孔子是一个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无比巨大影响的社团的创始者和组织者。而这个社团其实是有意识形态、有政治纲领、有组织系统的原始政党——儒党。

【附注:东汉末年的党锢事件、明末的东林党事件,都是儒家结党造成的著名政治历史事件。】

——孔子创造的儒家这个社团,传承两千年历久不衰,汇聚了中国历史上历代最优秀的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他们都以他为旗帜和领袖。

——孔子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他曾经发动政治改革,曾经指挥过作战,而且取胜。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学问家,他为后世保存传承了上古以来的华夏书面文明。孔子是他那个时代时最具智慧并且最博学的人。

——孔子晚年从事教育育才,但是仍然通过对学生的影响而间接介入于时代政治。他组织了一个分层级的会员团体,直到死后仍然代代相传。

——孔子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具有纯洁的情操,博大的胸怀,仁爱的情感。

何新:孔子的简明生平:

孔子(前552-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政治社团的创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先祖为殷商贵族,春秋后期的鲁国人。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一说为前551年)。

孔子出身卑贱,是被遗弃于主流社会之外的一个贵族的私生子。童年失父,早年丧母。母亲死后,被埋在野死之所(乱葬岗子)。但当他知道父亲的贵族墓地后,就掘出母亲而与父亲合葬。

孔子年轻时曾为鲁国贵族季氏做家臣,干过许多下贱的行业,做过“仓庾吏”(管理仓廪)与“乘田”(放牧牛羊的),后来做过管理工程的小司空。他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身材高大,有长人的别号,而且据《淮南子》的传说,精于体育和武术。

后来孔子离开鲁国而游学四方,流浪飘零近10年。此十年间,孔子交往了各国贤人,曾经拜师老子和子产。他从周朝的都城洛阳收集到一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研究,终于成就伟器。他一生学无常师,好学不厌。 孔子曾自我评价说:“圣者吾不能,学不已而教无倦也。”

这些文化典籍,主要即五经“诗经、易经、礼经、尚书、春秋”,以及现在已经失传的古乐经谱。

孔子“三十而立”,三十岁开始授徒讲学。

春秋时,众多私学创设,不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而实际上,这些社团也都是干预政治的社团(所以子产不毁乡校)。

但是,孔子组织的儒者社团,成员包括各种精英人物以至三教九流人物。儒者并非一个单纯的学术社团,而是一个具有政治目标、意识形态以及完备组织体系的政党性团体。

春秋时期,天下四分五裂,列国争战,鲁国处于四战之地,委曲求存依附于晋、齐、楚、吴等大国之间。在内政方面,鲁国自宣公以后,国王失去权威,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家贵族(即“三桓”——季氏、孟氏、叔孙氏三家)手中。

鲁昭公初年,“三桓”瓜分了鲁君的财政和军权,后来又驱逐鲁昭公迫其流亡至死。

但是,三桓家族自己的家内实权,则又被掌控着三家领地、农奴和税赋的一些强悍的家臣们(即阳虎、公山不狃、侯犯、公敛处父等人)所控制,从而形成了“公室失政,政出私门,权在家臣”,“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局面。

孔子的社团,正是在这种乱世中发展起来,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大。于是齐国、鲁国、卫国以及楚国的许多政治势力,都曾经试图争取孔子的支持,或者建议与孔子联手做事。孔子也秘密地与阳虎、赵简子、佛肸等野心家交往,试图推动社会的变局。在齐国时候,齐景公准备赐给孔子一块领地,但是被国相晏子所阻止。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鲁定公任命孔子出任中都宰,这一年孔子51岁,开始从政。“政行一年,四方则之”。鲁定公遂擢升孔子任鲁国司寇(总检察官)。

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国邀约鲁君到齐鲁边境的郏谷举行盟会,意在使鲁国成为齐国的附属国。鲁君命孔子作为鲁国司礼官出席盟会,且作为司仪主持仪式。

事前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预先部署军队有所防范。

齐景公想利用此会,以武力劫持鲁国君臣。结果这一图谋在会盟时被孔子粉碎。在郏谷会后,孔子还运用影响力迫使齐国归还已侵占多年的的郓、讙、龟阴三处鲁国邑田。

鲁定公十二年(前499—498年),鲁定公任命孔子出任代理国相(当时鲁国国相是季氏所世袭)。任相后,孔子立即发动一系列政治改革,总目标是以“克己复礼”的名义加强鲁君地位,削弱三桓家族的势力。孔子以乱法为名,诛杀了反对其改革政令的精英人物少正卯。

为加强鲁君地位,孔子命弟子子路和子羔推行“堕三都”的计划。为反对孔子这一计划,季氏家臣公山不狃发动叛乱,率军攻击都城曲阜。叛军势头强大,把国君和季氏围困在季氏家中的武子台上。孔子亲自指挥鲁军平乱,击败了公山不狃的叛军。

其后,季氏的费邑与叔氏的后邑的高城都被拆毁。

但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拒绝拆毁孟家领地成邑的城墙。孟氏也在暗中支持。鲁定公亲自率军前往攻城,围之不克。于是齐国派军队出动压到边境上,准备支援孟氏。外来威胁迫使鲁君不得不退军。

自从孔子任国相后,所推行的一系列集中君权、强国强军的新政,使东邻齐国感到恐慌。

由于担心鲁国强大会威胁齐国利益。齐君派人赠送好马和美女给鲁定公与季桓子,表示修好,要求鲁国驱逐孔子。季氏答应了齐国的要求。鲁定公得到礼物后,即终日宴乐,不上朝听政,不再信用孔子。

每年的国家大祭后,按礼制应当把祭肉分赠给国中的贵族。但在季氏授意下,惟独不给孔子馈送。孔子明白自己已经失败,遂带领弟子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数百人离开鲁国这个“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流离生涯。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先来到卫国,受到卫灵公的礼遇。孔子在卫国会见了卫灵公的宠姬,即当时著名的迷情美女南子。这次会见引起弟子子路和许多后世人的猜疑。

但是,卫灵公盛情接待孔子,绝不是由于爱好他的学问,而只是想利用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帮助自己控制已经分崩离析的内政。但是孔子却拒绝与卫灵公全面合作,特别是不愿在军事方面与他合作。后来卫国爆发内乱,孔子就离开了卫国。

此后孔子还去过陈国、曹国、宋国、郑国等许多小国。

宋国大司马桓魋认为孔子是一种政治威胁,想杀孔子,孔子逃离宋国。

其后孔子多次往返在陈、蔡、卫、楚之间,屡次遭逢变乱,有时狼狈“惶惶如丧家之犬。” 这时,有远大抱负也试图效法先人一飞冲天的楚昭王邀请孔子去楚国,准备重用他。

由于对孔子及其社团(诸弟子)的政治力量深为恐惧,陈蔡贵族阻止他去楚国,把孔子及弟子们围困在陈蔡边境,饥寒交迫绝粮七日。这是孔子平生遭遇的最大一次危机,他的党团差一点就解体。最终得到楚兵的援救,得以解脱。

到楚国后,楚昭王准备赐给孔子一块领地,但是,惧怕孔子及其社团政治力量的贵族权臣予以阻挠。卫灵公死后,卫灵公的孙子继位,命人邀请孔子回来。孔子又回到了卫国。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军侵略鲁国,兵临曲阜城下。

战前,鲁国国相季康子派人与孔子联络,请求孔子的社团给予帮助。孔子派弟子子贡出使诸国为鲁国求援,又派擅长军事的弟子冉求回国帮助鲁军作战。

这一年春季,齐鲁两军在曲阜郊外发生大战。冉求率领鲁军战胜齐军。

战胜后,季康子问冉求何以如此善战知兵,冉求答是学之于孔子。于是季康子派人以鲁君名义迎聘孔子。孔子遂回到鲁国,时年孔子68岁。

孔子走后,把子路留在卫国,出任卫国蒲邑大夫。不久卫国内乱,晋国干预,子路作为受孔子之托留守在卫国护持年幼的卫国君王的人,为保护卫君,在一次血战中被叛军杀死。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之为“国老”。

孔子晚年退出政治活动,致力于整理研究古代华夏文献和教育子弟。他的许多弟子后来在各国成为著名政治家。例如子夏,在孔子死后教学于魏国,魏君文侯是其弟子,建立了著名的西河学派。魏国是战国初期最早发动改革富国强兵的国家。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在曲阜去世。

终孔子一生活动看,他绝对不是一介书生或文人,而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思想家。

孔子所以伟大,以此而已!可笑古今千年以来,中国知识界可以说完全误读了孔夫子!

【现代被洗过脑、头脑简单的二货经常人云亦云地嘲笑孔子,说他惶惶如丧家之犬,是统治者的奴才。他们不过是以自己的奴才地位想象历史人物而已。

其实在历史中,孔子是中国历代皇朝的神主。自刘邦以下,历朝历代皇帝(不论汉族还是异族)很少有不祭祀孔子,不对孔子的牌位俯首下跪、参拜如仪的。

孔子是统治者们的奴才吗?当然不是!孔子是中国历史中唯一一位真正的无冕之皇帝,即所谓“素王”——一介布衣而为无冕之王。这种现象,是中国历史中不可思议的一个奇迹!】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3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3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18 08: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43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