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周瑜的完美, 转贴啦
性别:女-离线 冷冰冰

苏涂公主太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339
帖子 1333
编号 5154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2-25 17: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总论周瑜的完美
我曾定义英雄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这是刘劭《人物志》上的话)随后又自己加了一条道德高尚。有人指出按照这么说法三国还有几个英雄?—对了!此兄可谓一针见血,我的目的本来就在缩小英雄的范围,先框定在操,
亮,瑜三人之内,最后再把我所说的英雄桂冠带在我最心仪的人物周瑜身上。我的英雄之说本来就是耍个小花招,现在自己露馅,目的不言自明。因为按照我说的条件周瑜最符合,所以我今天就在这里具体说说周瑜怎么是个正真的英雄,一个完美的英雄!可能我本人对他很偏爱多少有些溢美之词,但周郎受歪曲这么多年,难得正正名也是应该的。
下面就总论一下他的完美,因是总论文章分几个部分,可能冗长了一点。

一. 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我们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好象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如说诸葛亮是高风亮节的话,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无可挑剔的。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谣言流传,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如果仅具德,才,风度,和诸葛亮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诸葛是名士风度)但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我最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啊!
二. 周瑜历来受到的误解
由于三国演义为了塑造诸葛亮形象把周瑜当作了主要陪衬人物,小说中和他在大众心里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虽然由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好多人已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但还是有些人对周瑜有误解,我即说了周瑜完美就要说清这些误解,当然和小说有关的不论,只谈历史层面上的。
误解一:周瑜的成功就是一个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本是糊涂帐。可能是曹操烧船自走,周瑜是侥幸成功没什么了不起。
回答:周瑜的功劳并不只是赤壁一战,他是孙吴开国的关键人物。
孙权曾说“非周公瑾孤不帝也!”周瑜的大功确实如此。他在弱冠时和孙策转战江东虽然史料不太详尽,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孙策攻破黄祖上给东汉政府的《表》中,所领诸将第一名,就是“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孙策为周瑜治馆舍,“增赐莫与为比”,并说“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可见周瑜在孙策攻伐江东时的地位和功绩了。应该说周瑜是孙吴建国之初仅次于孙策的第二号人物,其功劳不言自明。孙策死后周瑜“将兵赴丧,逐留吴,以中护军与长使张昭共掌众事”这说明孙吴政权的稳定,周瑜仍是起了决定作用。.
后来他又谏阻纳质,在赤壁战后又一眼看出寄寓的刘备之危险性,提出羁留刘备对其将“辖以攻战”之策。这些谋划后来看来无不正确,周瑜眼光之远大,谋划之犀利足以证明他是大谋略家。.

当然赤壁之战是周瑜成名之作不能不提,平时说得太多我也不多说,不管这一战有多少天时地利的有利因素,单看看战前周瑜力排众意和对敌情的分析,曹操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弱点早已在他的洞悉之中。应该说战争在周瑜决策之际,已呈现出胜利的曙光,周瑜是天才军事家,又企是侥幸一词所能概括。
误解二:周瑜最后的谋蜀刘备曹操都会在他身后捅一刀,且要从刘备的荆州过,刘备不允的话孙刘就要开战。周瑜是孙刘联盟的破坏者,比之鲁肃他目光短浅得多。而且他欲千里伐蜀风险太大倒像个赌徒所为。
回答:关于周瑜谋蜀的讨论就可以写个大部头,因为赤壁战后的局势很复杂,关于东吴的借荆州史载又很不详,和借荆州有关的事有得好讨论了。但这关系到周瑜最后的谋略到底是否明智所以不得不谈。我认为借荆州(南郡)是在周瑜死后东吴没有能人再来治理这处以夹板之中的南郡,才借给刘备以缓解曹刘压力的,可见周瑜对于东吴是多么重要。另外在借出荆州之前东吴拥有江陵和彝陵,可以直接伐蜀不存在和刘备借道的问题,也就没有什么联盟破裂问题。再有周瑜取蜀是想约了刘备一起去的,可能就是他辖以攻战的具体实施,周瑜想让刘备作取蜀先锋,刘备想要在背后捅一刀根本没这可能。至于周瑜说的曹操无暇南顾也是事实,因为后来刘备取蜀荆州空虚,曹操也没来南侵荆州。
所以说周瑜当时提出的取蜀是明智的,而且是难得的好时机。另外就有人谈到的风险太大问题,我说用兵的高手就在于出奇制胜不怕风险,试想当初周瑜以三万之众面对曹操几十万的强兵,还有比这更大的风险么?但他成功了。现在面对暗弱的刘璋,如果又有刘备作帮手,虽不能断定一定成功但胜机还是很大的。刘备不是在不久的将来就这么做了且获得成功了么?他能行怎知周瑜不行?当然对于如果他没死是不是一定能攻下西蜀的讨论毫无意义,因为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只能说周瑜当时的谋划是明智的但成功与否只有天知道,而他的从荆州和西蜀两路发兵北伐的谋略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如出一则。可惜周瑜在提出这个伟大战略后就突然病死了,一切化为了泡影。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周瑜吞并天下的气魄是何等之大,眼光是何等敏锐。在他死后孙吴只知守成,再没有进取天下的雄心了。
另外可以明确地说如果周瑜没死刘备就不会借得南郡,也没有在他眼皮底下单独取蜀而获成功的事,周瑜是刘备发展壮大的大绊脚石同时又是东吴发展的擎天柱。关于这一点古人的一句话可概括“使周瑜不死,先主无处所矣!”周瑜作为一个人臣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他的生死对历史格局的演变如此重要,可见他是一个何等厉害的人物!
辨过了这两个对周瑜的误解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周瑜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如此的辉煌,如此的没有缺陷,当得起“完美”二字了。
三. 周瑜受贬低的原因
陈迩冬在《闲话三分》一书中的一段话很有道理,他说周瑜“这个人对孙氏忠;对朋友谅;划策有绝招;风头足;名声好;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辈自惭形秽之流难免不生嫉妒之心。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曹操刘备尚且如此,后世的凡夫俗子哪见过如此完美的人物,最主要的是周瑜投身的是孙吴集团,
既不是曹操的正统又不是刘备的道统,孙氏只能算地方割据势力,在后世哪个朝代都不会受到高的待遇。你周瑜这么高其他集团的人物又何以自处?所以他们非要在周瑜原本完美的脸上抹点泥。其他的不说,他们想你周瑜年纪轻轻就这么成功一定是骄傲自满得很,你少年得志又这么自信那一定是年轻气盛了。虽然历史上的周瑜当大事时也不算年轻了,而且他是最谦逊有礼貌的,但在三国志平话中他就已经是骄傲自满的代表了,因为在凡夫俗子眼里这样优秀的人物加之又少年得志不骄傲才怪呢。今天的周瑜再想平反,年轻气盛这一条他也是很难反干净的。因为周瑜咄咄逼人的谋略风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他谦让服人的个性真的很矛盾。有时我也觉得史书上的周瑜有点完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可能加上年轻气盛这一条看上去更生动更有灵气更像个活生生的人,但那样他已经不完美了。

周瑜受到更大的贬低和歪曲当然是演义了。为了美化演义第一男主角诸葛亮,罗贯中可说是耗费了心机。因为诸葛亮除了在刘备死后有些作为外,在此之前除了出使了一次东吴余下的事就是为刘备备备粮草足食足兵而已,要拔高他不用非常之策可不行。于是只能对不起周瑜了。再说如前所述周瑜是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大绊脚石,演义的主题就是尊刘,谁叫你周瑜曾经和刘备过不去,对不起你也是应该的。而周瑜这么优秀功劳又这么大,把他的功劳夺过点也够诸葛亮形象美一阵的。另外你周瑜这么好最让人嫉妒了,现在也让你尝尝嫉妒别人时的难受!而且被你这么有本事的人嫉妒的人,他的本事不是大到海里去了?于是余下的事就不用我多说了:历史上毫无过结的周瑜和诸葛亮成了水火不容的对手,诸葛亮夺走了周瑜的功劳夺走了他优秀的品格,这还不算还要夺走他的生命,在周瑜死时还不放过他,逼着他说下“即生瑜,
何生亮”这句名言,硬要周瑜在临死时在诸葛亮脸上再涂点脂粉。—唉!罗贯中对周瑜也太残酷了!好好的周郎何止脸上被涂点泥,简直是带上了大泥罩已经面目全非了。但这必竞是小说,里面的周瑜诸葛亮只是文学形象,而演义用周瑜陪衬诸葛亮这一手法在塑造人物上还是成功的。周瑜虽变成了另一个人但他毒中还是有点美的,这是原来的周瑜坯子太好,虽歪曲丑化得不成样子他美的本质还是抹煞不了的。
四.关于俗的演义和雅的历史
周瑜在演义里被丑化贬低其实也没什么,只要大家明白那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就行。可惜演义的影响太大了,不要说那些箪浆贩食的粗人,就是所谓的文化人也逃不过。但是那些分不清演义和历史的所谓文化人都是付出代价的。袁枚《随园诗话》就说到某个文人因在诗文中说了一句生瑜生亮的话被人一生讥为笑柄。又有某人在奏折中用了这句话被清帝免了职。因为分清历史和小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如果你水平有限尽可以谈小说,我最看不惯只有几两醋的水平还要妄谈历史。因为这些人所依据的是演义里虚构的东西,推导再严密又会有什么结果?再说用小说中荒诞无稽的事去说历史人物不管是谁,除了反映自己的无知外也是对历史人物最大的不尊重。我看历史上的周郎是最性度恢弘的,在演义里他被歪曲但造就了“千古完人”诸葛亮形象,而且变出来的怪‘周瑜’也成了心胸狭窄的典型人物,有典型性在文学上还是成功的。所以受再大的委屈他也是能折节容下的,但如果用演义里虚构的东西去说历史上的周瑜,他再大度也会气得吐血了。然而俗的东西往往有市场,象正史这种阳春白雪之类雅的东西难免曲高和寡。历史上的周郎这么谦让有礼,让他碰见了演义里插着野鸡毛,颐指气使,骄纵任性的周都督肯定斗不过,只能逃之夭夭。我也一样,虽然有些话很得罪人,但碰上以演义论历史的人士除了善意的劝告外也只能逃之夭夭的。

有句话叫公道自在人心,在雅文化的圈子里还是有不少人为周瑜叫屈的。因为曹操有劣迹只是被演义更丑化就闹着要翻身,周郎毫无缺陷被折腾得这样企不更应叫屈了。但周瑜由于是孙吴集团的不入正流,他的翻身运动比曹操差远了。幸好像鲁迅,胡适这样的文学巨匠在评论三国演义时都为周瑜说过叫屈的话;金大侠也曾说过想写一部以周瑜陆逊为主角的三国演义,虽然他已封笔这是戏言,但必竞表明了态度。而最有影响的就是东坡的念奴娇了,能使一代文豪为其吟咏千古绝唱的人,他如果不完美东坡居士会如此神往么?

再有我新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虽然我早过了学生时代,但以前读过的一些课文还是记得的。现在回头来看在中学课文里三国人物最出风头的倒是周瑜。课文里主要涉及了周瑜,曹操,诸葛亮三个人,节选自演义的各人有一篇。但周瑜的《群英会》比之曹操的《曹操与杨修》和诸葛的《失街亭》本人最光彩,而历史类收的《赤壁之战》中周瑜更是光彩夺目,最后就是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周郎的神采已无与伦比了。

我觉得编课文的老师真的很有眼光:诸葛亮就是《失街亭》和《出师表》里那种苍凉的样子,而演义丑化周瑜这么多只有群英会里的周都督还具有周郎英姿勃发,潇洒豪迈的英雄本色。偏偏选了这一章。小朋友可以不看演义但课文不能不读,所以影响很大。虽然以前一直受着委屈但在语文课文里周瑜最光采,可见美的东西到底是掩盖不了的。
五.周瑜和诸葛亮
有句话我已说了不知多少遍了,即历史上的周瑜和诸葛亮基本上毫不相干更毫无过结。周瑜已经给诸葛亮压了那么多年,今天好不容易可以单独说说他了还提那个阴魂不散的诸葛干吗?唉,实在没法呀!其实我说周瑜时是最讨厌提诸葛亮的,因为取这个笔名就是要尊重历史,老把两个历史上不相干的人搞在一起又算什么事?所以我以前被人逼着做了一篇瑜亮大比较的东西自己也觉得很小儿科。但像那样逐条逐句的瑜亮互比就是有人喜欢搞,被逼无奈也只能奉陪了。而几乎我每次提到周瑜好时那些拥葛派总要跳出来,为什么?其实再简单不过了。我曾把周瑜比作诸葛亮形象登上神坛的梯子,也就是说诸葛亮形象一直是靠站在周瑜头上才立稳脚跟的,如今你周瑜要翻翻身舒舒腰,那爬在周瑜头上的诸葛亮企不要跌下来?所以拥葛派一定会跳出来,因为诸葛亮的完美形象本来就没多少根基他们急着维护也就没什么好多怪了。因此我不提诸葛亮肯定有人提,虽然我们周郎是真才实料不用什么人做陪衬,但免得无谓的干扰咱也学学周郎来个先发制人,先说明白就是了。

另外拥葛派还有一个奇怪的理由,他们说一说道“完美”就是说诸葛亮,你说优秀可以但完美是诸葛亮专利别人不能碰!—这是什么歪理?你诸葛亮形象夺了周瑜这么多东西,如今还回历史本相,周瑜和诸葛分着带带“完美”的帽子有何不可?再说“完美”一词也不是什么个人偏好,只要摆出史实,只有优点没有缺陷有本事的谁都可以带。所以通过以上这么多论述我为周瑜带上完美的帽子是非常理直气壮的!

上面是些不得已的闲话,我其实还是“同时瑜亮”的观点,即认为周瑜和诸葛亮各自都有他们完美的人生。而诸葛亮更侧重于一个‘完’字,周瑜则更重于一个‘美’字。

关于诸葛亮的‘完’以前曾著一文,概括起来我认为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完身完名”的权臣;其从一介布衣出世成为帝王师的人生是后世多少读书人的向往;而他的高风亮节和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精神又是后世多少人的楷模;另外诸葛亮还是难得的同时符合“儒,道,法”三家的人物,他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和传统文化的潜在内质,所以虽然真实的诸葛亮有缺憾称不起“完美”二字,但凭着上述几条大家也要把他塑造成完美了。

而周瑜呢,他的人生虽然短暂但确实是完美的。不过这里的‘完’字和诸葛亮的有些不同。他由于英年早逝,人生称不上很完整,但他的短暂人生确实是绚丽夺目地美着。如果说他是美玉的话就是一块小尺寸的美玉,为其小才能做到完美无瑕。有不少人感叹周瑜的英年早逝为“天妒英才”,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早逝也造就了他的完美,因为如果他活得长谁也不能保证在今后的岁月他不会遇到战败的挫折和功高镇主的危险,但他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因突然的暴疾结束了生命,虽带着满怀壮志不能实现的遗恨,却留给后人的一段完美的人生。不过由于人生短促他的完美内涵太小,只能欣赏而已,非比诸葛亮的如此厚重是能让后世顶礼膜拜的。
另外,人们对诸葛亮充满景仰主要是他的“完美”人生还可模仿,他通过一点点的努力,凭着崇高理想不断克己不断追求最后达到了完美境界。所以这种“完美”很有意义。而周瑜的成就靠个人努力的倾向就不大,好象都是上天为他安排好的。这种人生固然完美固然能使人神往,但要让后世景仰膜拜是不可能的。因此虽然瑜亮的人生各自有自己的完美所在,但诸葛亮能成为后世楷模而周瑜最多只是后人羡慕和欣赏的对象。这就是我虽然很喜欢周瑜,周瑜也确实很完美,但总觉得他最终不及诸葛亮的关键所在。也是我虽偏爱他,而只把他列在诸葛亮之后的原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北宫望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20
帖子 1972
编号 4660
注册 2004-1-21


发表于 2004-2-27 12: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的演讲稿在给岑平的回贴中用完了,抱歉抱歉
说到真英雄曹操才是第一,文滔武略,诗词歌赋哪样不比周郎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冷冰冰

苏涂公主太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339
帖子 1333
编号 5154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2-27 12: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是周喻长的比较靓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北宫望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20
帖子 1972
编号 4660
注册 2004-1-21


发表于 2004-2-27 12: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不男不女于2004-02-27, 12:36:45发表
可是周喻长的比较靓嘛!!

其实.............曹操长的也是挺有安全感的呀.
况且,诸葛的个子肯定比周郎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赵哪个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6
帖子 5584
编号 731
注册 2003-9-12


好长~~
没兴趣看下去了
不过看到夸张的题目>_<
就转个N年前的旧帖吧
^_^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赵哪个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6
帖子 5584
编号 731
注册 2003-9-12


揭批秀外庸中、华而不实、欺世盗名的江东“奇男子”--周公瑾
文/诸葛武侯

正文:

在批周瑜之前,先要为周瑜正正名,洗掉点自古以来人们对其的偏见。这里的偏见,倒不是指由看演义而养成的周瑜是个心胸狭窄之人这种旧规念,而恰恰是对于没有看清楚演义真意的人,所产生的这种理解的误区的纠正。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一部《三国演义》把他刻画成了一个心胸狭窄的人,而正史上的周瑜为人却是谦逊有礼的。而在历史唯一与周瑜有过不睦的东吴老臣程普,都不得不为其折服,说道“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见《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在演义中,其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孔明周瑜斗智,周瑜屡获不胜,最终饮恨而终的结局历历在目,不免让人产生一种概念,一种显而易见的误解,就是周瑜是个心胸狭窄,不能容物之人,甚至在演义本身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这方面词语。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演义第四十四回这样讲到:“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此人助刘备,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鲁肃道:‘诸葛瑾乃其亲兄,可令招此人同事东吴,岂不妙哉?’瑜善其言。”其实那句“瑜善其言”已经把问题讲清楚了。周瑜并非嫉妒孔明之才高于自己,否则决不会答应鲁肃请孔明一同至吴共辅孙权的建议。因为一个嫉妒者绝不会头脑简单到愿意令一个才华远胜于已的人与自己共辅一主,这样做于已今后有何好处?而演义却说周瑜听从了鲁肃的建议,这不是从侧面说明了周瑜气度的恢弘吗?如果硬要说周瑜在嫉妒孔明之才高于自己,倒不如说周瑜在嫉恨孔明如此之才却不能为东吴所用。从政治角度上讲,对于才不能为我用的人而设计铲锄之,显然是不能用一个嫉妒就可以说简简单单就概括得了的。在《孙子》中的《用间篇》和《六韬》中的《文韬》篇里,都系统地记载着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家对这方面的认识和阐述。然而事实却正与之相反,只看过演义的人错把演义里的气量短小的周瑜当成了历史中雅量高致的周公瑾,而看过正史的人也被演义冲混了头脑,对罗贯中这样构思巧妙的伏笔却视而不见。由此看来,这两方面的人都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

当然正名规正名,揭批规揭批。容俺慢慢批来。

对于周瑜其人,历来多以赞誉褒之。无数不识兵要的文人骚客为其吟诗作赋,广为后人传唱。时值今日,网上推崇周瑜之人更是将“天才军事家”之美名毫不吝惜地戴在了周瑜的头上。一时间,周瑜成为了完美之词的最佳“品牌代言人”。但当我们剥下装饰在周瑜身上那无数的耀眼花环,却可以看到另一个几乎令我们不敢相信的形象。一个单靠漂亮外表取悦于人、一个单靠着后台关系、裙带关系,而并非靠着自己真才实学爬到高位的印象。而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物,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原来的那种眼光去欣赏他呢?

先说其在孙吴集团战略上的成就。

历来多誉周瑜为大战略家,然查究其生平,却能发现至少在其本人在世时,他的战略思想对东吴的帮助远不如后人想象中那么明显。

第一,拒绝曹操要求纳质之使节。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上讲到:“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於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於郢,遂据荆杨,至於南海,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汎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偪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於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

其实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十月,鲁肃就向孙权献策“鼎足江东”之计。他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猝除,”唯有“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及,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孙权当时的回答虽说是要尽力一方,但从他对鲁肃的态度来看,显然对此建议相当满意。而向曹操遣使纳子无异于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上一层枷锁,从今而后就别想翻身了。孙权既然早有鼎足江东的想法,又岂能做如此蠢事?而且这里也已言明,吴主孙权当时本意并不欲遣质入朝。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周瑜所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另外前一段时间,有位周瑜的推崇者,大谈要肃演义之毒,称裴松之关于赵云所注引的《云别传》是野史,其记载内容与陈寿所著的《赵云传》大有区别。俺带着相同的观点来看《江表传》。据《细说三国》作者黎东方所称,《江表传》也是一部非官方撰写的野史,其真实度有待考证。当然一家之言,并不一定正确。但仅就此一事件来看,疑点颇多。最大的疑点就在于纳子之事,在俱为当事人的《吴主传》、《张昭传》、《武帝纪》包括《周瑜传》本传中全无只字片语之记载。遣使纳质在当时具有相当重要的政治意义,因此一般在本传中都有相关记载。如《武帝纪》、《程昱传》中记载了曹操早年拒绝了袁绍欲使曹操迁家至邺的连和之计;《刘表传》中记载了韩嵩从曹操处回来后,欲说表遣子入质一事;包括在《吴主传》也祥细记载了夷陵之战时曹丕欲令孙权遣子入朝一事。两者相较,大相径庭。而且据《吴主传》所述,建安七年,权母吴氏薨,显然与《江表传》中的权母劝孙权的记载有所冲突。当然这可能还涉及到同年中的时间前后问题,但既然孙权的母亲亡故都见载于史,而比之政治意义更为重大的质子遣使一事却全不见录。察其全文与《鲁肃传》上鲁肃劝孙权与曹操决战时的口吻几乎如出一辙。考虑到孙权对周瑜的喜欢程度,完全不能排除有人为了奉迎上意,蓄意拿鲁肃的原话,稍加改动后有意往周瑜脸上“贴金”。故若以此为由,称其为大战略家实难服人。


第二,赤壁之战前,力排众议,劝孙权发兵拒曹。

《周瑜传》道:“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在这个问题上,最容易引起一般人的思维混乱。首先,东吴鲁肃在刘表亡故不久,就以其政治谋略家所具有的敏锐眼光预感到天下大势必将改变。因此向孙权建言趁刘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之机,联合与曹操有隙的刘备方,共结盟好,同心一意,共抗曹操。随后诸葛亮过江,智激孙权,从而为联吴抗曹加上了一个重重的法码。因此后人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包括裴松之、王夫之在内的许多人,一致把推动策画孙刘联盟的功劳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两人而已。俺们国家一直有个非常不好的风俗,就是过于看重出身。身份的高低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最先劝孙权联刘抗曹的是鲁肃,但鲁肃却不能力排众议,究其原因者,只不过在于其当时的官位卑小,出身低贱。后赵咨出使魏国时称孙权是“纳鲁肃于凡品”也证明了一点。而周瑜则不同。对孙策来讲,周瑜是“总角之好”,孙权之母吴夫人“视之如子”,孙权则事之“如兄”,还有一个中护军的官衔。正如同一个观点,由一个组长说出来和由一个局长说出来,其份量简直不能同日而喻。演义里为了拔高周瑜却言道:“原来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曹操大军至汉上,便星夜回柴桑郡议军机事。使者未发,周瑜已先到。”(见演义第四十四回)他周瑜有那种高人一等、未卜先识的见识吗?《鲁肃传》已经明言:“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这里的这个“召”字,相当耐人回味啊。“召”说白了也就是命令的意思,也由此成就了周瑜那一番力排众议的“丰功伟业”。后来孙权与陆逊议鲁肃时说道:“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对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显然与俺的“鲁肃之功居功至伟”完全符合。可见,周瑜这个“大战略家”的那番表现,鲁肃其人实是居功至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赵哪个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6
帖子 5584
编号 731
注册 2003-9-12


第三、刘备至京口面见孙权,要求督荆州。瑜劝权徙备置吴。

《周瑜传》道:“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乍一看来,周瑜此计相当高明,可用“软化、分化、消化”六字概括。软化指将刘备置于东吴,给于美色声玩,以磨其志;分化是指令关羽、张飞两人分置一方;最后则是一一消化此三人。用周瑜自己的眼光看来,东吴不需依靠刘备方的实力,也能独自一方应付北方强敌曹操。事实果真如此吗?

先看刘备方。曹操评刘备是“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程昱评刘备是“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贾诩评刘备为“刘备有雄才”;刘晔评刘备为“刘备,人杰也”;鲁肃评刘备为“刘备天下枭雄”;刘巴评刘备为“备,雄人也”;即使是周瑜本人也把刘备看作是有“枭雄之姿”。像这些英雄、有雄才、人杰、雄人、枭雄,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刘备显然都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刘备小时曾与宗下小儿戏言道自己要坐天子才可以乘坐的坐车。后刘备住荆州,在一次与刘表的闲聊中说到自己髀里肉生,而时间慢慢过去,自己却功业不就。这些又可以看出刘备其志向远大,非比一般轻易满足于轻歌燕舞的安于现状之徒。再者,刘备当初寄于曹操之下时,曾与董承等人密谋铲除曹操;附袁绍之时,又阴欲离绍,这又说明刘备不是那种容易驾驭之人。而关羽刚而自矜、骄于士大夫,一贯看不起东吴之人。后曾骂孙权为“貉子”,“虎女岂嫁犬子”,这也说明关羽并非是那种容易被指挥之人。周瑜有那么容易把他们分遣有序吗?

再看孙权方。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胜利、曹操军败还而告终。但即使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强、孙刘弱这一格局并未得以根本改变,曹军仍保有极为强大的实力。赤壁之战后,周瑜挟赤壁大胜之余威,率吕蒙、程普、周泰、凌统、甘宁等虎将,却在南郡南重镇江陵与曹仁激战一年有余,方始夺下南郡之江陵一城之地(南郡北重镇襄阳还在曹军手中)。而东线孙权亲率大军围合肥,令张昭攻九江当涂,皆不得下。这些都说明以东吴当时的实力,要想同时在东西两线独自对抗强大的曹操集团几乎毫无胜算可言。

在这一问题上,东吴的鲁肃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说道:“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见《鲁肃传》注引《汉晋春秋》)。鲁肃曾是最早建言孙权全据长江、夺取荆州之人,而且这也是孙吴集团一贯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但战略计划有时也不应该是一尘不变的,鲁肃根据当时的复杂形势,做出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主张,这从战略表面上看是后退了一步,但从全局着眼点来看,却反而是一着以退为进的妙手。刘备是一个有雄才之人,且又与曹操水火不容,借出荆州必然要分散曹操的注意力,减轻东吴方面的压力。这一全局战略、三方之主曹操、刘备、孙权,以及三方的主要谋臣鲁肃、诸葛亮、程昱都看得相当明白。相比之下,这个被冠以大战略家的周瑜,其战略眼光未知高明在何处?当然早已有人言过,历史不能假设,周瑜此计如果真能实行之,也许真能如周瑜所愿也说不定?但是凭着一条无法实现且又缺乏全局战略眼光的建议就能将其言为大战略家吗?

第四、在留困刘备不成后,周瑜又建言西取巴蜀。

《周瑜传》道:“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

周瑜取蜀一事,见仁见智,历来多有争议。但其价值远未如后世所吹嘘得那般了得。一方面,在其之前,鲁肃、诸葛亮、甘宁都 曾提出过取蜀的相关策略;另一方面,周瑜取蜀是否能得以成功是一个未知数。如果将周瑜当初分析曹操必败的些许条件一一代入,不难发现竟然每一条都能丝丝吻合。

“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这是周瑜原话,现改之:“今使本土已安,国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益州较胜负于巴蜀山地之间,可也?然今本土未安,山越屡叛,加之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皆为瑜之后患。且又舍舟楫,与巴蜀重山争衡,本为东吴水军之所长。又今值隆冬(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天之盛寒,部队补给极为不便,给养线过长(刘备东出,仅从白帝至夷陵就有七百余里的路程)且又过于单一,仅凭逆长江而上一途(长江上游、中游两地海拔落差有多少?这其中又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支持?)。又驱东吴士众远涉西蜀山地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仗还没打起来,周瑜就在巴丘突然病逝了?)。此数四者,皆用兵之大患也。而瑜皆冒行之,吴军将败,恐无需多日。”未知是否言之凿凿?

这里还涉及到刘备是否会和周瑜共取巴蜀一事。一方面,取蜀与刘备的战略方针有着极大的冲突,刘备不可能同意东吴有任何染指巴蜀的战略企图;另一方面,即使取蜀不与刘备的战略方针相抵触,刘备也不是那种轻而易举就被别人利用当做“炮灰”之人。《先主传》中明确地讲到:“权遣使云欲共取蜀,或以为宜报听许,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己有。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可见,东吴之心,众人皆知,刘备做事如果真会蠢到如此不计后果,那他的蜀汉基业早没了!至于那句“假使周郎不死,先主无所处也”之话可是不知从何说起?“光杆司令”刘备过江见孙权时,周瑜不也没能怎么样吗?他老哥出的那种“见不得光”的点子(不过话说回来,政治上讲究的本来就是这种卑鄙无耻的勾当),他主子孙权采纳了吗?至于取蜀嘛,反正就是一笔糊涂帐,怎么说怎么有理。

当然还是那句老话,历史不能假设,对于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事单方面地强调其是不可行的并不可取,但同样的,单方面强调这种想法是明智的同样不可取。因此,把讨论的重点放在这种毫无意义的话题上,显然是本末倒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赵哪个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6
帖子 5584
编号 731
注册 2003-9-12


最有问题的当是周瑜死前建议由鲁肃代已任东吴都督之职。

《鲁肃传》记载道:“周瑜病困,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正当今人仍在为周瑜是否该扣留刘备在东吴大做讨论时,处于病困之中的周瑜倒是已经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临死前的周瑜显然也重现到了“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的问题,这恰与鲁肃当时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时的情况“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完全一致。而鲁肃是继周瑜之后的江东都督,一直致力于孙刘两家友好而奔走着。由于他当初曾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以致于后来孙权在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吕蒙时,被称为“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真是莫名其妙!当初是谁同意鲁肃所提出的意见呢?又是谁“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擎英雄,又恐备难卒制”而不纳的呢?这大概就是东吴之人所惯用那种左右自圆其说的诡辩吧,和流传于后世的“借荆州”一说完全相同。(借荆州一事在下篇中另做阐述)然而这个鲁肃又是被谁推为江东都督的呢?不是别人,正是周瑜本人啊!

江表上传载:“初瑜疾困,与权笺曰:‘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好一个”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啊!周瑜把自己的身后事,托付给了与自己战略主张完全相反的鲁肃。不知是何用意?别跟俺说周瑜死后,东吴已经没有能人了,让与刘备交好的鲁肃来接任都督,借出荆州可以缓解曹刘压力。战略上,周瑜所提出的战略构想并未令孙权言听必从,相反鲁肃是这方面的第一把手;治国治军方面,周瑜又比不上张昭,当初孙策曾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其临亡时,又“以弟权托昭,昭群僚立而辅之……然后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见《张昭传》)他周瑜虽说也官至中护军,不过可没李严那“统内外军事”那份特权吧?说江东水军是周瑜训练出来的不是有何凭据,可没告诉俺说那是演义里说的,这个对许多人来说可并不“感冒”,反倒是张昭却很有可能。临阵战术方面吕蒙、甘宁、吕范哪一个比周瑜差的?顺便说句题外话,吕范哪点比周瑜差了?论资历、论战绩、论战略主张来看(当初刘备只身过江,吕范也曾密请留备),周瑜哪点比人家吕范强了?要和刘备搞好关系,用鲁肃这个亲刘份子做个“民事调解员”不就行了?如果要说周瑜这个推荐是明智的话,那不等于是周瑜狠狠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对他本人生前的所作所为进行一次全盘的否定?他老哥在赤壁之战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也不容易吧?虽说功劳不一定有他的份,不过跑跑腿这种苦劳还是有的。而如果要说其后任者,“鸽派”代表的鲁肃,要为后来东吴的发展缓慢负有严重责任的话,那用人不明、荐人不智的责任他周瑜也是没跑了。而且鲁肃是什么心思,他周瑜当然清楚的很。在对刘备的态度上,鲁肃的意见和他本人完全相反。而明知其人如此,还执意推荐这种人当东吴的都督。说轻了,是周瑜用人唯亲,走后门,拉关系;说重了,是周瑜想在江东留下个完美的形象,有意不想后人抢他的功劳,不让东吴在他死后得以发展,其心可诛啊!(不用俺再多说刘备、李严、法正、孔明之间的关系了吧?相信在这几个问题上有点研究的人,很容易就能赞同俺的观点)。也由此可见,周瑜临死前的这份荐表,其问题之多,真是难以估算。大概这个“大战略家”的眼光,又一次走了眼吧?

综上所述,一条“莫须有”的战略建言、一条别人有着大功的战略决策、两条不知其可行性究竟有多高的战略主张、以及一份相当有问题有战略嘱托,这些就是被后人冠以“大战略家”的周瑜同志,所依据评判的全部依据了!呵呵,而且有意思的是,周瑜那最后两条不知道其究竟是否可行的点子,却又往往又被后人冠以最能体现其“雄烈”和“睿智”的。呵呵,当然,周瑜还是位“大战略家”,不过充其量也就是14K的了。

再说说其战术上表现的。

自古又以周瑜平定江东、赤壁大战、及拓展荆州做为其战术上善于用兵的佐证。现试将其一一道来。

第一、平定江东。

《周瑜传》道:(瑜)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以瑜恩信著於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以上就是关于周瑜赤壁之战前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不难发现,在孙策在世时,周瑜最多算个孙策身边的“跟班”而已。“遂从攻横江、当利……从攻皖……”而且这里还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仗打了一半,孙策突然把周瑜从前线调到了自己的后方丹杨。说了一句“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按照一般的理解,大概都会认为周瑜实在太厉害了,有些大才小用的味道。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却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俺这里有几个问题,供各位探讨一下。如果周瑜在临战中真要善兵,那孙策为什么要把他突然调到后方去?(联想一下各位常说的刘备用孔明),难道打仗时,有人会嫌自己能打仗的得力干将太多吗?孙策他为什么不调程普这些人回去,而单调他周瑜?孙策被冠以“善用人”,据通鉴记载,孙策将二张做为自己左右手,临战时常带一人留一人,秦松、陈端为谋谟,为什么周瑜不在其中?(那时周瑜还未回袁术那里)。而且后来孙策迎瑜归来,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孙策为何对周瑜的善用兵只字不提?而这在乱世中却是最值得被人盛赞的。而且,严格意义上说,周瑜不能算作是平定江东的首功者。原因就在于他中途离开过孙策集团,而且一去就是三年,孙策后期的作战他本人根本没有参加。(连在后方搞内政的功劳都没有)。直到孙策死后,周瑜才算开始慢慢显露出来。打了几个土匪、消灭了几个强盗头子,他周瑜有多厉害啊!这里还很可值得一提的是,周瑜有一个时任当时丹扬太守的从父周尚,而丹扬是当时孙策进行领土扩张的根据地,那里盛产闻名当时的丹扬兵。当周尚还是丹扬太守时,周瑜倚仗着老子的背景,对孙策集团又是供兵又是供粮,好不威风。而周尚这个大靠山一旦失势倒台,周瑜小儿立马现出自己无能的原型。《鲁肃传》中记载到“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沦落到这种地步,恐怕当时的周瑜已经和真正意义上的讨饭花子没什么区别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赵哪个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6
帖子 5584
编号 731
注册 2003-9-12


第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周瑜也更因此而流芳千古。而事实上,影响到赤壁之战结果的原因相当之多。曹军方面,仗还没开始打已有疾病流行,战斗力大为削弱。即使排除曹军方面的客观原因,单就吴军主观因素来看,周瑜也不是最大功臣!

《周瑜传》记载道:“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而其注引之江表传载盖书曰:“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曹公特见行人,密问之,口敕曰:“但恐汝诈耳。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於前后也。……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其实问题已经相当清楚了。在赤壁之战这场堪称中国古代军事史以少胜多的“奥斯卡”经典一幕中,黄盖一人身兼导演、策划、剧本、文案编辑、道具、拟音及领衔主演诸大任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主角。而周瑜?“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大概撑死也就算是个只会在后边摇个旗、呐个喊,跑个龙套的配角而言,真不知道这有啥可以吹嘘的?演义里为了烘托孔明的多智,把不知所谓的周瑜也提高了一下。撇开妆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不谈,那周瑜不也为此而“火”了一把吗?演义第四十六回:“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瑜曰:‘既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谋见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谁教公献此计?’盖曰:‘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瑜曰:‘吾正欲如此……’”这个“吾正欲如此”真是“精彩”极了!嘿嘿,究竟有多少喜欢周瑜的人狠批过罗老笔下的孔明那真是数也数不清了,可咋就从来没看到过这些人曾批过罗老笔下的周瑜的?典型的“一双眼睛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人物”嘛!说什么要肃演义之毒、一切唯历史论,那是嗝屁!拜托,那些喜欢周瑜的人在批罗老妆孔明多智的同时,也别忘了罗老对于妆周瑜从平庸到多智也有莫大的一份功劳。

让我们再来看看历代之文人骚客的“唯周瑜论”态度吧。

咏赤壁(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诗(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赤壁 (唐。胡曾)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赤壁怀古(唐。王周)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过赤壁偶成绝句二首( 明。王奉)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赤壁石刻 (明。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当年鏖战乘天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郎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旧还英雄。


好家伙!“周瑜于此破曹公”、“东风不与周郎便”、“周郎开国虎争时”、“周郎焉敢破王师”、“周瑜于此破曹郎”、“千年不泯周郎功”!居然有这许多诗歌赞美周瑜的,然而对于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黄盖,却不知又有多少文人骚客愿意为他美言几句的?

当然无论这些多么有名,终究还是比不了苏东坡那首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的《江奴娇。赤壁怀古》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发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乖乖不得了!好一个“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啊!不过幸亏现在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才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比方说那个什么“小乔初嫁”的低级错误会出现在这种“千古绝唱”之中,对此也不知道该让人说什么好了。另外,“羽扇纶巾”是周瑜本人的吗?翻遍《周瑜传》不见有过这方面的描述,唯一有那么点瓜葛的倒是身着“布衣葛巾”的蒋干。而在《晋书。谢万传》中却记载道:“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同样,在《晋书。顾荣传》记载道:“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可见“羽扇纶巾”也并非周瑜本人所具有的。词人为了自己所作的诗词能流传千古,其基本的历史常识是不用管的。本来倒也没什么,可是在苏轼之后的罗贯中同样出了一部流传千古的《三国演义》却不知怎么搞的犯着众怒了,搞得现在老有人要搞臭他。以致于写演义前言部分的聂老似乎为了秉承“客观公正”,都说演义之作者为了写诸葛亮用了不漂亮的方法。“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舳舻灰飞烟灭。’每一句话都是说周瑜的,《三国演义》把‘羽扇纶巾’等等都拿给诸葛亮了,先把诸葛亮打扮一番。”废话!“羽扇纶巾”本就不是你周瑜之所有,你周瑜欺世盗名了几百年,如今让你自己也尝尝被别人“剽窃知识产权”的滋味这又有啥不可以的?不过话说回来,苏轼总算还是说了句公道话,“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这个“谈笑间”真是用得恰如其份极了!是啊,是谈笑间,不过这不也正好说明了,在火烧乌林中,他周瑜老哥什么事都没做、什么事都没干吗?!还有,在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周瑜请兵五万,而孙权只得了三万?(可别有人对俺说周瑜不了解东吴当时的军事实力,如果他真不知道,那他不是在那里夸夸其谈?)为什么孙权要任程普和周瑜并为左右督?为什么打完江陵后,周瑜建议取蜀时不求已经被自己感化的程普,而要搭上个孙瑜?为什么以后孙权在袭夺荆州时,吕蒙不买孙权要令他与孙皎俱进的帐?这些和刘备当时向孙权说过的话,有许多地方都是可以相联系的。为什么到了某些人的眼中,却成了“曹公、刘备皆欲疑之?”

这里顺便插段题外话。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就很有些问题。按照《魏书》上的记载,曹操在赤壁战场上是“与备战”,孙权军只是在合肥方面出了点力。而在《蜀书》、《吴书》的记载则是讲孙刘联军。那俺们究竟应该相信哪方面的记载呢?以现在的通行做法,无非就是相同记载出现次数较多的一般较为可信。可有句话叫“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不知几位知道否?按理说,魏国是最早派人修订官史的(魏文帝时就曾令卫觊等人草创纪传)其修订的官吏与赤壁之战时间跨度最短,相对来说其失真性也应该最小。再看吴国,最早奉命撰写《吴书》的韦昭也是在废太子孙和之后,也就是说最起码是在公元250年之后。而华檄和薛莹被任命为左右国史更是在孙皓即位之后,也就是说最起码是在公元265年之后。虽说晚,但总还是修了自己的官史。而蜀国则是“国不置吏”,《蜀志》的材料全都有赖于陈寿本人后天的殷勤采集。从三个国家对治史的不同态度就可以看出,魏国对治史最为重视,吴国次之,蜀汉则最次。而且现在的许多史论家们,在对于三国背景的许多问题(如官制),通常都是以魏国的记载为蓝本。若以此来看,俺们是否更应该相信《魏书》上讲的?而且所谓历史为政治服务。陈寿虽非史家中的“黑笔”,但在不少地方还是为魏室、司马氏有所隐讳的。刘备曾被曹操大败于长阪,以其兵不过“二万”的实力,曹操败于其手算是够丢面子的了。正因为此,以《魏书》的记载,反而更值得后人相信。如果赤壁之战中确为孙刘联军与操作战,反而可以为曹操此役的失利找些客观原因。因为败于善于水战的吴军,总也还算是个比较体面的说法。可陈寿包括魏国的其他史家们为何不予采用?但事实上呢?赤壁之战俺们后人对孙刘联军之说深信不疑。谁又能解释这个问题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赵哪个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6
帖子 5584
编号 731
注册 2003-9-12


第三、拓展荆州。

夺取江陵一役中,史书中记载得也相当简略。不过就现存的关于此役的资料来看,仍无法看出周瑜在临战战术方面有何过人之处。这里还是有必要再次说明一下,所谓的拓展荆州,不过就是得到了南郡南重镇江陵,而其北重镇襄阳还在曹军手中。然后再让我们来看看他周瑜这位天才军事家(好家伙,天才军事家?能被称之为军事家的本已廖廖无几,何况是更凌驾于军事家之上的“天才”军事家呢?)在这次战役中,又有什么过人的战术布署吧?

不过真是很遗憾,在现存的资料中,我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找到周瑜手下诸将所提出的那些英明果敢的作战过程和战略规划。如《甘宁传》中记载道:“后随周瑜拒破曹公于鸟林。攻曹仁于南郡,未拔,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时手下有数百兵,并所新得,仅满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吕蒙传》中又道:“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攻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於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甚至曹军主将曹仁也有不凡的表现。《曹仁传》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而那位“天才军事家”的表现呢?

《周瑜传》记载道:“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倒!退曹仁的功劳居然全被周瑜一人独占了?!仔细看看,其本人在此次战斗中,仍未发表过对吴军战势有所补益的只言片语。好不容易亲自上次战场,还没耍上几下子,就被流矢射中。唯一可以值得一提的就是摆摆领导架子。“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之类的话倒是脱口而出。你周瑜如果真关心将士的疾苦,那你多拿出几条行之有效的作战方案啊?!在战场上让将士少流点血才是正理。可周瑜却不是这样。本来挟赤壁大捷的余威,东吴将士本可有番大作为的。可他周瑜却在进攻江陵的前后一年多时间里,把士气高昂的吴军置于敌江陵城下,进之不得,退之又不甘,将士无用武之地。相反,让身边的刘备大捡“便宜货”,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顺便说上一句,从东吴的历次战争中,可以看出东吴作战基本是以抢占人口地盘为首要目标。如《孙策传》注引《江表传》中记载道:“策闻之,还攻破能(樊能)等,获男女万余人。……时策西讨黄祖,得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又《吴主传》中记载道:“十二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十三年春,……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以及东吴诸将的镇讨山越的相关记载中都用以证明。翻开《后汉书》,其《郡国志》上言明南郡与江夏郡人口累加也仅一百万人,而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四郡人口累加则达二百八十万之多!仅零陵与长沙单郡人口就分别超百万。很明显,周瑜在赤壁之战后所做出的战略举动是有违东吴一贯作战方针的。放弃扩大自己实力的最佳时机,却和强敌打攻坚战,把从赤壁之战后所赢得的宝贵时间和高昂士气浪费得一干二净,得不偿失!《孙子。九地篇》中叙述:“争地则无攻。”而“甚有军实”的江陵城,在经过一年多时间战火洗礼后,也不知还能留下多少战略物资可给吴军利用的?

打起仗来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慎重考虑。大凡一个比较优秀的军事将领,一般在整个战局有个比较全面的规划。并且一般都事先考虑出敌军的战术形动,并有针对性地做出应对之策。所谓谋定而后动。只有这样,在指挥具体战斗之时,才会显得游刃有余,而不至于慌手慌脚。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别人献什么计,周瑜就采纳什么。为什么?那叫病急乱投医,打到哪算哪!而周瑜实战中指挥能力的平庸在其指挥的实战也充分暴露无疑。就拿甘宁被围一事来讲,甘宁当时献计是夺下夷陵,目的在于渡过长江之北,从江陵上游对其夹击,在军事上形成合围态势。但周瑜却只派了几百兵随甘宁去取夷陵,以周瑜本部人马保守地估计最起码也在二万左右,派这区区的几百怎么说是不是也太少了点?结果怎么样?马上被曹仁军包围。周瑜在战前可有应付这种战况的办法?周瑜如果认为夷陵之地意义并不重要,那他根本不必分散本部兵马;而如果他认为夷陵之地致关重要,那他派的部队人数是不是也太少了点?;而如果他的用意是分散曹仁军兵力,那他就应该趁着曹仁部五、六千兵的注意力放在夷陵的时刻,自己率主力攻江陵。可事实上周瑜根本就没那种高瞻远注,本部兵马被围,立马再带着主力赶去增援。早知今日,为什么当初不多派点兵去?自己的部队来回瞎遮腾,这好玩啊?再来看看吴将陆逊,临阵指挥之术比周瑜之流可强得多了。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东吴重要将领被围,陆逊就比周瑜沉得住气多了。再看看结果,陆逊依靠坚定不疑地集中主力部队用于主攻主向,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而周瑜军的战略目标却很模糊,只是利用不断地战略消耗迫使曹仁退军,二者的高下一目了然。可见从具体战术指挥上看,周瑜的用兵之道相当有问题。其战略上的失误再加上战术上的平庸,早已注定赤壁之战后的最大赢家不会是孙吴,而只会是刘备!有位网友讲的好,“赤壁之战,周瑜只得其名,刘备则得其实”!

由此可见,周瑜其人除了弹琴吟唱略有风骚外,举兵治国则完全入不得流。战略上对于东吴的战略发展几乎毫无建树,在战术上更是乏善可陈。唯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他那完美无缺的品德了。但他又是怎样从一个平庸无奇的历史人物而逐渐演化为今天被冠以“完美”之化身的呢?

一是因为周瑜有着一副漂亮外表。史称其“长壮有姿貌”。不仅周瑜本人长得好,他夫人小乔更是当时的绝色美女。而且据史料记载,周瑜精于音乐,在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的美名。无论何时何地,美总是让人向往的,所谓君子“有趁人所美”。而时值今日,漂亮的外表更是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特殊才能。虽说从字面看,“徒有其表”是个贬义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人照样吃香得很。而光有才能,未有一副漂亮外表与之相衬,这个人可能就会寸步难行,到处受人白眼。而他即使能取得成功,也须花费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而且以貌取人,不仅现在司空见惯,自古就不乏其例。春秋时期,孔子曾慨叹“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记》卷67《仲尼弟子列传》)。三国时期,张松曾受刘璋派遣出使曹操那里致诚顺之意。但曹操却没对其应有的礼遇,后经操主簿杨修推荐,仍不纳用。原因就是“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先主传》引《益部耆旧杂记》)曹操的用人方针在三国时期独坚一帜,名曰“用人唯才”。像曹操这样有着雄才大略的人,尚不免犯“以貌取人”的毛病,更何况一干碌碌无为的庸人呢?同样,被今史学家奉为在“用人上兼具曹刘之长而避其短”的孙权,也曾当着群臣之面,将诸葛瑾比作头驴,原因就是诸葛瑾长相不好,“面长似驴”(《诸葛恪传》)。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时,又有关于庞统因貌丑,不得孙权刘备重用的文笔出现。看来“以貌取人”自古有之,而且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已经逐渐形成了俺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潜意识和价值观了。

其二是地方保护主义,更或者说是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作怪。每个国家或者地区总会有那么点民族自尊或者是地区优越感存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对外表现就是在当地或者是本民族中竖立某个高大形象,而这种表现又往往和某种政治因素密不可分。正如同现在俺们所说的那样,体育永远是和政治分不开的。地处北方的曹操,身居西南的诸葛亮几乎都是这样的一个代表。而这样的形象,又往往能给当地人以一种精神寄托。那面积广阔的东吴岂可无人?周瑜因其漂亮的外表,当时所具有的特殊历史背景,还有那谦逊服人的气度,当然是这种偶像的不二之选。而且有个现象很值得观注,那就是伴随着现在经济的日益发展,江南地区正逐渐成为国内新的经济文化中心,而与此同时,提高周瑜历史地位的声浪越来越高。不为别的,只为满足江南地区人们的一种内在的虚荣心,一种内在的精神寄托罢了。让他们可以感觉到,他们不仅物质生活上不比其他地区差,就连精神方面也同样令人骄傲羡慕(也有人说过这是某种文化符号)。而且有意思的是,大家可以轻而易举得在网上发现那些狠抬周瑜的人,其实大多数都位于吴地。就像每个城市里的人,都希望自己城市里的足球队能拿甲A冠军一样,所以这种狠抬周瑜的倾向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三是因为现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生了重大改变。对于这点,俺想可能大家都有那么点体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俺们一直将“谦虚使人进步”奉为修身养性的古训,是一种美德。但这句话在如今的社会行得通吗?这年头如果不把自己夸得天上无二、地下无双,怎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站稳脚跟。如果某人去面试时,大说诸如“俺这个人能力不高、水平有限、脑子不活、手腕不多“之类的话,试有哪个用人单位敢用这种人?单从周瑜本传上的记载,可以看到周瑜本人的许多精神和气质,在当时提倡“以退为进”的封建社会,是不很合拍的。因为这种精神气质,往往会引起当时的封建君王的猜忌和不满。而这种性格却很对现在年轻人那种“敢往直前,舍我其谁(目中无人?)”的脾胃。《易经》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说,周瑜的形象能得到这些人的共鸣,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赵哪个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6
帖子 5584
编号 731
注册 2003-9-12


也是超长的帖啊
估计也没人有耐性看完的了
-_-b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贫僧不识陈近南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4
功绩 47
帖子 870
编号 1647
注册 2003-10-24


发表于 2004-2-27 17: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有个不男不女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发个谈什么"完美"的帖

然后引发别人对砸

————就这么回事?!

引发别人对砸?看下来,似乎就一个猪哥的崇拜者帖了篇长篇大论在“驳斥”楼主,还有您在不阴不阳地“暗示”,似乎没任何人在说什么争议的话吧。

也许是您自身有,却苦于没有砸的对象,想通过此举来一呼百应吧?

省省吧,逛三国论坛第一戒律就是——不要和任何猪哥,赵四的崇拜者争论。  
所以我们不会陪您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赵哪个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6
帖子 5584
编号 731
注册 2003-9-12


楼上的大人
别以为您是和尚就会洞悉天机了
谁是谁的崇拜者还不知道就在那里信口开河
  

逛三国论坛第一戒律应该是不和任何自以为是及自以为自己客观的人争论  
所以也没人会陪您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冷冰冰

苏涂公主太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339
帖子 1333
编号 5154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2-28 11: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知所云。
至少我没有耐心把那么长的一篇文章看下去。

不过我要说一点,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4-2-28 18: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赵哪个云于2004-02-27, 18:13:40发表
  
楼上的大人
别以为您是和尚就会洞悉天机了
谁是谁的崇拜者还不知道就在那里信口开河
  

逛三国论坛第一戒律应该是不和任何自以为是及自以为自己客观的人争论  
所以也没人会陪您的!
  

赵兄,别跟那种家伙纠缠了,居然连“看了《武帝纪》是看不出曹操领导官渡之战”这种白痴理论都提出来了,这种人水平如何一目了然  



另,那个挂着周建威头像挂羊头卖狗肉的家伙,你要真有水平的,就去驳武侯的文章看看,要不就去驳驳我那篇评论赤壁之战孙刘所占比重的文章看看,不过就你那水平,我也不期望你能说到哪里去。(反正连诸葛亮领导孙吴水军那种谬论你都能想出来,你水平好及有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贫僧不识陈近南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4
功绩 47
帖子 870
编号 1647
注册 2003-10-24


发表于 2004-2-28 18: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反正连诸葛亮领导孙吴水军那种谬论你都能想出来,你水平好及有限

大哥,污蔑人也得有个谱吧?就算我想违反第一戒律,也犯不着把我的水军交给猪哥啊~!

剩下其他的我也不多说。第一戒律要牢记心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4-2-28 18: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不男不女于2004-02-28, 11:24:00发表
不过我要说一点,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这句我倒是赞同,事实上喜欢哪个历史人物那是个人自由,所以有人喜欢诸葛亮、有人喜欢周瑜,完全可以理解。当然反过来推,有人喜欢批评诸葛亮,有人喜欢批评周瑜,这同样没什么问题。

既然有人拿着周瑜打压诸葛亮,那么有人看不过眼打压一下周瑜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妥吧   反正若是 不男不女 先生/姑娘  有意见大可从历史角度批驳一下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4-2-28 18: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贫僧不识陈近南于2004-02-28, 18:14:18发表

  大哥,污蔑人也得有个谱吧?就算我想违反第一戒律,也犯不着把我的水军交给猪哥啊~!

剩下其他的我也不多说。第一戒律要牢记心中。  

笑,别乱用动词,“污蔑”?你当你以前说过的话大家没看到?

反之看你,用“猪哥”不知是否是对古人的污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周鱼的完美在于短命,我一直这么想。要是活长点啊,呵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看书的

阿陵侯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362
帖子 2127
编号 1834
注册 2003-11-5


发表于 2004-2-29 02: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长啊 看完了说周瑜好的  觉得最后一段不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4-02-29, 0:26:13发表
周鱼的完美在于短命,我一直这么想。要是活长点啊,呵呵。。。。。。。。

不过是多了一个赵括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贫僧不识陈近南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4
功绩 47
帖子 870
编号 1647
注册 2003-10-24


发表于 2004-2-29 16: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笑,别乱用动词,“污蔑”?你当你以前说过的话大家没看到?

由于第一戒律的原因,我在本版跟帖子不超过15个。  既然您记性这么NB,那就把我“以前说过的话”找出来让大家看看吧。我也好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把俺的水军交给猪哥的,莫非哪天被你下了迷药?  

不然的话,呵呵,记得你以前为了P大一点事就盯着一个批判猪哥的人骂“小人”。不想今天也会失足啊~!

QUOTE:
逛三国论坛第一戒律应该是不和任何自以为是及自以为自己客观的人争论 
所以也没人会陪您的!

左冷禅道:“在下所不佩服的当世三个半高人之中,阁下却只算得半个。”任我行道:“拾人牙慧,全无创见,因此你就不令人佩服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水月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6
编号 3467
注册 2003-12-18


发表于 2004-2-29 18: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蓝纱枫于2004-02-28, 18:28:27发表

QUOTE:
原帖由贫僧不识陈近南于2004-02-28, 18:14:18发表

  大哥,污蔑人也得有个谱吧?就算我想违反第一戒律,也犯不着把我的水军交给猪哥啊~!

剩下其他的我也不多说。第一戒律要牢记心中。  

笑,别乱用动词,“污蔑”?你当你以前说过的话大家没看到?

反之看你,用“猪哥”不知是否是对古人的污蔑?!  

  

俺说一下,俺也曾经因为把诸葛亮写成“猪哥”、以及其他的关于诸葛亮的“反动”言论而被蓝兄批斗的老不堪呢:(俺在这里说一下啊,不知道近南兄是怎么回事,但俺是因为笨啊,打字只会ABC,所以里面有现成的“猪哥”词就那么上去了,结果呢~呵呵就这样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兩袖清風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1
编号 5722
注册 2004-2-29


发表于 2004-2-29 20: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沒記錯的話,用倉頡,速成打"諸"字的話,里面有现成的“葛亮”词就那么上去了...结果呢~呵呵,就顯示出"諸葛亮"這三個字喽......  

諸葛亮真不愧是"名士"啊,呵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4-02-29, 14:38:18发表
不过是多了一个赵括而已。

大哥不要说出来嘛,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4-3-2 12: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水月于2004-02-29, 18:45:06发表

QUOTE:
原帖由蓝纱枫于2004-02-28, 18:28:27发表
[quote]原帖由贫僧不识陈近南于2004-02-28, 18:14:18发表

  大哥,污蔑人也得有个谱吧?就算我想违反第一戒律,也犯不着把我的水军交给猪哥啊~!

剩下其他的我也不多说。第一戒律要牢记心中。  

笑,别乱用动词,“污蔑”?你当你以前说过的话大家没看到?

反之看你,用“猪哥”不知是否是对古人的污蔑?!  

  

俺说一下,俺也曾经因为把诸葛亮写成“猪哥”、以及其他的关于诸葛亮的“反动”言论而被蓝兄批斗的老不堪呢:(俺在这里说一下啊,不知道近南兄是怎么回事,但俺是因为笨啊,打字只会ABC,所以里面有现成的“猪哥”词就那么上去了,结果呢~呵呵就这样喽~  [/quote]
那俺也说一下,当初说你是小人,是因为你说一套作一套,而不是你的什么所谓称呼。不过嘛,现在对你的评价也没什么改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4-3-2 12: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贫僧不识陈近南于2004-02-29, 16:59:36发表

QUOTE:
笑,别乱用动词,“污蔑”?你当你以前说过的话大家没看到?

由于第一戒律的原因,我在本版跟帖子不超过15个。  既然您记性这么NB,那就把我“以前说过的话”找出来让大家看看吧。我也好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把俺的水军交给猪哥的,莫非哪天被你下了迷药?  

不然的话,呵呵,记得你以前为了P大一点事就盯着一个批判猪哥的人骂“小人”。不想今天也会失足啊~!

QUOTE:
逛三国论坛第一戒律应该是不和任何自以为是及自以为自己客观的人争论 
所以也没人会陪您的!

左冷禅道:“在下所不佩服的当世三个半高人之中,阁下却只算得半个。”任我行道:“拾人牙慧,全无创见,因此你就不令人佩服了......”  

笑,有人逻辑混乱到这个地步还要说他什么好的?!


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opic=7836&st=15
“赤壁之战的主角周瑜(还应该算上另一位曹操),这是根本无法否认的事实。难道你想说是诸葛亮领导东吴水军击败曹操么?”

现在就问你,我什么时候提过“诸葛亮领导东吴水军击败曹操”这个白痴观点?!而居然你可以想得出来,还好意思说你水平多高?!


有本事就用史实来证明你一下你那“赤壁之战的主角周瑜(还应该算上另一位曹操),这是根本无法否认的事实”的观点来看看如何?!  如果你拿不出很切实的证据。那么你说“这是根本无法否认的事实”就只不过是名副其实的睁眼说瞎话而已。  


真是不好意思,上次是见到一家伙说一套作一套才说他小人,居然能被你当成是“为了P大一点事就盯着一个批判猪哥的人骂“小人”。”  看来阁下也算是无耻中的极品之一了。


至于被你这种挂着羊头卖狗肉兼睁眼说瞎话的家伙“佩服”,俺怎么看被一逻辑混乱到这地步的家伙佩服还真是一种耻辱呢。  

至于蓝某是否“自以为是及自以为自己客观的人”,问问在此论坛的跋锋寒和巴西马忠他们吧!就你那种连白痴观点都提出来的人也好意思下结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4-3-2 12: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有什么办法啊,当初某人被谴责后大叫什么“彻底无言”的。没想到时隔多日后又跳出来叫嚣了。

厚脸皮到这样还要怎么说啊。  真是所谓“你以为你是谁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水月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6
编号 3467
注册 2003-12-18


发表于 2004-3-2 12: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啊,你厉害啊,说我说一套做一套,骂我是小人,你的人格就高尚到哪里了啊?!
我知道,你说我说一套做一套是因为我前面说我佩服景仰诸葛亮,然后,后面我又说过诸葛亮不能算是忠臣,这样就不能佩服诸葛了?这就算是小人了?你也未免太自以为是了!看来我佩服毛泽东我就不能说毛泽东的昏庸跟荒唐了?!
你说是我们就都要跟着说是?!
你以为你是谁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4-3-2 13: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水月于2004-03-02, 12:55:03发表
是啊,你厉害啊,说我说一套做一套,骂我是小人,你的人格就高尚到哪里了啊?!
我知道,你说我说一套做一套是因为我前面说我佩服景仰诸葛亮,然后,后面我又说过诸葛亮不能算是忠臣,这样就不能佩服诸葛了?这就算是小人了?你也未免太自以为是了!看来我佩服毛泽东我就不能说毛泽东的昏庸跟荒唐了?!
你说是我们就都要跟着说是?!
你以为你是谁啊?!!

那有什么办法啊,说我人格不高尚么,我起码没象某人那样说一套做一套啊。  


笑,你可别在那里偷换概念啊。什么叫做“你知道”?!

“你说我说一套做一套是因为我前面说我佩服景仰诸葛亮,然后,后面我又说过诸葛亮不能算是忠臣,这样就不能佩服诸葛了?”

————你自己干过的事自己不承认是吧?!

是你自己大叫什么“我佩服景仰诸葛亮”在先,这没错吧?!

起先在这里狂叫诸葛亮不忠是你自己说的,你不否认吧?!

后来谈到诸葛亮的经济成就时,你在这里嘻皮笑脸的引用周一良那篇有明显错误的文章否认诸葛亮成就,你不否认吧?!

然后提到马超时,你又在这里叫嚣什么“嘿嘿,关键是人家小彭彭不过是发个小牢骚罢了……就被那小马哥跟小猪哥连手干掉哦” ,倒是问你史料里面什么时候提到诸葛亮什么干掉彭羕?!明显是胡说八道诬陷诸葛亮,你不否认吧?!

接下来到了曹真伐蜀,结果诸葛亮的功劳又被你一句否定了,这又算什么?!你也敢否认?!

“俺是因为笨啊,打字只会ABC,所以里面有现成的“猪哥”词就那么上去了,结果呢~呵呵就这样喽~”  这话是你说的没错吧?!没人是因为你用什么乱七八糟的称呼而谴责你吧?!倒是看到你在这里对别人胡乱指责是什么“大鸣大放大字报好象也就这水平了”了,这你也否认得了?!


现在你还敢说你自己不是“说一套作一套”?!要照你这么乱七八糟地扯诸葛亮也叫“我是佩服景仰诸葛亮”,  那你不如说轮回那篇无耻文章其实也是想表达他“佩服景仰诸葛亮”如何?!     你大可以说也许那不知所谓的家伙是因为“佩服景仰诸葛亮”所以才要谩骂诸葛亮的呢?!(照你那逻辑推理的,怪你自己吧)

这论坛上批评诸葛亮的帖子多多,为什么我单要找你们这几位开刀呢?!你不会自己想想?!还好意思狂叫什么“你说是我们就都要跟着说是?!”


反正你想继续厚脸皮反咬,别人也拿你没办法啊。拿回你的话————你以为你是谁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1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1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1 06: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891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