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说的"马战格斗"问题, 正是我最不理解的地方. 所谓说什么严格, 什么不严格, 无非是给战例集合加一个过滤器. 我的观点一贯对加不同的过滤器比较慎重. 在承认吕布第一的情况下, 你可以选择任何"听起来合理"的过滤器, 使得你想让谁当第二, 谁都能当第二.
例如:
1. 如果我们要求所有"有效"单挑, 必须在周围没有小兵干预的情况下进行, 那么毫无疑问没人能比张飞平吕布, 马超胜张郃, 颜良败徐晃和关羽斩华雄这四战有含金量.
2. 如果我们把心理因素加进去, 考虑到颜良刚刚击败宋宪, 魏续, 正好上手(同理马超刚刚击败于禁), 那么这里面又只剩张飞平吕布和关羽斩华雄了.
3. 如果按"进行至少两回合+不算心却", 那么关羽的最经典三战就都几乎都被否定了. 而赵云, 马超等亮点丝毫无损失 - 让人难以想象想出此招的人, 不是在看人下菜碟.
4. 如果用"全部战场刃杀=有效", 那么估计一吕二关就是无可争议的排座次了.
5. 如果按体操打分法, 除去最高分和最低分, 恐怕还是关羽/张飞之一会排第二. 因为马超, 赵云, 颜良除了一个亮点战, 再无别例. 而张飞两次平吕布(除去一个还有一个), 最差表现平马超被除去; 关羽杀过N多牛人, 除最靓的颜良只要别的能用, 也没什么损失.
6. 我们也可以按最差表现来衡量, 第二无疑还是张飞. 在和张飞打平的人里, 水平最差的就是马超. 无论关羽, 赵云, 马超, 谁都出现过数十回合不能胜一个非超一流的问题.
那么至于为什么选择一个过滤器, 而不选择另外一个, 这是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识, 感觉那个合理或不合理. 也许是因为你喜欢某个武将之后, 才建立起来对该人排名有利的意识, 也许是因为你先有了意识, 然后再喜欢某武将. 总而言之, 不管过滤器听起来多合理, 一旦用了就难免没有主观意识搀和进里面. 过滤器用的越多, 主观部分就越严重.
对考虑某过滤器是否基本客观, 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试验. 比如说关羽斩颜良的问题, 它的关键在于"超一流武将"是否容易被秒杀. 关羽战文丑的问题, 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近超一流武将"是否容易未败心却. 关于秒杀一例, 除了关羽能在两军对垒中秒杀超一流, 别的再无成功例. 这就足以说明(对垒状态)秒杀的难度, 绝不低于正常单挑杀敌的难度. 退一步讲, 关羽秒杀颜良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他有速败稍弱一点的文丑的能力. 至于文丑却阵, 这似乎和纪灵大叫少歇后不敢出战的景色有点相似(只不过关羽后来学聪明了, 当初单纯地放跑了个纪灵, 还能再让文丑跑了?). 当然, 关羽纪灵之战, 老罗也没明确写败, 不过不写"败"就不承认败, 我觉得实在是鸡蛋里挑骨头. 既然要这么直接, 那么还把马超vs许禇那战, 所有直接/间接的分析那么清楚干什么?
至于说是否可以横向比较, 我觉得横向比较本身就是一个有逻辑问题的比较方式. 以最近抄热的颜良来说, 颜良最亮的亮点是因为他赢了徐晃, 而徐晃最亮的亮点是他平了许禇. 如果我们用徐晃来做横向比较的话, 或许可以得出颜良>许禇的结论(即使不能, 该分析也是最后作出此结论的最有力证据). 但问题在于, 这么比较其实出现了亮点叠加的问题. 这里的问题是, 如果单挑中有随即性出现, 产生一个亮点的概率=1/10, 那么你搞横向对比时, 如果出现亮点叠加, 此概率就是1/100 - 这种战例其实根本没有代表性. 所以我认为因为有这种偶然事件的出现, 我们是不能通过横向对比来下结论的. 同理, 如果仅仅因为关羽三合赢了文丑, 而赵云五十合跟文丑打平, 这也不能构成关羽>赵云的结论(还是有亮点叠加的风险). 关键还是要看综合表现: 吕布两次得到"最高待遇的围殴", 关羽(>1次)秒过超一流, 张飞(>1次)平过吕布, 这些我认为的顶级人物的"亮点"都有重复性 - 这才是武评要看的关键.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4-24 02:0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