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陆逊少年时于2004-06-28, 10:53:07发表
从汉晋的记载,第四次北伐,司马懿不战,是因为觉得诸葛亮部队的战斗力强,出战会重蹈楚军被黥布所破的覆辙。司马懿的出战,是因为军队起内讧。
战与不战,都看不出司马懿担忧羌族鲜卑的迹象。要是真的担忧,那么就不会因为内讧就冒此大险。
相反,郭淮调羌粮,是增加了后方羌族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对抗轲比能,你说司马懿到底是否因为忧虑鲜卑而坚守呢?
再说到拖死诸葛亮,那是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不再以鲜卑为应,而是以东吴为应,司马懿坚守又关鲜卑何事?
最后一次北伐,先是司马懿渡过渭河扎营,然后司马懿有武功水出击,郭淮有北原逆击,未知后顾之忧为何者也!
当然要说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也不准确-------------有皇帝的诏书在限制。
十多万鲜卑骑兵在北边虎视耽耽,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有所忧虑,即使史书没说这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事。
如果一切东西都要史书明说了才算数,那历史学家和古文翻译家就没有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