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长沙走马楼吴简简介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5-10-13 16: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长沙走马楼吴简简介

长沙走马楼吴国简牍的大量出土,曾被誉为是中国二十世纪一百项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最近截07年至五月底,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为长沙文物工作队)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提前三年完成了全部出土的走马楼三国吴简的清理工作。通过考古技术人员对这批简牍一枚枚的清理保护,最终确认简牍的总数为十四万枚。

     从二十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我国新疆发现古楼兰的简牍开始,到世纪末走马楼三国吴简发现前为止,全国各地总共出土简牍帛书才九万余件,长沙出土的走马楼三国吴简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我国各地历年出土简牍数量的总和。

     走马楼简的重要性可以用“填补缺失,数量惊人”来概括。众所周知,有关三国历史的文献资料十分匮乏。本来,魏、蜀、吴三国中以孙吴立国时间为最长,魏四十六年(220~265年),蜀四十四年(221~264年),而吴有五十九年(222~280年),但晋人陈寿的《三国志》65卷,《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不过20卷。而且《三国志》的体例与前三史不同,有纪传无《表》、《志》。因此,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要讨论相关的政治经济典章制度,都感到史料缺乏,每每要从前朝(东汉)或后朝(晋)的制度去推测。

     关于孙吴的传世文献数量很少,考古发现的文字资料也不多。本世纪以来,出土了大量的两汉简牍,也发现了一些魏晋简,独缺吴简。据统计,大约只在安徽马鞍山朱然墓等三次发掘中出土过几十片,除一块“遣册”木牍外,都是“名刺”,史料价值有限。

     走马楼吴简的数量则十分惊人。仅一种长50厘米左右的大木简,完好或基本完好的就有2000枚以上;已经清理出来的木牍和签牌约数十块;其余的是竹简,准确数目还有待整理。据估算,至少有数万片。2000枚大木简每简约容100~160字;竹简每简平均容字以20计,10万片即是200万字,即便有半数漫漶不清,也有100万字左右。如此算来,这批简牍至少有150万字左右的内容,不但超过《吴书》数倍,而且也大大超过了《三国志》的总字数。

     走马楼简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这批简牍主要是经济类文书,因此为研究孙权时代吴国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譬如大木简类的佃田租税券书,对于了解当时许多经济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5-10-13 16: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物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存在。所以,当十余万枚三国吴简出土后脱离了庇佑它1700多年的潮湿古井后,抢救与保护便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将已经被抢救出来的竹简好好的保护起来,成了摆在宋少华等考古护简人面前一道十分现实的难题。

     出土的简牍呈饱水状态,表面还覆盖着厚厚的泥。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剥取和清洗,其过程非常复杂,也十分精细。每剥取、清洗一枚吴简,要使用三十余种工具,须经过剥取、粗洗、中洗、精洗、脱色、脱水等多道工序,需时五十分钟,简牍清理人员还必须高度绷紧神经,小心翼翼,不能对吴简上的字迹有任何损伤。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一九九八年九月,部分已清洗的吴简曾出现黄斑,一种特殊的菌种“S菌”在吞噬着“国宝”,当时长沙尚无人知晓该如何抵制这种特殊菌种的肆虐。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闻讯赶赴长沙,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采取注入“霉敌”,并采取塑料袋盛药水的方法,使袋内竹简与外部空气隔离,以及在库房内安置红外线等方法,彻底战胜了“S菌”,保障了三国吴简的安全。

     据考古专家介绍,因为吴简出土的时候是“湿简”,出土后脱离了原先潮湿的环境,如果要长久保存,因此考古人员采取 了“在脱水后保存”法对其进行清理保护,但当时这种方法并不完善,简牍脱水后有风化的危险,必须进行脱水处理。为此,国家文物局调集全国文物保护专家联合攻关,经过反复试验,制定出了周密的科技保护、整理、研究方案,其科技含量在世界上居于领先水平。目前,十四万枚竹简的清洗保护工作已全部完成。下一步即将开展简牍的脱水工作。对于这批简牍保存传世来说,已取得了基础性的重大成果。

     长沙走马楼吴国简牍的出土,曾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李囗岚清副总理为此作了专门批示:吴简要作为国宝级文物对待。据悉,国家、省、市三级财政用于吴简的发掘、保护、整理以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先后的投入将达到上亿元人民币。长沙三国吴简出土至今已有十五年多多时间了。在此期间,考古科研人员对这批简牍的保护、整理、研究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许多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有关部门计划将所有出土简牍上的文字内容及实物照片都整理成册,编辑出版。《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上、下卷已于一九九九年十月出版。一九九八年五月开始编撰的第二部《长沙走马楼吴简·竹简一》,目前已进入后期校勘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全卷(分为三册,一册释文,二册图版)可望出版。以后计划每两年出一部,到二O一二年左右全部出齐。

     与此同时,于二OOO年六月九日正式动工兴建的长沙简牍保护研究中心(博物馆)已进入后期扫尾工程。这座投资六千多万元的全国首家简牍保护研究中心,一楼为保护库房,主要用于对吴简的脱水、保护和保存;二楼为展示厅,展示已经整理出来并作出释文的简牍和近年来在长沙附近出土的其它文物;三楼为简牍研究中心。该博物馆将建设成为带状的“绿色博物馆群”,其外部将种植不同品种的竹子,使整个建筑掩映其间;内部庭院则通过竹与建筑材料的对比配合,烘托多样化的建筑氛围;在建筑主体的黑色磨光花岗岩表面,将嵌入若隐若现的墨竹,这样,文化之竹(墨竹)、自然之竹、文化载体竹简三者相得益彰,一展博物馆的深层次文化底蕴。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5-10-13 16:0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5-10-13 16: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吴简将成独立学科】

      二OO一年八月,“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国内、国际简牍学界的领衔人物,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学勤、北京大学裘锡圭、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东京大学的池田知久、英国剑桥大学的鲁惟一等一百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许多专家在会上发表了自己对三国吴简的研究成果。

     现在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在不遗余力地研究“三国吴简”,除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外,日本有“长沙吴简研究会”,日本京都大学有“三国吴简研讨班”,有这些专门研究机构与学术团校的涉足,预示着“三国吴简”将成为一门类似于“甲骨学”、“敦煌学”一样的新兴国际显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简牍专家谢桂华说:“‘三国吴简’肯定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简帛学学科”。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校设立了该学科的研究生点。

    为什么小小的简牍能吸引国内外这么多专家学者的目光?一是简牍之中所含括的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另一个方面,因简牍出土而产生的大量迷团,还有待专家学者去破解。给人们留下的最大悬念是,十四万枚简牍为何会如此集中地掩埋在一口距地表约九米深的枯井中?

     一种意见认为,从简牍埋放的形式看,可能与三国末年的战争有关。西晋初年,司马炎举兵伐吴,兵临吴国都城建业,吴主孙皓投降。此时的吴国上下,人心惶惶,地处偏远的长沙郡官员有意将这些竹简埋藏起来,以图东山再起。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按照古代档案的管理制度,对于早期的、过时的一般性档案,若干年后便要进行处理,居延及敦煌汉简中也曾发现过类似现象,不少残简被当作柴薪,残留在灰烬中,或沾满粪便,弃于厕中。因此,将简牍埋入井中极有可能是吴国长沙郡官员对早期文书的一种处理方式。

     而一个最具故事性也最为众多专家所认同的说法是认为这批埋藏的竹简与东吴政权发生在二百三十八年的诛杀吕壹事件有关。吕壹是东吴的中书校事。犹如众所周知的“克格勃”头子。孙权的政治是暴政,刑罚残酷,赋(租税)调(兵役劳役)繁重,在这种情况下,吕壹成了孙权的心腹。他凭借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众大臣相继向孙权参劾。结果终成刀下之鬼。长沙郡的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文献主司,面对最高主管吕壹被杀这突如其来的政治地震,将这些文书档案集中掩埋于郡府废弃的井窖中,无疑是应付国内事变最为高明、稳妥的做法。他大概不会想到,一千七百多年后,这批简牍文献,竟奉献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历史文献“博物馆”。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有趣现象也随竹简一起出土。有专家就指出,纵观上世纪我国所发现的简牍,不难发现出土的简牍大多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以后魏晋时期的简牍数量则少之又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汉代蔡伦就发明了造纸术,既然有了纸,为何在两百多年以后,吴国还用数量如此之大的简牍这类繁琐的书写材料呢?文物专家胡继高推测,这可能是纸张当时还没能完全取代竹简,也可能是吴国用纸的积极性不高所致。

     在简牍背后,像这样的迷团还有许多,难怪有专家说:破解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的内容及疑点,至少需要一个世纪的时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5-10-13 16: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长沙吴简重生记

     面对一片片脆弱的吴简,专家们每处理一枚,都要经过剥取、粗洗、中洗、精洗、脱色、脱水等多道工序,要使用30余种工具,耗时50分钟。如今,14万枚长沙走马楼三国简牍的清洗、整理、保护、研究工作接近尾声,计划于今年年底全部脱水完毕。

     丝线也要高温水煮

     1996年发现走马楼吴简之后,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开始进行整理保护工作。“那时,八九个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的清洗,整整6年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一天……”负责清洗工作的胡冬成一边清洗着竹简一边介绍着工具,“用来固定竹简的线是有讲究的,要经热水高温煮过,这样,拆除后才不会在竹简上留下印记。”



     技术细节暂时保密

     出土后的竹简很容易因脱水而变形脆化。工作人员将出土后的竹简立刻浸泡在水中。接下来,要将竹简放置在特殊药水中浸泡并定期更换药水,将原先充斥在竹纤维中的水全部置换为这种特殊药剂。最后,将竹简放入一米多高的烘箱中进行蒸干脱水。长沙简牍博物馆金平说:“很多技术都是保密的。”


     竹简碎片只有1/3指甲盖般大小

     其实很多刚出土时已断裂成许多细小的碎片,有的已成为线状的竹丝。这就需要专家一一拼接。

     专家用镊子小心地将竹简残片粘贴在垫有白纸的玻璃板上,再选取一根头发丝状的竹丝拼接粘贴在残片一旁。发现纹理不对,再换取另一块只有1/3指甲盖般大小的碎片粘贴上去。确定无误后再将残片放入有机玻璃盒中进行编号、分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5-10-13 16: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日本长沙吴简研究会的研究

日本学术界对于吴简的爱好也非常浓厚。就在《嘉禾吏民田家莂》出版的当月,亦即1999年9月,由资深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专家洼添庆文为代表,资深魏晋南北朝史及中国出土文献研究专家关尾史郎等发起,成立了“长沙吴简研究会”,频繁开展学术活动。到2001年7月,出版了一本名为《嘉禾吏民田家莂研究——长沙吴简研究告》第1集的论文集。这本论文集共收文章十一篇,其中七篇是专门研究《嘉禾吏民田家莂》的论文。

第一篇是关尾史郎的《吏民田家莂の性格と机能に关する一试论》。本文根据“田家莂”均以“乡”的名义申,由县的“田户曹史”等校阅验收,并比照小型纳税竹简的样式,认为:“田家莂”不是“纳税证实书”,而是由乡制成,由乡和县分别保管的纳税人的总帐。

第二篇是阿部幸信的《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田种初探》。本文根据前贤有关“火田农法”的研究成果,认为:虽然受到材料的限制,很多问题难以深究,但可以断言:“田家莂”所见常限田、余力田、火种田三种田种,并不是并立的。所谓常限田、余力田,是根据火种田的耕作形态分为的二种田种。而所谓火种田,是一种用山地型火田农法耕作的土地。常限田是每年课税的火种田。余力田是用火开垦仅数年又仅两年课税一次的新火种田。

第三篇为小嶋茂稔的《“丘”についての一试论》。本文根据汉代由“乡”负责基层租税征收,“田家莂”所见“丘”名存在人为区分的迹象,认为:吴简所见租税征收,均同时记有“乡”和“丘”,显示存在一个“乡”—“丘”租税征收系统,“丘”应是为了征收租税而人为设置的组织。

第四篇为关尾史郎的《长沙吴简所见“丘”をめぐる诸问题》。本文根据走马楼出土《右郎中窦通举谢达为私学文书》所记长沙刘阳谢达“居临湘都乡土沂丘”及敦煌出品《西凉建初十二年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户籍残卷》所记诸户隶籍“高昌里”而实“居赵羽坞”等资料,认为:“丘”不是仅仅显示居住空间的一般的名词,至少应该理解为在长沙郡一带是成为制度的乡以下的区划和单位。假如与同时存在的“里”进行比较,则“里”应是本籍,而“丘”应是实际居住地。

第五篇为安部聪一郎的《吏民田家莂にみえる仓吏と丘》。本文根据汉代仓制及“田家莂”所见仓吏的实际身份,认为:治理三州仓、州中仓的官吏都是县吏,说明三州仓、州中仓都应是临湘侯国的仓。此外,又根据自制《米の纳入状况》表格,认为:当时存在将特定的丘的米纳入特定的仓吏亦即特定的仓的体制。为何如此?可能与税目、田种等有关。

第六篇为森本淳的《嘉禾吏民田家莂にみえる同姓同名に关する一考察》。本文根据“田家莂”所见可以确认的近2000个人名,对其中同姓同名者的彼此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同丘、同身份、同姓同名,无疑为同一人物。同丘、同姓同名、不同身份,属于同一人物的可能性亦高,不同身份是因为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同丘但同姓同名的吏,考虑到在临湘侯国之内复数存在的可能性极低,也应属于同一人物,不同丘是居住地发生了变化。

第七篇为满田刚的《长沙走马楼吏民田家莂に见える姓について》。本文根据《元和姓纂》、东汉至隋前各朝“正史”及前贤成果,认为:“田家莂”所见诸姓,如龚、胡、石、张、田、鲁、向、文、梅、秦、陈、李、潭、郑、雷、赵、潘、黄、桓、孙、区、范、仇、楚,包括与潘通用的番,与梅类似的栂,都可能是蛮姓。据此统计,“田家莂”的出场人物中,39.9%可能为蛮族。明确了这一点,对于探讨当时蛮族的汉化,应该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日本“长沙吴简研究会”正在编辑同名论文集的第2集,探讨的问题大致包括民籍、肉刑、公乘、少数民族、地方行政、农业与社会、田家莂的数值计算、纪年吴简与孙吴政权等很多方面。

京都府立大学教授渡边信一郎介绍,日本学术界主要针对《三国志》展开研究。大东文化大学每年举办《三国志》研讨会,并出版学术文集。现在,日本学者的关注点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其中,对士族与皇族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热门。日本学者还十分重视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近期,日本高校一直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同研究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据了解,这些简牍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地方行政文书,从中可以了解吴国的财经制度、法律制度、人口情况等。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18 16: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76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