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在灞陵关庙想到的
性别:未知-离线 驿客林夕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34
编号 47358
注册 2005-8-30


发表于 2007-10-6 11: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灞陵关庙想到的

        许昌灞陵文博苑,是传说中当年关羽辞曹之处。园内,一座数米高的关羽骑像挺立桥头,雄健,威武;游人们每每于此拍照,在遥远的今天回顾着那段历史,或是那些故事,再或者并不回顾什么,只为在匆匆的生命中留下一个瞬间的记忆。

        关庙在园子深处。那里记录着关羽一生的各种事迹传说,虚虚实实;阴暗的殿中供奉着各种姿态的关羽,以及关平、周仓、廖化、王甫,甚至刘备、张飞、诸葛亮、赵云、马超、黄忠……而当年在许昌运筹天下的曹操,却恭敬地立在一隅,面对着大殿正中横刀挑袍、气势夺人的关羽。讲解员说,容得下曹操的庙在全国仅此一处,也还是沾了关羽的光。

        看来祠庙这种地方真的不适合曹操。尽管他结束了汉朝心腹要地的割据混战,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却依然得不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用传统的标准来看,他挟持天子,是不忠;诛人盈市,是不仁;玩弄权谋,是不义。他那与宦官有关的出身,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在当时)歧视他的缘由;他任人唯才、不重形式的作风,更与建立在道德和礼仪上的民族文化背道而驰。曹操更像一条路,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国家民族前途渺茫之际走出一条蹊径,是探索却不是归宿。

        关羽这名字就比曹操要响亮得多。他的忠义,为历代统治者所激赏;他的勇武,更赢得了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崇拜。虽然他也有过失(而且是致命的),却造就了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悲剧英雄形象。于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美化、标榜,这个为割据政权效命终身的武将,成了圣贤,成了帝王,成了神明,也成了民族精神中一个耀目的标识。这,似乎是他生前决然无法想到的。

        而历史记载又如何呢?桃园三结义是民间传说;温酒斩华雄是张冠李戴;三英战吕布是子虚乌有;延津斩文丑是牵强之言;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操皆是艺术虚构;战长沙,如同儿戏;单刀会,主客倒置。降曹操倒是真的,走麦城也是真的。算到最后,那些为人们乐道的战绩就只剩下: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即便如此,一个武将的威严依然无法被抹杀,但那种极致化的忠义已荡然无存。在这个解构一切的时代,早有人质疑:官渡对峙时,袁绍兵力数倍于曹操,曹营内部人人自危,就连曹操本人也没有必胜之算;关羽在决战之前弃之而走,真的是不忘旧主的忠义吗?也有人对另一件事念念不忘,说曹操抢了许诺给关羽的女人,关羽他怎么能不怀恨在心?

        往事越千年,这些是是非非早就无从查证。如果历史已成为一本无法算清的陈年旧帐,它的真实价值又在哪里呢?我想,历史是写人的,也是人写的,尽管它已难以还原当年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至少能反映出言说者的心态,反映出那些言说者身后的时代背景。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不管他对别人如何评价,在别人眼里他都是在评价自己。

        我们还是把目光定格在《三国演义》吧。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生活着、奋斗着,他们的生命都有各自的归宿。随着时间的流逝,周瑜死了,关羽死了,曹操死了,诸葛亮也死了……活着的,越来越谦卑,越来越平庸,于是英雄们的时代在此落下厚重的帷幕。史诗般的巨著,终于化作无声的哀叹。

        现在,那些膜拜着关公的人们,并不是尊崇他那义薄云天的精神,也不是羡慕他那盖世的武勇,而仅仅是在祈求自己的平安、家庭的团圆、生活的美满。

        回到庙门口,我见到了作为财神的关羽。他明显地胖了,坐着,手里拿的既不是《春秋左氏传》也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是一只金元宝。关平和周仓也不知哪里去了,只有一个童子在身边手舞足蹈。那坐着的关公,捻着长须,用一种似笑非笑的神色,面对着每个游人。

        他在笑什么呢?

                                                                                                                                                      2006年11月



[ 本帖最后由 驿客林夕 于 2007-10-6 11:1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宋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3
编号 80630
注册 2006-8-27


发表于 2007-10-6 14: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我们还是把目光定格在《三国演义》吧。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生活着、奋斗着,他们的生命都有各自的归宿。随着时间的流逝,周瑜死了,关羽死了,曹操死了,诸葛亮也死了……活着的,越来越谦卑,越来越平庸,于是英雄们的时代在此落下厚重的帷幕。史诗般的巨著,终于化作无声的哀叹。

        现在,那些膜拜着关公的人们,并不是尊崇他那义薄云天的精神,也不是羡慕他那盖世的武勇,而仅仅是在祈求自己的平安、家庭的团圆、生活的美满。

说得好啊,英雄总是让人崇拜的,但如果有的选择,似乎还是生活在不产英雄的年代更好

ps:不要把斩颜良给无视了哈,有了这么一大功绩,战前弃曹就不需要再去怀疑什么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驿客林夕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34
编号 47358
注册 2005-8-30


发表于 2007-10-7 08: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也是,不过写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插进这句,所以只好委屈一下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只凭斩颜良与刮骨疗毒,关老爷就是亘古一人!

附带一说,许昌所谓“灞陵”乃是后人附会。评话版三国,将此时献帝的都城搞错,仍认为是长安,长安东有灞水,进而创作出“灞桥挑袍”“过五关”等情节,《三国演义》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所以没有说“灞桥”只说“桥上”而已。又因为此些情节对于塑造关老爷的高大形象有利,且已深入人心,故而保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驿客林夕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34
编号 47358
注册 2005-8-30


发表于 2007-10-8 09: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斩颜良,个人觉得只能说明他是一介武夫罢了,无法与水淹七军这种“万人敌”的功绩相提并论;又,那更像一种“欠债还钱”式的做法,还清走人,并非出于自己的理想。

至于所谓灞陵辞曹的故事,则完全是艺术虚构。文中也提到了文学作品与历史的差异,但这并非重点。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一头扎进烦琐的考据中去,故能省略的话都省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10-8 10: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驿客林夕 于 2007-10-8 09:56 发表
斩颜良,个人觉得只能说明他是一介武夫罢了,无法与水淹七军这种“万人敌”的功绩相提并论;又,那更像一种“欠债还钱”式的做法,还清走人,并非出于自己的理想。

至于所谓灞陵辞曹的故事,则完全是艺术虚构 ...

斩颜良,更是显示关公的捕捉战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武勇,也就是说,关公发现了颜良指挥的混乱,掌据了颜良军出现的漏洞,这才一举成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驿客林夕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34
编号 47358
注册 2005-8-30


发表于 2007-10-8 10: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文把我们耳熟能详的关羽功绩分为两类:历史真实(不可尽知的)和艺术虚构(被评价性质的),着眼点不在“对历史的评价”而在“对历史的评价者”。以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如果要写历史评价,楼主的文章也太单薄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宋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3
编号 80630
注册 2006-8-27


发表于 2007-10-8 21: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驿客林夕 于 2007-10-8 09:56 发表
斩颜良,个人觉得只能说明他是一介武夫罢了,无法与水淹七军这种“万人敌”的功绩相提并论;又,那更像一种“欠债还钱”式的做法,还清走人,并非出于自己的理想。

至于所谓灞陵辞曹的故事,则完全是艺术虚构 ...

欠债还钱,不亏欠他人正是大大的美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驿客林夕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34
编号 47358
注册 2005-8-30


发表于 2007-10-9 09: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07-10-8 13:59 发表
如果要写历史评价,楼主的文章也太单薄了

那当然。历史评价已经有那么多人在写了,再加些争论又有何意义呢。

[ 本帖最后由 驿客林夕 于 2007-10-9 11:0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8088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64
编号 54235
注册 2005-11-29
家族 牛鬼蛇神


发表于 2007-10-10 16: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按照自己意愿创作的,楼主把思维定格在《三国演义》这小说中,只反映楼主不敢面对历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驿客林夕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34
编号 47358
注册 2005-8-30


发表于 2007-10-11 17: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听人说话只听半句。

历史是什么,知道的人不妨说说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artime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4
编号 13758
注册 2004-7-2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10-14 23: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驿客林夕 于 2007-10-6 11:03 发表
        而历史记载又如何呢?桃园三结义是民间传说;温酒斩华雄是张冠李戴;三英战吕布是子虚乌有;延津斩文丑是牵强之言;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操皆是艺术虚构;战长沙,如同儿戏;单刀会,主客倒置。降曹操倒是真的,走麦城也是真的。算到最后,那些为人们乐道的战绩就只剩下: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什么叫,算到最后,那些为人们乐道的战绩就只剩下: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只要有一次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就比的上十次,上百次的"桃园三结义是民间传说;温酒斩华雄是张冠李戴;三英战吕布是子虚乌有;延津斩文丑是牵强之言;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操皆是艺术虚构;战长沙,如同儿戏;单刀会,主客倒置。"

[ 本帖最后由 fartime 于 2007-10-14 23:2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驿客林夕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34
编号 47358
注册 2005-8-30


发表于 2007-10-14 23: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当然啊,所以才说“一个武将的威严依然无法抹杀”。楼上是没看下文,跟11楼正好相反。
另,这篇文章发在这里也许和区主题不符,但我觉得已经是最接近的了。至于“历史”的定义我尚且不敢用一两句概括,但我觉得至少不是“武力排行谁第一谁第二”或者“谁的智谋胜过谁”,冠以“历史上的”也不能说明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圆桌博弈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6
编号 34165
注册 2005-3-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10-14 23: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fartime 于 2007-10-14 23:15 发表

什么叫,算到最后,那些为人们乐道的战绩就只剩下: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只要有一次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就比的上十次,上百次的"桃园三结义是民间传说;温酒斩华雄是 ...

只要有一次“走麦城”就比的上十次,上百次的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artime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4
编号 13758
注册 2004-7-2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10-14 23: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圆桌博弈家 于 2007-10-14 23:39 发表

只要有一次“走麦城”就比的上十次,上百次的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真是可笑。按你的逻辑。人反正不管怎样都要死的。曹操,刘备等还瞎起什么劲啊。待在家里等死算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驿客林夕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34
编号 47358
注册 2005-8-30


发表于 2007-10-15 01: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驿客林夕 于 2007-10-6 11:03 发表  当然这个“如果”是比较片面的
往事越千年,这些是是非非早就无从查证。如果历史已成为一本无法算清的陈年旧帐,它的真实价值又在哪里呢?我想,历史是写人的,也是人写的,尽管它已难以还原当年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至少能反映出言说者的心态,反映出那些言说者身后的时代背景。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不管他对别人如何评价,在别人眼里他都是在评价自己。



QUOTE:
原帖由 驿客林夕 于 2007-10-14 23:35 发表
“历史”的定义我尚且不敢用一两句概括,但我觉得至少不是“武力排行谁第一谁第二”或者“谁的智谋胜过谁”,冠以“历史上的”也不能说明问题。

不看上文和不看下文的共同之处在于忽略真实问题。
对主题不赞同,直接反对就好了,何必要千方百计地转移话题呢?

[ 本帖最后由 驿客林夕 于 2007-10-15 01:2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驿客林夕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34
编号 47358
注册 2005-8-30


发表于 2007-10-17 12: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一些回复给人的理解是:历史是一本锱铢必较的功名帐。而我们正乐得在其中纠缠不清。

QUOTE:
原帖由 fartime 于 2007-10-14 23:55 发表

真是可笑。按你的逻辑。人反正不管怎样都要死的。曹操,刘备等还瞎起什么劲啊。待在家里等死算了

这么说也是不错的,人是需要经常问问,自己在做什么。问过之后不要停步就是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13: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79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