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国终结武评, 《7.2附加武力分类》箭术完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终结武评

三国终结武评

  
  这已经是我写的第六篇三国武评文章了,估计完成本文以后,可能再也不会写类似的长篇“大作”了,最多也就是修修补补了,所以就斗胆加了“终结”二字,这只是我个人对于三国武评有了一个差不多算最终的结论,基本终结了自己对于三国武评的探索,而三国武评本身是不可能有终结的一天的。
  这篇文章主要是在上一篇武评文章的基础上完成的,上一篇文章发布于中华三国在线的书库版,由于不符合该版的内容要求,同时也由于本人要求删除,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本篇部分内容与上一篇非常相似,内容相似其实也是一种坚持,有些地方在上一篇武评文章中已经做的很完善、很清楚了,实在没有改变的必要。本文共八篇,目录如下:
第一篇、三国武评概述
(一)三国武评的价值(完成)
(二)武评文章的结构(完成)
第二篇、三国武评依据
(一)以毛本《三国演义》为依据(完成)
(二)毛本《三国演义》的优势(完成)
第三篇、三国武力定义
(一)武力是次要的(完成)
(二)武力如何定义(完成)
(三)武力定义(完成)
(四)武力分类(完成)
(五)明确重点(完成)
(六)普通武力与附加武力(完成)
(七)真实武力和表现武力(完成)
(八)影响真实武力的因素(完成)
第四篇、武力评比方法
(一)论据的选择(完成)
(二)强弱的确定(完成)
(三)差距的确定(重大漏洞待修订)
(四)武力相当(完成)
(五)武力值的推导(完成)
(六)武力值的认定

(七)一对多的武力处理(完成)
(八)战局不利的武力处理

第五篇、战例分析前论
(一)武评目标与严密性(完成)
(二)提升主观认定的认可度(完成)
(三)单挑场面(完成)
(四)败退时机说(完成)
第六篇、普通武力结论
(一)普通武力结论大全
(二)普通武力推导过程
第七篇、附加武力结论
(一)附加武力分类(完成)
(二)附加武力评定(完成)
第八篇、疑难问题解答
(一)疑难战例分析
(二)其他理论点评




第一篇  三国武评概述


  从民间流传着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顺口溜我们就可以知道,以三国为题材的武评很早就开始了。如今发达的网络更是给三国武评爱好者们提供了发表观点、交流讨论的极好平台,于是出现了前几年三国武评文章满天飞的热闹局面,热烈的讨论、激烈的辩论、甚至互相讽刺、漫骂,三国武评因此也遭受了不少网友的抵制,被泼了不少的冷水。在某些人看来:搞三国武评纯粹就是一些无聊的人在做一件无价值的事。



(一)三国武评的价值


  我不相信三国武评毫无价值,但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三国武评的价值究竟何在?真的就像一些网友说的只是无聊?就算真的无聊,那为什么选择研究三国武评来打发无聊呢?
  最受观众喜爱和关注的体育项目都有一些共同点:一是有众多高水平的选手(或队伍)在对抗;二是许多选手(或队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备这两条的体育赛事是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例如:美国的NBA篮球,世界杯足球,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等。三国是一个猛将云集的时代,许多猛将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手持方天划戟傲视群雄的吕布,倒拖青龙偃月刀手捻长须的关羽,高举丈八蛇矛豹眼圆睁吼声如雷的张飞,典韦的一双大铁戟运使如风,赵云的枪法若舞梨花,还有马超、黄忠、许褚、庞德、颜良、文丑、太史慈、孙策等一大批高手,当吕布酣战张飞、许褚恶战典韦、关羽大战黄忠的时候,是一个个多么令人震撼的强强碰撞的场面。谁能跻身超一流高手行列?谁又是超一流高手中的高手?正是这种天生的好奇之心让我们对于研究三国武评乐此不疲。由此看出三国武评的第一个价值,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写一篇优秀的三国武评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研究武力定义的合理性,要研究评比方法的科学性,要注重战例分析的准确性……,然后才可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武评文章。就算这篇文章本身几乎毫无价值,但写文章的过程绝对是有价值的,至少它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由于三国武评文章的依据一般都是《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只不过是一部小说而已,小说只不过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意图,也许作者当年一次无心的笔误,还引发了我们今天永远没有结果的争论,这也使得许多人觉得我们纯属浪费时间。千万不要把我们的文章和讨论当作某种严肃的学术研究来看待,至少我是在玩《三国群英传2》时,觉得部分武将武力值的设定不合理,这才开始研究三国武评的,所以不妨把研究三国武评看成一种娱乐活动,和打麻将、玩游戏、唱卡拉ok等一样的娱乐活动,只不过三国武评获得的快乐与众不同,它是通过自己的观点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得到的一种成功的喜悦。
  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锻炼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这就是个人理解的三国武评价值之所在。


(二)武评文章的结构


  个人认为:一篇完整的武评文章至少应该包括四部分:武评依据、武力定义、评比方法、武评结论。“武评依据”是武评文章的必须前提;“武力定义”和“评比方法”是武评文章的核心理论;“武评结论”是武评文章的成果展示。


武评依据

  武评文章必须要有个依据,例如水浒武评以《水浒传》为依据,西游记武评以《西游记》为依据,因此,三国武评必须也要有个依据,我们一般以《三国演义》为依据。
  可不可以选其他的依据?当然可以。例如选《三国志评话》作为依据,只要下功夫,完全可以写出高质量的《三国志评话》武评文章。


武评系统

  确定了武评依据,接下来我们应该能够根据武评依据进行武评了,但什么是武评呢?写几个结论、喊几句口号绝对不能算武评,任何评比都是需要标准的,一套完整的武评标准的制定绝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称之为“武评系统”个人觉得更确切。
  简单的从字面上来看:武评就是“武力评比”。由此可以引申出武评最核心的两个问题:什么是武力?怎样评比?前者的答案是“武力定义”;后者的答案是“评比方法”。“武力定义”加上“评比方法”就是我们的全套武评标准,即“武评系统”。

武评结论

  有了武评依据和武评系统后,我们可以开始研究自己的武评结论了。武评结论的产生离不开细致、准确的原文材料分析,一位能够搞出完整的武评系统的武评爱好者,基本的材料分析能力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同样的文字,不同的人理解起来经常有差异,至于谁的理解更准确有时说不清,或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原文材料分析是这几年武评文章中讨论最多的内容,所以除了自己的分析理解,还要多看看以往的精华级讨论,避免一些重复劳动。
  网友们最关注的大概就是最终的武评结论了,通过明确的武评依据、完善的武评系统、准确的原文分析得出的武评结论是有理有据的,有力的回击了哪些整天乱挺、乱贬、乱喊口号的网友。持不同意见的网友肯定有,肯定会有不少的讨论与辩论,无非有三种情形:
  ①认为你的武评依据有问题;
  ②武评依据和你一致,但认为你的武评系统有问题;
  ③武评依据和你一致且武评系统完全认同,但认为你的原文分析有问题。
  对于第类网友,大家各搞各的,和平共处,井水不犯河水;对于第类网友,要么就是他也拿出一套武评系统来比较优劣,要么就是来给你的武评系统提改进建议的,我们都应该表示欢迎;对于第类网友,那简直就是知音了,武评观点如此一致是十分难得的,相对于武评系统的共识,原文材料分析的一点分歧实在是微不足道!

第二篇  三国武评依据

(一)以毛本《三国演义》为依据


  人们对三国武将的排名依据是不完全一样的。本人浏览过大量的武评文章,发现主要有以下一些依据:
  (1)以《三国演义》为依据;
  (2)以《三国志》为依据;
  (3)以《三国志评话》为依据;
  (4)以民间传言、戏剧为依据;
  (5)以某款三国游戏为依据;
  (6)将以上两种或多种依据综合考虑作为依据。
  不一样的依据评出不一样的结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有在共同的依据之下,我们的讨论才有意义,因此任何一篇三国武评的文章都要先交代依据,本文选用的依据是:无毛宗岗点评的毛本《三国演义》。


(二)毛本《三国演义》的优势


  为何不选用其他依据呢,毛本《三国演义》有何优势?
  以《三国志》为代表的史书中,单挑的战例很少,更没有场面细节描写,根本无法准确判断武将的武力。鉴于部分历史爱好者对于采用其他依据的不屑,特此申明:希望三国历史爱好者不要误以为我要澄清或者颠覆真实历史上的三国武将的武力,无论三国历史上的武将武力和我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所做的结论是完全一致、还是完全相反,那都是纯属巧合。
  至于以某款三国游戏中的武力值为依据的网友,建议您去问问游戏的发行者,这套武力值数据又是如何产生的。如果连这个都没有搞清楚,却又盲目的相信,并以此为依据来和别人讨论那是一件很可笑的事。
  各地的民间传言、戏剧有其地域性,了解的人并不多,且各地又不完全相同,不宜用来做依据。
  真正适合做依据的只有《三国演义》、《三国志评话》等书籍,其中,毛本《三国演义》流传最广,当前各大新华书店出售的几乎全是毛本,当前中学生的必读名著《三国演义》也是毛本。毛本《三国演义》的读者人数远远超过其他三国书籍的读者人数,为了让自己的武评文章能够得到更多人的人关注(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这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如果有一天,其他版本的《三国演义》更流行,本人肯定会更改依据、重新写三国武评。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21 20:13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西园新军 2009-12-12 08:09 +299 研究辛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三篇  三国武力定义


  武评文章必须要明确“什么是武力”。如果大家对于“什么是武力”这个最基本的认识都不能统一,可想而知,争论将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没有结果的,所以,武评文章必须给武力一个清晰的定义,这是从以往的众多争论中得出的深刻的教训。


(一)武力是次要的


  古代战争基本上就是一个稍强的骑兵(即武将)带着一大群士兵与对方混战。战略的安排、士兵的人数、士气的高低、训练的水平、装备的好坏,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所以,武力是次要的。喜欢研究其他更重要方面的朋友还是就此打住吧,因为我写的这篇文章纯粹只是为了比较一个很次要的因素——武力。


(二)武力如何定义


  首先它不能由武评文章的作者来定义。就拿本人来说,充其量只是一个武评爱好者,能力、水平有限当然是一个原因,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完全由武评文章作者去定义,别人一样也可以去作出不同的武力定义,那样争论仍然会继续。
  其次,武力不能用现代人的理解来定义。有人曾说:黄忠武力应该第一。并解释说:如果我是黄忠,谁来就射谁。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是你的思维,现代人的思维,三国武将不是这么想的,也不是这么做的。
  三国时代的武将武力应该是:武将具有着三国时代的思维、穿戴着三国时代的装备、在三国时代的战场上所表现的武力。当然,对这里的“思维”、“装备”、“战场”的认识都只能来自我们选定的三国武评依据——毛本《三国演义》。于是我肯定了一件事,那就是:毛本《三国演义》中武将的武力定义只能到毛本《三国演义》中去寻找、去领悟、去归纳。


(三)武力定义


  从毛本《三国演义》中为数不多的武力定义性描述中,我们发现武将的武力主要包括“弓(箭法)、马(骑术)、武艺”。例如:(曹仁、曹洪)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5回)(于禁)弓马熟娴,武艺出众(10回)
  武艺又应该包括:力量、敏捷、招式。
  力量对于武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就不用多说了,原文中有许多有关猛将力量很大的描写。直接明言某人力大,例如:(许褚)许褚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59回);通过交代武将使用兵器的重量来体现力量大,例如:(关羽)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1回);通过开弓来体现力量,例如:(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53回);通过特殊事件来体现力量,例如:(典韦)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10回)
  敏捷用一个成语来解释,应该是眼疾手快。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大脑判断快;二是身体动作快。例如:(马超)虎卫军当先,乱箭夹射马超。超以枪拨之,矢皆纷纷落地(59回)。乱箭射过来,马超要判断这些箭的方向,以确定能否射中自己及所骑战马,从而进一步判断乱箭中哪些需要拨、哪些不需要拨;还要判断出箭的先后,哪些先拨,哪些后拨;还要确定自己的动作能否拨掉所有的箭,是否要加上躲闪……总之,马超能够用枪拨的“矢皆纷纷落地”,当之无愧的眼疾手快。
    也许三国武将的招式简单,但一定是有招式的。例如:(夏侯惇)年十四从师学武(5回)如果三国武将不需要任何招式,差别只是力量、敏捷,又何必“从师学武”,都自己舞枪弄棒、刻苦练习好了。由于大部分武将书中没有提到过是否曾拜师学艺,所以我们再退一步说:就算三国武将都是自学成才,总有一些天赋很高的武将,刀使的比别人精,枪使的比别人妙,这不就是招式吗,最初的招式应该都是自创的;又如:赵云又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93回),姜维的枪法与众不同,应该就是招式与众不同;(赵云)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71回),这里的描写很夸张,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不知道,但这至少表明赵云的枪法招式精妙。  力量、敏捷、招式一起构成了武艺。武将会根据自身的力量、敏捷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兵器,再苦练与之配套的招式。所以,武将的武艺风格是各种各样的,关羽使82斤的刀,显然偏重于力量;马超能用枪拨箭,显然很敏捷;典韦双手各拿一只大铁戟,自然又与双手持武器不同。将以上的武力构成要素小结如下:
     
  其实还有一项与武力关系密切的要素——体力。
  为何不把体力作为武力的一项内容放入上图?在上图武力包含的的三项内容中,无论哪一项都可以独立运用,基本不受其余两项的限制。例如:武艺、骑术不行,箭法好,那至少可以做“步弓手”,或者学韩福;箭法、骑术不行,武艺好,那可以像何曼一样“步行出战”;武艺、箭法不行,骑术好,那至少可以传传信、逃跑成功几率也大一些。但是,如果你体力不行,哪怕其他都好,你也发挥不了,就像生病的庞德。由于体力是武力得以发挥的基础,甚至可以这么说,体力是一切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所以,我觉得把体力放入上图找不到合适的位置。
  体力过人应该看作一种天赋。不同的人由于先天体质的差异,体力是不同的。我们假设:武将A的武艺稍强于武将B,武将A的体力明显不如武将B,他们在正常状况下交手的情形如下:
  开始阶段:武将A由于体力与对方一样充沛且武艺占优而处于上风;
  相持阶段:武将A由于未能速胜武将B,随着体力的下降,双方变成势均力敌;
  最后阶段:武将A由于体力不支,败逃,武将B获胜。
  如果每次武将A和武将B公正单挑都是这样的结果,我们显然只能认定武将B更强。(我忽然想起了樱木花道……)



(四)武力分类


  经过对毛本《三国演义》中全部战斗方式的分析,本人将武力分为四种类型:
  ①马战武力:武将骑在马上比拼武艺,即“武艺+骑术”
  ②步战武力:武将不骑马在陆上比拼武艺,即“仅武艺”
  ③船战武力:武将不骑马在船上比拼武艺,即“武艺+船性”
  ④水战武力:武将跳到水里比拼武艺,即“武艺+水性”
  补充说明:
  (1)赤壁之战时曹操将大船连接固定在一起,在这样的船上和陆地上差别不大,所以应该将这种特殊的船战情形划入步战或马战。
  (2)船性和水性是有区别的。在船上战斗时,船摇摆不定,所谓船性就是指完全适应这种船的摇摆,甚至应用这种船的摇摆,以造成对他人的不利影响,晕船就是船性不好的最大表现。水性是指跳入水里战斗所必须的技能,游泳、潜水等。


(五)明确重点


  经过对原著中全部战斗的分析,我们发现:武将之间的单挑,以“骑战马、比武艺”的战斗方式为主。因此,在四种武力类型中,马战武力是最重要的,也是大家最关心的。由于步战不是三国武将单挑的主要战斗方式,目前暂不考虑,步战武力可以作为参考。
  船战武力、水战武力需要独立分析。作为特殊战场的特殊战斗方式应该要与其他战斗方式独立开来考虑。由于船战和水战也不是主要的战斗方式,这种排名相对而言大家也是不太关心的。所以,本文没有考虑船战武力和水战武力。等到有一天,我们其他的结论都形成了大范围的共识,再来讨论吧。


(六)普通武力与附加武力


  原文中最普遍的单挑模式是:单挑双方“手持趁手武器”、“骑战马”、“比拼武艺”。我们将这种单挑模式称为正常单挑模式,将这种模式下所表现的马战武力,称为普通马战武力。
  但是随着正常单挑的进行,某一方可能会主动放弃正挑常单模式,例如:杨任自挺枪出马,与渊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渊佯败而走,任从后追来;被渊用拖刀计,斩于马下(67回)。前面的“战三十余合”属于正常单挑,而后面夏侯渊通过“佯败”使杨任上当追击,再出其不意使用拖刀计斩之,虽然这还是11的单挑,但是显然不同于正常的单挑。除了用拖刀计之外,还有用铜锤的、用飞叉的、用箭的等等,我们将这些所有不同于正常单挑的单挑模式称为非正常单挑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表现出来的马战武力,称为特殊马战武力。为了描述的简洁,我准备将“普通马战武力”简称为“普通武力”;“特殊马战武力”改称为“附加武力”(上一篇中叫特殊技能),希望不会因此引起大家的误解。
  还是经过对原著中全部战斗的分析,我们又发现普通武力较重要,一般只有在普通武力难以取胜的情况下,才会用到其他附加武力。在我们今天看来,像箭法等附加武力也许比普通武力更有效、更实用,但是三国时期的武将通常就是不愿先用、不愿多用,即使是在生死决斗的时候。吕布的箭法如神,为何不先放倒曹营几员大将?关羽为何不再早些对黄忠用拖刀计?关羽骑着赤兔马逃跑,黄忠为何还不用箭?太史慈为何不用箭射孙策?马超为何不早点用铜锤?张飞为何不在马超诈败的时候,射马超后背?还是邓艾说得好:暗算者非丈夫也(112回)。所以,三国武将武力的评定应该以普通武力为主,附加武力为辅。
  本文武力评定的最终形式举例如下:
  关羽:普通武力(99   附加武力(拖刀计);
  颜良:普通武力(99   附加武力(无);
  ……
  根据上述结果,推测关羽战有准备的颜良:
  关羽和颜良首日大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次日颜良又来搦战。关羽亦出。又斗五六十合,胜负不分,两军齐声喝采。关羽见赢不得颜良,拨马便走,颜良那里肯舍,大喝曰:“走的不算好汉!”。关羽放慢马速,待颜良至近,忽的转身一踅,砍中颜良,再复一刀杀死。河北军马不战自乱。曹军乘势攻击,死者不可胜数。
  从上面的推测可以看出,将马战武力分为普通武力和附加武力与原先的一维武力相比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的。如果仅仅按照“关羽马战武力99(或者100)”、“颜良马战武力99”来推测二人的正常战斗场面,精彩程度或合理性明显会逊色不少。

(七)真实武力和表现武力


  又出现了两个新的名词,下面我来解释。
  什么是“真实武力”?通常不可能出现:武将A今天轻松打败了武将B,明天武将B又轻松打败了武将A。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变动,事实却又真的如此,显然,武力排名确实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我们不能以排名为依据作出任何的预测。而以我们所知道的事实,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变动,基本上手下败将再战的结果应该还是失败。因为武将在某段时期、某种状况下的武力是比较固定的,武力强的武将获胜是理所当然的。武将“在某段时期、某种状况下所具备的这种基本不变的武力”,就是我所说的“真实武力”。
  “表现武力”就是武将在某个具体的战例中、在某个人物的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武力。“真实武力”当然只有通过“表现武力”来评定、来推测,但是“表现武力”并不总能如实的反应出“真实武力”,“表现武力”有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仔细分析,才能透过武将在各种情境下的“表现武力”,而判断出该武将的“真实武力”。
  武将“真实武力”是基本不变的,这是我们能够给武将武力进行排名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的排名也才具有了我们所期望的一个价值:我们能够根据排名来判断武将之间的“真实武力”强弱,并推出正常单挑的结果,哪怕这一场单挑从来没有发生过。例如,我们有了部分“真实的普通武力”评定结果:
  ①青壮年的,状况正常的吕布,真实的普通武力100
  ②青壮年的,状况正常的关羽,真实的普通武力99
  ③老年的,状况正常的黄忠,真实的普通武力98
  老年的,“右臂少力”的关羽,真实的普通武力93
  然后我们就可以依据此评定结果做出一些推断:
  推断1这样的吕布强于这样的关羽,如果双方单挑,正常结果是吕布获胜;
  推断2这样的黄忠强于这样的关羽,如果双方单挑,正常结果是黄忠获胜。
  实际上,第一场单挑虽然发生过,但是由于其它原因,并没有进行到底;第二场单挑由于年龄的差异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但是,我们也有了一个猜测性的结论。当然对于这个猜测的认可度完全依赖于对我们这个武力评定结果的认可度,别人越是认为武将的武力评定的很准,那么就越认可由此推出的结论。
  结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我们后面的武评主要工作是:
  1、透过某武将“表现的普通武力”来判断其“真实的普通武力”;
  2、评定武将的附加武力。
  因为我们更关心的是“真实的普通武力”的强弱,我们将整个附加武力的评定和结论都将放在后面的第八篇文章中完成。
  为了表达的简洁,将“表现的普通武力”简称为“表现武力”;将“真实的普通武力”简称为“真实武力”。如果不经过这2次的简化,那么当前的“表现武力”是指“表现的普通马战武力”;“真实武力”是指“真实的普通马战武力”, 希望不会引起大家的混乱。

(八)影响真实武力的因素


  真实武力也会变。有人会说:你在前面不是说过真实武力是基本不变的吗,而且这就是我们能够给武将武力排名的根本原因吗,现在怎么又说真实武力也会变?
  前面说不变的真实武力的时候,其实有两个条件:“某段时期”和“某种状况”,如果时期变了,状况变了,真实武力也自然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上一文中提到的不同时期、不同状况的两个关羽。

年龄

  年龄对真实武力有影响,这一点我想应该不会有争议。但是很少有武评文章考虑年龄问题,个人觉得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武将在各个单挑战例中的年龄较难确定;二是年龄对某武将武力的影响幅度较难确定。
  我也尝试着做了有关武将年龄的统计工作,结果发现上百位三国武将中,提到过年龄的、有单挑战例的三国武将仅16位(孙坚、孙策、夏侯惇、马超、关平、凌统、太史慈、关羽、张飞、徐晃、文鸯、邓忠、诸葛尚、姜维、黄忠、赵云)。大部分武将年龄的缺少使得少部分武将年龄的确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只能另想办法。
  重新审视所有的统计材料发现:作者经常在“某三国知名人物去世”时交代年龄,可是这样的年龄与武评关系不大,于是将这一部分去除;有时三国人物聊天时也会提到年龄,这一部分也与武评关系不大,也去除;再看剩下的材料,忽然发现作者交代年龄是有规律的:作者一般只交代年轻和年老的!例如:杀王方、擒李蒙的马超17岁;战邓艾、单骑退雄兵的文鸯18岁;战退邓忠、师纂的诸葛尚19岁;战关羽的黄忠“年近六旬”;攻襄阳的关羽“年近六旬”;破张合的黄忠“年近七十”;战潘璋的黄忠“七旬有余”;杀韩家四将的赵云“寿已七旬”。
  我想这不是巧合,因为这与我们的常识是吻合的。太年轻的武将武艺不够成熟、缺少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将会逐渐达到真实武力的颠峰;接下来,年龄继续增长,他的力量、敏捷、体力都会有所下降,但是更加纯熟的武艺、更加丰富的经验可以来弥补,真实武力几乎不变;再接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敏捷、体力进一步下降,影响到了武艺的发挥,经验更丰富但也不能弥补,真实武力有了明显的下降。处在少年和老年阶段的武将与他们的壮年阶段相比应该是要弱一些的,作者点明这一点,也就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如何处理 “年龄对武力的影响”这个问题的思路:
  只有书中明确提出“少年将”和“老将”的武将才需要考虑年龄的影响,其余一概视为处于“壮年”阶段。
  以上总算解决了第一个难点,下面我们再来处理第二个难点“年龄对武力影响的幅度问题”。 我制作了真实武力随年龄段变化的示意图:
        
  图中的少年段和老年段用的是曲线,表示这种变化是日积月累的渐变过程,但在武评处理中,我们无法做到这样的理想化,我们只能简单化的规定幅度,由于老年段跨度较大,所以又结合实际战例细分了一下:
  ①少年:比壮年武力值-1
  ②老年(60左右):比壮年武力值-1
  ③老年(65左右):比壮年武力值-2
  ④老年(70左右):比壮年武力值-4
  ⑤老年(75以上):比壮年武力值-8
  可能有网友要问这个武力降低的数值是怎么来的,我只能回答:这是我的感觉,希望我的感觉不至于太离谱。大家可以给以上各项打个认可度(认可度按5分制打分),如果可能的话,能将自己最认可的武力随年龄变化幅度表留下,就太感谢了。

心理

  武将的单挑表现有时与武将单挑时的心理也有很大关系,在一些非正常单挑心理状态下,武将的表现与其真实武力并不相符。
  1、武将必须具有交战的意识:
  武将在完全没有交战意识的情况下被杀、被擒,肯定是无效战例,在武评中没有任何的价值,例如:
  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105回)
分析:
  如果将上面的战例看做“马岱秒杀魏延”,并以此来确定双方的强弱和差距,那几乎就是在搞笑。
  2、武将必须具有旺盛的斗志:
  双方都必须有强烈的求胜欲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武力,战斗结果才能说明双方的强弱和差距。武将在不具备这种旺盛斗志的战例中,武力的发挥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战例容易使我们对于双方武力的判断出现偏差,例如:
  ①操曰:……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50回)
分析:
  此战许褚骑无鞍马战张飞,张辽、徐晃一起来夹攻张飞,最终结果是“诸将各自脱身”,看起来张飞一人击败了3人联手。仔细分析发现,此战曹操赤壁大败,全军的目的只是希望能“脱得性命”,包括许楮、张辽、徐晃三人。他们为什么联手战张飞而不是直接脱身呢?从后文“操先拨马走脱”来看,显然他们联手战张飞的目的是掩护曹操先走,根本不是想和张飞决胜负。此战显然不能将“诸将各自脱身”看作许楮、张辽、徐晃三人被击败,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想要脱身,没有斗志。但是出现这样的结果至少说明,他们三人联手也无法轻松、迅速的击败张飞。
  ②曹操在渭桥时,深知庞德之勇,乃嘱诸将曰:“庞德乃西凉勇将,原属马超;今虽依张鲁,未称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须皆与缓斗,,然后擒之。”张郃先出,战了数合便退。夏侯渊也战数合退了。徐晃又战三五合也退了。临后许褚战五十余合亦退(67回)
分析:
  此战四将以车轮战对付庞德却都被击退。从原文中不难看出,四将此战处境尴尬,因为曹操明确表示“吾欲得此人”,曹操当然是“欲得”活的庞德,因此四将便不能伤到庞德,当然四将更不愿自己反而被庞德所伤。
  在这样的特殊心理状态下,即使曹操要求先上的武将只是消耗庞德的体力“使其力乏”,张合、徐晃、夏侯渊三人也未能做到,每人都只战了数合,便无法再战下去,这个结果显然不能看作三将与庞德的武力差距,他们此战中只是表现了在既不伤害庞德、又不让庞德伤害到自己的前提下,消耗庞德体力的能力。
  许楮承担的任务应该是“然后擒之”,由于其他三将未能大量的消耗庞德的体力,先完成“使其力乏”的任务,许楮生擒庞德的任务自然也就难以完成。许楮经过50合的单挑,发现无法完成任务而退,不能认定为被击退。
  3、武将的心理素质对武力的发挥也有影响:
  心理素质差的武将在一些不利情形下容易出现发挥失常,例如:
  严颜见了张飞,举手无措,交马战不十合,张飞卖个破绽,严颜一刀砍来,张飞闪过,撞将入去,扯住严颜勒甲绦,生擒过来,掷于地下(63回)
分析:
  此战严颜中计,心理素质好的武将遇到这种情形应该迅速判断战场情形,能打则打,该逃则逃,而不是举手无措。严颜在举手无措的情况下,都可以抵挡张飞不十合,正常状态的武力显然更强,这样“蜀中名将”、“万夫不当之勇”的称号更加当之无愧,更加与“轻松说服四十五关守将”的极高声望相符。
  4、单挑中的一方武将出现恐惧心理,未有明显原因的可以判断强弱,但失败程度较难确定(失败程度关系着差距的确定,见《4.3如何确定差距》)。例如:
  ①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夏侯渊引数十骑随到。马超独自一人,恐被所算,乃拨马而回(58回)
分析:
  这是有明显原因的恐惧心理,显然不能由此判断马超弱于曹洪或夏侯渊。
  ②但见一簇皂旗,蜂拥而来,一员羌将,手提铁锤大叫曰:“小将休走!吾乃越吉元帅也!”关兴急走到前面,尽力纵马加鞭,正遇断涧,只得回马来战越吉。兴终是胆寒,抵敌不住,望涧中而逃(94回)
分析:
  关兴战越吉的结果是关兴“抵敌不住”。但是原文交代了一句“兴终是胆寒”,原文显然是在强调导致关兴被击败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武力。由于胆寒对武力的影响幅度难以确定,此战便较难判断强弱,将来还要综合更多的依据来分析判断。
  ③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26回)
分析:
  部分网友将文丑这里的心怯理解成“料敌不过(关羽)”,这种理解显然与原文不符。“料敌不过”是对双方武力的客观评估,因料敌不过而退走属于留有余地的提前败退,根本用不着“心怯”,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明显,不能这么理解。
  与关兴战越吉相比,此战文丑还没有到“抵敌不住”便心怯而走,在找不出其他明显的心怯原因的情况下,可以判文丑的武力低于关羽,毕竟对于判断双方武力而言,“心怯”对文丑确实是个不利因素,但显然不能以“不3+击败”作为双方的差距,差距的确定需要综合更多的依据来判定。
  与此战最相似的“心怯”出现在《三国志评话》中的吕布战张飞,原文:二马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败。张飞平生好厮杀,撞着对手,又战三十合,杀吕布絣旗掩面。张飞如神,吕布心怯,拔马上关,坚闭不出……张飞与吕布约战到三百余合,不分胜败(上卷)。由小沛吕布战张飞可知双方300合也未曾分出胜负,但虎牢关吕布战张飞才60合便心怯,如果我们依据“60+击败”来判定张飞和吕布的武力差距明显与后面的战例出入太大。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14 08:3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状态

  武将的身体状态是否正常很重要,身体状态不正常会让表现武力与真实武力不符。一些看似离奇的结果在作者交代了某武将的身体状态之后我们就很好理解了,例如:(许褚)战不数合,被飞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马(72回)。我们都知道许褚、马超、张飞之间的实力非常接近,如果只看这样的结果我们非常惊讶,但是作者之前有交代:褚舞刀来迎,却因酒醉,敌不住张飞;战不数合,被飞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马(72回),原来许褚“酒醉”,于是我们明白了,这场单挑不是双方正常武力的体现,我们只能由此战得出“张飞强于酒醉的许楮”的结论,而不能得出“张飞强于许楮”的结论。
  导致身体状态不正常的因素还有伤病、疲劳等,处于这些状态下的武将武力如果作为武评论据,都需要经过小心谨慎的处理。


武器

  武器的差异不用考虑。书中明确指出,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双股剑等武器都是别人送的铁,然后请人打造的,并非什么宝物,三国名将们打造一件合手的兵器应该还是能办到的。
  武将和武器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开。武将都有自己用着最趁手的武器,并一直使用,越用越熟练。我敢断言,将青龙偃月刀送给同样用刀的黄忠、庞德使用,他们未必使得顺手,可能嫌长、可能嫌短、可能嫌重、可能嫌轻、可能嫌柄太粗、可能嫌柄太细等等,更不要说送给张飞、马超等不擅长使刀的武将了。


盔甲

  盔甲的差异正如武器的差异一般是不需要考虑的,但是由于在许褚和马超的关键战斗中,许褚“卸了盔甲”,不得不多说几句: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利,无论选择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认定是“准备充分”,不会吃亏,无须我们再做分析判断;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完全是被动接受结果的,才需要具体分析,例如许楮骑无鞍马。


战马

  好马的体力更好。但是,一般而言,没有哪个武将的马会太差,单挑中突然马失前蹄的几乎没有。公孙瓒是在被文丑追杀的过程中马出问题的,黄忠是在追杀关羽的过程中马出问题的,单挑中不曾有过因战马体力不支而导致失败的战例,所以不需要考虑战马的体力。单挑的回合过多,时间太长,武将自然会休战一会以歇马,有时还要换马再战。所以,好马的体力优势在单挑中的作用可以不考虑。
  好马的速度更快。马的速度在单挑中的作用有多大?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分析一下《三国演义》中的单挑场面是什么样的。个人认为应该是原地厮杀为主:
  双方武将前冲,在两军中间处相遇,然后就在该位置各自出招大战,直到分出胜负后,失败一方拨马向己方阵中败逃。(详细的分析见《5.3单挑场面》)
  说完了对单挑场面的认识,现在我再来回答前面提到的马的速度在单挑中的作用。应该承认马的速度比对方快,附加的力量也会比对方大,但不会大很多,而且基本上只有最初的那一下。孟坦虽然3合被斩,但是招架关羽的第一刀还是能做到的。等到对方招架住了,从后面的交战一直打到双方分开之前,马的速度基本就不再发挥作用。所以,好马的速度优势在单挑中的作用可以忽略。
  综上,战马的好坏与真实武力基本无关。但是赤兔马的速度在突袭、追敌、逃跑时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我评定的武力

  分析了众多影响武力的因素之后,这里来个小结以进一步明确我所评定的武力。我所评定的武力是“壮年”和“正常状况”下的武力。“壮年”在年龄影响因素中已经阐明过;“正常状况”是指武将的“心理”、“状态”都正常,且“武器”、“盔甲”、“战马”准备充分。
  完全可以用其他年龄段、非正常状况下的真实武力来排名。网上就有人按“老年” 武将的武力来排名;还有人比较武将在“醉酒”状态下的武力。不管怎么说,这最起码已经注意到了,比较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样的比较才是公平的。网上很多的排名则是无定位的、混乱的,例如:有人根据长沙一战认定“关羽稍强于黄忠”,这种说法是不妥的。准确来说应该是:“壮年、正常状况”下的关羽稍强于“老年、正常状况”下的黄忠。又如:有人根据徐晃对关羽认定“徐晃稍强于关羽”,准确来说应该是:“壮年、正常状况”下的徐晃稍强于“老年、右臂少力”的关羽。排名里完全可以出现多个关羽,例如:“壮年、正常状况”下的关羽、“老年、正常状况”下的关羽、“老年、右臂少力”的关羽……
  前面多个关羽参与排名的提议可能会让好多网友觉得那样的排名太繁琐,但是,我们又不能违背“公平”这个最大的基础,因此,采用“相同年龄段”和“相同状况”就成了我们简化排名的必然选择。我们最看重的当然是:武将在“壮年”时期、“正常状况”下的武力。
  为了描述的简洁,在下一篇文章阐述武力评比方法之前,准备进行第三次简化,将武将“在壮年时期、正常状况下的武力”简称为“武力”。请大家务必注意,我所评定的“武力”全称为“在壮年时期、正常状况下的真实的普通马战武力”。

第四篇  武力评比方法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花了很多的篇幅给我们将要评比的三国武将的武力赋予了一个清晰的定义,这一篇我们要来探讨如何评比武将的武力,这是整个武评文章中历来争议极大的部分,如果您对于我的评比方法都不能认同,那么讨论武评结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不一样的评比方法得出不同的武评结论是很正常的事,您应该直接对我的评比方法提出意见或建议。
  武力评比实际就是做两个工作,第一个工作是:比较武将的武力强弱。这项工作做好以后,我们就有了“武力强弱结论”,例如:吕布>张飞>邓茂(先举3个武将,将来无非是给更多的武将排好名次)。但是这样的一个武力排名并不能反映武将之间的武力差距,吕布虽强于张飞,但二者的武力非常接近;张飞强于邓茂,二者的差距已经大到了张飞可以秒杀邓茂的地步,所以,我们还要做的第二个工作是:确定武将之间的差距。这项工作做好以后,我们就有了“武力差距结论”,并通过武将武力值的方式直观的表示出这种差距,例如:吕布100、张飞99、邓茂68(数值的准确性以后再说),这样的结果显然比单纯的排名更先进,因为它不仅可以由“100>99>68”看出武力排名“吕布>张飞>邓茂”,而且能够由“吕布、张飞武力值差距1”、“张飞、邓茂的武力值差距31”看出张飞很接近吕布,而邓茂与张飞差距很大。
  无论哪一项工作,我们都只有通过两类原文材料来判断:一是通过该武将参加的具体战例来判断;二是通过某人对该武将的评价来判断。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一)论据的选择


  论据只有两种:有效战例和有效评价。大家会注意到我在战例和评价之前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有效”。何为有效?凡是对我们得出“武力强弱结论”或“武力差距结论”有帮助的战例或评价就是有效的。

有效战例

  战例的有效与否和我们的武力定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评定的武力是“在壮年时期、正常状况下的真实的普通马战武力”,凡是“在壮年时期、正常状况下、持趁手武器、马战、单挑、进行到底(分出高下或达到了最大回合数仍然分不出高下)”的战例就是完全有效战例,通过完全有效战例的结果可以得出两员武将的武力强弱结论和武力差距结论。
  完全有效战例不是很多,很多战例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干扰因素,干扰我们判断武力强弱和武力差距。例如:有的战例的武将不是壮年(老年黄忠战关羽);有的战例中的武将处于受伤状况(右臂少力的关羽战徐晃);有的战例中的武将趁手武器被盗(典韦的双铁戟被盗);有的战例不是马战(曹洪战何曼);有的战例是一对多(于禁、乐进战吕布);有的战例未进行到底(吕布战张飞不分胜负时关羽上前夹攻,中断了吕布和张飞的单挑)……这些战例虽然不属于完全有效战例,但也并非完全无效战例。例如:非壮年武力我们可以通过前面年龄与武力的关系换算成壮年武力;根据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住,我们可以得出吕布一定强于于禁、乐进的任一人;关羽中断了虎牢关吕布和张飞的单挑,但吕布和张飞50余合之内都无法击败对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结论对我们判断武力强弱和武力差距都是有一定帮助的,当然帮助的大小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网友提出战例的有效程度或价值大小,其实就是指这个帮助的大小。
  完全没有帮助的无效战例也是有的,魏续、宋宪生擒睡着的吕布;马岱背后斩魏延等。


有效评价

  必须有助于我们得出“武力强弱结论”或“武力差距结论”的评价才是有效评价,关于谋士谋略的评价,文人文采的评价显然属于无效评价,即使是针对武力的评价,我们基本也只能得出“武力强弱结论”,很难得出“武力差距结论”。
  明显别有用心的评价属于无效评价,我们不能相信这样的评价。例如孔明为了提升张飞战马超的斗志故意激将等。

(二)强弱的确定


  “武力强弱结论”的确定必须优先于“武力差距结论”,显然如果连武力强弱都确定不准,武力差距也就没有意义了。当我们通过不同的论据得出的武力强弱结论发生矛盾时,还需要考虑到结论的可信度,我们应该相信可信度最高的结论


强弱结论的可信度

  我将“强弱结论的可信度”进行等级化,从高到低分为SABCD五档。各种强弱判断方法得出的强弱结论的可信度究竟属于哪一档,实际上完全是一种个人感觉,所谓等级化不过是将自己的感觉表述的更直观一点,避免操作当中出现双重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同依据得出相同的结论会形成相互印证,这可以提升结论的可信度,在可信度的比较中应该注意。



强弱的确定方法及其可信度

  1、直接比较:
  在有效战例中击退、击败、击伤、击杀、生擒对方,结论:强于对方,可信度为S。例如:通过颜良20合击败徐晃得出:颜良>徐晃【S】;
  注:这基本上已经成为武评界的公理,这样的结论通常无法推翻。
  2、间接比较:
  间接比较的本质是:面对共同对手的武力差距的比较,可信度为B。例如:方悦和武安国有共同的对手吕布,以吕布为参照,通过他们弱于吕布的程度(武安国“10余合+击伤”、方悦“无5+击杀”)不难发现:武安国>方悦【B】。
  注:间接比较其实还可以通过更多的中间参照形成“间接的、间接的……比较”,但是毫无疑问,中间参照的人越多,结论便越不可信,所以一般只考虑1个参照武将的间接比较,当然即使这样,其可信度仍然低于直接比较,但还不是A,因为由“马超、张飞的直接比较得出的强弱结论”与“以张合为参照的马超、张飞间接比较得出的强弱结论”对比来看,以差距为基础的间接比较得出的强弱结论确实不那么令人放心,所以将可信度又降了一档定作B
  3、人物评价:
 (1)通过有效评价直接比较得出的武力强弱结论,根据评价人的不同,可以分三类:
  ①作者评价,可信度为A。例如:根据“量管亥怎敌得云长”得出:关羽>管亥【A】;
  注:这种旁白式的作者评价,可信度无疑是很高的。
  ②少数见识过人的名人评价,可信度为B,例如:根据程昱(曹操身边的顶级谋士之一)评价“某举一人可敌颜良……非关公不可”得出:关羽=颜良【B】;
  注:作者塑造了一些见识过人、料事如神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评价可信度应该也还是不错的,我将其可信度设定为等同于间接比较。
  ③一般人物评价,可信度为C。例如;根据韩馥的评价“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得出:潘凤>华雄【C】;
  注:根据一般人物评价得出的结论可信度就比较低了,但是如果没有其他可信度更高的比较方式来得出结论,采用人物评价来得出结论将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2)根据“在公正单挑的基础上,参与单挑的某一方作出的弱于对方的评价”得出的强弱结论,可信度为A。例如:通过李典战赵云的料敌不过得出:赵云>李典【A】;
  注:这种人物评价是在与对手公正单挑了一定时间后得出的,由于武将通常不会轻易服输,这种情形下得到的结论的可信度很高,定为A
 (3)根据“在公正单挑的基础上,参与单挑的某一方作出的强于对方的评价”得出的强弱结论,可信度为C。例如:通过太史慈战程普的事后评价“我正要捉拿贼将,何故收军”得出:太史慈>程普【C】;
  注:本情形是在公正单挑以后做出的评价,且另一方没有同样的表示,可认定为一方打出了信心,所以稍强,但因为说自己弱的那是服输,说自己强的对方未必服输,所以可信度比(2)要低的多。
 (4)通过有效评价间接比较得出的武力强弱结论,可信度定为D,例如:曹操评价颜良“真勇将也”,曹操评价徐晃“真良将也”,得出:颜良>徐晃【D】;
  注:仅以武力而言,勇将应该比良将高一些。
  4、战场细节:
 (1)有效战例中,某一方的观战者先恐有失而采取行动(鸣金、助战等)或直接采取对本方武将有利的行动(助战),判该方单挑武将稍弱,可信度为C;例如:根据“小沛吕布战张飞,张飞方刘备恐有疏失而急鸣金”得出:吕布>张飞【C】;
  注:以上这些细节对于武力判定而言,无疑都是一些不利因素,这就是判某一方出现以上情形的武将稍弱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如果以其他可能性的存在而将这些不利因素无视,显然有开脱之嫌。
 (2)在先出战的武将被对手公正击败后,还敢主动出战的武将比之前失败的武将要强,可信度为C;例如:根据“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得出:程远志>邓茂【C】;
  注:这个还敢出战的行为相当于自己给出的一个评价:比先出战的武将强,通常不会有人傻到比自己的强的武将都失败了,自己还要去。
 (3)单挑中先退,但是作者用了“弃”、“撇”等字样的,判定为武力较强,可信度为C;例如:根据“太史慈见背后有人堕马,弃却张辽,望本阵便回”得出:太史慈>张辽【C】;
  注:在一般性的中断战例中,作者通常都用“拨马回走”、“拨马便走”、“拨马便回”等,而用上了“弃”和“撇”,个人觉得应该是表示武力较强一方在某种特殊原因下的主动中断单挑而走。
  最后强调:以上强弱判断方法全部是指通常情形下,如果遇到书中有其他异常提示的,不能简单套用,这在以后具体的战例分析中再谈。

矛盾结论的处理

  先举一个简单的矛盾来做个示范。
  结论1、华雄>潘凤,依据:华雄在有效战例中斩了潘凤,可信度A
  结论2、潘凤>华雄,依据:韩馥的评价“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可信度C
  我们应该相信可信度更高的结论1,最终结论:华雄>潘凤。
  对于一般性的矛盾,我们一般就采用上面的方法处理,当然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附上对于被推翻的那个结论的解释,例如将结论2中的韩馥解释成眼光太差。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且比较关键的矛盾处理,我会采用更详细的分析文章来得出最终的结论。

(三)差距的确定


  上一节我们讲述了如何获得武力强弱结论,这一节我们来探讨如何获得武力差距结论?从目前看到的武评文章来看,一般用以下方式表现武力差距:名次(排名相差多少位)、档次(相差几档)、级别(相差几级)。显而易见,用武力值表示的差距应该是目前最精确的一种方式。精确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将一个模糊的武力强弱感觉转化成精确的武力值本身就让人觉得不太可能,还好我不是在搞什么学术研究,大家不妨将我的武力值数据看作为某个三国游戏开发而准备的,纯属娱乐。

武力差距表

  在我看来,同样是失败,坚持的回合数越多,损失越小,与胜利方的差距越小;同样是胜利,获胜所用回合数越少,战果越大,与失败方的差距越大。因为两个角度并无本质区别,本人准备从失败方的角度,根据“失败程度+回合数”来确定其与胜利方的差距。
  本人统计了所有的完全有效战例,根据“回合数”和“失败程度”制作了单挑双方的武力差距表,表中数据完全是个人设定,认可度如果还行,那说明我的设定还不算太离谱。
    
  

表格的制定思想

  两个武将AB之间的公正单挑可以有多个结束点,以这些结束点为界限可以将单挑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假设A的武力不及B):
  第一阶段:AB各自满怀信心、充满斗志,场面均势,直到回合数
  结束点1A退走,退走的通常原因是料敌不过;
  第二阶段:A如果坚持不退,直到回合数;(部分战例在达到回合数②之前,可能会出现不明显的下风,这种不明显的下风原文虽无交代,但是可以从“A方观战者有人恐有失而采取行动”或“A方有人直接采取了有利于A的行动”推出)
  结束点2A败逃,败逃的通常原因是“气力不加”、“某法散乱”、“抵敌不住”;
  第三阶段:A如果坚持不败逃,直到回合数
  结束点3A大败,通常表现为“气力不加”兼“某法散乱”、甚至已经被击中只是还未受伤;
  第四阶段:A如果还不败逃,直到回合数
  结束点4A被击伤;
  第五阶段:A如果还不败逃,直到回合数
  结束点5A被击杀,彻底结束。
  不难看出:由于AB的武力是不变的,所以差距也是固定的,由“回合数+击退”、“回合数+击败”、“回合数+大败”、“回合数+击伤”、“回合数+击杀”所确定的差距应该是相同的。坚持的回合数从当然是越来越多的,但是失败程度也越来越严重,这就是我制定《武力差距表》的一个基本思想。
  由于生擒的难度比击杀还要大,所以,相同差距的生擒比击杀所需的回合数还要多一些。“只1+击杀”(也就是常说的秒杀)的差距30,但其实武将即使再弱一些,也不过还是被秒杀,所以应该算作至少差距30;同理,“不1+生擒”的差距也是至少差距30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15 09:0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些特殊处理

  按照《武力差距表》来确定武将之间的武力差距,需要大量的既有失败程度又有回合数的有效战例,但是这样的战例还不够多,所以,不得已加上了一些不是很严密的主观认定,以通过《武力差距表》的方式来确定更多的武将之间的差距。
一、回合数的认定:
 1、数十余合=40余合、数合=4合:
  注:由于书中有10余合、20余合、30余合、50余合,缺少了40余合;且从管亥战关羽的作者评价“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来看,管亥应该与关羽有明显的差距,数十余合的数值应该尽量小一些,基于以上两点,我将数十余合算作了40余合。同理,数合也被我算作了4合;
 2、酒尚温=10余合:
  注:参考实际情况下水的冷却时间,确定酒尚温的时间上限,一般不超过20分钟;并根据马超战张飞的总时间和总回合数,粗略的将时间转变为回合数,一般不超过20合;考虑到酒尚温的时间还包括了关羽出去又回来的路上花费时间,再加上将华雄确定的强一些有利于减轻矛盾,所以,将酒尚温=10余合。
 3、一通鼓未尽=10合:
  注:关张与曹营大将都有过接触,在关张二人皆不知道曹营为首之将是谁的情况下,这个三通鼓的回合数应该不能太少,一通鼓算作10余合,这样三通鼓应该能够保证关羽能够斩杀曹营大部分武将。
 4、不多时=20余合:
  注:100余合当然可以算是“多时”,80余合算做“多时”应该也无什么争议,那么我们究竟能够将回合数减少到多少还能算“多时”呢?个人觉得30合吧。参考的一些战例:关、张战吕布“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关羽战纪灵“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庞德战关平“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所以将“不多时”算做了20余合。
 5、少时=10合:
  注:因为“少时”的少,所以个人觉得这个回合数应该是个位数,由于只用于赵云13斩杀韩琪,为了韩琪的“精通武艺,弓马过人”,将“少时”确定为个位数中最大的“不10合”。
二、失败程度的认定:
 1、在之前《表格的制定思想》中,已经作出了一些认定,现在进一步明确如下:
1)“料敌不过”、“观战者恐有失而采取行动”、“观战者助战”参照“击退”;
2)“气力不加”、“某法散乱”、“抵敌不住”参照“击败”;
3)“气力不加兼某法散乱”、“击中未受伤”参照“大败”;
 2、“预先计划好的生擒”计算差距时在“生擒”的基础上再加大一点:
  注:这种情况下显然难度更大。如果对方只有一下攻击就被生擒,与一般性生擒已经看不出差别,仍然判做至少相差30;但是如果出现了回合数,这个回合数是有水分的,因为既然事先就已经计划要生擒对方,显然就不能伤害对方,所以在表格中生擒数据的基础上,差距再加大1点。
 3、“预先知不敌而计划好的诈败”参照“击退”:
  注:混战中的诈败,对于我们评定武力几乎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只考虑单挑中的某一方诈败。诈败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先计划好的,一种是战场上临时决定的,一般来说,事先计划好的诈败都只是一场表演,诈败能否成功取决于诈败方武将的演技和对方的见识,通常不能用于判断武力强弱和差距。但是,有一种情况不用隐藏,那就是在诈败武将知道自己武力低于诈败对象且差距明显的时候,他 可以毫无顾忌的全力出手。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根据较弱方坚持到诈败所用的回合数来判定差距呢?
  诈败要想让对方不怀疑,必须看起来像真败,因此要尽量的向真败靠拢,要不然诈败可能会被对方看穿;同时,既然事先已经计划好了诈败,应该没有必要冒较大的风险去达到真败的程度。结合以上两点,个人觉得以弱对强的诈败最佳时机应该是在被击退的时候,这个被击退的诈败是自身风险和诈败效果的平衡点。不排除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更注重自身安全或者更注重诈败效果,选择其他诈败时机,只能说个人觉得选择被击退这个诈败时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更合理一些。
 4、“公正单挑后因认定自己‘正要捉拿贼将’而质疑本方鸣金收兵的”参照“击退”:
  注:从这个质疑可以推测其获得了一些优势,但是场面并无相关的上风描写,因而被我算作了“不明显的上风”。

  最后强调:以上差距判断方法全部是指通常情形下,如果遇到书中还有其他异常提示的,不能简单套用,这在以后具体的战例分析中再谈。




(四)武力相当的认定


  通过前面两节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经初步了解我是如何判断强弱的,又是如何确定差距的。在我的武评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既判断了强弱又确定了差距的方法,这就是“武力相当”的认定。

能否武力相当

  有部分网友认为不可能有武力相当的两员武将,并以人的身高为例,认为不可能有身高相同的两个人:用cm刻度的尺测量身高相同的两个人,改用mm刻度的尺测量便未必相同;用mm刻度的尺测量身高相同的两个人,改用更精确的尺测量便未必相同。这段话说的很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
  1、只要测量的仪器可以无限精确,那么世界上没有身高绝对相等的两个人,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不存在武力绝对相当的两员武将;
  2、在某种有限精确的尺测量下,是可以出现身高相同的两个人的。所以,在某种精确程度下可以存在武力相当的两员武将。


武力相当与武力值相同

  在本武评中,有三种情况会导致武力值相同:一是武力精确相当;二是武力大致相当;三是武力不相当,但是差距小到无法表示。
  武力精确相当的两员武将的武力值必然相同,即“A=B”。武力大致相当的就是指“AB”,由于没有其他依据能够区分,只好也武力值相同。这两种种情形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我简单解释一下第三种情形。所谓“武力不相当”当然是指我们判断出了强弱,但是在本武评中,我采用了最小单位为1的武力差距值(见《武力差距表》的设定便知)来区分武将的武力,如果我们判定两员武将的武力差距远小于1,那么我所设计的武力值便不可能体现出这种差距,只好让他们武力值相同,从而也就出现了武力不相当而武力值却相同的情形。对于这种情形,我会在武力值结论后面附上强弱结论,未附加强弱结论的武力值相同通常是指武力大致相当。
  将来可能会有人将武力值精确到一位小数,那么第三种情形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是不可能完全避免这种情形,在一位小数的精确尺度下,仍然可能会存在武力不相当,但差距远小于0.1的两员武将;如果再精确呢?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吧。武评最终能够精确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必要精确到那种程度,相信现在大家的认识应该比以前更清楚了吧。

武力相当与不分胜负

  书中经常出现不分胜负,有于是些网友就根据不分胜负来判定两员武将武力相当,但是我们发现,许多战例在不分胜负之外尚有其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高下,例如:
  (关羽)出马与纪灵大战。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立于阵前候之。纪灵却遣副将荀正出马(14回)
分析:
  虽然原文中有不分胜负的描述,但是由“纪灵大叫少歇”可以判断出纪灵已经“气力不加”。关羽有没有也“气力不加”呢?原文告诉我们关羽根本没有休息,而是“立于阵前候之”,并且随后1合击杀纪灵副将荀正。显然关羽是强于纪灵的,此战虽然“不分胜负”,实则“高下已判”,并非武力相当。
  还有一些不分胜负的战例,虽然我们找不出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武力高下的信息,但是回合数偏少,例如:
  (吕布)引兵出阵,横戟大骂。许褚便出。斗二十合,不分胜负(12回)
分析:
  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这个不分胜负能否判定为武力相当,因为再打下去是有可能分出胜负的。如果关羽和纪灵才打到20合,就由于其他外部原因停止了单挑,那时纪灵连“少歇”都没有喊,岂不是看起来更像武力相当。所以我认为:回合数越少的“不分胜负”,越不能认定为武力相当。
  综上,“不分胜负”未必武力相当

武力相当的确定方法及其可信度

  武力相当其实也是强弱结论的一种,确定武力相当的方法与确定强弱的方法相似,按照不同方法确定的武力相当的结论的可信度是不同的,如果与强弱结论发生冲突,处理方法也是相信可信度更高的结论。
  1、直接比较:
  在有效战例中,两员武将进行了无限长时间的单挑,却怎么打都赢不了对方,判为武力相当,可信度为S。“无限长时间的单挑”显然是做不到的,所以上述判定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如果单挑到某一个很长的时间,我们(武评爱好者)都觉得再打下去也不可能分出高下,那么就可以判定为武力相当了。现在的焦点便集中在:这个很长时间是多长时间?
  结合演义实际情况来看,明确的最大回合数出现在马超和许褚的单挑中:100余合+100余合+30余合。所以个人将这个很长时间确定为“100余合+100余合+100余合”,俗称“三百合”。即:大战三百合还分不出高下的,判为武力相当,可信度为A。张飞挑衅吕布时,开口也是“三百合”,大概也是因为三百合过后,分出高下自然不用再打,分不出高下也不用再打了。100余合是不足以判定武力相当的,如果100余合打完分不出高下,便再怎么打也分不出高下的话,马超和许褚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第二个100余合、甚至第三个100余合(未完成)。原文中唯一能达到“三百合”的大战是许褚战典韦:(许褚和典韦)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不一时,那壮士又出搦战,典韦亦出。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12回)。张飞、马超的“100余合+100余合”的时间是从“午后”至“天色已晚”,中间还包括关上军马陆续下来的时间;而许褚战典韦第二阶段的时间几乎就与张、马之战的“100余合+100余合”相同,再加上前面的“从辰至午”,完全可以称之为“大战三百合”。不仅如此,许、典之战第二阶段还有一个惊人之处:无人喊停,也无人要求少歇,一直打到了马乏才暂止,还好两人的马同时乏力,要不然其中一方的后果将会很严重。所以:许褚=典韦【A】。
  以三百合作为标准对张飞、马超、许褚等顶级武将来说是可以的,但如果用于全部的武将显然要求太高了,武将的体力是不同的,可以想象:有的武将你让他一个人练武,练个三百合都未必练的下来。这样一来,对于不同的武将便要制定不同的标准才合理,但我们不可能准确制定出这样的一整套标准,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双方都认为再打下去也赢不了对方”来判定武力相当。但双方作出这种认定的时机往往是不一致的,甚至有的武将性格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非要战到底),所以通常总是有一方先作出了这种认定,单方面作出这种认定对于其武力判断是个不利因素,因为它排除了强于对方的可能,却并未排除弱于对手的可能,所以,只有在“有其他证据证明自己不弱于对方”的前提下,单方面认为“赢不了对方”的情形才能判定为武力相当,可信度为A。例如:
  马超战张飞(65回),在“100余合+100余合+20余合”时(以单挑为基础),认定“赢不得张飞”(当然也就无需再打),但马超有其他不弱于张飞的证据“以张合为参照的间接比较”,最终判定:马超=张飞【A】;
  注:可能有网友认为长时间单挑难分高下的未必是武力相当,只是说明了差距极小,应该再继续综合考虑其他战例、其他方法得出的结论。例如:张飞、马超虽然长时间单挑难分高下,但是以张合为参照的间接比较明显可以看出“马超>张飞”,所以马超和张飞肯定不是武力相当。认为而我将这种武力相当的结论的可信度设定为A,导致间接比较得出的结论(可信度为B)推翻不了它是不合理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假设一些情形,分析好之后问题也清楚了:
  有三位武将: MNQ,我们准备比较MN的武力;
  情形1假设M有个战例:M3合击败吕布;假设Q评价:M强于N;假设N的战例:无。
分析:
  在现有情况下,我们的结论毫无疑问是:M>NC】,哪怕M没有战例都没有关系;现在我们思考:如果N不服Q的评价,N要证明自己与M武力相当,他还有没有办法?当然有,N也去战吕布,只要结果也3合(不能多也不能少)击败吕布就行了。即:可以用间接比较的方式得出的“M=N”结论,推翻一般人物评价得出的“M>N”的结论。而反过来推翻是不行的,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情形2假设M有个战例:M3合击败吕布;假设N有个战例:N5合击败吕布。
分析:
  在现有情况下,我们的结论毫无疑问是:M>NB】;现在我们思考:如果N不服,N要证明自己与M武力相当,他还有没有办法?当然有,一种是再去战吕布,争取也3合击败吕布,但还有另一种更直接的:N直接去找M单挑,单挑很长的时间,一直单挑到M认定自己赢不得N。即:可以用更直接的事实来推翻间接比较的事实。而反过来推翻是不行的,我们充其量承认:M的武力不比N强,但M战吕布比N更有一手。
  2、间接比较:
  由于差距量化的原因,这个基本用不到。
  3、人物评价:
  这个与判断强弱中提到的可信度规定类似,根据评价人不同分为三种情况,由于评价的内容一般是以武力齐名(或以武力并称),而以武力齐名或并称本应该只能表示武力差距较小,强行将其认定为武力相当,显然可信度是要有所下降的,所以,我规定:作者认定的,可信度为B;见识过人的名人认定的,可信度为C;一般人物评价的,可信度为D。例如:根据孔明(见识过人的名人)认定的“需张、赵二将方可与敌”得出:张飞≈赵云【C】;
  4、一起出阵:
  很明显,这个可信度就更低了,肯定是D。但是对于一些严重缺少武力判断依据的武将来说,也只能如此处理了。例如:根据“李傕侄李暹、李别出马阵前”得出:李暹李别【D】。



(五)武力值的推导


  在确定了“武力差距结论”(差距结论中包含了强弱结论)和“武力相当结论”以后,武力值的推导是一件较轻松的事,例如,我们假设已知A的武力值为80,我们有如下结论:
  “B弱于A、差距10”,推出B的武力值为70
  “A弱于C、差距5”,推出C的武力值为85
  “DA武力相当”,推出D的武力值为80
  ……
  以上就是武力值的推导过程。但在具体的推导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一些原则。

从已知推未知

  由于所有武将的武力值全部未知,因此至少要先给某一位武将的武力值作出人为规定,然后才能由该武将的武力值去推导其他武将的武力值,我将这种人为规定武力值的武将称为“起点武将”。
  理论上可以多设定一些起点武将,那样我们的推导会更轻松,但是那样做的缺陷是:对于这些起点武将之间的武力值的差距是否准确,难以保证。如果有网友能够提出充足的依据来证明这些起点武将之间的差距是准确的,那又何必规定这么多起点武将,先规定其中一位,再以这些充足的依据推出另一位不就行了吗。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多位起点武将之间武力值差距的不准确,我准备只给一个武将的武力值做人为规定。从理论上来说,武力链中的任意一位武将都可以作为起点武将,但是为了更符合大多数网友的习惯,我将吕布作为了起点武将,武力值规定为100。然后要做的工作就是:从吕布开始推导出第一批武将的武力值,这批武将便成为武力已知的武将,然后再由这一批武力已知的武将再推导出更多武将的武力值……最终所有武将的武力值都只是一套相对数据,都可以随着起点武将的武力值的改变而改变,但武将之间的差距保持不变。


选择推导途径

  当我们以吕布为起点武将推导第一位武将(假设A)的武力值时,有且只有一个推导途径,那就是由吕布来推导。但是当我们再推导第二位武将的武力值时,如果这位武将的武力值既可以由吕布来推导,又可以由A来推导,那么推导途径便不止一条了,假如这两条推导途径的推导结果是一致的还好,一旦不一致,选择哪一条推导途径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大难题,越往后推导,产生这个问题的可能性便越大。
  个人觉得推导途径的选择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推导出的武力值结果能够更合情合理的解释该武将的所有表现;其次,如果按照不同的推导途径推出的武力值,基本都能将该武将的所有表现解释的合情合理的情况下,本人倾向于选择武力值较高的那条途径;最后,对于一些难以解释的不一致,个人还引入了“败退时机说”,正如部分网友引入“攻防二维说”、“武力波动说”、“武力发展说”、“武艺相克说”等一样。


待续,下一篇《4.6武力值的主观认定》。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8 13:3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五篇  战例分析前论


    前面已经构建好了武评系统,本来就已经可以开始结合战例分析做武评结论了,但是鉴于以往战例分析方面的争议很大,为了减少争议,或者提高争议的层次,本人写下了这篇战例分析前论。

(一)武评目标与严密性


  武评文章的目标通常是不一样的,有些是为了确定哪些武将能够入围超一流,有些是为了给全部武将分档次,有些是为了给武将之间排名次,我这篇武评文章的目标是:“确定《三国演义》中全部人物的武力值”。这应该算是一个终极目标,本次武评之所以叫做《三国终结武评》与此也有很大关系,完成了终极目标,也就算终结了。这个目标其实早就有人完成过,大家看看三国类游戏里的武力设定就知道了。
  严密性是每个武评爱好者应有的追求,但武评目标与严密性是一对矛盾。例如:
  甲、追求的武评目标是“无”(根本不想参与武评,算不上武评爱好者),甲根据“关羽温酒斩华雄”,判定“关羽的武力有可能强于华雄,但也有可能并不强于华雄,因为华雄可能轻敌,还有可能“方欲问之”时被斩……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乙、追求的武评目标是“排名”,乙先给出一个主观认定(凡是没有交代原因的被击败,默认是因为武力不及对方,而非其他原因),然后再根据“关羽温酒斩华雄”,判定“关羽的武力强于华雄”。
  丙、追求的武评目标是“确定关羽、华雄的武力值”,丙给出2个主观认定(一个就是乙采用的主观认定,另一个是“温酒=10余合”)和一个人为设定(“10余合+击杀”差距14),然后再根据“关羽温酒斩华雄”,判定“关羽>华雄,差距14”(目前丙还未完成武评目标,那还需要更多的人为设定)。
  不难发现:甲的结论毫无漏洞是最严密的(一种多种可能性并存的结论);乙舍弃了其他可能性(即使那些可能性真的很小)不如甲严密;丙的严密性最差就不用说了。追求的武评目标层次越高,所附加的主观认定和人为设定也就越多,严密性也就越差。如果要求丙的严密性达到乙,乙的严密性达到甲,那么乙和丙都将无法完成自己的武评目标。弄清了这层关系,我们便可以知道武评爱好者追求的严密性,只能是一种相对的严密,是和武评目标捆绑在一起的,只有在完成了同样的武评目标的基础上,过程的严密性才有可比性。
  看武评文章时,希望大家能够将自己的武评目标想象成与所看文章一致,然后再来讨论其是否相对而言最严密。说的再彻底一些吧,如果某武评文章中采用“主观打分法”给诸葛亮确定武力,请在批评其方法不严密之前先想一想,如果让你确定诸葛亮的武力值,除了“主观打分法”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如果没有,那么“主观打分法”这种根本谈不上严密的方法就是相对而言最严密的方法。(不反对可能会有一些武评爱好者对严密性有一定的要求,从而放弃给诸葛亮这样的毫无武力依据的人物确定武力)

(二)提升主观认定的认可度


  主观认定是影响严密性的最大因素。但是前面已经说过了,由于完成武评目标的需要,明知一些主观认定不够严密,但也非认定不可,所以,接下来我们探讨的重点放在:如何提升他人对某一主观认定的认可度?
  武评界有这样一条“武评公理”:没有交代原因的被击败,默认是因为武力不及对方,而非其他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无法排除失败方醉酒、伤病、疲劳等其他可能性,哪怕那些可能性真的很小。由此可见,所谓“武评公理”也不过是个人的主观认定,所见略同的人多了,认可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武评公理”。如何将主观认定的认可度尽量提高?经过思考我给出了如下答案:
  1、人们一般都有一种“通常思维”的判断,而其他可能性一般达不到“通常”这种程度,我们的主观认定必须符合通常思维。
  例如:“AB下棋,A输了”我们通常认为这是因为“A的棋力不如B”。当然存在其他的可能,例如“A故意让B”,但如果说“AB下棋,A输了”通常是因为“A故意让B”,那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了。当然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大家不妨自己用上述句式读读看,我就不再一一列举。
  作者在写作时也正是因为人们的通常思维而可以有所省略,而不需要像严格的法律文书一样处处明确交代,而不必担心会被读者误解。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武评公理,当BA击败时,在没有任何其他提示的情况下,按通常思维我们自然会得出“A的武力强于B”的结论,而不去考虑其他可能。
  必须承认“通常思维”都是个人认为的“通常思维”,只有得到了较多人(不是全部)的认可才能成为真正的“通常思维”。某一阶段赞同(或反对)的人多都不是最终结论,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更多人的检验。
  2、可以通过“写作的前后一致性”来检验我们的主观认定,看有无矛盾。
  例如:在某些战例中出现一方醉酒时,作品中是有过明文交代的,这种明文交代可以看做是:作者在防止由于未作交代而引起读者对作品的疑惑和误解。考虑到写作的“前后一致性”,如果作者真的是想表达失败方处于醉酒状态,一定会有明文交代,没有交代当然也就不会是醉酒,这与我们的主观认定是没有矛盾的,其他同理。
  按照“通常思维”作出的主观认定,并经过“写作的前后一致性”检验无明显矛盾的主观认定才有可能拥有相对较高的认可度。
主观认定多少还是有一些理由可讲,有一些章法可循,就算是“温酒=10余合”的主观认定,也是考虑了类似的实际情形(将一杯热水放置尚温的时间)、考虑了袁绍对华雄的评价等等。如果是毫无理由的主观认定,还是叫“人为设定”较准确。既然是设定,想设定成什么都行,例如:我可以设定“10余合+击杀”的差距为14、也可以是24等等。如果用严密性来衡量人为设定,那是一点都不严密,所以,对于一些武评文章中出现的“为了完成武评目标而不得不进行的一些人为设定”,我们应该换个评价角度——合理性。假如“10余合+击杀”的差距设定为14,而“1+击杀”的差距设定为5,显然就是不合理的。


(三)单挑场面


  原文中的单挑场面应该说不少,但是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我们不知道武将们是如何单挑的?我们甚至搞不清,什么是“一合”?什么又是“不一合”?我们很想知道答案,原文作者是绝对不会给我们答案了,我们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求与原文吻合。
 

单挑前的准备

  以阵前单挑为例,单挑前的站位如下图所示,双方准备单挑的武将其起点都在己方阵前,但与己方兵阵有一段距离。黑方武将A,起点在a处;白方武将B,起点在b处,c为双方相遇交战处。


  
 

具体单挑方式及回合数定义

    目前见过的除个人提出的“原地厮杀说”之外,还有一种“反复冲杀说”,特意将两种主流理论放在一起讨论。
 1、原地厮杀说:
  双方武将前冲,在c处相遇交马,然后就在c的位置各自出招大战,直到分出胜负后,失败一方拨马向己方阵中败逃。
  “一合”是指A出招攻击、B招架,再B出招攻击,A招架;“不一合”就是指A出招攻击、B招架后,战斗结束,战斗结束的原因最常见的是一方武将败逃或被斩。这里的出招攻击未必只是一下攻击,如果只用了一下攻击便击杀了对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秒杀。
 2、反复冲杀说:
  双方武将前冲,在c处相遇后出招,若双方在此招中未分胜负,马继续前冲,双方都停不住或者不想停,直到黑方武将A大约到了b处,白方武将B大约到了a处,然后双方拨马再往回冲,又在c处相遇,又出招交战后,又继续往回冲到双方最初的各自起点ab,拨回马,再次与最初的站位完全相同。这就是“1个回合”,也就是原文中的“1合”,然后不断重复上面的过程……
  “不一合”是指武将Aac(出招交战)→b,然后战斗结束,战斗结束的原因最常见的是一方武将败逃或被斩。这里的出招交战未必只是一下攻击,如果只用了一下攻击便击杀了对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秒杀。


二者的优劣比较

 1、凡是能用“反复冲杀说”解释的战例,都可以用“原地厮杀说”来解释;而不少“原地厮杀说”能够解释的战例“反复冲杀说”不能解释。例如:
 ①曹洪拦截马超救曹操。曹洪难道是靠马超冲过去后再回马冲向自己,以这种搞笑的方式拦下马超的吗?
 ②文丑战公孙瓒。“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很显然这是一场“文丑在桥上、公孙瓒在桥边”的原地厮杀。
 ③诈败用箭战例。冲杀后,双方分开时取出弓箭,然后转身一箭不就行了,何必诈败呢?
 ④ “不几合”败逃战例。这个败逃时机是不是选错了?为何这样的败逃竟然从未遭到过对手的拦截?
 ……
 2、有网友指出“原地厮杀说”的一个缺陷——战斗1合所需的时间太短。
  根据张飞战马超的总时间和总回合数可以粗略的计算出1合所需的时间,有网友认为“反复冲杀说”中的马来回奔跑,在时间上可以更吻合一些。这个问题我在“原地厮杀说”中是通过延长攻击时间(招架时间必然也相应的延长)解决的,攻击一招并非攻击一下,这一招也许攻击了3下,也许攻击了5下;每一下攻击的时间也不一样,也许某武将的一下攻击,只要对方一招架就立即撤回,变换角度攻击第二下;也许某武将的一下攻击,在对方招架后还想借助力量压垮对方,于是形成一段时间的相持,等等。
  综上,“原地厮杀说”没有明显的缺陷,在目前见过的各种单挑方式中,它能够解释最多的战例,所以个人将其作为《三国演义》一书中默认的单挑方式。


(四)败退时机说


  之前在分析武力差距表的制定思想时,就已经提出了武将选择的败退实际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将书中没有任何提示的败走,默认为正常败走,失败程度算作“击败”。但是有时作者会给出一些提示,例如有的人在场面并未下风时,便“料敌不过”,留有余地的全身而退,甚至被人误以为“今又卖阵,罪当斩首”(李典战赵云);有的人一直打到“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的双重失败境地,却还不败走(曹洪战马超)。考虑到这种提示,我认定李典战赵云属于“相对于正常败走的提前败走”,将失败程度算作了低于“击败”的“击退”;曹洪战马超则属于“相对于正常败走的拖后败走”,将失败程度算作了高于“击败”的“大败”。以各种失败程度结合回合数来确定差距是本武评的核心理论,在大部分时候是适用的,但在少数关键战例中出现了矛盾,所以,还必须加以调整。
  我们以马超战张合、张飞战张合这2个战例先来看看矛盾之所在:
  1、马超战张合:马超>张合【S】,“20+击败”差距10
  2、张飞战张合:张飞>张合【S】,“三五十合+中断”差距小于5,经分析定为4,见《6.2结论推导过程.16张合》;
  由于马超和张飞武力相当(至少是极其接近),分别由这两战推出的张合武力便出现了较大的不一致,有3种思路解决这个问题:
  ①承认“马超和张飞武力相当(至少是极其接近)”的结论,张合战马超的败走为正常败走,战张飞为拖后败走(即:将张飞战张合视作反常);
  ②承认“马超和张飞武力相当(至少是极其接近)”的结论,张合战张飞的败退为正常败走,战马超为提前败走(即:将马超战张合视作反常);
  ③认定张合战马超和张合战张飞都是正常败走,通过以张合为参照的间接比较得出 “马超比张飞武力至少高6点”的结论(即:将张飞战马超视作反常)。
  思路不能采用。这主要是因为证明“马超和张飞武力相当(至少是极其接近)”的结论的依据有“二人两次100余合不分胜负的直接交手”、“马超认定自己赢不得张飞”和“孔明评价张飞可敌马超”,想要证明两人武力完全相当,或许尚能挑出些许骨头,想要证明两人武力极其接近,几乎是板上钉钉。所以,我们的焦点集中在思路和思路上。
  根据思路确定的张合武力89,根据思路确定的张合武力95,我们究竟是将张合的武力确定的强一些还是弱一些呢?下面我将确定最终结论的步骤做个详细的阐述,将来遇到类似的问题,直接套用这种方法。
  步骤1、我们首先应该参考张合的其他重要战例,如果其他重要战例一边倒的支持张合武力89(或95),那么最终结论就此产生。
1)张合战赵云(武力值99):张合30余合被击败,赵云体力还受损在先。此战是支持张合武力89的;
2)张合战张辽(武力值96):四五十合不分胜负,令曹操暗暗称奇。随后许褚(武力值99)与高览(高览张合)加入,形成22,还是曹操先采取了措施。此战是支持张合武力95的(高览张合);
  由于不是一边倒的支持张合武力89或张合武力95,所以,我们还要进入第二步骤。
  步骤2、采用张合武力89,尽量将不支持张合武力89的战例,解释成不矛盾;再采用张合武力95,尽量将不支持张合武力95的战例,解释成不矛盾。然后比较哪种情况下的解释更合情合理,更能够让人接受,那么最终结论就此产生。
  如果张合武力89,我实在难以将张合战张辽(包括随后的高览战许褚)解释的较合理,但是对于张合武力95,我还能找到一些不算有力的解释,所以最终结论确定为:张合武力95。下面是我的解释:
  1、武力值95的张合战武力值99的马超,为何20合便败走?
  当时情形是于禁败了张合上,张合败了李通上。马超战李通时出现一个细节:奋威交战,数合之中,一枪刺李通于马下。超把枪望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从李通数合被击杀来看,李通武力明显不及于禁,更不及张合,为何对这样一个武力较弱的对手,马超反而要“奋威交战”?而且随后不再单挑,而是挥兵冲杀?个人觉得很可能是马超感觉到了不对,曹营武将轮流上来单挑,然后全身而退,这分明是以车轮战消耗马超的体力。谁让马超醒悟的呢?很可能正是张合,提前败退的太早。
  2、武力值95的张合战武力值99体力受损的赵云,为何30余合便败走?
  我们发现,此战张合败退后,还有后续手段,“云乘势冲杀,却被邰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最终还是“云长、关平、周仓引三百军到。两下相攻,杀退张邰”。这样一来,张合提前败走的可能性便显现出来了。本应该“败将何敢复来”,长坂张合再遇赵云,并不仗着兵多围攻,而是单挑赵云,这也增大了张合那次30余合败走属于提前败走的可能性。
  纵观张合的全部表现,我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张郃在单挑强敌时,总能够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当强则强,例如:官渡战张辽,长坂战赵云;而又不一味逞强,例如:潼关战马超的车轮战、穰山战赵云的守山隘。要不是战张飞时的“有救兵可盼”心理,其很有可能仍然选择提前败退。
  强调:以上解释只是一种事后的解释,不能作为依据使用
  好了,相信大家现在看懂了我处理这类问题的思路了。下面谈谈这种处理方法的缺陷:
  1、有双重标准之嫌。
  马超击败张合这样一个非常清晰的战例,却被我解释成了张合提前败走。当然不能采用双重标准,所以我必须强调:只有在依据各个有效战例确定武力值的过程中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一致,这才允许使用这种方法
  2、可以有更好的解释。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所以大家如果有更好的解释,欢迎交流、讨论。
  3、可以有其他方法。
  例如:攻防二维说、武艺相克说、武力发展说、武力波动说等等,只是目前没有看到具备了良好的“可操作性”的其他方法。
  小结: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武评理论有问题,而是原文的描写不是非常严格的前后一致,武评爱好者追求的只能是一种相对更好的自圆其说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18 21: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一对多的处理


  前面我们一直用一个词“单挑”,其实“单挑”中也允许包含一对多的战例,本应该改为“斗将”更确切,但是单挑说习惯了,就继续沿用吧。
  估计不可能由原文中的一对多战例看出多人方的武力叠加公式,因为作者连武力值的精确概念估计都没有,当然也就更不会有这种公式。这种公式只能是由各位武评爱好者创造性的提出,只要能够较好的解释原文中的战例、合情合理即可。
  这么多年没有寻找到合适的、多人方的武力叠加公式,个人感觉最根本的原因是未曾将单个武将的武力较准确的数值化。最近本人完成了大多数武将的武力数值推导工作,所以开始研究多人方的武力叠加公式。现提出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
  n人联手武力=第一武力+[第二武力-(对手武力-26]/3+……[n武力-(单人方武力-26]/3注:若武力<(对手武力-26),则忽略。
说明:
 1、该公式保证了n人联手的武力绝对不会低于n人中的最高武力。
 2、该公式忽略了武力低于(对手武力-26)的武将对联手武力的贡献。26的含义是“2+击杀”的差距,也就是说如果n人中有人武力与对手差距太大,例如1合就会被击杀,那么单人方通过闪躲很可能就先干掉了他,根本不能持续进行以多打少。
 3、由该公式可知,联手的武力还与对手的武力有关,对手武力越低,联手的叠加效果越大,战斗结果便更不相同。
  下面我们利用此公式、武力差距表和本人的一些武将武力数值来解释一些一对多战例。
1、关羽(99)、张飞(99)对吕布(100),结果30合战不倒吕布:
  关、张联手武力99+[99-100-26]/3107.3
解释:
  查表可知30合击败吕布的武力需要108,所以关、张联手30合未能击败吕布;同样由查表可知关张联手30合应该能够击退吕布,考虑到关张只是30合战不倒吕布,以能否战倒为目标,而非以能否战平为目标,显然关张是占优势的,只是吕布不退。


2、于禁(85)、乐进(91)对吕布(100),结果双战吕布不住:
  于、乐联手武力91+[85-100-26]/394.7
解释:
  查表可知于禁、乐进联手本应该能够抵挡吕布30余合以上,考虑到曹军战局不利对武力发挥的影响,实际回合数应该明显小于30余合。


3、郝盟(70)、曹性(70)、成廉(70)、宋宪(74)对典韦(99),结果郝盟、曹性、成廉、宋宪不能抵挡:
  郝、曹、成、宋联手武力74
解释:
  由于郝盟、曹性、成廉武力都低于(99-26),所以忽略不计,以74的武力对典韦自然不能抵挡。


4、许褚(99)、典韦(99)、夏侯惇(96)、夏侯渊(95)、李典(89)、乐进(91)对吕布(100),结果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
许、典、夏、夏、李、乐联手武力99+[99-100-26] +[96-100-26] +[95-100-26] +[91-100-26] +[89-100-26]132.3
解释:
由于差距达到了32.3,而差距30便可以秒杀,所以吕布自然遮拦不住这6人的攻击。


5、杨昂(90)、杨任(90)对许褚(99),结果:杨昂、杨任不能当许褚之勇,回马退去:
  杨、杨联手武力90+[90-99-26]/395.7
解释:
  查表可知杨昂、杨任联手可以和许褚战到50余合左右,如果小于这个回合数,自然可以从容退去。


6、高顺(90)、侯成(74)对典韦(100),结果:高顺、侯成倒走出城:
  高、侯联手武力90+[74-99-26]/390.3
解释:
  查表可知高顺、侯成可抵挡20余合左右,所以虽然被打得倒走出城,但是并未中途败逃。


7、再假设一个战例与关、张战吕布对比,以明确单人方的武力对联手武力叠加效果和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关羽(99)、张飞(99)对A92):
  关、张联手武力99+[99-92-26]/3110
解释:
  关、张联手武力超过对吕布时的107.3;与A差距18,查表可知正常结果为:关、张联手4-5合击败A


  这个公式有什么用?一些1对多战例中的武将武力还未确定,又没有其他更好的确定方法,这时我们便可以利用上述公式来确定其武力,例如:
  韩瑶(x)、韩琼(x)对赵云(七旬赵云95),结果赵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
分析:
  由韩瑶、韩琼一起出场,将他们的武力看做近似相等;从书中描述来看二人只是战不下赵云,还谈不上被赵云战下,所以判定他们联手的武力约等于赵云。根据公式有:二韩联手武力x+[x-95-26]/395;解得:x=88.5;考虑到接下来赵云13还少时杀1人,所以,将88.5向下取整为88
  由于公式匆匆完成,尚未进行全面检测,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欢迎讨论。

第六篇  普通武力评比

(一)以推导为主的结论

说明:
1)最前面的数字代表武力值;后面是具有该武力值的武将;武将名字后括号内的数字是指其推导过程的序号,以方便查阅推导过程;
299是壮年黄忠的武力值,加个*以示提醒;
3)目前并不全,不断更新中。

一、能够确定武力值的结论:
100:吕布(人为规定)
99:张飞(4)、马超(16)、赵云(17)、许楮(27)、典韦(50)、关羽(64)、颜良(64)、*黄忠(77)、文丑(138)、(其中:马超=张飞>关羽颜良>许楮=典韦)
98:庞德(79
97:太史慈(91)、孙策(91
96:张辽(91)、甘宁(99)、夏侯惇(142)、
95:张郃(112)、高览(115)、魏延(116)、徐晃(127)、夏侯渊(140)、
94:臧霸(109)、
93:凌统(98)、
92:曹洪(26)、李严(84)、
91:管亥(68)、关平(88)、乐进(105)、纪灵(137)、
90:华雄(67)、程普(92)、黄盖(108)、高顺(145)、杨任(146)、杨昂(146)、
89:李典(32)、王平(114)、
88:马岱(15)、公孙瓒(139)、
87:武安国(3)、王朗(93)、
86
85:于禁(24)、
84:蔡阳(75)、
83
82:陈应(35)、鲍隆(59)、杨柏(122)、
81
80
79:方悦(1)、车胄(70)、
78:曹豹(8)、孟坦(72)、潘凤(82)、
77:李通(25)、
76:李丰(5)、高升(7)、夏侯兰(11)、刑道荣(12)、梁刚(18)、乐就(18)、吕旷(31)、吕翔(57)、雍闿(123)、何平(125)、
75:王方(23)、李蒙(47)、张先(53)、雷叙(63)、
74:张武(30)、潘遂(43)、陈孙(55)、何仪副元帅(61)、宋宪(65)、杨龄(76)、吕建(90)、徐荣(143)、
73:李封(51)、薛兰(62)、袁尚(96)、沮鹄(97)、
72:汪昭(130)、彭安(131)、潘璋(135)、
71:裴元绍(29)、夏侯恩(34)、金环三结(40)、董荼那(60)、阿会喃(60)、蒋钦(136)、魏续(66)、荀正(69)、孔秀(71)、秦琪(74)、桥蕤(144)、
70:郝荫(9)、刘岱(10)、曹性(19)、成廉(19)、王忠(20)、吴懿(36)、朱然(39)、韩瑛(41)、韩德(42)、何仪(49)夏侯存(78)、于糜(94)、蔡瑁(101)、樊能(103)、、晏明(117)、钟缙(118)、刘辟(121)、曹遵(124)、钟绅(126)、昌奇(141)、
69:徐商(89)、
68:任夔(48)、宗宝(83)、
67:韩浩(85)、胡轸(100)、吕公(102)、崔勇(128)、李乐(129)、、韩暹(133)、胡才(133)杨奉(136)、
66:夏侯尚(86)、史迹(87)、
65:俞涉(81)、
64
63
62
61:钟繇(21)、黄祖(110)、
60:忙牙长(22)、夏侯楙(119)、
59
58
57
56
55
54
53:岑璧(56)、

二、能够确定武力值上限的结论:
70:穆顺(2)、
69:邓茂(6)、淳于导(33)、慕容烈(37)、焦炳(38)、!李暹(52)、尹楷(54)、王植(73)、
68
67:周听(95)、
66:马延(106)、张顗(107)、
65:朱赞(45)、苏颙(46)、
64
63
62
61
60:祖茂(80)、
59:黄劭(58)、岑威(120)、

三、能够确定武力值下限的结论:
>89:张任(14)、
>82:!严颜(13)、
>76:!姜维(44)、
>75:鞠义(28)、
>71:张英(111)、
>52:史涣(104)、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18 21:3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结论推导过程

1、方悦:
【途径】吕布100方悦79
【依据】5回,吕布>方悦【S】,“无5+击杀”差距21
【结论】方悦武力79

2、穆顺:
【途径】吕布100穆顺70
【依据】5回,吕布>穆顺【S】,“只1+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穆顺武力70

3、武安国:
【途径】吕布100武安国87
【依据】5回,吕布>武安国【S】,“10余合+击伤”差距13
【结论】武安国武力87

4、张飞:
【途径】吕布100张飞99
【依据】16回,吕布>张飞【C】,“100余合+击退(张飞方刘备恐有疏失而急鸣金)”差距1
【结论】张飞武力99

5、李丰:
【途径】吕布100李丰76
【依据】17回,吕布>李丰【S】,“不3+击伤”差距24
【结论】李丰武力76
-------------------------------------------------------
6、邓茂: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邓茂68
【依据】1回,张飞>邓茂【S】,“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邓茂武力69

7、高升: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高升76
【依据】2回,张飞>高升【S】,“不数合+击杀”差距23
【结论】高升武力76

8、曹豹:
【途径】吕布100张飞99曹豹78
【依据】14回,张飞>曹豹【S】,“3+击败”差距21
【结论】曹豹武力78
【说明】此战张飞之前刚刚有过“酒犹未醒,不能力战”的状态,虽然出城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所恢复,但是与平时相比较应该还是要下降一些的,由这样的张飞推导的曹豹武力也应该有所下降;但是曹豹也有不利因素,白天刚被鞭至五十。两相抵消,曹豹武力便不再下降。

9、郝萌: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郝萌70
【依据】19回,张飞>郝萌【S】,“1+生擒”差距29
【结论】郝萌武力70

10、刘岱: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刘岱70
【依据】22回,张飞>刘岱【S】,“1+生擒”差距29
【结论】刘岱武力70

11、夏侯兰: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夏侯兰76
【依据】39回,张飞>夏侯兰【S】,“不数合+击杀”差距23
【结论】夏侯兰武力76

12、邢道荣: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邢道荣76
【依据】52回,张飞>邢道荣【S】,“不数合+击败(气力不加)”差距23
【结论】邢道荣武力76

13、严颜:
【途径】吕布100张飞99严颜>82
【依据】63回,张飞>举手无措的老年严颜【S】,“不10+生擒”差距17
【结论】严颜武力>82

14、张任: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任>89
【依据】64回,张飞战体力受损的张任,“10余合+中断(张飞方严颜引兵大进)”差距<10。干扰因素:张任体力受损;
【结论】张任武力>89

15、马岱: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岱88
【依据】65回,张飞>马岱【S】,“不10+击败”,但是马岱被魏延与张飞车轮战,将之前战魏延的不10合折算成战张飞的回合数加进去,粗略算作10余合个人觉得较合理,所以差距为11
【结论】马岱武力88

16、马超: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
【依据】65回,张飞=马超【A】,见《4.4武力相当的认定》;
【结论】马超武力99

17、赵云: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
【依据】65回,张飞赵云【C】,评价人孔明,“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
【结论】赵云武力99
---------------------------------------------------
18、梁刚、乐就:
【途径】吕布100李丰76梁刚、乐就76
【依据】17回,梁刚、乐就李丰【D】,袁绍“使李丰、梁刚、乐就为催进使,接应七路之兵”;
【结论】梁刚、乐就武力76
----------------------------------------------------
19、曹性、成廉: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郝萌70曹性、成廉70
【依据】11回,曹性、成廉郝萌【D】,“两将又各引三员健将: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
【结论】曹性、成廉武力70
-----------------------------------------------------
20、王忠: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刘岱70王忠70
【依据】19回,王忠刘岱【S】,“遂唤前军刘岱、后军王忠引军五万,打着丞相旗号,去徐州攻刘备”;
【结论】王忠武力70

21、钟繇: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岱88钟繇61
【依据】58回,马岱>钟繇【S】,“不1+大败”差距27
【结论】钟繇武力61

22、忙牙长: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岱88忙牙长60
【依据】88回,马岱>忙牙长【S】,“1+击杀”差距28
【结论】忙牙长武力60
--------------------------------------------------
23、王方: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王方75
【依据】10回,马超>王方【S】,“不数合+击杀”差距23
【结论】王方武力75
【说明】根据年龄对武力的影响,推出年幼马超武力98

24、于禁: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于禁85
【依据】58回,马超>于禁【S】,“八九合+击败”差距14
【结论】于禁武力85

25、李通: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李通77
【依据】58回,马超>李通【S】,“数合+击杀”差距22
【结论】李通武力77

26、曹洪: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曹洪92
【依据】58回,马超>曹洪【S】,“四五十合+大败(刀法散乱兼气力不加)”差距7
【结论】曹洪武力92

27、许楮: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
【依据】59回,马超>许褚【C】(见《8.1马超>许褚》),“100余合+100余合+30余合+中断”差距极小;
【结论】许褚武力99
-----------------------------------------------
28、麴义: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8麴义>75
【依据】7回,赵云>体力受损的麴义【S】,“不数合+击杀”差距23
【结论】麴义武力>75
【说明】根据年龄对武力的影响,推出少年赵云武力98

29、裴元绍: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裴元绍71
【依据】28回,赵云>裴元绍【S】,“1+击杀”差距28
【结论】裴元绍武力71

30、张武: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张武74
【依据】34回,赵云>张武【S】,“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张武武力74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8 16:5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1、吕旷: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吕旷76
【依据】35回,赵云>吕旷【S】,“不数合+击杀”差距23
【结论】吕旷武力76

32、李典: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李典89
【依据】36回,赵云>李典【A】,“十余合+击退(李典料敌不过)”差距10
【结论】李典武力89

33、淳于导: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淳于导69
【依据】41回,赵云>淳于导【S】,“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淳于导武力69

34、夏侯恩: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夏侯恩71
【依据】41回,赵云>夏侯恩【S】,“1+击杀”差距28
【结论】夏侯恩武力71

35、陈应: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陈应82
【依据】52回,赵云>陈应【S】,“四五合+击退(陈应料敌不过)”差距17
【结论】陈应武力82

36、吴懿: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吴懿70
【依据】64回,赵云>吴懿,“1+生擒”差距29
【结论】吴懿武力70

37、慕容烈: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慕容烈69
【依据】71回,赵云>慕容烈【S】,“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慕容烈武力69

38、焦炳: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焦炳69
【依据】71回,赵云>焦炳,“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焦炳武力69

39、朱然: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朱然70
【依据】84回,赵云>朱然【S】,“不1+击杀”差距29
【结论】朱然武力70

40、金环三结: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金环三结71
【依据】87回,赵云>金环三结【S】,“1+击杀”差距28
【结论】金环三结武力71

41、韩瑛: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5韩瑛70
【依据】92回,赵云>韩瑛,“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韩瑛武力70
【说明】根据年龄对武力的影响,推出七旬赵云武力95

42、韩德: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5韩德70
【依据】92回,赵云>韩德,“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韩德武力70
【说明】根据年龄对武力的影响,推出七旬赵云武力95

43、潘遂: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5潘遂74
【依据】92回,赵云>潘遂,“不3+击退(预先知不敌的计划诈败)”差距21
【结论】潘遂武力74
【说明】根据年龄对武力的影响,推出七旬赵云武力95

44、姜维: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5姜维>76
【依据】93回,赵云战姜维,“不数合+中断(两路军夹攻来)”差距<19
【结论】姜维武力>76
【说明】根据年龄对武力的影响,推出七旬赵云武力95

45、朱赞: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5朱赞65
【依据】94回,赵云>朱赞【S】,“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朱赞武力65

46、苏顒: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5苏顒65
【依据】95回,赵云>苏顒【S】,“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苏顒武力65
-----------------------------------------------------
47、李蒙: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王方75李蒙75
【依据】10回,李蒙王方【D】,“若吾二人败,情愿斩首”;
【结论】李蒙武力75
【说明】李蒙背后突袭马超,实则中了马超之计这才被生擒,所以通过王方来确定李蒙的武力,个人觉得更可信一些。
----------------------------------------------------------
48、任夔: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曹洪92任夔68
【依据】69回,曹洪>任夔【S】,“3+击杀”差距24
【结论】任夔武力68
-------------------------------------------------------
49、何仪: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何仪70
【依据】12回,许楮>何仪【S】,“1+生擒”差距29
【结论】何仪武力70

50、典韦: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典韦99
【依据】12回,典韦=许楮【A】,大战约三百合不分高下(见《4.4武力相当的认定》);
【结论】典韦武力99

51、李封: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李封73
【依据】12回,许楮>李封【S】,“2+击杀”差距26
【结论】李封武力73

52、李暹: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李暹69
【依据】14回,许楮>李暹【S】,“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李暹武力69
53、张先: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张先75
【依据】17回,许楮>张先【S】,“3+击杀”差距24
【结论】张先武力75

54、尹楷: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尹楷69
【依据】32回,许楮>尹楷【S】,“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尹楷武力69
----------------------------------------------
55、陈孙: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张武74陈孙74
【依据】34回,陈孙张武【D】,“张武、陈孙引兵来迎”;
【结论】陈孙武力74
-----------------------------------------------
56、岑璧: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吕旷76岑璧53
【依据】32回,吕旷>岑璧【S】,“不数合+击杀”差距23
【结论】岑璧武力53

57、吕翔: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吕旷76吕翔76
【依据】34回,吕翔吕旷【D】,“尚问军中谁敢为前部,大将吕旷、吕翔兄弟二人愿去”;
【结论】吕翔武力76
------------------------------------------------
58、黄劭: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李典89黄劭59
【依据】12回,李典>黄劭【S】,“直接生擒”差距至少30
【结论】黄劭武力59
-----------------------------------------------
59、鲍隆: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陈应82鲍隆82
【依据】52回,鲍隆陈应【D】,“原来二人都是桂阳岭山乡猎户出身,陈应会使飞叉,鲍隆曾射杀双虎。二人自恃勇力”;
【结论】鲍隆武力82
--------------------------------------------------
60、董荼那、阿会喃:
【途径】吕布100张飞99赵云99金环三结71董荼那、阿会喃71
【依据】87回,董荼那、阿会喃金环三结【D】,“却说蛮王孟获,听知孔明智破雍闿等,遂聚三洞元帅商议。第一洞乃金环三结元帅,第二洞乃董荼那元帅,第三洞乃阿会喃元帅”;
【结论】董荼那、阿会喃武力71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22 19:2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61、何仪副元帅: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典韦99何仪副元帅74
【依据】12回,典韦>何仪副元帅,“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何仪副元帅武力74
-------------------------------------------------
62、薛兰: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李封73薛兰73
【依据】12回,薛兰李封【D】,“吾欲用汝二人(薛兰、李封)久矣”;
【结论】薛兰武力73
---------------------------------------------------
63、雷叙: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张先75雷叙75
【依据】17回,雷叙张先【D】,“一面与雷叙、张先二将领兵出城迎敌”;
【结论】张绣、雷叙武力75
------------------------------------------------------------------
64、关羽、颜良:
【途径】由于推导方法特殊,所以途径省略。后面凡是通过这二人推导的武将武力,其完整推导途径中,这二人之前的途径省略。
【依据】
1)相关强弱结论有:
  ①马超=张飞【A】,见《4.4武力相当的认定》;
  ②马超>许楮【C】,见《8.1马超>许褚》;
  ③张飞>关羽【B】,见《8.2张飞>关羽》;
  ④关羽≥颜良【B】,依据:程昱、曹操的评价;
  ⑤颜良>许褚【B】,依据:以徐晃为参照的间接比较。
  综上得出:马超=张飞>关羽≥颜良>许楮。
2)武力值的确定:
  由于马超和许楮的差距忽略不计,武力值同为99,那么介于马超和许褚之间的关羽、颜良的差距更加忽略不计,武力必然也是99
【结论】关羽武力99、颜良武力99

65、宋宪:
【途径】颜良99宋宪74
【依据】25回,颜良>宋宪【S】,“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宋宪武力74

66、魏续:
【途径】颜良99魏续71
【依据】25回,颜良>魏续,“1+击杀”差距28
【结论】魏续武力71
----------------------------------------------------
67、华雄:
【途径】关羽99华雄90
【依据】5回,关羽>华雄【S】,“10余合(酒尚温)+击杀”,但是华雄被俞涉、潘凤、关羽车轮战,将之前战俞涉的不3合和战潘凤的20余合(不多时)折算成战关羽的回合数加进去,粗略算作30合,所以差距10
【结论】华雄武力90

68、管亥:
【途径】关羽99管亥91
【依据】11回,关羽>管亥【S】,“数十合+击杀”差距8
【结论】管亥武力91

69、荀正:
【途径】关羽99荀正71
【依据】14回,关羽>荀正【S】,“1+击杀”差距28
【结论】荀正武力71

70、车胄:
【途径】关羽99车胄79
【依据】21回,关羽>车胄【S】,“未数合+击败”差距20
【结论】车胄武力79

71、单目夏侯惇:
【途径】关羽99单目夏侯惇>89
【依据】25回,关羽战单目夏侯惇,“10余合+中断(夏侯惇诈败)”差距<10
【结论】单目夏侯惇武力>89

72、孔秀:
【途径】关羽99孔秀71
【依据】27回,关羽>孔秀【S】,“1+击杀”,差距28
【结论】孔秀武力71

73、孟坦:
【途径】关羽99孟坦78
【依据】27回,关羽>孟坦【S】,“不3+击退(预先知不敌的计划诈败)”差距21
【结论】孟坦武力78

74、王植:
【途径】关羽99王植69
【依据】27回,关羽>王植【S】,“只1+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王植武力69

75、秦琪:
【途径】关羽99秦琪71
【依据】27回,关羽>韩琪【S】,“1+击杀”差距28
【结论】秦琪武力71

76、蔡阳:
【途径】关羽99蔡阳84
【依据】28回,关羽>蔡阳【S】,“10合(一通鼓未尽)+击杀”差距15
【结论】蔡阳武力84

77、杨龄:
【途径】关羽99杨龄74
【依据】53回,关羽>杨龄【S】,“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杨龄武力74

78、黄忠:
【途径】关羽99黄忠99
【依据】53回,关羽>年近六旬黄忠【C】,“100余合+击退(韩玄恐黄忠有失)”差距1
【结论】年近六旬黄忠武力98、黄忠武力99
【说明】第一阶段虽击退黄忠,但是从关羽对黄忠的评价毫无破绽和黄忠第二天不用箭硬拼的行为来看,以此认定关羽>黄忠有些牵强;结合第二阶段关羽不杀马失前蹄的黄忠,要其“快换马来厮杀”,显示了关羽必胜黄忠的信心,这才判定关羽确实稍强于黄忠。根据年龄和武力的关系,年近六旬黄忠武力98,壮年黄忠武力为99

79、夏侯存:
【途径】关羽98夏侯存70
【依据】73回,关羽>夏侯存【S】,“1+击杀”差距28
【结论】夏侯存武力70
【说明】根据年龄和武力的关系,推出年近六旬的关羽武力为98

80、庞德:
【途径】关羽98庞德98
【依据】74回,年近六旬的关羽庞德【C】,评价人关羽“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
【结论】庞德武力98
【说明】根据年龄和武力的关系,推出年近六旬的关羽武力为98。虽然后面关羽还有一句“吾不杀此人,何以雪恨”,考虑到关羽斩杀敌将未必全靠武力,所以,这句话与“真吾敌手”的评价并无明显矛盾。
---------------------------------------------
81、祖茂:
【途径】关羽99华雄90祖茂60
【依据】5回,华雄>祖茂【S】,“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祖茂武力60

82、俞涉:
【途径】关羽99华雄90俞涉65
【依据】5回,华雄>俞涉【S】,“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俞涉武力65

83、潘凤:
【途径】关羽99华雄90潘凤78
【依据】5回,华雄>潘凤【S】,“20余合(不多时)+击杀”差距12
【结论】潘凤武力78
--------------------------------------------------
84、宗宝:
【途径】关羽99管亥91宗宝68
【依据】11回,管亥>宗宝【S】,“不数合+击杀”差距23
【结论】宗宝武力68
--------------------------------------------------
85、李严:
【途径】关羽99黄忠97李严92
【依据】65回,黄忠>李严【C】,“四五十合+击退(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差距5
【结论】李严武力92
【说明】黄忠的年龄大约65岁左右,根据年龄和武力的关系,推出65岁左右的黄忠武力为97

86、韩浩:
【途径】关羽99黄忠95韩浩67
【依据】70回,黄忠>韩浩【S】,“1+击杀”差距28
【结论】韩浩武力67
【说明】黄忠年近七十,根据年龄和武力的关系,推出70岁左右的黄忠武力为95

87、夏侯尚:
【途径】关羽99黄忠95夏侯尚66
【依据】71回,黄忠>夏侯尚【S】,“1+生擒”差距29
【结论】夏侯尚武力66
【说明】黄忠年近七十,根据年龄和武力的关系,推出70岁左右的黄忠武力为95

88、夏侯渊:
【途径】关羽99黄忠95夏侯渊>87
【依据】71回,黄忠战夏侯渊,“20余合+中断(夏侯渊的压阵官见山凹中有蜀兵旗幡数处,恐是伏兵,故急招夏侯渊回)”差距小于8
【结论】夏侯渊武力>87
【说明】黄忠年近七十,根据年龄和武力的关系,推出70岁左右的黄忠武力为95

89、史迹:
【途径】关羽99黄忠91史迹66
【依据】83回,黄忠>史迹【S】,“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史迹武力66
【说明】黄忠七十五岁左右。根据年龄和武力的关系,推出75岁左右的黄忠武力为91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13 19:5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90、关平:
【途径】关羽99庞德98关平91
【依据】74回,庞德>关平【C】,“30+击退(两家各歇,推测是关平要求少歇)”差距7
【结论】关平武力91
【说明】“30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是个奇怪的结果,书中还有四处两家各歇的战例:
  ①(许褚、典韦)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12回);
  ②(李催、郭汜)二人便就阵前厮杀。战到十合。不分胜负。只见杨彪拍马而来,大叫:“二位将军少歇!老夫特邀众官,来与二位讲和。”(13回)
  ③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立于阵前候之(14回)
  ④(关羽、夏侯惇)两马相交,战不十合,忽又一骑飞至,大叫:“二将军少歇!”28回)
  不难看出,是因中间人调停造成的,但是庞德和关平之战显然是不会有中间人调停的;是长时间的单挑不分胜负造成的,但是从庞德战关羽来看,至少庞德不至于30合便要歇息;最为接近、最有可能的便只剩下
  关平跟关羽说“与庞德交战,不分胜负”,关羽听了后“随即横刀出马,大叫曰:‘关云长在此,庞德何不早来受死!’”,对于与关平打成不分胜负的庞德,关羽是充满了自信的。由此可以推测:老年关羽的武力是强于关平的。倘若关平的武力真的与老年关羽很接近,以关平对父亲的关心,自然会继续代父与庞德决战,而事实上关平并未这样做,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关平武力确实与关羽有一段距离,需要关羽亲自来解决这个与自己不分胜负的对手。
  但战过庞德后,关羽跟关平说了句“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即:关羽与庞德的武力非常接近。那么这样的庞德又怎么会和关平打成“30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的结果的呢?虽说“两家各歇”,但是总得有一方先提出,纪灵战关羽是个很好的示例,如果关羽不是“立于阵前候之”,而是也回营寨休息,那不就是“两家各歇”,而纪灵极有可能也会做出与关平同样的武力判断。所以我们推断:先提出歇息的应该是较弱的关平,庞德同意并真的回去歇息了,于是形成了“两家各歇”
  以上推断必然还要回答一个问题:庞德为何不趁机击败关平,耀武扬威,反而也回去歇息了呢?仔细阅读原文不难发现,原来庞德战关平之前说过一句“吾奉魏王旨,来取汝父之首!汝乃疥癞小儿,吾不杀汝,快唤汝父来”,由此可推出两点理由:
  (1)庞德说过不杀关平,所以未继续战斗;
  (2)而庞德的目标是强大的关羽,不能在其他人身上耗费太多的体力,从关平能够单挑庞德30合不分胜负来看,关平武力确实不弱,所以庞德未继续战斗,选择歇息(恢复体力),做好迎战关羽的准备。
-------------------------------------------------------
91、徐商:
【途径】关羽99庞德98关平91徐商69
【依据】76回,关平>徐商【S】,“3+大败”差距22
【结论】徐商武力91

92、吕建:
【途径】关羽99庞德98关平91吕建74
【依据】76回,关平>吕建【S】,“五六合+击败”差距17
【结论】吕建武力74
----------------------------------------------
93、太史慈、孙策、张辽:
【途径】由于推导方法特殊,所以途径省略。后面凡是通过这三人推导的武将武力,其完整推导途径中,这三人之前的途径省略。
【依据】由于这三人武力值确定方法特殊,所以放在一起分析。
1)确定三人的强弱和差距:
  ①15回,孙策太史慈【B】,作者评价:“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②太史慈、孙策均为超一流武将;见《5.4超一流武将》
  ③53回,太史慈>张辽【C】,“七八十合(还要多一些,在乐进突袭孙权时,太史慈和张辽的单挑并未停止)+弃却张辽”差距1
  根据“弃”判定太史慈>张辽,之前已有阐述,下面解释一下这个差距1。“弃”可以看做有信心,只是出于其他原因而放弃单挑,书中还有一种情形也展示过这种信心,那就是:公正单挑后因认定自己“正要捉拿贼将”而质疑本方鸣金收兵的。这种情况被我判作获得了“不明显的上风”,按照对方被“击退”来确定差距,从“弃”本身还看不出到了“正要捉拿贼将”的地步,所以差距还要缩小,因为“80余合+击退”的差距是2,缩小后将差距定为1
2)确定3人的武力值:
  ①太史慈、孙策均为超一流武将,那么张辽与太史慈的武力差距仅为1,张辽是否也能跨入超一流呢?
我们去寻找其他支持张辽武力超一流的证据时,发现只有一条,张辽曾得到关羽的极高评价“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18回)”,但是我们找到了一条重要的反面证据,那就是:如果张辽武力真的不在关羽之下,战颜良时曹操就不用请关羽了,张辽武力显然是在关羽之下的,由此证明关羽这句评价,至少是有所夸大。
我们再也找不到其他能够支持张辽武力超一流的证据,张辽战张合的结果更让我们觉得张辽不适合划入超一流武将。所以认定:张辽为仅次于超一流武将的武将。
  由于与非超一流武将如此接近,所以我又判定:太史慈、孙策为最弱的超一流武将。
  ②为了体现“太史慈、孙策为最弱的超一流武将”,将太史慈、孙策的武力确定为比超一流最低的武力(庞德98)再低1点为97,张辽为96
【结论】太史慈武力97、孙策武力97、张辽武力96

94、程普:
【途径】太史慈97程普90
【依据】15回,太史慈>程普【C】,“30+击退(太史慈认定自己“正要捉拿贼将”而质疑本方鸣金收兵)”差距7
【结论】程普武力90

95、王朗:
【途径】太史慈97王朗78
【依据】15回,太史慈>王朗【C】,“不数合+击退(周听助战)”差距19
【结论】王朗武力78
-------------------------------------------
96、于糜:
【途径】孙策97于糜70
【依据】15回,孙策>于糜【S】,“不3+生擒”差距27
【结论】于糜武力70

97、周听:
【途径】孙策97周听67
【依据】15回,孙策>周听,“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周听武力67
-------------------------------------------------
98、袁尚:
【途径】张辽96袁尚73
【依据】32回,张辽>袁尚【S】,“不3+大败”差距23
【结论】袁尚武力73

99、沮鹄:
【途径】张辽96沮鹄73
【依据】32回,张辽>沮鹄【S】,“不3+大败”差距23
【结论】沮鹄武力73

100、凌统:
【途径】张辽96凌统93
【依据】68回,张辽>凌统【C】,“50+孙权恐凌统有失”差距3
【结论】凌统武力93
【说明】这一回孙权的恐凌统有失并派人接应并未按照“击退”来判定差距,原因也很简单,孙权不是观战者,因此这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恐有失,需要仔细分析。
  孙权肯定是接到了战报,知道了凌统在和张辽单挑,否则孙权应该是等凌统哨探回营,不会做出安排吕蒙接应的举动。孙权不在场,并不知道场上双方单挑的情形,但是他还是恐凌统有失,无非以下几种可能:
  ①孙权心中认定凌统不是张辽的对手,听说凌统这次的对手就是张辽,恐凌统有失;
  ②孙权担心曹军人数多于凌统;
  ③有人恐凌统有失,并报告了孙权;
  本人支持第种看法。如果是的看法,那么孙权应该早点派人去接应,而不是等凌统和张辽单挑了50合才派人去,且当凌统回来后又提出“统愿敌张辽”的时候,孙权应该劝阻。如果是的看法,那么孙权增派人马即可,继续实施“今曹操远来,必须先挫其锐气”的策略。第种看法,既解释了孙权为什么恐凌统有失,又由于非亲眼所见,这才同意凌统再次出战张辽,自己“自引甘宁临阵观战”。
  由于仍然是被旁观者恐有失,所以凌统是处于下风的。但从这个旁观者将恐有失报告孙权,再到孙权指派的人马接应之前,凌统与张辽的单挑应该还在继续,且从后来凌统主动要求敌张辽来看,凌统还未失去敌住张辽的信心。所以双方的差距应该缩小。如果算作“50余合+击退”差距4,再缩小1点,差距算作3

101、甘宁:
【途径】张辽96甘宁96
【依据】68回,张辽甘宁【D】,评价人孙权,“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
【结论】甘宁武力96
【依据】68回,张辽=甘宁,评价人孙权,“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
------------------------------------------------------------------
102、胡轸:
【途径】太史慈97程普90胡轸67
【依据】5回,程普>胡轸【S】,“不数合+击杀”差距23
【结论】胡轸武力73

103、蔡瑁:
【途径】太史慈97程普90蔡瑁70
【依据】7回,程普>蔡瑁【S】,“不数合+击败”差距20
【结论】蔡瑁武力70

104、吕公:
【途径】太史慈97程普90吕公67
【依据】7回,程普>吕公【S】,“不数合+击杀”差距23
【结论】吕公武力67
----------------------------------------
105、樊能:
【途径】孙策97于糜70樊能70
【依据】15回,樊能于糜【D】,“繇将樊能,见捉了于糜,挺枪来赶”;
【结论】樊能武力70
----------------------------------------------------
106、史涣:
【途径】张辽96袁尚73史涣>52
【依据】31回,袁尚战史涣,“不三合+中断(被袁尚用箭射死)”差距小于21
【结论】史涣武力>52
--------------------------------------------------
107、乐进:
【途径】张辽96凌统93乐进89
【依据】68回,凌统>乐进【C】,“50+击退(曹休用箭助乐进)”差距4
【结论】乐进武力89
--------------------------------------------------
108、马延:
【途径】张辽96甘宁96马延66
【依据】50回,甘宁>马延【S】,“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马延武力66

109、张顗:
【途径】张辽96甘宁96张顗66
【依据】50回,甘宁>张顗【S】,“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张顗武力66
---------------------------------------------------
110、黄盖:
【途径】太史慈97程普90蔡瑁70黄盖90
【依据】6回,黄盖>蔡瑁【S】,“数合+大败(正中护心镜)”差距20
【结论】黄盖武力90
-------------------------------------------------
111、臧霸:
【途径】张辽96凌统93乐进89臧霸95
【依据】11回,臧霸>乐进【C】,“三十余合+击退(夏侯惇助战)”差距6
【结论】臧霸武力95
---------------------------------------------------
112、黄祖:
【途径】太史慈97程普90蔡瑁70黄盖90黄祖61
【依据】7回,黄盖>黄祖【S】,“不2+生擒”差距29
【结论】黄祖武力61

113、张英:
【途径】太史慈97程普90蔡瑁70黄盖90张英>71
【依据】15回,黄盖战张英,“不数合+中断(寨中有人放火)”差距小于19
【结论】张英武力>71
=====================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22 19:3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14、张合: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
【依据】70回,张飞>张合【S】,“三五十合+中断”差距小于5
【结论】张合武力95
【说明】仔细分析张飞对张合一战,我们注意到两点:一是此战张合由于存在“只盼两寨来救”的思想,所以必定会竭尽全力迎战张飞,以坚持到救兵的到来;二是纵然如此,张合在战到三五十合救兵未到时,仍然出现了“正没奈何”的心理,这可以看作一个信号,张合快要撑不住了,否则张合完全可以继续边单挑边等救兵,挑个百余合又何妨。如果将此战算作“三五十合+击退”差距5,但是张合只是快要撑不住,要不是“又见山上火起”显然还能再撑一会,于是将差距缩小为4,张合武力定为95
    为何通过张飞来确定张合的武力,而不通过马超来确定张合的武力,之前已经有过详细的解释,见《4.5败退时机说》。

115、怀抱阿斗的赵云: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怀抱阿斗的赵云95
【依据】41回,怀抱阿斗的赵云张合【D】,“约十余合+中断(赵云不敢恋战)”;
【结论】怀抱阿斗的赵云武力95
【说明】赵云此战体力有损耗,又怀抱阿斗,所以武力必然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较难判断。此前赵云曾在体力损耗较大的情况下,30余合击败张合,此番又遇张合自然不怕,“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但是结果却与上回大相径庭,“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从“不敢恋战”来看,赵云打下去未必便输,只是因为其他原因(护送阿斗为重)而不敢恋战;但从被张合追赶的“加鞭而行……颠入土坑”的狼狈程度来看,判此种状态下的赵云强于张合也不合适。所以认定:怀抱阿斗的赵云张合。

116、王平: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王平89
【依据】95回,张合>王平【S】,“数十余合+击败”差距6
【结论】王平武力89

117、魏延: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魏延95
【依据】95回,魏延张合【D】,评价人孔明,“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魏延),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张合);
【结论】魏延武力95
【说明】为何派魏延的原因说的很清楚,因为“高翔非张郃对手”,那么派的这员大将就必须“是张郃对手”;孔明这个评价是不是针对武力而言的呢?因为谋略方面有“深通谋略”的马谡在前,所以,这里指武力的可能性更大。
------------------------------------------------------
118、晏明: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怀抱阿斗的赵云95晏明70
【依据】41回,赵云>晏明【S】,“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晏明武力70

119、钟缙: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怀抱阿斗的赵云95钟缙70
【依据】42回,赵云>钟缙【S】,“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钟缙武力70
----------------------------------------------------
120、夏侯楙: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王平89夏侯楙60
【依据】92回,王平>夏侯楙【S】,“1+生擒”差距29
【结论】夏侯楙武力60

121、岑威: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王平89岑威59
【依据】102回,王平>岑威【S】,“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结论】岑威武力59
----------------------------------------------
122、杨柏: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魏延95杨柏82
【依据】65回,魏延>杨柏【S】,“不十合+击败”差距13
【结论】杨柏武力95

123、雍闿: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魏延95雍闿76
【依据】87回,魏延>雍闿【S】,“不数合+击退(拨马便走)”差距19
【结论】雍闿武力76

124、曹遵: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魏延95曹遵70
【依据】94回,魏延>曹遵【S】,“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曹遵武力70

125、何平: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魏延95何平76
【依据】105回,魏延>何平【S】,“不数合+击退(事先知不敌而诈败)”差距19
【结论】何平武力76
--------------------------------------------------
126、钟绅: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怀抱阿斗的赵云95钟缙70钟绅70
【依据】42回,钟绅钟缙【D】,“乃夏侯惇部将钟缙、钟绅兄弟二人,一个使大斧,一个使画戟”;
【结论】钟绅武力70
===========================
127、徐晃: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徐晃95
【依据】14回,许楮>徐晃【C】,“50余合+击退(曹操不忍以力并之)”差距4
【结论】徐晃武力95
【说明】许楮先退却判徐晃被击退,这是因为曹操对鸣金的原因有交代,爱才而不忍以力并之。结合其他战例得出的许楮强于徐晃的结论,可以得出曹操不忍很可能是担心再打下去损失良将徐晃,即恐徐晃有失而鸣金。
  下面我来解释为何通过许褚来确定徐晃的武力,而不通过颜良来确定徐晃的武力?先来看矛盾之所在:
  (1)颜良战徐晃:颜良>徐晃【S】,“20+击败”差距10
  (2)许褚战徐晃:许褚>徐晃【S】,“50余合+击退(曹操不忍以力并之)”差距4
  由于前面我已经作出了“颜良>许褚,但差距忽略不计(同为99)”的结论,因此分别通过颜良和许褚确定的徐晃武力值便有了较大的不一致(前者89,后者95)。有3种思路解决这个问题:
  ①承认“颜良>许褚,但差距忽略不计(同为99)”的结论,徐晃战颜良的败走为正常败走,战许褚为拖后败走(即:将徐晃战许褚视作反常);
  ②承认“颜良>许褚,但差距忽略不计(同为99)”的结论,徐晃战许褚的败退为正常败走,战颜良为提前败走(即:将徐晃战颜良视作反常);
  ③认定徐晃战颜良和徐晃战许褚都是正常败走,通过以徐晃为参照的间接比较得出 “颜良比许褚武力高6点”的结论。
  得出“颜良>许褚,但差距忽略不计(同为99)”的结论的方法是特殊的,它是综合考虑了马、张、关、颜、许之间的所有依据而得出的,是个人觉得相对较合理的结论,所以思路本文不考虑。所以,我们的焦点集中在思路和思路上。
步骤1、首先参考徐晃的其他战例。
  76回,徐晃>年近六旬且右臂少力的关羽【C】,“80余合+击退(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差距2;虽然年近六旬且右臂少力的关羽武力未知,但从非常关心父亲的关平未代父出战来看,徐晃至少是明显强于关平的,而关平的武力已经91,所以此战例是支持徐晃武力95的。
  未找到明显支持徐晃武力89的战例,所以最终结论确定为:徐晃武力95。下面是关于徐晃战颜良提前败退的解释:
  徐晃战许褚时,本方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徐晃的身上,所以徐晃不会轻易败退;而战颜良时,曹操手下高手很多,一旦不敌,无需坚持,直接回去换人才是上策(并非所有的武将都能想到这一点);颜良之所以战完徐晃后,未趁势追杀徐晃,而是“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很可能也是感受到了徐晃的较强武力。

  强调:以上解释只是一种事后的解释,不能作为依据使用

128、崔勇: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徐晃95崔勇67
【依据】13回,徐晃>崔勇【S】,“1+击杀”差距28
【结论】崔勇武力67

129、李乐: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徐晃95李乐67
【依据】14回,徐晃>李乐【S】,“1+击杀”差距28
【结论】李乐武力67

130、汪昭: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徐晃95汪昭72
【依据】32回,徐晃>汪昭【S】,“不数合+击杀”差距23
【结论】汪昭武力72

131、彭安: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徐晃95彭安72
【依据】33回,徐晃>彭安【S】,“不数合+击杀”差距23
【结论】彭安武力72

132、年近六旬且右臂少力关羽: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徐晃95年近六旬且右臂少力关羽93
【依据】76回,徐晃>年近六旬且右臂少力关羽【S】,“80余合+击退(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差距2
【结论】年近六旬且右臂少力关羽武力93
----------------------------------------------------
133、韩暹、胡才: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徐晃95李乐67韩暹、胡才67
【依据】14回,韩暹、胡才李乐【D】,“急召故白波帅韩暹、李乐、胡才三处军兵前来救应”;
【结论】韩暹、胡才武力67
-------------------------------------------------------
134、蒋钦: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徐晃95年近六旬且右臂少力关羽93蒋钦71
【依据】76回,年近六旬且右臂少力关羽>蒋钦【S】,“不3+击败”差距22
【结论】蒋钦武力71

135、潘璋: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徐晃95年近六旬且右臂少力关羽93潘璋72
【依据】77回,年近六旬且右臂少力关羽>潘璋【S】,“3+击败”差距21
【结论】潘璋武力72
-----------------------------------------------
136、杨奉:
【途径】吕布100张飞99马超99许楮99徐晃95李乐67韩暹67杨奉67
【依据】14回,杨奉韩暹【D】,“杨奉、韩暹诚不足道”;
【结论】杨奉武力67
-------------------------------------------------
137、纪灵:
【途径】关羽99纪灵91
【依据】14回,关羽>纪灵【S】,“30+击败(气力不加)”差距8
【结论】纪灵武力91
【说明】下面我来解释为何通过关羽来确定纪灵的武力,而不通过张飞来确定纪灵的武力?先来看矛盾之所在:
  (1)张飞战纪灵:张飞>纪灵【S】,“不10+击杀”差距16
  (2)关羽战纪灵:关羽>纪灵【S】,“30+击败(气力不加)”差距8
  由于前面我已经作出了“张飞>关羽,但差距忽略不计(同为99)”的结论,因此分别通过张飞和关羽确定的纪灵武力值便有了较大的不一致(前者83,后者91)。有3种思路解决这个问题:
  ①承认“张飞>关羽,但差距忽略不计(同为99)”的结论,纪灵战张飞的被杀为正常战例,战关羽为反常战例;
  ②承认“张飞>关羽,但差距忽略不计(同为99)”的结论,纪灵战关羽为正常战例,战张飞为反常战例;
  ③认定纪灵战张飞和纪灵战关羽都是正常战例,通过以纪灵为参照的间接比较得出 “张飞比关羽武力高8点”的结论。
  得出“张飞>关羽,但差距忽略不计(同为99)”的结论的方法是特殊的,它是综合考虑了马、张、关、颜、许之间的所有依据而得出的,是个人觉得相对较合理的结论,所以思路本文不考虑。所以,我们的焦点集中在思路和思路上。
  步骤1、首先参考纪灵的其他战例。
  我们没有找到其他有价值的战例。
  步骤2、权衡了各种解释,最终我采用了思路,确定:纪灵武力为91。下面是我的解释:
  1、为何武力值91的纪灵战张飞不十合就被击杀?
  我们注意到张飞有个“大喝一声”,虽然其他人也有时大喝一声,但根本不能与张飞的大喝威力相比,长坂桥上“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我赋予了张飞一项附加武力“大喝”。
  2、为何关羽在纪灵大叫少歇时,不趁机猛攻,反而“立于阵前候之”,会不会是关羽手下留情?
  关羽战纪灵书中交代是一场“大战”,所以战斗过程应该是公正的,随后关羽还要求“只教纪灵来,与他决个雌雄”正是对刚才“不分胜负”的一种呼应。
  至于关羽在纪灵“大叫少歇”的时候,不趁机猛攻,反而“立于阵前候之”确实是一个手下留情的行为,但这并不代表在之前的单挑中,关羽也手下留情了。关羽战黄忠时也曾放过马失前蹄的黄忠,要其换马再战,比较好的解释是:关羽不愿胜之不武。对武力和自己接近的黄忠都如此,对武力不如自己且还大叫少歇的纪灵也就好理解了。
强调:以上解释只是一种事后的解释,不能作为依据使用
---------------------------------------------------
138、文丑:
【途径】颜良99文丑99
【依据】文丑颜良【B】;
15回,评价人袁绍,“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222回,评价人孔融,“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
322回,评价人荀彧,“颜良、文丑,匹夫之勇。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结论】文丑武力99
【说明】下面我来解释为何通过“文丑颜良”来确定文丑99的武力,而不是通过“吕布100公孙瓒80文丑91”来确定91的武力?
  文丑与颜良同以武力并称,这个结论不仅得到了见识过人的名人认可(孔融、荀彧),还属于多人认可(袁绍、孔融、荀彧的评价形成相互印证),而且属于敌我双方都认可。再加上有武力值95的张合在下面充当“其余世之名将”、“其余碌碌等辈”;再加上由文丑战少年赵云(武力值98)的结果“五六十合+中断”可推知:文丑的武力>94;所以,最终确定文丑的武力与颜良近似相等,武力值同为99
  至于文丑战关羽“不3+心怯”之前已经说过,心怯的失败程度不好界定,不能用来确定差距。

139、公孙瓒:
【途径】颜良99文丑99公孙瓒88
【依据】7回,文丑>公孙瓒,“十余合+击败”差距11
【结论】公孙瓒武力88
【说明】下面我来解释为何通过文丑来确定公孙瓒的武力,而不通过吕布来确定公孙瓒的武力?先来看矛盾之所在:
1)吕布战公孙瓒:吕布>公孙瓒【S】,“不数合+击败”差距20
2)文丑战公孙瓒:文丑>公孙瓒【S】,“十余合+击败”差距11
由于前面我已经作出了“文丑颜良(同为99)”的结论,因此分别通过文丑和吕布确定的公孙瓒武力值便有了较大的不一致(前者80,后者88)。有3种思路解决这个问题:
承认“文丑颜良(同为99)”的结论,吕布战公孙瓒的败走为正常败走,战文丑为拖后败走(即:将公孙瓒战文丑视作反常);
承认“文丑颜良(同为99)”的结论,公孙瓒战文丑的败退为正常败走,战吕布为提前败走(即:将公孙瓒战吕布视作反常);
认定公孙瓒战吕布和公孙瓒战文丑都是正常败走,通过以公孙瓒为参照的间接比较得出 “吕布比文丑武力高9点”的结论。
得出“文丑颜良(同为99)”的结论的方法可信度较高(见推导过程133),所以,思路本文不考虑。所以,我们的焦点集中在思路和思路上。
步骤1、首先参考公孙瓒的其他战例。
我们没有找到其他有价值的战例。
步骤2、权衡了各种解释,最终我采用了思路,确定:公孙瓒武力为88。下面是我的解释:为何武力值88的公孙瓒战吕布不数合就败走?
在公孙瓒之前战吕布的武将,非死即伤,无1人能够全身而退;且吕布获得的评价是“吕布英雄,无人可敌”、“吕布英勇无敌”,在这样的情形下,诸侯身份的公孙瓒一旦交手自知不敌吕布,提前败走以全身而退才是上策。
强调:以上解释只是一种事后的解释,不能作为依据使用
-----------------------------------------------------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23 11:1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40、夏侯渊: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夏侯渊95
【依据】67回,夏侯渊张合【D】,“张郃先出,战了数合便退。夏侯渊也战数合退了。徐晃又战三五合也退了。临后许褚战五十余合亦退”;
【结论】夏侯渊武力95
【说明】此战曹操有交代:庞德乃西凉勇将,原属马超;今虽依张鲁,未称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须皆与缓斗,使其力乏,然后擒之。因为曹操明确表示“吾欲得此人”,曹操当然是“欲得”活的庞德,因此四将便不能伤到庞德,当然四将更不愿自己反而被庞德所伤。在这样的特殊心理状态下,即使曹操要求先上的武将只是消耗庞德的体力“使其力乏”,张合、徐晃、夏侯渊三人也未能做到,每人都只战了数合,便无法再战下去。
    这个结果显然不能看作三将与庞德的武力差距,他们此战中只是表现了在既不伤害庞德、又不让庞德伤害到自己的前提下,消耗庞德体力的能力。但是,3人几乎完全相同的回合数,却表明了3人的武力是非常接近的。

141、昌奇:
【途径】吕布100张飞99张合95夏侯渊95昌奇70
【依据】67回,夏侯渊>昌奇【S】,“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昌奇武力70
-----------------------------------------------------------
142、夏侯惇:
【途径】由于夏侯惇的武力确定方法特殊,所以途径省略。后面凡是通过夏侯惇推导的武将武力,其完整推导途径中,夏侯惇之前的途径省略。
【依据】
1)夏侯惇的武力很强:
25回,关羽战单目夏侯惇,“10余合+中断(夏侯惇诈败)”差距<10;单目夏侯惇武力>89;只有一只眼睛的夏侯惇都如此厉害,两只眼睛的夏侯惇肯定就更厉害了,问题在于两只眼睛的夏侯惇厉害到什么程度难以确定。
2)从张辽(武力值96)来看双目夏侯惇武力:
便叫臧霸出马搦战。曹军内乐进出迎。两马相交,双枪齐举。战到三十余合,胜负不分。夏侯惇拍马便出助战,吕布阵上张辽截住厮杀。恼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11回);
分析:
书中未交待夏侯惇助战乐进的原因,但是通常看来:臧霸单挑乐进一战,被助战的乐进是不被看好的,即“臧霸>乐进”。
夏侯惇助战被张辽截住厮杀,双方22,随后吕布助战。在夏侯惇、张辽的强弱判断上,通常看来:吕布的助战对张辽是不利的。但是书中交待了吕布助战的原因是“恼得性起”,个人理解:这是吕布对于久战不下的一种恼火。
由于吕布的助战并非是对本方武将的担心,只是对于久战不下的恼火,所以判张辽不利是证据不足的;但如果判一直在公正单挑,直到被对方打断的夏侯惇不利,显然更说不过去。最终结论:“夏侯惇张辽【D】”。
3)从夏侯渊(武力值95)来看双目夏侯惇武力:
在夏侯惇双目完好的时候,几乎看不到夏侯渊的武力表现,凡夏侯惇、夏侯渊一起,基本都是夏侯惇的表演,夏侯渊基本就是一个配角。所以,夏侯惇的武力应该高于夏侯渊。
4)从吕布(武力值100)来看双目夏侯惇的武力:
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6回);
分析:
吕布虎牢关天下无敌,刘关张三人联手才将吕布打败,而夏侯惇敢于主动单挑吕布,透露着一股强者的自信。此战的回合数应该比“不数合”多一些,因为,当左右两边依次交战的时候,夏侯惇和吕布的单挑并未停止,这一段时间究竟相当于多少合,不太好判断。从“三路军马,势不可当”来看,曹军抵挡的时间不长,这对于夏侯惇的武力很不利(按照不少网友认为的十余合来看,夏侯惇武力为89),与我们之前的推测也严重不一致。
还好,我们找到了一个解释:此战是先有“三路军马,势不可当”,而后有夏侯惇抵敌不住吕布”,所以,应该看做夏侯惇是在战局不利的情形下,抵敌不住吕布,夏侯惇正常情形下,应该不会如此快的被击败。
【结论】夏侯惇武力96

143、徐荣:
【途径】夏侯惇96徐荣74
【依据】6回,夏侯惇>徐荣【S】,“数合+击杀”差距22
【结论】徐荣武力74

144、桥蕤:
【途径】夏侯惇96桥蕤71
【依据】17回,夏侯惇>桥蕤【S】,“不3+击杀”差距25
【结论】桥蕤武力71

145、高顺:
【途径】夏侯惇96高顺90
【依据】18回,夏侯惇>高顺【S】,“四五十合+击败”差距6
【结论】高顺武力90
----------------------------------------------
146、杨任、杨昂:
【途径】由于杨任、杨昂二人的武力确定方法特殊,所以途径省略。
【依据】
167回,杨昂杨任【D】,“张鲁依言,遣大将杨昂、杨任,与其弟即日起程”;
267回,夏侯渊战杨任,“30余合+中断(夏侯渊诈败)”差距小于6,杨任武力>89
367回,许褚>杨任、杨昂联手【S】;“(许褚)提刀纵马向前,力敌二将。杨昂、杨任不能当许褚之勇,回马退去”;
分析:
由杨任与夏侯渊一战可以看出杨任武力至少90,由于杨任、杨昂联手不能当许褚之勇,可见武力并不是很高,所以就确定为90。杨昂谋略方面明显不及杨任,能够与杨任并列为大将,武力方面应该达到了杨任的水平,也为90
【结论】杨任武力90、杨昂武力90
-
----------------------------------------------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28 20:0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占位置13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七篇  附加武力评比


  前面我们给武将的普通武力做了详细的分析,但是普通武力的强弱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正常单挑模式下的战斗结果,而在不少的战例中,部分武将会主动将正常单挑模式转变到非正常单挑模式依靠附加武力获胜。三国武将的武力虽然以普通武力为主,但有时附加武力也是重要的,某些场合甚至比普通武力还要重要。这一篇中我们就来进行三国武将附加武力的评比。

(一)附加武力分类


  经过对全部非正常单挑模式的战斗分析,我将所有的附加武力总结如下:
      
  还有没有其他的附加武力?当然还有,看过这么多项附加武力之后大家会发现:我所说的附加武力只是为了突出武将除普通武力之外的其他武力亮点,换句话说,只要有亮点就有附加武力。等到这方面的讨论更加全面深入以后,我会增加更多的附加武力。


(二)附加武力评定


  独特的、唯一的附加武力我们不需要分高低,但是同样的附加武力例如箭术等还是有高下之分的,下面我们按照前面的分类来一一确定所有三国武将的附加武力。

箭术

  三国武将大概没有不会射箭的,但是必须要有表现,我们才能知道其箭术的好坏,所以,只有在原文明确提到“使用了箭术并获得了一定效果”的情况下,才能将箭术算作他的附加武力,至少获得箭术的最低一档——会射。“会射”再往上还有“善射”、“神射”。根据原文中全部箭术表现,我制定了如下标准:
  神射:要有比正常百步命中红心更好的箭术表现;
  善射:有正常百步中红心的表现、2次以上准确命中的表现、有明显超过“会射”档次的表现;
  会射:有一次命中的箭术表现或者有不错的箭术评价。
  必须承认同等档次之内仍然会有一些高下之分,但是本次评比只粗略的划分为三个档次,根据以上标准整理的箭术评比结果:
一、神射:
  1、太史慈:马上、射城上一员裨将、1箭中左手。(15
  2、吕布:地上、一百五十步之外、射方天画戟小枝、1箭命中。(16
  3、赵云:船上、逆风、射船上篷索1箭射断。(49
  4、黄忠:马上、射追击的马上关羽、1箭“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53
  5、张合:马上、射红心、百步、“翻身,背射”、1箭命中。(56
  6、夏侯渊:马上、射红心、百步、“扭回身射”、1箭命中四箭当中。(56
  7、徐晃:马上、射柳条、百步、1箭射断柳条。(56
  8、张苞:地上、射红心、百步之外、“连射三箭,皆中红心”。(81
  9、关兴:地上、射头上飞雁第三只、1箭应弦而落。(81
二、善射:
  1、刘备:
1)刘备、马上、射逃跑的马上张宝、1箭中左臂。(1
2)刘备、马上、射逃跑的马上孙仲、1箭落马。(2
3)刘备、马上、射逃跑的兔子、1箭命中。(20
  2、孙策:
1)孙策、马上、射助战张虎的马上陈生、1箭中面门落马。(7
2)孙策、马上、拔面上箭、射刚才射中自己的许贡家客、1箭应弦而倒。(29
  3、文丑:
1)文丑、马上、射追击的马上张辽、在徐晃提醒下张辽急躲、1箭中头盔将簪缨射去。(26
2)文丑、马上、射追击的张辽的马、1箭中战马面颊、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26
4、袁尚(超过曹性):马上、射追击的马上史涣、翻身背射、1箭中左目,随后坠马而死。(31
  5、乐进:
1)乐进、马上、射逃跑的马上成廉、1箭射死。(12
2)乐进、马上、射逃跑的马上郭图、1箭“射下城壕,人马俱陷”。(33
  6、甘宁:
1)甘宁、船或地上、射船上凌操、1箭射死。(38
2)甘宁、马上、射逃跑的马上黄祖、1箭落马。(39
3)甘宁、船上、射迎战的船上蔡壎、1箭应弦而倒。(45
4)甘宁、马上、射刺凌统的马上乐进、1箭“中乐进面门,翻身落马”。(68
  7、曹休:
1)曹休、马上、射红心、百步、“休飞马往来,奔驰三次”、1箭命中。(56
2)曹休、马上、射战乐进的马上凌统、1箭中凌统坐下马,“那马直立起来,把凌统掀翻在地”。(68
  8、文聘:马上、射红心、百步、1箭命中。(56
  9、曹洪:马上、射红心、百步、1箭命中。(56
  10、马超:马上、射船上驾舟之人、“马超箭不虚发,船上驾舟之人,应弦落水;船中数十人皆被射倒”。(58
三、会射:
 1、孙坚:马上、射追杀的马上华雄、华雄躲箭、2箭未中(第3箭拽折鹊画弓)、后来使“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5
 2、徐荣:马上、射逃跑的马上曹操、1箭中肩膊。(5
 3、吕虔:马上、射逃跑的马上薛兰、1箭落马。(12
 4、蒋钦:马上、射逃跑的马上陈横、1箭射死。(15
 5、曹性:马上、射追击高顺的马上夏侯惇、1箭中左目、夏侯惇随后拔箭啖睛刺死不及提防的曹性。(18
 6、曹操:马上、射逃跑的大鹿、1箭中鹿背,鹿倒于草中。(20
 7、韩福:地上、射马上关羽、1箭中左臂、关羽随后冲散众军斩杀韩福。(27
 8、袁尚:马上、射追击的马上史涣、翻身背射、1箭中左目,随后坠马而死。(31
 9、张辽:船上、射追击的船上黄盖、风大、1箭“正中肩窝,翻身落水”。(49
 10、巩志:城上、射回城的马上金旋、1箭中“金旋面门,坠于马下”。(53
 11、李典:马上、射追击乐进的马上宋谦、1箭应弦落马。(53
 12、严颜:
1)严颜、城上、射搦战的马上张飞、1箭中张飞头盔。(63
2细作回报:“巴郡太守严颜,乃蜀中名将,年纪虽高,精力未衰,善开硬弓,使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据住城郭,不竖降旗。”63
 13、马岱:马上、射追击的马上魏延、1箭中左臂。(65
 14、张飞:马上、射追击的马上马超、马超闪过,1箭未命中,但使马超不再追击而回阵。(65
 15、许褚:马上、射走进羊群的左慈、“慈即不见”。(68
 16、耿纪:马上、射马上王必、1箭“中肩膊,几乎坠马,遂望西门而走”、随后“箭疮发而死”。(69
 17、魏延:马上、射观战的马上曹操、1箭射中曹操,“翻身落马……被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72
 18、庞德:马上、射追击的马上关羽、在关平提醒下,关羽躲闪不及、1箭中左臂,“箭射不深”。(74
 19、关羽:船上、射堤上成何、1箭落水。(74
 20、谭雄:马上、射战李异的张苞、1箭中中张苞所骑之马,随后“那马负痛奔回本阵,未到门旗边,扑地便倒,将张苞掀在地上”。(82
 21、马忠:马上、射逃跑的马上黄忠、1箭“中黄忠肩窝,险些儿落马”。(83
 22、沙摩柯:马上、射逃跑的马上甘宁、1箭中头颅,随后“宁带箭而走,到于富池口,坐于大树之下而死”。(83
 23、丁奉:马上、射迎战自己的张辽、1箭射中其腰,随后“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86
 24、曹丕:马上、射母鹿、1箭射倒。(91
 25、孟达:城上、射搦战的徐晃、“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1箭中头额,随后“当晚身死”。(94
 26、郭淮:马上射逃跑的马上姜维、“维急闪过,顺手接了”。(109
 27、姜维:马上射追击的马上郭淮、“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随后“血流不止而死”。(109
 28、荀恺:马上、射刺钟会的卢逊、“回身一箭,射卢逊落马”。(116
 29、曹仁: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5
 30、于禁:操见其人(于禁)弓马熟娴,武艺出众(10
 31、孙恒:河生四子,桓居其长,弓马熟娴,常从吴王征讨,累立奇功(82
 32、曹睿:睿年至十五岁,弓马熟娴(91
 33、韩瑛: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琪(92
 34、韩瑶: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琪(92
 35、韩琼: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琪(92
 36、韩琪: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琪(92
 37、王双:臣近得一员大将,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马宛马,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乃陇西狄道人,姓王,名双,字子全(97
 38、夏侯霸:夏侯渊有四子:长名霸,字仲权;次名威,字季权;三名惠,字稚权;四名和,字义权。霸、威二人,弓马熟娴(102
 39、夏侯威:夏侯渊有四子:长名霸,字仲权;次名威,字季权;三名惠,字稚权;四名和,字义权。霸、威二人,弓马熟娴(102



暗器

  在一般的武侠小说中,暗器的使用向来为人所不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暗器是一类非常实用的技能。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暗器的使用关键在于出其不意,依靠对方没有防备而成功,暗器肯定是经过了大量的练习的,因此暗器本身的准确度应该不成问题,所以只要使用,便算附加武力。暗器不再分等级,只分种类。
  1、短戟:
 (1)典韦:
  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11
 (2)太史慈:
  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15
  2、铜锤:
  马超
  原来马超见赢不得张飞,心生一计:诈败佯输,赚张飞赶来,暗掣铜锤在手,扭回身觑着张飞便打将来。张飞见马超走,心中也提防;比及铜锤打来时,张飞一闪,从耳朵边过去(65
  3、流星锤:
 (1)卞喜:
  把关将乃并州人氏,姓卞,名喜,善使流星锤……卞喜下堂绕廊而走,关公弃剑执大刀来赶。卞喜暗取飞锤掷打关公(27
 (2)王双:
  嶷急回马时,王双流星锤早到,正中其背。巍伏鞍而走,双回马赶来。王平、廖化截住,救得张嶷回阵。王双驱兵大杀一阵,蜀兵折伤甚多。巍吐血数口(97
  4、飞叉:
  陈应
  陈应回顾赵云马来相近,用飞叉掷去,被赵云接住(52


大喝

  人人都会大喊、大叫、大喝一声,所以要想算作附加武力,必须设定一些标准。如果“单纯的大喝能令人受到较严重的不良影响”,那么这样的大喝才能算作附加武力。而像大喝一声斩对方等情节中的大喝不算,因为这种斩杀基本还是先靠真实武力战斗,然后出现某个时机,再借助大喝猛力一击以成功。拥有“大喝”的武将只有三位:
  1、孙策:
  繇将樊能,见捉了于糜。挺枪来赶。那枪刚搠到策后心,策阵上军士大叫:背后有人暗算!策回头,怨见樊能马到,乃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15
  2、张飞:
  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42
    3、张苞:
  张苞挺丈八矛,纵马而出,大喝一声,直取夏恂。恂见苞声若巨雷,心中惊惧;恰待要走(83


飞石

    许褚的飞石是明着扔的,所以没有放在暗器里面:
    一日寇至,吾令众人多取石子准备,吾亲自飞石击之,无不中者,寇乃退去(12


拖刀

  拖刀计先借助诈败引对方追击再以背砍获胜,这种获胜是有失光明正大的,所以将其划入附加武力。拥有拖刀技能的有3位:
  1、曹洪:
  曹洪诈败而走,何曼赶来。洪用拖刀背砍计,转身一踅,砍中何曼,再复一刀杀死(12
  2、关羽:
  云长也退军,离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鼓声正急时,云长拨马便走。黄忠赶来。云长方欲用刀砍去53
  3、杨任:
  渊佯败而走,任从后追来;被渊用拖刀计,斩于马下(67
  4、庞德:
  原来庞德虚作拖刀势,却把刀就鞍鞒挂住,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将来(74
  注:庞德这种拖刀,其实不同于其他人的拖刀,它结合了暗箭,更具有欺骗性。

防箭

  依靠装备的防箭没有考虑,只考虑了依靠个人能力的防箭。发现有人射箭是防箭的基本前提,如果是在他人提示下的躲箭,不作为附加武力。必须是原文明确提出由于被射人的防箭行为产生了较好的结果,我们才给被射人赋予这项附加武力。
  根据方式的不同,将防箭又分为:接箭、拨箭、躲箭三种。
一、躲箭:
  1、华雄: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5
  2、马超:
1)超听得背后弦响,急闪过,却射中前面李堪(59
2)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超却闪过(65
  3、邓忠:维挂住了钢枪,暗取雕弓羽箭射之。那小将眼乖,早已见了,弓弦响处,把身望前一倒,放过羽箭(112
二、拨箭:
  1、马超:操兵前后大至,虎卫军当先,乱箭夹射马超。超以枪拨之,矢皆纷纷落地(59
  2、赵云:
1)周善教军士放箭,赵云以枪拨之,箭皆纷纷落水(61
2)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92
  3、甘宁:朱光令弓弩手齐射,甘宁拨开箭林,一链打倒朱光(67
三、接箭:
  1、姜维:(郭淮)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109

防拖刀

  虽然遇到的是更具欺骗性的假拖刀而上当,但是从关羽对拖刀的警觉性来看,说他具有防拖刀的附加武力应该是不为过的。
  1、防拖刀:关羽
  关公口中大骂:“庞贼,欲使拖刀计,吾岂惧汝。”74

防暗器

  书中暗器的使用本就不多,防暗器的情节也就更少。
  1、防铜锤:张飞
  张飞见马超走,心中也提防;比及铜锤打来时,张飞一闪,从耳朵边过去(65
  2、防流星锤:关羽
  卞喜暗取飞锤掷打关公,关公用刀隔开锤,赶将入去,一刀劈卞喜为两段(27
  3、防飞叉:赵云
  陈应回顾赵云马来相近,用飞叉掷去,被赵云接住(52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16 22:0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八篇  疑难问题解答


  估计永远不会有哪篇三国武评文章能够让所有人的疑问都得到满意的解答,但是我仍然努力去做,我相信:多一点认同,就会少一点分歧。需要解答的疑难较多,分为2个部分:疑难战例分析、其他理论点评。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19 19: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占位置16,先占16个,将来不够,再请版主帮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s2223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321
编号 262456
注册 2008-1-8


发表于 2009-12-7 22: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帮占一个,以后楼主不够用的话我这楼也送给你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s2223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321
编号 262456
注册 2008-1-8


发表于 2009-12-7 22: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写武评是件苦差使,极有可能吃力不讨好,不管怎么说先支持楼主一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s2223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321
编号 262456
注册 2008-1-8


发表于 2009-12-7 22: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不到图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西园新军

吴县侯
彰武军节度使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85
帖子 2544
编号 26246
注册 2004-11-29


发表于 2009-12-8 08: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发图片的方法有两个,用链接或者附件:

链接:
控制面板上点绿色按钮“插入图片”


然后贴上图片链接就可以了,推荐使用轩辕个人空间储存图片。



附件:
就在这回复栏下面



差别是附件只能在帖子下方出现,链接则可以配合文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9-12-8 09: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么样,坚决支持甲乙丙兄!
希望甲乙兄不要着急,慢慢展开,不断修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12-8 10: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于第三篇第七节提一点小意见

关羽年老可以算真实武力,因为这个武力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但右臂少力不能算真实武力,右臂少力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响会不同。我的看法是,由于右臂少力,所以影响了年老关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关羽的表现武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9 11: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2-8 10:50 发表
对于第三篇第七节提一点小意见

关羽年老可以算真实武力,因为这个武力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但右臂少力不能算真实武力,右臂少力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响会不同。我的看法是,由于右臂少力,所 ...

但是我评定的是壮年关羽的真实武力,而不是老年关羽的真实武力。如果兄的意思是关羽壮年的武力可以一直延续到年近六旬,那就是对于“年龄对武力的影响”我们有一点差异,我文中的观点是:60岁左右:-1;65岁-2;……
莫非兄认为60岁左右不降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12-9 11: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意思是年老的关羽可以算一个真实的武力,比如与庞德交战的关羽,与徐晃交战的关羽,潘璋交战的关羽,其真实武力是一致的。但右臂少力只是一个即时状态,随时会变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9 11: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2-9 11:14 发表
我的意思是年老的关羽可以算一个真实的武力,比如与庞德交战的关羽,与徐晃交战的关羽,潘璋交战的关羽,其真实武力是一致的。但右臂少力只是一个即时状态,随时会变化。

完全同意,这些都是年近六旬的关羽的真实武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9-12-9 13: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建议每次更新后在副标题中注一下:更新至第几章第几节……之类的信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南帝孟获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6
编号 22126
注册 2004-11-4


发表于 2009-12-10 19: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在先出战的武将被对手公正击败后,还敢主动出战的武将比之前失败的武将要强,可信度为C;例如:根据“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得出:程远志>邓茂【C】;

请问这个可以推出文丑>颜良【C】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10 20: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南帝孟获 于 2009-12-10 19:47 发表
 (2)在先出战的武将被对手公正击败后,还敢主动出战的武将比之前失败的武将要强,可信度为C;例如:根据“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得出:程远志>邓茂【C】;

请问这个可以推出文丑> ...

1、不可以,因为关羽胜颜良,不是公正击败对手(或者说不是有效战例)。

2、其实文丑并未看到关羽斩颜良,对于关羽斩颜良的公正性缺少直接的判断,但是如果文丑真的相信关羽一刀斩颜良是公正单挑的结果,大惊失色、栗然才是应有的表现。因为文丑的武力不过和颜良齐名。

QUOTE:
建议每次更新后在副标题中注一下:更新至第几章第几节……之类的信息

顺便感谢笑笑兄的建议。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10 20:1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南帝孟获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6
编号 22126
注册 2004-11-4


发表于 2009-12-10 20: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10 20:15 发表


1、不可以,因为关羽胜颜良,不是公正击败对手(或者说不是有效战例)。

2、其实文丑并未看到关羽斩颜良,对于关羽斩颜良的公正性缺少直接的判断,但是如果文丑真的相信关羽一刀斩颜良是公正单挑的结果, ...

对于文丑而言,他所知道的信息只是红脸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而去,他并不是很清楚究竟这个战例是不是有效以及究竟持续了几合。但是按照一般的逻辑,被斩总是武艺不如,何以文丑仍然自告奋勇?另外他自告奋勇之前还有了那么一段刘备的过场,可见文丑的自告奋勇并不是受肾上腺素的影响。

您就直接说文丑为何自告奋勇吧,别假设别的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12-10 21: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么,张合在被马超击败之后,李通依然敢出战,李通水平高于张合么。
宋宪被颜良斩杀,魏续依然出战,魏续高于宋宪么。

对于武将来说,有时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并不是出战就表示有把握。
比如:操于城上见马超引数百骑,直临寨前,往来如飞。操观良久,掷兜鍪于地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夏侯渊听了,心中气忿,厉声曰:“吾宁死于此地,誓灭马贼!”遂引本部千余人,大开寨门,直赶去。

还有:王平出曰:“某愿当之。”孔明曰:“若有失,如何?”平曰:“愿当军令。”孔明叹曰:“王平肯舍身亲冒矢石,真忠臣也!虽然如此,奈魏兵分两枝前后而来,断吾伏兵在中;平纵然智勇,只可当一头,岂可分身两处?须再得一将同去为妙。怎奈军中再无舍死当先之人!”言未毕,一将出曰:“某愿往!”孔明视之,乃张翼也。孔明曰:“张郃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汝非敌手。”翼曰:“若有失事,愿献首于帐下。”

[ 本帖最后由 马岱 于 2009-12-10 21:14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7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7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9 03: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12757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