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赤壁之战何人冒行兵家大患?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6-9-18 14: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赤壁之战何人冒行兵家大患?

赤壁之战何人冒行兵家大患?
   
    赤壁之战前周瑜为孙权分析曹操诸多不利,“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告终,所以失败的一方——曹操,必然一无是处。而实际上,曹操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算无遗策的军事家,会犯低级错误吗?
  
●曹操出兵东吴是否犯了战略错误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出兵南下荆州,他的战略意图不仅是要除刘表,而是荆、扬两州同时出兵,实现六合归一的理想。
    《三国志·魏书·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赵)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硃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这七军的驻屯处在淮水与汉水之间,由章陵太守协调监管。赵俨这个人,虽然不是历史上的名将,但由于执法严明无私,当时很得曹操信任。于禁、张辽、乐进三将不和,便由赵俨协调。而章陵位置在今湖北今湖北枣阳,可见赵俨要再负责淮水东路曹军与荆州西路曹军沟通。
    赵俨督领“东路”交通荆扬,而曹操本人率“西路”南下荆州,所辖将领,见于《三中志》记载的,至少有乐进、徐晃、曹仁、曹洪、曹纯、满宠、李通等人。
    赤壁之战后孙权出兵合肥,在六安、皖县、舒县一带占山为王的袁术遗部陈兰、梅成、雷绪等人也起事响应孙权。而曹操一方张辽、于禁、臧霸也马上投入应敌,可见扬州曹军早已做好了配合荆州曹军南下的准备。
    刘备听从鲁肃驻在樊口后,望见东吴船军,第一反应是担心曹操的青徐军到了。这也说明曹军是东西两路从荆州、扬州一同南下。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中记载贾诩反对曹操得荆州后继续发兵东下,常有人据此认为曹操出兵东吴是否犯了战略错误。贾诩观点是:“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而裴松之认为贾诩的意见“未合当时之宜”“于时韩、马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我赞同这种说法。曹操得荆州后,决定继续发兵攻打孙权,在当时的形势下是最合理的选择。
   曹操在军事战略上的风格,是敢于冒险、迅速决断并积极行动,争取最大的利益。首先,如果就此息兵,刘备会逃到东吴与孙权结盟,长期与曹操对搞。其次,如果灭了刘备、孙权,刘璋、马超之辈则可传檄而定。而失去这一时机,日后再想廓定天下就是难上加难。再次,曹操打算对东吴的采取的方式是威慑战。发出檄书,治水军八十万众会猎于吴,就是要乘迅速收复荆州的机会,给予孙权集团强大的心理打击。
   
●曹操兵力与物资方面的绝对优势

    曹操兵力,最经典的史料是周瑜为孙权所做的分析,周瑜认为曹操所领兵众根本不是他自称的“八十万”,“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有人认为,周瑜分析的“十五六万+七八万=二十三四万”是指曹操的全部兵力而不是投入荆州-赤壁战场的兵力。还有人毫无根据只凭猜测地认为,赤壁之战小规模遭遇战,曹操在赤壁的兵力只有追刘备的五千人。
    首先,从曹操总兵力来看,简单地说,当年黄巾改编青州军,既号称三十万(当然,实际肯定没有三十万),后来收编张绣,擒灭吕布,又增加了人马,收臧霸得泰山兵,消灭袁绍父子又收冀州兵。当然,分析曹操兵力的具体来源和数字,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且做为现代人,因为史料有限,也无法准备地统计出来。但曹操“大军八十万”的说法能让绝大多数东吴人不产生怀疑,说明曹操征战一世,多得降卒,曹操拥有的全部兵力远远多于二十三四万。
    其次,《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说:“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 这里的“数十万”显然指的是南下曹军与荆州军之合,且“数十万”之称,至少是二十万以上。
    再次,《三国志·吴书·诸葛恪》载,诸葛恪在其《北伐论谕》中提到:“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如山,不及曹操尚微,与之力竞,坐观其强大,吞灭诸袁。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 依此南下操军与荆州军相加应是四十万。这时赤壁之战刚过去二十年,诸葛恪的分析应比较准确。而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卷九·二八》说曹军中“北来之军二十万,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这样算来南下曹军总数也是三十余万。
    再次,周瑜做为东吴高级将领,与孙权分析敌军兵力,分析曹军总数没什么意义,他只能也必须分析曹操南下兵力。周瑜的分析可能是属实的,也可能稍稍隐瞒曹军人数,因为大战在即,他的目的是坚定孙权的抗曹决心。
    总之,赤壁之战期间,曹军兵力的准确数字无从考证。但在众多史料支持下做出估计,整个荆州的曹军数量(含荆州军数量,荆州军号称十万,能用战场上的可能只有七八万),至少是周瑜估计的二十几万,或者三十几万。
    那么,投入赤壁场战的曹军又是多少呢?显然这二三十万人不会全在赤壁战场。曹操要分派兵力留守荆州各地,如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征南将军曹仁守江陵。不过,这些留守部队也是赤壁前线的生力军,也可能根据战况随时调往前线。因此,说赤壁战场的曹军只有四、五万,二、三万,是没什么任何史实根据的。
    而在物资方面,比其曹操以往的出征相比,曹操这次的补给情况称得上“优越”了。
    舟船方面,曹操获得了刘表的全部船具。陆机在《辩亡论》中写道,“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这里提到的邓塞,就是刘表的水军基地,樊城以北的邓塞山。《元和郡县志》记载“三国魏常于此装舟舰以伐吴”。
    粮食方面,曹操得了江陵,有了充足的粮秣。江陵是刘表经营多的年军用物资屯积地,“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直到曹操赤壁兵败北退,江陵的粮食还没有用完。周瑜与刘备联合攻打南郡时,刘备就曾对周瑜说,“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
    不仅如此,曹操占领荆州,拥有水军和长江水道,给物资运输带来极大的方便。补给问题一直是曹操的最大的困扰,在官渡之战期间还发生过运粮兵哗变。而这次曹操用了极佳的物资补给条件,他能不选择一鼓作气、进伐江东吗?
    不过曹操有个大不利,就是的马草问题。人的粮食解决了,但因为季节原因而缺少马饲粮。周瑜对孙权说曹军“又今盛寒,马无藁草”,周瑜在这里不谈人无粮,却谈马无草,这才是问题关键。没有马草,就严重地影响了曹军骑兵战斗力的发挥。

●政治保障与对敌内部策反

    曹操出兵荆、扬之前,先做了政治上的准备工作。建安十三年曹操借故杀害反曹派的旗帜孔融,吓唬住皇帝和大批反对者,然后为自己某得丞相一职。这样就更坚固了“动辄以朝廷为辞”的正统地位,难怪稍有动作,荆州刘琮请降,而东吴也是降声四起了。
    建安十三年以前曹操就注重荆州内部的分化工作,刘表部下大多为亲曹派,蒯越、蔡瑁、韩嵩之类亲曹人士对刘琮决意投降起了很大作用。对东吴也是同样,与主降势力积极联络,计划发兵南下的同时,派出汉使刘隐与孙权党兄、豫章太守孙贲接触,给孙贲官职“征虏将军”。孙贲的女儿早先嫁给曹操儿子曹章,此时孙贲还想把儿子送到曹操那里做人质,在孙家老臣朱治的及时劝说下才作罢(见《吴书·宗室传》和《吴书·朱治传》)。
    曹操还煽动丹杨(丹阳)郡的山越的大叛乱,可见《三国志》。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建安十三年,“是岁,使贺齐讨黟、歙,”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记载,“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记载,“(建安)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时武强、叶乡、东阳、丰浦四乡先降,齐表言以叶乡为始新县。而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  
    这些史料单个看来,没有什么意义,而综合起来就见其端倪。这表明,建安十三年,丹杨山越渠帅费栈叛应曹操,并煽动支党金奇、毛甘起事于歙县,陈仆、祖山起事于黟县。为此孙权派出陆逊、贺齐等讨伐。
   
    综上可知,曹操发兵南下,政治上准备充分,战略上策划周密、东西呼应,实力占绝对优势,还充分调动敌方主降力量。赤壁之战失败的结果不能否认曹操战略谋划的老道高明,曹操取得荆州后继续东下扬州的决策,在当时情况下是积极正确的。曹操可能有些骄傲情绪,但决不会骄傲轻敌导致错误的决策。正如裴松之说:“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然则魏武之东下,非失算也。诩之此规,为无当矣。”

●周瑜的非常规冒险决策
   
    实际上,相比曹操,更“冒行兵家大患”的恐怕是周瑜。
    兵力上,周瑜向孙权要五万,但孙权不肯给,理由是“五万兵难卒合”。孙权还很感人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而这三万人也是个虚数,《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周瑜、程普“各领万人”,可见总兵力仅两万余。这“各领万人”,不是指周瑜、程普各自的私兵部曲各万人,而是两人各已辖领的全部兵力。
    大将拥兵在外,孙权难免不放心。明知程普不服周瑜年少而位居其上,却要令程普与周瑜共领兵,玩的是平衡。 两帅不和,很可能导致将领分成派系。可以推测,韩当、黄盖与程普都是孙坚旧将,他们很可能听从程普,为“老将派”,凌统和甘宁有家仇,可能也加入本派。而周瑜可能与吕蒙、吕范、周泰、甘宁为“少壮派”。因为吕范、周泰与周瑜同为孙策时期事吴的将领,吕蒙当时也是孙策武士,后被孙策提供携领兵。甘宁此时从荆州投奔东吴只有几个月,并且是“周瑜、吕蒙皆共荐达”。
    好在周瑜、程普都忠心耿耿,知道主上虽然耍点小心眼但还是拿自己当生死不逆之臣。加上周瑜折节容下,程普自相亲敬,也没出大乱子。
    而作为友军的刘备,也是兵力少的可怜。而刘备的兵力,诸葛亮对孙权说,“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有很大水份。
    刘备在长坂,“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而关羽领水军由汉水南下,在汉津与刘备会合。关羽南下过程中,曾在寻口被乐进、文聘追击(见《文聘传》),其剩余人众能有多少?加上失散战士又找到夏口来,也绝不会达到以万来计的数字。
    而联盟之中, 双方都是既想利用对方,又想在联盟中为自己捞利益,同时又都不得不做出些让步。刘备派出诸葛亮向孙权求援时,就事先和孙权打招呼要三分天下,“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引注《江表传》记载,刘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刘备并不诚心与周瑜联兵抗曹,随时做好退逃的准备。
    吴军不足三万,刘备、刘琦军不足两万,临当数倍曹军。兵少主疑,两帅不和。后方主降人士与曹操联结,山越为乱。长江与曹操共之,非可守之险,曹操已得荆州水师,舟楫不弱于东吴。此四数之者,皆用兵大患,而瑜皆冒行之。
    这种众寡悬殊、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东吴绝大多数人主张迎降曹操,看起来是很合理的。《吴主传》中有“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鲁肃传》中有“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可见主降的是“诸将”,是众人,绝非《三国演义》中所说的“文主降吴主战。”
    周瑜、鲁肃这样野心大的人,力主迎战,史称“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周瑜能言巧辩,战前之议,“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浩气冲宵,先从道义上感染孙权,而后历数曹操用兵之患,用事理说服孙权。但这不能改变东吴更加不利的实事。
    不仅如此,周瑜的信心也是亘古未有,刘备嫌周瑜兵少,周瑜却说“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这种信心,如《孙子》所说,“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如果人人已见可胜之理,则此战已失可胜之机。众人眼里看到的是必败,鲁肃为了孙权利益主张一拼,而周瑜却看到别人看不出的必胜。苏洵《几策》中也说:“然则宏远深切之谋,固不能合庸人之意。”周瑜主战之谋,看似以身犯险,却正是这“宏远深切之谋”。
    其实,战争做为一种破坏性活动,必以破坏性、偏离性见长。《孙子》云“兵者诡道”,违犯常规就是用是用兵的规律。周瑜在用兵风格上很象曹操,同样是敢于冒险、迅速决断并积极行动,争取最大的利益。甚至在细节作风上,两人都有相似处,比如曹操火奔袭乌巢和周瑜救夷陵,都是放弃主营而亲自领兵执行重要任务的大冒险。也都擅长攻击敌人的弱点、必败之外,“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孙子》)
    不知道江东后起之秀与自己惊人的相似,可能是曹操的一大失误。
    而孙权联军最后的施火,看似天机时为人谋。天侯与诈降,二者缺一不可。对黄盖的诈降,以曹操的机谋是不可能完全上当,只有趁着曹操将信将疑的时候,将觉察未觉察的时候,利用这点间隙发动突袭。曹操发兵东下,也是很冒险的,但周瑜力主抗曹更为冒险,因为曹操有退路,而周瑜没有退路。   
    周瑜采取积极大胆的攻势战略,犯兵家大忌,无可凭之险,暴师与长江上,挑战看似不可战胜的曹操。任之于势,因势利导,使敌军的优势完全不能发挥,出奇胜利,迅捷无常,难怪孙权说评价周瑜“胆略兼人”了。

[ 本帖最后由 黑白鲸 于 2006-9-18 14:3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强权就是公理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6
编号 71773
注册 2006-6-7


发表于 2006-9-18 14: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胆略兼人是指周瑜敢打赤壁之战,并非指周的军事能力过人。兄台挺周,也得差不多点,俗话说,过犹不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adewither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6
编号 78831
注册 2006-8-12


发表于 2006-9-18 16: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强权就是公理 于 2006-9-18 14:57 发表
胆略兼人是指周瑜敢打赤壁之战,并非指周的军事能力过人。兄台挺周,也得差不多点,俗话说,过犹不及。

同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真心爱三国
(彪哥)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18
帖子 676
编号 76096
注册 2006-7-19
来自 一个美丽的城市[沈阳]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9-18 19: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博士仁
(小白龙)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79055
注册 2006-8-14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2006-9-18 20: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周瑜是没办法了啊,那时已经没有别的方法保住他和他兄弟打下的江东了,难道真的投降。
有时候这样子打一仗其实能算是出奇招了,老曹可能以为老周会按规矩打杖,老周突然来一下也只是不安规矩办事而已,没啥兵家大忌之说。
如果赤壁不战,还有什么能挡住曹操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6-9-19 11: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与崇强权贬公理的人说话,似乎有点浪费口舌。
首先,周瑜不需要谁来挺,历史会有公理的。而对于周瑜的历史评价,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英雄豪杰赞之,庸碌之辈贬之。有水平的人赞之,没水平的人贬之。因为周瑜得的好太多,易赞人嫉妒。
当然,我这里不是说我有水平,我是水平低向高水的人学习。我只是从历来对周瑜的评价中,发现了这个现象。不过,从贬瑜者只会说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就能看出贬瑜者的普遍水准了。

其次,所谓“过犹不及”说,其实是看不惯不利于自己观点的历史资料,说到底还是嫉妒。
赵迩冬《闲话三分》中说:

这个人,对孙氏忠,对朋友直、谅,划策有绝招,风头足,名声好,立功太骤,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辈,自惭形秽之流,难免不生嫉妒心。就是当时的友方刘备,敌人如曹操,也说过中伤周瑜的话。
    ……
    刘备是枭雄,不说周瑜量小,反称他“器量广大”,是在这位二舅子耳朵里塞进其人“恐不久为人臣”,你要防着!此话想离间人家君臣骨肉;与早年对曹操说吕布不可留:“明功不见布之事丁建及董太师乎?”(见《魏书吕布传》)如出一辙。曹操是奸雄,讳言败,说周瑜只是虚获胜利之名。其言意若曰:你孙权别信任他。盖“曹操虑袁绍之难平,而卒与争衡者周瑜之一隅”(见王船山《读通鉴论》卷六)。除了不服输之外,未尝不想拔掉这一隅的钉子。明眼的看官,你想,曹刘两雄,尚且如此,他人更无论矣!”

明眼的看官,你想,曹刘两雄,尚且如此,他人更无论矣!
这篇文章是替曹操说话的。替周瑜平反有我的旧友洗兵雨在天涯力敌万军。也是根据我其他文章改写,回应本站“如果你是曹操打不打赤壁之战”的贴子,因为那一贴太热闹,就重新开了一贴。

[ 本帖最后由 黑白鲸 于 2006-9-19 11: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强权就是公理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6
编号 71773
注册 2006-6-7


发表于 2006-9-19 11: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白鲸 于 2006-9-19 11:47 发表
与崇强权贬公理的人说话,似乎有点浪费口舌。
首先,周瑜不需要谁来挺,历史会有公理的。而对于周瑜的历史评价,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英雄豪杰赞之,庸碌之辈贬之。有水平的人赞之,没水平的人贬之。因为周瑜得的 ...

本以为阁下水平不错,万没成想竞是一个绕过问题本身,进行人身攻击之人。与汝相论,似乎是对牛谈琴,
另外,何为挺,超过其本身的评价就是挺,阁下若拿史料进行论断,自是令人心服,倘将自已观点强加于人,就称公理,真是好笑之极。
对于无理取闹之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先将自已列入有水平的,是英雄豪杰,然后再向别人乱安罪名,之后越过问题本身进行人身攻击。
刘备是想拔周瑜这根钉子,但这与阁下挺周没什么关系,周瑜是个英雄,但也只是三国期间众英雄之一,而阁下所言,周瑜乃三国期间盖世之英雄,这就是挺周。
周瑜指阿瞒赤壁之战所犯的错误,与阁下所说完全是两回事,阿瞒赤壁之战有优势,有劣势,周瑜指出阿瞒的劣势,而你指的是阿瞒的劣势,至于周程不和,“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阁下就视而不见了。另外,张辽800破10万,李张也不和,阁下做何解呢?
历史就是历史,纵然阁下有如花之妙笔,如簧之巧舌,也不会给周瑜凭白无故的增光添彩。
阁下既无意相辩,在下也不奉陪。

[ 本帖最后由 强权就是公理 于 2006-9-19 12:1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4kgrubby
(汉≈宜城亭侯)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6
编号 83736
注册 2006-9-19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9-20 18: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强权就是公理 的帖子

周公为何不跟曹丞相,孙权何人,但投曹相比能成就一份大事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6-9-20 21: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人的水平自然很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我的笨嘴拙舌,文字稚劣,却改变不了周瑜为盖世英雄的事实。周瑜自然与魏国的张乐于张徐、蜀国的关张黄马越、吴国的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这些“众英雄”不同,而是与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孙策一个档次的盖世英雄。有三国白话译本,只选三个人物,曹操、诸葛亮、周瑜。专业界的共识,只有这三个人物最代表各已国家的精神。如果连这个都不懂,怕是白读三国了。嫉妒心使人无知啊!
关于所谓“八百破十万”,首先,张辽、李典不是负责集团生死攸关命运的统帅,承担的是守城这样的简单责任,主要听命曹操,不是“大将在外”有高度决策权的那种情况。其次,百八破十万不过是个战争过程中的花样表演而已。三国志明明记载“七千馀人屯合肥”,而孙权围攻者号称十万,既是孙权慑敌虚言,也是魏将邀功之辞。《三国吴兵考》指出孙吴军队总数历来不会比十万多出多少。而围城战的条件是攻军数倍于守军。《孙子》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八百人那是搅阵,而“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如果能看懂古文的,应该明白这并不是孙权失败的意思,只是不愿陪张辽玩了,战争不是斗气,为何凭白增加损失?而最后的结局,孙权见继续围攻合肥得不偿失而退兵,与曹操失去在乌林驻守的根基而退兵,是两个概念。
如果说八百人真能破十万,那是神话故事,魏单方面的夸饰词。不然,所有的战争史专著为何不将它列到以少胜多的战役中。因为它不是一个战役,只是战役中的插曲。三万人(当然号称两万的刘军也给予少许帮助)才能是在全局战争中发挥作用的底线,才能以局部胜利换取敌败如山倒的态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赵哪个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6
帖子 5584
编号 731
注册 2003-9-12




QUOTE:
原帖由 黑白鲸 于 2006-9-20 21:11 发表
“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如果能看懂古文的,应该明白这并不是孙权失败的意思,只是不愿陪张辽玩了

这句牛到家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deswwy
(月晓)

白衣伯爵
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573
帖子 2603
编号 57601
注册 2006-1-16
来自 天府异地
家族 轩辕学院


曹操在各方面都犯下了极大的错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ss0103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83588
注册 2006-9-18


发表于 2006-9-21 09: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果曹操在华容死了。三国可能变成孙权的天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4kgrubby
(汉≈宜城亭侯)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6
编号 83736
注册 2006-9-19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9-21 10: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真心爱三国 的帖子

刘备知道,如果华容道不放了曹操.他自己都有消灭的可能,曹操一死,刘备就会兔死狗烹,孙权的为人极为阴险.投机的事情他是舍不得放弃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强权就是公理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6
编号 71773
注册 2006-6-7


发表于 2006-9-21 10: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白鲸 于 2006-9-20 21:11 发表
本人的水平自然很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我的笨嘴拙舌,文字稚劣,却改变不了周瑜为盖世英雄的事实。周瑜自然与魏国的张乐于张徐、蜀国的关张黄马越、吴国的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这些“众英 ...

专业界认为周瑜最代表各已国家的精神?请将你所说的三国白话译本给个连接,让我看看,另外是哪些专业人士定的?小子本来无知,请大师指点一下。至于嫉妒,在下自知远不及周瑜,那来的嫉妒?阁下自已先立了个靶子,然后表现一下?
另外,就算周瑜最代表吴国的精神,那也是矬子里拔大个,就他是英雄人物不假,要是盖世英雄,只怕他泉下有知,也羞于见人。
先不提别人,就提蜀国的关张二人,地位就比周瑜高。尤其前者,早就封王封帝,周瑜嘛,不提也罢。

“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如果能看懂古文的,应该明白这并不是孙权失败的意思,只是不愿陪张辽玩了 。
赵兄已经指出,在下不多说了。如果不是阁下的古文太差,就是在胡搅蛮缠。
至于800破10万,”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楼主为何只看那个7000,不看这句,10万兵之事,又拿出《三国吴兵考》来否认三国志,那阁下为什么对赤壁之战,阿瞒兵力的质疑,以及其它对东吴不利的质疑都视而不见了?
”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不管孙权是10万还是几万兵,他差点被张辽捉去,替代二乔锁在铜雀台了。(此乃笑话,阁下别气坏了身子)如果说八百人真能破十万,那是神话故事,魏单方面的夸饰词。不然,所有的战争史专著为何不将它列到以少胜多的战役中。因为它不是一个战役,只是战役中的插曲。
800破10万乃史书上板上钉钉之事,阁下没有办法,拿来战争专著为借口,第一,不知阁下看了多少战争史专著,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第二,800破10万只是一场战役,对三国历史发展没有重大影响,所以涉及不多。
第三,就算插曲,也是将孙权打的屁滚尿流。
“明年,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
到后来,满宠觉得用800人去破东吴10万,太浪费了,几十个人就可以了。
“孙权以五万众自围聘於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余日乃解去。聘追击破之。㈡”这你还有什么说的?
而且魏略曰: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魏略此语,与本传反。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九百户。
孙权胆小如鼠,一览无遗。


[ 本帖最后由 强权就是公理 于 2006-9-21 11:33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刀锋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2
编号 83195
注册 2006-9-15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06-9-21 11: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曹操的失误有两点:西北未平冒然东进此其一,荆州民心未附冒然东进此其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9-21 11: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赵哪个云 于 2006-9-20 21:17 发表
这句牛到家了`~~

我想再请他解释解释被张辽大破后又被追击时的“几复获权”

周瑜犯的是兵家大忌?为什么我怎么看怎么瞧出楼主所说的是当时的可行之策,不违兵之忌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博士仁
(小白龙)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79055
注册 2006-8-14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2006-9-21 23: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按楼主的意思说:以少打多就算是兵家大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DHEROW
(命运英雄)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13
编号 83223
注册 2006-9-15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12-3 14: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曹操可能被欲望冲昏了头,加上有荆州水军就自以为不怕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19
编号 87263
注册 2006-10-14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06-12-3 21: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曹操南下并没有错,只是运气比较背,赶上了瘟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東周郎
(周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3
编号 77478
注册 2006-7-31
来自 淮江書院


发表于 2006-12-4 10: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强权就是公理 于 2006-9-19 11:57 发表
至于周程不和,“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阁下就视而不见了。

搞笑

拿南郡攻防戰以後的態度改變來論證赤壁之戰時兩人就已經和睦?

難怪孔夫子告訴大家要「一以貫之」,若看書只看一兩句而並未解清便妄下言語,實在不是理想的學習方式啊!呵呵~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5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5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3 09: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31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