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函谷关与潼关,兼答KYOKO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函谷关与潼关,兼答KYOKO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1
发表于 2015-1-2 23: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函谷关与潼关,兼答KYOKO
先说说函谷道的问题。
函谷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
广义上的函谷道,指的是从函谷关到潼关之间长140里的道路,这条道路并不是一直狭小,事实上,它虽然非常险峻,倒也没有到“深险如函”的地步,中间也有好几个地方可以离开这条函谷道而转入他途。
真正的“函谷”,是指的狭义上的函谷道,这条道路长度仅仅15里,它其实是稠桑原上的一条裂缝。稠桑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上的塬的地形,顶部平坦如原,但高度非常高,四周峭壁陡立,黄河从稠桑原北面流过,紧贴着原壁,所以东来的行人要进入关中,没有其他道路可以走,只能从这条裂缝通过。这条裂缝中,绝岸壁立,宽不过数米,真正的是“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鞍”。古代形如函谷关之险要,往往用一个词来形如,叫“丸泥可塞”,这四个字真不是夸张,函谷确实是丸泥可塞。
函谷关就位于这条裂缝的开口处,也就是今天河南灵宝县的王垛村。在稠桑原的东面,也就是函谷关的关前,就是弘农河(提起这条河,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但它有条支流却是大大有名,叫做断密涧,即李密丧命之所,将军犯地名啊)。今天看来弘农河水量很小,但在古代却不是这样,因此弘农河就成了函谷关天然的护城河,敌人要进攻函谷关,就必须先渡过弘农河,这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渡过河之后,由于弘农河紧贴着稠桑原东侧而流,河岸和关城之间的只有一条狭小的窄路,无论敌人有多少兵马也无法摆开,这是函谷关又一险要之处。
这是函谷关的模型。两边高地即稠桑原,中间裂隙即函谷,关城建在裂隙口,关前即是弘农河(模型没有显示出来)。
到今天,由于水土流失函谷已经基本湮没,但还有遗迹可寻。在河南灵宝县的王垛村,有一条沟壑,长7里,深有17米,这就是当年函谷的遗迹。
这是谷歌地图上的函谷遗迹,那条纵贯东西的大沟就是当年函谷,王垛村所在就是当年的函谷关。
从地图上来看,稠桑原上道路纵横,毫无天险可言,那为什么古代非要钻那条函谷呢?那是因为古代的稠桑原上都是森林,——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了,“稠桑原”,可知其上桑树是何等密集。其实不单单是稠桑原上森林密布,从崤山到潼津,古代称作“桃林之塞”,又叫“松柏之塞”,可知这一百多里路,到处都是密集的森林。春秋时晋国曾派人驻守桃林之塞,以遏制秦国东进。其实驻守的地方就是后来的函谷关。——正是由于原上森林密布,人不得通行,只能在原体的一条裂缝中行走。所以只要扼守住这条裂缝,就能断绝东西交通。
这是今天函谷的模样,这么窄小的一条沟壑,自然是千百年来缺少维护塌方淤积的结果,但从这里却可以明显的知道什么叫做“丸泥可塞”。
函谷关为什么后来荒废了?
那是因为在汉武帝年间,汉武帝把函谷关向东挪动了300多里,挪到了新安。
为什么汉武帝要把函谷关挪到那地方去呢,按照传统的说法,说楼船将军杨仆,数立大功,但深以自己为关外之人而羞耻,因此向汉武帝请求,不愿封赏,但愿为关内人。于是为了照顾他,汉武帝就把函谷关向东移动了300多里,把杨仆的家乡圈了进了。现代有一些学者(如辛徳勇)不认同这种说法,说简直胡扯,杨仆算个神马东西,汉武帝犯得着为了他挪动函谷关?汉武帝挪动函谷关的真正原因,是为了扩大关中的领地。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是汉武帝下令在新安重建了一座关城,并命名为函谷关,把原有的老关城毁弃,在其上建立了弘农县。
这样,从汉武帝开始,所说的函谷关就不再是战国、秦朝时说的函谷关了,而是新安县的那个。
但是,新安的函谷新关形胜远不如故关,在战略上的意义大大降低,而且并没有发生过大的战役(因为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了,比如赤眉入关中,就是兵分两路,绕过函谷新关,会师于弘农县(也就是函谷故关),由于弘农没有防御,因此得以轻松进入关中),所以新关的知名度远远小于故关。
正因为新关在军事战略上不能完全取代故关,所以新关虽设,但故关的战略任务仍然存在,只不过是由弘农县来承担罢了。但函谷关的荣耀毕竟雨打风吹去,我认为这里面的原因,除了新关迁置之外,故关(即弘农)附近的地形变化也应该是重要原因。
函谷故关的天险,实际上依赖于两点,一是黄河紧贴着稠桑原北壁而走,不留一点空隙。二是稠桑原上森林密布,人不得通行。但这两点都是非常容易发生变化的。
稠桑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地形,黄土高原的重要特性就是土质疏松,非常容易流失,特别是在流水作用下,河流的下切现象非常明显。一开始时,黄河紧贴着稠桑原,但随着河流不断冲刷,河道不断下切,黄河水位也随之不断降低,原来紧贴着原体的河道就会裸露出来,形成河滩。而这河滩一旦形成,函谷关的天险就将不复存在,因为人们都从河滩走了,千军万马不再挤函谷那条裂缝了。河滩的这条新路,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形成了,曹操征伐关中,因嫌函谷险恶,于是命令许褚于故关以北十里处凿建新路,并在那里建立了关城,史称魏函谷关。魏函谷关这条道,其实就是在黄河裸露出的河滩上形成的。随着新路的开辟,函谷故关的战略重要性极大的降低了。汉代弘农县城在函谷故关的关址之上(即今王垛村),但隋朝时将县城移往黄河边,其实就是为了封锁河滩上的那条新大路。从此之后,县城就一直在黄河边上,直到解放后,因为要修建三门峡水库,才将灵宝县城向南迁移到今天的地方。
另外,稠桑原上森林的消失,也使得函谷关的天险不再。那些森林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现在已经无从稽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森林的消失,必然导致函谷关丧失其战略意义。
再说潼关。
潼关之名首见于史册,是曹操大战马超,所谓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是也。因此有理由相信,潼关始建,应该在东汉末年。
函谷关、函谷新关、潼关关系图
潼关的地形也非常险要,它位于渭河与黄河的交汇点,春秋时称渭汭,对面就是黄河的重要渡口风陵渡。在黄河的南面,有两条河流,西面的一条叫潼水(这也是潼关得名的原因),东面一条叫远望沟,在潼水(及其支流禁沟)与远望沟之间,是一个塬,宽有两公里,高六、七百米,由于两侧常年被水流冲刷,因此峭壁陡立,非常险峻。在塬的北面就是黄河,和函谷关一样,黄河紧贴着塬体流淌,没有任何空隙,使得每个向西行进的人,都必须通过原上,而再无其他路可走。
要登上塬,就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叫做黄巷坂,这条路和函谷一样,南面紧靠高原,北面和黄河之间有一高岸隆起,形成了南依高原,北临绝涧的形势,中间唯一孔道,宽仅数米,也是丸泥可塞,非常险峻。这条黄巷坂,当地人也叫“五里暗门”,“五里”言其长度,“暗门”形容其险峻。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时,央视有一纪录片《孙子兵法》,片中编导人员走访潼关,在五里暗门经过,即使在屏幕中看,其险峻也是令人心惊胆战。
前面说函谷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函谷道仅仅指稠桑原上的那条孔道,但广义的函谷道指的是从函谷关到潼关整个140里长的道路,这140里的道路,其起点是15里函谷,其终点就是黄巷坂这条5里暗门,都是丸泥可塞的险峻之所,可谓造物奇绝。
沿着黄巷坂上了塬,就到了潼关。和函谷关不同,潼关并不是建在孔道的起点,而是建在了孔道终点的高原之上。
在潼关之西,就是潼水及其支流禁沟。其中禁沟深数十米,其险峻超过了潼水,是潼关西面的屏障。然而,禁沟虽然阻断了东西,但禁沟之内仍可南北通行,当人们从黄巷坂登上塬头,经过潼关后,就由潼关南行,抵达禁沟,然后再从禁沟北上,到达禁沟与潼水的交汇点潼河沟口,出潼河沟口后,就可以沿渭水直奔长安了。
潼关形势图1
当然,这是汉朝建立潼关时的情况,事实上,潼关和函谷关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黄河的下切。汉朝初建潼关时,黄河紧贴着塬体流淌,要想通过只能登上高原,但随着黄河不断冲刷,河道不断加深,河床不断下降,原来的河床就会裸露出来,形成河滩,从而导致天险不再,行人从黄巷坂出来,不必再登塬,从河滩上过去就行了。如此一来,原上的汉潼关就成为了聋子的耳朵。因此从唐朝开始,就给潼关挪了地方,从塬上移到了河滩,而把原来塬上走禁沟的旧路废止了。
由于禁沟向南可以直抵秦岭,并通向武关,倘若敌人自禁沟北上,就可以到达潼关背后,因此禁谷的防御是潼关防守的重中之重,作为潼关防守的配套,在禁谷之中建立有十二个关隘,称作十二连城,在唐朝时是禁止人通行的,禁谷的所以名为“禁”,就是这个原因。黄巢攻潼关,就是派军队自禁沟北上,绕到潼关背面,两面夹击,从而攻破的。唐军之所以疏忽了对禁沟的防守,就是因为这条沟平时禁止通行,从而形成的思维定式,忘记了这里可以通行。明朝李自成攻潼关,也是自潼关南面绕道至关后,两面夹击从而破关,但却不是走禁沟,而是走是南山的山麓。因为明朝时禁沟是一条重要道路,明军不可能不防守。
因此,潼关北依黄河,南靠秦岭,东有黄巷坂之险阻,西有禁沟之天堑,自然是天下雄关,关中门户。
潼关形势图2
细细考究函谷关和潼关的兴废,有政治因素,也有千年之间地形变化的因素。
为什么一开始秦人设关时设的是函谷关,而不是潼关?
这里我认为有两个因素。
一是从政治上讲,函谷关之始建,是在战国时,这时潼关已经是秦国领土。秦人设函谷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既然在函谷关有非常险要的地形,那就没有必要退缩一百余里了。
二是从地形上讲,函谷关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地方,就是它永远只面向一个方向的敌人,敌人永远只能从东面来,而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点是潼关比不上的。潼关在地形险要方面不如函谷关,敌人可以从禁沟来(如黄巢),可以从秦岭南麓而来(如李自成),也可以从北面蒲津来(如曹操)。从这个意义上讲,函谷关的地形是要优于潼关的。
那为什么后来潼关又取代了函谷关呢?
也是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的,汉武帝为了扩大关中领地,加强中央集权,将函谷关挪到了新安,从而降低了函谷故关在政治上的分量。
另一方面,也是地形和环境的变化。由于黄河的下切,使得稠桑原北侧可以通行,使得西向关中不再需要经过函谷关。同时,稠桑原上森林的消失,使得天险不再。失去了森林和唯一通道地位,函谷关就已经失去了军事上的意义,所以它必然要被取代。
在这种情况下,潼关作为函谷关的替代就出现了。虽然后来潼关也出现了黄河下切的问题,但潼关胜过函谷关的一点是,它不必依赖于森林作为自己的防护。所以黄河下切产生了新的道路,对于潼关来说只需要移动关城就可以继续镇守要津,作关中门户。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5-1-2 23:36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南极
(也人方生)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326
编号
1838
注册
2003-11-6
#2
发表于 2015-1-3 09: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稠桑原上的森林怎么能挡住六国那么多年么?一把火不就烧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阿巽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3
发表于 2015-1-3 10: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南极
于 2015-1-3 09:17 发表
稠桑原上的森林怎么能挡住六国那么多年么?一把火不就烧了?
六国反攻秦也没几年吧
桃林之塞也算是关东诸国遏制秦国的一道屏障,“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不使秦人“结外援,东西图己”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3_141592653589
(无尽圆周率)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58
编号
71200
注册
2006-6-3
来自
北京
#4
发表于 2015-1-3 23: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谷歌地图上,王剁村前面的蓝色区域,就是古代的弘农河残留?被古人当成函谷关的护城河?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5
发表于 2015-1-4 09: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拜读。真是好文章。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6
发表于 2015-1-4 1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3_141592653589
于 2015-1-3 23:57 发表
谷歌地图上,王剁村前面的蓝色区域,就是古代的弘农河残留?被古人当成函谷关的护城河?
弘农河的河道很宽,有一百多米,可见在古代还是非常大的,但现在水量很小。
那个蓝色的区域,应该是当地在河道内修建的人工湖。真正的弘农河紧贴那个人工湖的东侧。
贴一张大图:
图片附件
:
1.jpg
(2015-1-4 11:39, 197.15 K)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7
发表于 2015-1-4 12: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话,如果过了函谷关,那到潼关的这段距离,是必须在函古道之间行进,还是可以在原上走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8
发表于 2015-1-4 15: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5-1-4 12:19 发表
古代的话,如果过了函谷关,那到潼关的这段距离,是必须在函古道之间行进,还是可以在原上走了?
函谷关和潼关之间,都是丘陵山地,只能在山谷间穿行。《水经注》云:“(潼关)历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关也。邃岸天高,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9
发表于 2015-1-4 16: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道潼关的黄巷坂,我帖子里提到90年代时央视拍摄纪录片《孙子兵法》,编导曾经走访过。刚刚我在网上找到这部纪录片,并截了两个图,给大家看看什么叫做“车不能方轨”,什么叫做“丸泥可塞”。
目前黄巷坂号称“五里暗道”,但实际上仅存数百米,然而在古代时则不止这么长。潘岳《西征赋》说“发阌乡而警策,愬黄巷以济潼”,可知西晋时,黄巷坂直通阌乡县。阌乡县现为阌乡镇,距离古潼关有数十里。而阌乡镇向东即是稠桑原。
图片附件
:
1.jpg
(2015-1-4 16:20, 53.46 K)
图片附件
:
4.jpg
(2015-1-4 16:20, 66.5 K)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常来看看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47
编号
459783
注册
2012-3-24
#10
发表于 2015-1-4 17: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关隘,是单方向的,还是两面都有防御功能的?
函谷关,潼关,是不是既可以用来西防东,又可以用来东防西?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11
发表于 2015-1-4 17: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常来看看 的帖子
函谷关和潼关的主要防守方向,主要是防御来自东面的威胁。历史上函谷关和潼关的战争,也大都来自东方,基本没有从西面来的敌人。
函谷关没有建立之前,春秋时晋国派人在这里驻守(桃林之塞),以防止秦国东进。然而也没有发生过战争。(春秋时秦晋之间的战争,主要方向是围绕黄河展开)。
函谷关建立后,就再没有面对过西方来的敌人。
潼关也是一样。据我所知,除了蒙古灭金时曾从西面关中进攻过潼关之外,其余时间潼关都没有遭受过西来的威胁。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常来看看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47
编号
459783
注册
2012-3-24
#12
发表于 2015-1-4 18: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看到有说法是潼关可能是曹操所建,用于防关中马腾韩遂的。也许这个关两面都有防御作用,只是一个方向更好用,或者用的机会更多些?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13
发表于 2015-1-4 19: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常来看看
于 2015-1-4 18:22 发表
看到有说法是潼关可能是曹操所建,用于防关中马腾韩遂的。也许这个关两面都有防御作用,只是一个方向更好用,或者用的机会更多些?
潼关东面的天险是黄巷坂,西面的天险是禁沟。
若从地形而论,黄巷坂之险要远远大于禁沟,因此潼关对东方的防守作用肯定要大于西方。
至于潼关的建立,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只能说是汉末。
但如果说是曹操建立防御马腾韩遂,那就无法解释曹操平定关中时为什么潼关却在马超手里。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小至
(张小花)
白衣伯爵
监造使
中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2
功绩
337
帖子
1217
编号
4628
注册
2004-1-20
来自
吉林省
家族
数字实验室
#14
发表于 2015-1-5 07:0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5-1-2 23:23 发表
先说说函谷道的问题。
正是由于原上森林密布,人不得通行,只能在原体的一条裂缝中行走。所以只要扼守住这条裂缝,就能断绝东西交通
有个疑问,放把火烧了不就没有森林了吗?为啥没人做?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5
发表于 2015-1-5 09: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小至 的帖子
我也猜测一下。
汉武帝移置函谷关。
这同时也说明,原来的函谷关失去了天险作用,否则一个雄才大略能打仗的皇帝不会轻易移动这个关口。
这也暗示,此时,要么黄河冲刷出了河滩,要么就是山林被毁。
晋国的时期就有这个山林,到秦末函谷关仍是天下雄关,秦末到汉武不过百年,这百年,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没听说这时候黄河有大的变动,既然三四百年都变动不大,想来最可能的就是山林被毁。
此段时间,有什么山林被毁的可能?
一个是长安的兴建,可能需要大量木材,再一个就是......难道项王一把火把函谷关的树木也波及啦?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6
发表于 2015-1-5 09: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另外,怪不得胡宗南在抗战末期是出潼关而与日军会战于灵宝啊,这其实说白了就是会战于函谷。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4
人在线 -
0
位会员(
0
隐身),
4
位游客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8 03: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52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