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梨园诗话之十七、十八, 转自群下论坛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作者楚成

梨园诗话之十八
1、有《摸鱼儿-赠别》词,序曰:“ 有战友正辉者喜好诗词,同余创办《九州诗词》,因有人妒,辞去东湖岸边某派出所警察之职,隐居狮子山下,南湖岸畔,以卖文编书为生。因以稼轩韵步之,以为赠别。”词曰:“望高台,雨斜三楚,送君舟上归去。白鸥湖上随风起,清泪满襟难数。舟暂住,枉学习、齐家治国升迁路。问君但语:去狮子山边,编书卖赋,诗酒染飞絮。       人生梦,莫若功名所误。可怜才俊人妒。从容报国轻生死,此志凭谁来诉?鸡乱舞,鹤独倚、不如归种东篱土。又何言苦?待把盏南湖,月沉舟底,陶醉不知处。”
此词在网上各诗词论坛发出后,识者多矣!xuxp980曰:“朋友看了,定胸怀释然,块垒尽去。”西溪子曰:“词先不论,就以序文言,楚兄与其战友就值得人尊敬。”若枚曰:“看序让人恻然。能放开包袱,放舟五湖,把盏论诗,在当今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下片见高怀情愫。”行吟走啸生曰:“情谊尽出,于此类诗词中,笔力直追古人。”桐阶旧韵曰:“奇人也!”无剑曰:“此君孤雅不凡!”无为斋主曰:“此阕得其风骨神韵。”阿二曰:“身为警察,具如此诗才,全国怕是屈指可数,简直就是难以想象。”

2、盛唐诗歌,高屋建瓴,气象雄浑,流派纷呈,佳作如林,乃源于政治开明、思想自由和经济繁荣等之故。尤其思想自由,纵使帝王后妃事,唐人亦大胆入诗,敢直陈其事,或讽或讥,而上不以为侮。自唐以后历代,理学盛行,思想钳制,不复此盛况矣!故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叹。

3、“王气千年绕鼓楼,登临极目白云悠。纵横大道通南北,紫禁城中百姓游。”这是余游西安,登鼓楼的一首七绝。在汉唐时这里可是宫闱禁地,而今昔日帝王权贵安在哉?山河举目皆非矣,千年之后又将如何?空留登临人一声沧桑感喟。

4、近日在红楼论坛见落草堂主一首《题画》七绝:“始知风景胜西南,满纸烟云锁巨岩。留白不为多忘故,好余一角转轻帆。”结句着一“转”字使“留白”地顿时生动起来,将境界深化,真得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旨趣。

5、梅圣俞有:“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余有一首七绝《建筑工》:“脚手架中泥染身,一砖一瓦费劳辛。筑成华厦上千栋,不是高楼屋里人。”白衣卿相评曰:“现代版的《陶者》。”可说是古今诗心,一脉相承。

6、一个诗人最需要的就是自由之思想。没有灵魂的逍遥游,哪能将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呢?诗需要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环境,她是生命力的自然释放。她所表达的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而是一种生命片断的感知,一个精彩瞬间,一个伤心时刻,或是一声叹息,或是除却巫山不是云后的沧海一声笑,因而诗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

7、中国是个诗的国家,而唐诗则使中国诗化了。诗是中国各种文体中传播最广、历史最为悠久、参与人数最多、涉及阶层最广的文体。作为一个诗人应该引以自豪,诗同国画、京剧、书画、镌刻等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高形式的传承者和象征者。

8、江山也得文人助。黄鹤楼因崔颢题诗,李白搁笔而名;岳阳楼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名,然其《滕王阁诗》却不为人知,何也?就在于其诗不是真性情的抒发,不过一般应景之作而已。乾隆诗上万首,却无一首流传开来,因为它是权势和名欲造成的;凡高《向日葵》仅此一幅,却传布世界,因为它是鲜血与生命的结晶。

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每诵之便击案而起,沉吟良久。其哲理、画意、禅趣、隐情难于同读者言说。诗无达诂,难以穷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乃宋人之绝响,后世却将“红杏出墙”引申为贬义,把叶绍翁原意曲解。正如搜狐古风诗友痴魑在回贴时所言:“很多时候,诗人的本意会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的,解诗甚至会出现牵强的解释,但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不是同一个人啊!”以至“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使得诗人人头落地。诗一旦被穿凿附会,而且与政治关联上,麻烦大矣!当然除了少数摇尾乞怜之哈巴狗,或是惟命是从、歌功颂德之奴仆外,多数诗人是我诗写我心的。

10、“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李贺骑毛背锦囊寻诗,其母深忧之,道:“是儿欲出心乃已。”可见妙句难觅,佳作难得。佳句何须觅,妙手偶得之。而这“偶得”却是在漫长的学习和生活积累中对喷发的灵感的及时捕捉。

11、“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成功的将军是踏着无数士兵的生命和鲜血走来的,而这将军就是这些士兵的优秀代表。由此观之,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是多么地艰难,他要吸取无数有名或无名诗人的精髓,并要摒弃他们的短处,才能逐渐磨成诗国天空中的一把倚天长剑。

12、戴叔伦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曾文正曰:“诗之为道,各人门径不同,难执一己之成见以概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每个人的学养识见不一,诗之道怎可如数学公式、物理定律要求千人一律呢?

13、神秀诗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是有我之境。慧能诗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是无我之境。二者境界高下,从诗中便可分矣!难怪其师要拈花而笑,将衣钵授予慧能。此二偈诗是参佛要领,亦是学诗者二步骤也!先入门来,而后方能出门矣!不入此门,焉得门径?学诗者宜深思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14、余被牵连入“台独诗案”,有四首小诗约略可见当日之思想状况,而尤以《和泪焚书》令人唏嘘,诗曰:“抄家令下几回催,深扣铁门响似雷。和泪焚书随检点,可怜稚子笑颜开。”
而假托《乌台诗案有感》的二首七绝和一首《无题》七律也写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放舟江湖和无所畏惧等复杂心态。绝句一曰:“少年壮志几消磨,诗案牵连奈若何?唯恐英才豪气尽,故将长剑伴清歌。”二曰:“少年志在斩群魔,诗案缠身奈我何?任凭风浪高千尺,一腔浩气万年歌。”七律曰:“乌台云起大江头,文字狱来无理由。断句成章强作解,残篇取意欲封喉。半生秉性千秋在,一曲高歌万事休。莫向史书温旧案,不如渔父晚垂钩。”

  “台独诗案”与“乌台诗案”之缘由同出一辙。千年之下,诗案惊人相似,而结果大异,也足见时代之进步了,不以一首诗定人生死。东坡入狱百余天,九死一生。余等只是“和泪焚书”,冷静面对“文革”似的劫难,大不了以“政治犯”入狱而已。“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子可谓知音矣!时其办案者中有原中南政法学院毕业的蒋碧昆教授之学生某某,而蒋系九州诗社会员,谓余其大学时也曾办诗社,非常同情我辈,曰:“九州三子何罪之有,独以九州冠盖荆楚,又因接手编《湖北中青年诗词选》,被诗词界中人所嫉妒而告发矣!”试问国安诸人,有谁认真去读诗,有几人懂诗?民不告,官不纠,况且所揭发诗作乃一年前旧刊所载。举报之人必是有《九州诗词》第十二期之人,而该刊封底又恰恰有余二人着制服与所谓台独诗作者合影照,可谓别有用心之人用心之。文革涉及文人之广,与文人间相互告发分不开。文革虽渐渐远去,可其流毒并未完全消除。

15、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千秋之下,如日月星辰,互相辉映。正如鲁迅所说,这是“为民请命”的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今日之学诗者,尤须学二人为国献身之精神,岂可沉湎于象牙塔内,不管人间的春夏秋冬呢?

1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试看历代兴亡,莫不以牺牲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代价。尤其是独裁下的封建统治者又真有几人以“百姓苦”为念?所以,中国历史上,明君少,清官更少。多的是长于深宫之中,投于权贵之门的蝇营狗苟的昏庸无能腐朽之辈。杜甫所以称为“诗圣”,就在于他用史家笔法用诗生动地再现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今之诗坛,学杜诗笔法格律者众,学其思想精神者少,真是舍本逐末也!


17、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余亦有咏《山石》曰:“甘把身躯来奉献,不求名利在人间。”此清气是代不绝缕也!足可见府败在任何时代都无时不在腐蚀着人心。学诗者,当须以此“清气”涤荡灵魂,扫除尘垢,磨砺气节。既不同流合污,也不高蹈归隐,要敢于直面这四处充满秽气的人生。

18、吴梅村《圆圆曲》名震一时,“冲冠一怒为红颜”,道是吴三桂因陈圆圆而反戈降清,此说显然谬矣!假设没有圆圆,吴三桂也会倒戈,岂仅仅因为一红颜知己而轻易改变关系到自己和数十万将士存亡的决策呢?将“红颜”的力量无穷放大,甚至神化,而没有具体到特定的历史时代去分析其背后的制度、人事等深层原因。这种“红颜祸水”的思想自古至今毒害不浅,远的烽火戏诸侯,三女乱唐的故事,近的慈禧、江青干政,连不少诗人、历史学者也持此观点,今天看来自然错误。学诗者在吟咏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应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臧否史实。

19、“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无用也有用,就看统治者如何利用。试看古今历史,哪个王朝不用“书生”?但又忌惮“书生”。横少六合,一统华夏的秦始皇尚底气不足,惧怕书生妖言惑众,影响统治,所以有“焚书坑儒”之举措。连给我们民族“汉”之称号的汉武帝对书生是既爱之,又畏之。为统一思想,以至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清代的文字狱不用说了,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犹言在耳。如此,足见书生之力量远非其他力量可比。

20、“秋风秋雨愁煞人。”展卷读鉴湖女侠诗词,不觉豪气逼人。面对百年前风雨如磐的祖国,也如秋瑾一样愁怀满腔,今我读之,也不禁悲从中来。从容轻生死,慷慨赴国难。为了祖国,牺牲小我又算几何?

21、读《红楼梦》,记忆最深的除了《好了歌》外,就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联诗令人心悸了。它深刻地反映了贵族妇女深居大观园内却不得自由的一声叹息。其唯美凄清,达美之极致,悠悠数百年,令人犹不忍卒读,仿佛依稀看到了黛玉逐花而去的背影。

22、曾文正曰:“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真文人才士必是“笔挟风雷卷浪涛,胸怀天下格尤高”之人。诗品即人品,诗如其人;人格即诗格,人如其诗。此古今至论也!

23、1962年,于右任病重,以为不久于人世,作《国殇》以为遗言。其诗曰:“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读之,令人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其家国之思,故园之念真可与日月不朽。先生在其日记中亦道:“我百年后,愿葬我于玉山或阿里山树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我大陆,我之故乡。”先生在天之灵若闻知以李登辉、陈水扁等为首的台独分子肆意妄为,企图将台湾从大陆分裂开去,并强烈叫嚣反对《反国家分裂法》的颁布,是更难以瞑目矣!
   余曾于2004年6月初自西安北上延安、黄帝陵、壶口,途中过三原时特地去瞻仰了先生故里纪念馆。并赋诗曰:“垂暮乡思付断垣,为寻遗迹拜三原。先生魂魄归来日,犹恨不能葬故园。”

24、在如今“知识爆炸”、“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时代,对于学诗者来说,每个人的视野如何开阔和学识如何丰富,也无论你如何勤奋,终究是沧海一粟。纵使在自己从事的领域里,也有大块的空白存在。对此,我们无须叹息,在这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人生中,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将毕生精力凝聚于一处,就是一个人一生中只要将一件事情、一门学问做好,做到极点便足矣!即雷锋说的“螺丝钉”精神,我们要将其发扬继承。我们就用这颗螺丝钉对准自己感兴趣的一点,锲而不舍得钻研下去……

25、诗词的形式不是凝固的建筑物,一成不变的。她如长河中的浪花,无时不在运动变化,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掬取这朵浪中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梨园诗话之十七
1、 诗人若是为稻粱谋而写诗,是难以出好作品的。试看古往今来优秀的诗人们,有几人是以写诗来谋生呢?然而如今却有不少诗人们混在各级文联和作协内,拿着工资,一年下来却写不出几篇象样的作品,还对诗坛指手画脚,自以为是。

2、 “政治应制诗”难写,是因为诗人打心眼里没想到有非要写的理由。然而,由于某种外界的压力,诗人又不得不写这种“遵命诗”。为了配合谋项政治任务,在诗词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的应时、应景、应酬类的“三应诗”颇有泛滥之势,再加上诗词报刊的推波助澜,此类作品是越烧越旺,这实在是难为了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诗人。面对这一现状,应足引起全国各诗词学会和诗社,以及网络诗词作者们的重视。

3、 在某些网络诗词论坛,发表诗词中如果有“自由、天安门、民主、钓鱼岛、腐败”等这样的字眼,也被系统视为“提交信息中包含敏感词汇:自由等,请你更正!”在这种状态下,怎么能指望诗人们摆脱政治的影响,进入自由创作的最佳境界呢?不要因噎废食,因为极少数人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写了某些影响不好的作品,就要对言论、出版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审查,甚至小题大做,矫枉过正。如将2001年7月《九州诗词》上的一组论诗韵改革的诗大做文章。《声韵革新感赋》十二(新声):“智昏气傲未思齐,怒咒台独枉力疲。国语统一犹不易,金瓯分二又何奇?”十四(新声):“众味难调有素荤,韵声何必强求人。台湾大陆虽隔岸,两地同胞一样亲。”就仅仅因诗中涉及台湾语言文字和大陆不统一的现状,便认为有“台独倾向”,于是某一处便于2002年6月28日以“莫须有”立案调查。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调查时侦察人员又偷偷摸摸,不敢声张。此所谓“台独诗案”仅凭两首绝句定案显然站不住脚,尤其在今天提倡珍重人权的时代,最后虽不了了之,然而当时却牵涉到诗刊的领导层。时余只因同该诗作者友善,又因为同是九州创办者之一,被诗友称为“九州三子”,自然首当其冲。威胁、利诱、恐吓,把余当成台湾间谍审查,并在上级领导的压力下被迫退出诗社,给余在诗社和政治上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余丝毫不畏惧,当办案人员到家搜查,余以“乌台诗案”东坡自比。此等野蛮作风可说是文革的缩影,较之汉唐王朝犹不如。一个强盛的国家、民族应该有博大的胸襟,能容纳天下各种不同的声音。一只乌鸦的鸣叫不可能改变百鸟争鸣的一片森林。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应该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恢弘气势和强健魄力。

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诗人应该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忧百姓之所忧,乐百姓之所乐。如建筑工,在建成一栋华宅前,先要备齐砖、沙、水泥、脚手架等材料。同样,诗人在完成一首作品前,也必须要积累素材。虽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前人的书本积累和同代人的实践经验,也是创作时不可偏废的素材之一。古代许多优秀的诗人同时又是出色的政府官员,在任何时候他们莫不以为百姓谋利益为已任,比之今日不少官员有过之而无不及。

5、 无病呻吟,忸怩作态,强说春愁,不仅远离了诗,而且是对诗神的亵渎。这是现今网络旧体诗坛的一大通病,也是我们广大网络诗词作者需要注意避免的。

6、 一个诗人,不能因为他某首诗内容不健康,就将其人其诗否定,而是要全盘观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我们阅读和学习古今中外诗歌作品的一剂良方。

7、 诗人不妨多做做白日梦,但不能把白日梦都当成一首首诗。诗人不能没有梦,梦也离不开诗人。诗是灵魂与现实碰撞的火花,稍纵即逝。所以我们要学会善于捕捉、定格生活中的闪光的一瞬。犹如新闻记者对突发事件要具有一双敏锐的双眼,有从平常生活中洞察发掘重要新闻的能力。这“闪光的一瞬”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经过长期的生活和学识的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孕妇十月怀胎,婴儿方能出世。作诗也是如此,需要厚积薄发,没有量的累积哪有质的突破。

8、 为人贵直,而为诗贵含蓄婉转。为诗繁富易,平淡难。为诗让读者懂易,然留余味难。余作诗,喜清新自然之语,不喜雕琢,更不喜多用典故,爱用寻常语入诗。有论者谓余诗多直白语,吾不忌也!吾不喜留给读者去看一条条注释才能理解的诗。

9、 很少有诗人用写诗来养活自己,除了历代的御用文人之外。纵使才高如李杜苏辛,也莫不如此。一首诗词是换不来一日三餐,何况那时也没有稿酬。就是今天有稿费,那也是微不足道。诗歌作品不等同于商品,诗人更不等同于商人。为了一件商品价值的大小,商人可以和顾客讨价还价。而一首诗歌作品价值的大小,是不以诗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她一经完成发表就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她生命力的强弱,价值的大小是由读者来认定的。

10、 诗歌的音乐美是从诗歌诞生的那一刻就具有的。在近体诗中,她不单单是以平仄、粘对、押韵等体现的,她的音乐节奏美主要是以作者通过音乐节奏美来表现思想感情的起伏高低为基础来实现。这种内在的节奏旋律,才是诗的语言的一大特征。所以说诗是一首首无音符的歌,这歌声就发自作者的内心。心灵的咏叹才是诗的最好韵律,而非一些外在形式的简单界定。

11、 诗贵言简意赅。如杜甫的《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作者仅用这一联就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他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删繁就简,也不是说简短就好,诗无短长优劣之分。其长短无定式,如江河之四季,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长短合时。存乎宇宙,在乎一心。谁能说孟浩然的《春晓》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两篇诗的价值究竟有何差别呢?

12、 诗贵警字、警句。一首诗常常因一个字,一句诗就能使整首诗激活起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可说成了后世作诗文的典范。作为诗人,要无时无刻地努力去追求语言文字和思想的灵动、新颖、别致,更要善于练字、练句。要有女娲补天之志,精卫填海之心。如此,方可铸就千秋之绝响。

13、 集句诗,无论如何善于采撷、合成、提炼、取舍,终究是在别人的劳动成果上的堆砌。

14、 中华诗词之所以能够在今天恢复生机,并逐步走向繁荣,是因为她植根于深厚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中。虽然在某个时候遭到了扼杀,但当遇到适宜的气候时,她就会冲破壁垒,迅速茁壮成长,在文艺的百花园中扮演她应有的角色。

15、 新诗可说是旧体诗催化后酿成的产物,是“诗界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必然结果。胡适、郭沫若等早期的新诗莫不脱胎于旧诗。胡适在《尝试集》的自序中说他的白话诗“实在不过是一些洗刷过的旧诗”。即使郭沫若的《女神》,她的思想光芒和艺术风格也不可能同屈原、李白、苏辛等的影响割裂开来。旧体诗在五四时期遭到了严寒,这与那个动乱的时代分不开,不能简单归结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使然。在那个年代,新诗好比新式武器,比旧诗更利于诗人们使用。五四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新诗的繁荣,旧诗的衰落,不是几个文化先驱们所能左右的。有的论者将旧体诗在建国后的沉寂归到主席的“旧诗不宜在青年中提倡”这一句话的影响,显然是浅见。纵观文学史,某一文体的兴衰不是某个领导人所能操纵的。任何一种文体的产生、发展、繁荣、衰落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外因毕竟通过内因起作用。

16、 对旧体诗进行改革,是为了其更好地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旧体诗只会逐步消亡。既要警惕过右,也要防止极左这两种思想对诗词改革的干扰。任何关于旧体诗的理论探索都是必要的,哪怕错误,也可值得后来者借鉴。没有改革哪来进步。试看一部诗歌史,无时不存在诗的革新,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7、搜狐古风诗友蓝田客在《东湖春日绝句》组诗的回复中道:我去年夏季曾游过东湖,记忆犹深。兄之新作,尽道其美,令人读之再三而不忍释卷也。但有一点建议:兄在梨园诗话中提倡革新,那么象“远看山外日初升,近听东湖鸟语声”中“看”、“听”二字,按平水韵合律,但按普通话读则不合的情况应尽量避免,以便身体力行革新之道,且免反对者之口实。
远山轻唤自由风也在《东湖梅园寻春》贴后道:我同意蓝田兄说的,楚成兄力倡新风,主开唐宋所未垦之域,就应该身体力行,行倡重于言倡,但却见别首一平水韵,此首步趋前风(比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头”),终是遗憾。
二兄主张余在诗歌创作中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自己的理论思想,进行革新。这一点的确值得余认真思考:为什么一个熟悉了平水韵的诗作者主张创新,在实践中又故步自封呢?这就是习惯使然。好比一辆旧车,不见得比新车好,但由于经过了磨合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在车子引擎没有出现大毛病的情况下,相信任何人是不会随意舍弃旧车而更换新车。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先行,实践滞后,古今宜然。当然,在今后诗词创作中余还是要逐步采用新声新韵,让实践来支撑理论的可行性。

18、对网络诗词作者言,可怕的不是我们超越不了前人和身边的诗友,怕的是超越不了自己。别的诗友进步并不可畏,可怕的是自己原地踏步。如何避免题材、技巧、语言、思想等一百次、一千次地出现雷同,这才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哪怕在这一百次、一千次中至少有一次、十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就足矣!至少可以说明我们的脚步没有停顿,思想没有僵化。须知道,在唐诗宋词的高峰上每迈出那么一小步,都是多么地艰辛和困难呵!

19、商业界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顾客是我们的上帝”;对诗人而言,读者就是我们的上帝。诗人必须把读者看成朋友;读者才会把诗人当成知音。给诗人戴上桂冠的不是缪斯,而是读者;把诗人打进冷宫的不是帝王,而是读者。但诗人也不要去一味去追求迎合读者,媚取读者,把诗当成通俗文艺。诗人应该具有独立自由之精神,做自己思想的主宰,不要被读者牵着鼻子走。这就如硬币的正反面,关键看诗人在创作中如何把握了。

20、是金子总会发光。金子无论放在什么地方其价值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再珍贵的东西,如果永远埋在泥土中,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即使再优秀的诗歌作品,如果藏之深山,束之高阁,不拿去张贴发表而任其毁灭,那也终究不过如废纸一张,随风飘逝。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30 18:4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79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