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论三国时期关城、关口的地理位置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75
1/3
1
2
3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论三国时期关城、关口的地理位置, ——《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一个小错误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
发表于 2006-2-4 18: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三国时期,关城(关口)做为蜀汉的门户,是非常重要的关隘,这里也曾发生过比较著名的战斗。因此,搞清楚关城(关口)的实际地理位置,对于我们了解当时作战的军事部署、战斗过程以及对战局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对于关城(关口)位置的普遍认识
1、《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分册益州北部图,标注关城的位置大致在今陕西宁强县阳平关镇的嘉陵江西北岸。
2、《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分册益州北部图,标注阳平关(阳安口)为一个地方在今陕西勉县西。
3、《三国志词典》:关城,即阳安口,也即关口,在今陕西宁强西北。南倚鸡公山,北傍嘉陵江,形势险要,自古为汉中循南栈道进入四川的交通咽喉。
4、《三国志词典》: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西白马河入汉水处,为汉中盆地西边门户。当川陕交通要冲。
这里,出现了一种矛盾的现象:
《中国历史地图集》认为:阳平关就是阳安口,它位于勉县西,而关城是另外一个地方,在今阳平关附近;
《三国志词典》则认为:阳平关和阳安口不是同一个地方,阳平关位于勉县西,而阳安口就是关口、关城,位置大致也在今阳平关附近。
但是两种观点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关城在今阳平关附近的嘉陵江岸边。
那么到底哪家的观点正确呢?我认为都有错误,下面我们根据历史资料进行分析。
二、 关城的实际位置
1、 历史记载。三国时期牵扯到阳安口、关口、关城的记载,只有很少的资料,而且都起因于魏灭蜀之战。
——会使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恺围汉城,辅围乐城。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钟会传)
——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姜维传)
——钟会分为二队,入自斜谷,使李辅围王含于乐城,又使步将易恺攻蒋斌于汉城。会直指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姜维闻之,引还,王颀追败维于强川。维与张翼、廖化合军守剑阁,钟会攻之。(晋书文帝纪)
——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姜维传裴注蜀记)
资料分析:从以上历史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历史事实:
——从魏国方面的记载看,阳安口就是关城;
——从蜀汉方面的记载看,阳安口就是关口;
——钟会大军是攻打汉中盆地内的汉、乐2城不下而直攻阳安口的;
——钟会大军打下阳安口之后,没有再攻占任何关隘,就进军到达了剑阁;
——姜维听报阳安口失守,就率军会合成都援军退守剑阁,这中间没有其他战斗;
——守卫阳安口,或者关口、关城的是同样的两个人:蒋舒、傅佥
——攻克阳安口,或者关口、关城的是同样的一个人:钟会大军的征蜀护军胡烈。
——蒋舒是为了协助守卫汉中,才留在了阳安口。如果关城在今阳平关,那就绝对与守汉中无关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阳安口就是关城或关城,只是双方的简称不同而已。魏方简称关城而蜀方简称关口。
第二,从守卫的将领到攻打的将领都相同,也证明了第一点的正确性。
第三,从姜维和钟会的行动可证明,魏军在到达剑阁前,只攻克了一座关隘,那就是阳安口。
第四,蜀将蒋舒、傅佥所守卫的阳安口,是用于保卫汉中的,因此必然在汉中边缘的关隘口处。
第五,钟会是在攻不下乐城而得知关口已攻占,才西进到达关口的。
第六,如果关口在今天的阳平关附近,那么这里绝对不可能是保卫汉中的关隘;而如果蜀军只派兵保卫今天的阳平关,则古阳平关是无人防守的局面。
因此,我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后,得出最后的结论是:阳安口就是关城或关口,它就位于勉县西的古阳平关,是保卫汉中西大门的最关键所在。而在今天的阳平关附近,三国时期并没有什么关隘存在。
至于蜀汉或者曹魏是何时把阳平关改名为阳安口的,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2、 关城位于古阳平关的必然性
汉中防御上的必须
我们都知道,姜维在最后时期制订了一个错误的汉中防御作战战略,而这个战略的关键,一个是要能守住汉、乐2城,另一个就是必须守住古阳平关——这个汉中通向蜀地的西大门。
——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適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卻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姜维传)
这里面,一个是: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另一个就是:且重关镇守以捍之。从军事上讲,如果仅仅退守汉、乐2城,而不据守西部重关——古阳平关,那么当敌人占据阳平之后,蜀军的接应部队就再难以进入汉中,而汉中的2城也就完全孤立无援了。因此,姜维必然要留部队重关镇守,这个重关就是古阳平关,也就是此时被称为阳安口的地方。
钟会行动上的必然
从《姜维传》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钟会的行动轨迹:
钟会率军进入汉中盆地之后,由于是从骆谷和斜谷进入,自然就直接面对汉、乐2城,因为此两城正当两谷口。钟会在派兵攻打两城的同时(因一时间攻打不下),又派遣别军(即胡烈军)绕过两城向西进攻阳安口,因为如果拿下关口,就不用担心姜维的增援。钟会继续攻打乐城,这时得到报告:关口已经占领。钟会自然大喜过望,随即率中军绕过两城直奔关口,留下两将各率万人继续围攻。
这里比较迷惑人的是《钟会传》的记载:恺围汉城,辅围乐城。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很多人就是根据这个记载认为,钟会是出了阳安口之后,胡烈才前行攻克了关城,以此推断出关城不是阳安口,而在阳安口的西面。——其实不然。
在这里,会径过,西出阳安口,应解释为:钟会决定绕过两城,西攻阳安口。此时的钟会还没有到阳安口,还在乐城附近。因为我们知道,诸葛亮之墓是在沔阳,是在古阳平关(阳安口)内,因此派人祭奠诸葛亮墓时,胡烈军还正路过沔阳向阳安口开进,正好顺路祭奠诸葛亮一下。如果真的如老观点那样都已经打到今天的阳平关附近了,再折返数百里到沔阳来祭奠,是难以说通的。
从《钟会传》的记载看,派遣去祭奠诸葛亮的人,极有可能就是胡烈或者他的高级幕僚。
今天的阳平关不是关城的必然
目前好象除了前面引用的资料外,还没有其他资料能证明在三国时期,在今天的阳平关附近有一座关隘。这个地方,在汉朝是葭萌县的属地,在唐朝以前,连一个地名都没有——当然所谓的关城这个地名,我们前面已经否定掉了。
可是到了唐朝,突然成为了三泉县。如果如很多历史地理学者所言,这里在汉朝就是金牛道的主要路线和关隘,为何一直没有名称而默默无闻呢?
在三国时期,由于工程技术水平的限制,嘉陵江上游因水流湍急、峡谷深险、礁石众多是不能进行航运的,比如诸葛亮为了向陇右大军运送粮草,发明了木牛和流马,据考证都是陆地交通工具。而李严负责运粮也是奔忙在汉中到陇右的山路上。如果当时有嘉陵江上游水运,诸葛亮必然不会再通过汉中向陇右转运了。随着技术发展,到了唐朝,嘉陵江上游的水运才逐步发展起来,因而沿途的地方也才终于人丁兴旺而有了建县的需要。
至于有学者认为古石牛道(即金牛道)在南北朝以前不是走今天108国道路线,而是走今阳平关再沿着嘉陵江河谷南下直达广元,我以为是没有根据的。从今阳平关到广元的嘉陵江峡谷,其实是最深险的一段。看看等高线地形图就可以知道,这一带的落差从海拔200米线,在很短的距离内就上升到了1000米以上,足以证明峡谷的陡直是不方便做为道路的。
当年国民政府修筑川陕公路,由于在这一段实在绕不过去,才被迫在峭壁上开凿出老虎嘴这样的路段,这就是今天著名的明月峡谷。而走川陕公路线路,虽然也有个别地段险要,但是大部分只是一般的山区而已。古代人技术能力弱,自然会选择修路容易的普通山区而不会选择总是要修筑栈道的嘉陵江河谷。
而如果金牛道正象《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的那样,是走的108国道路线,那么很可能在三国时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另一条金牛道(也就是所谓通过关城——今阳平关沿嘉陵江河谷的入蜀道路)。即没有道路,也没有水运,试问,在这里建一座关隘有何用途呢?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旅游界和茶道界学者,则认为古代金牛道是从今阳平关向西南斜着横穿3条河流和山脉到达于今青川县沙州镇的。但是这些人却不知道一些基本的道路修筑原理。在古代,山区很少有道路会横切山脉和河流修筑,而多会沿着山脉和河流走向修筑,除非地形太陡峭了。而这一带虽然也是山区,但是并不是很陡峭,这些人为何要费力地横切山脉河流修建所谓的入川主要道路——金牛道呢?先不说它比之川陕公路线绕远了好几百公里。因此,这种观点也是完全没有根据和站不住脚的。出现这种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错误的认识了古代白水关的位置造成的。这个问题以后专文论述吧。
总之,经过论证,分析,我们发现不论是《中国历史地图集》还是《三国志词典》,都搞错了所谓关城的概念,以为它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地点。而实际上,关城就是关口、阳安口,也就是古阳平关,是曹操打张鲁攻占的和刘备打夏侯渊激战的地方,也是汉中西面的门户。而在今阳平关一带,于三国时期并不存在什么关隘,因为那里根本就没有道路通过。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2
发表于 2006-2-5 11: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阳平关就是蜀汉时期的阳安关,又简称关口,晋以后称浕口城,宋以后则叫白马城,位于勉县西边,白马河(即古浕水)入汉水处。而今阳平关古代则叫做关城,位居武兴南面的嘉陵江边,今关对面紫龙山上尚有汉代遗址。在这个地方还有个法正曾提及的关头,这是古代白水关的简称,关口、关头、关城都不是一个地方。
另外,《水经注》说古阳平关在沔水边,而关城则在汉水边(水经的汉水即西汉水,也就是今嘉陵江),古今阳平关一为汉中盆地西门户,一为入川咽喉,并不是一个地方。
说到钟会的行动,《元和郡县》称“亮墓在县东南八里”,也就是离古阳平关不远,钟会是在已经攻破阳安关后,一边派护军胡烈继续进攻关城,一边派人祭奠诸葛亮,从道理上说,也只有在这大局粗定的情况下,钟会才能有此闲情,而且,做为一军统帅的钟会,没必要也不会随前锋行动,何来“折返数百里”呢?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3
发表于 2006-2-5 11: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阳平关的变迁问题,黄盛璋的《历史地理论集》里很详细的论述,可以在超星查阅。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4
发表于 2006-2-6 04: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秋寒兄,这些确实是以前标准的说法,但是我以为不确,请解释:
1、如果按照姜维传记载,是关口失守后,姜维就会合大军退守了剑阁,期间没有再发生关城作战
2、如果按照钟会传记载的错误理解,是阳安口无人把手,钟会是“径过”,而后去攻打的关城。可是姜维传说的很清楚,关口就是阳安口,是有两位将军把守的,试问钟会如何能“径过”?
3、而蜀记也证明两位将军把守的是汉中,而不是阴平或梓桐。
因此,此前的观点,没有仔细考虑这些基本的要素,是错误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5
发表于 2006-2-6 10:3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秋孤寒
于2006-02-05, 11:29:47发表
关于阳平关的变迁问题,黄盛璋的《历史地理论集》里很详细的论述,可以在超星查阅。
赞同独孤兄的看法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6
发表于 2006-2-6 13:0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2006-02-06, 4:17:36发表
秋寒兄,这些确实是以前标准的说法,但是我以为不确,请解释:
1、如果按照姜维传记载,是关口失守后,姜维就会合大军退守了剑阁,期间没有再发生关城作战
2、如果按照钟会传记载的错误理解,是阳安口无人把手,钟会是“径过”,而后去攻打的关城。可是姜维传说的很清楚,关口就是阳安口,是有两位将军把守的,试问钟会如何能“径过”?
3、而蜀记也证明两位将军把守的是汉中,而不是阴平或梓桐。
因此,此前的观点,没有仔细考虑这些基本的要素,是错误的。
钟会“径”过,是因为蒋舒献城,这里没有说罢了。
如果以前的看法符合晓林兄观点的就引用,不符合的就说错了,这未免有些武断。
而且晓林兄引用的那些“以前的标准看法”都没有错,现在别人引用的就都错啦?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7
发表于 2006-2-6 23: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来还不能说服各位?再给一个证据:
——蜀记:载晋武帝诏曰:“蜀将军傅佥,前在关城,身拒官军,致死不顾。佥父肜,复为刘备战亡。(见杨戏传裴注)
由此可见,将军傅佥占死的关城就是关口,也即阳安口,古阳平关。
再看看历代史家是怎么记载的:
——华阳国志:钟会围乐城,遣别将攻关。蒋舒开门降,督傅佥奋战而死。冬,会以乐城不下,径长驱而前。翼、厥之至汉寿也,维、化〔 亦〕舍阴平,〔皆〕还保剑阁,拒会。
可见,这里从钟会围攻乐城到姜维退守剑阁,期间只有傅佥守卫的关被攻破,而没有所谓即攻克关口,再攻克关城之说。
——资治通鉴:九月,钟会使前将军李辅统万人围王含于乐城,护军荀恺围蒋斌于汉城。会径过西趣阳安口,遗人祭诸葛亮墓。初,汉武兴督蒋舒在事无称,汉朝令人代之,使助将军傅佥守关口,舒由是恨。钟会使护军胡烈为前锋,攻关口。舒诡谓佥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佥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舒曰:“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遂率其众出。佥谓其战也,不设备。舒率其众迎降胡烈,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佥,肜之子也。钟会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大得库藏积谷。……维遂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遇廖化、张翼、董厥等,合兵守剑阁以拒会。
从通鉴的记载,也可以看出,傅佥守的是关口,胡烈攻的也是。而前面说关口已下,后面就说姜维“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很显然这里说的发生战斗的关就是一个。
而且,通鉴中有个字,我以为用的很好:会径过西趣阳安口,遗人祭诸葛亮墓。一个“趣”字,比三国志中的“出”字准确多了。
查古汉语词典:“趣”字的动词含义是:趋向,奔赴。也就是说钟会此时是向西奔赴阳安口,而不是过了阳安口。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8
发表于 2006-2-6 23: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2006-02-06, 5:06:29发表
钟会“径”过,是因为蒋舒献城,这里没有说罢了。
如果以前的看法符合晓林兄观点的就引用,不符合的就说错了,这未免有些武断。
而且晓林兄引用的那些“以前的标准看法”都没有错,现在别人引用的就都错啦?
这种说法能解释通吗?
为何不说?
连围城不下,都有详细记载,那么这个可是钟会攻占的唯一一个城堡,为何要不记载呢?不是很奇怪吗?
再说了,蒋舒是开门降了,可别忘记还有傅佥奋战而死呢?要说蒋舒是协助傅佥守关的,因此傅佥的兵力不会少于副将蒋舒,虽然蒋舒投降,但是傅佥也不是很容易就拿下的。
以前的是否有错,要看是否合理,能解释的通。如果完全就解释不通,试问为何还要死死抱着不放呢?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恋柳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4
编号
57742
注册
2006-1-17
#9
发表于 2006-2-7 03: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越巂任贵亦杀王莽大尹而据郡降。述遂使将军侯丹开白水关[一],北守南郑;将军任满从阆中下江州,东据捍关。于是尽有益州之地。
注一:在汉阳西县。梁州记曰“关城西南有白水关”也。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0
发表于 2006-2-7 16: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注一,不知来自何处?
汉阳西县,在今天的甘肃礼县到天水之间,而当时公孙只是占有蜀地,并不占据陇地。
而且如果白水关在汉阳西县,就不符合后面的那句:北守南郑,而应是东守汉中了。
很显然,白水关在汉中到成都之间的要道之上,而必然位于汉中南面。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恋柳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4
编号
57742
注册
2006-1-17
#11
发表于 2006-2-7 16: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2006-02-07, 16:00:30发表
这个注一,不知来自何处?
汉阳西县,在今天的甘肃礼县到天水之间,而当时公孙只是占有蜀地,并不占据陇地。
而且如果白水关在汉阳西县,就不符合后面的那句:北守南郑,而应是东守汉中了。
很显然,白水关在汉中到成都之间的要道之上,而必然位于汉中南面。
出自唐高宗之子李贤注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2
发表于 2006-2-7 16: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来在这里?谢谢!好象兄总在论坛上,一上来就能看到你呀。哈哈。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13
发表于 2006-2-8 09: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还是请晓林兄看看黄盛璋的《阳平关及其演变》吧,他引用的史料很全面。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4
发表于 2006-2-9 20: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哈,也是今天看的。资料确实很多。但是看完之后,我更认为三国时期关城就是关口。因为最基本一点,黄论述了很多,能证明三国时期关城位置的证据竟然是零!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15
发表于 2006-2-9 23:2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兄仔细看过了么?怎么说证据是零呢?他是以《水经注》的记载为线索,考证下去的。
《水经注》有明显的记载阿!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凌云茶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16
发表于 2006-2-10 08: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志只有记载说钟会的军队只攻下了所说的"关城或者关口".没有其他攻下城堡的记载.晕,燕京兄以前不是论证的很充分的吗.姜维的部署只能对付少数的魏军,在敌人优势兵力进入平原地区之后,再在汉中盘地与敌相持会是什么结果.
把钟会传的记载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解释时间.把迳出解释为计划怎么走.钟会派胡烈前攻,就要解释为钟会派去扫诸葛亮墓的也是胡烈,更晕,既然钟会派"人"扫墓.接着又派胡烈进攻,都是胡先生的事情,怎么就把胡烈在一段话里做人又做胡烈?胡烈先生到了关城再回头几百里扫墓是不合理由,所以陈寿明说的是钟会派人扫墓而派胡烈先行攻击.
燕京先生的史学方法永远体现一个原则:按需要解释史料.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7
发表于 2006-2-10 21: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兄大概没有看到该文章的最后吧?我摘录下来:
——总结,第二。今阳平关古代叫做关城,出现于六朝(公元483年),今阳平关的对面紫龙山有汉代遗址,大约就是古关城的故址。
可见,黄老能够证明的只是从483年开始,而263年怎样,只是猜测而已。
而水经注说的也不是三国时期的情况了。这一点要充分注意。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8
发表于 2006-2-10 22: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而其实黄老说的483年关城问题,也是有很大疑问的,黄老引用的记载是:
——萧道成梁州刺史崔慧景遣长史裴叔保率众寇武兴,关城氐帅杨鼠击破之。叔保还南郑。
请注意:此时汉中属于萧道成,而武兴属于北魏文帝地盘。那么从汉中进攻武兴(今略阳),难道会走到汉中南面几百里的今阳平关去?如果说这个关城是蜀地连接汉中的咽喉,那么这个咽喉怎么会在氐帅杨鼠的控制下?
难道汉中的梁州刺史崔慧景不知道后路都被切断了吗?还要去进攻武兴?很不合理的推论。
由于黄老的论证中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坚持认为有一条从广元沿嘉陵江北上直接到略阳的道路,或者说金牛道有两条,才会产生后面的错误。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19
发表于 2006-2-13 16:5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我懒得跟你说,你去问问谭其骧把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20
发表于 2006-2-13 17: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估计也说不清楚了。因为是错误的缘故。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21
发表于 2006-2-13 17:0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22
发表于 2006-2-13 17: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终于无话可说了。不容易呀。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历山学士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23
发表于 2006-6-13 11:2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2-10 21:52 发表
兄大概没有看到该文章的最后吧?我摘录下来:
——总结,第二。今阳平关古代叫做关城,出现于六朝(公元483年),今阳平关的对面紫龙山有汉代遗址,大约就是古关城的故址。
可见,黄老能够证明的只是从483年开始, ...
这是不可能的,庾仲雍《荆州记》:汉水自武遂川,南入蔓葛谷,越野牛,径至关城合西汉水。
根据叙述这个关城位置,就是现在的阳平关。这个关城总不可能不存在吧?这个记载也证明了汉水南源(东西走向,沮水之外的另一个源头)古阳平关到关城这段这段道路明显是可通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24
发表于 2006-6-16 00:0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嘉陵江,我实地考察过此河流全程,从西汉水的发源地,一直到嘉陵江入长江的朝天门
我在四川广元住过段时间。对于嘉陵江的上游范围内的历史古迹,很有兴趣。
我认为关城就是关口
注释:广元,古称利州,四川最北部城市,嘉陵江上游第一大城市。陕入川必经处。剑门就在广元南。广元还是武则天出生地
[
本帖最后由 碧落赋 于 2006-6-16 00:14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25
发表于 2006-6-16 00:1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水经注》:
中国许多河流的路径历史上多变化,汉水和嘉陵江都变过河道。
《水经注》并不是成书于三国时期。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26
发表于 2006-6-16 00: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居然可以看见碧落赋MM光临三史。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27
发表于 2006-6-16 06: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白水河乐素河你都去了上游源头?小MM学大人吹水,要打PP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28
发表于 2006-6-16 09:1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6-16 06:39 发表
白水河乐素河你都去了上游源头?小MM学大人吹水,要打PP
呵呵,兴趣所至,什么事是不能完成的?
当年徐霞客如对旁人说他走了大半个中国,绝对没人信。但是他确实走了
呵呵,有兴趣的话,我把我在源头拍的照片传给你。我是2003年夏天去的源头
被我实地考察过全程的河流,其实也就两条,湘江和嘉陵江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29
发表于 2006-6-16 09: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不错啊,赞一个!MM好样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30
发表于 2006-6-16 09:2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廖化对岷江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吧。可惜岷江流域我还缺了宜宾没去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75
1/3
1
2
3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22:1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62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