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闲翻晋史之青衣行酒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0-5 22: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闲翻晋史之青衣行酒

终于焦头烂额地考完试,每天晚上熬到一点,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脑子不太好用了,  历史毕竟比枯燥的考试有意思的多,呵呵。
  西晋的八王之乱在它的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就开始慢慢发展自己的国家了,当然,最开始并且势力最大的还是刘渊,毕竟五胡中匈奴这个族是最历史悠久,凝聚力也最强,其实据专家考证,其他很多少数民族都是匈奴族的分支而已。
  从八王之乱后期到西晋灭亡,这十年左右的时间,北部的中国是在血和火中渡过的,而且上场表演的人物众多,条理极乱,在写之前,应该先闭上眼睛顺着条理顺一下大的事件和脉络,这样效果会好的多,以前这一段历史总让我头疼半天,搞不明白。
  

   一:总论一下

   我们从司马越掌握政权来说起,这最后一个宝贝王爷干掉了他同父异母的七个兄弟后,志得意满,这时刘渊已立国了,国号为汉,这个刘渊真是让人笑掉大牙,竟然把刘阿斗当做先人,声称要恢复刘阿斗的事业,阿斗地下有知一定乐不可支。
   这时西晋内部仍然是乱成一团,司马越嫌傻子皇帝不顺眼,干脆毒死了事,我就奇怪得很了,这位傻瓜皇帝多好用,一点事也不碍着你,你爱干什么都行,不过惠帝之死史上并未明言是司马越毒死的,也算是个历史之迷吧。
   随后立了怀帝,这位怀帝可不傻了,结果和司马越开始不和,司马越把怀帝亲信一古脑杀掉,怀帝无可奈何。
   这时刘渊在山西一带称王,西晋派兵镇压,屡败。大乱之下,东边有个叫石勒的,是羯族人,羯是附属于匈奴的一支。羯人高鼻深目多须,显然与匈奴不同族。石勒的父祖,都是部落小帅。他幼时作过商贩,作过田客。惠帝末年,并州荒歉,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掠取胡人,“两胡一枷”卖到山东作奴隶,换取军粮。石勒年二十余,也被卖到茌平(今山东茌平南)师懽家为奴,从事耕种。后来,师懽放免他作田客。
  石勒是与牧人魏郡汲桑共同起兵的。他们最初的基本部卒是牧人,他们率“牧人乘苑马数百骑“投奔在赵魏(今河北、河南)的公师藩。公师藩为濮阳太守苟晞所杀,石勒和汲桑亡伏苑中。汲桑“以勒为伏夜牙门,帅牧人劫掠郡县系囚,招纳山泽亡命”(《晋书·石勒载记》)。
  刘渊的起兵,是带有民族斗争的色彩。这种色彩,是在后来匈奴贵族对汉族人民越来越采取一些报复手段时,更加地浓厚起来。
  石勒的起事,在初期却没有这种民族的色彩。石勒起事的地点,是远离羯族的居住区的。石勒本人是奴隶,与他一起起事的是牧人、郡县系囚、山泽亡命,这些都是受压迫的汉人,而且后来石勒对汉人也很好,在他统治期间尽量避免民族间的报复,可能这时的经历起了很大作用,但石勒对晋朝高层贵族是非常痛恨的,一律杀掉,从这一点来说,石勒的起兵似乎还有点阶级斗争的意思,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很推崇的哩。
  这时石勒很不起眼,附属于刘渊,中原除了这两个人外,东北是鲜卑慕容,西北有张家的北凉,四川成都是成汉李家,基本上就这个情况。
  最后再说一下时间,刘渊自称为赵汉的时候是公元304年,惠帝被杀是306年,第二年也就是307年,开始改元叫做永嘉元年,史称为永嘉之乱,从这个永嘉元年开始,到316年,西晋彻底灭亡,可以说从300年就开始乱,一直乱了十六年,形成中国北部五胡乱华的局面,究其原因,可以说八王之乱是最主要最致命地原因。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13:25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铁骑绝尘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7
编号 46653
注册 2005-8-24


发表于 2005-10-5 22: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cpa早考完了,楼主是什么时候写的啊?要不是哪里转来的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0-5 22: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考完半个月了,累得回不过来劲。
全是转的,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任何文章甚至专家的论文都是从原始的史书上转来的。兄弟于工作学习之余,慢慢看史书,看其他的文章,把条理弄清楚,写上两笔,自得其乐而已,如果转的别人的文章,一定会写出来转自谁的文章,转自二十四史就不必再说明了吧,呵呵。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0-5 23: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怎一个乱字了得

   说到这段历史,还是乱,当时北方大概的情况就是上面了,可交叉的同时在四川有李氏兄弟与晋朝的对立,在江南从公元303年开始一起到东晋成立,发生了三次乱事,分别是石冰之乱,陈敏之叛,钱浍之反,而这三次大的乱事也造就了一位东晋的一流大将--陶侃,后来他成为东晋一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同时,在平定三乱中也显现出江南大族强大的地方势力,史称这件事情叫做周玘“三定江南”,周玘是周处的儿子,周处就是上回书说到的除三害的周处,在平定这三次乱事的过程中,周玘都全程参与,并积极联络江东其他大族,出钱出力,起到后勤总长的作用。
   后来晋室南迁,司马氏眷顾江北大族,江东士族处于从属地位。江东大族多有不服, 反叛屡起。周玘亦想叛乱,事泄,忧愤而死,他的儿子周勰给东晋政权弄来了很大的麻烦。
   既然是写西晋的事,这江南的事情就不说了,以后如果能写到东晋再从头说起比较有条理一些。
   在北方呢?在永嘉元年即307年之前短时间发生的事情中比较重要的人物还有:
   刘琨兄弟,王衍兄弟,石勒和汲桑和公孙蕃,刘渊的老朋友游侠王弥,外号为“屠伯”的晋朝大将苟唏,和灭吴时的楼船老将同名同姓的王浚。
   先简单给这些人画个轮廓:
   刘琨兄弟:刘琨在并州坚持很长时间,可惜这位和祖生闻鸡起舞的朋友志大才疏,被石勒所败,死于段匹单之手,不过可以称为英雄;
   王衍,才高无德,自营后路,不为国家着想,终于自食其果,死于石勒之手;
   石勒:不必多说,一代胡族豪杰,可以称为五胡中最开明杰出的领袖人物;
   汲桑:给石勒起的名,凭此一点即可在史书上不朽,他是石勒贫困时的恩人和领路人,可惜运气不好,被乱兵杀了;
   公孙蕃:石勒和汲桑最先投奔的人,是晋朝的旧将,可惜运气不好,碰上屠伯,战败被杀,随后石勒投奔了刘渊;
   王弥:昔年和年轻的人质刘渊经常在洛阳喝酒胡混,是个人杰,也是个流氓,刘渊立国后,他很快去投奔,刘渊大喜,王弥遂成为刘渊手下重要的大将,掌管方面之责,刘渊死后,被石勒用计杀死;
   屠伯:是个很奇怪的人物,一方面用兵如神,另一方面又非常残暴,甚至有时候很愚昧,被石勒生擒活捉,被杀;
   王浚:一个愚昧,有点小聪明的家伙,依靠拉拢鲜卑族的骑兵,一时曾经独霸一方,后来被石勒稍用小计即窝囊地死去,留下千古笑谈;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石勒是一个不得了的家伙,他的实力甚至高于刘渊,实在是二个字:厉害!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相对来讲,河西在张氏辽东在慕容两个政权的治下是中国北方比较安定的地区,而且这两个政权在永嘉之乱以及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晋朝称臣。北方流民除了向江南迁徙外,大都流向这两个地方。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5-10-26 16: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树将军于2005-10-26, 16:12:11发表
石勒善使却没有善终。

很多英雄豪杰的通病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爱上三国的女人
(Y.Y)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女官
级别 镇南将军
功绩 47
帖子 3664
编号 3936
注册 2003-12-31


发表于 2005-10-27 21: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10-05, 22:47:28发表
考完半个月了,累得回不过来劲。
全是转的,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任何文章甚至专家的论文都是从原始的史书上转来的。兄弟于工作学习之余,慢慢看史书,看其他的文章,把条理弄清楚,写上两笔,自得其乐而已,如果转的别人的文章,一定会写出来转自谁的文章,转自二十四史就不必再说明了吧,呵呵。

好有毅力,一把年纪了还考CPA,我专业课有会计的,看了点就发晕      
通过率超低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e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5-10-28 11: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记得十年前看白话资治通鉴,记得上面好像说, 汲桑、 石勒、公孙蕃最开始起兵的时候投奔了西晋河间王司马禺页,参加8王之乱,对付东海王司马越,当时石勒还没有后来的野心,后来司马禺页死了,这3个人还打着为司马禺页报仇的旗号战斗了一段,直到石勒投奔了刘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e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5-10-28 13: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衍,才高无德,自营后路,不为国家着想,终于自食其果,死于石勒之手;

说实话,王衍不是不为国家着想,是因为当时司马氏吸取了曹魏重用外姓人导致大权旁落的教训,所以西晋的实权和实际处理政务的权利都由司马家自己人及其党羽掌握。西晋出乱子也只能是王爷们耗子动刀窝里反。为防止大权旁落,像王衍这种13不靠的外姓人,只能给个虚职,不给他实权和实际工作干,导致他这类人隐性失业,只能清谈。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0-28 14: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朋友说的很对,公师藩不过是成都王颖的故将,而不是河间王的。正如你所说,西晋乱自内部王爷而起,但王衍却并非你所说是个闲职,从他最后死前的话中可知,他是有职权和能力不清谈而做实事救国的。
  三:苦大仇深

  在八王之乱中曾说到成都王颖失势后被杀前处于被废的境地,不知为什么,他的属地人还挺想念和怜惜他,于是他过去的部将公师藩等人自称将军,在赵、魏地区起兵,人数达到几万。这个公师先生实在是个倒霉蛋,出道后总是失败,一直败到被杀掉。石勒跟着这个倒霉蛋将军,可想命运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石勒是个普通的羯人,他只是有点胆识力量,善于骑马射箭而已。本来不会成为什么历史人物,当时他的家乡并州,发生了严重饥荒,怪就怪统治阶级,建威将军阎粹向东赢公司马腾献计,把各族胡人抓到崤山以东地区,卖了以后补充军粮。这是典型的民族压迫,所谓官逼民反。
  石勒也被抓住,卖给仕平人师欢作奴隶,师欢认为他的相貌奇特而放了他。师欢与放马场为邻,石勒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就与放牧的首领汲桑聚集壮士成为强盗团伙。等公师藩起兵后,汲桑和石勒率领几百骑士投奔到公师藩那里投奔了他。
  这时石勒还不叫石勒,叫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这时汲桑让石勒以石作为姓,用勒作为名。从此历史上才开始第一次有了石勒这个人物,凭此一点,汲桑可以不朽矣。
  倒霉蛋公师藩开始很有威力,攻克了一些郡县,杀了省委书记,纪检组长,正副市长若干名,转而向前,攻打邺城,这时那位名叫屠伯的荀晞出现了,他很轻松地赶跑了公师藩。这一年是305年。
  虽然公师被打跑了,但是由于他的起兵是为了成都王颖,于是成都王颖被起用,上回书可见,他手下有了一千大头兵,呵呵,纯粹是调戏他。
  这时司马越还不是主权人物,主权是司马颙,由于他太没有水平,大家都逐渐转向司马越,石勒这时仍然在公师藩手下干活。
  随后,司马颙被司马越打败,司马越成为主权人物,这是306年,是八王之乱最后一年,司马颖和司马颙被杀掉。
  306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结束了八王之乱,同时出现了两个很重要的事,一是王弥反乱,二是公师藩之死,这两件事看上去不起眼,却影响很深远。
  先说王弥,在八王乱中我提到,这个王弥曾经和刘渊非常要好,是个复杂的人物,可以说是个人杰,也可以说是个游侠,机会主义者,流氓。这年的三月左右,他所在县的县委书记造反,王弥被高薪聘为狗头军师,结果这一伙乌合之众被另一大将王浚干掉,王弥干脆上山当了山大王。
  公师藩死在司马颖后,原因也是为了这个宝贝王爷,原来司马颖手下连一千大头兵也散了,他就想找公师藩,半路被捕,英勇就义。公师藩在他死后被屠伯打败杀死。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e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5-10-28 14: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晋末年的人物里,王弥、曹嶷、徐龛、王如、郭默、王浚这几个都是一路货色,都是野心很大想趁着乱世称霸一方,但又都是志大才疏,结果都没有好下场。4个被石勒灭了,1个被王敦杀了,1个被陶侃灭了。其中王如到还真是差一点就吞并了石勒的部队,可惜石勒没中他的计。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0-30 17: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迷
   纠正上篇错误,公师藩死在司马颖之前,不过死在司马颖被活捉之后。
   司马颖死后,那位司马颙自投罗网,被司马越派人连同他的儿子一起弄死,司马越当权,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内阁,
  首先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事,这是总理;
  任弟弟范阳王为司空,镇守邺城,这是国防部长;
  任弟弟平昌公司马模为镇东大将军,镇守许昌,国防部长;
  任王浚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东夷、河北诸军事,兼任幽州刺史,这是北部边防总长。
  吏部郎庚为军咨祭酒,应该是参谋长。
  胡母辅之为从事中郎,中央办公厅主任。
  黄门侍郎郭象为主簿,中央秘书处长。
  鸿胪丞阮修为行参军,秘书。
  任谢鲲为掾,不知是个什么官位。
  历史对这些人的评价是:都崇尚虚玄空淡,不把政务放在心上,纵酒放诞,聚敛财物贪得无厌,品行轻薄,喜好贪图权位。
  在这同时,成都王李雄即皇帝位,宣布大赦,改年号为晏平,国号称为大成。被称为成汉,后来在东晋时被恒大司马灭掉,也是恒温横空出世的一个成功的战例。
  那么这一年将近年底,出现了一个历史之迷,历史记录得很简略:十一月,己巳,夜,帝食中毒,庚午,崩于显阳殿。翻译过来就是: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七日,夜间,傻瓜皇帝中毒,(应该是食物中毒),死于家中。
  从这一段话中,似乎什么也看不出来,似乎应该能看出来点什么,大家的公论是司马越下的毒手,我就非常不明白,这位司马越真是太低能了,放着这个千载难寻的现成傀儡不要,却要毒死他,换一个显然比之强千倍的聪明皇帝,然后感觉不好驾驭,再大费周折,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矣。
  老皇帝死,新皇帝上,以皇太弟司马炽为帝,号为怀帝,这位怀帝还是强过惠帝许多,如果当初能被立为太子,晋朝不至于到现在这个地步,史载他在乱世之中继位后,“怀帝始遵旧制,于东堂听政。每至宴会,辄与群官论众务,考经籍。黄门侍郎傅宣叹曰:“今日复见武帝之世矣!”
 可惜,这个时刻来的太晚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0-30 17: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百炼钢
  回羊祜,随意转发。
  西晋末年,是颇有几位令人心折的英雄人物的,306年这一年年底就是其中一位朋友上台演出的时期。
  上面曾经说到过,二十四友中有刘氏兄弟,兄为刘舆,弟为刘琨,并皆当时名士,在这一年中,兄长首先表现,他是直接将司马颖杀死的人,随后到了中央,司马越本来想重用他,但是有个人说:“刘舆这个人好比污垢,谁接近他就会沾上这污垢。”等到刘舆来了,司马越就疏远他。看来司马越也是个软耳朵。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刘舆不为所动,暗地查阅国家的军事簿籍资料以及仓库、牛马、器械、地理的情况,都默默记下来。当时军务国政事情繁多,每次讨论,从长史潘滔以下,谁也不知怎么办,而刘舆便按照情况分析策划,条理分明,精彩百出,于是司马越这才改变对他的成见,就让刘舆担任左长史,军务国政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刘舆。
  得了机会,刘舆在司马越面前推荐他弟弟刘琨镇守并州,以增强北方的防务,司马越就表奏刘琨为并州刺史。一代历史名人终于得以展现身手。
  刘琨接到命令,马上出发,到上党。当时并州饥荒,多次遭到外族强盗的抢掠,各郡县没有能够保卫自己的。州属部将田甄、田甄弟田兰、任祉、祁济、李恽、薄盛等人以及官吏百姓一万多人,都随司马腾到冀州找饭吃,称为“乞活”,剩下的不足两万户。强盗窃贼到处横行,道路交通阻断。刘琨在上党召募兵卒,聚集了五百人,转战向前,到达晋阳。官府房舍焚毁,城乡一片萧条,刘琨安抚慰劳,稍微聚集了一些流民。
  我们很多人对刘琨没有好感,认为他难堪大任,但是刘琨被后人怀念,表明他不是一个可以简单以胜败论的人物,后来李清照有句诗很能说明这一点:南渡人物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简单介绍他的由来: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他的祖先是那位中山靖王刘胜,就是穿着金缕玉衣的那位朋友,为中国的考古事业提供了震惊中外的素材。
  刘琨是西晋将领,诗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早年生活浮华放荡,好老庄之学,依附权贵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曾与范阳祖逖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夜半闻鸡起舞,以豪杰自命。当祖逖被招用时,他慨然叹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后二人皆成为爱国志士。
  我不明白的是,两个男人就是再好,也不能一个被子睡觉呀!寒
  这一年,随着刘琨的上任,终于乱七八糟的结束了,随后的永嘉元年马上开始,但这意味着更大的动乱也将展开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0-30 18: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开张不大吉

    307年是怀帝开始当皇帝的第一个整年,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可惜事与愿违,这一年比上一年更加不象样子,当然在这一年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事情发生,有一件事情甚至是导致以后东晋形成的主因。
    我们想把西晋东晋说清楚,上一年和这一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上一年是八王之乱的终结,这一年是西晋灭亡的基础和东晋成立的前夜。
    这一年刚开始,就传来了坏消息,王弥这位山大王成功地把司马越派的兵马打得大败,并杀了一位省委书记,一位军长。
    随后,江南开始了陈敏的反事。
    当然最大的麻烦发生在年底,仍然是晋的老毛病,内部不和。
    先说江南的事情吧,其实当时中国北方大乱,江南怎么能够不乱呢?只不过比起北方来,乱事稍小些,不那么引人注意而已,这个时候与北方时间相交错,共发生了三起乱事,被平定掉,史称三定江南。
   第一乱,在303年,是当时张昌石冰之乱,原因很简单,当时成都李氏起义,和晋朝打得不可开交,这时晋王朝为镇压李特起义,在荆州强征“壬午兵”(因壬午日发布诏书而得名),调发荆州“武勇”,开赴益州。荆州百姓本不愿背井离乡远戍益州,加以张昌乘机鼓动,坚决不肯应征。诏书催遣严急,凡被征之人在所经郡县界内停留五日者,郡县长官撤职。这些武勇到处受到驱逐,走投无路,纷纷屯聚反抗。于是开始了这次乱事,张昌和石冰各领一路,结果张昌被杀,石冰不知去向。
   关于这次乱事其实是很可以写上一笔的,因为有两个人在这次乱事中得以成长,以后对中国的历史有了一定的影响,谁呢?
   一是陶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下面还要说到他。
   二是葛洪,呵呵,这就有些朋友不知道了。我们对他的评价可以是:化学家,炼丹术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失意的知识分子,勤奋的学者,神仙家和金丹道教重要代表人物、杰出的医学家。
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神仙传》、《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等道家,医学书籍著作。
   但在当时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的祖上在东吴作大官,后来葛洪时已没落,石冰乱事起,世家子弟,小有才干的葛洪奉了吴兴太守之命,率兵与石冰作战。石冰被打败了,葛洪却没有被论功行赏。忿忿不平的葛洪投戈释甲,离乡去了洛阳。到了洛阳又遇上了“八王之乱”,政治上不得意的葛洪转向了“神仙丹鼎" 的炼丹生活。自己到罗浮山去修炼,大约死于公元345年,享年61岁。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e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5-11-1 08: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10-30, 17:51:57发表
五:百炼钢
  回羊祜,随意转发。
  西晋末年,是颇有几位令人心折的英雄人物的,306年这一年年底就是其中一位朋友上台演出的时期。
  上面曾经说到过,二十四友中有刘氏兄弟,兄为刘舆,弟为刘琨,并皆当时名士,在这一年中,兄长首先表现,他是直接将司马颖杀死的人,随后到了中央,司马越本来想重用他,但是有个人说:“刘舆这个人好比污垢,谁接近他就会沾上这污垢。”等到刘舆来了,司马越就疏远他。看来司马越也是个软耳朵。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刘舆不为所动,暗地查阅国家的军事簿籍资料以及仓库、牛马、器械、地理的情况,都默默记下来。当时军务国政事情繁多,每次讨论,从长史潘滔以下,谁也不知怎么办,而刘舆便按照情况分析策划,条理分明,精彩百出,于是司马越这才改变对他的成见,就让刘舆担任左长史,军务国政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刘舆。
  得了机会,刘舆在司马越面前推荐他弟弟刘琨镇守并州,以增强北方的防务,司马越就表奏刘琨为并州刺史。一代历史名人终于得以展现身手。
  刘琨接到命令,马上出发,到上党。当时并州饥荒,多次遭到外族强盗的抢掠,各郡县没有能够保卫自己的。州属部将田甄、田甄弟田兰、任祉、祁济、李恽、薄盛等人以及官吏百姓一万多人,都随司马腾到冀州找饭吃,称为“乞活”,剩下的不足两万户。强盗窃贼到处横行,道路交通阻断。刘琨在上党召募兵卒,聚集了五百人,转战向前,到达晋阳。官府房舍焚毁,城乡一片萧条,刘琨安抚慰劳,稍微聚集了一些流民。
  我们很多人对刘琨没有好感,认为他难堪大任,但是刘琨被后人怀念,表明他不是一个可以简单以胜败论的人物,后来李清照有句诗很能说明这一点:南渡人物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简单介绍他的由来: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他的祖先是那位中山靖王刘胜,就是穿着金缕玉衣的那位朋友,为中国的考古事业提供了震惊中外的素材。
  刘琨是西晋将领,诗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早年生活浮华放荡,好老庄之学,依附权贵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曾与范阳祖逖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夜半闻鸡起舞,以豪杰自命。当祖逖被招用时,他慨然叹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后二人皆成为爱国志士。
  我不明白的是,两个男人就是再好,也不能一个被子睡觉呀!寒
  这一年,随着刘琨的上任,终于乱七八糟的结束了,随后的永嘉元年马上开始,但这意味着更大的动乱也将展开了。

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说有一次鲜卑人攻打刘琨并州的一个城,于是刘琨站在城头高唱鲜卑人的乡间歌曲,鲜卑人听了歌,马上产生了思乡之情,人心思规,军心涣散,遂引兵而还。
但还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伪。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e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5-11-1 08: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10-30, 18:27:12发表
六:开张不大吉

    307年是怀帝开始当皇帝的第一个整年,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可惜事与愿违,这一年比上一年更加不象样子,当然在这一年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事情发生,有一件事情甚至是导致以后东晋形成的主因。
    我们想把西晋东晋说清楚,上一年和这一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上一年是八王之乱的终结,这一年是西晋灭亡的基础和东晋成立的前夜。
    这一年刚开始,就传来了坏消息,王弥这位山大王成功地把司马越派的兵马打得大败,并杀了一位省委书记,一位军长。
    随后,江南开始了陈敏的反事。
    当然最大的麻烦发生在年底,仍然是晋的老毛病,内部不和。
    先说江南的事情吧,其实当时中国北方大乱,江南怎么能够不乱呢?只不过比起北方来,乱事稍小些,不那么引人注意而已,这个时候与北方时间相交错,共发生了三起乱事,被平定掉,史称三定江南。
   第一乱,在303年,是当时张昌石冰之乱,原因很简单,当时成都李氏起义,和晋朝打得不可开交,这时晋王朝为镇压李特起义,在荆州强征“壬午兵”(因壬午日发布诏书而得名),调发荆州“武勇”,开赴益州。荆州百姓本不愿背井离乡远戍益州,加以张昌乘机鼓动,坚决不肯应征。诏书催遣严急,凡被征之人在所经郡县界内停留五日者,郡县长官撤职。这些武勇到处受到驱逐,走投无路,纷纷屯聚反抗。于是开始了这次乱事,张昌和石冰各领一路,结果张昌被杀,石冰不知去向。
   关于这次乱事其实是很可以写上一笔的,因为有两个人在这次乱事中得以成长,以后对中国的历史有了一定的影响,谁呢?
   一是陶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下面还要说到他。
   二是葛洪,呵呵,这就有些朋友不知道了。我们对他的评价可以是:化学家,炼丹术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失意的知识分子,勤奋的学者,神仙家和金丹道教重要代表人物、杰出的医学家。
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神仙传》、《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等道家,医学书籍著作。
   但在当时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的祖上在东吴作大官,后来葛洪时已没落,石冰乱事起,世家子弟,小有才干的葛洪奉了吴兴太守之命,率兵与石冰作战。石冰被打败了,葛洪却没有被论功行赏。忿忿不平的葛洪投戈释甲,离乡去了洛阳。到了洛阳又遇上了“八王之乱”,政治上不得意的葛洪转向了“神仙丹鼎" 的炼丹生活。自己到罗浮山去修炼,大约死于公元345年,享年61岁。

张昌、石冰、陈敏加上后来作乱的钱璯,可见西晋末的江东一带不比北方好多少,而且司马睿刚到江东,立足未稳,江东士族并不完全和司马睿一条心,在加上司马睿自身掌控的兵力并不多,所倚仗的王敦手握重兵野心很大,随时都可能叛变。所以当时绝对是石勒南下灭掉西晋残余势力司马睿,改写南北朝历史的大好时机。
可惜石勒在扫荡中原后,听从了谋士张宾的建议,没有南下,葬送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1-2 11: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老兄所言似有些出入,当时石勒军队遇到罕见连阴大雨,非常困难,瘟疫流行,非常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如果不果断回兵,只怕大事不好,而且回兵后也度过了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决不象你所言的那样乐观.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赢任好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
帖子 571
编号 37003
注册 2005-4-17


发表于 2005-11-2 21: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10-05, 22:20:51发表

   我们从司马越掌握政权来说起,这最后一个宝贝王爷干掉了他同父异母的七个兄弟后
             西北有张家的北凉,。

八王不是异母兄弟关系。
   汝南王司马亮  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之子
   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王允、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之子
   齐王司马冏-——司马昭次子司马攸之子
   河间王司马顒——司马炎堂叔,疏族
  再就是东海王,也是疏族。
   张轨是前凉,北凉是沮渠蒙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e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5-11-2 21: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11-02, 11:40:49发表
楼上老兄所言似有些出入,当时石勒军队遇到罕见连阴大雨,非常困难,瘟疫流行,非常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如果不果断回兵,只怕大事不好,而且回兵后也度过了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决不象你所言的那样乐观.

这段历史我主要看的资治通鉴,好象资治通鉴里没有提到大雨和瘟疫的事。另外,石勒回军北上之后到祖狄北伐之前的时间,主要是收人才以及消灭崤山以东的残余割据势力,这一时期,石勒没打过败仗,几乎摧枯拉朽一般平定了崤山以东的地区,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困难时期,唯一困难的估计是粮草问题。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1-4 21: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七:陈敏之乱

  本来不想说江南的事,可是这次乱事中牵涉到的人实在是不得不说,因为这些人对于以后东晋的历史是举足轻重的,不说实在不完整。
  陈敏出身是寒族中的大款,在平定石冰反乱中立下战功,被封为广陵相,陈敏看到当时西晋摇摇欲坠,就想自己据有江东,学做孙权。他据历阳(今安徽和县)起兵反晋,占领扬、江等州。为了实现目的,他礼召江南豪族名士,署为官属。简单来说,江南豪族认为陈敏是江北人,又是小吏出身,根本不配当什么孙权之类的人物,所以陈敏命中注定不能成功,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在这场战斗中,经过三个过程,简单总结如下:
  1:陶侃首先大败陈敏的先头部队,显示出陶侃的出色军事才能;
  2:陈敏内部出现问题,江南大族顾,周等人策反,邀请晋将来平乱;
  3:陈敏手下大将甘卓投降,陈敏失败被杀。
  我们可以看到这场战斗中牵涉到非常重要的人物不少,拣主要的说:
  1:陶侃,这是一位东晋重量级的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实在是可以连用二三章的内容来写他,以后再详细说吧,这场平乱是陶侃很精彩的作品。
  2:顾荣,在齐王伦当政时期,有位叫张翰字季鹰的朋友见秋风起而回到了江南,顾荣却不知为什么无法溜走,只有天天装作大醉,以避祸,他是东吴贤相顾雍的后代。
  3:周圮,周处的后代,和顾荣一同策反。
  4:甘卓,是陈敏的亲家,他的女儿嫁给了陈敏的儿子,但甘卓很敬服顾荣,顾荣周圮一起劝说甘卓道:“ 陈敏才能平平,政令反覆无常, 他的儿子兄弟个个骄纵自负, 等事情失败的时候,我们的首级被装在盒子里送到洛阳,上边写着‘叛逆贼寇顾荣、甘卓的首级’,这真是万世的耻辱啊!”甘卓于是假装称病,接回女儿,与周、顾以及丹扬人纪瞻(后来迫使石勒北返)一起攻打陈敏,这也是陈敏败死的直接原因。
     另外,甘卓是东吴大将甘宁的曾孙,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位驰名全国的江南大侠叫做甘凤池的,就是甘卓的后代。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1-4 21: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八:一个世纪的决定

  我们都知道东晋在西晋后又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那么这一个世纪的基础在什么时候开始打下的呢?
  原来,东晋开朝皇帝司马睿是司马懿曾孙,司马觐之子。 十五岁嗣琅邪王位。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越以其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汉主刘渊举兵后,中原局势恶化,司马睿用王导之谋,请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如愿以偿后,开始了经营江东的艰苦历程。
  关于这个政令的下达原因,历史学家们有着很多不同的见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是奠定东晋百年基业的一个历史性的决定。
  但司马睿个人不很理想,他的声望不高,是司马家族中比较低调的人物,自身能力也不怎么样,来到建康住了一个多月,江东的豪门士族无一人登门,都抱着冷淡观望的态度。谋士王导见此情景极为忧虑,他深深懂得晋室南迁,要是得不到江南士族的支持,就休想在江南立足重建晋室政权。
  一天,王导的哥哥、执掌兵权的扬州(治所在南京)刺史王敦来会见,王导就对他说,王上为人贤达,但目前初到江南还没有树立威望,而你的声望已经很高,应该竭力辅持才对。于是他们商定,借上已节的传统活动,导演一幕为司马睿树立雄威的活剧。
  上已节那天,天朗气清,阳光温煦,建康城上至豪门士族,下及平民百姓,成群结队来到九曲青溪、十里淮水(后人所称的秦淮河)之滨,取水沐浴,荡涤心胸,追逐嬉闹,如醉如迷。突然,浩浩荡荡大队人马来到水边,前有仪仗开道,左右卫队护驾,司马睿大模大样地坐在轿内,王敦、王导等大批北方有声望的士族骑着马毕恭毕敬的尾后随行。这一派皇帝出巡的架式,被江南士族的代表人物顾荣、纪瞻等远远窥见,无不惊愕,想不到名不见经传的司马睿在北方士族中竟有如此崇高的威望,于是相约前来拜见。司马睿从此在江南士族中赢得支持,政权日渐巩固,并顺利地登上了元帝的宝座,开辟了东晋帝业的新纪元。上已节的一出戏,为司马睿称帝立业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整个东晋一百年之久的年代里,建康的上已节是十分热闹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人称之“王与马,共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惜好景不长在,后来王敦同志谋反,把司马睿活活气死,这是后话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e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5-11-7 08: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东晋能够得以立国,全靠王导演和陶侃,特别是陶侃先后平灭陈敏之乱、王敦之乱、苏峻、祖约之乱,还干掉了降晋又反叛的郭默,很难想象东晋没有他会成啥样子,当时东晋可还没有北府兵。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门清
(ベディヴィエル)

长清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
功绩 252
帖子 2749
编号 34754
注册 2005-3-16
来自 冬木町
家族 现视研


发表于 2005-11-8 19: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嗯,插个嘴,那个诗MS是“南渡衣冠缺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总觉得刘琨是那种志大才疏的人物,做爱国青年很合适……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1-8 20: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门清于2005-11-08, 19:51:28发表
嗯,插个嘴,那个诗MS是“南渡衣冠缺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总觉得刘琨是那种志大才疏的人物,做爱国青年很合适……

谢谢,我记诗总是记个大概,不能精确到字,呵呵,惭愧.另外,这个MS是什么意思?
九:找到组织

   平定了陈敏之乱后,北方政府很高兴,于是司马越下令召平反有功的顾荣,纪瞻等人为官,到北方来做,顾荣等人听令北上,走到徐州,听说北方更加乱了,迟疑不前,司马越给徐州刺史裴盾去信说:“如果顾荣等人左顾右盼,就按军法遣送他们!”顾荣等人听说后非常恐惧,干脆逃之夭夭了。裴盾是裴楷的儿子,司马越的大舅子,呵呵,看来当时肯定是他不守原则给顾荣等人透的信息。
   而这时石勒和汲桑等人的处境就不太妙了,公师藩一死,这些人成了了盲流,一不做,二不休,汲桑索性自称大将军,声称要为成都王司马颖报仇,以石勒为先锋,所向披靡,这时石勒已经显露出军事才能了。而他俩首要的目标就是邺城,这里是司马越弟弟司马腾把守的地方,也是司马颖死去的地方,两人勇猛直前,攻破城池,还杀了司马腾这个吝啬鬼,汲桑起出成都王司马颖的棺材,装到车上,每件事都要向司马颖棺材祷告后才办。  
    司马越又怒又怕,派苟晞和将军王赞去讨伐汲桑。
    结果我们都知道,这位屠伯真是名不虚传,经过苦战,终于大败汲桑,然后两人又被另一晋将丁绍大败一场,终于走散,汲桑后来不幸被流民所杀,结束了光辉的一生。
    石勒呢?他跑到上党,竟然用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在上党的胡部首领,和他一起单骑投奔了刘渊,汉王刘渊大喜, 任石勒为辅汉将军,并封平晋王 。随后,石勒又表现了一把,他做了一回卧底,替刘渊招降了勇猛善战的乌恒部族,刘渊对石勒另眼相看,给石勒加职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把乌恒的部众交给石勒指挥。
    石勒终于找到了自已在历史上的地位,得其主矣,后来他以此为基础,成为刘渊手下三大方面军之一,等刘渊死后,他就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冰祁步

长平郡主
鸿胪少卿
荆湖路经略使
★★

Rank: 24Rank: 24Rank: 24
柱国(正二品)
组别 佩剑公主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2717
帖子 6735
编号 121
注册 2004-9-25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11-8 21: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一段历史真是纷争非凡啊
而一般性人对于两晋南北朝的历史都了解不深
正好借此机会稍微补拙一下

东晋的建立离不开南方士族的支持
但也因此根基随时随地会奔溃……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1-8 21: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屠伯与司马越
  
    西晋晚期历史上,苟晞是个重要的人物,他和司马越,怀帝三人的关系很微妙。
    苟晞也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简单说说他的人事档案,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一开始当上司隶部从事这样的小官,当时的石鉴(很早的人物,看来苟晞的资格很老)很看重他。司马越当王爷时候,把他要来当上了手下,一直做到了市委书记,省长这样的高官。
    当时由于苟晞出力打败了汲桑,替司马越除了心头之患,司马越很是看重他,带他进入后堂,结拜为兄弟。可惜小人司马藩滔对司马越说:“兖州地处险要,魏武帝从这儿创业。苟有大志向,不是纯粹的臣下,让他在这里呆久了,就会成为心腹祸患。如果把他调迁到青州,提高他的名号,苟一定高兴。您亲自管理兖州,规划治理全国,藩卫朝廷,这就是所谓防患于未然。”
  软耳朵司马越认为说得正确。  就让苟任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任侍中,授予符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兼青州刺史,封东平郡公。司马越、苟晞之间因此产生怨恨。
  到了青州后,他以严刑酷法建立威严,每天都有杀戮,青州人称他为“屠伯”。而他有个弟弟叫苟纯,曾经代他当了一阵子青州刺史,刑杀更甚于晞,百姓称他们兄弟俩是:“小苟酷于大苟”。
  但是人是复杂的,历史上对苟晞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我认为这个人在晋书上写的是比较真实的,虽然他如此残酷。
  历史上对他比较称赞的有二个方面:
  一: 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其从母依之,奉养甚厚。就是行政管理水平极高,又对后母极孝顺。
  二:后母求他为自己儿子弄个官做,苟晞拒绝说:“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后犯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既而素服哭之,流涕曰:“杀卿者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其杖法如此。所谓大义灭亲是也。不过我党现在的干部清政廉洁,这点小事也不在话下。
  后来,怀帝反倒密诏苟晞讨伐司马越,内部一团糟,自取灭亡。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1-8 21: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一:不要脸
  看到这个题目你应该能猜到,肯定是说王衍的,这位西晋第一牛皮大家,这时当上了司徒,应该是国家常委一级的高级领导。
  可惜这位朋友不务正业,王衍对太傅司马越说:“朝廷出现危险变乱,应当依靠地方最高长官,找得文武兼备的人加以任用。”以此为理由,于是让弟弟王澄任荆州都督,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
  在送行这两位弟弟时,王衍告诉他们说:“荆州有江、汉的坚固,青州有靠海的险要,你二人在外面而我在朝中,足以成为狡兔的三窟了。”似乎我党的干部现在比王衍对这一套人事制度还要玩的纯熟老练。
   而这两个弟弟呢,王澄是个二百五,王敦是个阴谋家。
   王澄到任所,让郭舒担任别驾,将都督府的事务都交给了他。王澄则日夜纵情喝酒,不亲理事务,虽然盗贼军情紧急,也不放在心上。郭舒常常苦苦劝谏,认为应当爱护人民保养军队,这样来使州境稻两保全,王澄不采纳。
   王敦这时没有什么记载,我想从他后来造反的情况来看,肯定不是什么好鸟,而且很要笑的是,后来王澄跑到王敦那里,由于骄傲自大,竟然惹怒了这一窟,两只兔子自相残杀,王澄被沉江弄死了,呵呵,所以告诉大家,游泳是一定要学好的,而且最好是能游过长江去。
   而王衍精心设计的三窟也没能挽救他的性命,最后他被石勒压死,死前不知道想到这三窟没有?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e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5-11-8 22: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苟这个人,我觉得他有割据一方的实力,当时,除了石勒、陶侃、慕容鬼之外,就数他打仗能力最强了,他的打仗能力应该和祖狄相当,比被誉为东晋一代名将的郗鉴要强。可惜他跟石勒生在一个时代,而且当时天下大乱,他掌握的地盘不跟任何效忠晋室的势力接壤,处境有点跟后来的南燕慕容德类似,所以他后期一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灭亡也是必然。不过我觉得他的处境比前秦瓦解时期,守卫长安的前秦太守王午要好很多。如果换个时代,他也许能像张献忠、慕容德那样好歹建个国。
王敦这个人是典型的野心家,而且心狠手辣,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说的是因为他故意不喝酒,导致5、6个美女被杀的事。可见此人相当冷血。
王澄这个人,性格跟小孩一样,没什么城府,一点没有鲁迅所说的国人劣根性。这样的人,不论古今,在中国的官场都不会有好下场。在当今外国的一些国家从政也许能吃的开。
王衍这个人,不看别的,就看他让自己女儿跟白痴皇帝的太子离婚的事,证明此人是见风使舵,软骨头一个。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sky
(春意思)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94
帖子 8938
编号 16632
注册 2004-8-29


发表于 2005-11-10 06: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10-05, 22:20:51发表
我们从司马越掌握政权来说起,这最后一个宝贝王爷干掉了他同父异母的七个兄弟后,志得意满,

楼主,八王不是都是兄弟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11-12 18: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二:重要的一年之总结

    这一年最后是以慕容先生的事情为结束的,史载在这一年年底:慕容廆老爷子自称鲜卑大单于。他是谁呢?前文说过,名将慕容垂和慕容恪的爷爷。
    于是这一年就乱七八糟地结束了,对于这重要的一年我们可以好好总结一下,对于以后西晋历史的发展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帮助。
    一:埋下了西晋灭亡的基础,司马越和苟晞开始不和,怀帝开始向苟晞发媚眼,从而造成以后更大的动乱;
    二:石勒投奔到刘渊手下,被封为方面军司令的高官,开始了后赵的基业;
    三:司马睿到了建业并且开始逐渐稳固下来,虽然江南大族对他不是很感冒;
    总而言之,这一年注定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兴起,所谓承上启下也。
    不但如此,司马越随后又干了件蠢事,他杀掉了清河王司马覃,是皇太弟,这当然不会导致内部更加团结,怀帝对他更加愤恨。
    在刘渊方面,却是喜事连连,现在手下有了石勒,然后王弥好哥们拉起了一帮乌合之众竟然一直打到了许昌,后来被击败,击败他的竟然是张轨从西凉派来的援军,这支援军的队长是谁呢?一位我们非常熟悉向往的名字:北宫纯,这支骑着白马的传奇一般的军队以后还会出现,暂且不细说了。
    王弥就带着败兵找刘渊去了,刘渊大喜过望, 派侍中兼御史大夫到郊外迎接,命令说:“我将亲自去将军的府第,擦拭座席清洗酒爵,诚心诚意对待将军。”王弥到后,任他为司隶校尉、兼侍中,并授以特进职位。
    这样,刘渊手下就正式形成了三大方面军,哪三位呢?
    一是刘聪,这是刘渊的第四子,自幼聪慧好学,汉化程度很高,14岁已通习经史、百家之学,对孙吴兵法尤为精通,后来当了皇帝;
    二是石勒,不用多说,也当上了皇帝;
    三是王弥,被石勒干掉了;
    这时张轨由于年事高,身体多病,内部经历了一场政治动乱,不过幸运的是很快平定了,张轨仍然向西晋政府派遣使者进贡,每年都不中断。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3 04: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479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