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白马延津之战看曹操袁绍的战略意图
性别:男-离线 terryzhong
(叫我奶爸)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6
编号 270977
注册 2008-3-13
来自 豫章郡


发表于 2008-4-24 19: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从白马延津之战看曹操袁绍的战略意图

从白马延津之战看曹操袁绍的战略意图

白马延津之战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也是官渡之战的第一个阶段。一叶而知深秋,从白马延津之战可见双方的战略意图所在。
曹操的战略意图
     曹袁双方以黄河为界,千里黄河多处可渡。曹操实力远逊于袁绍,面对袁绍号称10万大军,如凭黄河单线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显然不可取。
曹操的战略意图是:以精兵扼守黄河重要渡口;将主力撤至所辖腹地,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主动选定于己有利、于敌不利的战场,引袁绍到官渡地区决战。一方面收缩己方阵线,易于集中兵力积极攻防;一方面拉长对方阵线,迫使对方分散兵力、远程作战。待对方师老兵疲,露出破绽,或者说创造出对方的破绽后,相机战之而胜。
      袁绍作战意图
官渡战前,袁绍谋士意见不一。沮授的“万安之策”是: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舰,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也就是说要袁绍进驻黎阳坐守,休养军民,蓄集力量,一面派精锐小股部队侵扰曹操边境,以逸待劳,等待提供的有利时机。
     审配等则认为:以今日之强,如不及时以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主张抓住现在已经相当明显的优势,立即进攻,集中兵力,直捣许昌,与曹操主力决战。
     论者以为,审配的看法不无道理。不能因人废事,也不能因战争最终结果就否定此一环节的正确决策。
而袁绍进军黎阳前, 田丰再次劝告:曹操既破刘备,则许都不空。且曹善于用兵,变化无方,众少而未可轻。应以久持之。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其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以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
事实上,沮授、田丰等人对袁绍本人的才干和心态缺乏信心,因而不敢冒险正面击之。以袁绍的战略意图,除南击曹操这一点外,似乎并不明确。对审配及田丰、沮授基本相左不合的计谋,都是既采纳,又不采纳。
总体上,袁绍采纳了审配之册,斥大军10万,南下进攻曹操,以求决战。那么,既然已决策并开始进攻,就应该全军渡河,以部分兵力监视或围攻白马,以主力迅速向敌重心许昌挺进,“及时以定大业”。这样即使曹操有可能,也决计不敢随意吃掉颜良所部。可袁绍却似乎又依沮授、田丰等人之策,将主力驻扎在河北的黎阳按兵不动。只派偏师万余渡河进攻白马,主力大军没有对曹操施加过多的压力。当曹操虚晃一枪,同张辽、关羽等率精兵火速突袭白马城外的颜良军时,袁绍只能坐拥未能及时投入战斗的大军,眼睁睁看着处于相对劣势,无法得到主力支援的颜良溃灭。
曹操迁徙白马居民,沿黄河向西南退却之举,不能说没有诱敌的企图。袁绍盛怒之下使出昏招:命全军从延津渡河追击。此时袁绍军队分布在从延津到白马的黄河北岸,这一命令使原已经拉长的阵线进一步混乱,不但主力大军仍然没有真正投入战斗,反而另一员上将文丑在南阪遭遇战中丧命。
论者以为,大战在即,袁绍损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和几乎十分之一的兵力,可谓惨重。然而,此结果并未根本改变袁绍、曹操的力量对比,袁绍还有机会。
纯属个人意见,如有疏漏差错,请观者不吝赐教

[ 本帖最后由 terryzhong 于 2008-4-24 20:0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巴孤

高城侯感德军节度使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559
帖子 1072
编号 6192
注册 2004-3-23


发表于 2008-4-25 10: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terryzhong 于 2008-4-24 19:38 发表
从白马延津之战看曹操袁绍的战略意图


从白马延津之战看曹操袁绍的战略意图

白马延津之战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也是官渡之战的第一个阶段。一叶而知深秋,从白马延津之战可见双方的战略意图所在。
曹操的战略意图
     曹袁双方以黄河为界,千里黄河多处可渡。曹操实力远逊于袁绍,面对袁绍号称10万大军,如凭黄河单线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显然不可取。
曹操的战略意图是:以精兵扼守黄河重要渡口;将主力撤至所辖腹地,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主动选定于己有利、于敌不利的战场,引袁绍到官渡地区决战。一方面收缩己方阵线,易于集中兵力积极攻防;一方面拉长对方阵线,迫使对方分散兵力、远程作战。待对方师老兵疲,露出破绽,或者说创造出对方的破绽后,相机战之而胜。
      袁绍作战意图
官渡战前,袁绍谋士意见不一。沮授的“万安之策”是: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舰,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也就是说要袁绍进驻黎阳坐守,休养军民,蓄集力量,一面派精锐小股部队侵扰曹操边境,以逸待劳,等待提供的有利时机。
     审配等则认为:以今日之强,如不及时以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主张抓住现在已经相当明显的优势,立即进攻,集中兵力,直捣许昌,与曹操主力决战。
     论者以为,审配的看法不无道理。不能因人废事,也不能因战争最终结果就否定此一环节的正确决策。
而袁绍进军黎阳前, 田丰再次劝告:曹操既破刘备,则许都不空。且曹善于用兵,变化无方,众少而未可轻。应以久持之。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其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以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
事实上,沮授、田丰等人对袁绍本人的才干和心态缺乏信心,因而不敢冒险正面击之。以袁绍的战略意图,除南击曹操这一点外,似乎并不明确。对审配及田丰、沮授基本相左不合的计谋,都是既采纳,又不采纳。
总体上,袁绍采纳了审配之册,斥大军10万,南下进攻曹操,以求决战。那么,既然已决策并开始进攻,就应该全军渡河,以部分兵力监视或围攻白马,以主力迅速向敌重心许昌挺进,“及时以定大业”。这样即使曹操有可能,也决计不敢随意吃掉颜良所部。可袁绍却似乎又依沮授、田丰等人之策,将主力驻扎在河北的黎阳按兵不动。只派偏师万余渡河进攻白马,主力大军没有对曹操施加过多的压力。当曹操虚晃一枪,同张辽、关羽等率精兵火速突袭白马城外的颜良军时,袁绍只能坐拥未能及时投入战斗的大军,眼睁睁看着处于相对劣势,无法得到主力支援的颜良溃灭。
曹操迁徙白马居民,沿黄河向西南退却之举,不能说没有诱敌的企图。袁绍盛怒之下使出昏招:命全军从延津渡河追击。此时袁绍军队分布在从延津到白马的黄河北岸,这一命令使原已经拉长的阵线进一步混乱,不但主力大军仍然没有真正投入战斗,反而另一员上将文丑在南阪遭遇战中丧命。
论者以为,大战在即,袁绍损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和几乎十分之一的兵力,可谓惨重。然而,此结果并未根本改变袁绍、曹操的力量对比,袁绍还有机会。
纯属个人意见,如有疏漏差错,请观者不吝赐教

兄台这篇大作,与鄙人在2001年发布的《从战争论看官渡之战》第3章,第5章,第11章部分段落句子相似度颇高,不知可曾有引用之意?

【从战争论到官渡之战】
第三章(节选)
东汉建安5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击败了刘备之后,主力移动到官渡地区。
这时双方各自进行了战略决策。

……
在官渡之战的前一年,袁绍内部的谋士曾经有个一次争论,当时情况是:
沮授谏曰:“近讨公孙瓚……百姓疲敝……宜务农息民,
……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舡,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
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并以为这是“万安之术”
而审配等则认为“以公今日之强,将士思奋,不及时以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
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吴之所以灭也。监军
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机之变也。”

平心而论,我以为审配的计划其实更加合理。抛弃“大道”等莫名其妙的东西(
沮受以这个为理由要袁绍先向朝廷纳贡,然后开始其他行动),单从军事
角度来看,这又是个等待的问题。沮受的计划是一边自己等待,一边派出次要部队
破坏曹操的等待,以次拉大双方的差距。但这面临的问题是,在这种双向的等待中,
是否局势就一定会继续向着对袁绍有利的方向发展?以牵制为目的的小规模入侵究竟
能对曹操的实力增长起到多大的作用?至于疲劳的恢复,也是双向的,袁绍的军队
自然疲惫,但曹操的也同样疲惫。与其长久的等待一个可能更有利的结局,不如抓住
现在已经相当明显的优势,来一次主力会战。从这点上,审配说得很对,不能因为最终
战争结果的关系就否定这个环节的正确决策。

而到了200年二月,袁绍准备进军,田丰再次劝告:
“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且操善
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今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
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
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
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实际上,这与沮受一年前的观点完全相当。但关键还是在于袁绍能否只通过骚扰就阻止
曹操本身的发展壮大?在我看来,还是乘着曹操内部烽烟四起,混乱不断的机会进兵为
好。
田丰、沮受等人的屡次劝解,与其说是对会战的力量对比担心,不如说是对袁绍本人的
才干和心态的担心。确实,尽管拥有强大的兵力,但如果将帅骄横,也会在战争中给敌人
留下许多空挡。这大概才是他们真正的症结。
……   
二月,袁绍军入黎阳,进入了自己的最前沿基地。
种种迹象表明,曹操一开始就打算把袁绍引到官渡地区决战。双方的交界处是在黄河,
但是,根据《战争论》中,防守大河实际上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面对袁绍拥有
十万之众,而黄河上渡口甚多,进行单线防御显然是最愚蠢的。因此曹操采取的是
一面安排精兵扼守几个渡口,一面主力有计划地后退(向本国腹地撤退),以取得
防御方能够获得的利益。
当然,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后退会遭到很大的损失。因为沿途的城池都将成为敌人
的战果。但是对曹操而言,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冷兵器时代,没有绝对优势兵力,
是很难对一支还有士气的部队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因此克劳塞维茨在河流防御中提出的
主动防御(其实就是“待其半渡而击之)在袁绍十万大军的面前很难奏效。与其面临
被包围的危险而在河南平原与优势敌人进行会战,不如后退以缩短己方的交通线,
拉长对方的,以创造更多的机会。

……



第五章(节选)
正式的主力会战之前,必定是有一系列前哨战的。

有历史记载,说在曹操东征刘备的时候,派于禁在延津渡口布置阵地,军队人数二千。
袁绍发动了进攻,而没有攻克。如果果真如此,只能说明袁绍色厉实惧的本质暴露了。
因为以袁绍的军力,不要说十万大军,即使先头部队,如果有渡河决战的决心,于禁也
一定挡不住。但从地理上看,袁绍屯兵的黎阳距离延津还有相当距离,也可以认为
于禁抵御的是袁绍的次要部队,也许本身就只是武装试探,遭到顽强抵抗之后,就停止
了进攻。

就在曹操击破徐州的刘备之后不久,袁绍的大军也集合完毕,开始运动了。先头部队是
颜良、郭图、淳于琼等,一万多人马,从距离黎阳最近的白马渡口迅速过河,包围了白
马城。
……
这时候袁绍优柔寡断的毛病又犯了。按照克劳塞维茨的理论,进攻一旦展开,进攻方
就应该迅速以主力向着敌方的重心挺进,也就是说,袁绍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备部队外,
应该全军渡河,以部分兵力监视或围攻白马,主力迅速南进许昌。这样才能发挥进攻
者的积极机动。而如果这样,曹操即使有可能反吃掉颜良,也决计不敢。可袁绍
却依然把主力驻扎在河北。
这时曹操采取了第一次佯动,以部队从延津渡河,作势要抄袭袁绍的后路。袁绍果然上
当,以兵力转头向西准备迎战。我估计排除迎战的部队应该就是文丑。但曹操
这招其实只是虚晃一枪,目的是吸引袁绍的注意力。而一面自己同张辽、关羽等率领精兵
火速突袭白马城外的颜良军。
在火器时代对大规模战争作用微弱的突袭在冷兵器时代却是非常犀利的法宝,这也是战
争论与三国时代不同的地方。加上某些特殊因素,关羽匹马冲阵,杀了颜良,于是袁绍
军大溃。当然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即使颜良不死得这样冤枉,以他的兵力也决计无法
抵挡曹军的内外夹击,而袁绍在白马北面虽然也驻扎了大军,但只能隔着黄河眼睁睁看
颜良的覆灭。时建安五年4月

……
接下来,曹操在歼灭(或至少是打垮)了颜良军之后,没有停留,迅速迁徙当地居民,
沿黄河向西南退却。从这步我们可以看出曹操还是有引诱袁绍的目的。同时,曹操在延津
的部队也开始后撤。
……
可是袁绍却采用了一个非常古怪的战术:命令全军从延津渡河追击。由于这时袁绍的军队
广泛分布在从延津到白马的黄河北岸,这一道命令的结果是原本已经拉长的队列进一步
变形。先锋大将文丑率领骑兵首先渡河,随后是刘备的步兵。他们紧咬着曹操的部队(不
知道曹操从白马撤退是否一直退到了延津然后才会合当地队伍一起往南。如果是这样那
也太冒险了些。我估计是走了一截变望南折了吧)。结果在南阪又发生了一次遭遇战。
演义和三国志上写得仿佛是曹操的急智,但我宁可相信这是蓄谋的埋伏。总之,只顾追击
的文丑军大败,文丑丧命。这其实是分散兵力和破坏行军队列的恶果。

袁绍收罗了败兵之后,继续进逼。主力会战终于开始了。


第11章(节选)
……

场景四:颜良战死后,袁绍大军迅速渡河以文丑为先锋追击曹军。
这一步错的离谱的决策完全是愤怒下的昏招,犯了拉长战线分散兵力的大忌,被曹军伏击
是天理昭然。如果我是袁绍,在确认小部队(颜良)被敌人击溃后,应迅速调整部署。
主力渡过黄河进行战略追击是应该的,但在敌人并非崩溃甚至根本不是败退的情况下进行
《战争论》中讲的“勇猛突击”实在有些过分了。正确做法是大军渡河之后,稳扎稳打
追击。也可以分兵两路,一路直取许都,另外一路比较轻锐的迂回到白马再南下,寻找
曹军主力。相逢后不急于决战,而先拖住他,等待另外一路主力支援;如果未能抓住
曹军主力则两路在官渡会合。这样是比较保险的。

总之,前面四步中,袁绍尽管犯了错误,但除了第一步丧失一个唾手可得的机会外,
其余三步造成的损失不过是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和1/10的兵力。损失尽管从数量上
巨大,然而并非是决定性的。他还有机会。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terryzhong
(叫我奶爸)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6
编号 270977
注册 2008-3-13
来自 豫章郡


发表于 2008-4-25 11: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难道楼上就是百度吧里论述官渡大战的仁兄?小弟转载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巴孤

高城侯感德军节度使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559
帖子 1072
编号 6192
注册 2004-3-23


发表于 2008-4-25 12: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鄙人未曾在百度论述官渡大战

如此看来,是兄台认为那个论述的有借鉴嫌疑了,hoho
算了,随他去吧

误解楼主兄,还请恕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个人还是倾向沮授田丰的策略。

这个策略的基本精神其实就是经济战争。通过自身的治理和对中原地区的骚扰达到拉大双方实力差距最后取得绝对优势。优点是这样获得的胜利根基稳固,就算军事上有所失利也不会改变整体局势。缺点则是迁延日久,当然,不排除这两人有可能是看出诸袁之争的苗头,希望先安内而后攘外。

至于审配的策略,则是注重军事,希望通过优势兵力寻求主力决战,毕其功于一役。然而从决战的地点上来看,由于是黄河渡口地区,地域相对河北和中原的大片平原来说比较狭窄,利守而不利攻。一旦大规模兵团无法展开人数优势,局部战争就需要靠兵员素质和将领决策来发挥作用,而这些,都在抵消袁军的优势。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2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2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1 20: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36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