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由 马其顿VS战国七雄 想到的, 晕倒啊。。。。
性别:未知-离线 315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3
编号 6200
注册 2004-3-23


发表于 2006-11-25 02: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由 马其顿VS战国七雄 想到的

所谓的战国七雄只不过是后来的一种通俗的说法。上个世纪70年代出土的曾国的编钟,和发现中山国古城遗址,都已事实上证明,即使到了战国晚期,中国也不只7国,只不过我们现在无从知道那段历史,就好像曾国,什么时候被灭的,被谁灭的都不知道。

而中山国就有比较多的历史资料了,最权威的当然是《战国策》。《战国策》就有专门的《中山策》。

还有卫国,公元前209年,秦(秦二世)废卫君姬君角,卫国灭亡。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那个时候,甚至秦始皇都已经死了。

还有宋国,前286年,灭于齐,

鲁国,前249年,一说前256年灭于楚。

当然战国灭亡的国家多了,远远不止这么几个。

而马其顿的东征发生在公元前334年,由30000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舰组成的东征军在亚历山大率领下,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踏上了波斯帝国的亚洲领土,不久,小亚细亚被征服。

公元前333年,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两次击败大流士三世,占领了大半个波斯帝国。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越过乌浒河,进入粟特。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军印度河流域,数次打败印度的邦国军队,当他打算深入印度腹地时,流行的瘟疫、炎热的气候和广大士兵厌战的情绪阻止了亚历山大的进军。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无奈地停止了东征,分水陆两路撤至帝国首都巴比伦。公元前324年,近10年的东征结束。在马其顿大军的身后,已经是一个范围西起希腊、马其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界多瑙河与锡尔河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了。

而那个时候,战国远没有到七雄的时代,哈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6-11-25 04: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0000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舰.“
就这样一支部队还想一直打进当时的中国腹地?怪不得连印度都进不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315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3
编号 6200
注册 2004-3-23


发表于 2006-11-25 05: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6-11-25 04:48 发表
“30000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舰.“
就这样一支部队还想一直打进当时的中国腹地?怪不得连印度都进不去。

1、亚历山大四大著名战役介绍及分析

  马其顿在腓力二世(大路按:也有不少史书翻译为菲利普二世)立国阶段,遇到的敌人大都是古希腊的个城邦军队,这些军队数量较少,而且战斗力不敢恭维。他们采取与马其顿方阵类似的希腊方阵,在硬碰硬的对决中落于下风丝毫不奇怪。更重要的是,不少敌人望风而逃,“看到他的部队调度灵活、纪律森严,早已目瞪口呆,未等这些希腊人靠近,发一声喊,就放弃了头一排山丘逃走了。”(阿里安(FLAVUS ARRIANUS)的《亚历山大征战记》)

  亚历山大的第一个著名战役为格拉尼库战役。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3万余步兵、5000余骑兵东渡今达达尼尔海峡,与波斯军队相遇于格拉尼库河。波斯2万骑兵沿河列队,形成一个长方阵,近2万步兵和雇佣兵居后。双方骑兵在河边发生激战,随后波斯骑兵溃退,导致全线溃退,被俘2000余人。是役,亚历山大斗志骁勇,战折两条长矛(大路按:山茱萸制作的长矛似乎不是特别坚固),亲手斩杀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女婿和另一名高级将领,自己的头盔也被砍掉一块,险些丧命,以损失105人的代价,取得了其四大名战中第一战的胜利。(大路按:这个数字来自阿里安的说法,这种战损比非常奇怪,我国历史上有“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说法。看到马其顿这么低的伤亡人数,总觉得要么是波斯军队地战斗力太面,要么就是阿里安的征战记有猫腻。)

  第二个战役为伊苏斯战役。公元前333年春,亚历山大继续南征叙利亚沿海地区。此时波斯帝国的皇帝大流士三世御驾亲征,率军十多万(大路按:这个数字向来有争议,阿里安的说法是60万,有说30万的,也有说20万的,真正数字不可考,这里的数据采用《世界通史》的说法)。波斯大军原本驻扎在平原区域,但大流士三世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决定,把军队开进地势狭窄的伊苏斯城一带。这样,他的军队既无法发挥数量上的优势,又不能使骑兵和弓箭发挥效力。用中国的传统说法,大流士三世犯了兵家大忌。战斗开始后,亚历山大率领右翼重装骑兵部队直捣波斯军的左翼和大流士御驾亲督的中军。双方开始混战,战斗十分惨烈。尽管波斯的希腊雇用兵方阵抵住了亚历山大的中央方阵并曾把对方的方阵撕开了一个缺口,但大流士的左翼遭到亚历山大的右翼的重创后,大流士三世怯阵脱逃,致使波斯军队军心大乱,导致全线溃败。大流士的母亲、妻女都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这次战役,根据阿里安的说法,“波斯军队十万人战死,其中包括一万多骑兵”。马其顿方面只有“大约一百二十名马其顿卓越人物阵亡。”

  公元前332年1月,亚历山大的军队进军包围了推罗城(大路按:国内资料翻译提尔,泰尔,推罗,泰内等不同名称),受到了推罗人异常激烈的抵抗。这次围城战在历史上算是非常著名的一次,它从公元前332年1月起,直到8月末才被攻陷,整整耗时7个月。期间亚历山大动用了各种手段,如弓箭,抛石机等都不是很有效。攻陷推罗后,亚历山大命令马其顿军队把推罗城夷为平地,血洗推罗。阿里安说,马其顿军队进城后杀死了约8千推罗人,此役马其顿方面前后8个月一共阵亡400人。亚历山大将其3万居民卖为奴隶。亚历山大攻陷推罗后远征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马其顿军队在这些地区基本上一路兵不血刃,对方纷纷出城投降。但在加沙,马其顿军又一次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两个月后,攻克加沙,杀死了所有的成年男子,并把剩余的孤儿寡妇全部卖为奴隶。

  公元前331年春,决定东西方两个帝国命运的高加米拉大决战拉开了序幕。根据阿里拉的说法,大流士三世征集了步兵百万、骑兵4万、200辆滚刀战车和少数战象(大路按:关于波斯兵力的说法,各种文献争议很大,尤斯丁认为是四十万步兵和十万骑兵,库蒂斯认为是四万五千骑兵和二十万步兵,而狄奥多拉斯和普鲁塔赫则都是说总数一百万。)根据富勒的《西洋世界军事史》的介绍,波斯的军队简直就是一个联合国军,他们由波斯人、印度人、巴比伦人、希腊人等超过二十个民族的军队组成。这倒非常相似于淝水之战中的前秦大军,苻坚的百万大军(大路按:其实可能也就二三十万)也是由北方胡汉十几个族组成的杂牌大军。亚历山大根据惯用的部署方式,依旧把重装骑兵部署在右翼,重装步兵方阵居中,左翼仍为为轻装步、骑兵混合部队。但在左右翼之后,各部署了一条后备线,分别由两个“快速纵队”组成。目的是面对任何方向,对从前面、侧面和后面来的攻击,都可加以迎击,同时可以在正面增强方阵的后备威力。这种阵法被称为亚历山大的空心大方阵。

  这次战役简直就是伊苏斯战役的翻版。经过惨烈的前哨战斗,亚历山大率领的右翼重装骑兵部队,顶住了波斯的左翼骑兵的进攻后,和中央方阵一道突破了波斯军队的左翼和中军。但在马其顿军队的左翼,波斯军队一度突破,甚至包抄到马其顿军的后路,但受到快速纵队的顽强阻击。很可惜,波斯军队抵挡不住马其顿军的右翼和中央方阵的攻势后,大流士三世故技重演,又一次调转马头,飞马狂奔。于是波斯军队全线溃退,并导致一度取得胜机的左翼骑兵部队被马其顿军队围歼。经此一役,马其顿大军所向披靡,占领了整个波斯。后大流士三世为部下所杀。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进军印度,他在那里击败了印度国王婆拉斯,这是他的四大会战中的最后一个战役,海达斯皮斯战役。关于这次战役的详细过程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这是一次一边倒的战役。印度军队使用了几十头战象,战斗打响后,印度士兵纷纷退却到大象身下寻求庇护,结果导致战场上形成了几十个以大象为中心马其顿军在外围的包围圈,于是印度军队基本都被围歼。

  四大战役结束后,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真可谓前无古人。后世的罗马人用了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同样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只用了十几年。所以,他被西方誉为西方历史上第一名将也是名至实归。

[ 本帖最后由 315 于 2006-11-25 05:0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6-11-25 05: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行行行,人家是天兵天将,能飞越雪山,横度沙漠或者冲过茂密的热带雨林,然后以英雄的姿态,在无补给的情况下征服中国,总行了吧?
怪不得“英雄的主题是不杀”,原来是打不死自己啊。
好家伙,伤亡比例120人对10万,这样还打什么仗,搞几条军舰(不是有160条吗?10条就可以了)在东部一靠海,中国不就随手拿下了?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315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3
编号 6200
注册 2004-3-23


发表于 2006-11-25 08: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6-11-25 05:20 发表
行行行,人家是天兵天将,能飞越雪山,横度沙漠或者冲过茂密的热带雨林,然后以英雄的姿态,在无补给的情况下征服中国,总行了吧?
怪不得“英雄的主题是不杀”,原来是打不死自己啊。
好家伙,伤亡比例120人 ...

实事求是的说,亚历山大毕生真正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波斯。所以,亚历山大建立庞大帝国的前提就是击败波斯。战胜了波斯,就等于战胜了当时他所能触及的世界里的所有敌人。而他的对手波斯帝国,虽有辽阔的疆域,却摇摇欲坠。其统治并不稳定,皇室长年政变频仍,内讧不休,大流士三世就是在政变后被权臣推上皇位的。各属邦如埃及、叙利亚等常怀二心,一有机会,便会脱离其统治而改投更强的统治者。波斯虽有庞大军队,却是各民族各属国组成的“联合国军”。根据几次重大战役的实际情况来看,波斯军队的统帅指挥能力低下,而波斯军队的战术素养、战斗意志都很薄弱,各军种配合很差,一旦战情出现不利局面,毫无死战决心。军队指挥机制也时常运转不灵。所以,波斯帝国实际上早已外强中干,仅存大国的外表,而无帝国之实。

  毫无疑问,亚历山大具有卓越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才能。但是他的对手大流士三世也是一位百年难遇的庸帅。我想历史上任何统帅都愿意选择这样对手。在四大战役之一的伊苏斯战役中,大流士三世不识地理,不明敌情,率领大军在狭长山地与马其顿军展开决战,致使骑兵和弓箭基本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己之短,对敌之长,犯了兵家大忌。大流士三世两次御驾亲征的重大战役里,都是在酣战之际,率先怯逃。阿里安的《亚历山大征战记》中提到,在前一次伊苏斯战役中,他“一跃上马,逃之夭夭”,后一次在高加米拉会战中“拨转马头,溜之大吉”。大流士两次逃跑的时间都是两军决战最关键的阶段,波斯军队虽然难以抵抗对方的进攻,但依然可以坚持战斗,而且两次战役里右翼都曾取得主动。主帅的逃跑遂使波斯军局部取得的胜利,立时化为乌有。反观亚历山大,每次战斗均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个人武勇和领袖素质方面,双方统帅可谓判若云泥,高下立分。真是主帅无能,葬送三军。拿破仑说过,“绝不做敌人希望你做的事──这是一条确定不移的战争格言。理由很简单,因为敌人希望你做。”可是,大流士三世和波斯人偏偏这么做了。

  波斯军队的组成上也比较混乱。前面说过,高加米拉战役中波斯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来自多达二十个以上的民族和国家。这样的军队根本无法做到上下同心、拼死为帝国效忠并死战到底的决心和气概。每每看到史书里关于大流士三世和他的帝国军队的描述时,大路就会想起中国另一个与他非常相似的皇帝──前秦苻坚。苻坚也是率领了一支联合国军,苻坚也是大战后帝国立即四分五裂,苻坚也是被原来的部下后来成为叛乱首领之一(后秦姚苌)所轼。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偷安江左的东晋朝廷不可能出现亚历山大这样百年难遇的英明统帅,所以最终并没有收复北方失地,建立统一的帝国。

  波斯帝国的军事实力,不仅在重大战役里的表现的很差,其国土防御能力更差。亚历山大大军从地中海到小亚细亚,除格拉尼库一次战役以外,大军长驱直入,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事,没有遇到任何有规模的抵抗。波斯帝国虽然占有北非、中亚和西亚,其防御战略与东亚华夏“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思想截然不同。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叙利亚、巴勒斯坦均俯首称臣。除推罗、加沙两城外,其余的城邦纷纷投降,以避战祸。埃及据有北非辽阔疆域,乃巨大文明古国,但此时却是波斯属国,马其顿大军到来后,豪不抵抗,阿里安的《亚历山大征战史》中说,埃及总督“客客气气地迎接亚历山大进入埃及城乡各地”。数年间,亚历山大兵不血刃,便取得了半个波斯帝国。待到高加米拉会战结束,波斯帝国守御国土的信心丧失殆尽。亚历山大随后攻陷了波斯首都帕塞波利斯,一把大火烧尽波斯皇宫。此后,亚历山大用了三年收复了波斯帝国的整个东部疆域,从而彻底消灭了这个大国。

  亚历山大创立帝国之不世武功主要依赖其击败波斯帝国的四大战役的成果。这和华夏战国时期诸国百年千战的战争密度来比较似乎相对来说不够惨烈。而当时的中国,从春秋时代到战国时代,再到秦帝国的建立,经过了千百次战火的洗礼才达到国家的一统。

  毫无疑问,亚历山大是西方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但其最为人称道之处在于军事成就、传奇般的远征和希腊文化的传播方面。三者缺一不可。就其军事方面来说,大路不认为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能胜过罗马帝国、秦帝国、汉帝国以及后来的蒙古帝国的军队。美国T·N·杜普伊在《武器和战争的演变》中曾说“假如在菲利普,后来又在亚历山大的亲自统帅下,这支军队也许能够战胜以后18个世纪,即在黑火药兵器占据优势之前的任何一支军队。”这个说法流传比较广。但是,在此书关于蒙古军队的章节里又说,“蒙古人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纪律养成,建立了一支以弓箭为武器,骑兵为基础的军队。战争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支所向无敌的军队。” 自相矛盾之处,一目了然。以此关公战彼秦琼,谁是最后的胜者?

  历史上关于亚历山大的记述大都来自于阿里安(FLAVUS ARRIANUS)的《亚历山大征战记》,而这部征战记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内容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历来受到西方历史学家的质疑。阿里安是个罗马时代的希腊人,写这本书已经是亚历山大死后三百多年的罗马时代了。

  现代版的《亚历山大征战记》前言指出,阿里安的作品的史料价值值得怀疑。“因为阿里安并不隐瞒他写的这部书是以托勒密和阿瑞斯托布拉斯二人的记述作为主要的依据。关于前者,阿里安还曾天真的说出他的看法,认为托勒密作为国王不至于说谎;甚至还说,托勒密写书时亚历山大已经死去,他再吹拍谄媚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阿里安这个看法只能说明他尊敬帝王,也许这一点是值得赞扬的;但同时也说明他缺乏批判精神。” 前言里还说,有一位中世纪的读者写的一首讽刺短诗,描绘托勒密的无知和欺诈。由此可见阿里安所依赖的托勒密的所谓原始随军记录的可信度。

  关于双方四大战役中的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来看,《亚历山大征战记》有诸多不可思议之处。一方面毫无顾忌的夸大波斯一方的军队人数,从而突出胜利者的功绩。另一方面则竭力压低马其顿方面的伤亡人数。这方面的不实数据前面已经提到不少了,这里再提一下。最大战役高加米拉会战中阿里安估计波斯军被杀者为三十万人,而被俘者则更多,至于亚历山大方面则认定只损失一百个人和一千匹马。

  无论无何,亚历山大所有的经历和战绩都无可辩驳的证明了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远征充满了神话般的色彩,他的短暂的帝国大大推动了东西方的人种融合和文化交流,其影响之深之广是古今中外少有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水英才姜维
(圣殿骑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1386
编号 53611
注册 2005-11-21
来自 Hellenic World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1-25 08: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楼主不必去理会那个什么讨论马其顿打到中国的主题。。。
那个主题很没意义,亚历山大又不是神,什么打到中国本身就没可能性,而即使来了也肯定是失败,那个主题实在没讨论的必要,也十分没意义。

楼主若是对世界古代史感兴趣可以去SC和小隐看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19
编号 87263
注册 2006-10-14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06-11-25 10: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欧洲在15世纪之前都是落后中国的,战国时代更不用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水英才姜维
(圣殿骑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1386
编号 53611
注册 2005-11-21
来自 Hellenic World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1-25 10: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是总有人拿马其顿到中国这样的事情讨论,估计是不想放过任何YY的机会,没机会也要制造机会

欧洲15世纪以前落后中国的地方是有不少,到了18世纪情况正好反过来了,我也可以YY一个清朝军队打到法国,哈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知无畏
(神农有闲)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2419
编号 40211
注册 2005-6-4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11-25 10: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真无聊啊,老拿这事来YY。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如此猜测有什么意义吗?
亚历山大虽然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但是客观条件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在中国最弱小的时候,西方国家最强大的时候,中国也没有被灭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龙王剑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87127
注册 2006-10-13


发表于 2006-11-25 11: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战国七雄的说法应该是指当时较强的七国吧.
中山国那种今年被魏打明年被赵殴的小国可以进七雄?
纵使当时还比较大的宋也才嚣张不到几年就被齐给灭了.
所以战国七雄的说法并没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315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3
编号 6200
注册 2004-3-23


发表于 2006-11-25 11: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龙王剑风 于 2006-11-25 11:06 发表
战国七雄的说法应该是指当时较强的七国吧.
中山国那种今年被魏打明年被赵殴的小国可以进七雄?
纵使当时还比较大的宋也才嚣张不到几年就被齐给灭了.
所以战国七雄的说法并没错.

首先这个当时就很模糊,您说的当时是指那一段时期,战国前期和战国后期各国国力大不一样。

其次,中山国是千乘之国,并不是什么小国,只不过是白狄人鲜虞部所建,并非周诸侯国,所以一直受到轻视。

中山国两次遭受灭国,之后励精图治,实行游牧和半农经济,国力逐渐强盛,公元前323年,与赵、韩、魏、燕同时称王,为历史上所谓的五个“千乘之国”之一,算得上是“军事第八强国”。到了中山王执政时期(约公元前327—公元前313年),更是国富兵强,连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都被它打败。

中山国同燕国原为盟国,但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乘机进攻燕国,中山国也趁火打劫,派相邦司马赒率三军攻燕,夺取了燕国几十座城市和数百里领土。这是中山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在中山王墓出土的几件刻有长篇铭文的重器上,都大书特书,连篇累牍地铭记此事,颂扬伐燕的功绩。

  中山国最强劲的敌人是赵国。因为中山位于赵国包围之中,除东北一角与燕接壤外,其东、西、南、北四面都与赵国为邻,是赵国的心腹之患。因此,自中山国复国之后,与赵国的战争就没有间断过,直至最后被赵消灭。

  前377年和376年,赵国两次入侵中山,与中山在房子(今高邑东南)和中人(今唐县)一带作战,受到中山国的强烈抵抗。面对赵国的侵犯,中山国不仅守土抵抗,而且寻找机会主动出击,于是发生了“引水围鄗”事件。鄗邑(今高邑县)位于古槐水北岸,地当南北要冲,春秋未年曾属中山,魏灭中山后属魏国管辖,后被赵国占领。前332年,齐魏两国合兵伐赵,中山趁机决槐河之水围攻鄗邑,使“鄗几于不守”,打得赵国狼狈不堪。这次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山国在列国中的地位和威望,是中山越入强国之列的重要一役。

  引水围鄗事件对赵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奇耻大辱,前309年,赵武灵王到达赵国北部边境的九门重镇,命令在九门外筑“野台”,并亲自登台“望齐、中山之境”。前307年,赵国北攻中山,包围房子,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战争之初,中山国国盛兵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投入了守土抗敌的战斗。将士们“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几至将所而后死”。中山国全力以赴,经过两年战斗,不仅击退了赵国的进攻,守住了房子,而且攻入赵国领地,重新占领鄗邑,给赵国以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燕国乘机侵入中山领土,企图收复被中山夺取的土地。中山国两面迎敌,击败燕军,并杀死了燕国的大将。《战国策·齐策》记载这段历史说:“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攻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钩衡驾马
(冢中枯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7
帖子 233
编号 88411
注册 2006-10-23
来自 苏州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1-25 11: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貌似亚历山大打过的也不是什么名将
他根本不可能打到中国,打过来也一定是失败,这个主题的确没什么意义,还不如就单纯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亚历山大这个人,偶不是很了解他,正好长点知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伟君子
(野驴楚才)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97
编号 36946
注册 2005-4-16


发表于 2006-11-25 11: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315 于 2006-11-25 11:24 发表


首先这个当时就很模糊,您说的当时是指那一段时期,战国前期和战国后期各国国力大不一样。

其次,中山国是千乘之国,并不是什么小国,只不过是白狄人鲜虞部所建,并非周诸侯国,所以一直受到轻视。

中 ...

史载,易氏为中山国之后,我遇到一位同姓网友对我说:我们都是中山国王子!,我还没意识到我祖先也曾辉煌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水英才姜维
(圣殿骑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1386
编号 53611
注册 2005-11-21
来自 Hellenic World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1-25 12: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钩衡驾马 于 2006-11-25 11:43 发表
貌似亚历山大打过的也不是什么名将
他根本不可能打到中国,打过来也一定是失败,这个主题的确没什么意义,还不如就单纯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亚历山大这个人,偶不是很了解他,正好长点知识。

大流士不是名将,但军队实力摆在那,亚历山大从马其顿一直打到印度,在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个伟大成就。亚历山大此人是世界最有能力的军事家之一,关于他的指挥艺术与用兵,富勒专门写了一本《论亚历山大的将道》,当时军事理论先进的不只是我国,亚历山大远征在战略战术上也有些妙笔,不知道此书在我国有没有译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315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3
编号 6200
注册 2004-3-23


发表于 2006-11-25 12: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钩衡驾马 于 2006-11-25 11:43 发表
貌似亚历山大打过的也不是什么名将
他根本不可能打到中国,打过来也一定是失败,这个主题的确没什么意义,还不如就单纯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亚历山大这个人,偶不是很了解他,正好长点知识。

亚历山大曾经说过一句话一直为后世传颂,“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把中国海岸作为希腊的天然边界,也是很可能的。这样一来,我的马其顿的强大与安全就将得到永久的保证”。

亚历山大是18岁就当统帅的军事天才,是西方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没有之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水英才姜维
(圣殿骑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1386
编号 53611
注册 2005-11-21
来自 Hellenic World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1-25 12: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315 于 2006-11-25 12:14 发表


亚历山大曾经说过一句话一直为后世传颂,“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把中国海岸作为希腊的天然边界,也是很可能的。这样一来,我的马其顿的强大与安全就将得到永久的保证”。

亚历山大是18岁就当统帅 ...

第2句话不对,当时希腊地图上根本没中国这个概念,波斯往东饶一圈又回地中海了

亚历山大论影响,是欧洲第一,不过论能力也有能和他并列的人存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315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3
编号 6200
注册 2004-3-23


发表于 2006-11-25 13: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 第二句话明显是yy,作为伟人,用yy来激发士兵士气是必要的。

军事理论家,第一当然是孙子。他的著作到今天都不过时,而且尤其的是其军事哲学,无论军事理论如何发展,都会有其深刻价值。

军事统帅,冷兵器时代当然是成吉思汗。世界历史只有这么一位,没啥好争论的。

西方冷兵器时代军事统帅,最伟大的是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这么几位。其中亚历山大应该是最牛的。当然,这三位也是处于同一档次的,只不过亚历山大任统帅时最年轻,18岁,不能再小了吧?时代最早,也就是,后俩两位可以参照前者的战争经验。而且论占领领土面积/时间,也是亚历山大为最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风中的羽毛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57140
注册 2006-1-9


发表于 2006-11-26 02: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者之间汉尼所处的环境最恶劣……

国民本身不够尚武,多为雇佣兵,且国家高层也多不支持他

而亚历山大,有腓力二世留下的军事基础,凯撒有马略改制留下的军事基础

估计要是亚历山大,凯撒和汉尼拔一样是个只能带着雇佣军居多的军队在外征战,不一定如汉尼拔

当然假设没用,只是想说单从领兵作战来说亚历山大和汉尼拔在一个档次,很对得起亚历山大了

QUOTE:
原帖由 315 于 2006-11-25 13:31 发表
呵呵 第二句话明显是yy,作为伟人,用yy来激发士兵士气是必要的。

军事理论家,第一当然是孙子。他的著作到今天都不过时,而且尤其的是其军事哲学,无论军事理论如何发展,都会有其深刻价值。

军事统帅,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水英才姜维
(圣殿骑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1386
编号 53611
注册 2005-11-21
来自 Hellenic World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1-26 11: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315 于 2006-11-25 13:31 发表
呵呵 第二句话明显是yy,作为伟人,用yy来激发士兵士气是必要的。

军事理论家,第一当然是孙子。他的著作到今天都不过时,而且尤其的是其军事哲学,无论军事理论如何发展,都会有其深刻价值。

军事统帅, ...

我认为第一位的军事理论家是克劳塞维茨,他对世界军界的影响更大一些。

冷兵器时代军事统帅,我一直认为成吉思汗占的便宜比较大,蒙古军在那个时候是天生的战争机器,成吉思汗本人有是个大军事家,因此战绩是很棒。

亚历山大和汉尼拨,我也更喜欢亚历山大,但是我更敬佩汉尼拨。至于恺撒,他还是不能和前2位并列的,恺撒的优点是他军政都很强,不过单就军事能力来讲感觉与亚历山大和汉尼拨都差一级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aller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9
编号 72669
注册 2006-6-15


发表于 2006-11-26 22: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咋就没人说说恺撒打到中国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蜀中咖哩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6
编号 92348
注册 2006-11-20


发表于 2006-11-27 00: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赵国与中山国的部分,不由的让人想起了墨攻中的情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iongareth
(宋武刘裕)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34
编号 86953
注册 2006-10-11


发表于 2006-11-27 17: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315 于 2006-11-25 08:19 发表

苻坚也是率领了一支联合国军,苻坚也是大战后帝国立即四分五裂,苻坚也是被原来的部下后来成为叛乱首领之一(后秦姚苌)所轼。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偷安江左的东晋朝廷不可能出现亚历山大这样百年难遇的英明统帅,所以最终并没有收复北方失地,建立统一的帝国。

其实也不尽然,我们伟大的宋武帝就差一点完成了收复北方失地的大业,可惜后方并不稳固,导致半途而废,这可算是刘裕一生的最大遗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寂寞沙洲冷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22
编号 55089
注册 2005-12-11


发表于 2006-11-28 00: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0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几个主要的大国是7个,其中还有好几个小不点国家。好象没那本书上说战国就是7个国家组成的吧?

亚历山大公元前327年进攻印度,难道不是和战国时代在同一时期?
顶部
性别:女-离线 侯景

Rank: 4
组别 女官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3
功绩 31
帖子 143
编号 28199
注册 2004-12-18


发表于 2006-11-28 12: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LZ,自己不懂战国历史,怪不得别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烟雨飘零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0
编号 48869
注册 2005-9-14


发表于 2006-11-29 14: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主题没什么意义 还有中山的国力根本没法与七雄相比,
之所以能苟延残喘 是因为赵的外围有更强的敌人 东有燕 西有秦 南有魏 北有胡人 无法全力对付中山 而中山一遇危险就进山躲藏 再伺机复国 打游击站 才撑了下来 如果赵国把镇守北疆的铁骑用上 中山早亡了 还有“五国相王”不过是场闹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古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7
编号 50638
注册 2005-10-7


发表于 2006-11-30 21: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论以少胜多的军功,亚历山大第一.论战略战术,汉尼拨不亚于亚历山大和恺撒.论政治水平,亚历山大不逊色于历史上的任何优秀帝王

另外大流士也不错,他的弱点就是缺乏勇气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 昔时人已没 于 2006-11-25 10:41 发表
欧洲在15世纪之前都是落后中国的,战国时代更不用说了

欧洲只在中世纪落后于中国,在希腊罗马时代是和中国等同甚至优于中国的,但是中国却很早就确立了中央专制统治,而欧洲却直到资产阶级壮大的年代才开始有了正式的中央专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水英才姜维
(圣殿骑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1386
编号 53611
注册 2005-11-21
来自 Hellenic World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2-3 02: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关毛 于 2006-12-2 16:01 发表
而欧洲却直到资产阶级壮大的年代才开始有了正式的中央专制

中央集权是在17世纪,那时法国资本主义并不算壮大,黎塞留帮助法王实现了君主专制,然后被路易十四发展到了极致,在这之前欧洲的确是分裂的“贵族民主”。欧洲的三级会议其实也是民主的一种体现,贵族和僧侣联合起来可以左右政策,但如果他们对立起来就要寻求第三等级的支持,所以第三等级的位置还是十分重要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ptcn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570
编号 52547
注册 2005-11-5


发表于 2006-12-3 11: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种“关公战秦琼”式的虚构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宋以前的中原政权是比较有生命力的。比如汉末三国时期,虽然社会已经很凋敝了,但边缘的游牧势力不仅占不到中原的便宜,而且仍然处于从属地位,还有曹操征乌桓之类的事情。即使到晋,8王之后偏安一隅,也还能讨伐北方成功。

但宋朝以后就彻底不行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8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8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7 21: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07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