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楚人, 就要到他的先民祝融部落里面去找.<史记.楚世家>说,楚人是祝融的后裔.楚人奉他为始祖,这点可以从楚国的祀典中找到确凿的证据.在<左传.昭公十七年>记:"郑,祝融之虚也."当年的郑,就是现在的河南新郑县,位于中原腹地.
<史记.楚世家>还说,祝融是高辛的火正.高辛,即帝俊,即帝舜.火正,即火官之长,高辛与祝融之间传说的君臣关系,反映了两个分别奉高辛和祝融为始祖的部落集团之间的主从关系.长沙市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有"帝俊乃为日月之行"句.帝俊,即高辛的别称,很显然,楚人把高辛奉为宇宙的主宰了.
<国语.周语上>又有这么一句话:"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聆隧".融即祝融的意思.回禄,是火神的别称.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夏朝的兴亡与火神的关系如此密切,可见夏人在战胜高辛部落集团以后,祝融部落集团转而依附于夏朝了.夏人崇奉炎帝,炎帝是日神,<白虎通.五行篇>说:"炎帝者,太阳也."日中有火,因此炎帝这位日神统辖火神.祝融部落在依附于夏朝的时间一长,他们就从人间的主从关系推演到神界的主从关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祝融,南方炎帝之佐也."这个"佐"字,确切地标明了祝融部落对夏朝的依附关系.长沙市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书,有"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句,足见楚人自己也并不讳言祝融是听命于炎帝的.
夏人曾与南方的三苗发生冲突,三苗,又称"有苗"或者"苗民",是一个庞杂的族系,位于江汉一带.祝融部落在这声冲突中,助了夏人一臂之力,夏人前进了,后来考古学家称的湖北龙山文化,实是受了夏文化影响的后期三苗文化.而是位于三苗和夏人之间的祝融集团起到了南北文化交流媒介的作用.
再后来,殷人由东向西推进.他们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祝融部落既受到了殷人的文化熏陶,也遭到殷人的武力打击.他们的部落就逐渐离散了.在商朝,殷人称祝融诸部为荆.荆人在殷人的人的压力下,多数臣服,少数逃散.
商末周初,荆人的残部在丹水与淅水一带,以丹阳为中心,有酋长名鬻熊.他很有政治头脑,举部背弃已朽的商朝,亲附方兴的周朝.其子熊丽继在周成王时代,被封在楚蛮之地,才有了"楚"这个正式的国号兼族名.
由此看来,楚人一直是我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