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粗浅比较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粗浅比较
zhangjf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254
编号
54668
注册
2005-12-5
#1
发表于 2009-11-24 22: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粗浅比较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比较
庆历新政(1043-1044)和王安石熙宁变法(1069-1093)是北宋王朝在开国已久之后,统治阶层试图拯救时弊,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虽然最终都归于失败,但是对北宋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两者之间在起因、经过、内容、失败缘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上的异同之处,值得人们进行一番研究。
在时代背景上,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基本一致。北宋王朝和此前的历代王朝一样,在开国近百年之后,虽然仍可称得上是国泰民安,但是内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正如王安石所说的:“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 。庆历新政前,北宋在对外关系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西夏与北宋交战不休,澶渊之盟后一直相安无事的契丹也于1042年遣使求关南之地,并且“聚兵幽燕,声言南下” 。最终宋仁宗遣富弼为使,“岁增银、绢各十万匹、两” 才得以解决。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庆历三年(1043年),“吕夷简罢相,章得象、晏殊、贾昌朝、韩琦、范仲淹、富弼同时执政,而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并为谏官” ,宋仁宗责成他们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 。随后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列举了十件必须“端本澄源”的事务,其中以整顿吏治为核心。随后在范仲淹等人的主持下,所谓的“庆历新政”便开始实施,但是一年之后,便因为反对者的造谣中伤,而无疾而终。北宋也继续在原有的轨道上继续发展,到二十年之后王安石主持变法时,北宋总体的内外局势与庆历新政时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承平更久,积弊更深而已。
再从变法的主持者来说,庆历新政的主持者为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一批名望卓著的官员,背后的支持者是当时已经在位达二十年的宋仁宗。主持庆历新政的这些官员中,范仲淹早已在中央担任过秘阁校理、右司谏、吏部员外郎等职,后在陕陇地区主持对西夏战事,“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颇有威名。元昊请和以后入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富弼如前所述,担任过奉使契丹的重任,庆历三年拜为枢密副使。韩琦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等职,后与范仲淹一起参与西夏战事,“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随后召为枢密副使。以上三人可以说都是功勋卓著之士,当时北宋朝中,论声望功绩,可以说无人与这些人相提并论。相比之下,熙宁变法的主持者王安石,虽然在嘉佑三年受命担任三司度支判官,但到嘉佑八年因母忧辞官守丧,收徒讲学,直到宋神宗即位后的熙宁元年,才重新进入中枢。虽然韩绛、韩维、吕公著“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 并且有人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 ,但是毕竟没有像韩、范、富弼那样卓越的功绩,在朝中也没有特别支持自己主张的盟友,处在宋神宗所谓的“人皆不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的状态,而在当时的朝中,富弼、韩琦、司马光等主要大臣皆反对王安石变法,这无疑是王安石变法相对于庆历新政的一个不利条件。不过,熙宁变法的一个有利条件便是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与庆历新政时已在位20多年的宋仁宗不同,宋神宗年方弱冠,颇具雄心,对王安石也是极为信任,“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熙宁二年二月便拜为参知政事,负责主持变法,后来王安石屡遭攻击时也坚持任用,虽然王安石一度罢相,但宋神宗在位期间,新法总体上来说始终坚持了下去,可见宋神宗变法的决心,这便不是变法时已经人到中年的宋仁宗可比的了。
庆历新政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吏治方面,范仲淹所上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所说的十事,分别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其中的五项均为和吏治相关的内容,按照邓广铭先生的看法,“大概范仲淹认为,通过这样五项措施,就可以培育和选拔出贤明能干的官吏,能爱惜百姓,均其徭役,宽其赋敛,使百姓各获安宁,便不至再爆发反抗斗争。 ”其着眼点在于整顿官僚队伍,“裁削倖滥,考覆官吏”而“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变”,由此来实现减少冗官冗费。而在王安石变法中,在吏治上的措施与此不同,王安石由于在朝中较为孤立,通过整顿已有的官僚队伍来进行变法便不太现实,因此王安石采用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这样的新机构的办法来推行新法,并且改革科举来吸收新的变法人才到官僚队伍中,实际上是在增加官员数量。之所以有两者在吏治措施上有这种区别,主要是因为王安石变法的着眼点在通过合理理财增加财政收入,即“开源”,以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非庆历新政所着重的“节流”,当然还与王安石变法所面临的官僚集团内部的激烈反对有关。
庆历新政中与财政、军事等有关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其中的一些措施如“府兵”由于众人的反对也并没有付诸实施,其他措施也由于庆历新政一年后便无疾而终而未能广泛施行。而王安石变法的重点恰恰在庆历新政没有来得及予以关注的农业、财政、军事等方面,尤其是理财方面。其中与农业和军事有关的措施,有的在庆历新政中已经提出,在王安石变法中继续采用,例如范仲淹在“修武备”的措施中提出的如范仲淹提出的“府兵法”,为王安石的保甲法所继承,不过范仲淹还只是主张“以助正兵” ,用府兵来补募兵之弊,王安石则更进一步主张“为宗社长久计,当罢募兵,立保甲” 。有些措施是庆历新政已经提出,但王安石采用不同的办法来实现,例如范仲淹主张的,是“州县选官 ”治理水利,劝课农桑;而王安石的农田水利法则主张用民间分派资金的办法兴修水利,范仲淹主张的减徭役主张“不应受役者悉归之农 ”,而王安石的募役法则是主张以钱代役,两者相比,王安石的措施更偏重于增加国家收入而削弱豪强地主的收入。还有一些措施则是庆历新政没有提出而为王安石所独创的,如市易法、青苗法是、方田均税法则是王安石针对财政问题而专门设立的,保马法则是针对北宋缺乏战马,难以建设强大的骑兵队伍的问题而提出的,将兵法则是为了解决北宋军队“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问题而实施的举措。比较一下两者的措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王安石变法的种种措施在施行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远非庆历新政可比,其内容也远远超出庆历新政的范围。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在指导思想上也有很大差异。范仲淹等人皆为官僚集团中的一员,因此他们提出的措施,基本上都没有超出前代的改革的范畴,在很多制度上基本上修修补补,或者是像府兵制那样仿照前代的制度,其指导思想基本上还是局限在儒学本身。而王安石则与此完全不同,他的指导原则,便是所谓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是把释道两家学说中的义理尽量吸收到儒家学说中来……从政治思想这一侧面来看,王安石则又是援法入儒,甚至可以说,他是把法家思想作为制定和推行新法的指导思想的 ”,也正因为如此,王安石才受到官僚集团内部异常强烈的抨击。范仲淹等人,在新政失败后,无非是贬官外地,后来又往往重入中枢,身后也为士人所景仰,而王安石在死后,则几乎成为士人眼中的误国奸臣,其中恐怕与王安石离经叛道的政治思想有很大关系。
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失败的原因也有所不同,庆历新政的失败,主要是由于整顿吏治的做法触动了大批官吏的利益,因此谤议日甚,将范、韩等人诬为朋党,而范仲淹等人不但不加避忌,反而认之不讳,欧阳修甚至在《朋党论》中声称小人以利相结,利尽则交疏,是不会结成朋党的,只有君子才能结为朋党,这就使得朋党之论滋不可解,构成了宋朝皇帝最不能容忍的罪行,最终只能以范韩众人离开中枢而结束。而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倾力支持,虽然攻击的声音很多,但基本上还是坚持了变法,使得新法施行了二十余年,他的失败更多地是变法的措施与实际不够吻合。“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在中国官僚主义的体系内,政府局部的经商,通常没有好结果”,“中国的官僚主义……只能注重数量无法提高效率,不容易改变为一种轻而驾巧带商业性的组织” 。总之,如果说庆历新政的失败还有一定的偶然性的话,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则更多地是一种必然性的失败,是在一个缺乏商业传统的广大国家里试图使政府财政全面商业化的失败。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虽然在结果上都可以称之为失败,但是失败之后的结局却大不相同。庆历新政的失败,和一次普通的变法失败没有什么两样。而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来的历史发展则影响巨大,开启了北宋后期党争的序幕。徽宗时期蔡京等人假借新法之名大肆搜刮,并打击元祐党人,最终导致了北宋的腐朽灭亡,以至于后来的许多人都将王安石看成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这恐怕就是自认为公忠体国的王安石难以预料的了。
参考资料:
《宋史》 【元】脱脱等 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第一版
《宋史纪事本末》 【明】陈邦瞻 中华书局1977年5月第一版
《邓广铭治史丛稿》 邓广铭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邓广铭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黄仁宇 三联书店1997年4月第2版。
《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版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三种不同的红色
2009-12-1 16:50
+2
好帖奖励
冒牌
2009-11-25 09:04
+185
好帖奖励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阿巽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2
发表于 2009-11-25 08: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上可以看出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征诛之术都不能随便使用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romadream
(罗马之梦)
靖远侯
忠正军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407
帖子
6663
编号
331839
注册
2009-7-29
来自
NZ
#3
发表于 2009-11-25 09: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两者失败的原因也是有区别的
庆历变法的主要原因是:范仲淹提出的十事,大多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在罢黜了一批官吏之后,“
论者藉藉
”,富弼说:“
范六丈公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范仲淹却说:“一家哭何若一路哭
”由于官僚集团受到极大震动,史称“
按察使多所举劾,人心不自安,任予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浸盛,而朋党之论滋不可解
”。由于“新政”限制了权贵、官僚的既得利益,招致了猛烈的攻击。同时,新政也很大的侵犯了商人的利益,导致最后官商结合一直对抗。不久范仲淹被贬,象征新政的失败收场。可见范仲淹的变法触动了太多贵族的利益,导致高层集体对抗,导致最后的失败。
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则较之更加复杂
从各项经济上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只可惜实行上反而成效一般,受到时人抨击。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下列可就五方面论之:
政策未能对症下药——王安石的变法所针对的只是皮毛,远未到核心问题——支出太多,而支出太多则是因为冗官。不针对到冗官,财政问题解决不了。但王安石的改革非但不是针对支出太多问题,反而是以增加国库收入为主,如此则不能解决财困。又如军事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非针对到宋朝的军事死穴——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
政策本身之缺点——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
拘泥古制——王安石说他的新法皆出于先王及孔子遗训,以塞反对新法之人的口,如将青苗法比之“周礼”之泉府;免役法本之于“周官”的府史胥徒,王制之庶民在官禄足以代其耕;保甲法比于先王之农为兵,市易法比于汉之平准。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
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
任用非人——安石不乐闻逆耳之言,但喜欢听人恭维和奉承话,于是投机份子章惇、吕惠卿、李定之流,曲意迎合,因缘重用,遂使新法的推行变质。
[
本帖最后由 romadream 于 2009-11-25 13:07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1
人在线 -
0
位会员(
0
隐身),
1
位游客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4 11: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44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